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PZT纤维薄膜压电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裴柳进 唐凤 石孝举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5-187,共3页
分析了聚偏二氟乙烯-PZT薄膜丝纤维束神经末梢在高分子充水薄膜微球层之中呈立式放置和缠绕式放置的三维应力压电效应。通过感应局部深层恒压,斜向深层变化压和表层恒压得到具有模糊等级的触觉和滑觉。
关键词 仿生神经元纤维 模糊感觉 机器人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具有触觉、热觉和滑觉的仿生神经元纤维皮肤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裴柳进 唐凤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0-223,共4页
本文分析了高分子聚乙二烯氟化PZT(PVDF-PZT)薄膜丝纤维束神经末梢在高分子充水薄膜微球层之中呈立式放置和缠绕式放置的三维应力压电效应.通过感应局部深层恒压。
关键词 仿生皮肤 仿生神经元纤维 模糊感觉 机器人
下载PDF
大白鼠下丘脑室旁核CRF免疫反应神经元与NPY、ACTH、SOM神经元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松云 王健春 +4 位作者 章建邦 郭力达 高振平 宋玉良 戴桂林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429-430,共2页
本研究应用双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了大白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神经元的分布,以及与神经肽(NPY)、ACTH和生长抑素(SOM)等肽能神经元间的关系。提示这些神经肽系统可在PVN选择性地刺激CRF神经元。
关键词 丘脑下室旁核 免疫学 神经原纤维
下载PDF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细胞学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体显微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凤 赵继胜 +1 位作者 李立德 王其户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56-64,共9页
描述中国对虾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体的细胞学结构:神经元细胞体分布在神经节的皮质,每个神经元外都有神经胶质细胞和其突起形成的鞘包裹着,细胞体质膜内陷分枝形成胞管系;尼氏体在各神经节神经元细胞体中都呈细颗粒状均匀分布,... 描述中国对虾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体的细胞学结构:神经元细胞体分布在神经节的皮质,每个神经元外都有神经胶质细胞和其突起形成的鞘包裹着,细胞体质膜内陷分枝形成胞管系;尼氏体在各神经节神经元细胞体中都呈细颗粒状均匀分布,其数量随生理状况而改变;内质网膜外表面附有少量核糖体,内质网池不规则,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高尔基体呈孤状、圈状和U状;线粒体丰富,为圆形和短棒形,嵴不规则,缺少基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细胞体 胞管系 尼氏体 分散型高尔基体 线粒体 神经原纤维 糖元 中国对虾
下载PDF
大鼠隔内侧核(sm)的纤维联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培敏 熊克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5-7,共3页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芽凝集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及类霍乱原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顺行及逆行追综sm的传入和传出纤維联系。结果表明:sm与隔区的钭角带核垂直支、斜角带核水平支、乳头体上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被盖腹侧区及...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芽凝集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及类霍乱原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顺行及逆行追综sm的传入和传出纤維联系。结果表明:sm与隔区的钭角带核垂直支、斜角带核水平支、乳头体上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被盖腹侧区及扣带皮质前、后部间存在着往返纤维联系;sm接受梨状皮质、内嗅皮质、背海马、腹海马、下丘脑背内侧核背、腹侧部、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室周核、中央灰质腹外侧部、蓝斑及被盖背核周边部位的传入纤维;Sm投射到内侧缰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隔内侧核 神经通路
下载PDF
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鼠行为及多巴胺神经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海彦 彭国光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 了解左旋多巴对帕金森鼠行为及多巴胺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采用左旋多巴和生理盐水分别治疗不同程度损伤的帕金森鼠,观察TH阳性神经纤维及神经元的表达和鼠旋转行为。结果 左旋多巴治疗的重度帕金森病鼠出现旋转行为,而中、轻度帕... 目的 了解左旋多巴对帕金森鼠行为及多巴胺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采用左旋多巴和生理盐水分别治疗不同程度损伤的帕金森鼠,观察TH阳性神经纤维及神经元的表达和鼠旋转行为。结果 左旋多巴治疗的重度帕金森病鼠出现旋转行为,而中、轻度帕金森病鼠和生理盐水治疗组未出现鼠旋转行为;左旋多巴治疗的中、轻度帕金森病鼠TH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加。结论 左旋多巴对中、轻度帕金森病鼠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多巴胺神经纤维 旋转行为
下载PDF
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大家系报告
7
作者 李强明 臧贵勇 +1 位作者 杨明 李秧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确诊该家系所患疾病是否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方法详细调查该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制作家系图谱,结合该家系成员临床资料诊断该疾病。对先证者脑组织进行HE染色、Bodian银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先证者脑组织的额、颞、顶、枕、... 目的确诊该家系所患疾病是否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方法详细调查该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制作家系图谱,结合该家系成员临床资料诊断该疾病。对先证者脑组织进行HE染色、Bodian银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先证者脑组织的额、颞、顶、枕、海马发现大量典型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结论该家系是一个具有典型病理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斑 神经元纤维缠结
下载PDF
SPRR1A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8
作者 张鼎 孙西美 +1 位作者 邵正仁 陈传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SPRR1A(small proline-rich repeat protein1A)的荧光表达载体。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出编码SPRR1A的全长基因,将SPRR1A DNA克隆到pEGFP-N1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酶切和DN...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SPRR1A(small proline-rich repeat protein1A)的荧光表达载体。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出编码SPRR1A的全长基因,将SPRR1A DNA克隆到pEGFP-N1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与GenBank提供的序列(L05187)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SPRR1A真核荧光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纤维 基因表达 调节 SPRR1A 真核荧光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一种仿生神经元纤维皮肤传感器的研究
9
作者 裴柳进 唐凤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5-48,共4页
分析了高分子聚偏二氟乙烯化PZT(PVDF-PZT)薄膜丝纤维束神经末梢在高分子充水薄膜微球层之中呈立式放置和缠绕式放置的三维应力压电效应.通过感应局部深层恒压、斜向深层变化压和表层静压得到触觉、滑觉和温觉.
关键词 传感器 仿生皮肤 神经元纤维
下载PDF
具有模糊等级的触、热和滑觉的仿生皮肤的研究
10
作者 裴柳进 唐凤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6年第2期5-7,共3页
分析了高分子聚乙二烯氟化PZT(PVDF-PZT)薄膜丝纤维束神经末梢在高分子充水薄膜微球层之中呈立式放置和缠绕式放置的三维应力压电效应.通过感应局部深层恒压、斜向深层变化压和表层恒压得到具有模糊等级的触觉、滑觉和热觉.
关键词 仿生皮肤 仿生神经元纤维 模糊感觉 仿生学
下载PDF
几丁质管桥接周围神经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芶三怀 侯春林 +1 位作者 孙华成 王东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9-220,共2页
采用生物材料几丁质制成的管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周取桥接物远近端和中央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再生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平行排列,极性一致,相邻神经纤维共用同一髓鞘,有髓神经纤维有分... 采用生物材料几丁质制成的管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周取桥接物远近端和中央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再生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平行排列,极性一致,相邻神经纤维共用同一髓鞘,有髓神经纤维有分支现象,髓鞘完整,板层与板层排列紧密,轴突膜与髓鞘膜紧密相邻,间质无髓神经纤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再生神经纤维 超微结构 坐骨神经缺损
下载PDF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损伤处脊髓背角形态及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晔 吴巧云 +4 位作者 屠文展 周科成 楼新法 杨观虎 蒋松鹤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8-372,37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损伤处脊髓背角形态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腰(L)5脊神经结扎法...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损伤处脊髓背角形态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腰(L)5脊神经结扎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术侧"足三里""昆仑"穴30 min,1次/d;药物组予100 mg/mL加巴喷丁溶液(100 mg/kg)腹腔注射,1次/d;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为期1周的干预治疗。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5、7、10、12、14天观察并记录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并对大鼠受累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六胺银染色法观察损伤处脊髓背角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L4-L6节段磷酸化(p)-p38MA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模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各时点MWT和TWL均显著降低(P<0.001),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MWT和TWL显著增高(P<0.05),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模型组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呈焰状,且出现颗粒空泡变性,神经细胞胞质中出现空泡,内含嗜银颗粒;电针组神经原纤维缠结较少,药物组空泡变性减少。与假模组比较,模型组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昆仑"穴能够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阈和受累后肢的运动功能,改善损伤处脊髓背角神经原纤维的坏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中p-p38MAPK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病理性疼痛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神经原纤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