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神经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玉凤 刘丹丹 +2 位作者 张娟娟 袁艺芳 许菊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脑神经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乌鲁木齐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2名脑神经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脑神经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 目的分析脑神经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乌鲁木齐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2名脑神经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脑神经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82名护士脑卒中早期康复知识维度得分(72.57±6.79)分,得分率72.57%,处于中等水平;态度平均得分(89.62±2.94)分,得分率89.62%,处于较高水平;行为平均得分(62.08±21.50)分,得分率62.08%,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护士早期康复知识及态度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职称、亲友中是否发生过脑卒中是护士早期康复行为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神经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态度积极,但对护理措施实施较少。建议开设康复护理培训班,鼓励护士进行知识更新,加强自我学习,从而改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科护士 脑卒中 早期康复 认知 态度 行为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静息态脑网络改变与行为神经测定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庞启明 张素丽 +1 位作者 李帮涛 李娇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静息态脑网络改变与行为神经测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HIE新生儿2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分为神经行为异常(ND)组(n...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静息态脑网络改变与行为神经测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HIE新生儿2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分为神经行为异常(ND)组(n=68)和非ND组(n=162)。比较两组患儿不同脑区低频振幅(ALFF)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E患儿发生N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全局属性指标参数对HIE患儿发生ND的预测价值。结果 ND组患儿前颞叶、中间颞叶、前扣带回、中扣带回、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皮层、额下回、眶额皮层、旁海马皮质、壳核、苍白球脑区的ALFF值低于非ND组,而楔前叶、距状裂皮质脑区ALFF值高于非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065~4.897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HIE分度(重度)、宫内窘迫是HIE患儿发生N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217(1.377~2.983)、1.635(1.224~2.358)、1.492(1.039~1.875);出生5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局部效率(Eloc)、聚散系数(Cp)是HIE患儿发生ND的保护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864(0.418~0.902)、0.846(0.313~0.961)、0.753(0.255~0.884)、0.548(0.374~0.92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loc、Cp、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λ)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68~0.871)、0.782(0.724~0.838)、0.769(0.683~0.815)及0.815(0.773~0.896),联合预测的工作性能优于单独作为诊断指标预测重度脑损伤的工作性能。结论 合并ND的HIE新生儿静息态脑网络各脑区ALFF值有所变化,且全局属性指标参数Eloc、Cp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静息态脑网络 行为神经测定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3
作者 何雪莲 王京 刘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整体护理方案。记录患儿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患儿行为神经测定(NB...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整体护理方案。记录患儿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患儿行为神经测定(NBHA)评分。结果干预后患儿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得到有效改善。患儿NBHA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方案,能确保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行为神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 整体护理 行为神经发育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建琴 王志丽 +3 位作者 王智红 许婷 管辉琴 易锦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56-158,162,共4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单双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单双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认知行为干预 生命质量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负性情绪
下载PDF
IMB模型康复训练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丽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 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康复训练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IMB模型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康复训练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IMB模型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以及训练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于训练的依从性97.06%及对于训练的满意度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6.47%、82.35%(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训练前降低,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训练前升高,且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71±4.25)分低于对照组的(26.08±5.34)分,肢体平衡评分(11.48±1.13)分、上肢功能评分(56.51±2.48)分、下肢功能评分(25.58±5.7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6.19±2.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81±1.19)、(50.42±2.06)、(22.42±4.91)、(12.04±1.31)分(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92.01±2.92)分、精神健康评分(95.53±3.86)分、情感职能评分(94.41±2.06)分、生理职能评分(94.47±3.36)分、生理功能评分(93.87±2.18)分、社会功能评分(96.72±3.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02±6.35)、(89.47±5.97)、(90.49±4.03)、(89.99±4.58)、(88.10±3.20)、(92.45±4.96)分(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IMB模型康复训练模式,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显著提升患者对于训练的依从性以及肢体功能恢复能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获得患者满意度较高,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康复训练模式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肢体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认知与行为护理联合精准动态延伸护理在神经内科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燕君 方媛 张大鹏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与行为护理联合精准动态延伸护理在神经内科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神经内科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与常规组(51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认知与行为护理联合精准动态延伸护理在神经内科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神经内科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与常规组(51例)。常规组实施精准动态延伸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与行为护理,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自我效能评价量表(GSES)、癫痫发作次数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2,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期间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46,P<0.001);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4,P<0.05)。结论:认知与行为护理联合精准动态延伸护理能够改善神经内科难治性癫痫患者自我效能、降低癫痫发作次数,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与行为护理 精准动态延伸护理 神经内科难治性癫痫 自我效能 癫痫发作次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评价
7
作者 王梦幻 杜留芬 +2 位作者 曹鑫 张丹枫 张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6期800-806,共7页
目的 探讨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 探讨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弹性、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炎性反应[血清重组人精氨酸酶1(serum recombinant human arginase 1,ARG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Nrf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颅内感染预测指标[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NF)-kB、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GRP值低于对照组,IGF-1、BDN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rg1、TNF-α、Nrf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F-kB、sIL-2R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接受动机行为转化下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干预,能调动患者术后康复积极心理,进而利于调控机体炎性因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控颅内感染等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动机行为转化 多轨道专科护理 康复 神经功能 颅内感染
下载PDF
神经内科实施基于JCI标准的跌倒预防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8
作者 黄璟 谢文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2期168-171,175,共5页
目的围绕神经内科患者,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I)标准下实施各项跌倒预防风险管理,评定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邵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 目的围绕神经内科患者,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I)标准下实施各项跌倒预防风险管理,评定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邵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风险管理;另把2023年3—8月收治的80例作为观察组,开展以JCI标准为基础的跌倒预防风险管理。比较2组跌倒发生情况、跌倒损伤程度、跌倒预防行为评分、Morse跌倒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损伤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时,2组跌倒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跌倒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时,2组Morse跌倒评分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Morse跌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以JCI标准为基础的跌倒预防风险管理干预,可使其跌倒情况得以降低,其跌倒损伤程度得以减轻;同时还有助于增强防跌倒意识,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跌倒预防风险管理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 跌倒损伤 跌倒预防行为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S100-β表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分析
9
作者 林燕兴 赖本聪 肖珮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表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34例脑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出生的46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S1...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表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34例脑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出生的46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S100-β表达异常情况、早产儿相关指标、预后相关指标以及不同时间点S100-β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早产儿的S100-β表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运动表现测试(TIMP)评分(纠正40周)、TIMP评分(纠正4个月)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早产儿的S100-β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不同时间点S100-β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早产儿的相关指标比较中,预后良好组早产儿的S100-β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且TIMP评分(纠正40周)、TIMP评分(纠正4个月)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β指标检测应用于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中,能够充分反映早产儿脑损伤病情和预后情况,可提示医疗工作者及时给予脑损伤早产儿康复治疗,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S100-β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 运动表现测试评分
下载PDF
家庭综合音乐疗法联合袋鼠护理对NICU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和母亲心理状态的影响
10
作者 石海霞 于丽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音乐疗法(FMT)联合袋鼠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和母亲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9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音乐疗法(FMT)联合袋鼠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和母亲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9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FMT联合袋鼠护理.对比两组的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体格发育、母亲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评分、头围、身长、体重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头围大于对照组,身长长于对照组,体重重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ICU早产儿中实施FMT联合袋鼠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行为神经能力,加强其体格发育,还可缓解早产儿母亲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早产儿 家庭综合音乐疗法 袋鼠护理 行为神经能力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路畅 杜肖 +2 位作者 贺晓丽 王月华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8-944,共7页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 SD大鼠,采用插线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MCAO)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应用Zea-Longa′s级标准评分法评价动物...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 SD大鼠,采用插线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MCAO)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应用Zea-Longa′s级标准评分法评价动物脑缺血程度,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续命汤有效成分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组,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术后1~14 d灌胃给药,每日1次。通过Zea-Longa′s级标准评分、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NSS )和转角实验( CT )等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恢复时期行为学的变化,每天1次,连续测定14 d;选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和缺血核心区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给药时间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有效降低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现为MCAO大鼠行走趋于正常,平衡木上停留时间增长,感觉功能恢复,转角实验中MCAO大鼠向右转向的比率逐渐接近正常。自给药5d起,与模型组相比,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开始明显改善MCAO大鼠上述神经行为学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并且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5 d和14 d MCAO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 P<0.01)。此外,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明显减少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和核心区脑匀浆的MDA含量和降低NOS活力,提高SOD和GSH-Px活力。结论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恢复早期即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脑内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行为学评价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早期应用rhu-EPO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金水 黄仲玲 +2 位作者 杨鸿 翁开枝 朱少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4例早产儿(男30例,女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hu-EPO治疗组,每组各22例,治疗组于生后第7天予rhu-EPO治疗4周,所有早产儿于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4例早产儿(男30例,女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hu-EPO治疗组,每组各22例,治疗组于生后第7天予rhu-EPO治疗4周,所有早产儿于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测(NBNA),生后6,12月用Gesell量表法进行神经发育评价。结果①治疗组NBNA评分36.20±0.75分,高于对照组的34.40±1.05分(P<0.05);②治疗组Gesell发育量表在生后6月,治疗组精细动作的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在生后12月治疗组有3个能区(即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语言能区)的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rhu-EPO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发育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 GESELL发育量表 早产儿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朝鲜 周玲 +2 位作者 袁琼兰 高小青 邓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02,64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尾壳核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学的特点,为利用该模型研究脑出血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成脑... 目的观察大鼠脑尾壳核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学的特点,为利用该模型研究脑出血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成脑尾壳核出血模型,并按不同的再喂养时间(1d、3d、7d、14d、30d)分为5个亚组。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HE染色分别观察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上升(1d和3d时P<0.05,7d、14d和30d时P>0.05)。脑出血后1~3d在尾壳核区域可见椭圆形或不规则血肿;7d出血灶内部分血细胞被吸收,血肿周围脑组织有胶质细胞增生;14d时出血区形成一个椭圆形或不规则囊腔;30d时病灶区仅存少量血细胞,出血周边区见胶质细胞进一步增多。结论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的改变、血细胞的吸收及囊腔的形成与出血时间有关,此结果为选择时间窗治疗脑出血疾病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大鼠 神经行为学 病理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郑琛 贾英萍 +2 位作者 王媛 姜丽华 齐金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外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于脑缺血60 min后再灌注,并由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 m L;右美托咪定Ⅰ组和...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外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于脑缺血60 min后再灌注,并由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 m L;右美托咪定Ⅰ组和Ⅱ组于脑缺血60 min后再灌注,然后分别由腹腔注射50和100μg/g右美托咪定。再灌注后第1、3、7天,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取脑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侧核心区域以及半影区域的组织形态。计算再灌注第3天脑梗死面积/全脑面积比值。结果:再灌注后第1、3、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与I/R组比较,右美托咪定Ⅰ、Ⅱ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 <0. 05)。再灌注后第1、3、7天,大脑皮层HE染色显示右美托咪定Ⅰ、Ⅱ组的半影区较I/R组神经细胞层次清晰,细胞数量增加且形状较为完整,同时间质水肿减轻。再灌注后第3天,右美托咪定Ⅰ、Ⅱ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全脑面积比值低于I/R组(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右美托咪啶后处理 神经行为 大鼠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脐血乳酸值的临床意义(英文) 被引量:10
15
作者 旷寿金 易靖 +1 位作者 李颖 周昌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 Apgar评分和血气分析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预后的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寻找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指标 ,该研究探讨脐血乳酸值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1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 2 2例和重度窒息组 9... 目的 Apgar评分和血气分析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预后的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寻找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指标 ,该研究探讨脐血乳酸值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1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 2 2例和重度窒息组 9例 )和 30例正常新生儿 (对照组 )的脐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及微量血液气体分析 ,并在第 1 4天进行新生儿 2 0项行为神经测定 (NBNA)。结果 轻、重度窒息组脐动脉血乳酸值 [(6 .4 2±0 .1 4 )mmol/L ,(1 0 .77± 0 .1 2 )mmol/L]较对照组 [(4 .2 0± 0 .1 5 )mmol/L]显著升高 (P <0 .0 1 ) ,pH值 [(7.1 6±0 .0 7) ,(7.0 4± 0 .0 9) ]较对照组 (7.1 8± 0 .1 1 )明显降低 (P <0 .0 1 ) ;其中重度窒息组的乳酸值高于轻度窒息组 ,pH值低于轻度窒息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脐血乳酸值与pH值及第 1 4天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 =- 0 .76 ,- 0 .85 ,P <0 .0 1 )。结论 脐血乳酸值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近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脐血 乳酸 血气分析
下载PDF
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35
16
作者 曾盼盼 俞国良 林崇德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出现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志愿者活动研究、跨群体助人研究,以及群体间助人研究。这些新视角及其相关的研究,反映出亲社会行为研究在各个水平以及相关学科间进行整... 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出现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志愿者活动研究、跨群体助人研究,以及群体间助人研究。这些新视角及其相关的研究,反映出亲社会行为研究在各个水平以及相关学科间进行整合的趋势,有助于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神经机制 志愿者活动 跨群体助人 群体间助人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效果评估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桂芝 陈燕惠 曾仁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评定的应用价值,并评价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中、重度HIE新生儿共71例,其中干预组44例,非干预组27例。采用家庭与门诊相结合的干预模式,根据神经发育学评...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评定的应用价值,并评价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中、重度HIE新生儿共71例,其中干预组44例,非干预组27例。采用家庭与门诊相结合的干预模式,根据神经发育学评估结果结合Vojta诱导疗法、Bobath法肢体功能训练法进行个别强化训练。两组儿童均接受常规育儿指导。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评价神经发育情况。结果:Gesell评分(DQ),在2、4月龄时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6、9月龄时干预组各能区DQ高于非干预组(P<0.01),18月龄时干预组与正常组在各能区DQ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中、重度HIE患儿有较高的不良预后发生率,早期个体化的综合干预可显著提高早期干预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神经行为 早期干预
下载PDF
梓醇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行为学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2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周佳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后1、4、7、15、21 d,进行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受累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梓醇治疗组均有改善;其中术后21d,梓醇中、高剂量组受累前肢(左)食物抓取成功率分别为48.7%±5.4%(约相当于基线值72%)和47.3%±4.8%(约相当于基线值70%),与模型组(25.8%±4.1%,约相当于基线值3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术后21 d,术后6 h给药组和术后24 h给药组左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脑缺血后延迟给予梓醇治疗仍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结论采用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和左前肢食物抓取功能测定等多种方法,证实梓醇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后两种评价方法更为灵敏;梓醇治疗有效剂量为1~10 mg.kg-1,缺血后24 h给药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神经行为学评价 Bederson评分 肌力评定 平衡木行走试验 受累前肢食物抓取实验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下载PDF
BNA检测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建辉 刘丽旭 杨于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7期66-67,71,共3页
目的 :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 ,探讨NBNA检测法在胆红素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 4 6例发生... 目的 :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 ,探讨NBNA检测法在胆红素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 4 6例发生了胆红素脑病 ,NBNA法检出 4 3例 (93.5 % ) ,常规临床观察法检出 12例 (2 6 .1% ) ,两种方法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75 ,P <0 .0 1) ,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越高 (χ2 =12 .81,P <0 .0 1) ,伴贫血或败血症时 ,胆红素脑病发病率亦较高。结论 :NBNA检测可以较常规临床观察法更灵敏地检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脑病 ,且血清间接胆红素越高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胆红素脑病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神经行为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沈思钰 蔡定芳 +1 位作者 刘静 陈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学评价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 ;分别采用分级评分和梗死灶体积测定的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结果 分别采用Nagaoka法、Bederson法、zea Longa法和Zhang...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学评价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 ;分别采用分级评分和梗死灶体积测定的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结果 分别采用Nagaoka法、Bederson法、zea Longa法和Zhang法 ,梗死 2 4小时时分级评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采用Zausinger法 ,梗死 2 4小时内分级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分别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 6小时和 2 4小时 ,梗死灶体积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且脑缺血2 4小时时梗死灶体积与Bederson法分级评分有线性相关关系 (r =0 .916 13,P <0 .0 5 )。结论 目前的评价方法尚不能全面的反映脑缺血时的病理生理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行为 相关怀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