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unstable ankle 被引量:4
1
作者 You-jou Hung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5期434-438,共5页
Lateral ankle sprain is a common orthopedic injury with a very high recurrence rate in athletes. After decades of research, it is still unclear what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recurrence rate of ankle sprain, and what is... Lateral ankle sprain is a common orthopedic injury with a very high recurrence rate in athletes. After decades of research, it is still unclear what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recurrence rate of ankle sprain, and w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t of initial and recurrent injuries. In addition, clinicians often implement balance training as part of the rehabilitation protocol in hopes of enhancing the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proprioception of the ankle joint. However,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whether the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proprioception are compromised in unstableankles. To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ankle sprains,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aging balance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proprioception of the ankle joint is also questi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PROPRIOCEPTION neuromuscular control Physical THERAPY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2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7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黄林鹏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柳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组(n=32)和联合组(n=32)。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上肢PNF训练,PNF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和上肢绳带辅助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各组FTHUE-HK评分、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341.219,P<0.001)、组间效应(F>21.705,P<0.001)和交互效应(F>3.171,P<0.05)均显著;FMA-UE评分的组内效应(F=520.472,P<0.001)和组间效应(F=41.939,P<0.001)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为联合组最优(P<0.05)。结论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BCI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机接口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影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悦同 彭亮 +1 位作者 苏玉莹 刘嘉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930-3936,共7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稳相关症状。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干预的效果,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科学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关于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症状康复和动态平衡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1-23。包括2名评审人员依据物理治疗证据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自我功能评分量表,次要结局指标为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均为连续性变量。采用RevMan 5.3和Stata-SE 1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森林图绘制、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①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包括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641例。整体上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高。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SMD=0.82,95%CI:0.41-1.23,P<0.0001)。Meta回归显示干预时间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P=0.008)。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6周(SMD=0.98,95%CI:0.31-1.65,P=0.03)、每周干预大于3次(SMD=0.87,95%CI:0.30-1.44,P=0.003)和每次干预时间小于20 min(SMD=0.89,95%CI:0.61-1.66,P<0.0001)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最佳康复方案。④Meta分析结果还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前侧(SMD=0.56,95%CI:0.31-0.80,P<0.05)、后内侧(SMD=0.88,95%CI:0.45-1.32,P<0.05)和后外侧(SMD=0.84,95%CI:0.22-1.46,P<0.05)伸展程度。结论:当前临床证据表明,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踝关节不稳功能症状和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建议通过每周干预大于3次,每次干预小于20 min的干预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能力 功能康复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自我功能评分量表 META分析 踝关节损伤 神经肌肉控制 本体感觉
下载PDF
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变化
4
作者 魏梦力 钟亚平 +3 位作者 吴倩 桂辉贤 周易文 余绍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5-1303,1315,共10页
目的:探究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变化,以揭示人体中枢系统调节下肢动作以适应疲劳积累的机制。方法:11例男性跑者接受恒定速度跑疲劳干预,并全程采集干预过程时其下肢肌电数据。运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不同干预时刻受试... 目的:探究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变化,以揭示人体中枢系统调节下肢动作以适应疲劳积累的机制。方法:11例男性跑者接受恒定速度跑疲劳干预,并全程采集干预过程时其下肢肌电数据。运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不同干预时刻受试下肢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肌肉相对权重等分析指标。结果:(1)在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方面,在整个跑步疲劳干预过程中,共解析出6类肌肉协同元主导人体下肢关节活动,每位受试者平均会从中随机调动4—5类肌肉协同元参与跑步活动,且随着疲劳积累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2)在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变化方面,协同元1的峰值激活用时在33%、100%时刻显著降低(P<0.05)。(3)在肌肉相对权重变化方面,协同元1的半腱肌的相对权重在33%、67%、100%时刻显著降低(P<0.05)。协同元2的股直肌的相对权重在33%时刻显著降低(P<0.05)。协同元4的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在67%时刻显著降低(P<0.05),但在100%时刻显著回升(P<0.05)。结论: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中枢系统会调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以适应疲劳累积,降低下肢损伤风险。该调控过程具体表现:稳定下肢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减少早期支撑阶段的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动态调节跑步早期支撑阶段的股直肌与半腱肌,中期摆动阶段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 运动疲劳 无线表面肌电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神经肌肉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和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5
作者 孙韫頔 程露露 +3 位作者 万海丽 常赢 熊雯娟 夏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45-1952,共8页
目的:神经肌肉训练是近年来较新的一种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尚存在争议。此次研究通过系统Meta分析评价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 目的:神经肌肉训练是近年来较新的一种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尚存在争议。此次研究通过系统Meta分析评价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和Embase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神经肌肉训练组(试验组)使用神经肌肉训练或以神经肌肉训练为主要干预方式;对照组为空白组或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局指标包括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行走计时、膝关节稳定性、30 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确定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样本量6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WOMAC疼痛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SMD=0.38,95%CI:0.08-0.69,P=0.01);②膝关节稳定性和30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膝关节稳定性:SMD=0.57,95%CI:0.23-0.92,P=0.001;30 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SMD=0.35,95%CI:0.05-0.65,P=0.02);两组均可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走速度,改善行走能力,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行走计时:SMD=-0.22,95%CI:-0.48-0.03,P=0.09);③WOMAC身体功能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SMD=-0.79,95%CI:-1.30至-0.28,P=0.002)。结论:神经肌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促进功能恢复,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疼痛 功能 神经肌肉训练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着地冲击时的肌肉激活变化特征
6
作者 吴倩 魏梦力 +2 位作者 曹偲佳 于婷婷 钟亚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5-1223,共9页
目的探究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着地冲击时的肌肉激活变化。方法2022年11月至12月,于武汉体育学院招募11例男性跑者,分别以个人75%最大心率强度进行恒定负荷跑,并持续至Borg评分≥17和个人90%最大心率时停止。采用Delsys无线表面肌电系... 目的探究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着地冲击时的肌肉激活变化。方法2022年11月至12月,于武汉体育学院招募11例男性跑者,分别以个人75%最大心率强度进行恒定负荷跑,并持续至Borg评分≥17和个人90%最大心率时停止。采用Delsys无线表面肌电系统,全程记录被试的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臀大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胫骨前肌的肌电数据,分析下肢肌肉预激活、后激活和共激活特征。结果随着跑步疲劳积累,不同疲劳时刻间胫骨前肌的预激活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2.955,P=0.048),100%时刻的胫骨前肌预激活水平高于start时刻(P=0.010)。不同疲劳时刻间股四头肌的后激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F=6.609,P=0.001),其中100%时刻的股四头肌后激活水平高于start时刻(P=0.011)、33%(P=0.009)和67%(P=0.043)时刻。不同疲劳时刻间踝关节预激活阶段的共激活比存在显著性差异(F=3.287,P=0.034),其中100%时刻的踝关节预激活阶段的共激活比大于start时刻(P=0.023)。结论随着跑步疲劳积累,中枢系统会调节下肢各肌肉的激活水平,以调整下肢着地冲击时的姿态,进而降低下肢负荷累积所带来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 运动疲劳 表面肌电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在老年人姿势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可 张芷棋 +2 位作者 郑艳 张秋霞 孔翎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正确的姿势控制是个体顺利完成日常各项运动的基础,是身体运动、感觉、认知功能系统相互作用的表现。衰老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减退以及罹患慢性疾病患病概率增加,这些都会使老年人出现姿势控制障碍。本文就动态神经肌肉稳定(Dynamic Neur... 正确的姿势控制是个体顺利完成日常各项运动的基础,是身体运动、感觉、认知功能系统相互作用的表现。衰老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减退以及罹患慢性疾病患病概率增加,这些都会使老年人出现姿势控制障碍。本文就动态神经肌肉稳定(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本技术对老年人姿势控制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治疗人员改善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DNS技术是一种针对性强化人体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干预方法。相较于传统疗法,DNS技术强调了神经系统与肌肉骨骼系统的同时训练,非常适合用于提升老年群体的姿势控制能力,但是目前该技术在我国推广度较低,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 DNS 姿势控制
下载PDF
DNS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曾丽蓉 周璐 +3 位作者 刘兆平 胡金鲁 曾雅琪 陈菁 《中医康复》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下的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9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0... 目的:探讨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下的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9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DNS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8周后,对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长、步速、步频参数;步态时相参数中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步行周期参数;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osture assessment of stoke scale,PASS)量表、Tinnetti(Performance-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量表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E)量表评分数据。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长、步速、步频参数、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Tinnetti评分、PASS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步行周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步长、步速、步频参数、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PASS评分、Tinnetti评分及FMAL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步行周期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NS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核心稳定及姿势控制能力,改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NS) 核心稳定训练 针刺运动疗法 步行能力 姿势控制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鹏 王玲 +4 位作者 董诗雨 丁月 贾绍辉 寇现娟 郑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75-5883,共9页
目的:全身振动训练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当中,然而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影响,以期为全身振动训练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 目的:全身振动训练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当中,然而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影响,以期为全身振动训练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7-16。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峰值力矩、腘绳肌峰值力矩、膝关节角度重现误差、Biodex偏移指数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共5个连续性变量,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7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全身振动训练可以显著提升股四头肌峰值力矩(SMD=0.75,95%CI:0.20-1.30,P=0.008)和腘绳肌峰值力矩(SMD=0.90,95%CI:0.03-1.77,P=0.04),降低膝关节角度重现误差(SMD=-0.60,95%CI:-1.04至-0.17,P=0.007)和Biodex偏移指数(SMD=-0.93,95%CI:-1.46至-0.41,P=0.0005),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MD=4.69,95%CI:0.79-8.60,P=0.02)。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能有助于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肉力量,改善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肉力量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膝关节功能 神经肌肉控制 重返运动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对侧控制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10
作者 朱兰 眭有昕 +3 位作者 王庆雷 徐胜 沈滢 郭川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502-507,514,共7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分析对侧控制神经肌肉电刺激(CCNM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功能连接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8例,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分析对侧控制神经肌肉电刺激(CCNM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功能连接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8例,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化列表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患侧前臂伸肌侧放置2个刺激电极以产生腕部伸展,刺激强度以可以产生最大程度的腕部伸展,但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度,矩形脉冲60 Hz,脉冲宽度200μs,刺激周期为开15 s、关10 s。观察组接受CCNMES治疗,在健侧前臂伸肌侧放置2个表面电极和1个参考电极,在患侧前臂伸肌侧放置2个刺激电极以产生腕部伸展,患侧刺激强度以患侧手腕能够引起相同程度(健侧手腕上抬最大范围)的手腕伸展,但不引起疼痛为度,其他刺激参数设置与对照组相同,2组刺激总时间均为10 min。在每项任务中,应用35通道fNIRS测量脑卒中患者双侧前额叶皮层(PFC)、初级运动皮层(M1)和初级感觉皮层(S1)的含氧血红蛋白(HbO2),分析2组总体功能连接(FC)强度和基于感兴趣区域(ROI)水平的功能连接强度平均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体功能连接强度明显更高,健侧初级运动皮层(cM1)与患侧前额叶皮层(iPFC)、cM1与患侧初级运动皮层(iM1)、健侧初级感觉皮层(cS1)与iPFC的FC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NMES可通过健侧上肢主动运动触发患侧上肢的感觉运动刺激,并诱导脑卒中偏瘫患者大脑皮质功能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对侧控制神经肌肉电刺激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大脑皮质功能
下载PDF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玉莹 彭亮 +3 位作者 李卫 李克强 张颖 李骏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52,共6页
在分析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INT)预防损伤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康复的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基础上,综合分析INT对CAI的功能康复效果。研究发现,影响CAI康复的... 在分析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INT)预防损伤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康复的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基础上,综合分析INT对CAI的功能康复效果。研究发现,影响CAI康复的神经肌肉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肌肉激活延迟、肌肉力量失衡、姿势控制障碍和前馈控制减弱。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重建及平衡肌肉力量、加强核心稳定性是INT预防下肢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INT可以改善CAI患者踝关节功能症状、踝关节位置觉、外翻力量和姿势控制能力,降低踝关节反复扭伤风险。通过分析影响CAI康复的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INT计划,对CAI康复和预防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 慢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控制 运动康复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着地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梦力 钟亚平 +2 位作者 吕一翔 林秦兆 史金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6-276,共11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人体单腿着地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交叉研究设计,使用Halo-Sport耳机对11名男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tDCS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0 s的2 m A电流强度的刺激)和真刺激...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人体单腿着地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交叉研究设计,使用Halo-Sport耳机对11名男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tDCS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0 s的2 m A电流强度的刺激)和真刺激(持续20 min的2 m A电流强度的刺激),对比分析假刺激与真刺激间受试者单腿着地的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学指标变化,以此评价tDCS对人体单腿着地过程中的前馈控制能力、反馈控制能力、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运动学方面,与假刺激相比,真刺激后膝关节最小角度(θmin)在45 cm、60 cm着地高度条件下均显著减小(P<0.05);踝关节最小角速度(ωmin)在45 cm着地高度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在动力学方面,与假刺激相比,真刺激后各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肌电学方面,与假刺激相比,真刺激后下肢各肌肉预激活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的后激活水平在30 cm、45 cm、60 cm着地高度条件下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1)tDCS可有效改善人体单腿着地的反馈控制能力,增加下肢着地关节屈曲幅度与屈曲速度,强化“软着陆”过程;(2)tDCS可改善人体单腿着地的动态平衡能力,增强下肢着地肌肉激活水平,提高着地动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腿着地 神经肌肉控制 TDCS
下载PDF
等速离心训练对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建新 田心宇 张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5-1490,共6页
背景肩关节内外旋肌肌力失衡会增加肩部运动损伤的风险,研究等速离心训练(IET)能否提高肌力平衡并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损伤预防意义。目的探讨IET对健康青年人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2020... 背景肩关节内外旋肌肌力失衡会增加肩部运动损伤的风险,研究等速离心训练(IET)能否提高肌力平衡并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损伤预防意义。目的探讨IET对健康青年人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招募3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6)。试验组接受4周IET,对照组接受4周连续被动运动训练(2次/周)。采用Biodex System 4 Pro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美国Biodex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优势侧肩关节内、外旋肌群进行训练干预,分别在60(°)/s、120(°)/s速度下进行,干预前1周、干预结束后1周对两组肩关节内外旋肌的功能性比率(FR)、加速时间(AT)和达峰力矩时间(TPT)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试验组全部完成了4周的训练干预和评估,对照组2例中途退出。最终共30例研究对象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在60(°)/s和120(°)/s速度下,试验组干预后FR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干预后FR高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_(60(°)/s)=-7.881,P<0.001;t_(120(°)/s)=-6.563,P<0.001);试验组外旋肌、内旋肌干预后A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外旋肌干预后AT低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_(60(°)/s)=2.383,P<0.05;t_(120(°)/s)=2.849,P<0.05),试验组内旋肌干预后AT低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_(60(°)/s)=3.138,P<0.05;t_(120(°)/s)=2.839,P<0.05);试验组外旋肌、内旋肌干预后TP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ET能够提高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保持肩关节的动态稳定,并能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以此可能会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等速离心训练 功能性比率 神经肌肉控制 加速时间 达峰力矩时间
下载PDF
滞针动态施治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的随机对照试验
14
作者 肖蕾 潘洁 +3 位作者 高育龙 郭月红 李振全 丁会申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0期50-55,59,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控制理论指导下滞针动态施治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毫针治疗,治疗组患者予滞针动态施治...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控制理论指导下滞针动态施治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毫针治疗,治疗组患者予滞针动态施治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主观症状评分、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临床体征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30/3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8/3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McGill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McGil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CAS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CASCS评分(主观症状评分、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临床体征评分)的增长趋势更明显(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滞针动态施治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颈椎功能,提升患者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寒痹阻证 滞针动态施治疗法 神经肌肉控制理论 整体观念
下载PDF
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篮球运动员损伤预防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15
作者 杨鸣 《辽宁体育科技》 2023年第4期85-89,9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伤病预防和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20名,进行为期6周的神经肌肉控制训练计划,每周3次,每次约90min~120min。在训练前后,对运动员进行视频跌落跳跃测试、垂直纵跳测试、18m...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伤病预防和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20名,进行为期6周的神经肌肉控制训练计划,每周3次,每次约90min~120min。在训练前后,对运动员进行视频跌落跳跃测试、垂直纵跳测试、18m短跑冲刺测试和多阶段体能测试。结果:训练后,视频跌落跳跃测试中,平均绝对膝关节分离距离和平均标准化膝关节分离距离均显著增加(P<0.01);垂直纵跳测试显著提高(P<0.01);18m短跑冲刺测试改善不显著(P>0.05);多阶段体能测试显著增加(P<0.01)。结论: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可以改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该计划在跳投测试中显著改善了下肢对齐,并增加了最大有氧能力,可在篮球运动员休赛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控制训练 篮球运动员 运动损伤 运动表现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红梅 张亚楠 常江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统计...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统计两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T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运动部分及转移、行进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运动部分及转移、行进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24h姿势管理 脑卒中偏瘫 躯干控制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肌肉力量的神经生物力学基础及诊断 被引量:24
17
作者 卢志泉 夏正亮 +2 位作者 李玉章 史芙英 刘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0,126,共9页
归纳肌力训练、肌力诊断及与之有关的神经肌肉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神经生物力学层面分析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肌耐力3种肌力形式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神经肌肉系统对训练的适应性原理,解释肌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3种肌力形式的训练均... 归纳肌力训练、肌力诊断及与之有关的神经肌肉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神经生物力学层面分析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肌耐力3种肌力形式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神经肌肉系统对训练的适应性原理,解释肌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3种肌力形式的训练均遵循神经肌肉适应性原理,在增加肌肉维度的同时,运动员应注重训练自身肌肉间的协调和神经支配能力;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将肌力诊断始终贯穿于肌力训练之中,完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量 神经生物力学 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肌耐力 神经动作控制
下载PDF
离心运动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神经肌肉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晓磊 李强 +6 位作者 章耀华 张鸿悦 刘文辉 李佳 董明 杨云 杨华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4-1339,共6页
目的探讨离心运动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门诊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试验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加用股四头肌离心运动训练... 目的探讨离心运动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门诊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试验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加用股四头肌离心运动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采用等速测试与训练系统测量加速时间,平衡测试仪测量稳定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各肌肉加速时间,总体、左右和前后稳定指数均降低(t>2.521,P<0.05),Lysholm评分显著提高(|t|>13.628,P<0.001)。试验组VAS评分、各肌肉加速时间、总体及前后稳定指数低于对照组(|t|>2.174,P<0.05),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947,P<0.001)。结论股四头肌离心运动训练可缓解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离心运动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下肢本体感觉和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蕊 李玉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规律太极拳练习对下肢机能的影响,为预防或延缓老年人下肢功能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0名普通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6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和对照组(无规律运动),完成16周前、后下肢本体感觉、肌力、神经肌... 目的:探讨规律太极拳练习对下肢机能的影响,为预防或延缓老年人下肢功能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0名普通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6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和对照组(无规律运动),完成16周前、后下肢本体感觉、肌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等测试.结果:与实验前相比,1两组受试对象下肢肌力均有提高,但太极拳练习组等长60°肌力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变化.2实验组受试对象左、右膝关节运动觉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左、右膝关节运动觉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两组受试对象膝关节左、右侧三维位置觉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3两组受试对象左右侧闭眼单腿站均有提高,但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4实验组受试对象下肢闭眼走直线偏离中线长度实验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1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改善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机能.2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但对平衡机能的影响不显著.3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机能,应科学应用到大众健身中,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练习 本体感觉 肌力 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踝关节稳定程度差异对侧跳落地缓冲模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帆 王竹影 +1 位作者 吴志建 宋彦李青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63,共18页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侧跳动作,涉及外侧侧向跳动作(SHL)与内侧侧向跳动作(SHM)。使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板与DELSYS无线表面肌电收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使用独立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各组在起跳后落地5个阶段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及肌肉激活水平。结果:1)下肢矢状面肌群激活程度与踝关节肌肉共同收缩率,对CAI组的动态姿势稳定扮演重要角色,以SHL落地的踝关节外翻动作能降低踝关节内翻扭伤风险;2)在SHL落地模式下,CAI组髋关节内收动作可能会引起踝关节内翻动作,侧跳落地的踝关节内翻角速度出现较早且快速的特征是CAI组反复扭伤的关键;3)踝关节策略主要影响压力中心(COP)参数,髋关节策略则能改变质量中心(COM);CON组侧跳的落地缓冲与姿势控制能力不及CAI稳定;SHM落地模式是踝关节内翻扭伤的高风险动作。结论:CAI组运动员即便在扭伤康复后,仍存在再次扭伤的可能,可针对踝关节活动范围与神经肌肉控制进行强化与训练,避免反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跳 踝关节 扭伤 神经肌肉控制 落地缓冲 姿势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