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细胞旁(网状)外侧核神经元的Golgi法研究
1
作者 周敬修 田启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55-259,T013,共6页
应用改良的Golgi银浸法对大鼠巨细胞旁外侧核的细胞构筑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巨细胞旁外侧核的神经元,根据其轴突是否伸至核外或进入邻近神经网丛分成长、短轴突两种。长轴突神经元根据树突有无棘,又分有棘长轴突、无棘长轴突神... 应用改良的Golgi银浸法对大鼠巨细胞旁外侧核的细胞构筑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巨细胞旁外侧核的神经元,根据其轴突是否伸至核外或进入邻近神经网丛分成长、短轴突两种。长轴突神经元根据树突有无棘,又分有棘长轴突、无棘长轴突神经元两种。短轴突神经元则分成:有棘短轴突;树突缺乏明显的棘但树突局部有明显膨大;树轴突区分不明显和树突或轴突末端形成网丛状分枝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 旁外侧核 神经元 Golgi法
下载PDF
肠神经元异常63例诊治
2
作者 杜明国 陈志丹 廖晓锋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各种类型肠神经元异常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同源病患者,除1例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保守治疗外,62例患者因人、因病而异施行...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各种类型肠神经元异常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同源病患者,除1例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保守治疗外,62例患者因人、因病而异施行了各类根治性手术。1例全结肠型2年前剖腹探查未能确诊、再次确诊后放弃手术;因直肠残端瘘和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2例,1例治愈,1例失败;吻合口瘘1例,合并抑郁性精神分裂症,再手术做了结肠造口;1例全结肠、跳跃型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并贲门失弛缓治疗失败。局限性巨结肠同源病治疗效果好。结论全消化道钡餐及多时段钡滞留拍片有助于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的诊断,治疗应因人、因病个体化选用不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HIRSCHSPRUNG病 结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宋海涛 贾连顺 +3 位作者 田万成 陈哲宇 曹丽 路长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29-531,共3页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运动诱发电位 (MEP)的影响。 方法 将 30只SD雄性大鼠 (2 0 0~ 2 5 0g)随机分为对照组、等渗盐水 (NS)组和GDNF组 ,每组 10只。改良Allen方法致T13 段脊...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运动诱发电位 (MEP)的影响。 方法 将 30只SD雄性大鼠 (2 0 0~ 2 5 0g)随机分为对照组、等渗盐水 (NS)组和GDNF组 ,每组 10只。改良Allen方法致T13 段脊髓不完全损伤 ,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NS或GDNF 2 0 μl,伤后 1,5h和 1,3,5d评定后肢出现运动功能 (Salzman评分 )和检测MEP。 结果 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障碍 ,MEP波幅 (P1-N1峰峰值 )降低、潜伏期延长 ,对照组无变化。伤后1,5h和 1,3,5d ,NS组波幅分别恢复至伤前的 36 .7%、38.9%、47.1%、74.1%和 92 .3% ,潜伏期恢复至 112 .5 %、111.2 %、111.3%、10 5 .0 %及 10 3.5 % ;伤后 5h和 1,3dGDNF组波幅恢复明显优于NS组 ,伤后 1,3dGDNF组潜伏期恢复优于NS组 (P <0 .0 5 )。伤后 1,5h后肢运动功能无恢复 ,伤后1d开始恢复 ,伤后 3,5d明显恢复 ,其中GDNF组恢复显著优于NS组 (P <0 .0 1)。 结论 GDNF能够早期促进MEP波形的恢复 ,增强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MEP恢复早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