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olution to Current Psychosocial Problems and the “Unfulfilled Enlightenment” of Modernity in the New Era
1
作者 Sun Shuj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8-216,共9页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ese society has spawned many psychosocial problems in China,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cidence,universality and growth. Compared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ese society has spawned many psychosocial problems in China,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cidence,universality and growth. Compared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has been relatively slow for a long time,which has led to the prevalence of psychosocial problems and the lack of modernity cultivation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Xi Jinping theory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CC) in the new era is a scientific plan for the all - round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SCC,and it contains rich ideas of modernity. It is also the ideologic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Marx's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and the basic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the modernity of the new era. Therefore,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current psychosocial problems in China through the Marxist theory and the "unfulfilled enlightenment" of the theory of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SOCIAL PROBLEMS modernity new era unfulfilled ENLIGHTENMENT
下载PD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New Changes,New Discussions,and New Enlightenment
2
作者 Tingting Li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1年第10期163-167,共5页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there ar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In view of this,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proposed new opinions on the deve...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there ar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In view of this,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proposed new opin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round the idea of developing education with people-centered approach.In the new era,adhering to the new exposition of education to guid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enlightens us to ensur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serve the majo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ountry,and assume people's satisfaction as the yardsti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ra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rnIZATION
下载PDF
Trans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 and Its Value Guidance 被引量:1
3
作者 Xiang Jiuyu Gong Huay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1年第1期36-52,共17页
A"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a proposition unique to 21 st century Marxism,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al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long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contradi... A"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a proposition unique to 21 st century Marxism,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al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long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Chinese society,"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has become a new life-form.Of course,the new life-form and new development ideas are complementary.On the one hand,the proposition of the new development ideas is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 life-forms,so the inherent purport of the two is closely related;on the other,the proposition of such ideas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at the level of practice,and will play a key leading role in the resolution of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Therefore,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r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a"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rinciples,we must gain an intrinsic grasp of the many forms of a"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including its actors,forms of occurrence,forms of realization and external forms.They have as their theoretical support such concepts as"the people as themain force,the ruling Party as the guide,""transformation of contradictions,integr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labor orientation,co-creation and sharing,"and"homogeneous ideals extended worldwide."Together,these constitute a unique Chinese style.In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or modernization,only the sublation of"objective[sachlicher]dependence"and adherence to the practical intention of"free individuality"can fulfill the"return"of a"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toward"man himself,"and achieve value guidance for the Chinese 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odernity principal social contradictions Chinese road
原文传递
The stars hang down over the great emptiness of the level plain, and the moon bobs on the running waters of the Great River: thirty years of New Era research on the essay
4
作者 Chen Jianhui Sima Xiaowe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1期74-91,共18页
New Era research on the essay and other occasional writing already has a history of thirty years. For various reasons, however, such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been slighted and condemned. This article offers a systema... New Era research on the essay and other occasional writing already has a history of thirty years. For various reasons, however, such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been slighted and condemned. This article offer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last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terms of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research on special top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this genre,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it has been slighted for so long. To deepen and broaden this research in the new century, we must exert ourselves in three areas: first, we must adopt a modern vision of criticism of the essay; second, we must "digest Western theories" and "Sinicize essay writing and research"; and third, we must change our research methods and way of thinking. These three points not only offer an important dimension for understanding and solving contemporary issues relating to the essay, but also have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ew era research on the essay modern field of visio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新时代十年中国绿色发展之路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华军 吴倩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总结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历程;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绿色转...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总结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历程;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绿色转型、绿色低碳生活、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直观展示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成效;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和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为导向,提出新征程上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懈探索下形成的全新发展模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其内涵包括经济“绿色化”和绿色“经济化”两个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十年间,中国多措并举完善治理制度、多维联动推动环境共治、科学有力实施治理手段、多管齐下提高治理效能,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局性改善,经济绿色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绿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征程上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切实增强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机制,正确处理5个重大关系,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新时代美好生活叙事下的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琪 丁立群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20-30,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关系提供了契机。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新质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关系提供了契机。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新质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二者具有相同的价值旨趣。新时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美好生活,是在新质生产力基础上逐渐摆脱生产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异化和世界资本裹挟的美好生活,是追求真正实现劳动解放和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全新进阶意味着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和“质”是新质生产力中最为突出的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道路上我们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培养高科技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绿色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道路上任重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美好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理论依据与评价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振宇 徐鹏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5,共13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新质生产力进入实践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发展效果评价,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既有的理论构建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新质生产力进入实践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发展效果评价,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既有的理论构建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和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此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真实状况。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悬殊,这种差距既体现为四大区域板块之间的梯度差距,又表现为少数省市发展水平突出,相当多数省份发展水平较低的特点。针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鼓励建立各类区域创新共同体,着力突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促进专利产业化和新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积极防范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过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指数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中原学离新时代中国学、世界中国学还有多远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庚香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定位、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推进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学问化、学术... 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定位、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推进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学问化、学术化、学科化、学派化表达,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新时代中国学、世界中国学视野下,中原学要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研究方向,回答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道路与中华文明道路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深化中原学研究、推动中原学的国际化表达等四个核心问题。如此,中原学才能超越地域范畴,从中原之学走向中国之学、世界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学 新时代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涵、原则架构和鲜明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陶火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规范体系,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约束,主要处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事务和社会...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规范体系,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约束,主要处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原则架构是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个坚持”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依据、以生态文明领域中若干重大制度为基础性规范、以生态文明建设具体领域一系列重要体制机制为全面表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征:(1)鲜明的现实性,即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2)系统的完备性,即生态文明法治和制度越来越完整严密;(3)保障的规范性,即真正实现用规范的制度来管理生态环境;(4)持续的发展性,即与时俱进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新;(5)根本的政治性,即“四维”政治性质在生态文明领域具体展开;(6)价值的人民性,即始终以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云霞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守正创新:核心内容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根本目标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守正创新:核心内容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根本目标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灵魂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根本价值追求和精神命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我们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守正创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1
作者 张晓君 商爱玲 +1 位作者 罗兴佐 邹东升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7,共15页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本刊组织专家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西南政法大学的实际展开笔谈。本笔谈旨在深...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本刊组织专家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西南政法大学的实际展开笔谈。本笔谈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法治赋能助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党纪学习教育应把握的“五个辩证统一”原则、优化治理机制以提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超大城市“新兴风险”等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以期有益于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融入服务大局,以铁的纪律护航党的事业稳健发展,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确保党的事业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西部陆海新通道 党纪学习教育 超大城市治理
下载PDF
新时代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经验、制约因素、突破路径
12
作者 杨梦洁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中部地区全面崛起的硬道理。当前安徽、湖北作为典型代表,中部地区在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做强高技术产业集群品牌,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 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中部地区全面崛起的硬道理。当前安徽、湖北作为典型代表,中部地区在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做强高技术产业集群品牌,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向前推进。但受到内生性、外部性、结构性、周期性多重因素制约,综合来看中部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不及东部地区,增长爆发力不及西部地区,正处在产业新旧动能深度转换、调整成效有待时日显现的艰难过渡期。应深刻研判自身问题与外部形势,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补齐市场化营商环境不足、优化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构筑内陆开放新优势等方面着重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部地区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载PDF
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13
作者 孙兰英 郝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中国式的现代化”具有其“特别性”。它生发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具体使用于1979年至1984年这一时间段的现代化相关政治话语中,是立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挫折后我国坚定追求现代化的具体战略,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 “中国式的现代化”具有其“特别性”。它生发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具体使用于1979年至1984年这一时间段的现代化相关政治话语中,是立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挫折后我国坚定追求现代化的具体战略,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实际。“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现代化谨慎探索的发展态度、实事求是与立足自身的原则遵循、调整起步的战略规划与理论发展。而历经四十多年的现代化实践与理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现代化开启了新局面,体现为自信自立的科学态度、自我发展与世界视野的价值融合、伟大成就的现实取得与理论体系的成功构建。可以说,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转换,在发展态度、发展视野、现实与理论成就方面体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跃升。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字的删除、这一话语的变动与转化彰显了我国现代化思想在理论层面的成熟与自信,表明了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已处于我国现代化的成熟点与人类现代化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式的现代化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吹响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
14
作者 张志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 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为符合党的文艺观的、雅俗共赏的、具有现代性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面向文艺界吹响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是人民导向,途径是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运用民族形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意义是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升华大众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新时代 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世纪乡土文学中乡村书写的嬗变
15
作者 姬亚楠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现代化的发展影响并改变了乡土社会的面貌,乡村面貌从生存方式、房屋景观到风俗习惯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置的局面。随着大批农民离乡离土,乡村由最初的热闹走向落寞,乡土格局已然在城市化、现代化中被打破。年轻人心理上对土地的抛弃,... 现代化的发展影响并改变了乡土社会的面貌,乡村面貌从生存方式、房屋景观到风俗习惯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置的局面。随着大批农民离乡离土,乡村由最初的热闹走向落寞,乡土格局已然在城市化、现代化中被打破。年轻人心理上对土地的抛弃,使得乡村日渐虚空,这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乡村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家们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乡村令人激动的改变,饱含深情地勾画新时代乡村新图景、讲述新时代乡村新故事、塑造新时代乡村新人物,欣喜地书写着乡土社会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乡土文学 传统与现代 乡村面貌 价值观念 新时代乡村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
16
作者 王新刚 何作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是在追求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现代化发展着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一世界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传承中华传统“天下观念”,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是在追求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现代化发展着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一世界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传承中华传统“天下观念”,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世界观理论,是对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它的科学内涵表现为从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表现看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贡献看人类未来的文明新形态;价值意蕴体现在建构了中国“观世界”的新方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期红色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17
作者 王明娟 叶兴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律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等主题拓展了传统“红色文艺”的革命题材边界。形象塑造上既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式英雄,也涌现出大量的平民化英雄。表达方式上从“个人记忆”的前设视角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后设视角,使作品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和理论审视的色彩。风格呈现上更具有娱乐性和亲和力,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尽管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在经典传承中有了诸多创新,但仍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如红色内涵与人性规律、审美规律的契合问题,市场化与艺术化调和的问题等,这是在新的历史考验中需要直面回答的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革命历史 平民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新时期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复兴与人类文明发展--兼论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对标中国式现代化
18
作者 余源培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82,共13页
读懂中国,关键在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如何找到自己的复兴之路,实现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转型,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型归根结底是人性的改造和人的发展,并与社会改造紧密相连。现代化对于所有民族和国家而言,... 读懂中国,关键在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如何找到自己的复兴之路,实现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转型,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型归根结底是人性的改造和人的发展,并与社会改造紧密相连。现代化对于所有民族和国家而言,都是一项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历史性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条互补的思路:一条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另一条是东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非西方现代化道路。后一条道路的开辟,会遇到一系列的历史难题,需要用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方法来破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对标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复兴 世界文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统一战线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探析
19
作者 赖先进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31,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制度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深入、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核心内涵上的制度之治论、建设内容上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结合论、建设路径上的守正创新方法论、实施步骤上的“三步走”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要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地完善发展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20
作者 叶书宗 叶天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根据俄国基本上是农民国家的实际国情,创造了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这样,列宁就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然而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不能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以致苏联只存在了74年,社会主义建设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说是拓荒式的。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不断创造新辉煌,朝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进,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永不止步地创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