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经济学的主体、对象、主义、方法、主题、内容、范畴、体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永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37,共11页
明确民族经济学的主体是各民族有意识的劳动者,是民族经济学得以成立的根本。在规定主体的基础上,确定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民族经济发展与关系的矛盾,才能使这门学科的研究得以进行。社会主义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 明确民族经济学的主体是各民族有意识的劳动者,是民族经济学得以成立的根本。在规定主体的基础上,确定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民族经济发展与关系的矛盾,才能使这门学科的研究得以进行。社会主义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在社会主义原则指导下运用实证与抽象辩证统一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探讨各民族劳动者自主发展经济的目的、方向、根据、条件和方式为主题,以揭示和论证民族经济发展及民族经济关系中的矛盾为内容,规定民族经济矛盾的范畴和体系。只有明确了这些基础性规定,民族经济学才能得以形成和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研究 民族新兴学科
下载PDF
新主体陌生人社区: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空间重构 被引量:42
2
作者 丁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贫困户由原来分散居住的村落汇聚到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其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转变,“新主体陌生人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结构特征。易地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贫困户由原来分散居住的村落汇聚到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其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转变,“新主体陌生人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结构特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贫困户在新的空间环境中,贫困户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关系空间进行再造,具体表现生产空间产业化、生活空间现代化和关系空间认同感的营造,贫困户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转变是从空间解构、空间断裂到空间重构。“新主体陌生人社区”的空间适应,应积极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能和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贫困户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内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 新主体陌生人社区 空间重构
下载PDF
论社会文明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
作者 郭星 《柳州师专学报》 2014年第6期77-79,94,共4页
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主体文明和社会客体文明。社会主体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只有解决好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落后经济之间矛盾,才能使其成为推动美丽新农村建... 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主体文明和社会客体文明。社会主体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只有解决好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落后经济之间矛盾,才能使其成为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社会客体文明主要体现在农民观念更新、各方关系和谐、农村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行为文明等。只有实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客体文明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明 主体 客体 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
下载PDF
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岳永逸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受顾炎武风俗观影响,晚清新史学的"民史"观赋予古语"风俗"以新意,有了民族性的内涵。以俗观史、以俗证史、以俗写史,成为邓实等人风俗著述的基本特征。同时,受英文Folklore的影响,古语"民俗"也有了新意... 受顾炎武风俗观影响,晚清新史学的"民史"观赋予古语"风俗"以新意,有了民族性的内涵。以俗观史、以俗证史、以俗写史,成为邓实等人风俗著述的基本特征。同时,受英文Folklore的影响,古语"民俗"也有了新意。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助产士,更多指陈民间文学的"民俗"同样有了民族性的意涵。在20世纪前30年,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出现了风俗与民俗的混用,最终民俗胜出。然而,在社会科学化的民俗学全面莅临之际,史学一直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根性。因民族性而衍生的国家属性使中国民俗学有了独特的轨迹和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 民俗 礼俗 新史学 民族性 文化主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