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英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规划管治模式比较——以中国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英国New Forest(NF)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程绍文 徐菲菲 张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48,共6页
介绍了中英两国国家公园规划管治体系的基本组织机构、要求和层次。分别对2个案例地——中国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英国New Forest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划管治背景、现状及内容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中英两国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规划管... 介绍了中英两国国家公园规划管治体系的基本组织机构、要求和层次。分别对2个案例地——中国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英国New Forest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划管治背景、现状及内容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中英两国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规划管治模式的差异、特征,并进行了原因解析。最后基于比较分析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英国国家公园管理对我国风景区旅游规划管理的若干启发和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自然旅游 规划管治 九寨沟风景区 NF国家公园 管治模式
下载PDF
Forest biodiversity, relationships to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and stability in New England forests 被引量:1
2
作者 Yude Pan Kevin McCullough David Y. Hollinger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Background: Forest biodivers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man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effect of biodiversity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processes (BEF)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biodiversity studies. Although m... Background: Forest biodivers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man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effect of biodiversity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processes (BEF)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biodiversity studies. Although many hypothes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nterpret global gradients of biodiversity, there has not been complete agreement on mechanisms controlling biodiversity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s. Differences may be due to limited observation data and inconsistencies of spatial scales in analysis.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take advantage of USDA Forest Service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 (FIA) data for exploring regional forest biodiversity and BEF in New England forests. The FIA data provid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sampled plots and trees for the region, including 6000 FIA plots and more than 33,000 individual trees. Biodiversity model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ree species diversity increases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at a rate about 2-3 species per latitudinal degre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is better predicted by tree height than forest age or biomass. Very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wo common maple species, sugar maple (Acer sdcchorum) and red maple (Acer rubrum), highlight the vulnerability of sugar maple and its potential replacement by red maple on New England landscapes. Red maple generally already outperforms sugar maple, and will likely and continuously benefit from a changing climate in New England.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forest structure (height) and resources (biomass) are more likely found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upporting biodiversity rather than biodiversity determining forest productivity and/or biomass. The potential replacement of red maple for sugar maple in the New England areas could affect bio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 functioning because sugar maple plays important ecological roles distinct from red maple that are beneficial to other tree species in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 Such a change may not affect forest resilience in terms of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biomass as these are similar in red maple and sugar maple, however, it would almost certainly alter forest structure across the landsc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 effect on function (BEF) new England forest inventory data Species diversity Latitudinal diversity gradient forest stability of ecosystem functioning forest resilience Sugar maple Red maple Changing climate
下载PD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forest ecological network in Jili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宪成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3-326,338,共4页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estry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ing questions of Jilin Province. The task of forest ecological network and eight questions demanding prompt solu...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estry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ing questions of Jilin Province. The task of forest ecological network and eight questions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in Jilin Province. The author also made prospect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iqu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nuisance-free forest health technology in forest ecological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Ecology Network construction Jilin Province forestry Development forest management new technology
下载PDF
Foresters of the Cities, Citizens of the Forests: Cultur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for Forests Between Country and City
4
作者 Enrico Calvo Francesca Ossol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4期378-383,共6页
Thanks to the distinctiv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henomenon (the 75% of the European population lives in urban centers), an epochal change emerged a... Thanks to the distinctiv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henomenon (the 75% of the European population lives in urban centers), an epochal change emerged as regards the perception and meaning of forests for the society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is change has involved citizens from every aspect and level of social and public life: from politics to scie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is change has of course affected all of the rural system as well. We lives in a new dimension with which forest culture must confront itself, in a moment in which one is quickly passing towards a metropolitan widespread culture, strongly characterized not by real experience with the forest environment but by a specific urban culture. This paper highlighted how necessary a complex and evolving reality like the present one is to promote adequate forms of participation and sharing in the choices concerning the territory ("the future of all of us") and most of all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cultural identity and sense of territorial belonging that integrates the values of the rural system into the perception of a society that is becoming ever more urb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new forests forest culture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s and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5
作者 Djiby Racine Thiam 《Natural Resources》 2014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stimulating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Central Africa. Based on the forest resources, we show how good identification and alloca...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stimulating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Central Africa. Based on the forest resources, we show how good identification and alloc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strengthen the joint manag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Cameroon is selected as an example, since the country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forest-intense areas in Africa. In doing so, we first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institutions in fostering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econd we show how good elaboration and alloc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may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forest management. Using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NIE) theory we provide an outline of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est management and property rights allocated to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forest exploitation. Finally we provide two forms of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that could improve forest management efficienc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nd multi-stakeholder management approach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re joint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es operated by both private businesses and public entities in order to combine public prescriptive mechanisms with private operational roles. Multi-stakeholder management approach is also a co-management initiative combining public entities, private actors and local population to increase the involvement of local dwellers living in forest areas in the decis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Resources forest Cameroo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roperty RIGHTS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下载PDF
News Roundup
6
《ChinAfrica》 2018年第1期6-9,共4页
Forest rangers in Saihanba Forest Farm in north China's Hebei Province recently scooped a prestigious UN environment award for thei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landscapes, amid the national e... Forest rangers in Saihanba Forest Farm in north China's Hebei Province recently scooped a prestigious UN environment award for thei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landscapes, amid the national efforts to adva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s Roundup forest rangers
下载PDF
基于一种土地利用变化新指标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大兴安岭林牧交错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白景锋 张卫平 白云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是保障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新指标——土地利用转换度,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转换度刻画1990—202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的宏观特征,构建渔网提取土地利用...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是保障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新指标——土地利用转换度,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转换度刻画1990—202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的宏观特征,构建渔网提取土地利用转换度,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并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林牧交错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研究发现:(1)1990—202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宏观格局变化不大,林地和草地是该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的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耕地主要分布于山地和草原交接的地区及河谷地带。(2)1990—2021年林地呈现增加趋势,草地逐年减少,耕地和建设用地缓慢增加。(3)草地、耕地和林地是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动的主要类型,以草地转出最多,主要转换为林地和耕地。(4)土地利用转换度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存在明显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转换频繁区呈倒“C”字形,分布在大兴安岭西部山区与草地过渡带,即海拔700~900 m的地带。(5)GWR分析发现坡度、气温变化、人均GDP变化是影响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人均GDP增加会降低土地利用转换度,而其他因素增加会导致土地利用转换加速。(6)土地利用转换度是一种可靠的土地利用变化度量指标,能够将空间和时间融合反映土地利用状态的变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指标 林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山”理念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构建
8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方宜亮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在阐述“两山”理念的本质与重要体现的基础上,理解其推动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构建的系统思维,“创新引领、科学先行”和“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 在阐述“两山”理念的本质与重要体现的基础上,理解其推动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构建的系统思维,“创新引领、科学先行”和“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原则,从为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助力、为推进共同富裕筑好平台以及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立新功3个维度探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构建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
9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3,共15页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 技术进步偏向 新发展理念 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进路
10
作者 陈丽荣 乔浩 高嘉睿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贯彻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质变跃迁,为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动能。文中阐释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认为发展新质生产... 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贯彻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质变跃迁,为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动能。文中阐释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为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底色、动力引擎、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但在具体赋能过程中面临着森林食品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产业营销理念落后、高素质人才“量质齐缺”等现实挑战。据此,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进路:1)加强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森林食品产业新型人才创造力;2)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促进森林食品全产业链创新发展;3)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加快培育森林食品产业新型经营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森林食品 高质量发展 逻辑机理
下载PDF
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进及驱动力分析
11
作者 魏峰 范晓凯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4,共11页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本文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测算了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的动态演进特征,并结合文本分析...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本文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测算了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的动态演进特征,并结合文本分析和QAP回归模型探讨了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的复杂度逐年增加,网络关联和互动不断增强,其中东部沿海省份始终处于核心区域,中部省份逐渐进入核心区,而东北地区始终处于边缘区域。此外,QAP回归结果显示,加强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可以显著提升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随机森林算法 社会网络分析 文本分析方法 QAP
下载PDF
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岩 王子涵 +3 位作者 张大红 李旭彬 黄超傑 才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0,共9页
计算2005—2020年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耦合协调特征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研究时段内,湘江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 计算2005—2020年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耦合协调特征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研究时段内,湘江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均值处于0.30~0.33,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在0.51~0.72,协调发展指数在0.12~0.81,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重心处于衡南县内,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东南—东南—西北”;协调发展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3)森林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性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发展趋势,其空间协调分布表现为先聚集后扩散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质量 森林生态安全 协调发展度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毛竹皆伐后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短期动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昌 王秀云 +1 位作者 樊民亮 杨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4,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皆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的恢复动态,以浙江省磐安县黄檀林场为研究区,设置140 m×60 m(0.84 hm^(2))固定样地,于2022年4月和2023年10月进行2次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及种群更...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皆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的恢复动态,以浙江省磐安县黄檀林场为研究区,设置140 m×60 m(0.84 hm^(2))固定样地,于2022年4月和2023年10月进行2次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22—2023年,群落组成变化不大,仅玉兰退出群落;重要值前7位的物种均相同,且均以杉木占据绝对优势。(2)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数由836株减少到812株,其中死亡58株,新增34株(胸径≥3 cm)。(3)群落植株个体平均胸径由14.16 cm增加到14.87 cm,增加了5.0%。两期群落植株个体数径级均呈倒“J”型分布,随径级的增加个体数减少。(4)2022—2023年,样地内胸径≥3 cm的个体年均死亡率和新增率分别为4.79%和2.85%,种群年实际更新率为-1.94%,但主要物种的死亡率、新增率和种群更新差异较大。总体上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总体稳定,人工干预后恢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死亡率 新增率 群落动态 毛竹
下载PDF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政策性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萧建秀 刘璨 +2 位作者 肖慧 侯方淼 刘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采用6个省(自治区)15个县市485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实地调研的2015—2018年面板数据,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和受灾损失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会引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 采用6个省(自治区)15个县市485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实地调研的2015—2018年面板数据,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和受灾损失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会引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增加1.728个单位和1.704个单位;生产费用和家庭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会引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增加0.213个单位和0.052个单位;基础设施投入和财务费用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导致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下降0.303个单位和0.05个单位。此外,进一步检验了经营规模对政策性森林保险需求的调节作用。针对研究结果,从进一步推动林业生产规模化、促进保险产品多样化、加大政府对森林保险的扶持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政策性森林保险需求 面板Logit模型 调节效应
下载PDF
基于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映射关系的新线车站分类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潇然 许心越 +3 位作者 潘保霏 李建民 孔庆雪 孙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0-993,共14页
科学合理的车站分类对于客流特征研究预测、车站设施布局优化以及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线开通前新建车站客流数据未知而导致车站分类不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映射关系的新线车站分类方法。首先,从客... 科学合理的车站分类对于客流特征研究预测、车站设施布局优化以及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线开通前新建车站客流数据未知而导致车站分类不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映射关系的新线车站分类方法。首先,从客流角度选取组合聚类指标对既有车站进行聚类,形成各类车站的客流特征区间。其次,从建成环境角度计算既有车站的土地混合熵、不同POI(Point of interest)数量、度和介数等特征,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重要度指标筛选和对数变换拟合确定建成环境特征与地铁客流特征的映射关系表达式。最后,输入新线车站的建成环境特征,依据上述映射关系计算新线车站的客流特征值,结合既有车站的客流特征区间进行新线车站客流特征归类,实现客流数据缺失条件下的新线车站分类。为验证方法有效性,采用北京地铁数据进行案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映射关系的分类方法能够实现新线车站开通前的车站类型提前划分,具有较好的分类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作日车站与周末车站分类存在的差异与通勤行为特性、土地开发程度有关;研究方法在不同线路数据集上都表现出较好的分类效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缺失数据条件下的车站分类和新线开通期地铁运营组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新线开通 车站分类 建成环境 随机森林
下载PDF
新西兰森林火历史研究对我国西南林区火管理的启示
16
作者 洪瑞成 王劲 +1 位作者 王秋华 邢付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9-423,共5页
新西兰森林火历史展示了不同阶段的森林燃烧模式,主要包括人类到达前、毛利人时期、欧洲人时期以及近代的森林燃烧模式。在森林状况和林火管理政策等因素影响下,森林火灾模式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林火历史阶段中,新西兰的植物分布特征... 新西兰森林火历史展示了不同阶段的森林燃烧模式,主要包括人类到达前、毛利人时期、欧洲人时期以及近代的森林燃烧模式。在森林状况和林火管理政策等因素影响下,森林火灾模式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林火历史阶段中,新西兰的植物分布特征与我国西南林区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借鉴新西兰成熟的林火管理经验有利于我国西南林区火历史研究,合理把握西南林区火动态规律,为我国西南林区未来调整和修订林火管理政策和森林防火方针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历史 燃烧模式 森林火灾 新西兰 西南林区
下载PDF
施氮对不同龄级油松针叶氮磷化学计量的影响
17
作者 王睿 陈姣姣 +4 位作者 姚建忠 强波 李玉松 张芸香 郭晋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8-1767,共10页
【目的】探究缺氮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在树体内的重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揭示各指标随油松龄级变化的规律及对梯度氮添加的响应差异。【方法】试验在山西省朔州市金沙滩林场进行... 【目的】探究缺氮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在树体内的重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揭示各指标随油松龄级变化的规律及对梯度氮添加的响应差异。【方法】试验在山西省朔州市金沙滩林场进行,选择Ⅱ~Ⅴ龄级油松人工林,每个林下设置5个施氮梯度:0、5、10、15、20 g/m^(2),分别模拟对照以及低、适宜、中高、高氮水平。在生长盛期(7月),采集表层土壤和当年新生枝条上的成熟针叶样品,测定碳、氮、磷含量,计算化学计量比,分析油松氮、磷重吸收效率(NRE、PRE)、氮磷养分利用效率(NNUE、PNUE)和氮磷内稳态指数(HN、HP)。【结果】土壤全氮含量影响着各龄级油松新生叶全碳(TC)、全氮(TN)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峰值或谷值均出现在土壤全氮含量为0.8~1.0 g/kg范围内。各龄级油松新生叶氮磷比(N/P)随龄级升高呈增加趋势,叶片全磷(TP)含量与土壤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各龄级油松新生叶NRE随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而下降,NNUE则随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PRE较为稳定,但Ⅴ龄级油松PRE随土壤全氮含量的升高变化较为明显;PNUE随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缓慢减小。各龄级油松内稳态指数(H)拟合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P<0.10),且HN均>4,呈稳定状态,除Ⅴ龄级油松HP值为0.999,处于敏态,其余各龄级HP值多在1.951附近浮动,处于弱稳态。【结论】Ⅱ龄级油松对土壤氮含量的变化反应敏感,而较高林龄的油松磷含量变化更显著。各龄级油松氮内稳态指数均大于4,处于稳态,充足的氮养分可以巩固油松氮的稳定性。Ⅲ、Ⅳ龄级油松调节体内营养再吸收利用的能力较强,氮、磷内稳性均较高,而Ⅱ龄级油松对氮的强吸收能力降低了磷的稳定性,Ⅴ龄级油松对磷的再吸收和利用能力较低,Ⅱ、Ⅴ龄级油松磷内稳态指数呈现弱稳态和敏态。因此,土壤氮素水平变化后,应注意幼龄和老龄级油松的磷素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龄级 氮添加 新生叶 碳氮磷化学计量
下载PDF
新集体林权改革实践制度逻辑与制度排斥因素分析
18
作者 朱冬亮 刘羽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2003年至今的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同时在集体林地经营中追求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属性目标。这种制度设计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发挥制度变革叠加效应,反而可能形成一种制度排斥和制度叠压效应。由于国家、地方政府... 2003年至今的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同时在集体林地经营中追求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属性目标。这种制度设计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发挥制度变革叠加效应,反而可能形成一种制度排斥和制度叠压效应。由于国家、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和市场主体等不同行动主体在集体林地经营中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遵循各自的行动制度逻辑,形成了彼此相互博弈、相互冲突的制度排斥机制,突出表现为生态产权实践侵蚀了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市场主体的经营权实践,林地市场化经营机制不健全等,这种实践逻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综合效能。2022年之后国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图调整此前的生态优先政策导向,为林地市场化经营重新赋权赋能,后续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因此增加了新的变量。新形势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构新的市场集体经济体制或许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 制度逻辑 制度排斥
下载PDF
新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与展望
19
作者 李庆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集体林权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初步构建到不断发展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制度,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集体林权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初步构建到不断发展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制度,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集体林权制度的酝酿;农业合作化时期(1953—1958年):初步构建集体林权制度,山林入社;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年):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中共十六大(1978—2002年):林业三定;中共十六大至中共十八大(2002—2012年):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中共十八大到中共二十大(2012—2022年):增绿、增质、增效;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稳、活、融、试。展望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继续按照“稳、活、融、试”的顶层设计,通过创新融资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好林权流转服务、推动产业融合等途径分别解决钱、人、权、益四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 顶层设计
下载PDF
新时期如何做好森林抚育管理工作
20
作者 魏丽娜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64-66,共3页
森林产业关乎着生态平衡,是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我国森林资源的占有量来看,还有待提升,且部分森林资源在经济建设中遭到破坏,可见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时期森林抚育管理,能够满足生态平衡需求,同时也... 森林产业关乎着生态平衡,是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我国森林资源的占有量来看,还有待提升,且部分森林资源在经济建设中遭到破坏,可见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时期森林抚育管理,能够满足生态平衡需求,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绿化覆盖面积,保护林业资源。但当前森林抚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林业部门,根据森林抚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制定相应的抚育管理策略,以此做好生态资源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森林抚育 管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