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时如何培养“新诗人”——以常任侠两篇集外文为考论中心
1
作者 李沛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9,共8页
新见的常任侠集外文《新诗的创作》和《小诗四首(青年习作)“读后记”》,表现了常任侠在“新诗人”的内涵界定、新诗创作和诗歌教育方面的独到思考与观念,回答了“战时如何培养‘新诗人’”的时代课题,是战时诗学版图中较为重要的一部... 新见的常任侠集外文《新诗的创作》和《小诗四首(青年习作)“读后记”》,表现了常任侠在“新诗人”的内涵界定、新诗创作和诗歌教育方面的独到思考与观念,回答了“战时如何培养‘新诗人’”的时代课题,是战时诗学版图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常任侠既倡导“态度赤诚、动机纯正、格局博大”的创作价值观,又强调“形象化”和“经济性”的诗歌语言艺术,主张在“教”与“学”的双向实践中培养“新进青年诗人”。这两篇集外文对于深化认识战时诗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任侠 《新诗的创作》 《小诗四首(青年习作)“读后记”》 集外文 战时新诗人培养
下载PDF
中国当代诗坛走向世界第一人——吉狄马加的新诗创作与当代新诗史
2
作者 杨剑龙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3,11,共4页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以部落的节奏吟唱着彝人之歌,感恩大地讴歌土地,描绘故乡芸芸众生,描绘故乡的山川风物,抒写真诚的渴望与梦想。吉狄马加的诗歌是为土地和生命而写作,以其充满激情的抒情表达方式,在彝族古典诗歌和民谣的浸淫中,...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以部落的节奏吟唱着彝人之歌,感恩大地讴歌土地,描绘故乡芸芸众生,描绘故乡的山川风物,抒写真诚的渴望与梦想。吉狄马加的诗歌是为土地和生命而写作,以其充满激情的抒情表达方式,在彝族古典诗歌和民谣的浸淫中,借鉴域外诗歌的表达方式,形成了率真朴实、深沉隽永的风格,丰富与拓展了中国当代新诗的艺术形式。吉狄马加的诗歌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他是中国当代诗坛走向世界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狄马加 新诗创作 诗坛 走向世界
下载PDF
郭沫若翻译活动对其早期新诗创作之影响——以郭氏自述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曾祥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4-21,共8页
留学日本给郭沫若提供了大量阅读并翻译外国诗歌得天独厚的环境,也开启并深刻影响了其新诗创作之路。以郭沫若的自述为考察视角,以其译诗和新诗为观照文本,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厘清郭沫若新诗创作中那些来自外国诗人及诗作的影... 留学日本给郭沫若提供了大量阅读并翻译外国诗歌得天独厚的环境,也开启并深刻影响了其新诗创作之路。以郭沫若的自述为考察视角,以其译诗和新诗为观照文本,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厘清郭沫若新诗创作中那些来自外国诗人及诗作的影响因子:形式方面,郭沫若实践了自由诗体但也有民族化成分的保留,并主要使用了白话语言;内容方面,郭沫若在情调和思想上汲取了诸多有益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新诗翻译 新诗创作 旧体诗 浪漫主义创作
下载PDF
由《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看早期新诗翻译与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晏亮 陈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61-65,共5页
《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是20世纪前期最早出现的新诗选集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早期新诗翻译与创作的概况和成就。"五四"前后的中国诗坛,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并行存在,二者彼此影响,相互促进,使早期诗歌活动收到著译相长... 《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是20世纪前期最早出现的新诗选集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早期新诗翻译与创作的概况和成就。"五四"前后的中国诗坛,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并行存在,二者彼此影响,相互促进,使早期诗歌活动收到著译相长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集》 《分类白话诗选》 早期新诗 翻译 创作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新诗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欢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由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就,他的诗词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是方向性的、全局性的影响。在新诗和旧诗多元共生的战略格局中,毛泽东的诗词在内容和形式、生活和艺术、诗歌和读者诸方面,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毛... 由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就,他的诗词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是方向性的、全局性的影响。在新诗和旧诗多元共生的战略格局中,毛泽东的诗词在内容和形式、生活和艺术、诗歌和读者诸方面,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毛泽东诗词不仅属于过去和现在,也属于将来,它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无愧于中华诗国传统的民族新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新诗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论鲁迅与周作人新诗创作的异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章永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29-31,共3页
鲁迅与周作人的新诗创作有共性,但异质性更为明显。表现在在新诗审美特性的选择上,周作人强调艺术的美,鲁迅则更强调艺术的真。在新诗的具体创作实践中,鲁迅的诗思在诗美的层面上达于崇高的"深,"周作人的诗情在诗美的层面上... 鲁迅与周作人的新诗创作有共性,但异质性更为明显。表现在在新诗审美特性的选择上,周作人强调艺术的美,鲁迅则更强调艺术的真。在新诗的具体创作实践中,鲁迅的诗思在诗美的层面上达于崇高的"深,"周作人的诗情在诗美的层面上显示出和谐的"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新诗创作 异质性
下载PDF
“歌谣运动”中的歌谣研究与新诗创作——以朱自清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牟学苑 张亚君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158,共7页
"歌谣运动"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文艺的"和"学术的"两种诉求。作为新诗创作者的朱自清一直从"文艺的"角度进行歌谣研究,试图将歌谣作为新诗创作的资源。但在研究中朱自清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否定... "歌谣运动"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文艺的"和"学术的"两种诉求。作为新诗创作者的朱自清一直从"文艺的"角度进行歌谣研究,试图将歌谣作为新诗创作的资源。但在研究中朱自清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否定了新诗创作与歌谣之间的联系。朱自清的这种探索与转变过程是"歌谣运动"的一个缩影,对于理解"歌谣运动"的机制和进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运动 歌谣研究 新诗创作 朱自清
下载PDF
毛泽东诗论中的新诗创作方法论
8
作者 吴直雄 《丽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6-49,74,共5页
毛泽东既是诗坛巨擘,也是诗论大家。毛泽东从语言选择、表现形式、主要创作手法等方面对新诗创作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
关键词 毛泽东 方法论 创作方法 创作手法
下载PDF
论施蛰存的诗歌翻译对其新诗的影响
9
作者 刘慧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40-144,共5页
文学大师施蛰存一生从事翻译工作长达六十多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达一千多万字。深厚的英法文功底使得他热衷于现代主义诗歌的翻译,并认为译诗既要保存其独特的异国情调,更要忠实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现的情感。他的诗歌翻译理论也深深地... 文学大师施蛰存一生从事翻译工作长达六十多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达一千多万字。深厚的英法文功底使得他热衷于现代主义诗歌的翻译,并认为译诗既要保存其独特的异国情调,更要忠实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现的情感。他的诗歌翻译理论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诗歌翻译 新诗 创作 理论 影响
下载PDF
论周作人白话新诗创作观及其贡献
10
作者 陈新瑶 程良松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文章探讨了周作人的白话新诗理论及其诗作,并将其与“五四”同期文学家的诗论、诗作相比较,阐述了周作人诗论中“个性化、民间化”的特色。
关键词 周作人 白话新诗 自由创作
下载PDF
文军扶贫与贵州新诗的新使命
11
作者 谭琳妃 颜同林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5-49,共5页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诗歌书写脱贫攻坚主题十分及时而典型。文军扶贫是有组织、有团队、有规模的文艺生产方式,是贵州新诗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使命。介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反映脱贫攻坚的现状、经过和进程,书写脱贫攻坚的典型...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诗歌书写脱贫攻坚主题十分及时而典型。文军扶贫是有组织、有团队、有规模的文艺生产方式,是贵州新诗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使命。介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反映脱贫攻坚的现状、经过和进程,书写脱贫攻坚的典型人物与事件,贵州诗人群体在书写新的人民文艺的道路上展示了实力和才情,并在诗歌活动、文旅融合、长诗创作等领域特色鲜明,形成了大扶贫格局下大诗歌的精神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军扶贫 贵州新诗 长诗创作 文旅融合
下载PDF
略评林声《晚霞阁新吟》中的访古诗
12
作者 顾奎相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3,55,共4页
林声所著《晚霞阁新吟》诗集,内容以三辑构成:一辑是从国内外名胜古迹的观览中得诗,凡是古迹则以现代眼光予以观照,而革命历史遗迹则大力张扬其现实教育意义。二辑主要是对于自己多年人生过程中许多难忘的人和事的回忆,有对往事的诗化... 林声所著《晚霞阁新吟》诗集,内容以三辑构成:一辑是从国内外名胜古迹的观览中得诗,凡是古迹则以现代眼光予以观照,而革命历史遗迹则大力张扬其现实教育意义。二辑主要是对于自己多年人生过程中许多难忘的人和事的回忆,有对往事的诗化赋值。三辑为作者对自己所画景物的题画诗,这部分诗不仅有景物诗化的提升,更能见出诗画本一律的共同审美规律。林声是诗人画家,他的诗有律体,也有古体,皆以情真意切见长,读后能给人以非同一般的审美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声 《晚霞阁新吟》 游走成诗 回忆成诗 题画诗
下载PDF
黄庭坚在太和任上的诗歌创作
13
作者 胡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7-21,共5页
该文以黄庭坚在宋神宗元丰三年到元丰六年(1080--1083)知江西吉州太和县事所写的诗歌,探求黄庭坚在初为地方官时的爱民情怀,及其在任上创作的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他作诗'以故为新','点铁成金'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 爱民情怀 诗歌创作 现实主义 以故为新 点铁成金
下载PDF
亲近自然 还原生活——论华兹华斯诗歌的自然崇拜
14
作者 史忆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7-89,共3页
作为“湖畔派”诗人的代表,华兹华斯一生创作了大量讴歌自然的诗歌作品。1803年成为华兹华斯自然诗作风格的分水岭,前期多表现得清新、自然,充满灵动与浪漫,后期多表现得深刻、理性,充满爱意与伤感。
关键词 新诗歌创作原则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自然诗歌创作 华兹华斯
下载PDF
简论王荒草、郭澹波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新诗创作
15
作者 郭荣江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5-19,共5页
王荒草、郭澹波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新诗创作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创作的内容揭露黑暗,讴歌斗争,反映老区人民追求光明和渴望解放的心声;新诗的形式自由奔放,造句用韵自然,注意诗歌的大众化平民化;具有深挚凝重... 王荒草、郭澹波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新诗创作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创作的内容揭露黑暗,讴歌斗争,反映老区人民追求光明和渴望解放的心声;新诗的形式自由奔放,造句用韵自然,注意诗歌的大众化平民化;具有深挚凝重、朴素明朗的风格,对闽西新诗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荒草 郭澹波 新诗创作 简论
下载PDF
情景意的叠合融通——评林声的《晚霞阁新吟》
16
作者 祝志满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48-451,共4页
林声作为驻守相望于辽沈大地的党政前辈与文化学人,他在诗歌中润泽着千百年诗韵的悠扬与蕴积着广远的精神内蕴,向审美主体显明着具有古典诗歌韵律又富有个体身经目历后的心灵所感。
关键词 林声 叠合 古典诗歌 精神内蕴 审美主体 文化学 诗韵 心灵
下载PDF
闻一多的“诗歌情结”
17
作者 王卓慈 《唐都学刊》 2000年第4期106-109,共4页
中国现代诗坛的杰出代表闻一多 ,从艺术着眼 ,从新诗创作起步 ,继承传统 ,学习西方 ,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
关键词 诗歌传统 新诗创作 诗艺主张 诗歌情结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