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乡建情怀遭遇经济规律:对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慧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6,共1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直是主流趋势,但也有一些青年大学生逆流而上,投身乡村建设事业,成为乡建青年。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出于朴素的情感,而是有着一整套理论体系的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直是主流趋势,但也有一些青年大学生逆流而上,投身乡村建设事业,成为乡建青年。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出于朴素的情感,而是有着一整套理论体系的支撑。他们反思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带来的负面后果,试图反其道而行之,在农村探索出另类发展模式。乡建青年的理想情怀令人钦佩,但他们的做法往往忽略经济规律而屡屡受挫。从唯物史观来看,分工深化和生产社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思市场化造成的生产社会化不能走向美化前现代的个体小生产。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反思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也不应该走向否定工业化和城镇化本身。乡村振兴不是要反城镇化,而是要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建青年 现代化 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与发展中的社会流动图景
2
作者 王通 杨智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8,共13页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等社会结构转型是其核心内容,而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工结构中进行社会流动是其必然的伴生性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生产方式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出发,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地域性个人”向“世...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等社会结构转型是其核心内容,而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工结构中进行社会流动是其必然的伴生性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生产方式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出发,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地域性个人”向“世界历史性个人”转变的基本原理,这启示我们从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角度寻找社会流动的深层规律。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且农村人口基数庞大等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之巨以及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的任务之艰。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基于现实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流动人口调控机制,形成了社会流动的严控图景、自发图景、赋能图景和自主图景等纵向变迁历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来保障和推动社会流动的自主图景,尤其是助力个人全面发展的城乡融合图景和区域协调图景,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流动 城乡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 历史唯物主义 新型城镇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历史唯物论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祝福恩 徐竹丹 王元庆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8,共6页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三农” 历史唯物论
下载PDF
新农村生态建筑材料 被引量:9
4
作者 艾红梅 白雪娇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本土废弃物利用的角度,概述了几种可用于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建筑材料,介绍了其特点和适用性。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生态建筑材料 农业废弃物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人协会发展——基于湖北洪湖和河南兰考两个村庄老年人协会发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晓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17-20,33,共5页
中国社会将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其中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更加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照顾到农村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老年人协会的建立不仅可以为村庄里的老年人带来丰富的非物质福利,而且能够为新农... 中国社会将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其中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更加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照顾到农村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老年人协会的建立不仅可以为村庄里的老年人带来丰富的非物质福利,而且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实践中的老年人协会建设离不开第三种力量的支持,而乡镇基层政权与村民自治组织,配之以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完全能够替代第三种力量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老年人协会 非物质福利 价值生产能力
下载PDF
新语境下的民俗体育文化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饶永辉 郎勇春 李伟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等新的语境下,有着浓郁乡土情结的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契机,而民俗体育的发展又是新的文化语境形成的现实需要。在新语境下应通过把民俗...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等新的语境下,有着浓郁乡土情结的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契机,而民俗体育的发展又是新的文化语境形成的现实需要。在新语境下应通过把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放在首位,对民俗体育传承人要准确把握;民俗体育产业化要适度并本着"人无我有"的原则进行;有意识地扩展民俗体育文化空间等策略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新农村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语境
下载PDF
从汶川大地震看新农村住宅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2067-12068,共2页
介绍了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背景,提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对策及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 新农村住宅 住宅建设 建筑材料 抗震设计
下载PDF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革命”和“中西新旧”问题——关于历史语境和现实关怀交错互动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宝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5,33+155-156,共12页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对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史学研究范式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其评价标准出现从"革命"到"现代化"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乡村建设...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对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史学研究范式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其评价标准出现从"革命"到"现代化"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进行的同时,当时知识界关于乡建运动的思想论争也随之而来。返回历史语境之中,探求时人的思想言说,可以发现乡村建设运动中的"革命"和"新旧中西"等问题的原初涵义及其对现实评价所产生的影响,以此揭示出研究过程中历史语境与现实关怀的互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革命 中西新旧 历史语境 现实关怀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云 赵思齐 《终身教育研究》 2019年第2期70-76,共7页
21世纪以来,社会教育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已有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中国社会教育的综合研究、区域社会教育的专题研究、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教育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研究、社会教育场所研究等,呈现出研究内容丰富,... 21世纪以来,社会教育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已有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中国社会教育的综合研究、区域社会教育的专题研究、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教育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研究、社会教育场所研究等,呈现出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样,队伍专业。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视社会教育文献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科建设的推进、研究人才的培养及研究领域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 史料汇编 学科建设 新领域
下载PDF
基于文化真实性的农村废弃建筑再生利用——以田东县远街屯村史馆和书院改造设计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阳勇锋 冯汝榕 《绿色科技》 2016年第9期141-144,共4页
分析了当下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历史和文化危机,以百色市田东县远街村史馆和书院设计为例,通过对远街村历史文化的调研和梳理,全面、客观地再现了远街历史、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景观名录,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就地取材和新乡土设计理... 分析了当下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历史和文化危机,以百色市田东县远街村史馆和书院设计为例,通过对远街村历史文化的调研和梳理,全面、客观地再现了远街历史、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景观名录,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就地取材和新乡土设计理念,以废弃的公共活动中心和旧民居为载体,打造具有历史真实性特征的村史馆和书院,探讨了在农村快速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废弃建筑的更新利用实现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文化 就地取材 新乡土 远街村
下载PDF
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1
作者 向安强 周雅琳 +1 位作者 陈锦梅 陈志远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1-12,共12页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短短27年间迅速扩张,并对当地乃至全国农村产生巨大影响,带动4万农户,20多万人走上养鸡产业化致富道路,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和殷实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文章回顾温氏27...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短短27年间迅速扩张,并对当地乃至全国农村产生巨大影响,带动4万农户,20多万人走上养鸡产业化致富道路,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和殷实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文章回顾温氏27年发展历史;分析温氏的管理、组织、生产和技术模式;归纳温氏的历史成就;总结温氏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为农业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氏集团 发展历程 历史经验 历史成就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
12
作者 王鹏 《山西建筑》 2009年第4期56-57,共2页
以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阐述了重庆农村特色及价值,分析了目前历史遗产保护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一些可借鉴的保护模式,同时提出了历史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策略,从而选出一种适合重庆农村的历史... 以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阐述了重庆农村特色及价值,分析了目前历史遗产保护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一些可借鉴的保护模式,同时提出了历史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策略,从而选出一种适合重庆农村的历史遗产保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历史遗产 原则与策略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历史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13
作者 陈晶晶 崔蓬勃 《价值工程》 2013年第20期296-297,共2页
随着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也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本文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历史古镇保护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包括先保护后建设,建... 随着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也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本文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历史古镇保护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包括先保护后建设,建立教育培训系统,建立网络融资渠道、对古镇分块规划保护以及新农村建设与历史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五个方面。希望能对今后历史古镇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历史古镇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华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用建筑材料的研究
14
作者 聂卿 《中国建材科技》 2010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通过实地调查北方四省市农宅及建材企业,提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用好节能环保建材的设想及思路。
关键词 建筑材料 新农村建设 结构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史观阐释 被引量:12
15
作者 秦书生 张海波 《学术探索》 2018年第3期29-34,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提出了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观点;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阐明了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提出了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观点;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阐明了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改革的观点,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的论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了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翔 沈文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9-24,共6页
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物质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就无法挽回。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遗留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保护,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在新农村建设中免遭破坏,而且能够发挥独特... 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物质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就无法挽回。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遗留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保护,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在新农村建设中免遭破坏,而且能够发挥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摆在新农村规划者和建设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必须谨慎地面对,认真探索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探索——以莱芜颜庄居住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顺利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6-89,共4页
以莱芜颜庄居住区为例,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特质与内涵的发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历史地段保护区;通过对现状建设条件和建设环境的分析,结合周边水系等自然环境,对采空区不适宜建设的区域安排绿化和活动场地,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征的... 以莱芜颜庄居住区为例,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特质与内涵的发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历史地段保护区;通过对现状建设条件和建设环境的分析,结合周边水系等自然环境,对采空区不适宜建设的区域安排绿化和活动场地,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征的景观节点,在规划中充分尊重现有建筑的布局,使规划区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地方文化氛围、规划建筑与原有建筑肌理相同、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时代新农村居住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自然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地段保护区
下载PDF
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燕 《重庆建筑》 2018年第8期5-6,共2页
德国装配式建筑经过了大板建筑、模块化建筑和轻型小住宅三个发展阶段,其历程启示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要提升装配率,还应注重新材料的运用、住宅个性化需求和农村住房建设,提升建筑品质。该文探讨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并论述对我... 德国装配式建筑经过了大板建筑、模块化建筑和轻型小住宅三个发展阶段,其历程启示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要提升装配率,还应注重新材料的运用、住宅个性化需求和农村住房建设,提升建筑品质。该文探讨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并论述对我国的启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装配率 新材料 住宅个性化 农村住房建设
下载PDF
湖南省传统生土建筑的更新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明桥 韦哲 +3 位作者 谢珉 李卫东 张福鹏 吴恢正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期163-166,共4页
在湖南省有着广泛的分布的生土建筑取材便利、造价低廉、热工性能较好,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通过对一栋湖南地区的传统生土建筑使用现代化新型技术和现代建筑材料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建筑在保留了传统生土建筑的优势性能上,也弥补了传统... 在湖南省有着广泛的分布的生土建筑取材便利、造价低廉、热工性能较好,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通过对一栋湖南地区的传统生土建筑使用现代化新型技术和现代建筑材料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建筑在保留了传统生土建筑的优势性能上,也弥补了传统生土建筑的不足。此次改造实践表明,现代夯土建筑继承了传统生土建筑的优势,且在材料性能上有了较大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建造时的劳动强度,为后续新农村改造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建筑 民居 新农村建设 建筑改造 改进的建筑材料
下载PDF
历史演进与实践跨越——从农业合作社到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逻辑
20
作者 张伟 周银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新农村建设既是中国农业合作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继承,也是农村建设实践的一个历史性跨越。农业合作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自身的时代内涵和特色。随着实践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为“新农村建设”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既是中国农业合作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继承,也是农村建设实践的一个历史性跨越。农业合作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自身的时代内涵和特色。随着实践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为“新农村建设”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色。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新农村建设本身遵守中国农村发展的基本逻辑,并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农村建设实践跨越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新农村建设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