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Impact of Massive Refracturing on the Fracture Network in Tight Oil Reservoir Horizontal Wells
1
作者 Jianchao Shi Yanan Zhang +2 位作者 Wantao Liu Yuliang Su Jian Shi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4年第5期1147-1163,共17页
Class III tight oil reservoirs have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which are often responsible for low production rates and limited recovery.Extensive repeated fracturing is a well-known technique to fix some of these ... Class III tight oil reservoirs have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which are often responsible for low production rates and limited recovery.Extensive repeated fracturing is a well-known technique to fix some of these issues.With such methods,existing fractures are refractured,and/or new fractures are created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with natural fractures.This study explored how different refracturing methods affect horizontal well fracture networks,with a special focus on morphology and related fluid flow changes.In particular,the study relied on the unconventional fracture model(UFM).The evolution of fracture morphology and flow field after the initial fracturing were analyzed accordingly.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creased formation energy and reduced reservoir stress differences can promote fracture expansion.It was shown that the length of the fracture network,the width of the fracture network,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fracture can be improved,the oil drainage area can be increased,the distance of oil and gas seepage can be reduced,and the production of a single well can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III tight oil reservoirs refracturing methods horizontal wells fracture network study fracture network evolution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致密砂岩储层岩相类型测井曲线判识
2
作者 刘宗堡 崔雨萌 +4 位作者 李军辉 杨占龙 刘芳 刘涛 刘晓文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76-383,共8页
为实现致密砂岩储层岩相类型连续、快速、精准的智能识别,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州6区块扶余油层为靶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判识致密砂岩储层岩相类型测井曲线,根据取心井确定岩相类型并优选测井曲线特征。将岩相标签对应的测井曲线图像作为... 为实现致密砂岩储层岩相类型连续、快速、精准的智能识别,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州6区块扶余油层为靶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判识致密砂岩储层岩相类型测井曲线,根据取心井确定岩相类型并优选测井曲线特征。将岩相标签对应的测井曲线图像作为样本进行模型训练,构建测井曲线形态图像与岩相类型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逐点扫描识别方法将训练后的网络模型用于新目标井储层岩相划分与识别。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对扶余油层储层岩相的有效识别率达到了91.6%,同时岩相逐点扫描识别能够实现新目标井储层岩相类型的自动划分与精准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卷积神经网络 测井曲线判识 致密砂岩储层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Rock Types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Shahejie Formation Marl in Shulu Sag, Jizho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3
3
作者 Jingwei Cui Xuanjun Yuan +3 位作者 Songtao Wu Ruifeng Zhang Song Jin Yang L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986-997,共12页
Due to the complicated lithology in the ES3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Shulu sag,Jizhong depression,it is difficult to classify the rock types and characterize the reservoirs at the marl intervals.In this... Due to the complicated lithology in the ES3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Shulu sag,Jizhong depression,it is difficult to classify the rock types and characterize the reservoirs at the marl intervals.In this paper,a four-elem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and seven rock typ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the mineral composition.The primary rock types are medium-high organic carbonate rocks and medium-high organic shaly-siliceous carbonate rocks.With the methods of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high-pressure mercury intrusion,nitrogen adsorption,and nano-CT,four types of reservoir spaces have been identified,including intra-granular pores,intergranular pores(inter-crystalline pores),organic pores,and micro-fractures.By combining the method of high-pressure mercury intrusion with the method of the nitrogen adsorption,the porosity of the marl has been measured,ranging from 0.73%to 5.39%.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re sizes is bimodal,and the pore types are dominated by micron pores.Through this study,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the sag area to the east of Well ST1H is the favorable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lf-sourced and self-reservoired shale oil.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geochemical and reservoir analysis,the III Oil Group may have sweet spot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L shale oil play rock types tight reservoir Bohai Bay Basin
原文传递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被引量:921
4
作者 贾承造 邹才能 +2 位作者 李建忠 李登华 郑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350,共8页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在明确了致密油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提出了10项评价致密油的关键指标。据孔隙度与渗透率划分出...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在明确了致密油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提出了10项评价致密油的关键指标。据孔隙度与渗透率划分出3类致密油储层。根据致密油层与生油岩层紧密接触的成因关系,确定了3种致密油类型:①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②深湖水下三角洲砂岩致密油;③深湖重力流砂岩致密油。中国致密油分布广泛,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段、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四川盆地中-下侏罗统、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泉头组等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勘探发现。分析未来致密油发展前景,运用资源丰度类比法初步预测中国致密油地质资源总量(106.7~111.5)×108t,是中国未来较为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评价标准 致密油类型 致密油储层 资源潜力
下载PDF
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对储集层孔隙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砂岩为例 被引量:78
5
作者 祝海华 钟大康 +5 位作者 姚泾利 孙海涛 牛小兵 梁晓伟 尤源 李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9,共9页
根据大量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成因等,探讨长7致密砂岩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发育的各种伴生孔隙,并分析孔隙的演化过程及与其油气成藏的关系。... 根据大量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成因等,探讨长7致密砂岩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发育的各种伴生孔隙,并分析孔隙的演化过程及与其油气成藏的关系。长7段致密砂岩广泛发育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包括硅质的溶解及被交代、碳酸盐矿物胶结交代、钠长石化作用及大量伊利石、绿泥石沉淀。碱性环境下发育了多种伴生孔隙,如石英溶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云母层间孔和钠长石化伴生孔隙。埋藏过程中,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出现于早成岩B阶段和中成岩A2阶段,其中早成岩B期是主要碱性环境伴生孔隙发育阶段,大量黏土晶间微孔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储集层的渗透能力,同时也导致后期酸性溶蚀强度降低,因此推测在大量烃类充注之前,长7段砂岩已经严重致密化,为典型的先致密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储集层 碱性环境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下载PDF
中国致密油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福喜 杨涛 +4 位作者 闫伟鹏 郭彬程 唐惠 李欣 马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8-547,共10页
致密储层储集性是形成致密油"地质甜点"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是致密油勘探寻找"甜点"的重要参考依据。中国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类型多样、分布广、总体致密。储层岩性主要为陆相湖盆砂岩和碳酸盐岩,按沉积成因与岩... 致密储层储集性是形成致密油"地质甜点"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是致密油勘探寻找"甜点"的重要参考依据。中国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类型多样、分布广、总体致密。储层岩性主要为陆相湖盆砂岩和碳酸盐岩,按沉积成因与岩性,可划分为深水重力流砂岩、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砂岩、湖相滩坝与浅滩云质岩,以及湖相泥灰岩4种储层类型,不同类型致密储层在中国晚古生代至新生代陆相盆地广泛分布。受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影响,储层储集性差,一般孔隙度<10%、渗透率<1×10-3μm2。中国致密油储层的物性好坏与裂缝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相、成岩相与裂缝3种因素控制。不同成因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不同,其中,深水重力流砂岩型储层受成岩相与构造缝控制,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砂岩型储层受沉积-成岩相与构造缝控制,湖相滩坝、浅滩云质岩型储层受岩性与溶蚀作用控制,湖相泥灰岩型储层主要受构造缝控制。上述不同致密油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及其差异性是勘探中寻找不同类型致密油"甜点"与目标优选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致密油 储层类型 储集性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川中地区侏罗系适合页岩油气藏开采的地质依据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闻林 周肖 +1 位作者 严玉霞 何绪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124,138,共8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油气藏包括大安寨段、马鞍山段、珍珠冲组(段)、凉高山组、下沙溪庙组底部油气藏。对于大安寨段油气藏的储层类型,传统观点公认为是裂缝型,并且得到了井筒的相关资料证实,但是随着该区页岩气的开采成功,又...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油气藏包括大安寨段、马鞍山段、珍珠冲组(段)、凉高山组、下沙溪庙组底部油气藏。对于大安寨段油气藏的储层类型,传统观点公认为是裂缝型,并且得到了井筒的相关资料证实,但是随着该区页岩气的开采成功,又开拓了新的认识起点:随着远离井筒,不少证据显示出大安寨段油气藏储集层具有裂缝—孔隙型特征,而这些孔隙似乎更可能是存在于页岩当中的,后续产出的油气很可能还有页岩当中游离油气的供给。通过对油气显示、储层特征以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大安寨段油气藏由页岩中的油气补给而形成目前的生产状况更为合理;裂缝更多起的是一种疏导通道作用——当然并不排除介壳灰岩中可能存在孔隙的可能性,只是认为石灰岩中的孔隙不应该是唯一的储集空间,甚至可能不是其最为重要的储集空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元坝区块已经做出了有关尝试,并取得成效。结论认为:如果页岩中的油气是该区侏罗系油气藏重要的补给源,那么,应用页岩油气(致密油)的开采思路和技术将有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早-中侏罗世 储集层类型 页岩油气 致密油 “连续型”油气藏 地质依据
下载PDF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泾利 曾溅辉 +2 位作者 罗安湘 杨智峰 邓秀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8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结构 岩性组合 通道类型 含油性 致密储层 裂缝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储层低产井重复压裂方式及裂缝参数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房平亮 冉启全 +2 位作者 刘立峰 鞠斌山 王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2-37,共6页
重复压裂技术是目前致密油藏低产井提高单井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提高重复压裂的增产效果,有必要对重复压裂射孔方式及裂缝参数进行优化。文中以新疆昌吉致密油田为例,建立了重复压裂产能预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低产井在... 重复压裂技术是目前致密油藏低产井提高单井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提高重复压裂的增产效果,有必要对重复压裂射孔方式及裂缝参数进行优化。文中以新疆昌吉致密油田为例,建立了重复压裂产能预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低产井在不同射孔方式、裂缝半长及导流能力条件下的产能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于旧射孔压裂方式,在新射孔处压裂的增油效果更加显著,且二次压裂的新射孔段越多,增产效果越好;裂缝半长对新疆致密油重复压裂效果影响仅次于压裂级数,随着裂缝半长的增加,日产油量与累产油量均随之升高;而由于致密储层渗透率过低,裂缝的导流能力的变化对致密油藏的生产动态的影响相对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重复压裂 射孔方式 裂缝半长 裂缝导流能力 增产效果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换新 陈波 +1 位作者 沈均均 陈立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9,共6页
潜江凹陷新沟地区始新统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白云岩储集层致密油藏研究程度低。在分析油藏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原油及烃源岩样品分析资料,对原油地化特征、油源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湖相白云岩储... 潜江凹陷新沟地区始新统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白云岩储集层致密油藏研究程度低。在分析油藏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原油及烃源岩样品分析资料,对原油地化特征、油源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湖相白云岩储集层为中-低孔、超低渗透、特小孔喉致密储集层,油藏具有典型致密油藏特征。Ⅱ油组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低,具有较大的生成低熟油的潜力。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表明,Ⅱ油组原油成熟度低,为典型的咸水湖相低熟油。原油来源于同层系构造低部位低熟烃源岩,为自生自储油藏,存在短距离的二次运移。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低熟油生烃母质为高等植物、浮游生物和藻类等为主的咸水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生物类脂物早期生烃为研究区低熟油的主要生烃模式,而富硫大分子早期降解生烃也可能是其重要的生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新沟地区 致密油藏 白云岩 低熟油 油源对比 成因类型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武治岐 王厚坤 王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9,共7页
基于格林函数、镜像反演及压力叠加原理,建立了箱式封闭边界裂缝性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半解析模型,模型使用经典的Warren-Root模型表征体积改造区域内基质—裂缝间渗流关系及裂缝系统空间展布,考虑了相邻主裂缝间压力干... 基于格林函数、镜像反演及压力叠加原理,建立了箱式封闭边界裂缝性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半解析模型,模型使用经典的Warren-Root模型表征体积改造区域内基质—裂缝间渗流关系及裂缝系统空间展布,考虑了相邻主裂缝间压力干扰,能更好地描述储集层渗流特征,解释参数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裂缝数、裂缝半长、裂缝间距、储容比和窜流系数等相关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双对数曲线图版上井底压力响应过程可划分为人工裂缝线性流、双重介质窜流、第一径向流、第二线性流、拟径向流和封闭边界流6个渗流阶段。裂缝数对整个井底压力响应过程都有显著影响,裂缝数越多,生产压差越大,单井产能越高,裂缝数增加,生产压差增幅减小,存在一个经济最优值;裂缝半长越长,初期生产压差越大,单井产能越高;裂缝间距越大,第一径向流阶段时间相对增加,第二线性流阶段时间相对减少,生产后期压差越大,产量增幅越小;储容比越小,窜流越明显;窜流系数越小,窜流发生得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致密油藏 体积压裂 水平井 压力动态分析 箱式封闭边界 点源函数解
下载PDF
中国致密岩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3
12
作者 康玉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8,共9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致密岩油的国家之一,1907年就在鄂尔多斯盆地延1井上三叠统发现了致密岩油,1989年又在该盆地石炭—二叠系发现了致密砂岩大气田——靖边气田。之后,在四川、准噶尔、松辽、渤海湾等多个盆地也相继发现了致密岩油气...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致密岩油的国家之一,1907年就在鄂尔多斯盆地延1井上三叠统发现了致密岩油,1989年又在该盆地石炭—二叠系发现了致密砂岩大气田——靖边气田。之后,在四川、准噶尔、松辽、渤海湾等多个盆地也相继发现了致密岩油气。中国致密岩油气具有多层系分布的特征,几乎在所有大中型盆地内均有发育,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估算的中国致密岩油资源量为(280~300)×10~8 t、致密岩天然气资源量为(66~70)×10^(12) m^3。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致密岩油气的储量和产量较快增长。为此,在综合分析中国致密岩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甜点"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指标、致密岩油气分布规律、油气资源潜力及面临挑战等的基础上,认为目前中国国内致密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已较为成熟,可作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之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致密岩油气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储集层特征 油气藏类型 勘探区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凸起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春华 于鹏 +1 位作者 毛俊莉 李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151-152,共4页
东部凸起为辽河坳陷的一级构造单元,由于勘探程度低,探井有限,对研究区生、储盖、组合等地质条件缺乏系统认识,导致对该地区的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对东部凸起已钻探井的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的系统分析,从烃源岩、储集条件、盖... 东部凸起为辽河坳陷的一级构造单元,由于勘探程度低,探井有限,对研究区生、储盖、组合等地质条件缺乏系统认识,导致对该地区的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对东部凸起已钻探井的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的系统分析,从烃源岩、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及构造演化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展开分析,认为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优越条件,为该地区开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异常低压 气水倒置 致密砂岩气 东部凸起
下载PDF
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注水井调剖的生物聚合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莉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1期75-80,共6页
通过对美国、独联体、西德和法国等国家在高温、高盐和低PH值的恶劣油藏条件下运用新型生物聚合物进行注水井调剖的现场实例分析,发现利用黄胞胶凝胶、新型生物聚合物Simusan/硅酸盐凝胶以及由产碱杆菌所产生的胞外聚糖AG... 通过对美国、独联体、西德和法国等国家在高温、高盐和低PH值的恶劣油藏条件下运用新型生物聚合物进行注水井调剖的现场实例分析,发现利用黄胞胶凝胶、新型生物聚合物Simusan/硅酸盐凝胶以及由产碱杆菌所产生的胞外聚糖AGBP新型生物聚合物进行调剖,效果好,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油藏 注水井 调剖 生物聚合物 高温 驱油
下载PDF
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俊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85-88,149,共4页
致密油藏中流体存在着多种流动特性,包括线性流、径向流、复合线性流,复合径向流等。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方法来判断压裂水平井流动特性的方法,并提出一套相关的判断流程和步骤。通过对北美巴肯致密油田600多口在产井的实例... 致密油藏中流体存在着多种流动特性,包括线性流、径向流、复合线性流,复合径向流等。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方法来判断压裂水平井流动特性的方法,并提出一套相关的判断流程和步骤。通过对北美巴肯致密油田600多口在产井的实例分析,指出绝大部分油井表现出裂缝向井筒线性流动的特性,同时很多油井的生产表现出双重介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多段压裂水平井 流动特性 生产动态分析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致密油藏特征与分类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琦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陆相断陷盆地的致密油气成藏条件复杂,储层性质变化多,规模开发的难度很大。根据渤海湾盆地的地质、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比国内外拗陷盆地致密油气藏特点,综合分析断陷盆地致密油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断... 陆相断陷盆地的致密油气成藏条件复杂,储层性质变化多,规模开发的难度很大。根据渤海湾盆地的地质、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比国内外拗陷盆地致密油气藏特点,综合分析断陷盆地致密油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断陷盆地生烃洼陷中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演化范围宽;泥页岩成分复杂或与不同岩性的致密储层频繁互层,形成了丰富的自生自储或近源聚集的致密油气资源.致密油气藏依据油藏储层岩性类型分为致密碎屑岩类油藏、致密碳酸盐岩类油藏、致密火山岩类油藏、泥页岩类油藏4类.致密碳酸盐岩类油藏成藏条件最好,最易于开发.断裂构造附近泥页岩层系的构造裂缝发育区域,也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成藏条件 储层 油藏类型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湖相“白烟型”喷流岩——新型的致密油储层类型——以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尔禾地区风城组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傅饶 郑荣才 +3 位作者 常海亮 祁利祺 文华国 李云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下二叠统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尔禾地区重要的原油产层,储层岩性为云质岩类,具有典型的致密储层性质,为一类成因尚不为人们所熟悉的、但具备巨大油气勘探开发潜力的新型湖相"白烟型"喷流岩。以岩心观察描述、薄片鉴定、... 下二叠统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尔禾地区重要的原油产层,储层岩性为云质岩类,具有典型的致密储层性质,为一类成因尚不为人们所熟悉的、但具备巨大油气勘探开发潜力的新型湖相"白烟型"喷流岩。以岩心观察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以热水沉积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此类致密油储层的成因特征,提出同期火山喷发-湖底热液喷流-"内、外源"碎屑掺合的混合沉积模式,确定储层发育和分布受4种因素控制:1半深湖—深湖环境为湖底喷流岩致密油储层的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2构造破裂和溶蚀是改善储层物性和在致密油储层中形成"甜点"的主要作用方式;3区域构造格局和断裂构造的继承性活动,控制了喷流岩致密油储层的区域分布,提供了同期火山喷发、热液喷流、成岩期流体溶蚀改造及油气运移成藏的通道;4半深湖—深湖相"白烟型"喷流岩聚集区中具备多期次构造破裂和热液溶蚀作用的叠合部位,是有利的致密油储层"甜点"分布位置,也是致密油藏的预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质岩类 “白烟型”喷流岩 新型致密油储层 下二叠统风城组 乌尔禾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杜寨气田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吕雪莹 蒋有录 +1 位作者 刘景东 徐田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4-43,共10页
截至目前,我国发现并成功开采的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气源岩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殖型;而天然气成因类型为油型气的致密砂岩气藏则较为少见,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杜寨气田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以... 截至目前,我国发现并成功开采的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气源岩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殖型;而天然气成因类型为油型气的致密砂岩气藏则较为少见,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杜寨气田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以下简称沙三段)气藏为例,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等资料,对沙三段中—下亚段致密砂岩气的成藏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依据储集成岩演化、充注动/阻力演化及烃源岩热演化等成藏要素对天然气成藏阶段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成岩演化序列与油气成藏期次间的耦合关系分析其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沙三段气藏成因类型为油型气的致密砂岩气,具备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较高的优质烃源岩、累计厚度较大且分布范围较广的储集层、与烃源岩互层的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充足的成藏动力及良好的封盖保存条件等有利的成藏条件;(2)沙三中—下亚段储集层致密,浮力作用下天然气很难发生有效充注,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等引起的异常高压是天然气充注的主要动力;(3)沙三中—下亚段经历了两期致密化过程和两期油气充注,致密砂岩气整体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其成藏过程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濮凹陷 杜寨气田 始新世 沙河街组 致密砂岩气藏 油型气 成藏条件 充注机理
下载PDF
玛湖油田开发经验对特低渗-致密油藏开发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绍蕾 苏映宏 +1 位作者 黄学斌 肖玉茹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1年第2期33-38,共6页
玛湖油田是国内已发现的最大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存在地质条件复杂、开发工程难度大等问题。玛湖油田从勘探到效益开发大体经历了勘探评价阶段、开发试验阶段、规模开发阶段,开发技术主要有直井开发、水平井常规压裂和水平井体... 玛湖油田是国内已发现的最大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存在地质条件复杂、开发工程难度大等问题。玛湖油田从勘探到效益开发大体经历了勘探评价阶段、开发试验阶段、规模开发阶段,开发技术主要有直井开发、水平井常规压裂和水平井体积压裂3种,随着水平井长度、加砂规模和平均单井压裂液用量逐渐加大,开发效果变好。近年来,特低渗–致密石油储量成为国内新增储量的主体,特低渗透油藏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占比逐年增加。通过借鉴玛湖地区致密砂砾岩成功的开发经验,引入先进开采技术,实现国内致密油资源的有效动用,提高储采比,提升上游板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致密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新增储量 效益开发
下载PDF
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层序地层与油气藏类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锐锋 田然 +6 位作者 李名 朱洁琼 王四成 田建章 李小冬 张炜 肖博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0-20,共11页
基于束鹿凹陷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连片和新钻井资料,制定了"井震结合、地震追踪、沉降中心、确定层序"的研究思路,运用钻井、测井、地震新技术新方法,将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精细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5个准层序组,确定了... 基于束鹿凹陷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连片和新钻井资料,制定了"井震结合、地震追踪、沉降中心、确定层序"的研究思路,运用钻井、测井、地震新技术新方法,将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精细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5个准层序组,确定了泥灰岩、砾岩有利发育部位,明确了泥灰岩、砾岩储层在各层序中的空间配置关系,并对"源-储一体"型泥灰岩油气藏和"源-储共生"型砾岩油气藏2种致密油油气藏类型和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油气勘探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 泥灰岩-砾岩 高精度层序 致密油油气藏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