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RURAL SPACES: THE IMPACT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N RURAL-URBAN TRANSITION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MIAO Chang-hong(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P.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Since the 1980s, rural-urban transition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n China’s fast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mo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e of rural space, this paper e... Since the 1980s, rural-urban transition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n China’s fast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mo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e of rural spa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rural-urban transition. Aft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 of rural-urban transition in rural-urban continuum,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s rural space in economic,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structure is presented. This is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regiotal uneven development among provinces in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urban transi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ast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area has brought on many radical transformations of rural space in China, especially on the formation of new rural economic,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spaces and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rural-urban trgnsition among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m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rural-urban TRANSITION new RURAL space China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景观叙事
2
作者 吴焜 李林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自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自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范围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热潮。在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产生了趋同化、形式化、格式化、过度设计与设计不足等问题。从景观叙事视角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出从“本体向度”“时间向度”“空间向度”三重景观叙事向度建设中国特色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期延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研究视角,促进新时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中国特色 城市文化 景观叙事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与POI数据相关性的新旧城区空间对比分析——以南昌市旧城区和红谷滩新区为例
3
作者 吴闽 黄湛 +1 位作者 周韬 谢瑞轩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借助POI数据,使用Depthmap和ArcGIS中的核密度估算法缓冲区分析,对南昌市旧城区和红谷滩新区的城市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比两者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情况及其与城市道路空间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旧城区城市空间中,道路空间结构的局... 借助POI数据,使用Depthmap和ArcGIS中的核密度估算法缓冲区分析,对南昌市旧城区和红谷滩新区的城市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比两者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情况及其与城市道路空间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旧城区城市空间中,道路空间结构的局域整合度与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相关性显著,六类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的核心位置多样,“饮食娱乐”不与道路空间结构相关;红谷滩新区城市空间中,道路空间结构的全局整合度与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相关性显著,六类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的核心位置单一,“服务住宿”不与道路空间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POI 空间句法 新旧城区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4
作者 蒋宁俊 杜延军 丁建文 《科教文汇》 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
教育信息化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提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理念。紧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产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教学内... 教育信息化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提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理念。紧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产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课程建设新模式,满足学生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课程改革 新模式
下载PDF
基于空间供需的工业小城镇绿色空间体系建构——以重庆市万古镇为例
5
作者 刘骏 袁帆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75-82,共8页
工业小城镇的特色发展与品质提升,需要供需匹配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支撑。通过分析典型工业小城镇的空间结构、规模、布局特征,以及小城镇发展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人群游憩等方面的空间需求,总结工业小城镇的空间供需特征,并结合规划... 工业小城镇的特色发展与品质提升,需要供需匹配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支撑。通过分析典型工业小城镇的空间结构、规模、布局特征,以及小城镇发展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人群游憩等方面的空间需求,总结工业小城镇的空间供需特征,并结合规划现状明确当前问题。提出绿色空间在保护生态环境、协同产业发展和服务游憩需求3个维度的价值,并构建包含生态、防护、游憩、风貌四大体系的绿色空间响应框架。最后,以万古镇为例,初步探讨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体系、多层级防护体系、多样化游憩体系、地域特色风貌体系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工业小城镇 绿色空间 空间供需 策略研究 万古镇
下载PDF
地方品质、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共18页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质 人力资本积累 城市经济增长 新空间经济学
下载PDF
新工科导向下应用研究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以吉林建筑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
7
作者 鲍硕超 王罡 刘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8期94-97,共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具有高度的新工科特色,当前我国大量应用研究型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但由于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新时代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导向转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亟须改革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以吉...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具有高度的新工科特色,当前我国大量应用研究型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但由于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新时代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导向转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亟须改革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以吉林建筑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在充分分析专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设置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改革,旨在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及其他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课程体系改革 新工科 应用研究型高校 培养方案
下载PDF
贵安新区生态新城岩溶区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8
作者 李浩 杨强 +4 位作者 罗旋 王兵虎 邵长庆 王思源 乐琪浪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7,共12页
以贵安新区生态新城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地下空间利用概念模型,建立了基于地下水系统单元的分区、分层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利用ArcGIS平台对典型岩溶区进行了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提出了... 以贵安新区生态新城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地下空间利用概念模型,建立了基于地下水系统单元的分区、分层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利用ArcGIS平台对典型岩溶区进行了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地下空间利用建议。结果表明:(1)地下空间适宜性较好以上面积半地下占36.11%、浅层占44.06%、次浅层占43.94%,半地下空间利用主要受地形起伏程度、地层岩性破碎程度影响,浅层地下空间利用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表水系、岩溶发育程度、地下工程建筑影响,次浅层地下空间利用受地下水、岩溶发育程度和构造影响;(2)基于地下水系统单元和ArcGIS平台建立评价方法较为方便实用,评价结果经验证较为可靠;(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准确划分地下水系统,查清地下水动态,重视涌水、岩溶塌陷等灾害。建立的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为典型岩溶区地下空间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安新区 岩溶区 城市地下空间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城市群的空间重构与规划应对——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
9
作者 鲁亚楠 施德浩 +3 位作者 张衔春 许顺才 刘斌 岳文泽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4,66,共10页
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构建了“资本循环-空间建构-规划应对”的分析框架,审视由“外循环”向“双循环”转变过程中城市群的空间重构需求,提出相应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发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城市群在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均面临... 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构建了“资本循环-空间建构-规划应对”的分析框架,审视由“外循环”向“双循环”转变过程中城市群的空间重构需求,提出相应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发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城市群在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均面临多重挑战。现阶段中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在经济循环中需担任不同的角色:成熟型城市群参与外循环,发展型城市群驱动内循环,培育型城市群组织微循环。为实现城市群空间重构,3种类型的城市群需有不同的国家空间工程构建逻辑和规划传导原则,以及国家空间策略部署途径和规划编制重点。本文的研究结果填补了空间规划服务于国家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空白,从城市群角度为双循环战略提供重要理论和规划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城市群 空间重构 新国家空间 空间规划
下载PDF
浅层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试验研究:以雄安新区第四系为例
10
作者 李广才 王小江 王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地下空间的高精度勘探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面物探方法,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厚覆盖区条件下的高精度有效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并利用反射纵波技术在雄安新区进行提高浅层... 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地下空间的高精度勘探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面物探方法,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厚覆盖区条件下的高精度有效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并利用反射纵波技术在雄安新区进行提高浅层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方法试验。根据实际探测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检波器、震源类型、道距大小及接收排列长度等不同采集因素试验效果,探究已有条件下适宜的震源类型和最佳采集参数。结合实际资料处理和分层解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高频检波器、选择可控震源激发效果最佳,针对试验目标,结合小道距、适当排列接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厚覆盖区50~300 m深度内反射纵波地震勘探的纵向分辨率,试验获得了丰富的有效波组信息,为内部地层精细划分和解释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可为类似环境下城市地下空间的精细探测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反射波 城市地下空间 高分辨率 雄安新区
下载PDF
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研究
11
作者 甘佩玄 陈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8-44,55,共8页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十四五”时期,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文章探讨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与建设现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标准化建设、服务理念、服务网络、服务实效性四个方...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十四五”时期,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文章探讨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与建设现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标准化建设、服务理念、服务网络、服务实效性四个方面,探索我国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道路,以期为全国各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公共阅读空间 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践研究——基于刊茶社、占川书局、砖读空间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王文 蔡俊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是当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深入研究城市阅读空间社会化运营服务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建设优化发展。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三个社会化运营的城市阅读空间案例,提出从构建阅读场景新业态... 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是当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深入研究城市阅读空间社会化运营服务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建设优化发展。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三个社会化运营的城市阅读空间案例,提出从构建阅读场景新业态、探索馆藏建设新方向、创新阅读活动新模式、完善阅读空间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推动城市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以期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空间建设 社会力量 新型城市阅读空间 社会化运营 主题特色服务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新型阅读空间转型发展的研究
13
作者 范雪珂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
城市新型阅读空间是顺应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全民阅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图书馆+”的探索和实践。文章对常熟城市新型阅读空间的现状和不足分析,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从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四个方面,提出城市新型阅读空间如... 城市新型阅读空间是顺应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全民阅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图书馆+”的探索和实践。文章对常熟城市新型阅读空间的现状和不足分析,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从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四个方面,提出城市新型阅读空间如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研究认为,城市新型阅读空间要创新建设模式,引入多元化协同治理主体;运用多样化协同治理手段,建立监管制度和奖惩机制;确立一致性协同治理目标,多元主体加强合作、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协调性协同治理机制,从空间布局、文化内涵、宣传推广上互相配合,拓宽文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型阅读空间 协同治理 公共文化服务 图书馆
下载PDF
空间能源生产:新能源时代城市空间低碳转型新路径——基于光伏能源生产与城市空间互动融合视角
14
作者 王乙喆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0,共12页
新能源革命正深刻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塑造全新的未来城乡人居环境图景。在“旧能源”向“新能源”变革进程中,城市正从能源“消费者”开始具备能源“生产者”职能,将推动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与能源互动模式... 新能源革命正深刻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塑造全新的未来城乡人居环境图景。在“旧能源”向“新能源”变革进程中,城市正从能源“消费者”开始具备能源“生产者”职能,将推动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与能源互动模式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转为“增加新能源生产”。本研究基于光伏能源生产特征,提出空间能源生产的概念,明确了城市空间能源生产体系特征,构建了面向空间能源生产的宏观城市空间发展评估模型和微观城市空间开发利用模型。研究认为,能源生产空间构成比例、能源生产空间产能效率和能源生产空间规模门槛是影响城市空间能源生产的关键问题。为了推动空间能源生产,研究建议:(1)应推动城市空间传统功能产权与能源生产空间产权“两权并设”;(2)应建立面向城市全域空间的阳光资源协调机制;(3)应建立空间能源生产导向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能源生产 新能源 光伏 低碳 城市空间 转型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15
作者 王晓睿 张华青 +1 位作者 王中良 贾晓凤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206-212,共7页
为健全工程教育育人模式,针对新工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从“政产学研用”5个维度、12个指标,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 为健全工程教育育人模式,针对新工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从“政产学研用”5个维度、12个指标,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一级指标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领指导是强化“政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关键;二级指标中,“教育资源配置”指标的权重占比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学校”维度的全局权重占比;“用户价值”作为二级指标中“异军突起”的一个指标,反映着优化用户价值和提高用户体验是下一步该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得到“政产学研用”育人模式各维度量化评价,可为新工科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政产学研用 协同育人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显隐形消费空间布局特征对比——以中国南京市主城六区为例
16
作者 丁邹洲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互联网背景下,城乡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很多经济行为突破了传统的距离边界,城市中也出现了新的经济空间——隐形消费空间。以南京主城六区为例,筛选显形消费空间与隐形消费空间POI数据,分析两者空间分布的区别与关系,发现与显形消费... 互联网背景下,城乡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很多经济行为突破了传统的距离边界,城市中也出现了新的经济空间——隐形消费空间。以南京主城六区为例,筛选显形消费空间与隐形消费空间POI数据,分析两者空间分布的区别与关系,发现与显形消费空间相比,隐形消费空间整体集聚程度更大,并且对于城市实体商业中心依附性较大。这表明隐形消费空间在逃离地租的同时又追求人口、市场密度,因而容易在传统的商业中心周边扩散发展,或者在个别地块集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一定程度上超越“可视化”的供求对接机会,让隐形消费空间对高可达性和临街区位的偏好有所降低,并在城市外围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形消费空间 隐形消费空间 互联网 城市新经济空间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方法与实践
17
作者 王睿 窦帆帆 +1 位作者 李云峰 葛伟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的类型、地质诱因与核心评价指标,以...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的类型、地质诱因与核心评价指标,以及传统二维评价的局限性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三维空间分析等关键三维方法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实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该方法体系能够显著提升三维尺度下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精度和准确性,为立体化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地质安全风险 三维评价 江北新区 南京市
下载PDF
城市新区创新产业空间场所营造策略研究
18
作者 刘柯琚 齐应涛 +1 位作者 魏煜鹏 周典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8期77-81,共5页
知识经济驱动下,创新产业空间既是承载创新战略振兴城市新区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反映“人产城”关系的一种新兴空间形态,表现出鲜明的“城创融合”特征。面对城市新区建设初期人气不足、创新条件尚未成熟的基底现状,本研究基于文献归纳... 知识经济驱动下,创新产业空间既是承载创新战略振兴城市新区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反映“人产城”关系的一种新兴空间形态,表现出鲜明的“城创融合”特征。面对城市新区建设初期人气不足、创新条件尚未成熟的基底现状,本研究基于文献归纳与案例分析,通过识别与创新活动培育规律相契合的各项软硬件环境需求,从场所营造视角对创新产业的空间营建特征进行了归纳提炼,提出相关规划设计策略,为城市新区创新产业空间的起步建设与空间营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业空间 场所营造 城市新区 城创融合 规划设计策略
下载PDF
纽约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启示
19
作者 李博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3期11-16,共6页
以纽约为例,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改造的发展历程、实践案例和经验启示。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别介绍了纽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改造的3个阶段和3个尺度,分析了高线公园、广场计划和BIG U计划等典型案例的特点和影响,总结了多元化主... 以纽约为例,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改造的发展历程、实践案例和经验启示。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别介绍了纽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改造的3个阶段和3个尺度,分析了高线公园、广场计划和BIG U计划等典型案例的特点和影响,总结了多元化主体参与、跨学科协同管理、城市品牌建立和重塑3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设计改造 城市更新 纽约 经验启示
下载PDF
基于新旧共生理念的城中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下庄城中村为例
20
作者 邢文姬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的乡村空间,无论是在人口组成上还是空间结构上都与常态空间有所不同。公共空间作为人主导的空间形式,伴随着人的生产、生活而产生与发展。为改善城中村公共空间的现状,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文章通过新旧共生理念... 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的乡村空间,无论是在人口组成上还是空间结构上都与常态空间有所不同。公共空间作为人主导的空间形式,伴随着人的生产、生活而产生与发展。为改善城中村公共空间的现状,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文章通过新旧共生理念的介入,从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角度分析城中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以下庄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下庄城中村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设计发展的可行性,针对现存问题对下庄城中村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构建,以此改善下庄城中村公共空间的现状,进而为当今社会中城中村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共生理念 城中村 公共空间 策略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