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of Newborns Aged More than 34 Weeks Gestational Age Managed for Birth Asphyxia in Douala (Cameroon): A Single Hospital-Based Study
1
作者 Diomède Noukeu Njinkui Dominique Enyama +7 位作者 Yolande Djike Fokam Danie L. Nanga Mewolo Christelle Annick Ngo Kana Sylvain Raoul Simeni Njonnou Charlotte Eposse Ekoube Arielle Annick Sime Tchouamo Paul Olivier Koki Ndombo Danièle-Christiane Kedy Koum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3年第6期838-851,共14页
Background: Perinatal asphyxia is a common cause of mortality and of morbidity including motor and neuro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st-hospital outcome of neonates treated ... Background: Perinatal asphyxia is a common cause of mortality and of morbidity including motor and neuro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st-hospital outcome of neonates treated for perinatal asphyxia at the Douala Gynaeco-Obstetric and Pediatric Hospital (DGOPH) in Cameroon.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conducted a hospital-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both 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conducted over a period of 3 months and involving neonates above 34 weeks of gestational age who were managed for perinatal asphyxia at DGOPH from August 2015 to February 2020. Socio-demographic, perinatal, motor, nutritional and neuro-developmental out-of-hospital data were recorded. The assessment of the child’s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was evaluated through gross motor skills, fine motor skills, language and social contact. We calculated the development quotient (DQ) by dividing the developmental age (DA) by the actual age (RA) of the patient. The data were entered and analyzed using excel and Stata version 15 software. Results: Among the 58 newborns included in our study, males were the most represented (59%). The mean age was 36.5 ± 14.16 months (Extremes: 12 months and 66 month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born at term (79%), had a birth weight between 2500 and 4000 grams (69%), were resuscitated (95%), and had an Apgar score < 7 at the 5<sup>th</sup> minute of life (67%). SARNAT stages II and III counted for 48%. Neuro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in 25.5% of patients with gross motor delay (mainly tetraparesis) representing 23.5%, fine motor delay 27.5%, impairment in social contact 31% language speech delay. The majority of the children had a normal development quotient (78.4%). Conclusion: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newborns who experienced perinatal asphyxia in our setting is marked by numerous impairments in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leading to dis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natal asphyxia newborn Neurological Outcome Cameroon
下载PDF
Effect of Asphyxia on Urinar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evels in Newborns
2
作者 陈玲 刘皖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7年第3期144-146,150,共4页
Urinar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excretion in normal newborn as well as neonates with asphyxia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radioimmunoassay,and serum creatinine (Scr) levels determ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Urinar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excretion in normal newborn as well as neonates with asphyxia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radioimmunoassay,and serum creatinine (Scr) levels determ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evere asphyxia group the ratio of urinary EGF to urinarycreatinine (Cr) (EGF/Cr), an index reflecting EGF excretion, was decreased on the first day (P<0. 05) and reached the lowest level on the third day (P<0.01).However, EGF/Cr values were decreased only on the third day in neonates with mild asphyxia (P<0. 05). On the seventh day. EGF/Cr values of neonates with asphyxia rose to normal. There wer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rinary EGF/ Cr and Scr. It is suggested that EGF may play a role in the repair of acute renal injury after asphyxia and the detection of urinary EGF concentration is useful in the judgment of seventy of renal injury and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covery of renal tubule after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yxia newborn renal injur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下载PDF
Risk factors of clinical birth asphyxia and subsequent newborn death following nuchal cord in a low-resource setting
3
作者 Pascal Foumane Gustave Nkomom +3 位作者 Emile Telesphore Mboudou Julius Dohbit Sama Séraphin Nguefack Boniface Moifo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年第9期642-647,共6页
Introduction: Our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clinical birth asphyxia and subsequent newborn death in the presence of nuchal cord in a sub-Saharan Africa setting. Methodology: It was a six-months’ case-co... Introduction: Our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clinical birth asphyxia and subsequent newborn death in the presence of nuchal cord in a sub-Saharan Africa setting. Methodology: It was a six-months’ case-control study involving 117 parturients whose babies presented with a nuchal cord at delivery.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Yaoundé Gyneco-Obstetric and Pediatric Hospital, Cameroon, from January 1st to June 30th 2013. 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of clinical birth asphyxia identified were: first delivery, absence of obstetrical ultrasound during pregnancy, nuchal cord with more than one loop, duration of second stage of labor more than 30 minutes during vaginal delivery. The risk factors for newborn death from clinical birth asphyxia in the presence of nuchal cord were: maternal age Conclusion: We recommend a systematic obstetrical ultrasound before labor, so as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nuchal cord, its tightness and the number of loops. Also, cesarean se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 nuchal cord is associated with first delivery, tightness or multiple loo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Factors NUCHAL Cord ADVERSE Outcome Birth asphyxia newborn DEATH APGAR Score Cameroon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探讨
4
作者 黄小莉 殷芝兰 谢丽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66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66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体温、血压及血糖、血乳酸、血气指... 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66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66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体温、血压及血糖、血乳酸、血气指标水平,比较不同窒息程度患儿体温、血压、血糖及血乳酸水平,比较不同窒息程度患儿轻度、中度及重度肺动脉高压占比情况。结果研究组体温、血压及血糖水平均低于参照组,血乳酸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动脉血pH值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硫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患儿体温、血压、血糖及血乳酸水平与重度窒息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患儿轻度肺动脉高压、中度肺动脉高压及重度肺动脉高压占比与重度窒息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糖、低体温、低血压及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窒息严重程度不会对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病情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复苏 持续肺动脉高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目标导向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陈燕芳 颜琼 虞文芳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154-158,共5页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于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行窒息复苏治疗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组,参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于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行窒息复苏治疗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组,参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采用目标导向下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PCIS)评分、简易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Ⅱ(SNAPⅡ评分)、智能发育指数(MDI)。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参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PCIS评分、MDI评分分别为(83.74±3.20)分、(120.88±6.85)分,高于参照组的(81.36±3.96)分、(112.64±7.34)分,SNAPⅡ评分为(29.45±5.96)分,低于参照组的(32.54±4.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7、5.385、2.658,P<0.05)。结论采用目标导向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窒息患儿的呼吸频率和血气指标,减轻其病情严重程度,促进生理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保证其智能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窒息 复苏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脑保护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纪婷婷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8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脑保护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复苏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脑保护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复苏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复苏后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脑保护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神经发育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反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脑保护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度窒息 复苏治疗 亚低温 脑保护 远期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程素芳 刘运启 王建伟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2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随机试验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3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所有新生儿及产妇资料(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剖宫...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随机试验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3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所有新生儿及产妇资料(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剖宫产方式、产妇合并疾病、宫内感染情况),统计新生儿NTP发生状况,并重点分析可导致NT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65例新生儿中,24例新生儿发生NTP,发生率为6.58%,341例未发生NTP,未发生率为93.42%。NTP发生不受新生儿性别、宫内生长迟缓、分娩方式、产妇合并疾病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能受出生体质量、胎龄、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阳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有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PA-IgM阳性是导致NTP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PA-IgM阳性是导致NTP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有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PA-IgM阳性均可能诱导NTP,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以降低NT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 早产 宫内感染 新生儿窒息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胃运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华 张俊红 +3 位作者 韦明 李侠 杨春敏 张映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研究窒息足月新生儿胃电运动、血浆胃动素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变化规律 ,对窒息新生儿消化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足月窒息新生儿 2 9例餐后体表胃电图、血浆胃动素、血清NO进行检测 ,并... 目的 研究窒息足月新生儿胃电运动、血浆胃动素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变化规律 ,对窒息新生儿消化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足月窒息新生儿 2 9例餐后体表胃电图、血浆胃动素、血清NO进行检测 ,并以正常新生儿做对照。结果 窒息组正常胃慢波百分比 (PNSW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5 .3 5± 2 2 .5 1) %与 (4 9.78±18.80 ) % ,两组比较P <0 .0 5 ,而异常慢波百分比 (PUSW)却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5 5 .66± 2 9.3 9) %与 (3 1.99± 13 .79) % ,两组比较P <0 .0 1。PNSW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 (P <0 .0 5 )。窒息组和对照组餐后血浆胃动素分别为 (3 0 1.47± 73 .3 1)ng/L和 (4 3 6.5 8± 185 .5 7)ng/L ,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窒息组餐后血清NO为 (110 .61± 13 .75 ) μmol/L ,对照组为(98.66± 0 .72 ) μmol/L ,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窒息组异常PUSW与血浆胃动素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1) ;PUSW与血清NO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血浆胃动素与血清NO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窒息新生儿存在胃电基本节律紊乱、胃动素水平降低和NO水平升高 ,提示窒息后新生儿的胃肠动力障碍与神经体液调节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胃电运动 胃电描记术 胃动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胜会 董文斌 +3 位作者 郭琳 雷小平 翟雪松 李清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窒息新生儿60例按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7例)、重度窒息组(23例);同期选择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窒息组新生儿在入院后第1天,...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窒息新生儿60例按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7例)、重度窒息组(23例);同期选择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窒息组新生儿在入院后第1天,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1-3d抽取外周静脉血3mL,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Cys—C水平,并与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t检验和x^2检验。结果1.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中,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1.17±0.18)mg/L和(1.51±0.21)mg/L,血清BUN水平分别为(5.17±2.25)mmol/L和(6.89±2,21)mmol/L,血清Cr的水平分别为(52.59±15.80)μmol/L和(69.19±18.30)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BUN和Cr水平分别为(0.91±0.12)mg/L,(4.35±1.20)mmol/L和(46.55±10.63)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BUN、Cr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1);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血清BUN、Cr和Cys—C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1)。2.轻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3%、35%和38%;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1%、65%和70%。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3.血清Cys—C与BUN和Cr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0.84P。〈0.01)。结论Cys—C能较早反映肾脏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血清Cys—C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胱抑素C 肾损伤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康文清 朱长连 +3 位作者 熊虹 贾莉婷 刘东 王小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2-623,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用药前后血清、脑脊液(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探讨EPO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透过患儿血脑脊液屏障的情况。方法对35例48 h内收入院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用药前组10例,观察组25例。入院... 目的通过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用药前后血清、脑脊液(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探讨EPO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透过患儿血脑脊液屏障的情况。方法对35例48 h内收入院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用药前组10例,观察组25例。入院后观察组立即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500 U/kg皮下注射。其中用药后3 h组10例,8 h组8例,24 h组7例。用药前组在常规治疗前,观察组在给予EPO后的各时间点分别抽取静脉血、CSF,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SF中EPO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EPO水平3 h达峰值,是用药前的2.6倍(P<0.01),用药后24 h仍高于用药前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CSF中EPO水平也在用药后3 h达高峰(P<0.05),但在用药后8 h回落至用药前水平。观察组用药后3 h血清与CSF中EPO水平呈直线相关(r=0.69 P<0.05),而其他组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EPO能通过HIE患儿的血脑脊液屏障,CSF中EPO水平与血液EP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类 婴儿 新生 窒息 缺氧缺血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遗症现状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1
作者 米弘瑛 刘凯 +1 位作者 冉雄 何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71-1472,147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遗症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该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68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查阅文献总结出窒息新生儿后遗症出现的可能影响因素编制问卷,观察并记录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窒...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遗症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该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68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查阅文献总结出窒息新生儿后遗症出现的可能影响因素编制问卷,观察并记录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窒息新生儿出现后遗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23例窒息新生儿出现后遗症,后遗症发生率为8.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窒息新生儿出生时意识改变、出生时惊厥、窒息严重程度和临床治疗1周后症状未消失是窒息后遗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窒息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不仅窒息新生儿出生时意识改变、惊厥或者严重程度与否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同时,窒息新生儿抢救正确及时与否也与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人肾小管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文斌 曹敏 +3 位作者 王明勇 邓存良 陈枫 许开桂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作用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对照组、窒息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以20%血清浓度作为攻击浓度,采用流...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作用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对照组、窒息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以20%血清浓度作为攻击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上述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HK2细胞凋亡率[(13.3±1.70)%]相比,窒息组和PDTC干预组HK2细胞凋亡率[(46.73±3.68)%]和[(31.19±2.79)%]均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与窒息组相比,PDTC干预组HK2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可诱导人HK2凋亡,其胞内信号机制涉及到NFκB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血清 凋亡 核因子-ΚB 肾损伤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血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内Omi/HtrA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勇 董文斌 +3 位作者 邓存良 王明勇 陈枫 许开桂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内Omi/HtrA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HK-2为研究对象,将培养在孔板内的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窒息组。从新生儿病房经股静脉收集重度窒息24 h足月新生儿血,经肝素抗凝,3 000 r/min离...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内Omi/HtrA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HK-2为研究对象,将培养在孔板内的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窒息组。从新生儿病房经股静脉收集重度窒息24 h足月新生儿血,经肝素抗凝,3 0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血清,56℃恒温水浴30 min灭活补体,微孔滤器过滤除菌,按体积比1∶5配成窒息血清,200 mL/L作为攻击浓度。当细胞生长达到要求后,窒息组加入窒息血清对HK-2细胞进行攻击,正常对照组采用正常培养基进行培养,24 h后终止培养和攻击,固定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二组细胞Omi/HtrA2的表达。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Omi/HtrA2染色为金黄色或黄褐色分布于细胞质中。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细胞率[(9.0±2.5)%]相比,窒息组阳性细胞率[(25.15±3.5)%]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15.322 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可诱导Omi/HtrA2在HK-2细胞内的表达,Omi/HtrA2可能参与窒息新生儿血清诱导的HK-2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血清 凋亡 OMI/HTRA2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崇玲 叶清 +4 位作者 王幼勤 李斐 薛晓红 刘宇清 况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比较其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方法使用MAICO ERO SCAN新生儿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195例窒息新生儿和3002例正常新生儿进行DPOAE听力筛查。根据1分钟Apgar评分,将195例... 目的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比较其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方法使用MAICO ERO SCAN新生儿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195例窒息新生儿和3002例正常新生儿进行DPOAE听力筛查。根据1分钟Apgar评分,将195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177例)和重度(18例)窒息。窒息新生儿初筛在病情稳定后进行,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5天进行,窒息新生儿通过及未通过者均于出生后1、3、6、12个月分别再测试,监测有无迟发性耳聋的发生;正常新生儿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两组两次检测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时用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AERP和声导抗进行诊断性听力评估。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5例窒息新生儿,初筛通过148例,初筛通过率为75.90%(148/195),未通过47例,未通过率为24.10%(47/195);3002例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2504例,初筛通过率为86.41%(2504/3002),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P<0.01)。轻度窒息新生儿177例,初筛通过138例,初筛通过率77.97%(138/177),重度窒息新生儿18例,初筛通过10例,初筛通过率55.56%(10/18),轻度窒息新生儿初筛通过率高于重度窒息新生儿(P<0.05)。窒息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为92.59%(25/27),正常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为97.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6,P>0.05)。确诊窒息新生儿听力损伤1例,听力损失检出率5.13‰(1/195);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6例,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00‰(6/30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05)。结论正常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两组无差异,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DPOAE可作为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APGAR评分
下载PDF
胎儿宫内窘迫孕妇静脉血及脐血孤啡肽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电 古航 +3 位作者 洪新如 侯庆香 章青 熊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脐血孤啡肽(OFQ)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23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缺氧缺血组)静脉血及脐血OFQ的含量,同时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1.缺氧缺血组脐血OFQ(23.46±6.72)...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脐血孤啡肽(OFQ)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23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缺氧缺血组)静脉血及脐血OFQ的含量,同时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1.缺氧缺血组脐血OFQ(23.46±6.72)ng/L,对照组为(13.29±4.14)ng/L,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脐动脉血血气分析,pH 为(7.00±0.15),p(O2)为(1.70±0.42)kPa,p(CO2)为(8.80±0.69)kPa;OFQ与脐血pH、p(O2)呈显著负相关(r= -0.418,-0.437 P均<0.05),与p(CO2)呈显著正相关(r=0.442 P<0.05)。3.缺氧缺血组及对照组母血浆OFQ含量分别为(9.23±3.01)ng/L及(8.57±2.83)ng/L,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脐血OFQ含量与母血OFQ含量无显著相关(r=0.287 P>0.05)。结论OFQ与缺氧缺血导致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脑缺血 脑缺氧 婴儿 新生 窒息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刘捷 曾超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 ,探讨与之有关的高危因素 ,为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寻求新途径。方法 将 2 2 2例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进行研究。并将主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 窒...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 ,探讨与之有关的高危因素 ,为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寻求新途径。方法 将 2 2 2例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进行研究。并将主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 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达 90 .1% ,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 71.6 %。重度窒息组器官受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 (P <0 .0 5 )。而各器官损害均以轻度为主。重度窒息 5minApgar评分≤ 6分、入院时即刻血气分析 pH≤ 7.2 0、入院晚及需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器官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关 ;提示加强围生期母子保健、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及时转运危重患儿及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等措施均有利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器官损害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智力发育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雪娟 罗燕斐 +4 位作者 梁建凤 陈彤 庄妮霞 郑苏晴 王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 :纵向了解高危儿的发育情况 ,探讨高危因素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和智力缺陷的可能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4年 3月至 1995年 5月住院治疗的高危新生儿 12 2例 ,6个月、1周岁参照 Gesell发育量表做运动、精神发育评估 ;6~ 7岁采... 目的 :纵向了解高危儿的发育情况 ,探讨高危因素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和智力缺陷的可能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4年 3月至 1995年 5月住院治疗的高危新生儿 12 2例 ,6个月、1周岁参照 Gesell发育量表做运动、精神发育评估 ;6~ 7岁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WISC)进行测试。结果 :多因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低血糖和早产对 6~ 7岁儿童总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均有显著性影响 (P<0 .0 5 ) ,其余高危因素的危险性排序依次为低出生体重、严重缺氧、出生时窒息、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 ;有 1项高危因素的与有 2项及 2项以上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6个月与 1周岁、6个月与 6~ 7岁、1周岁与 6~ 7岁智力发育水平呈正相关 (r=0 .32 1、0 .343、0 .4 6 3,P均 <0 .0 1)。结论 :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尤其是有多项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造成发育障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6个月和 1周岁的发育对远期预后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红细胞增多症 智力测验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雷后兴 刘春香 +2 位作者 兰菊红 樊慧苏 洪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06-708,共3页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 (31例 )和重度窒息组 (38例 ) ,分别于入院时和住院第 10d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和进行心电图 (ECG)检查 ,并与 30例正常儿童 ...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 (31例 )和重度窒息组 (38例 ) ,分别于入院时和住院第 10d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和进行心电图 (ECG)检查 ,并与 30例正常儿童 (对照组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入院时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与对照组正常儿的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和谷丙转氨酶 (AST)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患儿的CK -MB和α -HBDH的均值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 ;ECG异常 4 1例 ,其中轻度窒息组 14例 ,重度窒息组 2 7例。 10d后复查 ,重度窒息组 (2 9例 )CK、CK -MB和AST降至正常水平 ,但LDH和α -HBDH与对照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 ,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LDH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轻度窒息组CK、CK -MB、α -HBDH和AST降至正常水平 ,LDH与对照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ECG复查异常 5例 ,均为重度窒息组患儿。结论 窒息新生儿早期即有心肌损害 ,心肌酶水平测定与ECG一并检查 ,对判断心肌损害及程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血清 心肌酶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多种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辉 林汉华 陈小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8-440,共3页
为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时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及体重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例中度、10例重度窒息患儿及 10例无窒息对照组新生儿静脉血血清上述 5种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现中、重度窒息... 为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时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及体重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例中度、10例重度窒息患儿及 10例无窒息对照组新生儿静脉血血清上述 5种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现中、重度窒息患儿生后 5 d体重增长下降 (P<0 .0 5 ) ;出生后 2 4~ 4 8h血清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而瘦素、皮质醇、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出生后第 5 d中度窒息组上述 5种内分泌激素水平接近正常 ,而重度窒息组部分激素水平仍明显异常。提示 :窒息缺氧引起患儿多种内分泌变化 ,不利于生长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瘦素 胰岛素 糖皮质激素 体重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文菊 李焕芝 唐成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方法 将 2 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 (1 0例 )和重度窒息组 (1 9例 ) ;另外选择 2 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组 ,检测各组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浆内皮...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方法 将 2 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 (1 0例 )和重度窒息组 (1 9例 ) ;另外选择 2 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组 ,检测各组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浆内皮素 (ET) ,比较各组间白细胞数和ET含量。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数及ET含量在重度窒息组分别为 (2 7 42± 1 0 95)× 1 0 9 L ,(72 73± 9 65)ng L ,轻度窒息组分别为 (1 0 2 4± 4 1 0 )× 1 0 9 L ,(56 76±1 0 0 5)ng L ,对照组分别为 (1 5 70± 3 2 1 )× 1 0 9 L ,(34 55± 8 7)ng L。外周血白细胞数、ET含量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间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ET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数与ET含量呈正相关 (γ =0 39,P <0 0 5)。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随着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增多 ,血浆ET含量也随之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白细胞 内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