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草地N_2O通量日变化观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梓铭 杜睿 +3 位作者 王亚玲 梁宗敏 钟磊 吴红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8-2133,共6页
研究分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工作者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青藏高寒草原等不同草原类型所开展的日变化通量观测数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草地N2O通量的日变化规律明显,日变... 研究分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工作者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青藏高寒草原等不同草原类型所开展的日变化通量观测数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草地N2O通量的日变化规律明显,日变化形式呈多峰型,我国草地均表现为N2O排放源,日均通量的对比顺序是: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羊草草甸草原〉羊草典型草原〉高寒草甸[(42.82±15.96)〉(29.17±13.03)〉(4.91±2.12)〉(0.89±0.67)μg/(m^2·h)];10:00~14:00和夜间0:00左右所观测的N2O通量均可代表当日平均通量;夜间N2O的排放对整个日通量有重要贡献,其排放量占到全日排放总量的46%以上,草地夜间N2O的排放通量应该受到重视.另外,本文讨论了水分和温度作为主要环境因子对N2O通量日变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放牧和刈割)对N2O通量的日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氧化亚氮 日变化 夜通量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湍流通量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85
2
作者 王介民 王维真 +2 位作者 奥银焕 孙方林 王树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1-797,共7页
随着气候与环境问题的突出,地球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水汽和能量交换引起更大关注。全球通量网和其它研究计划已在不同地区建立了大量通量站;并主要利用涡动相关方法进行通量的观测与分析。许多通量站设在地形起伏、斑块植被地区,且... 随着气候与环境问题的突出,地球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水汽和能量交换引起更大关注。全球通量网和其它研究计划已在不同地区建立了大量通量站;并主要利用涡动相关方法进行通量的观测与分析。许多通量站设在地形起伏、斑块植被地区,且由于长期连续运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不利气象条件。国内各部门应用的涡动相关方法通量观测系统已有数百套。此方法似乎简单,而较准确的有代表性的通量取得却涉及许多问题。国外近10年来有关研究很活跃,国内则显得相对薄弱。仪器和台站很多,却缺乏合乎国际规范的处理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影响到资料共享和合作研究。应根据国际最新进展和部分台站资料,在做成较规范的湍流资料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建立包括通量源区分析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系统。对地形和植被都较复杂的情况,结合国际上几个较典型的通量站和国内祁连山大野口等通量站特点,做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通量 涡动相关方法 QA/QC 复杂下垫面 夜间稳定层结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亮 古松 +3 位作者 周华坤 徐世晓 赵新全 李英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4-554,共11页
了解三江源人工草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态价值、功能,以及对三江源区的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了解三江源人工草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态价值、功能,以及对三江源区的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5年9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对位于青海腹地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的NEE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阐明NEE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日最大吸收量为2.38gC·m^-2·d^-1,出现在7月30日。日间最大吸收率和最大排放率都出现在8月,分别为-6.82和2.95μmol CO2·m-2·s^-1。在生长季,白天的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变化控制,同时又与叶面积指数和群落多样性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的强度。最大光合同化速率为2.46~10.39μmolCO2·m-2·s-1,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为0.013~0.070μmolCO2·μmol-1PAR。在碳交换日过程中,NEE并不完全随着PAR的增加而增大,当PAR超过某一值(〉1200μmol·m-2·s-1)时,NEE随PAR的增加而降低。受温度的影响,生长季的生态系统的呼吸商Q10(1.8)小于非生长季节的(2.6)。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叶面积指数的显著影响。生长季昼夜温差大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碳获取。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较强的碳汇,为-49.35gC·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生态系统 CO2通量 昼夜温差
下载PDF
缙云山典型树种树干液流日际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璇 张会兰 +4 位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刘春霞 杨坪坪 潘声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0,共10页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方法,于2012—2015年8—9月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典型优势木(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运用微型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ES)、大气温度(T)、大气相对湿度(RH)、风速(W)、饱...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方法,于2012—2015年8—9月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典型优势木(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运用微型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ES)、大气温度(T)、大气相对湿度(RH)、风速(W)、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气象因子及土壤含水量(SWC),分析3个树种的树干液流在日尺度及典型天气条件(晴、阴、雨)下的差异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树种间导水能力差异表现为四川山矾〉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种蒸腾速率高于针叶树种;3个树种树干液流日变化规律均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走势;液流启动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为山矾最早,杉木最晚;典型天气条件下3个树种液流量均呈现晴天〉阴天〉雨天,与晴天液流量相比较,阴、雨天液流量减少幅度为41%至86%;白天树干液流贡献率表现为晴天(94.74%~98.04%)〉阴天(93.63%~96.71%)〉雨天(81.43%~85.43%),夜晚树干液流贡献率表现为雨天(14.57%~18.27%)〉晴天(3.29%~6.37%)〉阴天(1.96%~5.26%);导致雨天夜间液流贡献率最大的因子为SWC;影响3个树种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ES和VPD;T、RH、W对3个树种的影响程度都很小,且略有不同。气象因子与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多元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873、0.873、0.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探针方法 天气条件 液流通量密度 气象因子 夜间液流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土壤N_(2)O和CO_(2)昼夜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凡云 刘志铭 +5 位作者 曹玉军 吕艳杰 魏雯雯 吴兴宏 王永军 谢瑞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680-3690,共11页
【目的】探明不同类型氮肥对高纬度春玉米土壤N_(2)O和CO_(2)昼夜排放的影响,以期为高纬度地区农田氮肥高效利用管理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微区施用缓释肥(SLN)、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IUI)和普通尿素... 【目的】探明不同类型氮肥对高纬度春玉米土壤N_(2)O和CO_(2)昼夜排放的影响,以期为高纬度地区农田氮肥高效利用管理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微区施用缓释肥(SLN)、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IUI)和普通尿素(OU)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在苗前(S1)、苗期(S2)、拔节期(S3)、灌浆期(S4)、蜡熟期(S5)和休闲期(S6)6个时期取样测定,比较分析农田N_(2)O和CO_(2)的昼夜排放特性。【结果】施用不同类型氮肥,田间N_(2)O和CO_(2)昼夜排放均呈单峰变化趋势,S1—S6时期,土壤N_(2)O排放高峰出现在12:00—19:00,排放低谷出现在下半夜(0:00—6:00),而S2—S5同一时期白天或夜晚各观测时段之间CO_(2)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S1和S2时期,N_(2)O和CO_(2)白天排放量分别占全天总排放量的56.2%—82.3%和53.6%—66.5%,而S3—S6时期,白天排放比例分别为40.6%—59.6%和43.7%—55.4%。SLN处理减少了S1时期土壤N_(2)O的全天总排放量,而NIUI处理减少了S1、S2和S5时期土壤N_(2)O的全天总排放量,其主要减排时段为S1时期的4:00—16:00和S2时期的12:00—22:00,其中S2时期18:00—19:00减排量占所有减排时段总量的57.3%,S5时期昼夜各时段均表现为减排作用,且昼夜减排比例相当;SLN对土壤CO_(2)的主要减排时段为S1时期的全天和S3时期的15:00—4:00,其中S1时期12:00—23:00减排比例高达76.8%,S3时期夜晚减排比例占所有减排时段总量的68.1%;NIUI处理在玉米生长季5个测定日都表现出对CO_(2)的减排作用,但昼夜减排比例存在差异,白天平均减排46.9%,最高减排达73.2%。同时发现,N_(2)O和CO_(2)排放通量日均值与9:00—10:00观测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N_(2)O=0.938**,rCO_(2)=0.977**),9:00—10:00可作为东北春玉米农田N_(2)O和CO_(2)昼夜排放研究的代表性取样时段。【结论】不同类型氮肥对土壤N_(2)O和CO_(2)昼夜排放通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与常规施氮相比,缓释氮肥抑制了玉米苗前期土壤N_(2)O昼夜排放,减排时段主要在9:00—22:00,而在其他测定日均促进了土壤N_(2)O昼夜排放;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抑制了玉米苗前白天、苗期夜晚以及收获期白天和夜晚的土壤N_(2)O排放,对拔节期至灌浆期土壤N_(2)O的昼夜排放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苗前测定日全天和拔节期测定日的夜晚,缓释肥对土壤CO_(2)表现出减排作用;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降低了6个测定日土壤CO_(2)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氮肥 春玉米农田 N_(2)O和CO_(2)排放通量 昼夜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