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ration of three parallel AN/AO processes to enrich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for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treatment 被引量:6
1
作者 XIA Si-qing LIU Hong-b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33-438,共6页
Three parallel anaerobic-anoxic/anaerobic-aerobic (AN/AO) processes were developed to enrich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DPB) for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main body of the parallel AN/A... Three parallel anaerobic-anoxic/anaerobic-aerobic (AN/AO) processes were developed to enrich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DPB) for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main body of the parallel AN/AO process consists of an AN (anaerobic-anoxic) process and an AO (anaerobic-aerobic) process. In the AO process, the common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s) was dominate, while in the AN process, DPB was dominate, The volume of anaerobic zone(Vana):anoxie zone(Vano) : aerobic zone (Vaer) for the parallel AN/AO process is 1:1:1 in contrast with a Vana:Vaer and Vano:Vaer of 1:2 and 1:4 for a traditional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 (BNR). Process 3 excels in the 3 processes on the basis of COD, TN and TP removal. For 4 month operation, the ef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of process 3 did not exceed 60 mg/L; the effluent TN concentration of process 3 was lower than 15 mg/L; and the effluent TP concentration of process 3 was lower than 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AN/AO process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DPB)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biological nutrientremoval (BNR)
下载PDF
Effects of long-term elevated CO_2 on N_2-fixing,denitrifying and nitrifying enzyme activities in forest soils under Pinus sylvestriformis in Changbai Mountain 被引量:4
2
作者 郑俊强 韩士杰 +2 位作者 任飞荣 周玉梅 张岩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3-287,共5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on soil N process at Changbai Mountain in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42°24"N, 128°06"E, and 738 m elevation). A randomized complete...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on soil N process at Changbai Mountain in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42°24"N, 128°06"E, and 738 m elevatio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of ambient and elevated CO2 was established in an open-top chamber facility in the spring of 1999. Changpai Scotch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 seeds were sowed in May, 1999 and CO2 fumigation treatments began after seeds germination. In each year, the exposure started at the end of April and stopped at the end of October.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June and August 2006 and in June 2007, and soil nitrifying, denitrifying and N2-fixing enzyme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soil nitrifying enzyme activities (NEA) in the 5-10 cm soil laye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elevated CO2 by 30.3% in June 2006, by 30.9% in August 2006 and by 11.3% in June 2007. Soil denitrifying enzyme activities (DE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elevated CO2 treatment in June 2006 (P 〈 0.012) and August 2006 (P 〈 0.005) samplings in our stud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June 2007, an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N2-fixing enzyme activity were foun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elevated CO2 can alter soil nitrifying enzyme and denitrifying enzym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vated CO2 forest soil nitrifying enzyme denitrifying enzyme N2-fixing enzyme
下载PDF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on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y DPB sludge 被引量:6
3
作者 WANGYa-yi PENGYong-zhen +1 位作者 WangShu-ying PANMian-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8-552,共5页
Effect of added carbon sourc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y DPB sludge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using batch experi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variation of ORP was investigated. ... Effect of added carbon sourc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y DPB sludge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using batch experi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variation of ORP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itrifying and phosphorus uptake rate in anoxic phase increased with the high initial anaerobic carbon source addition. However once the initial COD concentration reached a certain level, which was in excess to the PHB saturation of poly-P bacteria, residual COD carried over to anoxic phase inhibited the subsequent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uptake. Simultaneously, phosphate uptake continued until all nitrate was removed, following a slow endogenous release of phosphate. High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anoxic phase increased the initial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ate. Once the nitrate was exhausted, phosphate uptake changed to release. Moreover, the time of this turning point occurred later with the higher nitrate addi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on-line monitor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ORP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D concentration, it was found ORP could be used as a control parameter for phosphorus release, but it is impossible to utilize ORP for controlling the denitrificaion and anoxic phosphorus uptake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carbon source NITRATE ORP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DPB) anaerobic-anoxic processes
下载PDF
Anoxic Biological Phosphorus Uptake in A^2O Process 被引量:10
4
作者 WANG Xiaolian(王晓莲) +3 位作者 WANG Shuying(王淑莹) PENG Yongzhen(彭永臻)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16-521,共6页
A lab-scale anaerobic-anoxic-oxic (A2O) process used to treat a synthetic brewage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D... A lab-scale anaerobic-anoxic-oxic (A2O) process used to treat a synthetic brewage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DPB),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DPB to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and enhance th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in A2O bioreactors. Sludg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average anoxic P uptake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70% the total amount of P uptake, and the ratio of anoxic P uptake rate to aerobic P uptake rate was 69%. In addition,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anoxic phase and different organic substrate introduced into the anaerobic phas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noxic P uptak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2O processes, good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 phosphorus, ammonia and total nitrogen (92.3%, 95.5%, 96% and 79.5%, respectively) could be achieved in the anoxic P uptake system, and a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was saved 25%. By controlling the nitrate recirculation flow in the anoxic zone, anoxic P uptake could be enhanced, which solved the competition for organic substrates among poly-P organisms and denitrifiers successfully under the COD limiting conditions. Therefor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the control system should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 proces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nitrate recirculation flow
下载PDF
喀斯特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的N_(2)O排放及其与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的相关性
5
作者 陈伟坚 靳振江 +1 位作者 许丹丹 李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4-2433,共10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对喀斯特湿地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会仙喀斯特湿地中的天然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为研究样地,用高通量测序法、实时PCR法与静态暗箱结合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相... 为研究土地利用对喀斯特湿地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会仙喀斯特湿地中的天然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为研究样地,用高通量测序法、实时PCR法与静态暗箱结合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相对丰度、绝对丰度与N_(2)O排放速率和总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的全生育期中,N_(2)O排放速率在天然湿地中总体上高于稻田和稻田撂荒地,三者的N_(2)O排放总量分别为1.07、0.38、0.20 kg·hm^(-2)。在水稻成熟期,稻田硝化细菌的绝对丰度显著高于天然湿地和稻田撂荒地,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绝对丰度在后二者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相对丰度最高的硝化细菌为Nitrosospira,其在稻田撂荒地(83.28%)和稻田(82.75%)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在天然湿地(68.52%)中的相对丰度;相对丰度最高的反硝化细菌为Pseudogulbenkiania,其相对丰度在稻田撂荒地最高(29.49%),稻田次之(21.24%),天然湿地最低(16.26%)。研究表明,长期种植水稻降低了喀斯特湿地的N_(2)O排放量,改变了水稻成熟期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因此,单就降低N_(2)O排放而言,把稻田保留在喀斯特湿地中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湿地 稻田 N_(2)O 硝化 反硝化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及其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操泽贤 杨长河 张文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由于我国城市污水普遍存在碳源不足、C/N较低等问题,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往往难以达到排放要求,且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碳源竞争、泥龄差异等弊端,使脱氮除磷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以其能耗低、效率高等优... 由于我国城市污水普遍存在碳源不足、C/N较低等问题,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往往难以达到排放要求,且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碳源竞争、泥龄差异等弊端,使脱氮除磷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以其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反硝化除磷脱氮理论,总结了反硝化除磷机理、微生物种类及特性,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及其耦合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各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及其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机理 工艺 低C/N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7
作者 么宝兰 刘佳 +3 位作者 闫子豪 卢昱茜 寇毅涵 李月红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5期311-318,共8页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可以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具有高效的脱氮性能,是目前废水生物脱氮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脱氮影响因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可为异养...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可以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具有高效的脱氮性能,是目前废水生物脱氮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脱氮影响因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可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 脱氮 作用机制 水产养殖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好氧脱氮菌剂的制备及其强化餐厨废水脱氮研究
8
作者 武俊 文顺冬 +2 位作者 樊哙 杨虎 朱红旭 《云南冶金》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针对餐厨废水高有机物、高氨氮的问题,采用计算机辅助菌种选择技术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得到了好氧脱氮菌株。试验结果:在培养温度为35℃、间歇震荡和培养时间108 h的条件下,好氧脱氮菌株在培养液中的活菌数达到8.83×10^(7) cfu/mL。在... 针对餐厨废水高有机物、高氨氮的问题,采用计算机辅助菌种选择技术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得到了好氧脱氮菌株。试验结果:在培养温度为35℃、间歇震荡和培养时间108 h的条件下,好氧脱氮菌株在培养液中的活菌数达到8.83×10^(7) cfu/mL。在SBR反应器中加入自制的含有菌剂的污泥,反应器出水氨氮去除率达到82.10%~87.92%,与未加菌剂时的氨氮去除率62.37%~68.65%相比脱氮率提升了19.5%,表明本研究的好氧脱氮菌剂对废水脱氮具有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CADE技术 复合菌剂 好氧脱氮 SBR工艺 餐厨废水
下载PDF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操泽贤 杨长河 张文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综述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总结了功能微生物的富集策略及其特性,并分析了两者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技术... 综述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总结了功能微生物的富集策略及其特性,并分析了两者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技术及两者耦合工艺的研究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除磷 工艺 机理
下载PDF
BFM生物集效工艺的设计与应用
10
作者 陈达钊 彭一佳 +4 位作者 叶定豪 李志伟 张晶晶 赵廷 韩文杰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65-172,共8页
广东某污水处理项目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升至一级A。该项目占地紧缺,需原池改造,且需要在60 d之内完成施工和通水达标。鉴于此情况,最终采用纯膜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与超效分离协同的BFM(BioFilm&Magnetic)工艺,高效集约,出水CO... 广东某污水处理项目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升至一级A。该项目占地紧缺,需原池改造,且需要在60 d之内完成施工和通水达标。鉴于此情况,最终采用纯膜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与超效分离协同的BFM(BioFilm&Magnetic)工艺,高效集约,出水CODCr、BOD5、氨氮、TN、SS、TP的均值分别为(14.0±4.2)、(2.5±0.2)、(1.1±0.9)、(10.7±2.0)、(4.1±1.4)、(0.1±0.1)mg/L,稳定达到设计标准。好氧悬浮载体实现了硝化菌的有效富集,保障了氨氮的有效去除;缺氧悬浮载体实现了反硝化菌的有效富集,保障了TN的达标排放。该污水处理升级改造项目运行电费为0.167元/m^(3),直接运行费用为0.42元/m^(3),为后期该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 超效分离 悬浮载体 原池改造 硝化菌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下稻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与微生物菌群的关系 被引量:31
11
作者 岳进 黄国宏 +4 位作者 梁巍 焦志华 梁战备 王琛瑞 史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273-2277,共5页
采用MPN计数法对黑土 (海伦 )和草甸棕壤 (沈阳 )稻田生长季 4种微生物菌群数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采用封闭式箱法对CH4和N2 O通量进行观测 ,以深入了解稻田生物源温室气体排放的微生物学过程 .两地试验田均采用长期淹灌与间歇灌溉两种不... 采用MPN计数法对黑土 (海伦 )和草甸棕壤 (沈阳 )稻田生长季 4种微生物菌群数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采用封闭式箱法对CH4和N2 O通量进行观测 ,以深入了解稻田生物源温室气体排放的微生物学过程 .两地试验田均采用长期淹灌与间歇灌溉两种不同水分管理 .对实验结果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海伦与沈阳两地稻田两种水分管理条件下CH4通量季节变化与产甲烷菌数季节变化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沈阳稻田生长季CH4通量季节变化与甲烷氧化菌数季节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间歇灌溉条件下黑土稻田N2 O通量与反硝化菌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两种水分管理条件下沈阳稻田N2 O通量与硝化菌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间歇灌溉条件下沈阳稻田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CH4 N2O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和硝化及反硝化细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1
12
作者 刘慎坦 王国芳 +2 位作者 谢祥峰 吴磊 李先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0-405,共6页
对组合基质和煤渣基质潜流式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基质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较好,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1.9%和75.7%,而煤渣基质人工湿地的去除率相对较低,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9.6%和51.8%.为进... 对组合基质和煤渣基质潜流式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基质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较好,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1.9%和75.7%,而煤渣基质人工湿地的去除率相对较低,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9.6%和51.8%.为进一步探讨2组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差异显著的原因,研究了不同基质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内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基质类型对人工湿地中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在上层,组合基质人工湿地硝化细菌数是煤渣基质人工湿地的2.8倍,在下层,反硝化细菌数是煤渣基质人工湿地的1.8倍.人工湿地表层溶解氧水平较高,硝化细菌密度大,底层溶解氧水平较低,反硝化细菌密度大,使得湿地中形成上层以硝化菌为主的硝化反应区和下层以反硝化菌为主的反硝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118
13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2 位作者 陶菁 成水平 付贵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作用强度为 0 0 1~ 6 35 μg·(g·d) -1,反硝化作用强度为 3 37~ 4 19μg·(g·d) -1.沿水流方向硝化菌数量和硝化作用强度明显降低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96 6 1,p <0 0 0 1) .反硝化菌数量和反硝化作用强度比较稳定 ,沿水流方向略有上升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772 2 ,p <0 0 2 5 ) .沿水流方向 ,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r=- 0 9776 ,p <0 0 0 1) ,这与人工湿地的溶氧状况和污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硝化菌 反硝化菌
下载PDF
单级生物脱氮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国民 赵庆祥 +1 位作者 龚剑丽 张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41,共2页
以 PVA为载体 ,采用冷冻法混合固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 ,研究硝化菌与反硝化菌的比例、有机碳源、p H值、碱度、温度和DO等因素对单级脱氮过程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当硝化菌 /反硝化菌 =1 .5∶ 1~ 3.6∶ 1 ( W∶ W)时 ,脱氮速率最快 .... 以 PVA为载体 ,采用冷冻法混合固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 ,研究硝化菌与反硝化菌的比例、有机碳源、p H值、碱度、温度和DO等因素对单级脱氮过程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当硝化菌 /反硝化菌 =1 .5∶ 1~ 3.6∶ 1 ( W∶ W)时 ,脱氮速率最快 .在甲醇、乙醇、醋酸和葡萄糖 4种有机碳源中 ,以乙醇为碳源时脱氮速率最快 .最适的温度、p H值和 DO分别是 30℃、8.2和 2 mg/L~ 6mg/L.碱度与氨氮的比例越高 ,脱氮速率越快 ,但当碱度 /氨氮 >9.0时 ,脱氮速率趋于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固定化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及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光亚 陈美慈 +1 位作者 闵航 柴卫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研究表明 ,设施栽培土壤N2 O释放通量比露地栽培土壤高 1 39倍 ;灌水处理N2 O释放较未灌水处理高 1 17倍。随着氮肥的增加 ,N2 O释放量急剧上升 ,其回归方程 y =2 5 6 96 +1 4 7x ,r=0 995 1 。 2种肥料施入土壤的5d内 ,施有机肥 (... 研究表明 ,设施栽培土壤N2 O释放通量比露地栽培土壤高 1 39倍 ;灌水处理N2 O释放较未灌水处理高 1 17倍。随着氮肥的增加 ,N2 O释放量急剧上升 ,其回归方程 y =2 5 6 96 +1 4 7x ,r=0 995 1 。 2种肥料施入土壤的5d内 ,施有机肥 (酵素菌肥 )的土壤N2 O的释放量高于施化肥的处理。通过检测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变化发现 ,施尿素处理的硝化和反硝化细菌数量比对照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反硝化细菌数量又有上升的趋势 ;施用有机肥 (酵素菌肥 )处理的硝化细菌数量低于施用尿素处理 ,但反硝化细菌数量则明显高于尿素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氧化亚氮 反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温室效应
下载PDF
不同氮肥对水稻根圈微生物生物量及硝化─反硝化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振高 俞慎 +2 位作者 吴胜春 王俊华 潘映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0-494,共5页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根箱,研究了不同形态N肥(硫铵、尿素)施用条件下,植稻模拟生态系统中水稻苗期根圈微生物生物量C、N和亚硝酸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N肥处理的水稻根圈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和N均高于非根圈土壤,而尿...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根箱,研究了不同形态N肥(硫铵、尿素)施用条件下,植稻模拟生态系统中水稻苗期根圈微生物生物量C、N和亚硝酸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N肥处理的水稻根圈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和N均高于非根圈土壤,而尿素处理又高于硫铵。两组N肥处理的水稻根圈土壤中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也比非根圈土壤高。硫铵处理的根圈亚硝酸细菌数量在施肥后第7天达到高峰;反硝化细菌数量有随时间呈递增现象。而尿素处理的根圈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均在第11天出现数量高峰。说明水稻根圈有明显的根圈效应,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存在,是引起土壤硝化、反硝化气态N损失的潜在动力;对N的生物有效性而言,施用尿素比硫铵具有明显滞后期,有利于土壤N素对植物生长的持续供应,减少N素损失和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圈 N肥 微生物生物量 硝化-反硝化细菌
下载PDF
加气条件下土壤N_2O排放对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响应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慧 李亮 +3 位作者 蔡焕杰 朱艳 王云霏 徐家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11,共9页
为揭示加气灌溉及不同灌水量处理设施番茄地土壤N2O排放对土壤微生物的响应,于2016年8—12月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试验,以充分供水的灌水量(W)为基准,设置0.6W、0.8W和1.0W 3个灌水定额,每个灌水定额又设置加气和不加气处理,共计6个处理:0.6... 为揭示加气灌溉及不同灌水量处理设施番茄地土壤N2O排放对土壤微生物的响应,于2016年8—12月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试验,以充分供水的灌水量(W)为基准,设置0.6W、0.8W和1.0W 3个灌水定额,每个灌水定额又设置加气和不加气处理,共计6个处理:0.6W加气(AI0.6)、0.6W不加气(CK0.6)、0.8W加气(AI0.8)、0.8W不加气(CK0.8)、1.0W加气(AI1.0)和1.0W不加气(CK1.0)。结果表明,番茄生育前期,不同灌溉处理的土壤N2O排放通量呈下降的趋势;移植25 d后,N2O气体维持在较低且稳定的排放水平。与不加气处理相比,不同灌水定额的加气处理增加了土壤N2O排放,平均增加了4.7%;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N2O排放也在增加,平均增加了1.9%,但处理间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就番茄全生育期微生物数量均值而言,加气较不加气处理增加了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平均增加了2.1%;但加气减小了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平均降低了9.7%(P>0.05)。而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均逐渐增加(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2O排放与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试验结果为研究设施菜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及氮循环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灌溉 灌水量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N2O排放
下载PDF
竹丝填充床对高有机负荷及低C/N水质的脱氮特性 被引量:25
18
作者 曹文平 张永明 +2 位作者 李亚峰 张改红 郭一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67-1072,共6页
利用竹丝填料作为生物载体而组建的接触氧化工艺对高浓度难降解水质和低C/N水质的脱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04~5100mg/L,BOD为45.0~1100mg/L,BOD/COD为0.01~0.46的情况下,TN去除率为26.6%~96.95%,出水BOD/COD为0.07... 利用竹丝填料作为生物载体而组建的接触氧化工艺对高浓度难降解水质和低C/N水质的脱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04~5100mg/L,BOD为45.0~1100mg/L,BOD/COD为0.01~0.46的情况下,TN去除率为26.6%~96.95%,出水BOD/COD为0.07~0.75;当COD为98~251mg/L,TN为28.0~105.1mg/L,COD/TN为1.6~4.6时,TN去除率为4.94%~48.8%,说明竹丝填料接触氧化工艺在高浓度难降解水质和低C/N比水质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但竹子囊腔内的竹汁会使系统脱氮效果波动;对反应器内的主要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水质过程中,进、出口处细菌浓度相当;而在处理低C/N水质过程中,细菌、硝化细菌主要分布在反应器的进口处,反硝化细菌沿程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丝生物载体 脱氮 可生化性 最大可能数法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下载PDF
污水生物处理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叶姜瑜 罗固源 +2 位作者 吉芳英 王希 王丹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综述了污水处理微生物学近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些仍不能培养的细菌被鉴定为对污泥膨胀、提高生物学除磷、亚硝酸盐氧化和脱氮负责,而许多原来认为的优势群体却对污水处理不是最重要的.这些知识可以为微生物多样性、种群动态、生态稳... 综述了污水处理微生物学近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些仍不能培养的细菌被鉴定为对污泥膨胀、提高生物学除磷、亚硝酸盐氧化和脱氮负责,而许多原来认为的优势群体却对污水处理不是最重要的.这些知识可以为微生物多样性、种群动态、生态稳定和特定微生物种群活性等提供新的视野,可以应用于污水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处理参数的控制,为改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策略等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生物处理 丝状细菌 聚磷茵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下载PDF
硝化菌与反硝化菌混合培养生物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巧东 钟丽娜 姚善泾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7,共4页
从污泥中筛选得到了脱氮效率较高的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测定了其在含氮溶液中的生长曲线,计算得到其反硝化或硝化强度。将所得菌种在好氧条件下于模拟污水中进行混合培养,研究了脱氮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与用传统生物序列法进行硝... 从污泥中筛选得到了脱氮效率较高的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测定了其在含氮溶液中的生长曲线,计算得到其反硝化或硝化强度。将所得菌种在好氧条件下于模拟污水中进行混合培养,研究了脱氮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与用传统生物序列法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培养脱氮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过程中不会累积中间产物,生物脱氮率可达76.7%,较传统序列式脱氮法有显著提高,混合培养过程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较小,是一种简易可行、高效和无污染的生物脱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菌 反硝化菌 生物脱氮 硝化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