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oor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ammonia-nitrogen migration rules in soil column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 Jiang LI Wu-jin +1 位作者 LI Zhi-ping ZHAO Gui-zha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年第3期205-219,共15页
The riverbank soil is a natural purifying agent for the polluted river water(Riverbank filtration, RBF). 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groundwater safety along the riverbank.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igration and tra... The riverbank soil is a natural purifying agent for the polluted river water(Riverbank filtration, RBF). 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groundwater safety along the riverbank.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rules of ammonia-nitrogen in three typical types of sand soil using the indoor leaching experiment of soil column, and then makes comparison with the indoor experiment resul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experiment process shows that the change in ammonia-nitrogen concentration goes through three stages including "removal-water saturation-saturation". As the contents of clay particles in soil sample increase, the removal of ammonia-nitrogen from soil sample will take more time and gain higher ratio. During the removal period, the removal ratio of Column 1, Column 2 and Column 3 averages 68.8%(1-12 d), 74.6%(1-22 d) and 91.1%(1-26 d). The ammonia-nitrogen removal ratio shows no noticeable change as the depth of soil columns varies. But it is found that the ammonia-nitrogen removal ratio is the least of the whole experiment when the soil columns are at the depth of 15 cm. It can be preliminary inferred that the natural purifying performance of soil along the river for ammonia-nitrogen in river water mainly depends on the proportion of fine particles in soil. HYDRUS-1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is experiment process, analyze the change of the bottom observation holes by time and depth in three columns(the tenth day), and make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 The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for fitting curves of Column 1, Column 2 and Column 3 are 0.953, 0.909, 0.882 and 0.955, 0.740, 0.980 separately. Besid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absorption,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 the simulation process. In the early removal stage, mineralization plays a dominant role and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rate of mineralization is 99%. As time goes by, absorption starts to function and gradually assum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removal stage, nitrification in Column 1 and Column 2 makes more contribution than mineralization. So the experiment result of the ammonia-nitrogen concentration is 0.6% and 2.4% lower than that in effluent and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ratio of nitrification is -4.53% and -5.10% respectively when only the function of absorption is considered. The mineralization in Column 1 and Column 2 in the middle and late removal stage still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nitrification. So the experiment result is 1.4% higher than that in effluent and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ratio of nitrification is -2.51% when only the function of absorption is considered. Therefore, absorption,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make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during different part of the stage. This means that the natural purifying performance of soil along the river for ammonia-nitrogen in river water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proportion of fine particles in soil, but depends on the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environment. This can offer some insights into the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of groundwater along the river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olumn Ammonia-nitrogen MIGRATION RULE HYDRUS-1D Numerical simulation MINERALIZATION NITRIFICATION
下载PDF
Removal of Nitrogen Dioxide and Sulfur Dioxide from Air Streams by Absorption in Urea Solution
2
作者 Mahmood M. Barbooti Neran K. Ibraheem Awni H. Anko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1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absorption rates of NO2, SO2 and a mixture of these two acid gases into urea solution in packed bed column. The absorption rate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absorbent temperature, urea concent...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absorption rates of NO2, SO2 and a mixture of these two acid gases into urea solution in packed bed column. The absorption rate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absorbent temperature, urea concentration and acid gas concentration.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temperature between 10 - 40?C, urea concentration between 0.1 - 0.5 M and acid gas concentration NO2 between 100 - 1000 ppm (191 - 1910 mg/m3), SO2 between 500 - 2500 ppm (1310 - 6530 mg/m3)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ss gas flow rate of 20.646 (kg/m2.min) at 25?C and the absorption rate were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NO2 and SO2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let and outlet streams of the absorptioncolumn. The absorption rate of SO2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of absorbent (urea solution)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urea concentration. The presence of NO2 in the effluent gas stream lowers the absorption rate of SO2 in urea solution due to the fast reaction of NO2 with urea as compared with SO2. The absorption rate of NO2 decreases as the urea concentration exceeds 0.4 mol/l and for NO2 gas concentration of 100 ppm due to the decrease the diffusivity of the gas.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imensionless analysis to find the correlation of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the packed column Sh (H / dp)1.2 = 4.19*10–2 *(G' dp / μg)0.87 (μg / ρg DAB)0.60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absorption is accompanied with chemical reaction. Also it is found the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of absorbent solution the absorption rate of two gases is decreases.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models are in good agreements with the Kramer’s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 Dioxide REMOVAL nitrogen Dioxide REMOVAL column ABSORPTION REMOVAL of Acid Gases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下载PDF
生物炭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固氮潜力的研究
3
作者 王杰 孙程万 +3 位作者 郭建华 宁建凤 倪振宇 王弯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为了探究生物炭包膜尿素的缓释性能及对土壤固氮的影响,以300、500和700℃下制备的杨木生物炭为包膜材料制备了3种生物炭包膜尿素,采用间歇土柱淋溶试验对氮素的释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木生物炭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具有较好的吸附性... 为了探究生物炭包膜尿素的缓释性能及对土壤固氮的影响,以300、500和700℃下制备的杨木生物炭为包膜材料制备了3种生物炭包膜尿素,采用间歇土柱淋溶试验对氮素的释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木生物炭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低温下制备的生物炭对铵态氮吸附效果更好;与尿素相比,施用生物炭包膜尿素土壤的总氮淋溶量减少了9.73%~14.67%,铵态氮淋溶量减少了25.28%~30.36%,硝态氮淋溶量减少了10.34%~18.38%;在同等施氮水平下,生物炭包膜尿素相较于尿素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其中,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加了66.4%~200.1%,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增加了477.9%~537.6%。因此,生物炭用作肥料的包膜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包膜尿素 土柱淋溶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天然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数值模拟
4
作者 杨帅 孙洪广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了考察天然沸石对氨氮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和去除效率,开展了一系列干扰因素下的批量吸附实验,考虑了氨氮浓度、吸附时间、pH值以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铁离子及腐植酸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氨氮吸附容量和去除效率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中沸石对... 为了考察天然沸石对氨氮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和去除效率,开展了一系列干扰因素下的批量吸附实验,考虑了氨氮浓度、吸附时间、pH值以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铁离子及腐植酸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氨氮吸附容量和去除效率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中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铁离子及腐植酸与氨氮竞争吸附沸石位点,抑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同时,通过土柱实验研究了氨氮在沸石柱中的运移,并引入基于截断单边稳定分布概率密度的输运模型(TOSD)来描述该过程,通过模拟参数表征了氨氮在沸石柱中的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吸附作用和速率受限的质量交换对沸石中氨氮的运移发挥了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氨氮 批量吸附实验 土柱实验 TOSD模型
下载PDF
常用海水硝酸盐测定方法的比对研究
5
作者 宁尚晓 李环环 张光岩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3期53-56,共4页
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氮磷已成海洋生态水体的主要超标物质,其中海水硝酸盐是无机氮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为便于在海水监测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硝酸盐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文章对日常工作中测定海水硝... 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氮磷已成海洋生态水体的主要超标物质,其中海水硝酸盐是无机氮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为便于在海水监测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硝酸盐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文章对日常工作中测定海水硝酸盐使用过的镉柱还原法、锌镉还原法、流动分析法进行了比对。得出的结论是不推荐使用锌镉还原法,如确需使用可选择优化后的铵锌镉还原法,使用前应开展方法验证;镉柱还原法是常用的方法,其操作步骤繁琐,测定过程较长,运维成本较低,适合少量样品的测定;流动分析法是当前推荐优先使用方法,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运维成本高,适合大量常规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镉柱还原 锌镉还原 流动分析 生态环境 海洋化工
下载PDF
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气相色谱仪在高纯氦、高纯氮、高纯氩分析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家有 《低温与特气》 CAS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通用型检测器,对几乎所有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均有很高的响应,它是一种能够检测至ng/g(10^(-9))级的检测器。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气相色谱仪特别适用于高纯氦、高纯氮、高纯氩的痕量杂质分析。通过... 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通用型检测器,对几乎所有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均有很高的响应,它是一种能够检测至ng/g(10^(-9))级的检测器。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气相色谱仪特别适用于高纯氦、高纯氮、高纯氩的痕量杂质分析。通过确定色谱的最佳工作参数和切阀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分析高纯氦、高纯氮、高纯氩杂质的检测效率和准确度,适用于工业连续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 高纯氦 高纯氮 高纯氩 预切柱 中心切割
下载PDF
基于滞留池基质的氮磷吸附材料过滤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雷祥 刘玲花 +4 位作者 周怀东 胡智丰 刘来胜 吴佳鹏 霍炜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9-1673,共5页
选用3种生物滞留池基质(砂壤土∶木屑∶轮胎颗粒=50%∶30%∶20%(质量比,下同)、砂壤土∶木屑∶轮胎颗粒∶石灰石=50%∶30%∶10%∶10%、砂壤土=100%(基准对照))(分别记为基质1~基质3)进行材料特性分析和过滤柱实验。结果表明,水温9.5~15.... 选用3种生物滞留池基质(砂壤土∶木屑∶轮胎颗粒=50%∶30%∶20%(质量比,下同)、砂壤土∶木屑∶轮胎颗粒∶石灰石=50%∶30%∶10%∶10%、砂壤土=100%(基准对照))(分别记为基质1~基质3)进行材料特性分析和过滤柱实验。结果表明,水温9.5~15.5℃,pH为7.56~7.95,流速1.23 m L/min时,基质1和基质2作为生物滞留池基质可有效去除径流中营养盐,对TN、NO_-~3-N、NH_4^+-N、TP的去除率超过82.72%,92.87%,70.70%,74.24%,相较于基质3,分别可提高约为41%,52%,32%,48%;基质2对TN、NO_-~3-N、NH_4^+-N的去除效果优于基质1,基质1对TP的去除效果优于基质2;不考虑植物作用,基质高度60 cm时,对氮、磷营养盐去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池 基质 过滤柱实验
下载PDF
2005~2013年中国地区对流层二氧化氮分布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44
8
作者 高晋徽 朱彬 +1 位作者 王言哲 康汉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07-2318,共12页
利用OMI探测器资料反演的对流层NO2柱浓度,结合REAS东亚地区NOx排放清单,ECMWF地面10m风场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2005~2013年中国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NO2柱浓度的季节差异与排放源和地面... 利用OMI探测器资料反演的对流层NO2柱浓度,结合REAS东亚地区NOx排放清单,ECMWF地面10m风场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2005~2013年中国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NO2柱浓度的季节差异与排放源和地面风场的关系,以及国家政策实施情况与NO2柱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区NO2对流层柱浓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四川盆地等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的大型城市和地区.NO2对流层柱浓度的变化存在东西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在2011年之前基本表现为增加,但在2011年以后表现为下降,且与2011年相比年平均浓度下降了7.1%.工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下降是2011年后NO2浓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西部浓度低于东部,但近9a浓度基本表现为增长.对流层柱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东部地区及大型城市基本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NOx人为排放源的季节差异是NO2浓度季节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气象条件的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氮 对流层柱浓度 统计年鉴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基于卫星观测的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NO_2柱浓度分布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8
9
作者 游志强 尉鹏 +4 位作者 邱雄辉 高健 朱云 王淑兰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0-1407,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京津冀地区NO_2浓度的长期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对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对流层NO_2柱浓度在2005—2010年增加明显,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并在2010年达到峰值,为1 329... 为更好地了解京津冀地区NO_2浓度的长期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对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对流层NO_2柱浓度在2005—2010年增加明显,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并在2010年达到峰值,为1 329.07×1013mol/cm^2;2010—2013年保持相对稳定;2013—2015年显著下降,降幅达26.2%.2015年NO_2柱浓度为964.43×1013mol/cm^2,基本与2005年的浓度水平持平.北京地区NO_2柱浓度最先开始下降并保持降低趋势,其中北京市城区降幅远大于郊区,并在2015年达到最低值,为1 647.38×1013mol/cm^2;天津市城、郊区NO_2柱浓度变化相近,总体上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均在2010年达到峰值,分别为2 686.96×1013、2 019.36×1013mol/cm^2;而河北省西南部(石家庄、邢台、邯郸市)在近两年降幅最为明显,均在35.0%以上.京津冀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唐一带以及河北省南部沿太行山一带.研究显示,虽然近年来京津冀地区NO_2柱浓度降幅明显,但相比于周边地区仍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对流层柱浓度 卫星观测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空塔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立岱 周艳军 +2 位作者 陈国伟 谢丽辉 赵永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13-315,共3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空塔吹脱设备代替传统的填料吹脱塔处理高氨氮模拟废水。研究了模拟废水pH值、气液比、温度对氨吹脱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塔吹脱在废水pH值约为12左右,温度为60℃,鼓风量为150 L/min的操作条件下,氨氮吹脱率达63.16%... 采用一种新型的空塔吹脱设备代替传统的填料吹脱塔处理高氨氮模拟废水。研究了模拟废水pH值、气液比、温度对氨吹脱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塔吹脱在废水pH值约为12左右,温度为60℃,鼓风量为150 L/min的操作条件下,氨氮吹脱率达63.16%.空塔吹脱具有操作简单,脱除效率稳定且成本低的优点,适合实际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空塔 吹脱率 雾化
下载PDF
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及分布分析VI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密 林峰 +1 位作者 龚惠红 朱明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1999年第3期67-71,96,共6页
介绍了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富集方法及定性方法;并用柱层析一步法分离富集VGO油样( 恩氏蒸馏bp:335 ~500 ℃) 中的酸氮化合物,用1 mol/LHCl 和3 mol/LHCl 抽提VGO油样中的碱氮化合物,以色/... 介绍了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富集方法及定性方法;并用柱层析一步法分离富集VGO油样( 恩氏蒸馏bp:335 ~500 ℃) 中的酸氮化合物,用1 mol/LHCl 和3 mol/LHCl 抽提VGO油样中的碱氮化合物,以色/ 质联用技术对各子组分进行定性鉴定- 结合质谱解析、质量色谱(MC) 方式、谱库检索、L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石油 氮化合物 柱色谱 形态 石油
下载PDF
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在剖面中移动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百群 戴鸣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应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方法 ,在可控水量条件下 ,研究不同水量淋溶情况下 ,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在剖面中的分布和移动特征。研究表明 ,土壤有机氮组分中 ,氨基酸氮和 NH3- 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 ,非酸解性氮则相对稳定 ;无机氮组分中 NO- 3 - ... 应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方法 ,在可控水量条件下 ,研究不同水量淋溶情况下 ,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在剖面中的分布和移动特征。研究表明 ,土壤有机氮组分中 ,氨基酸氮和 NH3- 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 ,非酸解性氮则相对稳定 ;无机氮组分中 NO- 3 - 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 ,NH+ 4 - N运移性差 ,非交换态 NH+ 4 - N为相对稳定形态 ;水、肥条件是决定 NO- 3 - N淋失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认识和掌握土壤氮素在剖面中的运移规律 ,为农田水分和氮素养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为深入揭示土壤中各种形态氮运移动态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模拟实验 氮素形态 淋溶运移 土壤氮素
下载PDF
GC-NPD测定血浆中的毒鼠强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虹英 李新中 +2 位作者 徐平声 罗健 李碧娜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66-76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毒鼠强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醋酸乙酯作提取溶剂 ,采用0 .5 3mm× 30m的SE 5 4毛细管柱 ,NPD检测器 ,载气为N2 ,柱温为程序升温 ,以甲硝唑为内标 ,内标法定量。结果 本法线性...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毒鼠强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醋酸乙酯作提取溶剂 ,采用0 .5 3mm× 30m的SE 5 4毛细管柱 ,NPD检测器 ,载气为N2 ,柱温为程序升温 ,以甲硝唑为内标 ,内标法定量。结果 本法线性范围为 2 0~ 5 0 0 μg·L-1,平均回收率在 95 .6 1%~ 10 5 .9%之间 ,日内、日间RSD值在 3.4 %~ 12 .7%之间 (n =5 ) ,最低定量浓度为 10 μg·L-1。结论 GC NPD法可用于测定毒鼠强中毒病人的血浆浓度 ,方法简便快速 ,灵敏准确 ,可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NPD 测定 血浆 毒鼠强 临床应用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鼠药中毒 诊断
下载PDF
微波消解镉柱还原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福祥 马晓珍 +2 位作者 雷立改 张帆 王浩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18,共4页
以碱性过硫酸钾为消解液,利用微波快速消解水样,流动注射与镉还原柱相连,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在消解升温时间200s,消解温度125℃,消解时间750s,还原泵速20r/min,镉柱装填高度10cm,pH=8.0~9.0的测定条件下,氮的检出限为0.005mg... 以碱性过硫酸钾为消解液,利用微波快速消解水样,流动注射与镉还原柱相连,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在消解升温时间200s,消解温度125℃,消解时间750s,还原泵速20r/min,镉柱装填高度10cm,pH=8.0~9.0的测定条件下,氮的检出限为0.005mg/L,线性范围为0~5m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对河水、景观用水、水库水、海水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流动注射 镉柱 总氮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控制地下储气库强采强注井环空超压的氮气柱长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智 蔡楠 +3 位作者 赵苑瑾 张华礼 李玉飞 张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8,共6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强采强注井在注气、采气工况下极易出现油套环空压力异常的现象,有可能威胁到现场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储气库井井筒的完整性。为了给注氮气缓解强采强注储气库井环空带压问题提供指导,基于管柱弹性力学平面应变...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强采强注井在注气、采气工况下极易出现油套环空压力异常的现象,有可能威胁到现场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储气库井井筒的完整性。为了给注氮气缓解强采强注储气库井环空带压问题提供指导,基于管柱弹性力学平面应变、流体热膨胀与压缩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理论与方法,考虑不同工况下油管内压力与温度变化所带来的保护液热效应和套管鼓胀效应,建立起储气库井环空压力计算模型;探讨了储气库井A环空压力与各个主要影响因素(油管内压、井筒温度等)的关系,进而推荐了相应的氮气柱初始压力与长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储气库井油套环空压力与油管内压、井筒温度成正相关,温度变化为环空压力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②密闭环空压力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环空带压现象也十分明显;③初始氮气柱预留压力也会影响环空压力;④初始氮气柱长度越长,环空压力变化量越小,但过长的氮气柱对于环空压力控制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并且会降低环空保护液的防腐性能,因而考虑到实际生产的需求,建议选取封隔器下深的2%~4%作为预留氮气柱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强注强采井 环空带压 氮气柱长度 温度效应 鼓胀效应 氮气柱图版
下载PDF
水化硅酸钙与沸石滤柱去除水中低浓度氮磷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阳 雷月华 +4 位作者 李春杰 刘红美 孟莎 张伟 吉宏坤 《净水技术》 CAS 2012年第5期29-32,62,共5页
模拟洱海的入湖河流——罗时江低浓度氮磷营养盐条件,采用水化硅酸钙与天然沸石作为吸附介质进行滤柱试验。试验设计4个滤柱并列运行,分别装填单一水化硅酸钙滤料、单一沸石滤料、水化硅酸钙与沸石双层滤料(1∶3)和水化硅酸钙与沸石双... 模拟洱海的入湖河流——罗时江低浓度氮磷营养盐条件,采用水化硅酸钙与天然沸石作为吸附介质进行滤柱试验。试验设计4个滤柱并列运行,分别装填单一水化硅酸钙滤料、单一沸石滤料、水化硅酸钙与沸石双层滤料(1∶3)和水化硅酸钙与沸石双层滤料(1∶1),对比不同滤柱在不同滤速条件下的效果。单一水化硅酸钙填充滤柱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最高,平均可保持在90.75%左右,但对氨氮去除不稳定;单一的沸石填充滤柱对磷酸盐吸附能力较弱,平均在77.30%,且受滤速影响较大。在水化硅酸钙与天然沸石配比为1∶1,滤速为0.696 m/d时,对低浓度营养盐的水质起到稳定良好的去除效率,出水浓度均可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天然沸石 磷酸盐 氨氮 滤柱
下载PDF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的硝酸盐氮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平 周侣艳 周姗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用GMA3212型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海水中的硝酸盐氮,在常规海水中硝酸盐氮质量浓度范围内(O-4.00 mg/L)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 9),检出限为0.004 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1.44%,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 采用GMA3212型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海水中的硝酸盐氮,在常规海水中硝酸盐氮质量浓度范围内(O-4.00 mg/L)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 9),检出限为0.004 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1.44%,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1.33%,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6.0% -102%.通过与国标方法镉柱还原法的比对实验,2种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实样比对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准确、试剂消耗少、适合批量测定等优点,是值得推介的先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海水 镉柱还原法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包气带黏性土层对氮素污染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佩 李阳 +2 位作者 孙颖 谢振华 刘颖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8-694,共7页
包气带土层是保护地下水的天然屏障,在阻控、拦截氮素污染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地区包气带土体进行定水位入渗的土柱淋溶试验,研究土体对于氮素的去除能力和包气带的截污容量。试验中采用了蒸馏水、再生水和河水... 包气带土层是保护地下水的天然屏障,在阻控、拦截氮素污染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地区包气带土体进行定水位入渗的土柱淋溶试验,研究土体对于氮素的去除能力和包气带的截污容量。试验中采用了蒸馏水、再生水和河水3种不同的水源。试验结果显示,张家湾包气带土层对氮素污染地下水具有较强的截留和防护能力。对氮素的去除过程具有分段性特征,经历了较稳定和波动下降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稳定阶段是计算柱体去除能力的关键,提出了考虑滞后区间的时段去除率计算公式。水源对柱体的渗流速度及初期的吸附解析效应有明显影响。土体对氮素的去除作用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15℃左右时所达到的稳定阶段对氮素有极强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氮素 去除率 土柱 防污性能
下载PDF
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及分布分析Ⅰ 被引量:9
19
作者 蔡昕霞 朱明华 +1 位作者 朱泽霖 李承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69-380,共12页
建立了萃取-柱色谱的预分离方法。对南京管输油中的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富集,并用GC/MS和红外光谱定性鉴定了所得的含氮化合物各组分。
关键词 萃取 柱色谱 氮化合物 重质石油 石油 形态
下载PDF
未消化生活污泥中氮磷供应特性及其环境行为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立祥 胡忠明 胡霭堂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5年第4期19-22,56,共5页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比较了生活污泥和化肥在水-旱耕作制下氮磷的肥效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氮磷生物有效性在当季虽比等量的化肥略低,但仍有较大的肥效,且较化肥后效显著,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稳健生长。种水稻施用污泥或...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比较了生活污泥和化肥在水-旱耕作制下氮磷的肥效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氮磷生物有效性在当季虽比等量的化肥略低,但仍有较大的肥效,且较化肥后效显著,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稳健生长。种水稻施用污泥或化肥都未发现有氮磷下渗现象;旱作条件下施化肥和污泥会产生较多的硝酸盐,且极易向下层土壤移动,但污泥的影响程度远没有化肥的大。作者认为在供试条件下按作物对养分的需要来施用污泥,不会构成氮磷对地下水污染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泥 模拟试验 土柱 肥效 渗漏 肥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