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ons of Required Nitrogen Fertilizers by Hybrid Cultivar and Conventional Cultivar of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
1
作者 李银水 余常兵 +4 位作者 谢立华 胡小加 秦璐 廖祥生 廖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0期2231-2237,共7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N fertilizer requirement between hybrid rapeseed and conventional rapeseed. [Method] Two hybrid cultivars, ZY5628 and ZY7819, and the conventional ...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N fertilizer requirement between hybrid rapeseed and conventional rapeseed. [Method] Two hybrid cultivars, ZY5628 and ZY7819, and the conventional cultivar ZS10, were compared through two field experiments. In Experiment 1, seed yield and optimum N application rate were assessed in the field with five N application treatments. In Expedment 2, N was applied uniformly at 180 kg/hm2, and plant biomass and N accumulation were measured at several developmental stages, while N use efficien- cy was calculated for rape at maturity. [Results] The experiment 1 results showed that seed yields of ZY5628 and ZY7819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ZS10, and compared to ZS10, optimum yield (plateau yield) was higher by 18.7% and 20.2%, while the recommended N ap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by 9.5% and 9.6% for ZY5628 and ZY7819,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2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vegetative development, all three cultivars exhibited similar accumulations of plant biomass and N, but through flowering and maturity ZY5628 and ZY7819 pro- duced more biomass, acquired more N, and utilized acquired N more efficiently to- wards seed production than ZS10. [Conclusion] With equivalent inputs, the hybrid rapeseed cultivars ZY5628 and ZY7819 tested herein yield more seed with higher N use efficiency than the conventional rapeseed ZS10. This information will be valu- able for growers seeking to improve efficiency while reducing costs of rape produc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Hybrid cultivars Yield nitrogen applica- tion rat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下载PDF
等氮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牛天新 马华升 +2 位作者 查燕 潘松青 黄雨晴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
为了考察等氮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设置了猪粪有机肥、羊粪有机肥、菌渣有机肥和易腐垃圾有机肥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各处理纯氮用量均为150.00 ... 为了考察等氮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设置了猪粪有机肥、羊粪有机肥、菌渣有机肥和易腐垃圾有机肥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各处理纯氮用量均为150.00 kg/hm^(2),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的含水率及pH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土壤大型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在土壤中捕获到膜翅目(Hymenoptera)、弹尾目(Collembola)、蜘蛛目(Araneae)、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隐翅目(Staphylinidae)、寡毛目(Oligochaeta)10个类群的大型动物。各不同肥料处理土壤大型动物中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在样地0~5 cm的表层土壤大型动物最多。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猪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38,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比不施肥对照高60.51%,比单施化肥对照高12.23%,其类群数与个体数也最高。4种有机肥多样性指数都比不施肥对照高,有机肥料的施用可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氮 有机肥 无机肥 配施 甘薯田 土壤大型动物 分布 群落
下载PDF
反刍动物瘤胃可溶碳和可溶氮降解平衡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洋 张振斌 +2 位作者 臧俞 张军 王梦芝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33,共9页
反刍动物氮的利用率低,瘤胃内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氮平衡这一原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总结了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氮在瘤胃的代谢过程、评价可溶性碳/可溶性氮平衡的指标、可溶性碳/可溶性氮对反刍动物代谢影响以及调控可溶性碳/可溶性氮... 反刍动物氮的利用率低,瘤胃内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氮平衡这一原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总结了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氮在瘤胃的代谢过程、评价可溶性碳/可溶性氮平衡的指标、可溶性碳/可溶性氮对反刍动物代谢影响以及调控可溶性碳/可溶性氮平衡措施,以期为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可溶性碳/可溶性氮平衡 氮利用率
下载PDF
沸石原位生物再生强化短程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
4
作者 陈圩 杨萧帆 +3 位作者 王成刚 邝乃强 陈纯福 张立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3,共9页
为解决高浓度游离氨(FA)抑制氨氧化菌而造成高浓度氨氮废水无法进行生物处理的问题,采用添加天然沸石缓解FA的抑制影响。向SBR中添加天然斜发沸石并以短程硝化处理氨氮为2 210 mg/L的铜氨废水,在运行第86天时反应器在1.105 kg/(m^(3)... 为解决高浓度游离氨(FA)抑制氨氧化菌而造成高浓度氨氮废水无法进行生物处理的问题,采用添加天然沸石缓解FA的抑制影响。向SBR中添加天然斜发沸石并以短程硝化处理氨氮为2 210 mg/L的铜氨废水,在运行第86天时反应器在1.105 kg/(m^(3)·d)的氨氮负荷下达到98.5%的氨氮去除率。反应过程中原位生物再生保证了天然沸石的持续强化效果,沸石再生率为99.0%~106.3%。通过对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成分分析发现进水氨氮的增加导致EPS含量升高,且在铜离子的胁迫下EPS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升高,促进了污泥颗粒化的形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亚硝化单胞菌属为主要氨氧化功能菌属,其相对丰度变化范围为10.3%~51.7%。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在高浓度氨氮环境下快速增长,其相对丰度从第22天的0.6%增长至第86天的29.9%。短程硝化在天然沸石的强化下实现了对铜氨废水的稳定高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沸石再生 高浓度氨氮 游离氨抑制 铜氨废水
下载PDF
土壤脲酶酶促反应对3种有机氮肥施用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佳旺 徐嘉 +5 位作者 于航 罗慧 沈菊培 陈超 白鑫 岳中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3-1042,共10页
土壤脲酶(URE)是催化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酶类,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能够反映土壤氮素转化的方向和强度,研究不同形式有机氮肥施用后的土壤脲酶酶促反应过程,对于维持农田土壤氮素的供应有积极意义。通过为期60 d的小麦盆栽试... 土壤脲酶(URE)是催化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酶类,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能够反映土壤氮素转化的方向和强度,研究不同形式有机氮肥施用后的土壤脲酶酶促反应过程,对于维持农田土壤氮素的供应有积极意义。通过为期60 d的小麦盆栽试验,测定尿素(UR)、猪粪(PM)和白星花金龟子虫粪(BM)施用后土壤脲酶活性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下的变化,运用公式计算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并分析其与土壤碳氮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对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升温及其与氮肥的交互作用仅对土壤URE活性、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ΔG有显著影响(P<0.05)。随温度升高,3种氮肥处理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都显著增加(P<0.05),在35℃或45℃达到峰值。在各温度下,UR施用后土壤脲酶酶促米氏常数(K_m)显著增加(P<0.05),BM施用后无显著变化,PM在不同温度下无规律性变化;3种氮肥施用后土壤脲酶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与米氏常数的比值(V_(max)/K_m)不变或显著降低(P<0.05);除UR施用35℃、PM施用35℃和45℃以及BM施用5℃和45℃外,土壤脲酶V_(max)均显著升高(P<0.05)。UR和BM施用后酶促反应活化能(E_(a))、热力学参数ΔH显著降低和ΔS显著增加(P<0.05),而PM施用后无显著变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后土壤URE活性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与土壤碳氮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3种氮肥处理对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可以利用土壤脲酶酶促反应参数来指示氮肥施用后的土壤氮素变化;与UR和PM相比,BM能够维持土壤脲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提高反应自发程度,更有利于土壤氮素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脲酶 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 酶促反应热力学参数 尿素 猪粪 金龟子虫粪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驱动氮-铁耦合反应研究进展
6
作者 冯旗 李晨希 +6 位作者 胡娜 李术艺 何宇 李泳哲 郭天赐 胡文龙 董依然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81,290,共12页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面临着氮(N)素富集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这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和生态功能。系统地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利用硝态氮和广泛分布的铁所驱动的氮-铁耦合脱氮过程,重点梳理了微生物参与的反硝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面临着氮(N)素富集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这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和生态功能。系统地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利用硝态氮和广泛分布的铁所驱动的氮-铁耦合脱氮过程,重点梳理了微生物参与的反硝化、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和厌氧氨氧化与铁耦合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说明了Fe(Ⅱ)与Fe(Ⅲ)的氧化还原循环可以持续支持与含氮化合物的反应。深入理解微生物驱动的氮-铁耦合机理,有助于认识其对湖泊内源脱氮等方面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微生物 氮-铁耦合 依赖硝酸盐还原的铁氧化 铁氧化耦合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 铁氨氧化
下载PDF
作物轮作栽培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累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崔争选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农作物轮作系统是一种普遍应用的作物种植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提高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在农作物轮作系统实施中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保证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累积,进而... 农作物轮作系统是一种普遍应用的作物种植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提高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在农作物轮作系统实施中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保证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累积,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结合已有文献报道,分析栽培管理措施对农作物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累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在农作物轮作系统中合理采取栽培管理措施,促进土壤营养成分的累积,保证作物的整体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管理 农作物 轮作系统 土壤 有机碳 氮素累积 作物产量
下载PDF
8101工作面注氮防灭火安全技术优化设计
8
作者 秦伟 《建井技术》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为解决王坪煤业8101工作面采空区遗煤多、自燃风险高的问题,利用模拟软件对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覆岩应力场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采空区走向及倾向塑性区分布,根据模拟结果,明确划分水平垮落带的“三区”范围。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散热... 为解决王坪煤业8101工作面采空区遗煤多、自燃风险高的问题,利用模拟软件对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覆岩应力场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采空区走向及倾向塑性区分布,根据模拟结果,明确划分水平垮落带的“三区”范围。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散热带与自然堆积区相对应;氧化带与破碎堆积区相对应;窒息带与压实稳定区相对应。模拟不同注氮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得出最优氮气注入位置为40m处,最优氮气注入量为1400m^(3)/h。将非间隔式注氮工艺的注氮防火安全技术应用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埋置采空区40m处,采空区回风面氧含量显著下降,且采空区内一氧化碳含量最高不超过100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煤 垮落压实 自燃三带 注氮防灭火 安全技术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水体修复应用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欣冉 郭光光 +3 位作者 甄静 武艳芳 胡传伟 徐自恒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
铁改性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可用于处理多种水体污染,其吸附能力及吸附特性由于不同的制备方法而存在差异.鉴于此,综述了铁改性生物炭常见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体污染物(重金属、氮、磷、有机物)的修复应用,并对其主要的... 铁改性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可用于处理多种水体污染,其吸附能力及吸附特性由于不同的制备方法而存在差异.鉴于此,综述了铁改性生物炭常见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体污染物(重金属、氮、磷、有机物)的修复应用,并对其主要的吸附机理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铁改性生物炭的原料选择、物理化学预处理、热解温度以及改性方法等对生物炭性质以及水环境中有机无机污染物吸附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铁改性生物炭在水环境修复中的高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铁改性生物炭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改性生物炭 水体污染 重金属污染 氮磷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下载PDF
低氮磷玉米-豆粕型饲粮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粪污排放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云霞 王志康 +5 位作者 吴绮雯 刘帅 易宏波 叶秀峰 蒋宗勇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46-495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氮磷玉米-豆粕型饲粮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粪污排放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为(131.68±0.62)kg的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氮磷玉米-豆粕型饲粮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粪污排放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为(131.68±0.62)kg的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的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不添加植酸酶;试验Ⅰ组的饲粮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降低磷水平(0.35%vs 0.24%)并添加植酸酶(1000 IU/kg),且停用微量元素;试验Ⅱ组的饲粮在试验Ⅰ组饲粮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饲粮氮水平(11.09%vs 9.87%)。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生长性能、血清钙和磷含量、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45%和3.00%(P<0.05),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9.10%和78.49%(P<0.05);同时粪便粗灰分含量分别下降了12.44%和17.83%(P<0.01),粪便磷含量分别下降了17.31%和21.92%(P<0.01),粪便铜含量分别下降了54.81%和60.25%(P<0.01),粪便锌含量分别下降了71.10%和75.65%(P<0.01)。并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之间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污排放、肉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育肥后期饲喂停用微量元素的低氮磷玉米-豆粕型饲粮,可以显著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并有效减少粪便磷、铜及锌等的排放,且对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后期 低氮磷饲粮 生长性能 粪污排放 肉品质
下载PDF
氮磷共掺杂碳荧光微球荧光法快速检测5-硝基靛红
11
作者 李莉 张明 +4 位作者 黄琬琪 梁美心 徐蕴嘉 徐晶晶 沈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39-2348,共10页
以磷酸铵和抗坏血酸钠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氮、磷共掺杂碳荧光微球(N/PCFM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制备的N/P-CFMs进行形貌... 以磷酸铵和抗坏血酸钠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氮、磷共掺杂碳荧光微球(N/PCFM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制备的N/P-CFMs进行形貌及光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N/P-CFMs呈近似球形,尺寸分布在1.09~2.30μm之间;N/P-CFMs表面含有羟基、氨基、羧基及磷酸等官能团,因此其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该N/P-CFMs荧光量子产率为18.9%。基于5-硝基靛红对N/P-CFMs的快速、高选择性猝灭,建立了定量测定水中5-硝基靛红含量的新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在0.01~500μmol·L^(-1)范围内,5-硝基靛红的浓度与N/P-CFMs的荧光强度比值(F_(0)/F,F_(0)为N/P-CFMs探针的初始荧光强度,F为加入5-硝基靛红后的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是F_(0)/F=0.01246C+0.9958,相关系数(R^(2))是0.9928。检出限为3.5 nmol·L^(-1)。并验证了5-硝基靛红对N/P-CFMs的荧光猝灭机理为内滤效应和静态猝灭效应。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检测海水中的5-硝基靛红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8.6%~102.6%(RSD≤2.0%),所得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共掺杂 碳荧光微球 荧光法 5-硝基靛红 快速检测 内滤效应 静态猝灭
下载PDF
污染土壤直接热脱附二燃室低氮燃烧器优化设计
12
作者 吴俊 姜泓杰 +2 位作者 许优 詹明秀 徐旭 《能源工程》 2023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解决直接热脱附设备二燃室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高的问题,利用热平衡方法建立其输入输出能量平衡关系式,得到二燃室温度维持1100℃时所需燃气量和助燃风量;结合空气分级技术和燃料分级技术对燃烧器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燃料分... 为解决直接热脱附设备二燃室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高的问题,利用热平衡方法建立其输入输出能量平衡关系式,得到二燃室温度维持1100℃时所需燃气量和助燃风量;结合空气分级技术和燃料分级技术对燃烧器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燃料分级比例对其燃烧情况影响,并选取NO_(x)排放最低的燃烧器结构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维持二燃室燃烧温度1100℃所需燃气量和助燃风量分别为702 m^(3)/h和14508 mg/m^(3);增大外层燃料比例利于燃气径向扩散,有助于避免火焰集中,有效降低NO_(x)生成量;当外层燃气与内层燃气的比例到达12:4时,NO_(x)浓度稳定在51 mg/m^(3)左右,相比于现有燃烧器减少了85%,满足设计需求。该研究结果可为直接热脱附设备二燃室燃烧器的低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修复 热脱附技术 低氮燃烧器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发挥生物固氮作用 减少化学氮肥用量 被引量:76
13
作者 陈文新 陈文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共4页
化学氮肥在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发现过量施用化肥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生物固定的氮已达 2 .0亿 t/ a,占地表化合态氮的 6 5 %~ 70 % ,其中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固定的氮又占生物固氮量的 6 5 %以上 ,对农业生... 化学氮肥在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发现过量施用化肥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生物固定的氮已达 2 .0亿 t/ a,占地表化合态氮的 6 5 %~ 70 % ,其中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固定的氮又占生物固氮量的 6 5 %以上 ,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但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存在着“氮阻遏”的问题。为解决化学氮肥的过量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氮阻遏”的问题 ,我们建议在荒漠贫瘠地区加大豆科植物 (接种相匹配的高效根瘤菌 )种植面积 ;而在具一定肥力水平的土壤中 ,进行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间、套、轮作或豆、禾牧草混播 ,以解决“氮阻遏”问题 ,充分发挥生物固氮的作用 ,达到豆、禾互惠双高产 ,减少化学氮肥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保障农、牧业的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氮肥 根瘤 生物固氮 共生体 用量 肥力水平 过量使用 温饱问题 牧业 作用
下载PDF
氮磷比对固氮和非固氮蓝藻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骁栋 崔丽娟 +2 位作者 王金枝 颜亮 康晓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34,83,共7页
蓝藻是引起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类之一,氮磷比N∶P是影响水体中固氮蓝藻形成的重要参数。然而在水体不同富营养化程度下,N∶P对固氮和非固氮蓝藻的种间关系影响仍不清晰。通过构建氮磷摩尔比为2、16和64的培养体系,比较固氮蓝藻的水华鱼腥... 蓝藻是引起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类之一,氮磷比N∶P是影响水体中固氮蓝藻形成的重要参数。然而在水体不同富营养化程度下,N∶P对固氮和非固氮蓝藻的种间关系影响仍不清晰。通过构建氮磷摩尔比为2、16和64的培养体系,比较固氮蓝藻的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非固氮蓝藻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在单培养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的增长速率、最大环境容纳量和竞争系数,研究不同N∶P环境中固氮和非固氮蓝藻功能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在三种N∶P条件下,纯培养和混合培养的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和最大环境容纳量均高于鱼腥藻。纯培养中微囊藻在N∶P=16条件下细胞密度可达最大,为818×10~4cells/m L,而纯培养中鱼腥藻在N∶P=2条件下细胞密度最大,为113×10~4cells/m L。在不同N∶P条件下微囊藻在混合培养体系中的最大密度均高于纯培养体系,而鱼腥藻的生长趋势正好相反。这说明固氮和非固氮蓝藻在不同N∶P条件下均呈现偏利于非固氮蓝藻的种间关系。水华鱼腥藻的竞争能力较弱,但在其与微囊藻的混合培养体系中为微囊藻提供新氮,从而促进非固氮蓝藻微囊藻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鱼腥藻 氮磷比 种间关系 固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油藏充注方向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肖中尧 黄光辉 +3 位作者 王培荣 张秋茶 卢玉红 胡晓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270,共8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存在一些化学组成相似的中—高密度原油。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对组成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和原油的运移分馏效应存在较好的成因联系。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屏...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存在一些化学组成相似的中—高密度原油。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对组成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和原油的运移分馏效应存在较好的成因联系。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屏蔽”型与“暴露”型或“半屏蔽”型化合物的比值增加,含氮化合物浓度下降,且不同化合物之间的比值均表现出较强的协同变化关系。含氮化合物运移参数的分布特征表明,哈得4油田原油总体上具有由北向南的运移和充注过程。这与区域上原油的运移方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原油 含氮化合物 分馏效应 运移作用 协同变化关系 油藏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辽河流域太子河流域N、P和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及富营养化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琼 卢聪 +1 位作者 范志平 李法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7-307,共11页
通过对太子河流域46个采样点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电导率、p 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氮、磷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氮、磷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冗余分析判... 通过对太子河流域46个采样点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电导率、p 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氮、磷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氮、磷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冗余分析判别河流水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初步评价太子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氮、磷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上游浓度较低且变化较平稳,辽阳段浓度逐渐上升且波动增大,鞍山段浓度最高.冗余分析显示氮、磷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方式、海拔、河岸缓冲带宽度、植被多样性密切相关.叶绿素a浓度与氨氮、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和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营养盐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浮游藻类的增长.太子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显示,太子河流域"中"营养状态点位有27个,占58.7%,"富"营养状态点位有19个,占41.3%,没有"贫"、"重富"和"极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太子河流域 叶绿素A 富营养化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的氮农学效率及其构成因素剖析 被引量:60
17
作者 米国华 刘建安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4期97-104,共8页
选择我国近十几年来育成的38个杂交种(组合),在高氮(N225kg/hm^2)、低氮(N112.5kg/hm^2)两个水平下,研究了它们的氮农学效率(产量/施氮量)表现,并探讨了氮素吸收与利用在氮效率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氮农学效率、氮吸收效率及氮利用... 选择我国近十几年来育成的38个杂交种(组合),在高氮(N225kg/hm^2)、低氮(N112.5kg/hm^2)两个水平下,研究了它们的氮农学效率(产量/施氮量)表现,并探讨了氮素吸收与利用在氮效率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氮农学效率、氮吸收效率及氮利用效率在玉米品种(组合)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在低氮水平下,供试材料的平均氮农学效率为47.37kg/kg,变幅为15.68~74.95kg/kg。在高氮水平下,供试材料的平均氮农学效率为33.13kg/kg,变幅为10.67~45.37kg/kg。通径分析表明,氮素吸收与利用对于氯农学效率的形成均有直接作用,然而,在低氮条件下,氰吸收效率的作用要明显大小氮利用效率(通径系数分别为0.9347和0.6104),在高氮条件下,则二者的作用相近(通径系数分别为0.8609和0.74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农学效率 氮吸收效率 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施氮量对稻茬小麦秸秆干物质和养分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祖梁 顾东祥 +2 位作者 张传辉 于建光 杨四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为给秸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kg·hm-2)下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氮、磷和钾的积累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 为给秸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kg·hm-2)下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氮、磷和钾的积累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施氮225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小麦冠层干物质和养分存在明显的垂直梯度,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冠层各层次干物质、氮、磷和钾素的积累量。随冠层层次的降低,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先降后增,氮、磷积累量降低,钾积累量升高。茎鞘干物质和钾素积累量则随冠层层次的降低而升高,氮、磷积累量先增后降,以倒2、倒3层较高。各叶层、茎鞘层干物质、氮、磷、钾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施氮225kg·hm-2处理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贡献分别为3.7、2.8、9.9kg·hm-2;留茬15cm时,残茬干物质、氮、磷、钾还田量占整株秸秆量的比例分别为40%、50%和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干物质 氮素 磷素 钾素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水氮限量供给下两个高产小麦品种物质积累与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臧贺藏 刘云鹏 +2 位作者 余鹏 张英华 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9-695,共7页
为给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2和石麦15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2个灌水水平[春灌一水(W1)和春灌二水(W2)],在每个灌水水平下设置2个施氮量处理[192kg.hm-2(N1)和270kg.hm-2(N2)],探讨了有限水氮供给条... 为给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2和石麦15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2个灌水水平[春灌一水(W1)和春灌二水(W2)],在每个灌水水平下设置2个施氮量处理[192kg.hm-2(N1)和270kg.hm-2(N2)],探讨了有限水氮供给条件下两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与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在W1水平下,济麦22的N1与N2处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石麦15的N1处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2处理;在W2水平下,两品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N1处理较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品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2处理较高;在不同水氮处理下,济麦22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石麦15。(2)在相同灌溉水平下,两品种花后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以N1处理高于N2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品种花后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以W2处理高于W1处理;2个品种比较,石麦15花后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高于济麦22,而济麦22花前物质积累量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高于石麦15。(3)在不同水氮处理下,济麦22总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及花后耗水比例均大于石麦15。综合上述结果认为,两小麦品种在W2N1水氮组合下可实现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水氮限制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分利用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氮素对高大气CO_2浓度下小麦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绪成 张福锁 +1 位作者 于显枫 陈新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62-1370,共9页
为探讨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光合作用适应现象的光合能量转化和分配的氮素响应及其对C3植物光合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对盆栽小麦进行2个大气CO2浓度和2个氮水平的组合处理,通过测定小麦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 为探讨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光合作用适应现象的光合能量转化和分配的氮素响应及其对C3植物光合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对盆栽小麦进行2个大气CO2浓度和2个氮水平的组合处理,通过测定小麦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施氮对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低氮处理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发生明显的适应性下调,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下降;但高氮叶片则无明显的光合作用适应现象发生。高大气CO2浓度下低氮叶片光化学速率、PSII线性电子传递速率(JF)、光合电子流的光化学传递速率(JC)、Rubisco羧化速率(VC)和TPU下降,并随生育时期推进其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但高氮叶片的上述参数无显著变化;小麦叶片JC/JF、VC/JC和VO/VC随氮素水平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无显著变化,表明施氮能提高光合机构对光合能量的传递速率,但对光合能量的分配方向无明显影响。施氮提高小麦叶片氮素和叶绿素含量,并且使高大气CO2浓度下光合氮素利用效率(NUE)明显增加。大气CO2浓度升高后,施氮增强光合机构的光合能量运转速率,同化力提高,无明显的光合作用适应现象;由于氮素水平与大气CO2浓度对小麦叶片的光合能量利用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而且高大气CO2浓度下施氮使得小麦叶片NUE增加、正常大气CO2浓度下降低,证明高大气CO2浓度下施氮对光合作用具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气CO2浓度 氮素 光合气体交换 光能传递分配 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