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and nitrogen footprint assessment of integrated agronomic practice management in a summer maize cropping system
1
作者 Ningning Yu Bingshuo Wang +3 位作者 Baizhao Ren Bin Zhao Peng Liu Jiwang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610-3621,共12页
The footprints of water and nitrogen(WF and NF)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reactive nitrogen(Nr)loss in crop production.In this study,a field experiment over two ... The footprints of water and nitrogen(WF and NF)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reactive nitrogen(Nr)loss in crop production.In this study,a field experiment over two years(2019 and 2020)compared three integrated agronomic practice management(IAPM)systems:An improved management system(T2),a high-yield production system(T3),and an integrated soil-crop management system(ISCM)using a local smallholder farmer’s practice system(T1)as control,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WF,Nr losses,water use efficiency(WUE),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to IAP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APM optimized water distribution and promoted water use by summer maize.The evapotranspiration over the whole maize growth period of IAPM increased,but yield increased more,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WUE.The WUE of the T2,T3,and ISCM 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T1 treatment,in 2019 and 2020respectively,by 19.8-21.5,31.8-40.6,and 34.4-44.6%.The lowest WF was found in the ISCM treatment,which was 31.0%lower than that of the T1 treatment.In addition,the ISCM treatment optimized soil total nitrogen(TN)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N in the cultivated layer.Excessive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applied in treatment T3,producing the highest maize yield,and resulting in the highest Nr losses.In contrast,the ISCM treatment used a reduced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sacrificing grain yield partly,which reduced Nr losses and eventually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nitrogen recovery.The Nr level in the ISCM treatment was34.8%lower than in the T1 treatment while N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T1 treatment by 56.8-63.1%in2019 and 2020,respectively.Considering yield,WUE,NUE,WF,and NF together,ISCM should be used as a more sustainable and clean system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summer ma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agronomic practice management water footprints nitrogen footprints water use efficiency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yield
下载PDF
Carbon and Nitrogen Footprints of Major Cereal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A Study Based on Farm Management Surveys 被引量:1
2
作者 XU Chunchun CHEN Zhongdu +1 位作者 JI Long LU Jianfei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s and reactive nitrogen(Nr)releases are cent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which are closely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crop prod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s and reactive nitrogen(Nr)releases are cent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which are closely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crop prod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HG emissions and Nr loss.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oduct and farm carbon footprints(CFs)and nitrogen footprints(NFs)in rice,wheat and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farm survey data.The results pinpointed that the CFs of rice,wheat and maize were 0.87,0.30 and 0.24 kg/kg.Meanwhile,the computed NFs were 17.11,14.26 and 6.83 g/kg,respectively.Synthetic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and methane(CH4)emissions were dominant CF sources,while ammonia(NH3)volatilization was the main NF contributor.Moreover,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CF and NF by 20%–54%and 33%–61%,respectively,were found in large-size farms(>20 hm^(2))when compared to small-size farms(<0.7 hm^(2)).Furthermore,th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F and NF indicated the potential for simultaneous mitigation in the regions with high agricultural inputs,like amounts of fertilizer.Based on our results,some effective solutions would be favorable towar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and eutrophication of the major cereal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especially optimizing fertilizer use and farm machinery operation efficiencies,as well as developing large-size farms with intensive f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ootprint nitrogen footpri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grain crop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N-Calculator与NUFER耦合模型和组合预测法在食物氮足迹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乔森 赵骏廷 郑洪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786,共9页
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 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算我国2001—2020年人均食物氮足迹,建立组合预测体系。结果显示:2001—2020年,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由16.04 kg N/a增至18.95 kg N/a;全国食物氮足迹由20.47 Mt N/a增至26.76 Mt N/a;居民饮食结构正由以植物源食物为主的低氮消费模式转向以动物源食物为主的高氮消费模式;食物生产过程产生的活性氮的最终归宿为大气(64.3%)、水体和深层土壤(35.7%);我国食物氮足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动物源食物消费氮占比呈正相关性,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性;未来10 a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呈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年均增幅为0.16 kg 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食物氮足迹 活性氮 N-Calculator模型 NUFER模型 组合预测模型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生产体系中化肥投入的氮排放和碳足迹分析
4
作者 范燕 赵雪飞 +3 位作者 么田 吴志会 陈胜萍 刘晓光 《河南科学》 2024年第6期789-796,共8页
分析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化肥投入所产生氮排放和碳足迹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助力农业减排,为小麦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03—2021年河北省小麦总产量逐年递增,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2.3×... 分析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化肥投入所产生氮排放和碳足迹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助力农业减排,为小麦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03—2021年河北省小麦总产量逐年递增,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2.3×10^(6)hm^(2)左右,单产增产显著;2010年之前播种面积增加对总产的贡献大,2011年后单产提升对总产贡献大;18年间小麦生产中纯氮肥和复混肥施用最多,分别占总量的39.4%和58.4%;氮肥偏生产力在19.3~26.4 kg/kg之间,呈上升走向;对环境产生的活性氮排放主要以NH3挥发为主,占总量的63.5%;2004—2021年化肥投入对环境所产生的总碳排放量下降34.5%,单位面积化肥投入所产生的碳排放下降28.2%;化肥生产碳排放>化肥施用碳排放;对化肥投入碳足迹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纯氮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肥投入 氮排放 碳足迹
下载PDF
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氮足迹及经济效益评估
5
作者 李延实 李成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有关不同栽培措施下再生稻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与产量变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氮足迹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命周期法,研究了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CM)和两个优化栽培模式(OM1... 有关不同栽培措施下再生稻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与产量变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氮足迹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命周期法,研究了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CM)和两个优化栽培模式(OM1和OM2)]对水稻产量、氮足迹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其中,CM模式采用人工插秧、常规施肥、浅水淹灌、留茬高度20 cm与秸秆不还田等传统再生稻栽培技术,OM1模式采用机插秧、一次性缓释肥施用、干湿交替、头季留茬高度20 cm与秸秆还田,OM2模式采用机插秧、氮肥深施、干湿交替、头季留茬高度40 cm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结果表明,OM2再生季产量和稻季总产量最高,较CM和OM1分别提高再生季产量37.1%(P<0.05)和28.1%(P<0.05)、总产量21.7%和12.5%(P<0.05)。对于再生稻氮足迹构成,OM2具有最高间接活性氮排放。对于直接活性氮排放,3个模式N_(2)O排放无显著差异;但对于头季稻NH_(3)挥发,OM2比CM显著降低14.4%(P<0.05)。因此,OM2具有最低周年活性氮排放,分别比CM和OM1显著降低10.9%(P<0.05)和2.2%(P<0.05)。对于再生稻氮足迹,OM2比CM和OM1分别显著降低26.9%(P<0.05)和13.1%(P<0.05)。此外,OM2经济效益最高,分别较OM1和CM提高20.9%和29.2%。本研究表明,OM2模式是一项降低氮足迹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再生稻栽培模式,值得在我国南方再生稻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活性氮排放 氮足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与环境比较优势研究
6
作者 张玲玲 高帆帆 王宗志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由“条块式”转向“团块式”,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和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加剧了环境不公平;环境比较优势网络表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环境比较优势最小的地区集中在华北地区,最大为黑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粮食贸易 隐含氮污染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灰水足迹 环境比较优势
下载PDF
花生季减氮对花生-小麦两熟制农田碳足迹和碳汇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7
作者 耿润莲 张志勇 +3 位作者 晁晓燕 郝永会 贺云霞 李春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F0002,共11页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地,最小化碳足迹、最大化碳固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该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于2021-2022年探究了花生季的3个氮肥水平(90 kg·hm^(-2)、126 kg·hm^(-2)和180 kg·hm^(-2))对花生-小麦两...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地,最小化碳足迹、最大化碳固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该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于2021-2022年探究了花生季的3个氮肥水平(90 kg·hm^(-2)、126 kg·hm^(-2)和180 kg·hm^(-2))对花生-小麦两熟制农田碳足迹和碳汇服务价值的影响,旨在确定低碳足迹、高碳汇服务价值、高产量和经济价值的最佳花生季氮肥投入量.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机碳储量和农资温室气体排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化肥是引起花生-小麦两熟制模式碳排放的主要因素.90 kg·hm^(-2)和126 kg·hm^(-2)施氮量处理下花生的产量显著高于180 kg·hm^(-2)处理25.17%和18.35%.花生农田碳足迹范围为-0.22~0.13 kg·kg^(-1),小麦农田碳足迹范围为0.20~0.49 kg·kg^(-1).由于有机碳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两熟制农田碳足迹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花生季施氮量对花生-小麦两熟制农田的碳汇服务价值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本系统边界内,90 kg·hm^(-2)的花生季施氮量为实现花生-小麦两熟制高产、减少碳排放、提高经济效益和碳汇价值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小麦两熟制 减施氮肥 温室气体 碳足迹 碳汇服务价值
下载PDF
洱海流域水稻氮足迹与减排潜力预测
8
作者 肖作敏 刘鹏祺 +5 位作者 史晴雯 王明阳 吴语潇 陈卓 营浩 丛汶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1321,共11页
协同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对于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高原湖泊流域内广泛种植,然而以往对全流域水稻氮的研究往往忽视了排放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且通过田间综合技术优化对水稻增产与减排潜力的影响... 协同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对于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高原湖泊流域内广泛种植,然而以往对全流域水稻氮的研究往往忽视了排放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且通过田间综合技术优化对水稻增产与减排潜力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典型案例,基于洱海全域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与随机森林模型方法系统评估流域水稻生产氮足迹;并基于西南地区田间试验预测该流域水稻生产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水稻平均产量为8598.5 kg∙hm^(−2),平均氮肥投入量为222.0 kg(N)∙hm^(−2),主要以洱海北部和西部区域较高。平均活性氮损失为55.1 kg(N)∙hm^(−2),其中氧化亚氮(N2O)排放、氨(NH3)挥发、氮径流和氮淋洗占比分别为0.8%、61.3%、15.1%和22.9%;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洱海北部和西部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结合区域水稻种植面积,流域水稻活性氮损失为440.0 t。通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洱海流域水稻种植可减少22.9%的活性氮损失,同时增加21.1%的产量。该研究可为探索高原湖泊流域内水稻绿色生产可持续氮素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足迹 活性氮损失 减排潜力 洱海流域
下载PDF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碳氮排放特征与减排潜力分析
9
作者 史晓晴 王小兰 +4 位作者 徐应英 管宇 余金龙 张扬 王红亮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85,共9页
该研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规模化生猪农场系统的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和水稻种植等过程的碳氮足迹进行特征分析(基准情景S0),并对比了低蛋白日粮(S1)、粪尿酸化(S2)、沼气利用(S3)、水稻侧深施肥(S4)、有机无机配施(S5)以及综合技术(... 该研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规模化生猪农场系统的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和水稻种植等过程的碳氮足迹进行特征分析(基准情景S0),并对比了低蛋白日粮(S1)、粪尿酸化(S2)、沼气利用(S3)、水稻侧深施肥(S4)、有机无机配施(S5)以及综合技术(S6)等减排措施对农场系统环境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化生猪农场系统碳足迹为332.9 kg CO_(2)-eq·FU^(-1),氮足迹为4.55 kg Nr·FU^(-1)。其中,粪便储存环节碳氮足迹的贡献最高,分别占29%和50%。各环节单项技术(S1~S5)应用能够减少碳排放6.44%~11.25%,氮排放6.51%~30.37%;低蛋白日粮技术(S1)和粪尿酸化技术(S2)对农场系统碳、氮足迹的减排效果最佳,分别为11.25%和30.37%;综合技术(S6)能够实现系统碳氮足迹减排35.39%和51.66%。因此,生猪养殖场应重点关注饲料营养和粪尿管理过程,以减少农场系统碳氮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碳氮减排 情景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氮足迹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涛 王云鹏 +1 位作者 王芳 冯艳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30-2438,共9页
为对农业生产氮素利用和排放情况简单直观而又全面地评估,基于修正的N-Calculato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系统中的氮素流动过程,计算了广东省农业氮足迹.研究发现,该省农业氮足迹的主要来源是化肥施用和养殖业饲料,2010年,两者合计占... 为对农业生产氮素利用和排放情况简单直观而又全面地评估,基于修正的N-Calculato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系统中的氮素流动过程,计算了广东省农业氮足迹.研究发现,该省农业氮足迹的主要来源是化肥施用和养殖业饲料,2010年,两者合计占约81%以上.近20年来,农业氮足迹总量上升了45%,按用地平均更增长了88%,增速最快的是来自非农业部门的大气沉降氮,年增速8.5%,农业能源氮足迹是另一增长较快的项目,增幅为107%.污染氮足迹已占到总足迹的31%,主要是因为土壤的氮素流失.另外,2010年,与农业活动相关的其他部门的农业隐含氮足迹为207209.79t,约为农业氮足迹的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氮足迹 污染氮足迹 隐含氮足迹 广东省
下载PDF
氮足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1
作者 秦树平 胡春胜 +3 位作者 张玉铭 王玉英 董文旭 李晓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2-467,共6页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氮肥施用、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带入全球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逐年增加。这些流入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平流层臭氧层破坏等。氮足迹模型是在全球活性氮...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氮肥施用、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带入全球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逐年增加。这些流入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平流层臭氧层破坏等。氮足迹模型是在全球活性氮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氮足迹研究在定量评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活性氮排放的影响,调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活性氮危害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近年来,氮足迹的研究日益受到西方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其中已有少量相关研究发表。相比较而言,国内科学界对氮足迹研究的关注还不多,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关氮足迹研究的文献资料。本文综述了氮足迹的概念、研究意义、主要模型方法、国外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热点。并指出氮足迹计算模型的改进与发展、主要活性氮在氮足迹计算中的权重以及活性氮污染严重区域或国家的氮足迹评价将是未来氮足迹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氮足迹 氮素循环 氮素污染 生命周期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不同规模餐馆食物浪费及其氮足迹——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丹 伦飞 +3 位作者 成升魁 刘晓洁 曹晓昌 刘子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99-1708,共10页
餐饮食物浪费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餐饮消费中食物浪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食物全供应链的视角,对比分析了不同规模餐馆食物浪费的氮足迹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人均浪费量... 餐饮食物浪费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餐饮消费中食物浪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食物全供应链的视角,对比分析了不同规模餐馆食物浪费的氮足迹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人均浪费量为74.39g/人次,其含氮量为1.24g/人次,约占总浪费量的2%。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所引起总的氮排放量为16.37 g/人次,其中有1.24g/人次的氮排放来自于食物的直接浪费,其余15.13g/人次氮排放来自于食物生产过程。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的氮足迹为0.22g N/g,即每浪费1g的食物,就会有0.22 g的氮排放到环境中。对比不同规模餐馆的食物浪费情况可知,大型餐馆的人均浪费量最高,有99.38g/人次,其氮排放量也相应最大,为22.53g/人次;中型餐馆和小型餐馆的食物浪费人均量及N排放量依次减少,而快餐的最低,仅为北京市整体平均水平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浪费 环境影响 氮足迹 餐馆 北京市
下载PDF
广州食物氮足迹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玉炫 王俊能 +1 位作者 许振成 张志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140,共4页
估算广州城镇居民食物氮足迹,探讨城镇化与食物氮足迹之间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980—2009年广州市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随消费模式变化,2009年回归至较合理水平,为3.75 kg(N)/年;目前广州人均食物氮足迹下降至25.98 kg(N)/年,低于美国... 估算广州城镇居民食物氮足迹,探讨城镇化与食物氮足迹之间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980—2009年广州市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随消费模式变化,2009年回归至较合理水平,为3.75 kg(N)/年;目前广州人均食物氮足迹下降至25.98 kg(N)/年,低于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广州人均食物氮足迹已越过拐点(PGDP 10 560元),但食物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仍然存在。氮足迹分析有助于评价食物消费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压力,为指导转变人类不合理的、环境负荷过大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制定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足迹 食物消费模式 可持续发展 广州
下载PDF
高集约化农区投入减量化与环境风险降低潜势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永虎 刘黎明 +2 位作者 王加升 叶津炜 郭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该文应用氮足迹(nitrogen footprint,N footprint)、灰水足迹(grey water footprint,GWF)理论,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案例区,对集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 该文应用氮足迹(nitrogen footprint,N footprint)、灰水足迹(grey water footprint,GWF)理论,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案例区,对集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析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综合评估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投入减量化趋势与环境风险降低潜势。结果表明:1)在考虑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约束下,2006-2013年青浦区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率相对较低,2006-2013年均值仅为0.669;2)2006-2013年青浦区年均劳动力、肥料和机械动力的潜在减量比例较高,8 a间潜在年均缩减总量分别为8 10~4人,4 501.59 t,27 928.44 k W;非点源污染灰水足迹的潜在减排比例高于污染氮足迹,潜在减排总量年均分别为52 046.88万m^3和381.04 t。花香桥街道具有最大的潜在投入减量化与环境风险降低比例。白鹤镇、练塘镇等具有较大的潜在缩减规模,应成为青浦区农业投入减量化和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的重点区域。该文评价结果可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农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污染 农业 氮足迹 灰水足迹 环境效率 投入减量 环境风险
下载PDF
江苏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季国军 纪洪亭 +7 位作者 程琨 刘满强 江瑜 胡正锟 张岳芳 胡乃娟 唐若迪 胡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0-521,共12页
[目的]稻田通过排放温室气体和活性氮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方法]以江苏新型经营主体为调查对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结果... [目的]稻田通过排放温室气体和活性氮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方法]以江苏新型经营主体为调查对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结果]不同稻田轮作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面积氮足迹从高到低依次为稻麦轮作(18.22 t·hm^(-2)和139.54 kg·hm^(-2))、稻油轮作(13.20 t·hm^(-2)和101.65 kg·hm^(-2))、稻绿肥轮作(10.20 t·hm^(-2)和73.19 kg·hm^(-2)),单位产量碳足迹和氮足迹在不同轮作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稻田轮作模式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存在区域差异,稻麦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和稻油单位面积氮足迹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北地区、苏中地区、苏南地区,稻油轮作单位面积碳足迹和稻绿肥轮作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均不显著。对单位产量氮足迹而言,稻麦轮作单位产量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而稻麦轮作单位产量碳足迹、稻油和稻绿肥轮作单位产量碳、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均不显著。不同轮作模式碳足迹主要来源CH 4排放和氮肥使用导致的碳足迹,占比分别为46.6%~50.7%和23.9%~25.2%。氮肥施用导致的氨挥发、氮素径流、氮素淋失及氮肥投入是不同稻田轮作模式氮足迹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52.2%~59.0%、14.6%~20.21%、8.7%~10.8%和7.8%~7.9%。[结论]稻油轮作和稻绿肥轮作模式是一种较为低碳和低氮的轮作模式,而考虑粮食安全,选择稻麦轮作模式优于稻油轮作和稻绿肥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轮作模式 碳足迹 氮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和减施氮肥对麦-玉周年农田碳氮水足迹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春喜 刘晴 +3 位作者 邵云 李斯斯 李晓波 翁正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7-536,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对农田碳氮水足迹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CK,纯氮270 kg·hm^-2)为对照,设置了秸秆(J)、秸秆+牛粪(JF)、秸秆+菌渣(JZ)3种有机物料还田方式,耦合减施氮肥10%(N1,243 kg·h...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对农田碳氮水足迹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CK,纯氮270 kg·hm^-2)为对照,设置了秸秆(J)、秸秆+牛粪(JF)、秸秆+菌渣(JZ)3种有机物料还田方式,耦合减施氮肥10%(N1,243 kg·hm^-2)、20%(N2,216 kg·hm^-2)、30%(N3,189 kg·hm^-2)3个施氮水平,共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农田经济效益,且JZN1、JN2和JFN3处理对农田经济效益的提高效果最显著;JN1、JN2、JFN2、JFN3和JZN3处理均可以有效增加农田的净碳值及碳效率,降低农田的生产氮足迹,增加其输出氮足迹,提高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同时降低农田水足迹。其中JFN3处理可以在保证农田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提高其碳效率、降低生产氮足迹、提高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降低农田的水足迹。因此建议豫北地区采用秸秆+牛粪还田、配施纯氮189 kg·hm^-2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减施氮肥 碳足迹 氮足迹 水足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西辽河平原春玉米田碳、氮足迹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邰继承 李锐 +2 位作者 杨恒山 张玉芹 张瑞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8-284,292,共8页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氮足迹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以传统漫灌常规常量追氮为对照(CK),设置浅埋滴灌下常量追氮(T1)和优化追...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氮足迹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以传统漫灌常规常量追氮为对照(CK),设置浅埋滴灌下常量追氮(T1)和优化追氮(T2:70%常量追氮)2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管理对春玉米产量、农田经济效益和农田碳氮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漫灌,浅埋滴灌下T1和T2处理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农田经济效益(P<0.05)。土壤呼吸CO2碳排放是农田碳足迹主要来源,占比43%~44%,化肥是农业生产资料碳排放主要来源,占生产资料碳排放总量36%~43%;氮肥施用是输入氮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93%~95%。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值浅埋滴灌下T1和T2处理无显著差异,分别较传统漫灌CK处理增加15.43%,9.29%;碳效率浅埋滴灌下优化追氮T2处理最高,较CK处理提高10.63%。氮素平衡浅埋滴灌下优化追氮T2处理最接近零点,显著低于T1和CK处理(P<0.05);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T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综合来看,浅埋滴灌下优化追氮T2处理降低西辽河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氮排放,提高碳效率和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保证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是西辽河平原春玉米兼顾高产、高效和生态的水氮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优化施氮 春玉米 碳足迹 氮足迹
下载PDF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足迹与灰水足迹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付永虎 刘黎明 袁承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12-319,共8页
氮足迹和灰水足迹作为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活性氮排放及水资源影响的指标,为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与途径。该文在氮足迹和灰水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足迹与灰水足迹理论分析框架,以... 氮足迹和灰水足迹作为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活性氮排放及水资源影响的指标,为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与途径。该文在氮足迹和灰水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足迹与灰水足迹理论分析框架,以湖南桃江县为研究区,计算了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足迹与灰水足迹。结果表明:1)1980-2010年氮足迹与灰水足迹、单位土地利用面积氮足迹与灰水足迹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氮足迹和灰水足迹分别是1980年的2.02倍和2.36倍,单位土地利用面积氮足迹和灰水足迹分别是1980年的2.00倍和2.31倍;2)1980-2010年输入氮足迹和污染氮足迹分别增长了102.54%、128.79%。2010年肥料氮投入占输入氮足迹的72.72%,污染氮足迹占总氮足迹的32.79%;3)1980-2010年,每年氮肥灰水足迹均高于磷肥灰水足迹。活性氮流失的增长造成的稀释水量增加是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灰水足迹增长的关键因素。评价结果显示,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在足迹总量与单位土地利用足迹对大气和水资源的负面影响正在持续上升。氮足迹与灰水足迹综合评价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区域农业土地利用过程对环境的负面效应,研究成果为降低农业土地利用过程的环境风险、制定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地利用 灰水 足迹 综合评价 桃江县
下载PDF
基于N-Calculator模型的城镇居民氮足迹估算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娜 宁默 吕光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运用N-Calculator模型,在1995-2016年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各类食物消费统计量的基础上估算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氮足迹,并分析其氮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6年,乌鲁木齐市区域总氮足迹和人均氮足迹均增长,其中,... 运用N-Calculator模型,在1995-2016年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各类食物消费统计量的基础上估算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氮足迹,并分析其氮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6年,乌鲁木齐市区域总氮足迹和人均氮足迹均增长,其中,人均食物氮足迹占比大,能源氮足迹占比小但增长最快;(2)城镇人均食物生产氮足迹在人均食物氮足迹中占主导地位,畜肉类、粮食、蔬菜、水产品、蛋类和水果类生产氮足迹影响着食物氮足迹;(3)柴油和汽油对乌鲁木齐市人均能源氮足迹贡献最大,交通是能源氮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4)乌鲁木齐市氮足迹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足迹 食物生产 N-Calculator模型 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
下载PDF
居民食物氮足迹分析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食物氮足迹为切入点,基于氮足迹计算模型,计算了2000-2014年浙江省居民食物氮足迹,研究了氮足迹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社会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浙江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氮足迹变化分别与各自的食物消费量变化趋势相同,... 以食物氮足迹为切入点,基于氮足迹计算模型,计算了2000-2014年浙江省居民食物氮足迹,研究了氮足迹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社会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浙江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氮足迹变化分别与各自的食物消费量变化趋势相同,城镇为16.85~20.10kg(N)/a,农村为12.72~16.40kg(N)/a;(2)城镇居民的荤食、素食和副食氮足迹分别为40.19%~45.23%、35.42%~42.60%、17.02%~19.35%,农村分别为16.79%~34.99%、51.99%~78.11%、5.10%~13.13%;(3)城镇居民的食物氮足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与人口数量、恩格尔系数和食物价格指数呈负相关,而农村居民食物氮足迹相关情况与前者相反。浙江省城镇居民的饮食消费模式不利于减缓食物氮足迹高通量状况,城市化进程将加速浙江省的氮足迹增长。食物氮足迹的计算可为改变高氮消费模式提供参考,引导"低氮型"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足迹 食物生产 食物消费 居民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