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性能强化技术及其在有色金属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绍武 常瑞峰 +2 位作者 门学超 史炯 樊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8,共9页
人工湿地因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尾水和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然而,随着环保政策要求的日益严格,传统的人工湿地对不同水质污水的处理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多数污水处理难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强化... 人工湿地因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尾水和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然而,随着环保政策要求的日益严格,传统的人工湿地对不同水质污水的处理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多数污水处理难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强化技术与手段被应用于人工湿地系统,以增强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净化性能。主要从合理设计人工湿地、联合预处理工艺构建复合人工湿地系统以及保温和溶解氧控制等方面综述当前提高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性能的强化技术,并简要概述了人工湿地在处理有色金属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有色金属 强化技术 耦合预处理工艺
下载PDF
不同灌溉技术下水氮耦合对小麦光合特性、灌水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翠民 杨永辉 +3 位作者 何方 韩伟峰 王小非 武继承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80,共9页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技术和水氮耦合下小麦最佳节水增效模式,采用普通灌溉、喷灌(PG)和滴灌(DG)3种灌溉技术,以小麦品种郑麦103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水量(B1、B2、B3和B4)和2个施氮量(C1和C2)。3种灌溉技术设置共同不灌水对照(B1C1和B1C2),...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技术和水氮耦合下小麦最佳节水增效模式,采用普通灌溉、喷灌(PG)和滴灌(DG)3种灌溉技术,以小麦品种郑麦103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水量(B1、B2、B3和B4)和2个施氮量(C1和C2)。3种灌溉技术设置共同不灌水对照(B1C1和B1C2),共20个处理。结果表明:灌水显著提高了小麦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其中,均以灌水量为B2时最高。普通灌溉、PG灌溉技术下均以B2C2处理的小麦SPAD值最高,分别为51.1,52.1;而DG灌溉技术下以B2C1处理的最高,为51.8。普通灌溉、PG、DG均以B2C1处理的小麦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净光合速率分别达到了13.84,14.44,14.22μmol/(m^2·s);产量分别达到了10802,10559,10641 kg/hm^2。灌水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益则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加(除普通灌溉下灌水效益外)。普通灌溉、PG、DG均以B4C1处理的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27.8,247.4,249.7 kg/m^3。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小麦灌水效益均以B4C2处理的最高,分别为66.3,69.0 kg/m^3,而普通灌溉技术下以B3C2处理最高,为47.5 kg/m^3。结果还表明,灌水量相对充足(B2和B3)条件下,3种灌溉技术下小麦光合特性、灌水利用特性及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低灌水量(B4)条件下,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灌水利用效率、灌水效益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对应普通灌溉处理。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特性,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B4C1为最佳节水增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溉技术 水氮耦合 光合特性 灌水利用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消癌平注射液提取浓缩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存玉 马赟 +3 位作者 李贺敏 陈涛 李红阳 彭国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采用充氮-纳滤耦合技术优化消癌平注射液的提取浓缩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及总酚酸为指标,采用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两者含有量的变化,比较常规方法与充氮-纳滤耦合技术的提取浓缩效果。结果充氮提取后,绿原酸及总酚酸的含有... 目的采用充氮-纳滤耦合技术优化消癌平注射液的提取浓缩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及总酚酸为指标,采用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两者含有量的变化,比较常规方法与充氮-纳滤耦合技术的提取浓缩效果。结果充氮提取后,绿原酸及总酚酸的含有量分别提高了33.68%和22.22%;纳滤浓缩后,两者分别提高了174.73%和97.42%。结论该技术重复性好,可应用于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提取和浓缩,尤其是对含有易氧化成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注射液 绿原酸 总酚酸 提取浓缩工艺 充氮-纳滤耦合技术 HPL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下载PDF
微藻污水处理与生物质能耦合技术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傅晓娜 姚刚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指出了微藻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质营养丰富、吸收水中的氮、磷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优点,是污水处理与生物质能耦合技术的不二选择。介绍了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工作机理和微藻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原理和主要工艺过程,分析了微藻在污水处... 指出了微藻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质营养丰富、吸收水中的氮、磷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优点,是污水处理与生物质能耦合技术的不二选择。介绍了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工作机理和微藻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原理和主要工艺过程,分析了微藻在污水处理和生物质能耦合上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对微藻污水处理与生物质能技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质能 脱氮除磷 耦合技术
下载PDF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超超 张星星 +3 位作者 王垚 汪宇光 夏云康 吴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4,共7页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因其具有无需碳源、脱氮效率高和节省基建及运行成本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被视为极具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对CANON工艺的反应原理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应用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基于CANO...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因其具有无需碳源、脱氮效率高和节省基建及运行成本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被视为极具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对CANON工艺的反应原理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应用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基于CANON工艺的典型耦合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CANON工艺工程应用的瓶颈并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 厌氧氨氧化 生物脱氮 耦合技术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铁碳微电解去除低浓度硝态氮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崔颖 赵博玮 +1 位作者 谢飞 岳秀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390-396,共7页
构建一种耦合反应器,借助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来强化铁碳微电解还原硝酸盐能力,同时达到提高低浓度硝态氮去除效率和延长铁碳床使用寿命的目的。该耦合反应器运行原理在于利用阳极室内污泥发酵产电特性,为阴极室还... 构建一种耦合反应器,借助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来强化铁碳微电解还原硝酸盐能力,同时达到提高低浓度硝态氮去除效率和延长铁碳床使用寿命的目的。该耦合反应器运行原理在于利用阳极室内污泥发酵产电特性,为阴极室还原硝酸盐提供电子,强化铁碳床能力,减缓铁腐蚀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铁碳比为1∶1、进水初始pH 7的条件下,该耦合反应器在实验初期对低浓度硝态氮(10 mg/L)的去除率为90.33%,而纯铁碳床反应器的硝态氮去除率仅有77.97%,耦合反应器的去除效率高于纯铁碳床12.36%,证明通过耦合MFC能够强化铁碳微电解还原硝态氮的能力。随着铁腐蚀程度的增加,运行20周期后耦合反应器对于硝态氮的去除效率仍高于纯铁碳床28.77%,证明耦合反应器能够延长铁碳床使用时间,并且当铁碳比较低时对硝酸盐去除的强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微生物燃料电池 硝态氮去除 耦合技术
下载PDF
浅析多元耦合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复兴 杨立辉 沈向阳 《佛山陶瓷》 2020年第11期1-6,共6页
介绍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原理,并对多元耦合低氮燃烧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分析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在燃烧器和烧嘴中的应用,对在陶瓷行业的应用也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低氮燃烧技术 多元耦合 燃烧器 烧嘴 陶瓷工业
下载PDF
高效氧化技术与微生物技术耦合去除工业废水中锰、铬、氨氮
8
作者 许金精 《中国锰业》 2017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利用锰盐深加工工业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电解、双氧水、臭氧复合氧化技术对重点污染指标锰、铬、氨氮进行前期预处理,通过考查3种氧化预处理技术对废水中锰、铬、氨氮的去除率,确定了该工艺的可行性,解决了高含量锰、铬、氨氮对生... 利用锰盐深加工工业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电解、双氧水、臭氧复合氧化技术对重点污染指标锰、铬、氨氮进行前期预处理,通过考查3种氧化预处理技术对废水中锰、铬、氨氮的去除率,确定了该工艺的可行性,解决了高含量锰、铬、氨氮对生物处理的严重抑制问题。充分发挥了生化系统对污水处理的应用,实现氧化技术与微生物技术完美耦合,最终锰、铬、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9%。排放浓度与排放总量均满足国家相关企业排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技术 微生物耦合 氨氮
下载PDF
多元耦合低氮燃烧技术在陶瓷工业的应用——以安阳贝利泰为例
9
作者 韩复兴 杨立辉 段延山 《佛山陶瓷》 2020年第12期29-31,40,共4页
以安阳贝利泰为例分别介绍低氮燃烧技术在烧成窑炉、喷雾干燥塔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安阳贝利泰特有的低温快烧工艺技术、烟气循环利用技术,对实现陶瓷工业清洁生产,尤其是实现低氮燃烧、超低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低氮燃烧技术 多元耦合 低温快烧 烟气再循环 余热利用
下载PDF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科技需求与重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秋凤 刘颖慧 +3 位作者 何念鹏 方华军 伏玉玲 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7,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等领域的热点,受到科技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总结...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等领域的热点,受到科技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总结各个发展阶段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展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科技需求和社会需求,评述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当前的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及其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指出,现阶段中国开展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综合研究工作不仅是提升中国生态系统生态学、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创新能力的科技发展需求,更是中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改进生态系统管理、保障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时还指出,中国现阶段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还缺乏各类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实际调查数据,缺乏国家尺度碳收支科学数据的整合,缺乏可用于碳收支计量与综合评估的模型工具,也没有形成国家层次的碳源汇计量、评估、认证及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平台。本文通过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分析认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应在大力发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和碳汇功能的定量监测、评价和认证的方法与技术基础上,重点关注并前瞻性地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耦合关系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的生物调控机制等前沿领域,以提高中国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的生态系统与温室气体管理提供基础理论、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与碳循环 碳汇功能 碳-氮-水耦合循环 增汇技术与潜力 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