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rn Stalk-composted Organic Fertilizer o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obacco-growing Soil
1
作者 刘洋 李爱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1期2551-2554,共4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returning corn stalk into field, the effects of returning corn stalk direcfly into soil and applying corn stalk-composted orgar^c fertilizer into soil on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returning corn stalk into field, the effects of returning corn stalk direcfly into soil and applying corn stalk-composted orgar^c fertilizer into soil on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obacco-growing soi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turning corn stalk into soil could reduce soil bulk density and increase soil poros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retention capacity of tobacco-growing soil. At the same time, returning corn stalk into soil could also increase the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 um contents in tobacco-growing soil. In the early field growth stage of tobacco, soil 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 content decreased slightly; but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field growth stage, the 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 content in tobacco-growing soil increas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orn stalk+urea+fermentation bacteria and corn stalk+urea+BM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returning corn stalk directly into soil), indicating that the corn stalk-composted organic fertilizer had certain popular- iz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acco-growing soil Corn stalk Organic fertilizer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NUTRIENT
下载PDF
Study of Changes i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by the Addition of Cement
2
作者 M. Ramzan A. Farooq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The effect of cement o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ree types of soils i.e garden soil, agricultural soil and roadside soil was investigated. The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was used. The amount of cement added to soi... The effect of cement o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ree types of soils i.e garden soil, agricultural soil and roadside soil was investigated. The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was used. The amount of cement added to soil samples, as dry mass percentage was 20%.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cement is capable of bringing about changes i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three soils get decreased by the addition of cement. While the pH, bulk density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oils after the addition of cement gets increased. The soil found most suitable to be treated with cement was roadside soil. It was concluded that cement can be used to change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this technique has great utility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blematic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soil-cement mixture problematic soils erosion.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oil nutrient status in poplar forest soil by soil nutrient systematic approach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常兵 陈防 +1 位作者 罗治建 陈卫文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8-300,共3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oil nutrient status of poplar plantation by Soil Nutrient Systematic Approach (SNSA) in Jianghan Plain, Hubei Province, China.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in lab...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oil nutrient status of poplar plantation by Soil Nutrient Systematic Approach (SNSA) in Jianghan Plain, Hubei Province, China.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in laboratory through collection soil samples of study site. Ten treatments of application different fertilizers were designed such as CK, optimum treatment (N, P, K, Zn), N(P, K, Zn), P(N, K, Zn), K(N, P, Zn), +Mg(N, P, K, Zn, Mg), Zn (N,P,K), +2P(N, 2P, K, Zn), +2K(N, P, 2K, Zn), and 2N+2P+2K(2N, 2P, 2K, Zn) for field experiment to test the effect on tree height, diameter (DBH) growth, and dry weight of popl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ee heights between treatments with different fertilizers, diameter growth of poplar trees in treatments of lack of N and Zn was significantly slower than that of trees in optimum treatment, and dry weight of poplar dropped significantly for treatment of CK as well as treatments without application N and Zn. It is concluded that N and Zn were main limiting factor for poplar growth. Results from laboratory analysis and field experiment were uniform per-fectly, which proved that SNSA was reliable in evaluating soil nutrient status of poplar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nutrient status soil Nutrient Systematic Approach Poplar plantation Limiting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菠萝园土壤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传和 贺涵 +1 位作者 邵雪花 何秀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258,共12页
【目的】探测不同覆盖处理对菠萝园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以未覆盖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聚乙烯地膜(PM)、无纺布(NW)和可降解地膜(BF)覆盖下菠萝营养生长期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以及细菌群落结构、代谢物的差异。【结果】与C... 【目的】探测不同覆盖处理对菠萝园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以未覆盖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聚乙烯地膜(PM)、无纺布(NW)和可降解地膜(BF)覆盖下菠萝营养生长期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以及细菌群落结构、代谢物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NW土壤中有效磷以及BF土壤中全氮含量显著提高;3种覆盖下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但PM土壤的蛋白酶、BF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与CK相比,PM土壤的放线菌数量减少;NW的细菌数量增多,放线菌减少;BF土壤的真菌和细菌数量增多,放线菌减少。16S测序表明3种覆盖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均低于CK,其中BF的菌群丰度相对最高。与CK相比,PM、NW、BF土壤共筛选到1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糖类、有机酸、含氮化合物和醇类代谢物,3种覆盖处理中BF土壤的糖类代谢物积累最高。CCA分析表明,pH影响土壤菌群结构发生分异,土壤养分、酶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正相关。【结论】3种覆盖处理中NW有利于维持营养生长期菠萝园土壤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菠萝 土壤理化性状 代谢物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5
作者 侯栋 李亚莉 +4 位作者 岳宏忠 张东琴 姚拓 黄书超 杨海兴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599,共11页
于2018—2020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开展连续3 a的定点试验,监测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A,全量化肥(当地常用化肥施用量,100%化肥);B,菌肥(60 kg·hm^(-2))+当地常用化肥施... 于2018—2020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开展连续3 a的定点试验,监测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A,全量化肥(当地常用化肥施用量,100%化肥);B,菌肥(60 kg·hm^(-2))+当地常用化肥施用量的60%;C,菌肥(120 kg·hm^(-2))+当地常用化肥施用量的40%。结果表明:在2018年和2020年,B处理的产量分别达到了32.41、33.61 t·hm^(-2),较同年的A处理分别显著(P<0.05)高出7.7%和2.1%;但在2019年,A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A处理相比,B、C处理在2019年的V 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72.2%和94.3%;B处理的花椰菜花球在2020年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了7.0%。经过3 a试验,与A处理相比,B、C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C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而全磷含量显著升高。较全量化肥而言,施用微生物菌肥不仅增加了有益微生物,如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的相对丰度,而且降低了病原菌,如油壶菌属(Olpidium)和小壶菌属(Spizellomyces)的相对丰度,降幅分别为2.98%~42.97%、80.69%~85.31%。综上所述,用适量的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平衡微生物区系,改善高原种植区花椰菜的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B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微生物菌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博洋 叶茵 +3 位作者 楚睿雯 井苗 张岁岐 严加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5-708,共14页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研究表明施加生物炭显著提高谷子产量,但生物炭施用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缺乏详细研究。因此,为研究生物炭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分配和土壤的影响,以“榆谷抗1”为试验材料,于2...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研究表明施加生物炭显著提高谷子产量,但生物炭施用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缺乏详细研究。因此,为研究生物炭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分配和土壤的影响,以“榆谷抗1”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在毛乌素新开垦沙地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1个对照组(CK,生物炭添加量0.0 t hm^(-2))和3个试验组3.0 t hm^(-2)(C1)、4.5 t hm^(-2)(C2)和6.0 t hm^(-2)(C3)。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新开垦沙地施加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谷子产量和总干物质量,增长幅度分别为12.22%~53.70%和9.62%~40.62%。与CK相比,施加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后0(开花期)、7、14、21、28和45 d谷子倒一叶(旗叶)至倒十三叶的叶片干重。施加生物炭提高了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花后同化物积累量、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以及收获期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但是后三者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收获期茎、叶总干物质分配比例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降低,千粒重和收获指数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谷子产量与收获期茎重(R2=0.68)、收获期地上部总重(R2=0.71)和收获期全株总重(R2=0.70)呈显著正相关。施加生物炭能有效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并且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其中C2(4.5 t hm^(-2))处理改善效果较大。综上,施加生物炭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开花期谷子净光合速率,增加花后营养器官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最终实现谷子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谷子 干物质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马铃薯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远平 罗文娇 +2 位作者 周平 王琼 郭华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探究马铃薯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土壤理化分析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组R)与不还田(处理组NR)土壤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与处理CK相比,... 【目的】探究马铃薯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土壤理化分析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组R)与不还田(处理组NR)土壤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与处理CK相比,马铃薯茎叶还田提高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达42.36~141.53 mg/kg。马铃薯茎叶还田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第45、90天时,还田处理土壤中12个细菌类群丰度显著提高,且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种间互作关系主要发生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且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种间互作强度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Latescibacterot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粘球菌门(Myxococcota)、Bdellovibrion⁃ota、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肠杆菌门(Entotheonellae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物种互作强度,土壤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及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指标与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叶还田 土壤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
下载PDF
生物质炭调控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华 涂昊泽 +5 位作者 赵钰湲 孔雯 夏文建 王飞儿 Muhammad Shaaban 林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我国是中药材种植大国,但不合理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导致中药材连作障碍在种植区普遍存在,造成药材减产变质、道地产区转移、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协调等,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对中药材连作土壤进行修复是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的... 我国是中药材种植大国,但不合理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导致中药材连作障碍在种植区普遍存在,造成药材减产变质、道地产区转移、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协调等,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对中药材连作土壤进行修复是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的一个关键措施。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改良酸化土壤、提升植物品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因此利用生物质炭作为调理剂来缓解中药材连作障碍具有一定潜力。本文针对我国中药材连作障碍的可能成因及潜在危害,分析生物质炭在解决药用植物连作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化感自毒危害等问题上的作用,并对生物质炭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潜力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药用植物 生物质炭 土壤理化性质 化感自毒作用
下载PDF
两种杀线虫剂处理对山药土壤线虫群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范琳娟 吴彩云 +5 位作者 徐雪亮 刘子荣 姚健 康宏波 胡平华 姚英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2-1112,共11页
为探索10%噻唑膦颗粒剂+6%寡糖·噻唑膦水乳剂(简记为CP1)和42%威百亩水剂(简记为CP2)对山药田土壤线虫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田和传统栽培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土壤常规分析方法,研究这两种处理对... 为探索10%噻唑膦颗粒剂+6%寡糖·噻唑膦水乳剂(简记为CP1)和42%威百亩水剂(简记为CP2)对山药田土壤线虫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田和传统栽培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土壤常规分析方法,研究这两种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CK)相比,两个处理对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P<0.05)提高浅生槽定向栽培田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传统栽培田>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与CK相比,CP1处理对浅生槽定向栽培田0~20 cm土层的食细菌类线虫和植物寄生类线虫的占比无显著影响,但可使传统栽培田0~20、>20~40 cm土层的山药病原线虫——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使有益线虫——食细菌类的小杆线虫属(Rhabditis)和拟丽突线虫属(Acrobeloide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CP2处理不仅可使浅生槽定向栽培田0~20 cm土层和传统栽培田0~20、>20~40 cm土层短体线虫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还可显著提高传统栽培田0~20、>20~40 cm土层小杆线虫属和拟丽突线虫属的相对丰度。此外,CP2处理显著降低了传统栽培田0~20 cm土层线虫的PPI/MI(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与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之比),显著提高了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瓦斯乐思卡指数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综上,从土壤线虫方面分析,42%威百亩水剂的综合施用效果要好于10%噻唑膦颗粒剂+6%寡糖·噻唑膦水乳剂。在本试验条件下,这两种杀线虫剂处理均不致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适宜在山药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土壤线虫 土壤理化性质 杀线虫剂 栽培方式
下载PDF
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晨旭 何香艳 +4 位作者 陈光敏 林喜盈 徐宝玲 王帅 薛志慧 《茶叶学报》 2024年第2期54-63,共10页
【目的】为探明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更好指导福鼎茶园科学施肥。【方法】本研究对福鼎市5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土壤取样,检测福鼎市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 【目的】为探明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更好指导福鼎茶园科学施肥。【方法】本研究对福鼎市5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土壤取样,检测福鼎市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并对肥力等级进行评价。【结果】福鼎市大部分茶园土壤pH介于4.05~4.29,适合茶树生长;有机质含量为11.22~79.05 g·kg^(-1),除白琳镇和管阳镇部分茶园外,肥力等级均达Ⅰ级标准;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中上水平,分别为0.68~2.43 g·kg^(-1),但碱解氮含量较低;全磷含量为0.08~1.03 g·kg^(-1),除点头镇茶园外肥力等级均达Ⅰ级标准;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4.44~91.43 mg·kg^(-1),其中太姥山镇40.70%茶园土壤肥力等级为Ⅲ级标准,速效磷供应不足;90%以上的茶园土壤全钾含量超过10 g·kg^(-1),肥力等级达到Ⅰ级标准,其中磻溪镇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221.95 mg·kg^(-1)。【结论】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整体肥力水平较优,但部分乡镇取样点碱解氮与速效磷不足,可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或肥料种类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市 茶园土壤 有机质 理化性质 养分状况
下载PDF
近江平原区土壤水力参数及相关理化性质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
11
作者 石常卿 张海林 +7 位作者 韩雨蓉 陈羽 魏雅清 王平 谢璇 刘济 刘目兴 易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为研究土壤水力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相关影响因素,以江汉平原典型近江农业区为研究单元,采集不同类型农用地的浅层(0~40 cm)原状和扰动土样,测定其水力参数和相关理化性质,揭示各水力参数及相关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 为研究土壤水力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相关影响因素,以江汉平原典型近江农业区为研究单元,采集不同类型农用地的浅层(0~40 cm)原状和扰动土样,测定其水力参数和相关理化性质,揭示各水力参数及相关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样地各参数和性质的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容重、直径>0.1 mm和>0.3 mm大孔隙含量)和水力参数(饱和含水量(θ_(s))、残余含水量(θ_(r))、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参数α和n、田间持水量(θ_(f))、凋萎系数(θ_(w))和最大有效水含量(θ_(AW)))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近江区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容重等部分理化性质与距江远近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直径>0.1 mm和>0.3 mm大孔隙含量,θs和θr,以及θf和θ_(AW)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不同样地的有机质含量、容重和直径>0.3 mm大孔隙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显著影响了Ks和水分特征曲线参数(特别是θs和n)。不同农用地土壤的水力性质也存在差异,稻田和旱地的入渗性能较好,表现为最高的中位Ks(18.7 cm/h),其他样地的Ks差异较小(9.2~10.5 cm/h)。菜地的持水能力最强,表现为较高的θf(0.46 cm^(3)/cm^(3))、θw(0.07 cm^(3)/cm^(3))和θAW(0.39 cm^(3)/cm^(3)),其他样地的土壤水力参数差异较小。河流冲积物的分布显著影响了研究区农用地的土壤机械组成,对容重和有机质含量分布也有一些影响;而人类耕作活动可以显著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孔隙含量和容重,但对机械组成影响较小;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影响了各水力参数的分布特征。在近江农业区开展土壤调查和农业生产规划时,需要考虑河流冲积物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饱和导水率 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常数 空间异质性 农用地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坝地土壤特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高虎 穆晓国 +4 位作者 李海俊 高富成 张莹 李建设 叶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1123,共11页
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坝地土壤特性和甘蓝产量的影响,设置平畦旋耕、平畦粉垄30 cm、平畦粉垄40 cm、起垄旋耕、起垄粉垄30 cm和起垄粉垄40 cm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甘蓝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20、>2... 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坝地土壤特性和甘蓝产量的影响,设置平畦旋耕、平畦粉垄30 cm、平畦粉垄40 cm、起垄旋耕、起垄粉垄30 cm和起垄粉垄40 cm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甘蓝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20、>20~40 cm土层,与平畦旋耕处理相比,起垄粉垄40 cm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容重,降幅分别为4.14%、11.45%;显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增幅分别为2.38、5.12百分点;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pH值分别下降0.25、0.20)和电导率(降幅分别为25.98%和28.20%);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增幅分别为25.34%、34.57%)、碱解氮(增幅分别为37.89%、18.57%)、速效钾(增幅分别为31.64%、24.64%)、总氮(增幅分别为38.24%、46.67%)、总磷(增幅分别为44.44%、72.22%)含量;显著增强了土壤脲酶(增幅分别为40.06%、166.97%)、过氧化氢酶(增幅分别为25.92%、19.23%)、转化酶(增幅分别为24.01%、50.84%)、碱性磷酸酶(增幅分别为66.67%、26.58%)的活性。与平畦旋耕处理相比,起垄粉垄40 cm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23.54%,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4.42%、21.69%、49.39%,单株球重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4.50%、13.59%。综上,起垄粉垄40 cm的耕作方式改善了坝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激发了土壤酶活性,提升了甘蓝的品质和产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产量 粉垄耕作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年限梅花鹿干扰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13
作者 杜芳芳 童根平 +4 位作者 何影 王旭池 叶正钱 吴家森 傅伟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786-7796,共11页
有蹄类动物的采食、践踏、排泄等行为会影响森林土壤理化特性与植物群落特征。选取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地,设置4个华南梅花鹿干扰处理(禁养,圈养10、15、20 a),以探讨华南梅花鹿圈养对亚热带林地土壤和植被... 有蹄类动物的采食、践踏、排泄等行为会影响森林土壤理化特性与植物群落特征。选取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地,设置4个华南梅花鹿干扰处理(禁养,圈养10、15、20 a),以探讨华南梅花鹿圈养对亚热带林地土壤和植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华南梅花鹿圈养年限的增加,土壤pH、含水率、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容重、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现升高的趋势。(2)华南梅花鹿圈养对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含水率、毛管孔隙度、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以及0—2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影响显著,均为圈养20 a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3)华南梅花鹿干扰能显著降低林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P<0.05)。研究结果揭示亚热带森林土壤-植被对梅花鹿干扰的响应特征,为探讨森林蹄类动物栖息地退化机制和优化区域生态恢复模式提供科学的数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梅花鹿 圈养年限 土壤理化性质 地上生物量 亚热带针阔混交林
下载PDF
甘青青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二豪 刘盼盼 +6 位作者 何萍 简阅 徐雨婷 陈诚欣 禄亚洲 兰小中 索朗桑姆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3,共13页
为研究甘青青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特征,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GB)、卡诺区(KR)和洛隆县(LL)的甘青青兰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 为研究甘青青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特征,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GB)、卡诺区(KR)和洛隆县(LL)的甘青青兰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测定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并与根际土壤核心微生物菌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甘青青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甘青青兰根际土壤共获得3900个细菌OTUs和1990个真菌OTUs,不同地区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在门水平,GB、KR和LL样品的优势细菌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GB样品的优势真菌门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KR和LL样品的优势真菌门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属水平,不同地区甘青青兰根际土壤优势微生物菌群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甘青青兰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较大。核心微生物菌群分析表明,甘青青兰根际土壤核心细菌菌群有257个属;核心真菌菌群有102个属。相关性分析表明,核心微生物菌群的改变与根际土壤理化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土壤全钾、全磷、全氮、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是影响甘青青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甘青青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土壤理化因子密切相关,为甘青青兰人工种植及筛选有益微生物菌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青兰 土壤理化性质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核心微生物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浙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5
作者 鲁晨妮 朱日清 +5 位作者 孙达 徐再萌 朱静娜 胡文凌 章斐 陈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6-913,共8页
为研究浙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水田、水浇地和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部分样品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水溶性盐含量。结果表明:①土壤pH为果园>水田>水浇地,且水... 为研究浙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水田、水浇地和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部分样品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水溶性盐含量。结果表明:①土壤pH为果园>水田>水浇地,且水浇地的土壤pH显著低于果园和水田;②土壤有机质为水田>果园>水浇地,且水田的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果园和水浇地;③3种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全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土壤有效磷为水浇地>果园>水田,且水浇地和果园的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田,土壤速效钾为果园>水浇地>水田,果园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水田;④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水溶性盐含量在水浇地和果园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浙北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施用肥料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浙北地区
下载PDF
银川市黄河滩地土壤性状空间分布特征与肥力质量评价
16
作者 于路加 王翠平 +1 位作者 马海军 杨怀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3,共12页
为阐明银川市黄河滩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用地类型(荒地、林地、耕地、退耕地)之间土壤性质的差异,通过均匀取样法实地采集银川市黄河滩地耕层土壤样品92份,采用地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法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等物... 为阐明银川市黄河滩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用地类型(荒地、林地、耕地、退耕地)之间土壤性质的差异,通过均匀取样法实地采集银川市黄河滩地耕层土壤样品92份,采用地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法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和pH、电导率、可溶性盐、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等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黄河滩地表层土壤容重在1.07~1.52 g/cm^(3),田间持水量为18.18%~31.16%,总孔隙度介于33.60%~49.83%,毛管孔隙度在26.67%~36.43%,非毛管孔隙度为5.6%~17.00%;土壤均为盐碱土,氮、磷元素含量偏低,其余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用地类型之间,林地的物理特征表现最优,退耕地土壤pH显著高于耕地(P<0.05),电导率、可溶性盐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退耕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用地类型(P<0.05),全磷含量表现为林地显著低于其他3种用地类型(P<0.05),有效磷含量表现为耕地和退耕地显著高于林地和荒地(P<0.05),其余理化性状差异不显著;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总体表现为上游偏大、下游偏小,容重、pH、电导率、可溶性盐含量、有效磷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之相反,其余理化性状空间分布特征规律性不明显。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平均值处于中下水平,土壤pH和无机态氮是土壤质量的制约因子,要改善土壤酸碱度、提高氮素含量才能提高整体土壤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滩地 土壤理化特性 土壤肥力评价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对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7
作者 侯嘉玮 马荣 +3 位作者 谷医林 王星 张晓霞 马毅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
通过系统分析北京地区西瓜根际微生物组,显示了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显著区域性,磷元素和钾元素是影响西瓜根际菌群组成最主要的因子;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健康植株比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群落结构更为稳定,节点微生物更多;网络分析发现了来自... 通过系统分析北京地区西瓜根际微生物组,显示了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显著区域性,磷元素和钾元素是影响西瓜根际菌群组成最主要的因子;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健康植株比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群落结构更为稳定,节点微生物更多;网络分析发现了来自5个菌门的19个菌属与镰刀菌属直接相关,其中芽孢菌属与假单胞菌属与镰刀菌属丰度呈正相关。通过对比西瓜健康植株与镰刀菌侵染植株根际细菌组成差异,并构建相关性网络发现了潜在的枯萎病防治菌群,为北京西瓜枯萎病预警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微生物组 西瓜枯萎病 根际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文山州土壤质地构成与肥力特征
18
作者 茹瑞红 农全东 +6 位作者 李在辉 李雪萍 农传江 李春情 陈显梅 王瑞清 屈用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54-60,共7页
【目的】探明文山州耕地土壤质地与肥力特征,为当地耕地土壤保护与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对文山州7县1市不同生态区共926个点进行土壤调查,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析主要土壤类型的肥力特征。【结果】文山州... 【目的】探明文山州耕地土壤质地与肥力特征,为当地耕地土壤保护与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对文山州7县1市不同生态区共926个点进行土壤调查,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析主要土壤类型的肥力特征。【结果】文山州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占比达96.22%,砂壤土在壤土中占比最高,为32.44%。在单作玉米模式下,2020年文山酸性砂壤土以强酸性土壤为主,占比为55.71%;2022年土壤p H、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较202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pH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机质与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与养分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207-0.562 x_(1)+0.01 x_(2)(式中,y为土壤pH的增量、x_(1)和x_(2)分别为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增量),pH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文山州96.22%的土壤为壤土,壤土中以砂壤土最多,占比32.44%。文山州砂壤土含氮量总体丰富,有机质、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各地差异大,中等含量水平居多。相比于2020年,2022年土壤pH总体呈上升趋势;pH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结合土壤酸化规律,建议文山州农户进一步优化施肥方式,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重视磷钾肥的施用,避免施肥导致土壤进一步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质地 砂壤土 肥力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酸化成因 文山州
下载PDF
烟秆生物炭与钾肥配施对烤烟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杨涛 杨亚腾 +2 位作者 张荣辉 赵琴 张勋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36-42,共7页
【目的】探明钾、镁养分平衡供给对烤烟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CK:常规施肥(复合肥600 kg/hm^(2));T_(1):常规施肥+烟秆生物炭(600 kg/hm^(2));T_(2):常规施肥+... 【目的】探明钾、镁养分平衡供给对烤烟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CK:常规施肥(复合肥600 kg/hm^(2));T_(1):常规施肥+烟秆生物炭(600 kg/hm^(2));T_(2):常规施肥+硫酸钾(600 kg/hm^(2));T_(3):常规施肥+烟秆生物炭+硫酸钾;T_(4):常规施肥+缓释钾(1200 kg/hm^(2));T_(5):常规施肥+烟秆生物炭+缓释钾肥共5个处理,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研究烟秆生物炭配施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烟秆生物炭处理(T_(1)、T_(3)和T_(5))土壤的pH分别较常规施肥降低4.00%、7.18%和11.06%,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提高。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烟株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最大叶长均增加,以T_(5)处理农艺性状最好。与对照和单增施烟秆生物炭处理相比,烟秆生物炭与钾肥配施处理(T_(3)、T_(5))烤后中部叶钾离子含量均提高,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升高,氯离子降低,氮碱比、钾氯比升高,化学成分更协调;上部叶钾离子含量升高,总糖含量降低,总氮升高。施用烟秆生物炭处理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总体呈增加趋势,产量分别较CK增加1.88%、8.58%和10.34%,产值分别增收0.67%、13.43%和15.95%,以T_(5)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优。【结论】烟秆生物炭能改良土壤,促进烟株生长,增效益、优品质。相比硫酸钾肥,缓释钾肥可缓释钾素,满足烤烟生长的同时,更利于烟株后期吸收,提升烟叶品质。烟秆生物炭与钾肥配施协同增效,尤其与缓释钾肥共施效果最佳,显著促进烤烟生长及产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生物炭 钾肥 土壤 理化性质 生长发育 经济性状 烟叶品质
下载PDF
生物炭及炭基肥改良棕壤理化性状及提高花生产量的作用 被引量:89
20
作者 战秀梅 彭靖 +6 位作者 王月 刘轶飞 陈坤 韩晓日 王恒飞 蔺文成 李喜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33-1641,共9页
【目的】炭基复合肥是生物炭农用的另一种方式,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改良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大多为短期培养或模拟试验。目前更缺乏生物炭与传统土壤培肥方式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4年的田间微区定位试验,开展生物炭及炭基复... 【目的】炭基复合肥是生物炭农用的另一种方式,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改良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大多为短期培养或模拟试验。目前更缺乏生物炭与传统土壤培肥方式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4年的田间微区定位试验,开展生物炭及炭基复合肥对棕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为生物炭的培肥改土及合理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于2009年开始连续4年进行了花生微区田间试验(2 m^2)。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NPK(CS)、施用猪厩肥+NPK(PMC)、生物炭+NPK(BIO)和基于生物炭的炭基复合肥(BF)所有处理均为等氮磷钾养分,BIO处理与PMC处理为等碳量,BIO处理相当于CS处理所施用的玉米秸秆量制备得到的生物炭量,BF处理碳含量低于BIO碳含量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分析试验前和2012年收获后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各处理4年的花生产量。【结果】连续施用4年后,与试验前相比,BIO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提高了27.6%全氮含量提高了75.6%,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土壤pH提高了0.14个单位,显著高于CS处理,与PMC处理相近;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CEC值与CS或PMC处理相近;BIO处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与CS和PMC处理差异不显著;4年中花生产量均居首位,从3198.5 kg/hm^2提高到4818.0 kg/hm^2,但与PMC处理差异不显著。连续施用4年后,BF处理土壤pH较试验前提高了0.57个单位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优势显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试验前分别提高了4.4%和27.9%显著低于BIO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的调节作用也不及BIO处理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但总体上与CS或PMC处理相近;BF处理的花生产量在试验的前3年与BIO处理差异不显著,第4年较BIO处理降低了317.1 kg/hm2,差异显著介于PMC和CS处理之间。【结论】各处理作物产量随施用年限增加而提高。生物炭和炭基复合肥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与秸秆还田和施用猪厩肥相近,生物炭在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方面,炭基复合肥在改善土壤pH方面优势突出对作物具有持续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炭基复合肥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