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ce of an Advanced Image-Bas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 of Dual Source Dual-Energy CT Data at Low keV Increases Image Quality for Portal Vein System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1
作者 Shuiqing Zhuo Sihui Zeng +1 位作者 Jingping Yu Lizhi Liu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10期827-837,共11页
Purpos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for portal vein system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Material... Purpos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for portal vein system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47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ancreatic cancer (all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Routine plain scan was performed with Siemens Force dual-source dual-energy CT followed by 3 scans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in arterial phase, portal phase and delayed phase. Traditional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Mono_E) and new generation of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Mono+) were respectively performed on portal vein images to obtain virtual single energy images including Mono_ E70 keV, Mono_E 55 keV and Mono+ 70 keV and Mono+ 55 keV.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nd noise of portal vein, normal pancreatic tissues and pancreatic lesions of 100 kV, Mono_E and Mono+ images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the contrast noise ratio of portal vein and lesions as well as pancreatic tissues and lesions (CNR PV, CNRtumor) were also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two imaging physicians with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s read the films and scored the images of each group by using the 5-point scoring method. Results: Mono+ 55 keV images including SNRpv, SNRpanc, SNRtumor, Noise, CNRpv, CNRtumor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100 KV images and Mono_E images (P < 0.05). As for the subjective score, Mono+ 55 keV image score also had the highest score,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no+ 55 keV images had the best quality. Conclusi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virtual Mono+ post-treatment can reduce image noise. Low energy Mono+ images can improve the contrast between pancreatic cancer lesions and portal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Source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Computed Tomography PANCREATIC Tumors Portal VEIN SYSTEM CT Angiography image Quality
下载PDF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长久 刘杰克 +4 位作者 青浩渺 郭玲 胡仕北 周鹏 何乐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61例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双能量CT资料。双能量图像采用LBI[融合系数为1(80 kV)和0.6(M0.6)]、NBI和VMI+(40 keV、55 keV)技术重建。比较5组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肿瘤CT值、噪声]和主观图像质量(肿瘤边界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0 keV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评分均明显高于80 kV、M0.6、NBI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80 kV、M0.6、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噪声明显低于80 kV、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双能量CT中,采用VMI+技术(40 keV)能提供更好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采用NBI技术能提供更低的噪声和更好的整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喉鳞状细胞癌 非线性融合图像 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
下载PDF
双低剂量技术在双能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利 计一丁 +3 位作者 张亦弛 迟婧 尹胜男 丁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能量头颈部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1年5月间本院102名因头颈部血管疾病行头颈部CTA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CD、DLD两组,CD组行常规剂量扫描,DLD组行双低剂量扫描;分别对两组图...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能量头颈部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1年5月间本院102名因头颈部血管疾病行头颈部CTA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CD、DLD两组,CD组行常规剂量扫描,DLD组行双低剂量扫描;分别对两组图像行MIP、VR、 MPR、 CPR、双能量去骨去钙化等后处理,用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选取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和大脑中动脉M1段测量血管的噪声、SNR、CNR,记录2组患者的x线剂量参数,包括CTDIvol(mGy)和DLP(mGy·cm),计算其有效剂量ED(mSv),亦计算2组患者的碘摄入量I(mg),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组与DLD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均能满足诊断的要求。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17、0.82 5)。2名医师对2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2、-0.2 83,均P>0.05)。CD组与DLD组图像各层面血管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0.689、0.906,均P<0.05);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血管噪声、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30~1.842,均P>0.05);颈总动脉起始部层面CD组噪声大于DLD组(t=2.855,P<0.05),SNR、CNR小于DLD组(t=-4.959、-5.041,均P<0.05)。DLD组患者C TDIvol、DLP及ED较CD组分别降低36.9%、35.3%、35.2%(t=186.138、37.753、37.753,均P<0.05)。DLD组患者碘摄入量较CD组降低57.1%(10.5g VS.245g)。结论 双低剂量双能量头颈部CTA扫描技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双能量成像 头颈部CTA 虚拟单能谱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单能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精准成像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基荣 崔恩铭 +1 位作者 梁启堂 高丽嫦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探索双源双能CT虚拟单能技术联合迭代重建提高门静脉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能量门静脉增强扫描,结合不同迭代强度(1、3、5级)进行数据重建,再对三组迭代重建数据分别进行虚拟单能量成像(... 目的:探索双源双能CT虚拟单能技术联合迭代重建提高门静脉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能量门静脉增强扫描,结合不同迭代强度(1、3、5级)进行数据重建,再对三组迭代重建数据分别进行虚拟单能量成像(40KeV、60KeV、80KeV、100KeV、120KeV、140keV)和传统120KeV混合能成像,最终每位患者获得21组图像。然后由2位放射科医生独立测量每组图像感兴趣区的平均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还对每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对两组独立测量数据进行一致性评价,而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两位放射科医生测量的门脉主干CT值、CNR、图像噪声及主观评分一致性极好,其ICC分别为0.95、0.93、0.87、0.80。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在不同迭代强度和单能组合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40KeV单能图像的门脉主干CT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单能图像(P<0.001)。在同一迭代模式下40KeV单能图像的CNR亦明显高于其他单能图像(P<0.001),且主观评分也显著升高P<0.05,其中A3-40KeV单能图像主观评分最高。结论:与120KeV传统成像技术相比,ADMIRE 3迭代强度联合40KeV单能重建能在控制噪声的同时大幅提升门静脉CNR,从而实现门静脉的精准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虚拟单能量 迭代重建 门静脉
下载PDF
基于第三代双源CT的豆纹动脉成像质量改进研究
5
作者 王立 詹松华 +7 位作者 谭文莉 龚志刚 丁晓青 侯逸轩 龚姝卉 成建明 吴浤湧 杨玉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图像重建卷积核为Hv49,锐利度3,采用M0.6(80 kV的60%与150 kV的40%)重建标准线性图像;优化组采用450 mA管电流,图像重建卷积核为BI57,采用VMI+技术重建40 keV图像的方案,余参数同常规组。以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豆纹动脉的显示数量作为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以利克特量表评分作为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化组图像的SNR、CNR、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1)。优化组的豆纹动脉显示数量为(7.46±1.50)支,相较于传统组的(5.48±1.16)支显示更多(P<0.01)。结论:通过第三代双源CT调整管电流、提高造影剂注射速率、选择锐利的卷积核与VMI+技术在提升了豆纹动脉对比度的同时减少了图像噪声,对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相较于传统扫描参数及重建方法,图像质量有明显提升。这对豆纹动脉情况的早期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纹动脉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技术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金属伪影去除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成像在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效果的正交设计研究
6
作者 成庆 夏可周 +2 位作者 彭宙峰 程亮 郭卫春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 比较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算法、金属伪影去除(MAR)算法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成像(VMI+)在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的效果差异,并提出最佳的联合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腰椎内固定术后病人的腰椎CT原始数据,共10例,通过正交... 目的 比较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算法、金属伪影去除(MAR)算法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成像(VMI+)在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的效果差异,并提出最佳的联合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腰椎内固定术后病人的腰椎CT原始数据,共10例,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设计3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将原始数据按照正交设计表的方案行重建后处理,分别测量螺钉邻近侧腰大肌处高密度金属伪影区域、螺钉长轴腹侧低密度金属伪影区域以及背部皮下脂肪对照区域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AI,随后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在对高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中,因素的影响主次为:C(VMI+)>B(MAR)>A(MBIR);在对低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中,因素的影响主次为:B(MAR)> C(VMI+)> A(MBIR)。各因素不同水平对高密度和低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均为A2>A1、B2>B1、C2>C1。A(MBIR)、B(MAR)、C(VMI+)是去除腰椎内固定高密度和低密度金属伪影的显著影响因素(P<0.001)。在对高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中,A与B、A与C、B与C的交互作用显著(P<0.001);在对低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中,A与B、B与C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最佳的联合方案为A2B2C2。结论 MBIR、MAR、VMI+是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的显著因素。MBIR、MAR、VMI+在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的效果上存在差异:对高密度金属伪影,VMI+>MAR>MBIR;对低密度金属伪影,MAR> VMI+> MBIR。MBIR、MAR、VMI+在联合应用于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中,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以MAR和VMI+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本研究的最佳的联合方案为MBIR 4级、130KeV VMI+、M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IR MAR VMI+ 腰椎内固定 金属伪影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光谱CT虚拟单能量冠状动静脉一体化成像的可行性分析
7
作者 夏海波 徐志超 +2 位作者 施京京 陈杏彪 王世威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3期170-177,共8页
目的应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尝试完成心脏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一体化成像。方法收集了2023年12月—2024年1月采用了个性化扫描方案进行冠状动静脉CT成像的受检者25例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我院同一时间段采用常规扫描方案... 目的应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尝试完成心脏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一体化成像。方法收集了2023年12月—2024年1月采用了个性化扫描方案进行冠状动静脉CT成像的受检者25例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我院同一时间段采用常规扫描方案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受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常规图像作为A组,将实验组常规图像作为B1组,B1组通过虚拟单能级重建生成40 keV图像作为B2组。对A组、B1组、B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内容包括冠状动脉各分支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医师按照5分法完成,主观评分两位评分者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实验组B2组的冠状动脉各分支的CT值、SNR和CNR[左冠状动脉主干CT值:(1306.07±185.16)HU、SNR:101.820±38.10、CNR:113.91±42.13;右冠状动脉CT值:(1284.97±203.8)HU、SNR:99.99±37.61、CNR:112.10±41.53;左回旋支CT值:(1191.88±182.83)HU、SNR:93.01±36.10、CNR:105.11±39.92;左前降支CT值:(1202.44±185.50)HU、SNR:88.05±33.57、CNR:106.33±41.84]均较实验组B1组和对照组A组的高,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B2组的冠状静脉各分支(冠状静脉窦、心大静脉、后室间静脉、前室间静脉、左心室后静脉、左边缘静脉)的CT值、SNR和CNR值明显高于实验组B1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位医师对B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均为5(5,5),优于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1组,且主观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7),说明B2组对于冠状动静脉的显示效果和图像质量更好。结论结合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能实现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的一体化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谱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冠状动脉 冠状静脉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的双能量CT成像研究进展
8
作者 谢丹 黄英 +2 位作者 李传明 郑伟 冯俊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对其治疗决策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双能量CT是近年来CT成像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具有多参数、多维度、定量成像的特点。双能量CT除了提供常规CT的解剖学信息,还...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对其治疗决策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双能量CT是近年来CT成像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具有多参数、多维度、定量成像的特点。双能量CT除了提供常规CT的解剖学信息,还可获得物质分离图、虚拟单能量图、有效原子序数图及能谱曲线等多参数图像,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本文就PDAC的双能量CT成像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双能量CT 碘图 虚拟单能量图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CTA技术对脑血管成像的价值
9
作者 李文 张志伟 +3 位作者 左子钰 万承鑫 唐煜 杨亚敬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6期669-675,共7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VMI)(≤70 keV)CTA技术对脑小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Philips IQon CT行头颈部CTA检查的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获得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和光谱数据重建的40~70 keV(间隔10 keV)CT...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VMI)(≤70 keV)CTA技术对脑小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Philips IQon CT行头颈部CTA检查的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获得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和光谱数据重建的40~70 keV(间隔10 keV)CTA图像。测量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同层面血管旁脑实质的CT值和噪声(SD),并由两名医师以5分法分别对中大脑中动脉的容积再现(VRT)图像和豆纹动脉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于40~70 keV VMI测得的血管CT值、SNR、CNR随着能级降低显著递增,SD值仅稍增,与常规图像相比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主观评价中,40 keV和50 keV组VRT图像评分为5(5,5)、5(4,5);MIP图像评分为4(3,4)、4(3,5),两组主观评分均优于其他组,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小于70 keV的虚拟单能量CTA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脑血管远端分支和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常规推荐50 keV V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头颈血管造影术 虚拟单能量
下载PDF
基于模体实验的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触发阈值优化的研究
10
作者 董淑雯 陈洁琼 +2 位作者 崔园园 于清扬 范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基于模体实验探究能谱CT结合虚拟单能谱影像(VMI)后处理方法的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最佳触发阈值。方法:6个不同浓度的碘造影剂血管模体行能谱CT增强扫描(120 kV/30 mA),并对扫描图像进行40~70 keV VMI后处理分析。由2名放射科医... 目的:基于模体实验探究能谱CT结合虚拟单能谱影像(VMI)后处理方法的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最佳触发阈值。方法:6个不同浓度的碘造影剂血管模体行能谱CT增强扫描(120 kV/30 mA),并对扫描图像进行40~70 keV VMI后处理分析。由2名放射科医生分别测量6个血管模体常规CT扫描图像与不同VMI后处理图像的CT值,并将常规扫描图像与40~70 keV VMI后处理图像的平均CT值进行二项式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得到40 keV VMI下对应的δ值为45 HU。最佳触发阈值=基础平扫+45 HU。结论:使用40 keV VMI对CTA检查图像进行后处理后,扫描时触发阈值可降低至原触发阈值的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虚拟单能谱影像 模体实验 触发阈值优化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100 kVp单能量图像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诚 陈险峰 +4 位作者 桂绅 钟志林 陈翰林 崔敏 邓文俊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目的评估第二代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在100 kVp低辐射剂量条件下CT门静脉成像(CTPV)的图像质量。方法收集2023年5月—2024年3月在武汉亚心总医院使用DLCT扫描的腹部增强检查110例[男54例,女56例,(57.47±15.07)岁]。采用随机法分... 目的评估第二代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在100 kVp低辐射剂量条件下CT门静脉成像(CTPV)的图像质量。方法收集2023年5月—2024年3月在武汉亚心总医院使用DLCT扫描的腹部增强检查110例[男54例,女56例,(57.47±15.07)岁]。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A组120 kVp(n=50)与研究组B组100 kVp(n=60)。将A组CTPV的原始数据重建为常规混合能量图像(CI),B组CTPV的原始数据重建为CI和40~80 keV(间隔10 keV)的虚拟单能量图像(VMI)。测量所有图像的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CT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并由两位影像科医生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A组有效辐射剂量(ED)为(4.05±1.23)mSv,B组为(1.92±0.21)mSv,辐射剂量降低了52.59%。B组40、50、60 keV VMI的门静脉及其分支平均CT值、SNR和CNR均高于A、B两组的CI(所有P<0.0001),其中40和50 keV VMI的SNR和CNR最高,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0和50 keV VMI的SD和A组处于相同的水平(P>0.05),60~80 keV VMI的SD显著低于A组(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估显示50 keV VMI评分为5分(最佳)的占比最高(75%),主观一致性较好(所有Kappa值>0.8)。结论采用100 kVp DLCT的50 keV VMI,和120 kVp的常规图像相比,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能级图像 门静脉 低辐射剂量
下载PDF
45 keV能谱CT图像与常规CT图像对肝细胞癌TACE术后评估效能的比较
12
作者 蒋燕 田玉亭 付志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3-166,176,共5页
目的:探讨双探测器能谱CT 45 keV单能量图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随访中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HCC患者TACE术后复查的CT扫描图像,使用常规iDose混合能量图像重建和全息光谱图像(SBI)重建,生成120... 目的:探讨双探测器能谱CT 45 keV单能量图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随访中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HCC患者TACE术后复查的CT扫描图像,使用常规iDose混合能量图像重建和全息光谱图像(SBI)重建,生成120 kV常规CT图像和45 keV能谱CT图像,分别测量2种成像方式动脉期病灶及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值、标准差(SD),计算肿瘤残留或复发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对2种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及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45 keV能谱CT检出的阳性病灶CNR高于120 kV常规CT(t=5.508,P<0.05);45 keV能谱CT检出的阴性病灶CNR与120 kV常规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5,P>0.05)。②ROC曲线显示,45 keV能谱CT较120 kV常规CT有更大的AUC,但经Delong检验比较,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6,P=0.606)。结论:与120 kV常规CT图像相比,45 keV能谱CT图像CNR更高,图像质量更优质,在HCC患者TACE术后肿瘤活性灶的检出上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能量成像
下载PDF
光谱CT单能级重建技术优化强化欠佳肺动脉CT成像图像质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艳山 刘辉佳 张雪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探索单能级重建(Mono-E)技术对强化欠佳肺动脉CT造影图像的补救能力,探索碘密度值和有效原子序数值(Z-effective)对最优补救单能级的预测能力,并寻找合适的窗口设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 目的探索单能级重建(Mono-E)技术对强化欠佳肺动脉CT造影图像的补救能力,探索碘密度值和有效原子序数值(Z-effective)对最优补救单能级的预测能力,并寻找合适的窗口设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37例PhilipsIQon光谱CT肺动脉强化欠佳(肺动脉主干分叉处CT值≤200Hu)的图像资料,重建40~70 keV(间隔5 keV)Mono-E图像,从客观图像质量参数(肺动脉主干CT值、信噪比、强化噪声)、栓子显示个数、主观评分3个方面与混合能级(120 keV)比较。测量肺动脉分叉处碘密度值及Z-effective。最优Mono-E定义为CT值>200 Hu且主观评分≥3分。结果36例肺动脉强化欠佳图像运用Mono-E技术获得的最优Mono-E图像能显著提高肺动脉强化CT客观图像质量[肺动脉CT值(除70 keV)、噪声、信噪比、强化-噪声方面均有提高(P均<0.05)]及主观评分[1.8(0.5)比3.7(1.0);Z=5.327,P<0.01]。碘密度值预测最优能级公式为:keV=4.677×碘密度值+28.49,Z_(-effective)预测公式为:keV=11.44×Z_(-effective)-53.82。最优补救Mono-E图像检出肺动脉栓子的能力优于混合能级图像(47比35;Z=2.414,P<0.05)。结论部分强化欠佳肺动脉CT造影图像可通过Mono-E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碘密度值和Z_(-effective)可预测最优补救Mono-E能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单能级重建图像 肺动脉栓塞 图像增强
下载PDF
双能量CT评估颈动脉支架最佳单能级研究
14
作者 田家齐 张进 +8 位作者 孙贝贝 赵晓东 尹丹妮 郭鹏 马伟伟 林澍莘 路伟钊 周滟 赵辉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在DECT上行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CAS术后随访患者的资料(共51枚支架)。...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在DECT上行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CAS术后随访患者的资料(共51枚支架)。重建常规CT图像和40~190keV(间隔10keV)的16组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估,客观指标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噪声(N)。主观评估采用5级评分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SNR、CNR与能级水平的相关性。组间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常规CT图像与40~190keVVMI+图像的SNR、CNR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190keVVMI+能级水平与SNR、CNR呈负相关(SNR:r=-0.763,P<0.001;CNR:r=-0.696,P<0.001)。40keVVMI+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组和60~190 keVVMI+组(均P<0.05)。40~50keVVMI+的SNR和CNR优于常规组(均P<0.001)。在噪声值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keVVMI+的噪声与常规CT及各能级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40~50keVVMI+的噪声高于常规组(均P<0.05)。在主观评分比较中,各组图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keVVMI+评分高于80~190keVVMI+组(均P<0.001),常规组与40~70keV VMI+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双能量CT40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CAS术后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支架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下载PDF
能谱CT虚拟单能图像重建和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在减少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彪 陈小玫 +3 位作者 郑进天 谭宝高 魏景欣 宋英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 比较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及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与传统迭代重建在减少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差异。方法 56例脊柱矫形术接受金属植入物行标准能谱CT检查,包括常规迭代重建、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虚拟单能图像重建。测量衰减系数(HU)... 目的 比较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及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与传统迭代重建在减少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差异。方法 56例脊柱矫形术接受金属植入物行标准能谱CT检查,包括常规迭代重建、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虚拟单能图像重建。测量衰减系数(HU)和噪声(SD),以计算椎旁肌和椎管的信噪比。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图像质量和伪影减少程度。结果 与常规迭代重建相比,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显著降低低密度伪影及高密度伪影。与常规迭代重建相比,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椎旁肌(34.6±17.0HU vs. 26.1±13.5HU及34.6±17.0HU vs. 27.0±14.2)和椎管(102.5±60.1HU vs. 72.1±39.3HU及102.5±60.1HU vs. 60.1±38.0HU, P 均<0.05)的噪声伪影减少。观察者间评价主观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良好,ICC=0.74。在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中,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上表现出伪影减少分别为44/56例(78.6%)、48/56例(85.7%)。结论 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上客观及主观伪像均减少,金属伪影去除算法联合虚拟单能图像的组合可能有希望进一步减少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 金属伪影 虚拟单能图像 金属伪影去除算法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能级设置对炎症性肠病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海涛 吴雄 +3 位作者 蒋博 邓凯 孙剑宁 梅习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5-881,共7页
目的:评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腹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扫描不同能级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ing,VMI+)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得出最佳重建参数,提... 目的:评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腹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扫描不同能级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ing,VMI+)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得出最佳重建参数,提高IBD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确诊为IBD的32名患者腹部DECT扫描图像进行线性融合(M_0.6)、VMI+、传统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ing,VMI)重建,虚拟能级为40~100 ke V,间隔为10 ke V。以病变肠段部位的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作为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由3名放射科医生对总体图像质量、锐利度、病变轮廓、噪声4个方面进行双盲评估。结果: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最佳重建参数为40 ke V VMI+(SNR 8.28±2.34;CNR 5.10±2.10),优于线性融合图像(SNR 5.82±1.44;CNR 1.53±0.86)和传统VMI(P<0.01)。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中,50 ke V VMI+总体图像质量(均值4.80)高于其他图像(P<0.01),40和50 ke V VMI+锐利度最高(均值分别为4.14和4.25,P=0.415),40 ke V VMI+显示病变轮廓能力评分高于其他图像(均值4.52,P<0.01)。100 ke V VMI+和100 ke V VMI噪声最低(均值分别为4.58和4.40,P≥0.11)。结论:相比于线性融合和传统VMI重建,低能级VMI+可显著提高IBD病变部位的腹部DECT扫描图像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成像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基于双层探测器的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优化门静脉血管图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立平 李福兴 +2 位作者 王慧颖 刘秀杰 高万军 《医疗装备》 2021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对优化门静脉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行腹部S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4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重建不同VMI(40、50、60、70 keV)组和常...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对优化门静脉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行腹部S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4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重建不同VMI(40、50、60、70 keV)组和常规混合能量(QC)组门静脉图像,比较各组门静脉CT值、平均图像噪声值(I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的门静脉CT值、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 keV组门静脉CT值、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其余能级组和Q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组间的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SDCT的VMI能够提高门静脉的图像质量且以40 keV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50 keV低能级图像对挽救颅内CTA扫描失败的可行性探索
18
作者 张勇 张妍 +3 位作者 丁金立 张磊 郑凤莲 顾卫彬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6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索双层探测器光谱CT利用50 keV低能级图像对挽救颅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失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光谱CT上行颅内CTA扫描失败的31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50 keV图像与常规图像上血管的C... 目的探索双层探测器光谱CT利用50 keV低能级图像对挽救颅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失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光谱CT上行颅内CTA扫描失败的31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50 keV图像与常规图像上血管的CT值及相对于胼胝体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可诊断性评分、血管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难易程度。统计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进行分析。结果50 keV图像上颅内血管CT值[如颈内动脉C7段为(388.39±131.08)HU、基底动脉为(376.34±114.57)HU]均高于常规图像[如颈内动脉C7段为(202.61±53.60)HU、基底动脉为(196.18±50.22)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上颅内血管CNR(如颈内动脉C7段为43.15±23.07、基底动脉为24.22±14.17)均大于常规图像(如颈内动脉C7段为19.45±9.37、基底动脉为15.90±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低能级扫描可提高图像的诊断价值,且诊断评分≥2的例数比常规图像明显增加。50keV低能级图像更易进行血管多级分支的VR。结论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 50keV低能级图像的优势可挽救部分颅内CTA扫描失败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光谱CT 颅内血管成像 双层探测器 低能级图像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单能级成像显示胰周血管:与线性融合图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洪伟 周旸 +5 位作者 张志伟 杜思霖 郑桥 李信友 吕发金 李咏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和线性融合图像相比,双能CT虚拟单能级成像提高胰周血管显示的能力。方法:对45例非胰腺病变患者行双能CT增强扫描(100 kV/Sn150 kV),并对动脉及门脉期图像进行单能级重建(40~100 keV,间隔10 keV)及权重因子M0.6的线性融合重建... 目的:探讨和线性融合图像相比,双能CT虚拟单能级成像提高胰周血管显示的能力。方法:对45例非胰腺病变患者行双能CT增强扫描(100 kV/Sn150 kV),并对动脉及门脉期图像进行单能级重建(40~100 keV,间隔10 keV)及权重因子M0.6的线性融合重建。测量并比较8组图像上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胰腺实质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强度比(SIR)及图像噪声,并以5分法对图像质量和胰周血管显影的能力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各血管及胰腺实质的SNR、CNR及SIR随着能级的降低而逐渐增高,并在40 keV单能级时达到最大值;图像噪声在40~50 keV单能级图像上明显高于其他单能级和线性融合图像(P<0.001),线性融合图像噪声和60 keV单能级图像相当(P=0.311);40~60 keV单能级图像胰周血管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单能级及线性融合图像(P<0.001),50~60 keV时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其他单能级及线性融合图像(P<0.05)。结论:与线性融合图像相比,双能CT低keV单能级图像能获得更好的图像对比度及显示胰周血管,并在40 keV单能级重建时显示血管效果最佳,50~60 keV时显示图像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周血管 双能CT 虚拟单能级成像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能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在兔VX2肝癌模型微小病灶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钦宗 王志伟 +1 位作者 齐亚飞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评估双层探测器能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monoE)在兔VX2肝癌模型微小病灶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T引导下穿刺建立兔VX2肝癌双瘤模型24只,建模后第5日采用双层探测器能谱CT进行扫描,分别获取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不同能级monoE图像(40... 目的评估双层探测器能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monoE)在兔VX2肝癌模型微小病灶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T引导下穿刺建立兔VX2肝癌双瘤模型24只,建模后第5日采用双层探测器能谱CT进行扫描,分别获取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不同能级monoE图像(40、45、50、55、60、65、70、80、100 keV)。两名诊断医师盲法独立阅片,诊断是否存在病灶、病灶数量及长径测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对存在病灶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分。结果病理证实共30个病灶建立成功,平均大小(3. 99±0. 91) mm。常规混合能量CT共检出18个病灶(47. 40%); 40、45、50、55、60、65 keV能级monoE CT均检出30个病灶(100%)。其中40 (r=0. 948,P=0. 000)、45 (r=0. 958,P=0. 000)、50 (r=0. 972,P=0. 000)、55 (r=0. 952,P=0. 000)、60 (r=0. 921,P=0. 000)、65 keV (r=0. 917,P=0. 000)能级monoE图像病灶长径测量值与新鲜病理标本长径测量值相关性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r=0. 206,P=0. 270)。40、45、50、55 keV能级monoE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 50 (4. 00,4. 50)(P=0. 000)、5. 00 (5. 00,5. 00)(P=0. 000)、5. 00 (4. 50,5. 00)(P=0. 000)、4. 00 (4. 00,4. 50)(P=0. 002),均明显高于常规混合能量的3. 00 (2. 50,3. 00)。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结果显示,在虚拟单能量图像状态下随能级水平的升高,病灶SNR和CNR呈递减趋势;其中,40 (P=0. 000)、45 (P=0. 002)、50 keV (P=0. 011)状态下SNR明显高于混合能量图像,40 (P=0. 000)、45 (P=0. 000)、50 (P=0. 000)、55 keV (P=0. 002)状态下CNR明显高于混合能量图像。结论双层探测器能谱CT monoE图像在45~50 keV能级状态下能显著提高兔VX2肝癌模型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同时具有较好的噪声控制和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能谱CT 虚拟单能量成像 图像质量 检出 肝癌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