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non-overlapping approach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2D arbitrary particles for DEM modelling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强 徐卫亚 +2 位作者 刘沁雅 王伟 孟庆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 complicated and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particle shape.Current,some composite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realistic particle shape modelling within discrete elem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 complicated and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particle shape.Current,some composite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realistic particle shape modelling within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while they cannot give a good representation to the shape and mass properties of a real particle.In this work,a novel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model an arbitrary particle using a cluster of non-overlapping disks.The algorithm mainly consists of two components:boundary filling and domain filling.In the boundary filling,some disks are placed along the boundary for a precis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rticle shape,and some more disks are placed in the domain to give an approximation to the mass properties of the particle in the domain filling.Besides,a simple method is proposed to correct the mass properties of a cluster after domain filling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disks in a cluster for lower computational load.Moreover,it is another great merit of the algorithm that a cluster generated by the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particle breakage because of no overlaps between the disks in a cluster.Finally,several examples are used to show the robust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A current FORTRAN version of the algorithm is available by contacting the aut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形状 dem 建模 FORTRAN 二维 颗粒形状 质量特性 力学行为
下载PDF
基于EDEM的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轨迹控制研究
2
作者 张楷祥 朱学岩 +2 位作者 周庆辉 邱宇航 孙建民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927,共9页
针对装载机工作装置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时存在收敛速度慢、跟踪精度低、干扰项(铲装阻力)难以估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单元法(DEM)的铲装阻力补偿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推导出了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数学模型;在EDEM中... 针对装载机工作装置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时存在收敛速度慢、跟踪精度低、干扰项(铲装阻力)难以估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单元法(DEM)的铲装阻力补偿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推导出了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数学模型;在EDEM中对工作装置的铲装阻力进行了研究,并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结合,得到了带有铲装阻力补偿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律;然后,采用Lyapunov函数对所提控制方法做了性能论证;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特性,且与比例微分滑模控制器(PDSMC)、分数阶比例微分滑模控制器(FOPDSMC)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干扰和有干扰2种工况下,采用基于铲装阻力补偿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轨迹跟踪误差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至对照组数据的8%和22%,误差收敛速度可分别提升70%和57%;以上结果说明,基于铲装阻力补偿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的综合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李雅普诺夫理论 离散元法 有限时间收敛 比例微分滑模控制器 分数阶比例微分滑模控制器
下载PDF
垂直螺旋输送机输送特性及其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岁繁 张小猛 +2 位作者 李其朋 沈策 施永昌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6-756,共11页
为了研究黏性物料(以潮湿的煤炭颗粒为例)在垂直螺旋输送机输送过程中的输送特性,以及以输送效率最大与叶片最大磨损深度最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离散单元法(DEM)和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SGA-Ⅱ)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输送参数对螺旋输... 为了研究黏性物料(以潮湿的煤炭颗粒为例)在垂直螺旋输送机输送过程中的输送特性,以及以输送效率最大与叶片最大磨损深度最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离散单元法(DEM)和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SGA-Ⅱ)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输送参数对螺旋输送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垂直螺旋输送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基于DEM仿真研究了不同螺旋转速、螺距与间隙对垂直螺旋输送特性的影响;然后,对拟合后的回归模型进行了方差分析(ANOVA),并采用NSGA-Ⅱ算法对多目标模型进行了优化求解;最后,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法对螺旋输送机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螺旋输送机的最佳输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平均质量流率随螺旋转速、螺距或者间隙的增加而增加,其影响程度顺序为:螺旋转速>螺距>间隙;叶片最大磨损深度随螺旋转速或者间隙的增加而增加,随螺距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加,其影响程度顺序为:螺旋转速>间隙>螺距;最佳垂直螺旋输送参数:螺旋转速n=360 r/min、螺距S=236.5 mm和间隙C=8.5 mm。以上研究成果可以为垂直螺旋输送特性的研究及设备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机械 离散单元法 螺旋输送特性 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 熵权法 灰色关联法
下载PDF
从中心投影影像制作正射影像的多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宣文玲 林宗坚 《测绘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提出了由中心投影影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的三种新方法:(1)在具备立体像对的情况下,通过立体影像匹配求得视差值,直接利用视差值进行微分纠正,得到正射影像;(2)多中心影像不构成立体像对,但是各中心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时,利用本文推导... 提出了由中心投影影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的三种新方法:(1)在具备立体像对的情况下,通过立体影像匹配求得视差值,直接利用视差值进行微分纠正,得到正射影像;(2)多中心影像不构成立体像对,但是各中心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时,利用本文推导的一系列数学公式,可在影像匹配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视差的微分纠正,从而得到正射影像;(3)直接利用地物稠密地区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成果,例如数字栅格地图(DRG)或数字线划地图(DLG),与单帧影像上提取的地物线划进行配准,从而实现正射影像纠正。还给出了影像上的特征线划与地图上的特征线划配准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正射影像 数字微分纠正 dem方法 中心投影影像 影像匹配
下载PDF
部件复杂表面影响土壤扰动行为的离散元宏细观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锐 李建桥 +2 位作者 李因武 刘子斌 陈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8-1223,共6页
通过分析毛管水形成液桥对土壤微观力学结构的影响,引入并行约束来表征土壤颗粒间液桥的黏性作用,建立了土壤颗粒接触非线性力学模型,并对波纹形复杂表面推土板前端土壤的动态扰动行为进行了离散元宏细观模拟。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不仅... 通过分析毛管水形成液桥对土壤微观力学结构的影响,引入并行约束来表征土壤颗粒间液桥的黏性作用,建立了土壤颗粒接触非线性力学模型,并对波纹形复杂表面推土板前端土壤的动态扰动行为进行了离散元宏细观模拟。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不仅准确再现了实验分析中复杂表面结构对土壤动态扰动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而且从土壤颗粒运动以及土块破碎等细观角度准确分析了触土部件复杂表面对土壤动态扰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土壤动态扰动行为 离散单元法 非线性力学模型 宏细观模拟 波纹形表面
下载PDF
非球形颗粒在移动床中流动特性的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陶贺 金保昇 钟文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78-83,共6页
采用多元颗粒模型对玉米形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进行了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me thod,DEM)直接数值模拟。玉米形颗粒由4个叠加在一起的球元构成。讨论了玉米形颗粒的碰撞机制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主要是碰撞力和重力。通过实... 采用多元颗粒模型对玉米形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进行了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me thod,DEM)直接数值模拟。玉米形颗粒由4个叠加在一起的球元构成。讨论了玉米形颗粒的碰撞机制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主要是碰撞力和重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移动床内的颗粒流动特性,分析了摩擦系数对壁面所受应力、颗粒空隙率及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越大,卸料所需时间越长,且在2种摩擦系数μ=0.24、0.44下,壁面都会产生过压力现象。空隙率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摩擦系数越小,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分布越均匀,颗粒的流动越接近整体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形颗粒 移动床 离散单元法 流动特性
下载PDF
非球体颗粒在强力混合机中混匀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兴福 左志坚 +2 位作者 龚曙光 谢桂兰 刘克俭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了研究非球体颗粒在强力混合机的随机运动及混合特性,采用离散元法对球体、六面体以及四面体颗粒在强力混合机内的混合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颗粒接触数量、桨叶轴扭矩、速度场分布等方面分析不同形状的颗粒流动形态,并基于统计学... 为了研究非球体颗粒在强力混合机的随机运动及混合特性,采用离散元法对球体、六面体以及四面体颗粒在强力混合机内的混合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颗粒接触数量、桨叶轴扭矩、速度场分布等方面分析不同形状的颗粒流动形态,并基于统计学方法探讨颗粒形状对于颗粒混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球体颗粒而言,异形非球体颗粒接触数量以及扭矩值明显增大;颗粒的混匀性能随着颗粒接触数量的减小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混合机 非球体颗粒 混匀效果 离散元法
下载PDF
基于条分法的滑坡位移非线性动力学模拟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兰恒星 伍法权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76-378,共3页
滑坡的位移变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过程 ,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表现出各种动力学特征。本文在传统的条分法的基础上 ,采用离散元模型的思想 ,提出一种滑坡位移非线性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几种合理的模拟结果。
关键词 非线性 动力学模拟 条分法 滑坡位移
下载PDF
非阻塞性颗粒阻尼的离散元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溧 黄其柏 何雪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84,共4页
提出了一种研究颗粒阻尼减振特性的离散元算法,建立了离散元法(DEM)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颗粒间以及颗粒与容器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较准确地预测颗粒阻尼的减振特性.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离散元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利用离散元数... 提出了一种研究颗粒阻尼减振特性的离散元算法,建立了离散元法(DEM)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颗粒间以及颗粒与容器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较准确地预测颗粒阻尼的减振特性.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离散元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利用离散元数学模型来研究颗粒阻尼结构属性的改变对其阻尼减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比和材料密度都对颗粒阻尼的减振特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颗粒阻尼 离散元法 减振特性 质量比 材料密度
下载PDF
推土板表面形态对土壤动态行为影响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锐 李建桥 +1 位作者 周长海 许述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9,共7页
土壤行为的变化过程直接受触土部件结构的影响,研究不同表面推土板作用下土壤动态行为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触土部件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液桥对土壤微观力学结构的影响,在传统离散单元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颗粒接触... 土壤行为的变化过程直接受触土部件结构的影响,研究不同表面推土板作用下土壤动态行为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触土部件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液桥对土壤微观力学结构的影响,在传统离散单元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颗粒接触非线性力学模型,并对光滑和波纹形表面形态推土板前端土壤的动态行为进行了离散元模拟。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不仅准确再现了实验中表面形态对板面前端土壤动态行为影响的定性和定量结果,而且通过离散元细观分析从土壤内部土壤颗粒运动合理解释了土壤宏观形态的变化规律以及推土板表面形态对土壤动态行为的影响,即波纹形表面使板面前端土壤波动频率变大,而波动幅度变小。该研究为土壤-机械相互作用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土壤动态行为 非线性力学模型 宏细观模拟 推土板表面形态
下载PDF
基于CUDA-GPU架构的超二次曲面离散单元并行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嗣强 季顺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1-767,共17页
大规模离散元的并行计算通常基于理想的球体单元,然而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是由非球形颗粒组成的复杂体系,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动力学行为及力学性质与球形颗粒具有显著差异.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能有效地构造非... 大规模离散元的并行计算通常基于理想的球体单元,然而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是由非球形颗粒组成的复杂体系,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动力学行为及力学性质与球形颗粒具有显著差异.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能有效地构造非球形颗粒的几何形态,并通过非线性Newton迭代算法准确计算单元间的作用力.针对非球形颗粒间接触判断的复杂性及其大规模离散元计算的需求,该文发展了基于CUDA-GPU构架下超二次曲面单元并行算法.该方法在球形颗粒并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核函数建立单元包围盒的粗判断列表及Newton迭代的细判断列表,并优化了并行算法和内存访问模式以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为检验超二次曲面并行算法的可靠性,对非球形颗粒的流动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颗粒单元不同长宽比和表面尖锐度对颗粒材料流动特性的影响,为非球形颗粒材料的大规模离散元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DA-GPU架构 超二次曲面单元 非球形颗粒 离散单元方法 并行算法
下载PDF
围压对节理岩体变形破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淼 臧传伟 +4 位作者 丁自伟 周广磊 蒋邦友 张广超 张成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305-1319,共15页
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对于工程岩体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掌握节理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采用离散元程序对不同围压作用下的断续节理岩体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首先,以室内试验数据为基础,标定了能够反映节理试件宏观力学行为和变形破... 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对于工程岩体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掌握节理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采用离散元程序对不同围压作用下的断续节理岩体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首先,以室内试验数据为基础,标定了能够反映节理试件宏观力学行为和变形破坏特征的数值模型细观参数。然后,研究了节理倾角和围压对节理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破裂模式和接触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随节理组倾角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不同节理组倾角下试件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对围压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节理组倾角为90°时影响最小;在低围压下,试样的破坏模式由节理组倾角控制;随着围压的增大,拉裂缝的萌生和扩展逐渐受到抑制,破坏模式由拉破坏向剪切-压缩破坏转变。最后,进一步探讨了预应力锚固支护对工程裂隙岩体的加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稳定性 断续节理 围压 破裂演化 离散单元法
下载PDF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材料试验及抗冲性能评价
13
作者 王保辉 吴金伟 +2 位作者 崔溦 张超 高德宇 《云南水力发电》 2021年第8期40-45,共6页
结合西霞院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的水下修复工程,针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材料及抗冲性能展开研究。为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优,对其各个材料组分开展原材料试验,进而进行材料优选。同时,利用离散元和计算流体动... 结合西霞院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的水下修复工程,针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材料及抗冲性能展开研究。为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优,对其各个材料组分开展原材料试验,进而进行材料优选。同时,利用离散元和计算流体动力学耦合的模拟方法(DEM-CFD耦合方法)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进行建模,在不同水流速度下对其抗冲性能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原材料优选 dem-CFD耦合方法 抗冲性能
下载PDF
研磨介质形状对球磨机特性影响的DEM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元 马华庆 赵永志 《矿山机械》 2020年第5期38-45,共8页
为了探究研磨介质形状对球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采用DEM方法对球磨机内不同形状研磨介质的工作状态进行了模拟,其中研磨介质采用超椭球颗粒模型描述。模拟结果表明,当球磨机的转速相同时,圆柱形研磨介质相对于球形研磨介质,其在球磨机中... 为了探究研磨介质形状对球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采用DEM方法对球磨机内不同形状研磨介质的工作状态进行了模拟,其中研磨介质采用超椭球颗粒模型描述。模拟结果表明,当球磨机的转速相同时,圆柱形研磨介质相对于球形研磨介质,其在球磨机中的头部、肩部以及冲击趾部位置较高,且球磨机耗能较高,造成更严重的衬板磨损;就碰撞能量而言,圆柱形研磨介质的碰撞频率和能量耗散率的分布相对于球形研磨介质而言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超椭球模型 非球形研磨介质 球磨机
原文传递
Determination of contact parameters for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ions of granular systems 被引量:23
15
作者 Kevin Francis Malone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1-528,共8页
Both linear-spring-dashpot (LSD) and non-linear Hertzian-spring-dashpot (HSD) contact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ontact forces in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simulations of granular syste... Both linear-spring-dashpot (LSD) and non-linear Hertzian-spring-dashpot (HSD) contact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ontact forces in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simulations of granular systems.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these models,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values for the contact parameters of the simulated particles such as stiffness, damping coefficient,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and simulation time step, is not altogether obvious. In this work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contact parameters for a model system where a particle impacts on a flat base are examined.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concern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contact parameters for use in DEM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Linear-spring--dashpot model non-linear Hertzian-spring-dashpot model Contact parameters
原文传递
椭圆颗粒层理面定向对密实颗粒试样单剪力学特性的影响(英文)
16
作者 Dan-da SHI Jian-feng XUE +1 位作者 Zhen-ying ZHAO Yan-cheng Y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46-362,共17页
目的: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从宏细观角度探究单剪受荷模式下,颗粒定向引起的层理面效应对数值试样强度与变形特征、应力-剪胀关系以及组构各向异性演化的影响及其机理。创新点:1.分析了单剪受荷条件下应力主轴偏转引发的主应力与主... 目的: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从宏细观角度探究单剪受荷模式下,颗粒定向引起的层理面效应对数值试样强度与变形特征、应力-剪胀关系以及组构各向异性演化的影响及其机理。创新点:1.分析了单剪受荷条件下应力主轴偏转引发的主应力与主应变增量之间的非共轴效应,针对密实颗粒试样,研究了初始层理面倾角对非共轴应力-剪胀关系的影响;2.从细观力学角度,研究了应力主轴偏转条件下初始不同层理面试样的应力诱发组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了一个可以考虑初始层理面效应的应力-接触力-组构经验关系式。方法:1.采用离散元团聚颗粒方法构建初始不同层理面定向的数值试样;2.采用傅里叶级数近似法对数值试样细观组构各向异性演化规律进行统计和定量数学分析;3.通过与已有文献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结果的对比,探讨密实颗粒数值试样的单剪特性及非共轴应力-剪胀关系。结论:1.初始层理面定向显著影响数值试样的单剪强度与体变特征,且在定量上能与室内物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2.在单剪受荷模式下,初始层理角越大,非共轴效应越显著;3.随着应力主轴的偏转,颗粒定向各向异性主方向逐渐趋于大主应力面作用方向,而接触法向各向异性的主方向基本垂直于颗粒定向各向异性主方向。4.本文提出的应力-接触力-组构关系式能够较好的反映颗粒定向对试样抗剪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组构各向异性 颗粒定向 单剪 非共轴 离散单元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