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Anisotropic Permeability and Soret Effect on the Convectiv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hrough a Porous Cavity Saturated by a Non-Newtonian Fluid
1
作者 Dieudonné Kouke Julien Yovogan 《Engineering(科研)》 2023年第12期843-866,共24页
In this work, an analyt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double-diffusive natural convection through a horizontal anisotropic porous layer saturated with a non-Newtonian fluid by using the Darcy model with the Boussinesq a... In this work, an analyt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double-diffusive natural convection through a horizontal anisotropic porous layer saturated with a non-Newtonian fluid by using the Darcy model with the Boussinesq approximations. The horizontal walls of the system are subject to vertical uniform fluxes of heat and mass, whereas the vertical walls are assumed to be adiabatic and impermeable. The Soret effect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ased on parallel flow approximation theory, the problem is solved in the limit of a thin layer and documented the effects of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is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et Numbe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non-Newtonian Fluid ISOTROPY Ani-sotropy Supercritical Rayleigh Number
下载PDF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in a Two-Phase Stratified Turbulent Fluid Flow in a Geothermal Pipe with Chemical Reaction
2
作者 Eric M. Nyariki Mathew N. Kinyanjui Jeconia O. Abonyo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2期484-513,共30页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in a two-phase stratified turbulent fluid flow in a geothermal pipe with chemical reaction. The derived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overning...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in a two-phase stratified turbulent fluid flow in a geothermal pipe with chemical reaction. The derived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flow were solv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hysical parameters on the concentration, skin fricti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skin friction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Reynolds number and solutal Grasholf number, 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Eckert number, Prandtl number, and angle of inclination, and the rate of mass transf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Reynolds number, Chemical reaction parameter and angle of inclination. The findings would be useful to engineers in designing and maintaining geothermal pipelines mor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PHASE Turbulence non-Newtonian INCLINATION heat transfer mass transfer STRATIFIED
下载PDF
加热不燃烧卷烟抽吸效果模拟研究
3
作者 祝冬杰 姚燕 +1 位作者 蔡晋辉 刘颖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3期304-310,共7页
为探寻加热不燃烧卷烟逐口抽吸烟碱的释放规律,依据经典导热方程和Arrhenius定律分别确定立了烟支内部的传热传质方程,构建了加热不燃烧卷烟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正交设计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确定了烟碱传质动力学参数。对模型在加... 为探寻加热不燃烧卷烟逐口抽吸烟碱的释放规律,依据经典导热方程和Arrhenius定律分别确定立了烟支内部的传热传质方程,构建了加热不燃烧卷烟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正交设计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确定了烟碱传质动力学参数。对模型在加拿大抽吸模式下烟支内部温度场分布、烟碱释放和剩余浓度、烟碱逐口抽吸质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预测计算,烟碱逐口抽吸质量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0121mg;烟芯内部温度变化曲线模拟值与实验值的最大误差百分比为6.1%;烟芯内部温度分布与释放特性严格对应,气体入口处烟碱的释放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不燃烧 传热传质 正交设计 烟碱
下载PDF
热气流环境下非球形冰晶的运动换热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钟富豪 魏震 +4 位作者 陈佳军 苗庆硕 郑勉 侯予 刘秀芳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3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针对冰晶被航空发动机吸入后在热气流环境下的运动换热问题,建立了拉格朗日框架下冰晶运动⁃传热传质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比了不同的冰晶融化模型和不同形状、粒径冰晶的运动换热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水覆盖模型,使用“裸”冰粒子模... 针对冰晶被航空发动机吸入后在热气流环境下的运动换热问题,建立了拉格朗日框架下冰晶运动⁃传热传质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比了不同的冰晶融化模型和不同形状、粒径冰晶的运动换热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水覆盖模型,使用“裸”冰粒子模型时完全融化需要更长时间,20μm粒子需要0.04 s才能完全融化,但0.023 s之前“裸”冰粒子的融化速率却更快;相同条件下球形冰晶液态水含量较高,20μm球形冰晶在计算出口处液态水含量为49.05%。椭球形和宽六角形冰晶液态水含量很相近,出口处液态水含量为40%左右;粒径越小,越早开始融化,冰晶液态水含量总是更高。20μm的冰晶在出口处液态水含量高达60.4%,而40μm冰晶在出口处液态水含量只有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晶 航空发动机 拉格朗日法 传热传质 非球形
下载PDF
含不凝气体水蒸气竖直管内冷凝传质传热研究
5
作者 黄雅楠 任婧杰 +2 位作者 宋利滨 李涌泉 毕明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4,共9页
针对竖直管内含不凝气体水蒸气冷凝传质传热过程开展研究.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平台建立了多相多组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将管内中心轴线和壁面上多点温度分布与Kuhn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混合气体... 针对竖直管内含不凝气体水蒸气冷凝传质传热过程开展研究.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平台建立了多相多组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将管内中心轴线和壁面上多点温度分布与Kuhn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混合气体进口温度、速度、压力以及不凝气体体积分数对管内冷凝传热过程的影响规律,并基于不凝气体体积分数修正,提出了竖直管内含不凝气体水蒸气冷凝传热关联式,关联式误差范围为-20%~18%;同时,探究了不凝气体对水蒸气冷凝传质过程的影响规律,发现冷凝水率和平均传质速率随不凝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少量不凝气体具有促进水蒸气冷凝的作用,不凝气体体积分数为23.2%左右时,冷凝水率和平均传质速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含不凝气体水蒸气的传热关联式和传质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管 不凝气体 冷凝传质传热 冷凝液膜
下载PDF
催化剂非均匀分布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操作条件研究
6
作者 李艺彤 郭航 +1 位作者 陈浩 叶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31-3840,共10页
催化层中铂载量沿流道方向的梯度分布会影响反应物利用以及热量和物质的传递,而操作条件对铂载量梯度分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性能和传热传质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基于二维、非等温、两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探究了操作条件反应物... 催化层中铂载量沿流道方向的梯度分布会影响反应物利用以及热量和物质的传递,而操作条件对铂载量梯度分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性能和传热传质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基于二维、非等温、两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探究了操作条件反应物流向和化学计量比对铂载量二梯度分布和多梯度分布中的三梯度分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物流向对铂载量梯度分布燃料电池的电性能和物质含量的影响较弱;化学计量比的增加可以提高铂载量梯度分布燃料电池的电性能,并且随着化学计量比的增加,铂载量梯度分布的燃料电池性能相对于均匀分布的燃料电池性能的提升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催化剂 非均匀分布 操作条件 电池性能 传热 传质
下载PDF
非傅立叶导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蒋方明 刘登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对迄今为止有关非傅立叶导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其中包括作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空心球体介质双曲线非傅立叶导热模型的分析求解,室温条件下多孔材料内非傅立叶导热的实验结果及数值模拟,非傅立叶导热的“瞬时薄层”... 对迄今为止有关非傅立叶导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其中包括作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空心球体介质双曲线非傅立叶导热模型的分析求解,室温条件下多孔材料内非傅立叶导热的实验结果及数值模拟,非傅立叶导热的“瞬时薄层”模型,非傅立叶导热和非费克质量传递的耦合分析,非傅立叶导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文中还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傅里立叶导数 非费克质量传递 分子动力学模拟 空心球体介质 多孔材料 “瞬时薄层”模型 Founier定律 非经典热质传递效应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海燕 庞明军 魏进家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40-746,共7页
鉴于非牛顿流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详细总结了近两年来国内外非牛顿流体在各个研究领域内的研究近况,对非牛顿流体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最近,国内外对非牛顿流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非牛顿流体... 鉴于非牛顿流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详细总结了近两年来国内外非牛顿流体在各个研究领域内的研究近况,对非牛顿流体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最近,国内外对非牛顿流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非牛顿流体气液两相流流动、非牛顿流体的传质和传热以及非牛顿流体数值模拟方法等8个方面。今后,在对非牛顿流体研究的众多内容中,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非牛顿流体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的相互关系,流动规律准确的数值模拟以及非牛顿流体的新机能及相关设备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流动 传热传质 研究趋势
下载PDF
生物质热反应机理与活化能确定方法Ⅰ.干燥段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登宇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0-584,共5页
干燥段是生物质热解的第一个过程。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杉木木屑干燥段质量和热量的变化,推导了非等温干燥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热质传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木屑含湿量迅速下降,80℃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失重峰;非等温干燥动力学P... 干燥段是生物质热解的第一个过程。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杉木木屑干燥段质量和热量的变化,推导了非等温干燥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热质传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木屑含湿量迅速下降,80℃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失重峰;非等温干燥动力学Page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木屑干燥过程,木屑干燥活化能为12.6 kJ/mol;水分传输与热量传递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干燥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水分的扩散蒸发;木屑干燥需热量为426 kJ/kg,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非等温干燥 活化能 热质传输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藏温度对地应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金 邓金根 +4 位作者 蔚宝华 刘凯铭 王厚东 汪伟 鹏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6,共7页
长期注水将影响油藏原始温度分布,从而改变原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渗流力学、多孔介质传质传热学和岩石力学为基础,建立了一维径向油水两相非等温渗流数学模型和温度引起的地应力变化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不同注水时间和地层渗... 长期注水将影响油藏原始温度分布,从而改变原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渗流力学、多孔介质传质传热学和岩石力学为基础,建立了一维径向油水两相非等温渗流数学模型和温度引起的地应力变化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不同注水时间和地层渗透率下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而得到了地应力方向和大小的改变值。研究表明:油藏温度场的分布受传质传热和热传导两种作用的控制;油藏温度的变化将同时改变地应力大小和方向,且不同时间和不同位置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改变值不同,注水温度变化最大的区域地应力变化也最大,原地应力方向的最大偏转值出现在与初始最大水平地应力方位呈45°角的方位处,而当油藏温度均匀降低时地应力方向不发生偏转。本研究对于确定注水油藏现今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传质传热 非等温渗流 油藏温度 地应力
下载PDF
无填料热源塔吸热效率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楠 李念平 +1 位作者 崔海蛟 李胜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07-2013,共7页
建立无填料热源塔热泵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不同进风位置、喷嘴位置、室外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量、溶液入口温度下无填料热源塔吸热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风位置和喷嘴位置对热源塔的吸热效率会产生影响,下喷式无填料热源塔... 建立无填料热源塔热泵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不同进风位置、喷嘴位置、室外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量、溶液入口温度下无填料热源塔吸热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风位置和喷嘴位置对热源塔的吸热效率会产生影响,下喷式无填料热源塔吸热效率高于上喷式无填料热源塔;干球温度与吸热效率无明显相关性,但干球温度升高,热源塔从空气中吸收的总热量增加;相对湿度和风量升高,吸热效率提高;溶液入口温度升高,热源塔的吸热效率明显提高。与其他参数相比,溶液入口温度对热源塔的吸热效率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填料热源塔 吸热效率 传热 传质 吸收
下载PDF
对流边界条件高强度快速传热传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馨 施明恒 虞维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14,共3页
在考虑非傅立叶效应和非斐克效应的基础上,对所建立的高强度快速传热传质的耦合方程进行了对流边界条件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超常传热传质的耦合作用会造成多孔介质内部“局部增湿”现象,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出现滞后现象.
关键词 非傅立叶效应 非斐克效应 热质耦合 局部增湿 对流边界 高强度快速传热传质
下载PDF
多孔介质干燥的非平衡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陶斌斌 杨历 刘春元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从非平衡态热动力学和相平衡的角度,建立了多孔介质干燥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多孔介质内部传热传质之间的相互耦合现象,从化学势的定义出发,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含湿量对各唯象系数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 从非平衡态热动力学和相平衡的角度,建立了多孔介质干燥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多孔介质内部传热传质之间的相互耦合现象,从化学势的定义出发,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含湿量对各唯象系数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干燥过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干燥 传热传质 非平衡态热动力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气体变压吸附非等温非绝热非平衡模型计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学伟 刘伟 邓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2,84,共4页
分析了固定床吸附过程中流动、传热和传质过程,将多孔介质内传输模型应用于吸附过程研究,建立了大含量强吸附的非等温非绝热非平衡模型,传质过程采用线性驱动力模型.应用有限体积差分法对方程进行离散,使用SIMPLE法进行压力-速度修正,... 分析了固定床吸附过程中流动、传热和传质过程,将多孔介质内传输模型应用于吸附过程研究,建立了大含量强吸附的非等温非绝热非平衡模型,传质过程采用线性驱动力模型.应用有限体积差分法对方程进行离散,使用SIMPLE法进行压力-速度修正,使用迭代法进行方程求解.采用此新模型计算了定壁温条件下圆筒形沸石13X吸附床对质量浓度为0.176 kg/m3的二氧化碳/氮气双组分气体的吸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模型可以合理地计算吸附传质与传热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符合前人的实验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温度变化非常显著对吸附量的增大和处理周期的缩短都是不利的,对吸附过程温度的变化进行抑制是提高吸附分离效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传热 传质 二氧化碳 多孔介质 非平衡
下载PDF
高热流密度激光作用下含混多孔材料的传热传质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淮秀兰 刘登瀛 +1 位作者 崔晓鸣 孟群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0-323,共4页
建立了快速高热流密度激光作用下含湿多孔材料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采用恰当的数值处理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快速高热流密度激光作用下含湿多孔材料的传热传质具有经典热质传递理论难以解释的超常效应-非傅立叶与非费克效应... 建立了快速高热流密度激光作用下含湿多孔材料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采用恰当的数值处理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快速高热流密度激光作用下含湿多孔材料的传热传质具有经典热质传递理论难以解释的超常效应-非傅立叶与非费克效应,且非费克效应比非傅立叶效应更明显,较高含湿量的材料在高热流密度激光作用下的非费克效应应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湿多孔材料 传热传质 高热流密度激光
下载PDF
传热传质过程和设备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舒礼伟 陈林根 孙丰瑞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阐明了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对传热传质过程和设备的重要意义,从物理学和工程学两个角度综述了传热传质过程和设备的热力学优化研究现状。从优化方法(数值优化和最优控制理论)、优化目标(最小熵产生、最小平均耗热(功)量、最大生产率、最... 阐明了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对传热传质过程和设备的重要意义,从物理学和工程学两个角度综述了传热传质过程和设备的热力学优化研究现状。从优化方法(数值优化和最优控制理论)、优化目标(最小熵产生、最小平均耗热(功)量、最大生产率、最大效率)、优化结果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蒸馏与分离过程理论循环和工程循环、化学反应器的性能优化问题,探讨了传热传质过程和设备热力学优化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具有完全可控换热器、序接换热器以及综合了热机的换热器网络的非绝热蒸馏是近期非绝热蒸馏热力学优化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优化 传热传质过程 非绝热蒸馏 化学反应器
下载PDF
基于热不平衡考虑的溶液除湿/再生传热传质系数(Ⅰ)模型与Le-h_D测量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冬根 曹熔泉 +1 位作者 张小松 殷勇高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33-2439,共7页
溶液除湿装置是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一个重要单元,其内部传热传质规律对系统性能起到决定性影响。在溶液绝热除湿模型基础上,提出考虑热不平衡的除湿模型用以计算溶液除湿过程的传热传质系数。模拟计算发现考虑热不平衡模型计算的溶液和... 溶液除湿装置是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一个重要单元,其内部传热传质规律对系统性能起到决定性影响。在溶液绝热除湿模型基础上,提出考虑热不平衡的除湿模型用以计算溶液除湿过程的传热传质系数。模拟计算发现考虑热不平衡模型计算的溶液和空气出口参数与实验值能更好吻合,从而说明该模型能更准确计算除湿过程传热传质系数。当热容率比C*≥1.0时,考虑热不平衡除湿模型计算的传质单元数和Lewis数要远优于绝热模型计算结果;而当C*≤0.05时,考虑热不平衡除湿模型和绝热模型计算结果相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传热传质系数 热不平衡
下载PDF
新型置换通风系统耦合作用机理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智伟 郭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0,共6页
建立了办公室房间侧墙上置风口置换通风方式试验模型,测试了不同负荷情况下房间非等温送风射流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利用无因次速度变化曲线,分析了送风射流的发展规律,依据送风射流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房间内送风射流与周围空气热质交... 建立了办公室房间侧墙上置风口置换通风方式试验模型,测试了不同负荷情况下房间非等温送风射流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利用无因次速度变化曲线,分析了送风射流的发展规律,依据送风射流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房间内送风射流与周围空气热质交换以及送风射流与热羽流对房间温度分层的影响,阐明了新型置换通风系统耦合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置风口 置换通风 非等温送风射流 热质交换 耦合作用机理
下载PDF
热、质非经典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方明 刘登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8-35,共8页
提出了超常热、质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热、质传递条件下 ,紧靠介质内受热或质扰动的位置 ,存在一“薄层”区域 ,该薄层内的热传导或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经典 (非傅立叶或非费克 )传递效应 ,在薄层外、介质内其他部分... 提出了超常热、质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热、质传递条件下 ,紧靠介质内受热或质扰动的位置 ,存在一“薄层”区域 ,该薄层内的热传导或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经典 (非傅立叶或非费克 )传递效应 ,在薄层外、介质内其他部分的热、质传递仍近似符合经典热、质传递定律 (傅立叶和费克定律 ) ;“瞬态薄层”内的非经典传递效应只可能在热、质扰动过后的极短瞬时存在 .在分析介质内的非傅立叶导热行为的同时 ,根据热、质传递的可类比性得到非经典质量传递“瞬态薄层”的厚度与质松驰时间、质扩散系数以及质量扰动的强度和瞬时性强弱的定性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热质传递 非傅立叶热传导 非费克质量传递 “瞬态薄层”模型 质松驰时间 质扩散系数
下载PDF
椭圆形定距柱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炳成 黄亮 李庆领 《化工机械》 CAS 2009年第6期529-530,561,共3页
通过实验对异形定距柱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热质比拟萘升华技术,测量了Re=4200-7000范围内的圆形定距柱和两种椭圆形定距柱柱面及通道底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得出了椭圆形定距柱螺旋通道的传热规律,并对其综合性能... 通过实验对异形定距柱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热质比拟萘升华技术,测量了Re=4200-7000范围内的圆形定距柱和两种椭圆形定距柱柱面及通道底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得出了椭圆形定距柱螺旋通道的传热规律,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板式换热器 热质比拟 强化传热 异形定距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