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by non-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Kai yi, NIU Cong wei, QIAN Dong, LIU Ju hong, CHEN Xiao yi, LAI De y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The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in the ammoniacal sulfate solution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a phosphate (P303) as extractant was studi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equilibrium pH value in... The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in the ammoniacal sulfate solution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a phosphate (P303) as extractant was studi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equilibrium pH value in aqueous phase, contact time of the two phases, the air blowing time for feed liquor in the open beaker on percentage extrac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and percentage reextraction of nickel from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with dilute H 2SO 4. etc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Ⅱ) can be oxidized to Co(Ⅲ) ammino complex by adding (NH 4) 2S 2O 8 or blowing air to the aqueous phase, and Co(Ⅲ) ammino complex is a kind of kinetically inert complex. Its extractive speed is very slow, while the nickel′s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cobalt. By controlling the contact time of the two phases, nickel can be separated from cobalt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Then nickel was reextracted from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with dilute H 2SO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SEPARATION COBALT NICKEL
下载PDF
Separation of nickel, cobalt and copper by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P204 被引量:4
2
作者 钱东 王开毅 +3 位作者 潘春跃 唐有根 蔡春林 蒋金枝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1年第5期803-805,共3页
Nickel, cobalt and copper were separat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P204.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NH 3) 6] 3+ is an inert complex in extraction kinetics, therefore cobalt can be separated from nickel an... Nickel, cobalt and copper were separat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P204.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NH 3) 6] 3+ is an inert complex in extraction kinetics, therefore cobalt can be separated from nickel and copper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25?℃, contact time of two phases 10?min, phase ratio 1∶1, aqueous pH 10.10 and concentration of P204 20%, [Co(NH 3) 6] 3+ is hardly extracted by P204, while the percentage extractions of nickel and copper are 79.3% and 93.9% respectively. Nickel and copper are separated by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P204.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25?℃, contact time of two phases 1?min, phase ratio 1∶1, equilibrium pH 4.01 and concentration of P204 20%, the separation factor of copper and nickel is 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NICKEL COBALT COPPER di(2 ethylhexyl) phosphate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solvation of a series of homologous α-amino acids in non-aqueous mixture of ethylene-glycol and N,N-dimethyl formamide
3
作者 Kalachand Mahali Sanjay Roy Bijoy Krishna Dolui 《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11年第3期185-193,共9页
Standard free energies (ΔG0t(i) ) and entropies (ΔS0t(i)) of transfer of some homologous α-amino acids viz. glycine (gly), dl-alanine (ala), dl-α-amino butyric acid (aba) and dl-nor-valine (nor-val) from protic et... Standard free energies (ΔG0t(i) ) and entropies (ΔS0t(i)) of transfer of some homologous α-amino acids viz. glycine (gly), dl-alanine (ala), dl-α-amino butyric acid (aba) and dl-nor-valine (nor-val) from protic ethylene glycol (EG) to dipolar aprotic N,N-dimethyl formamide (DMF) have been evaluated from solubility measure-ments at five equidistant temperatures i.e from 15 to 350C. The observed ΔG0t(i) and TΔS0t(i) Vs composition profiles are complicated because of the various interaction effects. The chemical effects of the transfer Gibbs energies (ΔG0t.ch(i)) and entropies of transfer (ΔS0t.ch(i)) have been obtained after elimination of cavity effect, estimated by the scaled particle theory and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effects, estimated by the use of Keesom-orientation expression. The chemical contributions of transfer energetics of homologous α-amino acids are guided by the composite effects of increased dispersion interaction, basicity and decreased acidity, hydrogen bonding effects and solvophobic solvation of ethylene glycol and N, N-dimethyl formamide mixed solvent as compared to that of reference solvent (ethylene glyc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QUEOUS solvent system Transfer Energetic ZWITTERIONS α-Amino ACIDS Solvophobic SOLVATION
下载PDF
纤维素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锂电池隔膜的研究
4
作者 徐烁媛 杨柳青 +2 位作者 刘全鑫 胡志军 陈煌煌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本研究采用NaOH/尿素/硫脲溶解体系和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并比较其与市售聚烯烃Celgard 2400隔膜、纤维素隔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的孔隙率为56.1%、平均孔径为305 nm,电解液吸液率为339... 本研究采用NaOH/尿素/硫脲溶解体系和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并比较其与市售聚烯烃Celgard 2400隔膜、纤维素隔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的孔隙率为56.1%、平均孔径为305 nm,电解液吸液率为339%、保液率为68.9%、离子电导率为1.88 mS/cm;在0.5 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比容量达156.55 mAh/g,库伦效率高于96%。市售Celgard 2400隔膜的离子电导率为0.43 mS/cm,在0.5 C倍率下进行1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后,其比容量仅为74.26 mAh/g,库伦效率低于88%。与Celgard 2400隔膜相比,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具有更高的孔隙率、更好的电解质润湿性、更低的内阻、更快的离子传输速度,以及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锂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锂电池隔膜 碱/尿素体系
下载PDF
低热量红花油蔗糖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子昭 闵梨园 +1 位作者 米红宇 马凤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8-132,共5页
研究了以红花油甲酯为原料代替单一脂肪酸进行合成低热量红花油蔗糖酯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C用量为3%(W%),乳化剂A用量为8%(W%),反应温度... 研究了以红花油甲酯为原料代替单一脂肪酸进行合成低热量红花油蔗糖酯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C用量为3%(W%),乳化剂A用量为8%(W%),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5~4.5h时,红花油甲酯转化率可达:87.70%,其产品中油溶性蔗糖多酯含量可达61.25%(W%);产品的表面张力为30.6mN/m,去污力为84.7%,脱脂力为34%,稳泡能力为8.0/6.0mm/mm(5min后),HLB值为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油 蔗糖酯 无溶剂体系 酯交换 相转移催化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拟鲸蜡油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晶晶 邓利 +1 位作者 王芳 谭天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下脂肪酶催化长链混合脂肪酸和鲸蜡醇酯化合成一种液态蜡酯混合物的过程,该液态蜡酯混合物能作为鲸蜡油和霍霍巴油的替代品,对三种商业酶和自制固定化脂肪酶进行了筛选,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酯化反应进行优化,以酸的...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下脂肪酶催化长链混合脂肪酸和鲸蜡醇酯化合成一种液态蜡酯混合物的过程,该液态蜡酯混合物能作为鲸蜡油和霍霍巴油的替代品,对三种商业酶和自制固定化脂肪酶进行了筛选,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酯化反应进行优化,以酸的转化率为响应值,对温度、酶量、底物摩尔比、时间这四个因素的重要性做了适当评价,并给出了拟和良好、回归显著、可靠性较好的经验性模型方程。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44℃,固定化酶用量0.2 g/g酸,底物酸醇摩尔比1:1,反应时间11h,酸的转化率可达93%,水解活力为150 IU/g的固定化酶的半衰期约为1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鲸蜡油 脂肪酶 无溶剂 酯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温度对单甘酯的合成起关键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修功 章克昌 曹淑桂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无溶剂体系中以脂肪酶催化棕榈油的甘油解反应合成单甘酯时,发现温度对单甘酯的产率起关键作用。反应存在一临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单甘酯的平衡浓度高于60%,而高于临界温度时单甘酯含量只有30%左右。临界温度与油脂的种类... 在无溶剂体系中以脂肪酶催化棕榈油的甘油解反应合成单甘酯时,发现温度对单甘酯的产率起关键作用。反应存在一临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单甘酯的平衡浓度高于60%,而高于临界温度时单甘酯含量只有30%左右。临界温度与油脂的种类有关;通过测定各种油脂的临界温度并与其熔点相比较,结合反应现象学及反应进程中反应混合物各组分含量的变化,提出了临界温度的存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脂肪酶 单甘酯 合成工艺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非溶剂系统中茶油酶促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冀华 张根旺 杨天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9,共3页
茶油是中国的特有油脂资源,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类似于橄榄油。选用1,3专一性脂肪酶对茶油改性制类可可脂作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在非溶剂系统中研究了影响茶油改性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以茶油为原料油进行酶促改性制类可可脂是可行的。
关键词 脂肪酶 茶油 酯交换反应 非溶剂系统
下载PDF
双尾及多尾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的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现涛 邢航 +1 位作者 伍毅 肖进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41-446,共6页
拟通过增加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碳氟链的数目,从而增大有机溶剂表面吸附层的碳氟链密度,以提高其降低有机溶剂表面张力的能力。合成了2个系列的氟表面活性剂:将全氟辛基磺酰氟与二胺(NH_2(CH_2)nNH_2,n=2,3,6,10)反应,合成以磺酰... 拟通过增加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碳氟链的数目,从而增大有机溶剂表面吸附层的碳氟链密度,以提高其降低有机溶剂表面张力的能力。合成了2个系列的氟表面活性剂:将全氟辛基磺酰氟与二胺(NH_2(CH_2)nNH_2,n=2,3,6,10)反应,合成以磺酰胺键为连接基、分子中含有2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通过全氟辛酸与多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和季戊四醇)反应,合成以酯键为连接基、分子中分别含有2,3和4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这2个系列氟表面活性剂在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以及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三元混合溶剂中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氟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溶剂种类对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纯增加碳氟链数目与降低表面张力之间不具有必然的依赖关系,分子整体构型也很重要,同时有机溶剂的种类对氟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 非水体系 表面张力 碳氟链
下载PDF
非水相介质酶法转化制备乙酸3-甲硫基丙醇酯工艺
10
作者 张佳婵 王成涛 +2 位作者 赵磊 尹丽丽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共5页
研究脂肪酶催化合成天然乙酸3-甲硫基丙醇酯的关键因素及条件。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是无溶剂体系和正己烷体系中最佳催化剂,加酶量、分子筛用量、乙酸加入次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乙酸3-甲硫基丙醇酯合成有重要... 研究脂肪酶催化合成天然乙酸3-甲硫基丙醇酯的关键因素及条件。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是无溶剂体系和正己烷体系中最佳催化剂,加酶量、分子筛用量、乙酸加入次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乙酸3-甲硫基丙醇酯合成有重要影响。在无溶剂体系体系,加有1.06g 3-甲硫基丙醇、0.6g乙酸的反应中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条件为:加酶量50mg、分子筛加入量2g、反应温度42℃、反应总时间30h,乙酸分3次加入,间隔时间为2h,摇床转速为150r/min,乙酸3-甲硫基丙醇酯产率达4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硫基丙醇 乙酸3-甲硫基丙醇酯 脂肪酶Novozym 435 非水相转化 无溶剂体系
下载PDF
润滑油生产溶剂回收系统的混合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刚 许晓鸣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9,共8页
溶剂回收系统的优化目标是在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能量消耗,由于外界干扰大、参数波动大、存在较大滞后等因素,能耗优化数学模型难以满足在线优化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数学建模与优化、专家系统建模与优化相结合的混合优... 溶剂回收系统的优化目标是在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能量消耗,由于外界干扰大、参数波动大、存在较大滞后等因素,能耗优化数学模型难以满足在线优化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数学建模与优化、专家系统建模与优化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策略.为满足能耗优化的需要,采用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润滑油质量指标“闪点”的软测量技术和一种保证蒸发塔温度控制的非线性预测算法.实际应用结果证明该混合优化策略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溶剂回收系统 混合优化策略 炼油厂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非溶剂挥发诱导成孔机制与纳米多孔纤维膜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成成 刘让同 +2 位作者 李淑静 李亮 刘淑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3,共8页
为实现聚左旋乳酸纳米纤维孔隙结构可控,以氯仿和丙酮为混合溶剂,通过在聚左旋乳酸中加入柴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多孔纤维膜。探索了非溶剂挥发诱导相分离成孔机制,研究了柴胡质量分数、溶剂配比、聚左旋乳酸质量分数对纤维膜孔... 为实现聚左旋乳酸纳米纤维孔隙结构可控,以氯仿和丙酮为混合溶剂,通过在聚左旋乳酸中加入柴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多孔纤维膜。探索了非溶剂挥发诱导相分离成孔机制,研究了柴胡质量分数、溶剂配比、聚左旋乳酸质量分数对纤维膜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溶剂溶液体系中添加柴胡能够提升纤维膜的孔隙率,随着柴胡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多孔纤维膜的孔隙率逐渐增加,当柴胡质量分数为2%时孔隙率最大,为70.98%;改变氯仿与丙酮配比会对纤维膜孔隙结构造成影响,当氯仿和丙酮质量比为8∶1时,纤维膜的孔隙率达到最大,为82.09%;聚左旋乳酸质量分数为9%时纤维膜的孔隙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左旋乳酸 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丝 柴胡 多孔纤维 非溶剂溶液体系 成孔机制
下载PDF
纤维素溶解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宗保 王运利 《合成纤维》 CAS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的溶解是将这种可再生资源有效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步骤,其溶解体系所用溶剂分为衍生化溶剂和非衍生化溶剂。从这两方面简要介绍纤维素的溶解体系及其机制,并对各个溶剂体...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的溶解是将这种可再生资源有效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步骤,其溶解体系所用溶剂分为衍生化溶剂和非衍生化溶剂。从这两方面简要介绍纤维素的溶解体系及其机制,并对各个溶剂体系的优缺点进行简要概述,预测未来纤维素溶解体系会朝着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溶解体系 衍生化溶剂 非衍生化溶剂
下载PDF
非溶剂体系温度对细化RDX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聪花 郭晨 +2 位作者 刘志强 贾新磊 张诗敏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5-381,共7页
利用自行研制能定量控制的喷射重结晶装置,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水为非溶剂细化得到RDX,同时结合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了喷射重结晶RDX过程中最佳非溶剂体系温度,以及不同温度对制备RDX晶体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 利用自行研制能定量控制的喷射重结晶装置,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水为非溶剂细化得到RDX,同时结合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了喷射重结晶RDX过程中最佳非溶剂体系温度,以及不同温度对制备RDX晶体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P-XRD)、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其进行性能表征和热分析;并测试了其撞击感度。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制备RDX的最佳非溶剂体系温度与实验结果一致,即最佳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可获得中值粒径为836nm、粒径分布均匀、形貌趋于球形且表面光滑的RDX;与原料RDX相比,细化后的RDX表观活化能升高了46.85kJ/mol,具有较好的热安定性,指前因子(lg(A/min))提高了4.87,热爆炸临界温度增加1.14℃,撞击感度(H_(50))最大提高至40.0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X 喷射重结晶 非溶剂体系 分子动力学模拟 性能表征
下载PDF
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解析
15
作者 林俊敏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文章根据单因素设计的要点,通过溶剂挥发的方式综合研究微球载药量,从具体微球粒径大小入手设计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重点阐述如何制备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首先分析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的制备思路,然后从制... 文章根据单因素设计的要点,通过溶剂挥发的方式综合研究微球载药量,从具体微球粒径大小入手设计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重点阐述如何制备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首先分析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的制备思路,然后从制剂材料载药量的影响、制剂制备的稳定性、制剂制备质量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效果,全面总结和归纳制备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的要点,强化制剂制备的综合效益,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条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尼尔 聚乳酸 微球缓释制剂 制备方法 非溶剂系统
下载PDF
纤维素纤维溶解体系的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亮 柴欣生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7年第4期35-43,共9页
根据溶解机理的不同,纤维素纤维溶解体系可分为衍生化溶解体系和非衍生化的直接溶解体系两大类;而根据溶剂类型的不同,直接溶解体系又可分为水相直接溶解体系和非水相直接溶解体系。本文将根据溶解机理以及溶剂类型,有针对性的对主要溶... 根据溶解机理的不同,纤维素纤维溶解体系可分为衍生化溶解体系和非衍生化的直接溶解体系两大类;而根据溶剂类型的不同,直接溶解体系又可分为水相直接溶解体系和非水相直接溶解体系。本文将根据溶解机理以及溶剂类型,有针对性的对主要溶解体系的发展史以及当前比较热门的新型溶剂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溶解体系 衍生化体系 水相直溶体系 非水直溶体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无水溶剂体系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成平 卢程华 +2 位作者 唐岚 饶桂维 严小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基于样品在逆行的互不混溶两相溶剂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新型分离技术。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HSCCC分离天然产物中极弱极性化合物时应用无水溶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被分离物质的种类、溶剂体系组成及洗...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基于样品在逆行的互不混溶两相溶剂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新型分离技术。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HSCCC分离天然产物中极弱极性化合物时应用无水溶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被分离物质的种类、溶剂体系组成及洗脱方法。结果表明,HSCCC无水溶剂体系在分离天然产物中一些极性非常小的化合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总结了HSCCC无水体系溶剂选择规律、特点及适用范围,为HSCCC无水体系的应用及溶剂体系的快速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无水溶剂体系 溶剂体系选择 天然产物分离 极弱极性化合物 分配系数 固定相保留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