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生死观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鸿雁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71-72,共2页
从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的探析中,比较和分析理性主义生死观与非理性主义生死观、享乐主义生死观与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儒、墨两家生死观的异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死观的传统生死观资源,促进大学生热爱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提升人生... 从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的探析中,比较和分析理性主义生死观与非理性主义生死观、享乐主义生死观与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儒、墨两家生死观的异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死观的传统生死观资源,促进大学生热爱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提升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享乐主义 儒家 墨家 佛教 道家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死观探析
2
作者 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6-28,31,共4页
从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的探析中,比较和分析理性主义生死观与非理性主义生死观、享乐主义生死观与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儒、墨俩家生死观的异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死观的传统生死观资源,促进大学生热爱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提升人生... 从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的探析中,比较和分析理性主义生死观与非理性主义生死观、享乐主义生死观与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儒、墨俩家生死观的异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死观的传统生死观资源,促进大学生热爱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提升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享乐主义 儒家 墨家 佛教 道家
下载PDF
康有为“原儒”及其经子关系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燕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39,共17页
近代以来的“原儒”研究,学者通常以为始于章太炎、胡适。其实,在他们之前,康有为就采用“即道以原儒”的方法,从思想演变的视角梳理儒家的起源及其在先秦的流衍,考察儒家与孔子及六经的关系,由此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比较康有为与近... 近代以来的“原儒”研究,学者通常以为始于章太炎、胡适。其实,在他们之前,康有为就采用“即道以原儒”的方法,从思想演变的视角梳理儒家的起源及其在先秦的流衍,考察儒家与孔子及六经的关系,由此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比较康有为与近代学者的“原儒”工作,给予我们的提示是,原儒不能局限于考证“儒”的本义,还要探究“儒家”作为一种思想的起源,以及儒学在先秦的授受源流。同时,古今学者的“原儒”包含经子关系命题,因思想立场、研究方法的不同,各人对经子关系的认识存在差异,研究者必须结合学术思想史来考察经子关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形态,不能用某一命题笼统地概括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儒 儒家 儒教 经子关系
下载PDF
以文致太平——略论秦汉之际的政治走向和文化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勰娇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31,共10页
政治大统一是中国历史的第一前提,秦始皇统一天下,创造了人民生存发展的平台,但是,他在治国价值理念上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导致了剧烈的文化冲突。汉初选择黄老思想,提倡清静无为,促使社会度过了大乱之后百废待兴的短暂的特殊时期。当这... 政治大统一是中国历史的第一前提,秦始皇统一天下,创造了人民生存发展的平台,但是,他在治国价值理念上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导致了剧烈的文化冲突。汉初选择黄老思想,提倡清静无为,促使社会度过了大乱之后百废待兴的短暂的特殊时期。当这个大一统的国家过渡到正常状态时,必然要寻找新的立国之魂,确立远大的治国指导思想,汉武帝担当了这个历史转型的艰巨任务。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主张"大一统"和"尊六经",与汉武帝达成高度共鸣,确立儒家经学为国家的最高意识形态。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对经学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开了先例。汉武帝的政策核心是"举贤良、明教化"和"尊儒",但是他也"尚法",所以,汉武帝时期的政治还算不上是"王道"政治,而被定位为"霸王道杂之",但历史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纵观秦汉之际,"秦皇"解决了"以武定天下"的问题,而"汉武"则解决了"以文致太平"的问题,后来中国历代的朝野都基本认同这个"文治武功""文韬武略"的大逻辑,成为高度的共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礼作乐 封邦建国 黄老政治 罢黜百家
下载PDF
先秦非儒家学派的先王道统说及其在汉代的史笔化与融合
5
作者 王启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伴随诸子并起和百家思想争鸣的历史,在先秦儒家之外的思想学派如墨家、法家、道家、名家及管子学派那里,也有关于上古先王谱系与道统内涵的表述,既有与儒家孔孟荀之谱系说大体相同者,又有向历史上追寻到更为久远者,从而形成不同的历史... 伴随诸子并起和百家思想争鸣的历史,在先秦儒家之外的思想学派如墨家、法家、道家、名家及管子学派那里,也有关于上古先王谱系与道统内涵的表述,既有与儒家孔孟荀之谱系说大体相同者,又有向历史上追寻到更为久远者,从而形成不同的历史观和各自的道统说,并与其思想主张相呼应。在诸子百家相互吸收与融合过程中,儒家道统说与非儒家道统说形成合流,在两汉史家的著述中史笔化,成为后世道统说传承的一个载体,也呈现思想史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非儒家学派 先王观 道统说 史笔化
原文传递
荀子财计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6
作者 徐汉峰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1-46,共6页
荀子的财计思想主要包括木直中绳、博学省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修然自存、介然自好、体恭忠信、术礼爱人、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人载其事、各得其宜、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富则施广、贫则用节、通晓财经、关注百姓、言必当理、事必... 荀子的财计思想主要包括木直中绳、博学省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修然自存、介然自好、体恭忠信、术礼爱人、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人载其事、各得其宜、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富则施广、贫则用节、通晓财经、关注百姓、言必当理、事必当务、通流财物、致以其用、以时顺修、财物足用、以政裕民、地生万物、开源节流、民事国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学 修身 荣辱 非相 儒效 王制 富国 会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