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结合IL-6、TNF-α检测对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斑块稳定性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宗跃 李武 +1 位作者 李安琪 韩炜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血清检测IL-6,TNF-α对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斑块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行冠脉造影成像的269例无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69例患者选择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血清检测IL-6,TNF-α对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斑块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行冠脉造影成像的269例无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69例患者选择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检测合并多层螺旋CT检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IL-6和TNF-α合并多层螺旋CT检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69例患者同时行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检测合并多层螺旋CT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检测合并多层螺旋CT检测诊断非钙化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8.3%,93.2%,94.2%,100%。从26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中共检出358个斑块。其中非钙化斑块258个,钙化斑块100个。非钙化斑块(软斑块和混合斑块组)组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明显比钙化斑块组患者高(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检测合并多层螺旋CT检测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非钙化斑块稳定性预测有较高的明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斑块稳定性预测的检测方法。并可作为早期筛查冠脉狭窄程度及心肌缺血危险,区分斑块性质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非钙化斑块 多层螺旋CT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早期筛查
下载PDF
基于CT冠状动脉周围脂肪测量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风险分层的价值初探
2
作者 刘晓滢 江杰 +4 位作者 李俊 段慧 李霞 尹辰琳 韩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测量对不同狭窄程度及不同CT值的非钙化斑块进行风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60例、轻度...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测量对不同狭窄程度及不同CT值的非钙化斑块进行风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60例、轻度组104例、中度组63例和重度组42例(病变组冠状动脉均仅存在非钙化斑块)。测量病变组各支冠状动脉的非钙化斑块CT值,根据斑块CT衰减值分为三组,包括低衰减组21例(CT值≤30 HU)、中等衰减组84例(30<CT值≤50 HU)、高衰减组104例(50<CT值≤120 HU)。在数坤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分析软件上提取所有纳入的冠状动脉近端0~40 mm处FAI值。分析不同狭窄程度、不同CT值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与FAI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与病变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FA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不同CT衰减值的非钙化斑块FA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衰减组与中高衰减组FAI差异明显(P<0.05),但中等衰减组与高衰减组FAI值无明显差异(P>0.05)。由非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轻度、中度、重度狭窄与FAI值呈正相关(Rs=0.534,P<0.05),斑块CT衰减系数与FAI值呈负相关(Rs=-0.271,P<0.05)。不同狭窄程度的非钙化斑块FA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FAI值差异明显(P<0.05),但中度组与重度组二者FA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FAI值能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进行功能学水平的风险分层评估,有望对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钙化斑块 脂肪衰减指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能谱CT对下肢血管血栓与非钙化斑块鉴别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会侠 姜力美 +3 位作者 屈瑾 展影 谷岩 雷新玮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3-52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病变中血栓与非钙化斑块的能谱CT参数差异,探究鉴别两者的参数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行下肢能谱CT检查且1周内完成DSA手术的81例病人,共纳入109处血栓或非钙化斑块病变进行分析。根据DSA结果将病变分为血栓组(34...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病变中血栓与非钙化斑块的能谱CT参数差异,探究鉴别两者的参数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行下肢能谱CT检查且1周内完成DSA手术的81例病人,共纳入109处血栓或非钙化斑块病变进行分析。根据DSA结果将病变分为血栓组(34处)与非钙化斑块组(75处)。在能谱CT上测量并记录能谱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λ)、有效原子序数(Eff-Z)、钙水物质密度[Ca(W)]、碘水物质密度[I(W)]、水碘物质密度[W(I)]、水钙物质密度[W(Ca)]、70keV下的CT值(CT_(70ke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间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能谱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栓组病人的急性病程和房颤占比均高于非钙化斑块组,高血压和冠心病占比低于非钙化斑块组(均P<0.05)。血栓组中能谱曲线斜率(λ)、W(I)和W(Ca)均高于非钙化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冠心病、房颤、λ、W(I)和W(Ca)是鉴别血栓与非钙化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其中,病程的AUC(0.860)和敏感度(85.3%)最高,房颤和W(Ca)的特异度最高(98.7%),λ、W(I)和W(Ca)的截断值分别为0.65、1052.08、1048.89,值越大越倾向于血栓的诊断;联合参数[病程、房颤、λ、W(I)和W(Ca)]AUC为0.929,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90.7%,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参数。结论在下肢血管病变中,能谱CT参数对血栓与非钙化斑块有鉴别意义,同时结合临床病史,可为临床术前病变成分预判及术式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能谱CT 血栓 非钙化斑块
下载PDF
能谱CT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 被引量:32
4
作者 任小璐 刘云 +3 位作者 王杏娟 王雪梅 张志远 宝金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应用能谱CT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AS)非钙化斑块成分及稳定性。方法收集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能谱CTA检查,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非钙化斑块成分,对不同成分的能谱CT特征性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65... 目的应用能谱CT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AS)非钙化斑块成分及稳定性。方法收集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能谱CTA检查,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非钙化斑块成分,对不同成分的能谱CT特征性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65处,其中脂质成分23处,纤维成分33处,血栓样组织9处。脂肪成分、纤维成分、血栓样组织的CT值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3.46±0.62、2.06±0.73、0.32±0.09;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3.73±0.88、8.76±0.53、7.60±0.78;碘(脂肪)浓度分别为(-2.62±0.83)g/L、(3.65±0.56)g/L、(1.71±0.7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非钙化斑块中的脂质成分、纤维成分及血栓样组织表现出不同的能谱成像特性;能谱CT参数分析可为区分非钙化斑块成分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非钙化斑块
下载PDF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负荷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利杰 高传玉 +4 位作者 王宪沛 齐大屯 张优 李牧蔚 张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 263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92例)和非糖尿病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混合斑块、...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 263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92例)和非糖尿病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和非钙化斑)进行计数。结果糖尿病组左前降支(LAD)(P=0.007)、右冠状动脉(RCA)(P=0.041)钙化积分和总钙化积分(T scores)(P=0.027)明显大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冠状动脉斑块(P<0.001)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以混合斑块(P<0.001)和非钙化斑块(P=0.045)为主;糖尿病组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数(P<0.001)及阻塞性斑块(P<0.001)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阻塞性斑块的发生率更高,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更重,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更重,以混合斑块和非钙化斑块为主,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此研究结果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糖尿病 混合斑 钙化斑 非钙化斑 钙化积分 阻塞性斑块
下载PDF
双源64层CT评价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小璐 王杏娟 +5 位作者 王雪梅 马凤 张小羽 刘云 闫少宁 张志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473-476,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双源64层CT(DSCT)评价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筛选出非显著性狭窄(CAG直径狭窄率<50%)和临界狭窄(CAG直径狭窄率50%~75%)53例,重度狭窄(CAG直径狭窄率>75%)37例,对... 目的研究双源64层CT(DSCT)评价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筛选出非显著性狭窄(CAG直径狭窄率<50%)和临界狭窄(CAG直径狭窄率50%~75%)53例,重度狭窄(CAG直径狭窄率>75%)37例,对上述两组同期行双源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完成病变斑块类型及血管重构等特点的对比分析。结果与重度狭窄组相比,非显著性、临界狭窄组中软斑块、结节状钙化、偏心斑块及正性重构等不稳定斑块特征更多见,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64层CT可有效对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进行评价,并可早期提示斑块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64层CT 非钙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能谱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德永 黄旭胜 +2 位作者 郝凤华 黄潭玉 崔冰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6期687-688,共2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均采用能谱CT实施冠脉CTA检查,分析斑块中脂质、纤维、血栓样成份的碘含量以及CT值。结果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纤维成份、脂质... 目的探讨能谱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均采用能谱CT实施冠脉CTA检查,分析斑块中脂质、纤维、血栓样成份的碘含量以及CT值。结果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纤维成份、脂质成份、血栓样成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成份为主的斑块能谱曲线呈上升趋势(“弓背向上型”);纤维成份为主的斑块能谱图像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较缓慢;血栓样成份为主的斑块能谱图像呈下降趋势(斜率较大)。结论能谱CT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的定性分析以及斑块成份稳定性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非钙化斑块 能谱CT
下载PDF
宝石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邻近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8
作者 吴江 赵卫东 +1 位作者 牛晓凤 蔡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宝石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观察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邻近出现非钙化斑块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无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宝石CT的CTCA及临床相关资料,观察钙化斑块并测量其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以及邻近区... 目的探讨宝石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观察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邻近出现非钙化斑块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无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宝石CT的CTCA及临床相关资料,观察钙化斑块并测量其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以及邻近区域非钙化斑块的分布特点并测量其与钙化斑块间的距离。结果 29例患者共显示47个钙化斑块,导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个数分别为20、20、7个。25个钙化斑块邻近区域伴有非钙化斑块,其中,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钙化斑块个数分别为5、13、7个。轻、中、重3组中伴非钙化斑块形成占25%、65%、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4,P<0.01)。测量伴非钙化斑块形成的轻、中、重度狭窄3组中非钙化斑块至钙化斑块的距离为分别为(1.86±0.56)、(0.88±0.47)、(0.34±0.29)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35,P<0.01)。结论①宝石高分辨CT和CardlQ Xpress软件包对各种类型的冠状动脉斑块能很好地进行观察;②随着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增加,其后方非钙化斑块的形成也呈增加趋势,钙化斑块导致的狭窄程度越重,非钙化斑块越容易形成;③对于不同狭窄程度的钙化斑块后方重点观察的区段亦有不同,确定合理区段有助于避免漏诊小的非钙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CT CT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思勰 陈君辉 +1 位作者 姚海波 何代忠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6期2115-2119,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应用SOMATOM Drive双源计算机断层...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应用SOMATOM Drive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头部灌注和头颈部血管检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确定有无近期脑梗死病灶。借助西门子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测量灌注参数值并计算其相对值(病变侧/对侧),即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达峰时间(rTTP/rTMAX),并对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的表面形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灌注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颈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之间的rMTT、rT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者的rMTT、rTMAX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斑块不同表面形态之间的rMTT、rT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斑块者的rMTT、rTMAX明显高于斑块表面光滑、不规则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腔狭窄程度加重或斑块表面越接近高危斑块形态,rMTT、rTMAX明显延长;非钙化斑块厚度(D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Z=16.24,P<0.05),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81.48%;相比其他定量参数,D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颈动脉管腔重度狭窄者及溃疡斑块者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非钙化斑块厚度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指标,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非钙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头颈部血管断层扫描 头部灌注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晓丽 钟灵 冯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将其分为高血压组(68例)和非高血压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将其分为高血压组(68例)和非高血压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差异,并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和总斑块负荷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均P<0.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和总斑块负荷与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高血压病程、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影响因素,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注意控制血压变异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压变异性 冠状动脉 非钙化斑块负荷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评价
11
作者 张广玉 尚万余 +4 位作者 王艳玲 米玉霞 杨振学 张恩宏 刘常春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1期1850-1851,共2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CTA)对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术后再狭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于术后第12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CT...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CTA)对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术后再狭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于术后第12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CTA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别测量血管狭窄程度,以DSA检查结果作标准,评价CTA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5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60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0.4±5.1)岁(男性18例,60%),全部患者成功实施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40±0.36)mm比(2.31±0.34)mm,t=0.21,P=0.83])。术后第12个月,32例患者完成CTA及DSA随访,8例患者(25%)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50%),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1.61±1.00)mm比(1.71±0.87)mm,t=0.30,P=0.76]),但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80%)的患者,CTA所测支架内管径显著小于DSA测量结果[(1.51±0.87)mm比(1.81±1.00)mm,t=0.26,P=0.79])。结论:CTA在诊断术后支架内管径无差异,但在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上与DSA相同,但是在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80%)的准确性上与DSA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支架 64层螺旋CT 全脑血管造影术 非钙化性斑块
下载PDF
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诊断中螺旋CT参数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永庚 贾雯 +2 位作者 万玉珍 王保刚 孟灵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参数与血清细胞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及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稳定性心...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参数与血清细胞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及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斑块分布情况。根据CT值区分斑块性质[CT值≥130 Hu为钙化斑块,60~129 Hu为混合斑块,<60 Hu为易损斑块;易损与混合斑块均为非钙化斑块],比较不同性质斑块患者血清Hcy、MMP-9、TNF-α水平、CT值,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非钙化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用Pearson分析斑块CT值与血清Hcy、MMP-9、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绘制血清Hcy、MMP-9、TNF-α的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非钙化斑块的价值。结果UAP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高于SAP患者、钙化斑块发生率低于SAP患者(P<0.01);非钙化斑块患者血清Hcy、MMP-9、TNF-α水平较钙化斑块患者高,其斑块CT值较钙化斑块低(P均<0.01);高水平的血清Hcy、MMP-9、TNF-α均为非钙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OR=3.356、2.622、1.763,P均<0.01);血清Hcy、MMP-9、TNF-α水平与斑块CT值分别呈负相关(P均<0.01);取各自最佳截断值时,MMP-9、Hcy、TNF-α诊断非钙化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778和0.733,三者对非钙化斑块均有较高诊断价值。结论血清Hcy、MMP-9、TNF-α水平高为冠心病非钙化斑块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均与斑块CT值呈负相关,检测患者血清Hcy、MMP-9、TNF-α水平,可用于冠脉非钙化斑块形成的评估,为临床干预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同型半胱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肿瘤坏死因子-Α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