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土地流转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路径及其政策启示
1
作者 陈源源 李增田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耕地总量受限条件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盘活耕地资源是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路径,并提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建... 在耕地总量受限条件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盘活耕地资源是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路径,并提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主要通过减少耕地撂荒,增加耕地面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粮食单产;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加重耕地“非粮化”,威胁粮食生产等途径影响粮食产量,影响结果有正有负。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助推粮食生产的建议:积极、规范、合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规模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采用法律、制度、经济、技术等多重手段防止土地流转后“非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村土地流转 适度规模经营 “非粮化”
下载PDF
农地权利持续激励分析
2
作者 万举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2-55,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持续进步、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农地权利不断拓展与农业生产自主权不断增强等保障了全社会没有出现粮食不安全问题,但重点与起点是农地权利持续激励。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强调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持续进步、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农地权利不断拓展与农业生产自主权不断增强等保障了全社会没有出现粮食不安全问题,但重点与起点是农地权利持续激励。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强调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稳定农地权利持续激励应当以新的形式保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权利持续激励 国家粮食安全 农地非粮化 农民主体
下载PDF
乡村多元价值实现视角下的耕地“非粮化”演变及其驱动机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成 梁鑫 +1 位作者 豆浩健 黄宇航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文章在解析乡村多元价值内涵和理清其与耕地“非粮化”关联逻辑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空间特征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2010—2020年重庆市耕地“非粮化”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 文章在解析乡村多元价值内涵和理清其与耕地“非粮化”关联逻辑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空间特征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2010—2020年重庆市耕地“非粮化”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在乡村价值转型的不同阶段,乡村多元价值实现与耕地“非粮化”存在一定的互馈关系。(2)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率从2010年36.87%上升到2020年42.87%,各区县“非粮化”率空间分布趋于均衡,并呈现“西高东低、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主城都市区并在长时间保持稳定。(3)耕地“非粮化”是在乡村多元价值实现进程中各价值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乡村要素发挥的多元功能引导下,乡村多元主体对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为响应最终驱动耕地利用的“非粮化”或“趋粮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乡村多元价值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 生态价值 乡村文化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县域非粮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来自河南省宁陵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娜琳 卫怡珂 +1 位作者 李立 杨涵璐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8-1310,共13页
明确非粮作物空间分布格局、演化机制及包括土壤质地类型在内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对人地关系的解读,也可为限制“非粮化”的盲目扩张提供决策依据。论文以河南省宁陵县14个乡镇339个样本村为例,以时间为轴线,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县域... 明确非粮作物空间分布格局、演化机制及包括土壤质地类型在内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对人地关系的解读,也可为限制“非粮化”的盲目扩张提供决策依据。论文以河南省宁陵县14个乡镇339个样本村为例,以时间为轴线,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县域内非粮作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非粮作物始终在土壤质地粗、养分含量低的“西北—东南”方向的带状区域内演变。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因素决定了非粮作物“带状”分布的初始格局,“邻里效应”逐步扩展了该带状区域,区位交通条件及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这一格局得以强化;虽然地方政府早期的非粮激励政策扩展了“带状”区域,但之后的非粮整治举措有望收紧这一趋势。研究认为,土壤质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不仅发挥着基底的作用,而且始终与其他因素产生交互作用,时刻影响“非粮”作物格局。因此,“非粮化”治理工作需要重视包括土壤质地类型在内的更多自然地理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乡村 农区发展 粮食安全 河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