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cal generation,detection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pplications of terahertz waves 被引量:8
1
作者 ZHANG Weili LIANG Dachuan +4 位作者 TIAN Zhen HAN Jiaguang GU Jianqiang HE Mingxia OUYANG Chunmei 《Instrumentation》 2016年第1期1-20,共20页
Optoelectronic terahertz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play a key rol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which involves different areas such as physics,biological,material science,imaging,explosions detection,... Optoelectronic terahertz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play a key rol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which involves different areas such as physics,biological,material science,imaging,explosions detection,astronomy applications,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nd superconductiong electronics. In this article,we present a reviewof the principle and performance of typical terahertz sources,detectors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pplications. On this basis,the newdevelopment and trends of terahertz radiation detector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AHERTZ GENERATION TERAHERTZ detectio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下载PDF
Compressed sensing and Otsu's method based binary CT imag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2
作者 任勇 何鹏 +3 位作者 王洪良 岑仲洁 冯鹏 魏彪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3-68,共6页
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binary CT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with an algorithm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CS) and Otsu's method, which could reconstruct binary CT image o... 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binary CT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with an algorithm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CS) and Otsu's method, which could reconstruct binary CT image of test object from incomplete detection data. According to binary CT image characteristics, we employ Splitbregman method based on L1/2regularization to solve piecewise constant region re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quality from incomplete detection data, we utilize a priori knowledge and Otsu's method as the optimization constraint. In our study, we make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our proposed method,and compare reconstructed results from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s. Fin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noise and suppress artifacts, and reconstruct high-quality binary image from incomplete detection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重建 无损检测 OTSU方法 重建技术 压缩 OTSU法 传感 检测数据
下载PDF
Multi-Energy Gamma-Ray Attenuations for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
作者 Kaylyn Olshanoski Chary Rangacharyulu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22年第1期66-80,共15页
We present a non-destructive method (NDM) to identify minute quantities of high atomic number (<em>Z</em>) elements in containers such as passenger baggage, goods carrying transport trucks, and environment... We present a non-destructive method (NDM) to identify minute quantities of high atomic number (<em>Z</em>) elements in containers such as passenger baggage, goods carrying transport trucks,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This method relies on the fact that photon attenuation varies with its energy and properties of the absorbing medium. Low-energy gamma-ray intensity loss is sensitive to the atomic number of the absorbing medium, while that of higher-energies vary with the density of the medium. To verify the usefulness of this feature for NDM, w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intensities of multiple gamma rays of energies 81 to 1408 keV emitted by sources<sup> 133</sup>Ba (half-life = 10.55 y) and <sup>152</sup>Eu (half-life = 13.52 y). By this arrangement, we could detect minute quantities of lead and copper in a bulk medium from energy dependent gamma-ray attenuations. It seems that this method will offer a reliable, low-cost, low-maintenance alternative to X-ray or accelerator-based techniques for the NDM of high-Z materials such as mercury, lead, uranium, and transuranic element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ulti-Energy Photons Radioactive Sources Intensity Measurements Safety and Security XCOM Calculations
下载PDF
A fast and adaptive method for automatic weld defect detection in various real-time X-ray imaging systems 被引量:10
4
作者 邵家鑫 都东 +2 位作者 石涵 常保华 郭桂林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A first and effective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weld deject adaptively in various Dypes of real-time X-ray images obtain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After weld extrac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a proper template of me... A first and effective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weld deject adaptively in various Dypes of real-time X-ray images obtain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After weld extrac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a proper template of median filter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weld background. After the weld background is subtracted from the original image, an adaptite threshold segment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obtain the binary image, and then the morphological close and open operation, labeling algorithm and fids'e alarm eliminating algorithm are applied to pracess the binary image to obtain the defect, ct detection result. At last, a fast realization procedure jbr proposed method is develop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ested in real-time X-ray image,s obtairted in different X-ray imaging sutems.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to detect low contrast weld dejects with few .false alarms and is adaptive to various types of real-time X-ray imag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eal-time X-ray imaging weld defect automatie detection
下载PDF
Higher-Order Statistics for Automatic Weld Defect Detec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Sara Saber Gamal I. Selim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年第5期251-258,共8页
Image processing and image analysis are the main aspects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from digital image owing to the fact that this techniques give the desired details in most of the applications generally and Non-Destr... Image processing and image analysis are the main aspects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from digital image owing to the fact that this techniques give the desired details in most of the applications generally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posed method for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weld defects in radiographic images. Firstly, the radiographic images were enhanced using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and are filtered using mean and wiener filters. Secondly, the welding area is selected from the radiography image. Thirdly, the Cepstral featur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Higher-Order Spectra (Bispectrum and Trispectrum). Finally, neural networks are used for feature match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ested using 100 radiographic images in the presence of noise and image blurring. Results show that in spite of time consump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yields best results for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weld defects in radiography images when the feature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Trispectrum of the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Order STATISTICS DEFECT detection RADIOGRAPHIC IMAGES non-destructive Testing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与光谱融合的柑橘品质无损检测分级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文韬 代兴勇 +1 位作者 李浪 刘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针对柑橘果径、着色率和内部糖度3项关键品质指标,基于双锥滚子式果杯传输线设计了一套柑橘综合品质无损检测分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喂料部分、机器视觉检测模块、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块和分级执行部分.机器视觉检测模块采用单相机拍摄不... 针对柑橘果径、着色率和内部糖度3项关键品质指标,基于双锥滚子式果杯传输线设计了一套柑橘综合品质无损检测分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喂料部分、机器视觉检测模块、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块和分级执行部分.机器视觉检测模块采用单相机拍摄不断翻滚的柑橘视频来获取大量不同姿态的柑橘图像,并进行轮廓提取,以单个柑橘所有帧图像的最小外接圆直径的平均值计算果径,以每一帧图像得到的其二维黄色占比的平均值作为全表面着色率.在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块中设计了透射式光路,采集柑橘透射率光谱,并按在线检测时柑橘出现的两种高频姿态建立了混合姿态糖度检测模型,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下的建模结果,选取应用效果较优的多元散射校正(MSC)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在线试验结果表明:果径检测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42 mm,着色率检测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048,糖度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817,均方根误差为0.658%.内外品质的联合检测分级按判别树决策方法确定了3种品质的联合分级方式,在分选速度为5个/s时,综合分级的平均准确率可达到91.16%,该检测分级系统整体结构简单,对于类球形水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产业化应用上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无损检测 机器视觉 近红外光谱 分级
下载PDF
噪声鉴别C均值聚类的滁菊花茶品质等级鉴别研究
7
作者 武斌 谢晨傲 +2 位作者 陈勇 武小红 贾红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02-2207,共6页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近红外区域的光谱特征,反映所测样品内部有机物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在分析物质成分时,近红外光谱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波长数据,因此其维数往往比较高。同时,光谱会出现重叠和冗余等现象,会影响模型的性...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近红外区域的光谱特征,反映所测样品内部有机物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在分析物质成分时,近红外光谱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波长数据,因此其维数往往比较高。同时,光谱会出现重叠和冗余等现象,会影响模型的性能。提出一种噪声鉴别C均值聚类(NDCM)算法。NDCM将一种快速广义噪声聚类(FGNC)和模糊线性判别分析(FLDA)相结合,可实现模糊聚类过程中进行数据鉴别信息的提取和数据空间维度的压缩,以达到更高的聚类准确率。对滁菊花茶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FCM)得到的模糊隶属度和聚类中心作为噪声鉴别C均值聚类(NDCM)的初始模糊隶属度和初始聚类中心,使NDCM具有聚类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FCM算法对光谱噪声数据敏感,而NDCM算法在处理含噪声的光谱数据时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该研究选取特级滁菊、一级滁菊、二级滁菊三种品质等级的滁菊花茶作为实验样本,共计240个样本。实验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NIR-M-F1-C)采集滁菊花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用Savitzky-Golay滤波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对滁菊花茶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光谱中掺杂的噪声和重叠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采集到的400维光谱数据进行维度压缩降至6维。该研究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提取滁菊花茶光谱数据中的鉴别信息,并将数据空间维度进一步转换为2维。分别用FCM,FGNC和NDCM三种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实现对滁菊花茶的准确分类。实验结果显示:当权重指数m=2.5时,FCM,FGNC,NDCM的聚类准确率分别为92.42%,98.48%,100%。NDCM聚类时间略长于FGNC。FCM算法需要进行27次迭代才能收敛,而FGNC算法和NDCM算法分别只需要13次和10次迭代就能达到收敛。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MSC、Savitzky-Golay滤波、PCA、LDA和NDCM算法,建立了一种精准鉴别滁菊花茶品质等级的聚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鉴别C均值聚类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林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蒋雪松 计恺豪 +1 位作者 姜洪喆 周宏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6,共16页
林果品质与消费者和果农密切相关,在保障消费者安全、优化运输贮藏、改善后续分级、实现优质优价、提高果农收益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林果品质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检测范围有限和鲁棒性差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 林果品质与消费者和果农密切相关,在保障消费者安全、优化运输贮藏、改善后续分级、实现优质优价、提高果农收益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林果品质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检测范围有限和鲁棒性差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林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该研究梳理了目前主流的深度学习模型及其作用,然后从林果安全品质、外部品质和内部品质3个方面阐述了深度学习的研究进展,发现卷积神经网络是林果品质无损检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深度学习模型。同时结合深度学习应用现状与模型不足分析了该领域仍存在数据质量低、模型泛化能力差、实际部署困难等问题,提出未来应围绕数据增强与评价指标、建立公共数据集、多模态融合、模型融合、元学习、拓展应用、模型压缩等方面展开研究。该文旨在为深度学习在林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以加快林果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品质保障 卷积神经网络 林果 无损检测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及成像在果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郭志明 桑伟兴 +1 位作者 杨忱 邹小波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近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作为新兴传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绿色、无污染、非破坏性等优势,为果品品质领域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文章综述近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在果品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介绍近红外光谱和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近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作为新兴传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绿色、无污染、非破坏性等优势,为果品品质领域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文章综述近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在果品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介绍近红外光谱和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品品质检测中的化学组成、成熟度评估和小型化设备开发的应用现状,探析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果品外观和质量、病虫害诊断中的应用现状,阐述其在果品组分分布和缺陷识别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探讨近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结合应用的巨大潜力,以及对提高果品检测效率、精度和改善供应链智能管控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果品无损检测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高光谱成像 果品 无损检测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特征融合的榛子水分含量测定
10
作者 张冬妍 马苗源 +1 位作者 黄莹 毛思雨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4-281,共8页
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榛子水分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采集200个榛子在400~1 000 nm波段的高光谱图像,提取榛子图像区域的平均光谱信息。利用K-S算法划分样品验证集和预测集,使用四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竞争自适应加权算... 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榛子水分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采集200个榛子在400~1 000 nm波段的高光谱图像,提取榛子图像区域的平均光谱信息。利用K-S算法划分样品验证集和预测集,使用四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和逐次投影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进行光谱特征的提取;灰度共生矩阵法(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分别建立基于光谱特征,图像纹理特征以及两者串联融合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对榛子水分进行预测。结果表明,CARS和SPA算法能够有效选择特征波长并提升预测性能;图像特征能够对榛子水分进行预测,基于主成分图像提取的图像特征信息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更好。光谱图像特征融合能明显提高对榛子水分含量预测的准确率,CARS提取的特征波段结合主成分图像的纹理特征显示出了更好的效果,SVR模型的RMSECV为0.03,RC 为0.97,RMSEP为0.04,RP为0.96。利用高光谱图像和纹理特征能够对榛子水分进行有效预测,为榛子水分含量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 高光谱成像 水分 特征融合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基于漏磁检测的钢绳芯输送带励磁结构优化设计
11
作者 王红尧 申志刚 +2 位作者 吉正平 王善顺 赫海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4,共6页
为提高钢绳芯输送带无损检测装置的励磁效果,提出了一种将轴向励磁和径向励磁相结合的励磁装置结构,基于理论模型和有限元分析对新励磁结构关键参数做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新励磁结构相较于传统结构增加了钢绳芯内部磁... 为提高钢绳芯输送带无损检测装置的励磁效果,提出了一种将轴向励磁和径向励磁相结合的励磁装置结构,基于理论模型和有限元分析对新励磁结构关键参数做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新励磁结构相较于传统结构增加了钢绳芯内部磁感线密度,钢绳芯输送带最大磁化强度提高约4.18%,饱和励磁长度提高约21.28%,励磁效果优于传统励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绳芯输送带 漏磁检测 无损检测 励磁结构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血液酒精浓度检测仪
12
作者 凌振宝 宋诚 +1 位作者 欧馨雅 梁淦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767-773,共7页
针对解决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存在飞沫传播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便携式无污染血液酒精浓度检测方案。使用硬件完成信号采集、放大、滤波再放大,利用软件完成卡尔曼滤波、三样条插值法去基等算法获取标准的脉搏波信号在... 针对解决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存在飞沫传播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便携式无污染血液酒精浓度检测方案。使用硬件完成信号采集、放大、滤波再放大,利用软件完成卡尔曼滤波、三样条插值法去基等算法获取标准的脉搏波信号在上位机中通过呼气式的测量结果与脉搏波信号的幅值建立数学模型,将数学模型写入单片机实现离线测量。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数学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其满足相对误差小于10%的精度要求,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酒精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 指尖信号 卡尔曼滤波器 三样条插值法
下载PDF
种蛋受精与性别信息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成康 刘勇 +3 位作者 王巧华 刘世伟 李世军 祝志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共20页
种蛋受精及性别鉴别关系到家禽孵化、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伦理等,种蛋受精与性别信息的检测是禽、蛋产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种蛋性别的无损鉴定是世界难题。合适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应获得相关未知信息且不会对种蛋造成任何损伤... 种蛋受精及性别鉴别关系到家禽孵化、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伦理等,种蛋受精与性别信息的检测是禽、蛋产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种蛋性别的无损鉴定是世界难题。合适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应获得相关未知信息且不会对种蛋造成任何损伤,因此无损检测种蛋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蛋壳厚度和颜色等外部品质形状差异、内部流体形态变化和胚胎发育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准确检测。本文对比了现有种蛋无损检测研究中的相关方法与技术,包括机器视觉技术、光谱技术、声共振频率分析、生物电信号分析、敲击振动法、介电常数分析、气味特征分析等;分析了种蛋受精和性别信息无损检测仍存在的技术限制、发育阶段检测限制、蛋壳干扰和种蛋个体差异性等方面挑战,并针对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探讨了高光谱成像、X射线成像、超声波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新兴技术应用于种蛋受精与性别无损检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蛋 无精蛋 卵内性别鉴定 无损检测 综述
下载PDF
多光谱技术在食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红欣 唐兴萍 +3 位作者 杨正明 张菊 陆娅娟 吴文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0-357,共8页
食品检测技术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费时、低效、操作繁琐和不客观,因此探究无损、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 食品检测技术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费时、低效、操作繁琐和不客观,因此探究无损、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MSI)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客观等特点,为食品领域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论文介绍了MSI成像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多光谱技术在水果的品质评估、蔬菜分级、肉制品掺假和水产品的腐败变质检测等领域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多光谱技术在未来食品的内部品质和外部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技术 无损检测 食品安全 食品品质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玉米赭曲霉菌无损检测
15
作者 任林 刘伟 +1 位作者 刘长虹 郑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2-409,共8页
玉米极易感染赭曲霉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传统的赭曲霉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且具有破坏性,因此需开发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来监测玉米中的赭曲霉菌。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获得赭曲霉菌定量检测和赭曲霉菌感染... 玉米极易感染赭曲霉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传统的赭曲霉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且具有破坏性,因此需开发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来监测玉米中的赭曲霉菌。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获得赭曲霉菌定量检测和赭曲霉菌感染程度定性判定的最佳模型。结果表明,与偏最小二乘(PL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比,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预测性能最好,预测集相关系数(Rp)为0.9494,建模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最低,分别为2.6693和2.2743 CFU/g。此外,在感染程度的鉴别试验中,BPNN预测效果也最好,其建模集鉴别准确率(A_(c))和预测集鉴别准确率(A_(p))均达到100%。结论:多光谱成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为玉米中赭曲霉菌的监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菌 玉米 多光谱成像 无损检测 霉菌生长
下载PDF
基于4.3 THz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微米级无损厚度测量
16
作者 李弘义 谭智勇 +1 位作者 万文坚 曹俊诚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58,共5页
构建和描述了一种用于获取硅片厚度的零差检测系统。利用4.3-THz激光束的传输相变与机械旋转台控制的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标准残差法精确推导被测样品的厚度值。结果表明,样品的厚度拟合值与光学显微镜的精确测量结果仅相差2.5~3... 构建和描述了一种用于获取硅片厚度的零差检测系统。利用4.3-THz激光束的传输相变与机械旋转台控制的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标准残差法精确推导被测样品的厚度值。结果表明,样品的厚度拟合值与光学显微镜的精确测量结果仅相差2.5~3μm,实现了微米级精度的太赫兹无损厚度测量。实验验证了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在非接触无损测量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量子级联激光器 零差探测 无损检测 非接触测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管道热图像泄漏识别
17
作者 陈秋艳 张新燕 +6 位作者 贺敏 田义春 刘宁 郭瑞 王晓辉 游思源 张修坤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2-531,共10页
为了降低输液管道多泄漏点微小泄漏的检测难度,提高输液管道无损检测的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通过搭建水循环管道泄漏实验系统,改变管道泄漏点尺寸、泄漏点数量及输送介质温度,应用红外热像仪实时采集红外图像,提出基于非线性平稳小波和... 为了降低输液管道多泄漏点微小泄漏的检测难度,提高输液管道无损检测的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通过搭建水循环管道泄漏实验系统,改变管道泄漏点尺寸、泄漏点数量及输送介质温度,应用红外热像仪实时采集红外图像,提出基于非线性平稳小波和双边滤波算法实现图像降噪;并结合红外检测技术和YOLO(You Only Look Once)v4模型实现输液管道单、多漏点的自动化智能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滤波算法相比,该降噪方法的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均有所提升;该模型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检测管道单、多漏点,检测精度(mAP)分别达到了0.9822及0.98,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8.3%及98.36%,单帧检测时间分别达到了0.3021 s及0.3096 s,实现了在复杂背景干扰下对单、多泄漏点的识别。通过与YOLO v3、Faster R-CNN和SSD 300这3种算法比较发现,YOLO v4算法对管道单一漏点及多泄漏点检测的准确率、mAP和检测时间均更佳,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性与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管道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 图像降噪 自动检测 MATLAB
下载PDF
基于压电波动法检测灌浆连接段界面损伤
18
作者 曹城城 陈涛 +1 位作者 汪小林 李卫超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9-1064,共6页
由于海上恶劣的环境,海上风机灌浆连接段可能会产生损伤,对其受力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检测灌浆连接段界面损伤,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传感器波动法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灌浆连接段表面粘贴压电传感器来激励和接收应力波,根据接... 由于海上恶劣的环境,海上风机灌浆连接段可能会产生损伤,对其受力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检测灌浆连接段界面损伤,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传感器波动法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灌浆连接段表面粘贴压电传感器来激励和接收应力波,根据接收应力波幅值的变化来判断灌浆连接段的界面损伤程度。将激励压电传感器布置在桩管,接收压电传感器分别布置在套管和桩管。对灌浆连接段进行轴向分级加载,每一级加载完毕后进行一次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轴向荷载的增加,内钢管上接收传感器接收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外钢管上接收传感器接收信号的幅值逐渐增加。说明轴向加载过程中两条检测路径上灌浆连接段的界面均发生了破坏。该结果与试件割开后观察到的界面损伤状态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灌浆连接段界面损伤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连接段 界面损伤 无损检测 波动法 压电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研究
19
作者 吴虹璋 蔡红星 +4 位作者 任玉 王婷婷 周建伟 李栋梁 曲冠男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葡萄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探究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多个品种葡萄(红提、巨峰、辽峰)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分别采集了三个葡萄品种在550~960 nm波长范围内的透... 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葡萄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探究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多个品种葡萄(红提、巨峰、辽峰)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分别采集了三个葡萄品种在550~960 nm波长范围内的透射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小波变换(WT)、一阶求导+S-G卷积平滑组合(1stDer+S-G)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出最适合各个品种的预处理方法;然后在最佳的预处理方法下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对光谱进行特征波长选择;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建立多品种与单一品种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SSC含量无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BP-SPA建立的SSC含量模型最优,多个品种通用SSC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p 2)为0.85,表明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多个葡萄品种SSC含量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偏最小二乘 无损检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微波显微镜检测金属/非金属裂缝的研究
20
作者 王雪儿 叶鸣 +3 位作者 刘菲 白永江 杨放 谢拥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7-236,共10页
裂缝检测对钢结构和混凝土建筑、核电、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采用谐振式同轴探头构造微波显微镜开展了金属和非金属裂缝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首先,通过电磁仿真研究了耦合间隙、提离高度和探头材质等关键参数对检测性能的... 裂缝检测对钢结构和混凝土建筑、核电、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采用谐振式同轴探头构造微波显微镜开展了金属和非金属裂缝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首先,通过电磁仿真研究了耦合间隙、提离高度和探头材质等关键参数对检测性能的影响。然后,以机加工黄铜、铝合金样品和3D打印非金属样品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同轴探头在谐振频率处的S11幅度可用于材料表面裂缝的无损检测,耦合间隙、提离高度是影响检测灵敏度的主要设计参数;相比于传统的反射型同轴探头,谐振式探头检测灵敏度(有无裂缝时观测频点处的S11幅度差)提高了约20~30倍;针对金属样品的宽3.9 mm裂缝的仿真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裂缝宽度检测的相对误差<7.7%,且对于裂缝宽度为1.7 mm的3D打印非金属裂缝样品,其裂缝宽度实测相对误差在6%内。本研究对金属和非金属裂缝的无损检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显微镜 金属裂缝 非金属裂缝 无损检测 谐振式同轴探头 自动化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