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OVERY OF THE LATEST MARINE NON-CARBONATE SEDIMENT WESTERN TINGRI, SOUTHERN TIBET
1
作者 Li Xianghui 1, Wang Chengshan 1, Hu Xiumian 1, Wan Xiaoqiao 2, and Xu Yulin 2(1 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2 Geology Depart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4-55,共2页
The marine non\|carbonate sediment is exposed at the southwestern flank of the Zhepure Syncline where it lies about 4 km east to the typical cross\|section, Gongzha cross\|section (Hao and Wan, 1985; Willems et al., 1... The marine non\|carbonate sediment is exposed at the southwestern flank of the Zhepure Syncline where it lies about 4 km east to the typical cross\|section, Gongzha cross\|section (Hao and Wan, 1985; Willems et al., 1993, 1996) and ca.75km north to the Qomolangma. There are few people who can approach the place of the cross\|section, even so are endemic Tibetan. The cross\|section is named of the Qumiba cross\|section in this abstract. The new discovery, conformed on the massive Zhepure Formation limestone, here is named of Qumiba Formation. It is composed of two series of terrigenous sediments: Enba Member—lower gray shales intercalating with sandstones, and Zhaguo Member—upper reddish shales interbedding with sandstones. Abundant nannofossils with chronological meanings are first found out.Enba Member Common calcareous nannofossils in the Lutetian such as Chiastozygus barbatus, Chiasmolithus sp., Discoaster barbadiensis, Helicosphaera compacta, Reticulofenstra bisecta, Sphenolithus radians are processed in sample S12W1\|S17W1, in which the Helicosphaera compacta and Sphenolithus radians are part of the indicators of the nannofossil zone NP15. So it is proposed that Units S12\|17, 110 m in thickness, could have been deposited during Middle\|Late Lutet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non\|carbonate SEDIMENT Tingri Southern TIBET
下载PDF
论中国碳市场不良资产的表现与法治应对
2
作者 朱兵强 周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7,共12页
碳市场的不良资产代表了碳信用与交易预期落空的不良结果,存在基础不良资产、直接不良资产与进阶不良资产三种表现,拥有亏空价值虚拟性、成因复杂性等特征,对应形成干扰市场交易、阻碍低碳减排的双重危害。基于此,该研究采用规范分析、... 碳市场的不良资产代表了碳信用与交易预期落空的不良结果,存在基础不良资产、直接不良资产与进阶不良资产三种表现,拥有亏空价值虚拟性、成因复杂性等特征,对应形成干扰市场交易、阻碍低碳减排的双重危害。基于此,该研究采用规范分析、案例调研等方法,全面分析了碳市场不良资产的定性与法治约束现状,并尝试总结碳市场不良资产规制的理念要义与法治改革措施。研究发现:在不良碳资产的定性上,相应法律缺乏识别对应碳资产不良化的自觉,亦不具备界定其内容与范围的实践。在不良碳资产的预防上,已有的法治安排难以克服企业经营不当、市场环境不佳、虚假承诺与市场投机行为等导致资产不良化的负面因素。在不良碳资产的处置上,现行法律不仅在处置主体、处置内容、处置程序与处置救济领域存在规范空白,仅有的关联尝试亦未契合碳市场不良资产消化的经济规律。因此,有必要着眼于不良碳资产形成与消除的逻辑脉络:在理念层面,一是应推崇透明的竞争观,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非正义。二是需要破解利益博弈的“囚徒困境”,充分提振碳市场维持运行的信心、保持信息的顺畅流通、改变碳减排交易的利益总量预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活动。三是应尽可能缩小承诺兑现的利益差距,避免价值泡沫的形成。在实践层面,一是应在规则与实践中明晰碳市场不良资产的属性、内容与影响。二是应形成预防不良碳资产累积的全面规制体系。三是需要以一体化思维应对碳市场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不良资产 碳排放配额 信用监管
下载PDF
碳市场建立对非控排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新峰 马榕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7,共12页
以尚未纳入碳交易体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溢出效应框架分析碳市场建立对非控排企业环保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促进了非控排供应商企业的绿色创新。其作用机制在于,碳交易下的控排企业绿色创新具有基于生产网络... 以尚未纳入碳交易体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溢出效应框架分析碳市场建立对非控排企业环保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促进了非控排供应商企业的绿色创新。其作用机制在于,碳交易下的控排企业绿色创新具有基于生产网络的压力效应和动力效应,能够激发关联非控排企业的绿色创新意愿,并助推其绿色创新能力提升。这一溢出效应有助于实现非控排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该过程具有方向性,碳市场建立并不存在基于生产网络“自上而下”的治理效果外溢,相关影响在非控排企业客户集中度较高、绿色创新基础较好及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更加明显。此外,碳市场建立的绿色创新溢出效应对于推动非控排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论为高效发挥碳市场绿色治理效果、深化环保改革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非控排企业 绿色创新 生产网络 绿色发展 绿色治理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的非金属多元素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蓓蓓 余健美 +1 位作者 周杰 刁国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5,共7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因廉价易得、环境友好且催化活性好等优点,逐渐在催化和环境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单一g-C_(3)N_(4)存在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低等缺点,采用元素掺杂实现g-C_(3)N_(4)的骨架结构的调整,是克服这一缺点的有...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因廉价易得、环境友好且催化活性好等优点,逐渐在催化和环境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单一g-C_(3)N_(4)存在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低等缺点,采用元素掺杂实现g-C_(3)N_(4)的骨架结构的调整,是克服这一缺点的有效方法。对近年来有关非金属多元素组合掺杂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包括含氧、磷、硼和卤素等元素的二元和多元组合,并对非金属元素掺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元素掺杂 非金属 多元素
下载PDF
考虑省份特征变量的火电行业碳达峰预测模型
5
作者 崔和瑞 徐昭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不同省份碳排放量存在的差异会对碳达峰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准度产生一定影响。结合Kaya恒等式的内涵并进行扩展,分解出影响火电行业碳排放特征变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考虑到省份差异,利用独热编码,将省份这一非数值型特征变量转化为... 不同省份碳排放量存在的差异会对碳达峰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准度产生一定影响。结合Kaya恒等式的内涵并进行扩展,分解出影响火电行业碳排放特征变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考虑到省份差异,利用独热编码,将省份这一非数值型特征变量转化为数值型特征变量加入到模型中。与未考虑省份特征变量的原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考虑省份特征变量的火电行业碳排放KRR(Kernel ridge regression)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明显降低,决定系数明显提高。这说明模型的精准度有所提高,且泛化能力更强。用所提模型对2023—2045年火电行业碳排放进行多情景预测,数据结果显示,低碳发展情景下于2030年可以实现碳达峰目标,且峰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碳达峰 非数值型特征变量 独热编码 KRR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分解——基于LMDI-PDA模型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胡剑波 吴驰宸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1,共9页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效应对28个产业部门中的大部分产业部门的隐含碳生产率提升起到阻碍作用,排放能效效应以及能源资本替代效应则主要起积极作用;隐含碳生产率效应普遍推动三次产业隐含碳生产率上升,排放结构效应则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负向效应分别为-0.0166万元/吨、-0.0190万元/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产业部门是其他服务业和建筑业。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产业低碳变革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生产率 产业部门
下载PDF
利用Triton X-100提升巴氏芽孢杆菌脲酶活性的效果
7
作者 肖瑶 邓华锋 +2 位作者 李建林 熊雨 程雷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1,共7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绿色加固技术,如何提升MICP技术的加固效能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本工作重点结合巴氏芽孢杆菌产脲酶原理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设计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提升...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绿色加固技术,如何提升MICP技术的加固效能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本工作重点结合巴氏芽孢杆菌产脲酶原理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设计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提升MICP效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确定了活性剂的最优处理条件,即掺量1.37%、处理时间5.02 h、处理温度34.28℃、菌胶比1∶2.11;(2)采用最优条件处理的巴氏芽孢杆菌对钙质砂进行加固后,钙质砂固化体碳酸钙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25.48%和22.83%;(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增大了巴氏芽孢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一方面使得更多的胞内脲酶释放到细胞外,同时更多的尿素分子进入到细胞内,促进了尿素水解,提升了碳酸钙的生成速率;另一方面使得以细菌为核点生成的碳酸钙胶凝体的结构更为致密,在这两方面作用下,MICP效能得到有效提升。相关思路和研究结果可为MICP加固效果的提升提供新的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 脲酶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细胞膜通透性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对比
8
作者 王星晨 杨平恒 杨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11,共17页
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中国裸露型碳酸盐岩分布、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通过密度函数和分级统计,分析中国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研究... 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中国裸露型碳酸盐岩分布、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通过密度函数和分级统计,分析中国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裸露型碳酸盐岩面积为139.68万km 2,主要集中于黔、渝、桂、藏、鄂、湘、滇等省级行政单位,其中西南喀斯特地区为碳酸盐岩最大的连片分布区,面积占比37.5%.②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碳酸盐岩地区受亚热带山地气候影响,水热条件良好,年降雨量湿润区(>800 mm)为38.7%,年均气温高值区(15~20℃)为21.9%,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较大,高原山地分布广泛,高海拔区(>4000 m)为32.8%;非碳酸盐岩地区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稳定性较高,区域地表河网密度偏大,土壤水力侵蚀指数低值区(0~2)占比53.8%.③在人文地理要素方面,碳酸盐岩地区自古以来“易守难攻”的地势特点吸引人口迁入,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和传统村落密度较大;非碳酸盐岩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道路密度和夜间灯光指数偏高.该研究详细对比分析了中国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并揭示区域存在的挑战和潜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地区 非碳酸盐岩地区 空间分布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对比分析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CO_2 sources in soil developed on carbonate rock and non-carbonate rock in Central Guizhou 被引量:10
9
作者 黎廷宇 王世杰 郑乐平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8期673-679,共7页
In this paper, by using concentration and carbon stable isotope the CO2 sources of soil profiles developed on limestone, dolostone and claystone basements in Central Guizhou, China a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The resul... In this paper, by using concentration and carbon stable isotope the CO2 sources of soil profiles developed on limestone, dolostone and claystone basements in Central Guizhou, China a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2 concentration of soil profiles developed on different basements is different, having the following sequence: limestone>dolostone>claystone. Below the soil depth of 20 cm from the surface the δ13C value of CO2 in soil profile developed on limestone ranges from -12.811‰--13.492‰(PDB), that in soil profile developed on dolostone varys from -13.212‰--14.271‰(PDB) and that in soil profile developed on claystone is about -20.234‰- -21.485‰(PDB). Taking the carbon isotop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carbonate rock as two isotopic endmembers, the proportion of soil CO2 generated by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rock is calculated, about 21%-25% for soil profile developed on limestone basement, 19%-21% for soil profile developed on dolostone basement. There is almost no influx of CO2 generated by the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rock in soil profile developed on claystone bas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ROCK non-carbonate ROCK SOIL CO2 sources.
原文传递
CO_(2)封存诱发近断层活化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禹海涛 张改 闫晓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文中梳理了CO_(2)地质封存诱发地震活动的典型案例和总体进展,并结合注入诱发断层失稳理论,系统阐述热-流-力-化多场耦合作用下的CO_(2)封存诱发近断层活化机理,探讨不同物理过程对断层活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亟... 文中梳理了CO_(2)地质封存诱发地震活动的典型案例和总体进展,并结合注入诱发断层失稳理论,系统阐述热-流-力-化多场耦合作用下的CO_(2)封存诱发近断层活化机理,探讨不同物理过程对断层活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亟待突破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CO_(2)地质封存诱发地震活动与孔隙压力扩散、非等温效应及地球化学反应等物理过程紧密相关;相较于注水活动,CO_(2)注入触发了涉及多相流动状态、焦耳-汤姆逊效应、CO_(2)溶解放热及CO_(2)-地层盐水-岩体化学作用等一系列复杂多物理场耦合过程;实际断层活化及剪切破坏的发生是这些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并受到地层应力状态和断层属性的控制,以及注入策略和注入位置的影响。今后研究工作需要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层面全面考虑热-流-力-化多场耦合效应,加强封存场地地质构造勘查,并发展多模式的流体注入策略,这对理解CO_(2)注入诱发近断层活化机制进而实现地震活动的精确预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封存 断层活化 孔隙流体压力 非等温效应 地球化学反应
下载PDF
1.1 MW高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新型转子拓扑设计与强度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颖 王泽兵 +3 位作者 蔡蔚 李道璐 杨艳会 张燚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5,共10页
大功率高速永磁电机中通常采用绑扎碳纤维护套的方式来降低转子应力,然而护套厚度过大会导致等效气隙增加,电机性能随之降低。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新型转子拓扑结构的1.1 MW、18 000 r/min的内置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该结构采... 大功率高速永磁电机中通常采用绑扎碳纤维护套的方式来降低转子应力,然而护套厚度过大会导致等效气隙增加,电机性能随之降低。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新型转子拓扑结构的1.1 MW、18 000 r/min的内置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该结构采用永磁体分段设计,并增设加强筋,分担转子隔磁桥处的应力,使护套厚度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将转子外部隔磁桥处替换为非导磁填充块,阻断漏磁路径,提升永磁体利用率。最后,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初始模型,新型结构电机在等效气隙增大1.5 mm的情况下,输出转矩达到600.44 N·m,增加了16.86 N·m,并且新型转子铁心最大应力降低了496.82 MPa,转子结构的机械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可为大功率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拓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电机 转子机械强度 碳纤维护套 加强筋 非导磁填充块
下载PDF
含Benzo[a]azulene单元的锯齿状梯形共轭聚合物的表面在位合成
12
作者 吴名辉 Markus Mühlinghaus +5 位作者 李雪超 徐超婕 陈强 张海明 Klaus Müllen 迟力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梯形共轭聚合物(CLPs)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绝大多数CLPs是通过溶液方法合成的,但近年来,在超高真空环境中进行的表面原位合成策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CPL合成的新方法。表面原位合成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溶液合成的限制,如随... 梯形共轭聚合物(CLPs)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绝大多数CLPs是通过溶液方法合成的,但近年来,在超高真空环境中进行的表面原位合成策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CPL合成的新方法。表面原位合成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溶液合成的限制,如随着聚合度增加而受限的溶解度和结构稳定性,从而实现复杂共轭结构的精确合成。Azulene衍生物是在表面合成非苯型CLPs的有吸引力的前体。与传统的只含六元环的CLPs相比,使用烷基取代的azulene作为前体分子,有望获得具有复杂骨架结构的CLPs,从而调控其电子性质,但目前很少有人探索这种策略。本文报道了3,3'-二溴-2,2’-二甲基-1,1’-联薁(DBMA)在Au(111)表面上的热化学反应。在室温的Au(111)衬底上,我们发现沉积的分子在重构表面的fcc(面心立方堆积)区域形成无定型的聚集体,并在100℃以下保持形貌不变。当退火温度高于150℃后,DBMA发生脱溴反应并与金原子络合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立体结构的2,2’-二甲基-1,1’-联薁有机金属聚合物,并展现出迥异的图像特征。随后在更高温度下退火,有机金属聚合物脱去金属原子并经历碳碳偶联反应。该过程伴随着甲基与相邻薁单元之间的分子内环化反应,形成了含有benzo[a]azulene单元的梯形共轭聚合物。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当一侧甲基参与反应并在聚合物中形成六元环时,会显著地弯折聚合物链,使得另一侧甲基与薁单元之间的距离增加,并抑制预期的环化过程。我们通过键分辨扫描探针显微镜对反应过程中的相关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结果与反应中间结构的应力关联紧密。我们的结果表明,烷基取代的azulene前体可应用于非苯型碳纳米结构的表面合成,并有望实现扩展的非苯型二维碳纳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在位合成 非苯型碳纳米结构 梯形共轭聚合物 扫描探针显微镜 键分辨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无机粒子-无纺布”协同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增韧机理
13
作者 康少付 范航天 +3 位作者 瞿立 李进 安百俊 李大同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性能较差、易发生分层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SiC粒子和热塑性共聚酰胺(PA)无纺布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进行增韧改性的技术,在层间构筑一种“无机颗粒/热塑性纤维/树脂基体”多组分多尺度增韧相体...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性能较差、易发生分层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SiC粒子和热塑性共聚酰胺(PA)无纺布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进行增韧改性的技术,在层间构筑一种“无机颗粒/热塑性纤维/树脂基体”多组分多尺度增韧相体系,对比分析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Ⅰ型、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和耐热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揭示其增韧和耐热性机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CFRP材料相比,当SiC填充量(质量分数)为1%、PA无纺布面密度为25 g/m2时,改性CFRP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ⅠC)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ⅡC)分别提高了52.7%和222.6%。无机粒子的阻滞效应、纤维的桥连效应和基体树脂的塑性变形是其主要增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无机粒子 无纺布 增韧机理 耐热性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non-carbon two-dimensional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the aqueous electrolyte-based supercapacitors 被引量:2
14
作者 Hongfei Wang Yijun Zhong +1 位作者 Jiqiang Ning Yong H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733-3752,共20页
Supercapacitors(SCs)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and long cycling span life are demand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s that will be an attractive power solution to moder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applications. Numerous theoret... Supercapacitors(SCs)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and long cycling span life are demand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s that will be an attractive power solution to moder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applications. Numerou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works have been devoted to exploring various possibilities to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and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electrodes for SCs. Non-carbon two-dimensional(2D)materi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encouraging electrode candidates for their chemical and physical advantages such as tunable surface chemistry, 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large mechanical strength, more active sites, and dual non-faradaic and faradaic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Besides, these 2D materials also play particular roles in constructing highway channels for fast ion diffusion. This concise review summarizes cutting-edge progress of some representative 2D non-carbon materials for the aqueous electrolyte-based SCs, including transition metal oxides(TMOs), transition metal hydroxides(TMHs), transition metal chalcogenides(TMCs), MXene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and some emerging materials. Different synthetic methods, effective structural designs and correspo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are reviewed in detail. And we finally present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current intractable challenges and technical bottlenecks, and highlight future direc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xt-generation high-performanc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APACITORS 2D non-carbon materials Aqueous electrolyte High power density Long cycling span life
原文传递
荒漠灌木与城市绿化灌木功能性状及其对夏季热浪响应机理的差异
15
作者 赵鑫田 陈开超 +8 位作者 李浡睿 孙启兴 周洁 孙楠 廖珂 李赛强 梅慧芳 罗旭 杨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2848,共12页
为比较干旱荒漠区城市绿化灌木和荒漠乡土灌木在夏季热浪期的受损差异和其对高温和热浪冲击响应机理的不同,在新疆北疆2022年夏季热浪期末期,测定了9种荒漠乡土灌木和8种城市绿化灌木的4种水分相关功能性状(水力、叶片、光合和碳经济性... 为比较干旱荒漠区城市绿化灌木和荒漠乡土灌木在夏季热浪期的受损差异和其对高温和热浪冲击响应机理的不同,在新疆北疆2022年夏季热浪期末期,测定了9种荒漠乡土灌木和8种城市绿化灌木的4种水分相关功能性状(水力、叶片、光合和碳经济性状),同时调查植株受损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荒漠乡土灌木接近74%的个体在夏季热浪中未受损伤,但有56%的城市绿化灌木个体受损;水力和叶片性状方面,荒漠灌木的枝叶水势、干物质含量和导管直径的平均值低于城市绿化植物,而枝比导率、准稳态导水率、胡伯尔值、比叶面积、导管密度呈相反态势。在碳经济和光合性状方面,荒漠乡土灌木的可溶性碳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城市绿化灌木(P<0.05),但气孔导度成相反模式(P<0.05),而淀粉和结构性碳含量、蒸腾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荒漠乡土灌木的性状整合度(G=0.39)高于城市绿化植物(G=0.20),且前者的关键节点个数,以及其与其他性状显著关联的个数均高于后者。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热浪引起荒漠乡土灌木的受损程度低于城市绿化灌木;荒漠植物在水力性状和性状整合方面存在优势,其水分吸收、运输和减少蒸腾失水的能力要强于城市绿化灌木,热浪影响下更易存活;相对城市绿化灌木,荒漠灌木可以协调功能性状间的关系,采取更多样化的适应机理将降低夏季热浪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可为干旱地区城市绿化灌木筛选以及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性状 非结构性碳 适应策略 性状整合 干旱胁迫
下载PDF
生物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吉研博 尚倩倩 +1 位作者 张猛 周永红 《聚氨酯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主要介绍了合成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的重要单体多元环碳酸酯的几种方法,以及多元环碳酸酯和多元胺的反应机理。叙述了生物基NIPU主要合成和应用研究成果,并对生物基NIPU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质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环碳酸酯 生物基
下载PDF
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评估
17
作者 王秋平 李浩 王肇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71-3678,共8页
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化发展,以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量化共享单车在接驳地铁站时替代其他交通方式所降低的碳排放量,构建共享单车碳减排量时空矩阵,根据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识别共享单... 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化发展,以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量化共享单车在接驳地铁站时替代其他交通方式所降低的碳排放量,构建共享单车碳减排量时空矩阵,根据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识别共享单车碳减排情景,从多情景层面分析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全天层面,共享单车单次接驳的碳减排量为62.75 g;在多情景层面,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存在时空差异;在时间上,各情景中碳减排量在不同时段达到峰值,早晚高峰期间的碳减排量占全天碳减排总量的45.26%;在空间上,各情景中均有明显的碳减排量高密度区域和次高密度区域,且不同情景之间这些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交通减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碳减排效益 共享单车 接驳地铁站 非负矩阵分解
下载PDF
耕地“非粮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博 范胜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基于双碳发展背景研究耕地“非粮化”驱使下的农田生态碳足迹变化,可为建设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福建省2000-2020年农业相关统计数据,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碳源、利用作物产量估算碳汇,计算各年份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结合耕地... 基于双碳发展背景研究耕地“非粮化”驱使下的农田生态碳足迹变化,可为建设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福建省2000-2020年农业相关统计数据,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碳源、利用作物产量估算碳汇,计算各年份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结合耕地“非粮化”趋势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提出建设低碳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碳足迹提高与粮作比例降低高度吻合,VAR结果表明粮作比例和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因果关系,且粮作比例的提升会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政府部门应设立精准补贴政策,完善落实自身耕保责任制,制度与低碳技术融合,推动农田生态系统的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碳足迹 VAR 福建省 LCA
下载PDF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志英 李明茂 +1 位作者 陈嬿娉 孔锋 《绿色矿冶》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是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进行有色金属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研究,对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针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施制定的相关政策,总结了我国有色金属行... 我国是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进行有色金属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研究,对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针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施制定的相关政策,总结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制定和修订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的必要性、紧迫性、技术基础、组织保障;结合有色行业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现状,提出了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 碳中和 碳排放 产品碳足迹 标准化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小黑杨人工林非结构性碳和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吕彦飞 牛鉴祺 王树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3,共12页
了解不同林龄阶段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和氮(N)磷(P)钾(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抚育间伐的响应,从而为小黑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幼龄和中龄小黑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间伐强度... 了解不同林龄阶段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和氮(N)磷(P)钾(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抚育间伐的响应,从而为小黑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幼龄和中龄小黑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间伐强度为25%(以株数计)的抚育间伐样地,调查分析抚育间伐对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NSC含量和NPK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龄小黑杨人工林具有各自不同的NSC含量和NPK生态化学计量分布特征。中龄林树叶、树枝和树根NSC含量较幼龄林分别降低31.76%、21.19%、38.98%(P<0.05)。中龄林树叶N含量较幼龄林增加11.85%(P<0.05)。中龄林树枝、树干和树根P含量分别较幼龄林分别降低17.57%、35.85%、60.11%(P<0.05),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K含量分别较幼龄林分别降低21.05%、34.67%、22.99%、46.22%(P<0.05)。抚育间伐显著影响小黑杨幼龄林树干和树根的NSC含量、中龄林树枝和树根的NSC含量(P<0.05)。抚育后幼龄林树干NSC含量增加29.35%,树根NSC含量降低40.37%;中龄林树枝和树根NSC含量分别增加12.81%、33.51%。抚育间伐显著影响小黑杨幼龄林各器官N含量、树枝K含量、树干P含量和中龄林树叶、树根K含量(P<0.05)。抚育后小黑杨幼龄林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N含量分别增加5.77%、15.68%、53.71%、10.85%,树枝K含量增加36.90%,树干P含量降低19.63%;小黑杨中龄林树叶和树根K含量分别增加20.86%、31.69%。树叶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K含量间显著正相关(P<0.05);树枝NSC含量与N含量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K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树干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树根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林分未进行抚育时,小黑杨幼龄林和中龄林NSC和N、P、K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格局差异明显;幼龄林碳资源更多地分配给根系,促使其生长延伸,中龄林更多地投入到树木地上部分生长与竞争。抚育间伐会改变小黑杨NSC和N、P、K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格局,抚育后,2种林龄小黑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碳资源比例均发生改变。对小黑杨中龄林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木碳汇的同时也改善了P限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杨 抚育间伐 林龄 非结构性碳 N∶P∶K计量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