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s Co-seismic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Change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9
1
作者 SUN Dongsheng WANG Lianjie +3 位作者 WANG Hongcai MA Yinsheng ZHOU Chunjing CUI Junw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120-1128,共9页
The variation of in situ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is an issue studied by geologists.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fault slip dislocation model of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the changes of co-seismic d... The variation of in situ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is an issue studied by geologists.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fault slip dislocation model of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the changes of co-seismic displace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stress tensor around the Longmen Shan fault zone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seismic maximum surface displacement is 4.9 m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6.5 m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hich is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on-site survey and GPS observations. The co-seismic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in the 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 decreased sharply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Longmen Shan fault zone increased. However, the vertical stress and minimum horizontal stress increased in the footwall and in some areas of the hanging wall. The study of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w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long and narrow region along the Longmen Shan fault zone,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aftershocks. Therefore, the co-seismic stress only affects the aftershocks, and does not affect distant faults and seismic activities. The results are almost consistent with 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at the two sites before and after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Along the fault plane, the co-seismic shear stress in the dip direc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strike direc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aulting mechanism of the Longmen Shan fault zone is a dominant thrust with minor strike-slipping.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value for future studies of earthquak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co-seismic stress field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finiteelement method in sitn stress measurement
下载PDF
Study on Coaxiality Measurement System of Compound Gear Shaft Based on Non⁃contact Optic 被引量:2
2
作者 YE Zhibin LU Yonghua +2 位作者 TAN Jie LI Yanlong CHAI Zho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3期393-403,共11页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contact measurement methods such as low measurement efficiency,high cost and low accuracy,a non-contact optical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is pr...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contact measurement methods such as low measurement efficiency,high cost and low accuracy,a non-contact optical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is proposed.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he coaxiality error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und gear shaft,we have designed and built a set of supporting software system as well as a hardware test platform.In this paper,the distance difference threshold and scale threshold methods are used to eliminate outlier data.The least squares circle is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and the minimum containment cylinder axis method is used as the reference axis of the composite gear shaft.Compensated by the standard step shaft calibration,the coaxiality error of the composite gear shaft can be measured to be within 0.01 mm in less than two minutes.The range value of the multi-section measurement test is 0.065 mm.The average coaxiality error is∅0.47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gear shaft non-contact measurement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COAXIALITY measuring system
下载PDF
Influence of advanced engineering measures on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field of surrounding rock in tunnels crossing active strike-slip faults
3
作者 Hui ZHOU Jiancheng XIAO +4 位作者 Manchao HE Jingjing LU Zhigang TAO Futong XU Congcong HOU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0期1477-1501,共25页
Based o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three advanced engineering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super anchor cables,high-strength concrete anti-fault caverns,and grouting modification using high-stre... Based o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three advanced engineering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super anchor cables,high-strength concrete anti-fault caverns,and grouting modification using high-strength concrete-to resist fault disloc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near tunnels crossing active strike-slip faults.Moreover,single-or multiple-joint advanced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m the local rock mass-anti-fault(LRAF)method.A numerical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RAF methods on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and the anti-fault effect was evaluated.Finally,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anchor cable was verifi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chor cable and grouting modification reduced the displacement gradient of the local surrounding rock near the tunnels crossing fault.Furthermore,anchor cable and grouting modifications changed the stress field of the rock mass in the modified area.The tensile stress field of the rock mass in the modified anchor cable area was converted into a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The stress field in the modified grouting area changed from shear stress in the fault slip direction to tensile stress in the axial tunnel direction.The anti-fault cavern resisted the dislocation displacement and reduced the maximum dislocation magnitude,displacement gradient,and shear stress.Among the three advanced engineering measures,the anchor cable was the core of the three advanced engineering measures.An anchor cable,combined with other LRAF measures,can form an artificial safety island at the cross-fault position of the rock mass to protect the tunnel.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new supporting idea for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s crossing active strike-slip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fault effect engineering measures LRAF method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 tunnel-crossing active faults
原文传递
基于交变磁场的平面二维时栅位移传感机理及测量模型
4
作者 陈自然 欧阳辉 +3 位作者 张桁潇 彭凯 王伟 崔南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12-2624,共13页
针对传统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在超精密光刻、大面积传感器制造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出一种基于空间交变磁场的平面二维位移测量方法。在定尺平面布置均匀等间距的正弦/余弦激励绕组,施加时间正交激励电流,构建空间二维交变磁场,建立空... 针对传统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在超精密光刻、大面积传感器制造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出一种基于空间交变磁场的平面二维位移测量方法。在定尺平面布置均匀等间距的正弦/余弦激励绕组,施加时间正交激励电流,构建空间二维交变磁场,建立空间二维位移和时间基准的映射关系。通过“维度判断+位移解耦”的组合测量模型实现平面二维位移测量,利用动尺维度判断感应绕组阵列输出信号经二值化后的组合逻辑来判断维度;利用动尺两维差动布置的位移感应绕组阵列拾取交变磁场,得到空间位移行波信号,通过比相实现二维位移解耦。通过电磁仿真,对平面二维时栅位移测量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研制样机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120 mm×120 mm的有效测量范围内,X方向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9.4μm,Y方向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9.7μm,两维度位移测量分辨力为0.15μm。利用毫米级尺寸的激励和感应绕组实现平面二维微米级测量精度,从原理上突破了传统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对超精密光刻的制约,降低了传感器加工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位移测量 交变磁场 时栅传感器 组合测量
下载PDF
基于多频磁场耦合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
5
作者 杨继森 庹万章 +2 位作者 张静 冯济琴 卢渝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3,共13页
针对目前光刻机、超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超精密装备对于精准平面定位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磁场耦合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传感器组成为定尺和动尺,其中定尺由导磁基体和X、Y方向励磁线圈构成,动尺由导磁基体和X、Y方向感应线圈构... 针对目前光刻机、超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超精密装备对于精准平面定位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磁场耦合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传感器组成为定尺和动尺,其中定尺由导磁基体和X、Y方向励磁线圈构成,动尺由导磁基体和X、Y方向感应线圈构成。通过对X、Y方向励磁线圈通入正余弦励磁信号,在定尺上构建出多频磁场耦合的二维均匀磁场阵列,动尺感应出带有位移信息的电信号,经过理论推导和电磁仿真验证了多频磁场直接解耦差动结构和幅值调制解算方法的可行性,并对仿真误差进行分析,并优化了传感器结构。最后采用PCB工艺制作传感器样机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150 mm×150 mm的测量范围可对二维位移进行精确测量,其中X方向测量精度为±33.08μm,Y方向测量精度为±36.95μm,优化后的传感器样机X、Y方向原始对极内位移误差峰峰值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49.1%和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位移传感器 平面二维位移测量 多频磁场耦合
下载PDF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测量盲区失效机理与磁屏蔽优化
6
作者 边铁錾 李明明 +2 位作者 王鑫玉 黄文美 翁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00-5310,共11页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检测线圈附近存在测量盲区,在受限安装空间内有效测量范围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魏德曼效应、磁弹性耦合效应和维拉里效应,建立合成磁场作用下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盲区模型,分析测量盲区内传感...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检测线圈附近存在测量盲区,在受限安装空间内有效测量范围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魏德曼效应、磁弹性耦合效应和维拉里效应,建立合成磁场作用下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盲区模型,分析测量盲区内传感器失效机理。搭建实验平台提供可调的脉冲电流和轴向磁场,选用直径为0.6mm的(Fe_(83)Ga_(17))_(99.4)B_(0.6)、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和Fe_(30)Co_(70)波导丝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测量盲区受永磁体产生的轴向磁场影响,并且随轴向磁场增大。增加静磁屏蔽装置并确定最佳参数,制作样机并测试表明:优化后的(Fe_(83)Ga_(17))_(99.4)B_(0.6)波导丝传感器测量盲区由30.05μs缩短为18.45μs,宽度缩短了38.6%;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波导丝传感器测量盲区由31.15μs缩短为19.15μs,宽度缩短了38.5%;Fe_(30)Co_(70)波导丝传感器测量盲区由29.55μs缩短为18.85μs,宽度缩短了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 测量盲区模型 静磁屏蔽
下载PDF
双山煤矿地表移动变形实测规律分析
7
作者 高春 杨荣 刘超 《陕西煤炭》 2024年第5期51-54,60,共5页
为探究双山煤矿综放开采地表岩移规律,以308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表观测数据的分析,给出双山煤矿工作面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相关地表岩移参数,结合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及损害情况对双山煤矿综放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 为探究双山煤矿综放开采地表岩移规律,以308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表观测数据的分析,给出双山煤矿工作面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相关地表岩移参数,结合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及损害情况对双山煤矿综放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地表各测点连续6个月的累计下沉值均小于30 mm时地表移动达到稳定状态,即下沉速度降低至0.17 mm/d。根据地表最大下沉平均速度的下降趋势,判断目前地表移动趋于稳定,按照下沉速度下降趋势,可推断5个月后308综放工作面地表下沉可达稳定状态。实测数据经计算分析得出超前影响角,可为矿区今后的地下开采及安全煤柱留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山煤矿 地表位移 变形规律 现场实测
下载PDF
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电场分布与误差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小康 蒲红吉 +2 位作者 郑方燕 冯济琴 于治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57-2264,共8页
针对现有纳米测量技术量程小和测量环境要求苛刻等不足,提出研究一种以高频时钟脉冲作为计量基准的新型纳米位移传感器,利用差动平行电容极板构建的交变电场进行精密测量。为了优化传感参数并提高测量精度,对纳米时栅传感器在不同参数... 针对现有纳米测量技术量程小和测量环境要求苛刻等不足,提出研究一种以高频时钟脉冲作为计量基准的新型纳米位移传感器,利用差动平行电容极板构建的交变电场进行精密测量。为了优化传感参数并提高测量精度,对纳米时栅传感器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电场分布与误差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其测量特征,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二维仿真模型,对不同参数条件下传感器的电场分布进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找出不同参数与误差特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仿真和实验结果,对传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实验表明:在200 mm测量范围内,传感器精度达到±300 nm。为纳米时栅优化设计和精度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测量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时栅 电场分布 误差特性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移动大尺寸圆柱体工件长度快速检测系统 被引量:44
9
作者 周森 郭永彩 +1 位作者 高潮 吴小燕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4-1530,共7页
针对移动大尺寸圆柱体工件两端的表面形貌特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设计了一种快速长度在线检测系统。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可在短时间内连续高速获取大量测量数据的特点,系统在虚拟环境下构造出自适应测量形状的虚拟测量基准面,采用二维... 针对移动大尺寸圆柱体工件两端的表面形貌特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设计了一种快速长度在线检测系统。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可在短时间内连续高速获取大量测量数据的特点,系统在虚拟环境下构造出自适应测量形状的虚拟测量基准面,采用二维误差分离方法抑制系统误差和运动误差,识别定位工件两端端点并计算其到虚拟测量基准面的位移;最后结合多传感器融合模型获取三维位移场测量结果。另外,测试前用三坐标测量机精密测量过的相似形状圆柱体工件对系统进行了校准修正。为验证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分别对处于(1 000±25)mm内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工件进行了长度检测。结果显示,系统可在1s完成直径约为50mm工件的长度测量,检测分辨力为0.010mm,检测精度达到0.050mm。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系统具有高自动性和高效性,可满足在线生产中对大尺寸工件控制和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圆柱体工件 激光扫描 虚拟测量基准面 三维位移场测量 多传感器融合
下载PDF
大型地下通道开挖对下卧地铁隧道上浮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陈仁朋 叶跃鸿 +1 位作者 王诚杰 孟凡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9-1277,共9页
为了研究地下通道明挖施工对地铁隧道上浮的影响,基于地铁隧道上浮变形实测数据,分析地下通道开挖过程中下卧地铁隧道上浮变形的统计规律.采用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开展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地下通道开挖过程中下卧隧道的上浮规律.结果... 为了研究地下通道明挖施工对地铁隧道上浮的影响,基于地铁隧道上浮变形实测数据,分析地下通道开挖过程中下卧地铁隧道上浮变形的统计规律.采用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开展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地下通道开挖过程中下卧隧道的上浮规律.结果表明,在地下通道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下卧地铁隧道的上浮变形与卸载率近似呈线性关系;基底不同水平位置隧道上浮变形连成的包线随着卸载率的增加,由直线型发展为抛物线型,最终呈双峰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通道 地铁隧道 上浮变形 工程实测
下载PDF
地王大厦动力特性及大风时楼顶位移和加速度实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钱稼茹 过静珺 陈志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0-39,共10页
本文介绍了深圳地王大厦的动力特性和在大风时楼顶位移和加速度的实测结果,并对实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实测 动力特性 楼顶位移 楼顶加速度 商业大厦
下载PDF
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部离面位移场和应变场分布的动态测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延周 朱文卓 +2 位作者 董博 白玉磊 彭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17-3223,共7页
为了快速动态测量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部的受力变形情况,利用光学干涉谱域相位对照B扫描方法,对存在孔洞缺陷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样件内部的离面位移场和应变场进行了测量。分别对机械载荷和热载荷作用下的复合材料样件进行了弯曲变形和热变... 为了快速动态测量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部的受力变形情况,利用光学干涉谱域相位对照B扫描方法,对存在孔洞缺陷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样件内部的离面位移场和应变场进行了测量。分别对机械载荷和热载荷作用下的复合材料样件进行了弯曲变形和热变形实验,然后对实验中得到的相位差数据进行解卷绕,计算得出了材料内部的离面位移场分布和应变场分布。实验显示:得到的结果能够清晰反映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周围受力变形的动态过程,观测到的材料应力集中区域的位移和应变明显大于完好部分,透视得到了测量材料表层以下1mm连续深度的变形情况。该方法能够实现亚微米级的位移场测量精度,并可对材料的变形过程进行动态测量,是一种进行材料力学特性分析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复合材料 力学测量 位移场 应变场 光学干涉 B扫描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新型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简龙晖 林碧森 +2 位作者 刘宁 金观昌 姚学峰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6-218,共3页
通过将小波分析的方法应用到传统的空域相关计算中,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并对传统空域相关方法与小波相关方法进行了实验计算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空域相关方法相比,基于小波变换的数... 通过将小波分析的方法应用到传统的空域相关计算中,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并对传统空域相关方法与小波相关方法进行了实验计算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空域相关方法相比,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大大提高了相关计算的精度,精度由0 05像素提高到了0 01像素以下。最后利用该方法测量了编织结构复合材料板在三点弯曲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数字相关 散斑图像处理 编织复合材料 位移场测量
下载PDF
交变光场时空耦合型位移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革 张超 +2 位作者 付敏 潘帅嘉 雷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11-2022,共12页
针对现有光栅精密刻划加工难度大制约测量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交变光场为测量媒介的时空耦合线性位移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利用四路正交的交变光场与四组正交的正弦透光面调制耦合形成电行波信号实现高精度位移测量。在对测量系统... 针对现有光栅精密刻划加工难度大制约测量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交变光场为测量媒介的时空耦合线性位移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利用四路正交的交变光场与四组正交的正弦透光面调制耦合形成电行波信号实现高精度位移测量。在对测量系统测量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理论模型和误差模型,通过仿真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在时间相位不正交、空间相位不正交以及结构安装不平行时的误差规律。开展实验验证了一次、二次和四次谐波的产生原因,根据误差来源改进了测量装置的结构,优化了相应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180mm测量范围内,用栅距0.6mm的测量系统实现了±0.4μm的测量精度。该测量系统规避了现有光栅精密刻划的问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为光学位移测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测量 交变光场 时空耦合 行波合成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满潮 王炀 +2 位作者 刘冬桥 任晓龙 张晓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2-2740,共9页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方法(2D-DIC),获得了试件表面的全场位移信息,依据位移信息求出块体加速度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试件受力分析,求得了块系岩体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2D-DIC测试技术能够准确的测得石块的位移变化,依据位移变化可以证实伴随着水平向扰动荷载作用,洞口上方岩块左右两侧节理间隙逐步增大,岩块间的摩擦力降低,且摩擦力的变化周期与扰动荷载的周期相同;利用2D-DIC测试技术是有效的,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超低摩擦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全场位移测量 块系花岗岩 超低摩擦效应 动力扰动
下载PDF
爆破模型的动态光测力学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龚敏 贾聚平 王德胜 《爆破》 CSCD 2005年第1期7-12,共6页
 动态光测力学方法是爆破模型研究十分重要的工具,各种光测力学方法对爆炸应力、应变、位移场的测量及相应研究有不同的作用。在总结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爆破模型研究中使用的动态光测力学方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阐述了它们在不...  动态光测力学方法是爆破模型研究十分重要的工具,各种光测力学方法对爆炸应力、应变、位移场的测量及相应研究有不同的作用。在总结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爆破模型研究中使用的动态光测力学方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阐述了它们在不同阶段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的进步。重点介绍动光弹、激光全息干涉法在爆破研究中的运用及最新进展,简略探讨了动态焦散、云纹、云纹干涉法等其它光测力学方法在动载研究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上述文献,指出了这些方法的运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测力学 爆破模型 全场测量 动应力场 位移场
下载PDF
线性霍尔传感器在直线位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明 尚群立 余善恩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8,71,共4页
为了实现实时的无接触直线位移测量,通过线性霍尔传感器获取磁场强度信号,采用定时中断方式完成数据采集,并以MSP430F169单片机作为运算及控制单元。考虑到普通的永磁无法形成梯度、线性的磁场分布,因此,在改进磁铁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 为了实现实时的无接触直线位移测量,通过线性霍尔传感器获取磁场强度信号,采用定时中断方式完成数据采集,并以MSP430F169单片机作为运算及控制单元。考虑到普通的永磁无法形成梯度、线性的磁场分布,因此,在改进磁铁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霍尔传感器非线性方法的测量方案,实现了对位置信号的无接触实时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霍尔变送器系统能实现对位置值的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位移 线性霍尔传感器 非线性 磁铁结构 无接触测量 磁场分布
下载PDF
图像相关法在高分子材料拉伸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钦志 李慧敏 +1 位作者 欧阳小东 赵泳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6,共8页
本文对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合金(PC/ABS)高分子材料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拉伸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图像相关分析法编制了图像法位移测量分析软件,并对该分析软件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PC/ABS高分子材料拉... 本文对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合金(PC/ABS)高分子材料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拉伸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图像相关分析法编制了图像法位移测量分析软件,并对该分析软件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PC/ABS高分子材料拉伸试验时三个方向的位移场和应变场。根据测得的位移场研究了该高分子材料拉伸过程中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以及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文中采用的图像法位移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拉伸过程中,试件厚度方向的收缩变形大于宽度方向的收缩变形;颈缩过程区具有非常高的应变率,颈缩后的平直颈缩区的应变率快速下降到一个很低的应变率继续缓慢变形;尽管载荷位移曲线出现了较大的载荷下降现象,PC/ABS拉伸时的真应力应变曲线没有明显的应力下降现象出现,因此,载荷下降现象主要由颈缩时的截面减小引起;高分子材料PC/ABS的屈服应力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场 大应变 应变率 高分子 测试技术
下载PDF
非连续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裂纹重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汤文治 肖汉斌 邹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1-1109,共9页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方法,在力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受限于标准方法对图像变形的连续性要求,这种高效的测量方法在断裂力学领域的推广受到了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引入子区分离数学模型,代替...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方法,在力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受限于标准方法对图像变形的连续性要求,这种高效的测量方法在断裂力学领域的推广受到了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引入子区分离数学模型,代替标准方法的连续模型,来对非连续区域进行精确识别和匹配的非连续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子区被裂纹等非连续分割后原始像素点的位移情况,并引入裂纹张开向量用以表征被分割子区的主区和副区的位移关系;从而建立子区分离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并且为所提出的模型设计相应的图像相关算法;然后将所提出的非连续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应用于重构平板拉伸试验开裂过程中图像的位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所提出的非连续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解决了图像相关法在非连续区域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位移测量的正确率,特别是能够准确重构裂纹面及附近的位移场,其测量精度能够达到亚像素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场测量 非连续数字图像相关 子区分离模型 裂纹重构 裂纹张开向
下载PDF
大位移测量中均匀梯度磁场的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延军 沈跃 魏淑贤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6,59,共3页
在进行大位移测量时,设计了一种能产生均匀梯度磁场的锥形螺线管,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锥形螺线管内部轴线方向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实验证明:这种锥形螺线管内部轴线方向产生的均匀梯度磁场可用于大位移的自动测... 在进行大位移测量时,设计了一种能产生均匀梯度磁场的锥形螺线管,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锥形螺线管内部轴线方向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实验证明:这种锥形螺线管内部轴线方向产生的均匀梯度磁场可用于大位移的自动测量,且测量范围较宽、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螺线管 均匀梯度磁场 大位移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