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ormation: From Philosophic to Physics Concepts for Informational Modeling of Consciousness 被引量:2
1
作者 Florin Gaiseanu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8年第8期368-382,共15页
Information was a frequently used concept in many fields of investigation. However, this concept is still not really understood, when it is referred for instance to consciousness and its informational structure. In th... Information was a frequently used concept in many fields of investigation. However, this concept is still not really understood, when it is referred for instance to consciousness and its information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it is followed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from philosophical to physics perspective, showing especially how this concept could be extended to matter in general and to the living in particular, as a result of the intimate interaction between matter and information, the human body appearing as a bipolar informed-matter structure. It is detailed on this way how this concept could be referred to consciousness, and an informational modeling of consciousness as an informational system of the human body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anatomic architecture of the organism and on the inference of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concepts, it is shown that the informational system of the human body could be described by seven informational subsystem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consciousness as corresponding cognitive centers. These results are able to explain the main properties of consciousness, both the cognitive and extra-cognitive properties of the mind, like that observed during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s and other similar phenomena. Moreover, the results of such a modeling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empirical concepts and models on the energetic architecture of the organism, showing their relev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philosophic and physics concepts consciousness informed matter bipolar info-matter structure informational modeling cognition centers seven-type informational architecture of consciousness
下载PDF
Informational Model of Consciousness: From Philosophic Concepts to an Information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被引量:1
2
作者 Florin Gaiseanu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9年第4期181-196,共16页
On the long and well-worn road of many, but justifiable attempts of human to discover his origin, his trajectory as a species, and a suitable understanding consciousness, his system allowing the connection to the envi... On the long and well-worn road of many, but justifiable attempts of human to discover his origin, his trajectory as a species, and a suitable understanding consciousness, his system allowing the connec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o his own organism, the concepts and models of philosophy enunciated or experienced by millennia, meet today with modern science concepts of physics and of science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recent discoveries of quantum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revealing a new understanding of our environment and starting from som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on information of matter and of living structures, this work discusses the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within the frame of the Informational Model of Consciousness as an informational system of the human body, connected both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o the body itself, to control the adaptation for survival. It is shown that consciousness is actually an informational projection in the mind of seven informational subsystems, three of which forming the operative system of consciousness for the short-term adaptation, and other three forming the programmed operating system, dedicat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body and to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species, showing various inputs and outputs of information. The seventh subsystem is the information pole, connecting the organism with the external information, especially related to the extra-sensorial properties of the mind, the human body appearing as a bipolar info-matter structure, managed by the brain.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is progress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informational system of the organism, which absorbs and emanates information as a reactive system for adaptation, able to operate both with matter-related (codified) and non-matter related (virtual) information. As both connections wi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body itself)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this model opens the gate to investigate consciousness by means of the tools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offering also answers to the philosophic “mind-body” problem and to the “hard” problem and showing correspondences with some ancient philosoph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ciousness informational model of consciousness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MATTER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matter-relate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assisted LIVING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阶梯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邓鹏 王恒 +1 位作者 马雪芬 唐文涛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一种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的阶梯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策略。该策略将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掌... 为了克服传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一种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的阶梯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策略。该策略将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掌握的理论基础出发去探索新知识。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经过推广和实践应用,以OBE理念为基础的阶梯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启示,也可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阶梯式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下载PDF
“观念的异化”及其消除——唯物主义的意识理论
4
作者 韩立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9,206,207,共14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同为扬弃“观念的异化”,马克思采取了与青年黑格尔派完全不同的方式。在他看来,观念的东西无论是采取客观化了的思想形式,还是采取人的头脑中的观念形式,只要不从物质世界和物质生活本身出发予以扬弃,就无法避...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同为扬弃“观念的异化”,马克思采取了与青年黑格尔派完全不同的方式。在他看来,观念的东西无论是采取客观化了的思想形式,还是采取人的头脑中的观念形式,只要不从物质世界和物质生活本身出发予以扬弃,就无法避免思想观念对现实的统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推翻“思想的统治”,就必须颠倒存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从存在出发去说明意识。由此出发,他建立起了一个唯物主义的意识理论:确立起从存在出发去说明意识的两条原则;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观念,以脑体分工来解释普遍观念的诞生;将意识和对象的关系视为意识的本质,并给出意识产生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观念的异化” 青年黑格尔派 意识理论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研究
5
作者 杨慧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01-105,共5页
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面临着机制不健全,内容不系统,方法缺乏实践性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的完善,推动... 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面临着机制不健全,内容不系统,方法缺乏实践性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的完善,推动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内容的更新,促进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方法的创新,是解决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生态意识培育 新发展理念 创新
下载PDF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多重阐释
6
作者 王威峰 何玲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以系统观念提升调查研究质量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厚重的历史依据和深刻的现实依据。系统观念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动态性与调查研究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长远的需要、既要着...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以系统观念提升调查研究质量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厚重的历史依据和深刻的现实依据。系统观念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动态性与调查研究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长远的需要、既要着眼全局又要解剖麻雀的需要、既要调查问题又要研究问题的需要深度契合,为调查研究提供科学的理念指引和实践遵循,强化党和人民的联系,深化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打通问题和办法的堵点。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需要强化调查研究的前瞻性,科学研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风险挑战;强化调查研究的整体性,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强化调查研究的动态性,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在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拓展深化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系统观念 问题意识
下载PDF
生女何以值“千金”?--中国大学生生育意愿的性别转向与形成机制
7
作者 于志强 张琳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生女偏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青年生育观念变迁的最新特征。文章遵循主体性建构的方法论,考察大学生生女偏好的特征与形成机制,彰显了新一代中国人生育实践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生女偏好不仅仅是个体私人的感性偏爱,其... 生女偏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青年生育观念变迁的最新特征。文章遵循主体性建构的方法论,考察大学生生女偏好的特征与形成机制,彰显了新一代中国人生育实践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生女偏好不仅仅是个体私人的感性偏爱,其背后折射出身份认同逻辑、情感价值逻辑、工具理性逻辑的多重形成机制。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个体化崛起程度较高的大学生不再一味追求生育男嗣背后的神圣意义,而是强调生女偏好背后情感价值和生活体验的世俗意义;另一方面,生女偏好依然彰显了性别文化的传统规范。人们既在家庭的框架下思考实践,又使家庭主义成为个体乃至家庭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生活策略,从而来应对市场化和个体化背景下的生活负担与精神孤独,重构现代进程中家庭生活的再传统化。由此,生女偏好既是私人生活变革中的个性化表达,也是传统生育观念对接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反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女偏好 生育观念 性别意识
下载PDF
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产品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8
作者 邱美艳 辛志锋 段婷婷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2期149-153,159,共6页
为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基于CDIO工程理念开发并实践了电子产品设计课程,该课程选题无线传能热门技术,通过一个的完整工程项目,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节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项目... 为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基于CDIO工程理念开发并实践了电子产品设计课程,该课程选题无线传能热门技术,通过一个的完整工程项目,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节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能力 CDIO工程理念 创新意识 应用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南山区民间社火群体性凝聚意识解读
9
作者 高旭 《民族艺林》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宁南山区民间社火是宁夏南部山区群体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艺术演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当地民间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现象和群众性文化娱乐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培... 宁南山区民间社火是宁夏南部山区群体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艺术演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当地民间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现象和群众性文化娱乐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风文明的重要力量。宁南山区民间社火呈现出强大的群体性精神凝聚力,其蕴含的精神指向、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构建农村文化的多元化功能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社火 文化精神 群体观念 凝集意识 发展措施
下载PDF
夏奈尔时装设计中的人文意识与时尚价值研究
10
作者 穆芸 孙一菲 孟已茹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42-46,共5页
夏奈尔是20世纪初诞生的以设计师命名的生命力最旺盛持久的百年时装品牌,独具创新的设计成为永恒的经典。针对当前急剧变化的新时代设计创新如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问题思考,通过史实文献资料梳理夏奈尔时装设计生命力的前因,对... 夏奈尔是20世纪初诞生的以设计师命名的生命力最旺盛持久的百年时装品牌,独具创新的设计成为永恒的经典。针对当前急剧变化的新时代设计创新如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问题思考,通过史实文献资料梳理夏奈尔时装设计生命力的前因,对其时装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夏奈尔通过洞察女性思想变化,将解放女性身体的人文意识融入到时装设计中,带来审美视角的新变革;夏奈尔致力于服饰结构与身体协调关系的人文设计理念,重新塑造了时尚新观念;夏奈尔时装设计中的时尚价值引领了生活新方式,创新消费观念的新主张加速了女性着装现代化的转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奈尔 人文意识 时尚价值 设计理念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中国生育观念的变迁与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慧 叶文振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大致经历了从自然生育文化到社会生育文化、从家庭生育文化到国家生育文化再到个人生育文化两个变迁,呈现出生育观念的个人化、女性化和成本化3个特征。生育价值个体化情况下,国家的生育政策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大致经历了从自然生育文化到社会生育文化、从家庭生育文化到国家生育文化再到个人生育文化两个变迁,呈现出生育观念的个人化、女性化和成本化3个特征。生育价值个体化情况下,国家的生育政策思路必须自觉地纳入社会性别意识,这一经验是更加有效地解除已婚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或者降低她们所承担的性别成本的基本特质,也是保护和激活育龄女性的生育热情的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观念 社会性别意识 个体化 生育成本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的常见偏误及成因探讨
12
作者 常芳芳 韩芳 《阴山学刊》 2023年第3期17-20,共4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跨越的时间线不长,但成果丰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议题已经进入了中国各民族同胞的日常话语体系,但是梳理研究成果会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概念存在误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跨越的时间线不长,但成果丰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议题已经进入了中国各民族同胞的日常话语体系,但是梳理研究成果会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概念存在误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理解存在误区。这些错误成因与当前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元概念模糊以及元理论缺失有关,也有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误导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误区 元概念 元理论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自护能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农桂旋 苏锦绣 韦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自护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9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自护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9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比较两组自护能力、自护水平、造口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造口皮肤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自护概念、自护意识、自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护能力测定量表评分、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织增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变色、侵蚀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造口皮肤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自护水平,有利于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愈合,降低造口皮肤不良症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结直肠癌 结肠造口 自护概念 自护意识
下载PDF
汉末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与文学创作
14
作者 刘雨辰 王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生命意识”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汉末魏晋是士人“生命意识”普遍觉醒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汉末魏晋时期士人“生命意识”的转变,揭示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建安文人重视对群体生命意识的反思,士人以高昂的人生理想解构了对死亡的恐... “生命意识”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汉末魏晋是士人“生命意识”普遍觉醒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汉末魏晋时期士人“生命意识”的转变,揭示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建安文人重视对群体生命意识的反思,士人以高昂的人生理想解构了对死亡的恐惧。正始文人从广阔的生命思考转向个体,普遍表现出对生命的感伤与幻灭。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东晋文人直面死亡,以自然生命境界重构生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文学创作 死亡观念
下载PDF
女性意识的空间觉醒——浅析19世纪西方住宅设计中的女性表达
15
作者 杨宇环 张卫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1-4,共4页
该文梳理了19世纪以来欧美女性参与住宅设计的途径、角色与内容,她们以赞助者、检查员、作家的身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西方住宅风格、美学、居住观念的设计与改革,认为这些历史不仅为女性在西方住宅史上的贡献进行正名,还推动了传统住宅... 该文梳理了19世纪以来欧美女性参与住宅设计的途径、角色与内容,她们以赞助者、检查员、作家的身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西方住宅风格、美学、居住观念的设计与改革,认为这些历史不仅为女性在西方住宅史上的贡献进行正名,还推动了传统住宅的现代化发展,反映了女性在空间上争取主权、女性意识的觉醒。最后指出该文对女性视角下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启发,以此重塑中国建筑史的性别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住宅设计 女性表达 女性居住观念
下载PDF
早期马克思正义观的逻辑演进
16
作者 魏连 刘倩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
马克思正义观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甚至可以说历经曲折。早期的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理解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从“自我意识”的唯心主义时期到人本唯物主义时期,从人本唯物主义时期到实践主义初期,无不诉说着马克思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深... 马克思正义观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甚至可以说历经曲折。早期的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理解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从“自我意识”的唯心主义时期到人本唯物主义时期,从人本唯物主义时期到实践主义初期,无不诉说着马克思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深入思考,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特别关切,最终对正义的理解突破了自我意识、理性主义和人本学的限定,转向实践唯物主义,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观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观 自我意识 理性主义 人本主义 实践主义
下载PDF
存在概念的思维启动和认知范导功能
17
作者 崔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23,共9页
以往关于思维的解释表现为功能话语,即总是在思维的结果或功能显现上去言说思维,未曾追究致成那些思维功能的思维之内在存在结构,合乎存在逻辑地发展一条从思维结构到思维功能的理论探索道路。结构是功能的根据,单纯的功能话语不可能提... 以往关于思维的解释表现为功能话语,即总是在思维的结果或功能显现上去言说思维,未曾追究致成那些思维功能的思维之内在存在结构,合乎存在逻辑地发展一条从思维结构到思维功能的理论探索道路。结构是功能的根据,单纯的功能话语不可能提供对于思维的彻底理解。本文以思的直接现实是意识为根据,把关于意识存在结构之哲学分析的基本论断作为逻辑起点,演绎式地展开关于思维的内在构成分析,系统地构造揭示思维本质的结构话语。在其中,以特定构成形式、逻辑形式和显现形式为本质的存在概念占据思维发生的基础地位。思维被描述为意识按照内在于自己的存在概念来发现非存在和设问,继而在存在概念的本质向待思内容的支配性使用中规定和推动创造存在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存在结构 存在概念 思的冲动 功能话语 结构话语
下载PDF
古印度唯识学视域下的中国意境说
18
作者 黄家庭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古印度唯识学的识境论把外境纳入到心识的缘起构成之中来加以讨论,这样就取消了境的实在性,在心识的显现之中,境成其自身,从而避免了主客二分的理论困境。从这一理路来看,中国的意境说正是一个由识之心源所开辟的、境之造化所引发的缘... 古印度唯识学的识境论把外境纳入到心识的缘起构成之中来加以讨论,这样就取消了境的实在性,在心识的显现之中,境成其自身,从而避免了主客二分的理论困境。从这一理路来看,中国的意境说正是一个由识之心源所开辟的、境之造化所引发的缘起境域,识与境的冥合体现为情与景的交融,展现为一个不断生成着的、充满生命张力的诗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学 识境论 意境 唯识美学
下载PDF
以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广西桂林市回族村落潜经村为例
19
作者 黄息息 黄焕汉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3期92-97,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增加,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失,潜经村以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创新主体的缺失、城乡差距的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传统生产方式与现实发展不相适应、保障机制尚未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增加,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失,潜经村以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创新主体的缺失、城乡差距的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传统生产方式与现实发展不相适应、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的现实挑战。因此,从以下方面进行路径探讨,一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村落发展吸引人气;二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民族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拓展对外交流空间;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拓展共同富裕空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潜经村
下载PDF
旗人总督锡良与清末四川新军编练——兼论新政时期锡良的民族主义
20
作者 潘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在清末强化边疆控制、构建近代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锡良基于四川内忧外患严峻形势及其在西南边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总督四川之初即将整军经武作为施政首要。锡良练兵思想与实践表现出鲜明的王朝观念和世界意识,前者构成练兵的根本动力,后... 在清末强化边疆控制、构建近代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锡良基于四川内忧外患严峻形势及其在西南边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总督四川之初即将整军经武作为施政首要。锡良练兵思想与实践表现出鲜明的王朝观念和世界意识,前者构成练兵的根本动力,后者则构成影响练兵取向和成效的重要因素,反映了新政改革时期督抚民族主义的某些内容。尽管锡良四川练兵不遗余力且多有开拓性举措,然主要囿于财政竭蹶困境,最终仅勉强练成一混成协之数,不仅在数量上与原有构想存在巨大差距,并且存在经费不足、将官缺乏以及兵员来源与定章不符等诸多问题,成为新政时期改革理想难敌现实困境的典型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良 四川 新军 王朝观念 世界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