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multi-collapse of loess roads in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regions: A review 被引量:3
1
作者 GuoYu Li Wei Ma +4 位作者 Fei Wang YanHu Mu YunCheng Mao Xin Hou Hui Bi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5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Usually, the collapsible loess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world can serve as a type of foundation soil that meets its strength requirement after dense compa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collapsibility. However, many pro... Usually, the collapsible loess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world can serve as a type of foundation soil that meets its strength requirement after dense compa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collapsibility. However, many problems such as cracks an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still occur in loess roads in the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regions after several years of op- eration.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secondary or multiple collapses primarily result from the repeated freezing-thawing, wetting-drying, and salinization-desalinization cycles. Therefore, we conducted a research program to (1) monitor the in-situ ground temperatures and water content in certain loess roads to understand their changes, (2) study the effects of freezing-thawing, wetting-drying, and salinization-desalinization cycles on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fabrics of compacted loess in the laboratory, and (3) develop mitigative measures and examine their engineered effectiveness, i.e., their thermal insulating and water-proofing effects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 Our results and advances are reviewed and some further research needs are proposed. These findings more clearly explain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secondary and multiple collapse of loess roads. We also offer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weakening mechanisms of similar structural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s of loess loess roads secondary or multiple collapse FREEZING-THAWING wetting-drying saliniza-tion-desalinization
下载PDF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tting deformation of Malan loess in the Yan’an area,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NAN Jing-jing PENG Jian-bing +2 位作者 ZHU Feng-ji ZHAO Jun-yan LENG Yan-qi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1112-1130,共19页
Loess is prone to collapse upon wetting due to its open metastable structure,which poses a considerable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processes and human life.In this study,double oedometer tests and scanning... Loess is prone to collapse upon wetting due to its open metastable structure,which poses a considerable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processes and human life.In this study,double oedometer test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loess from Yan’an to study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wetting deformation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The wetting collapse of loess under loading depends on the changes in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 levels and elements.This collapse chain reaction is manifested by the dissipation,scattering and recombination of the cementation,deform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particles,blocking of the pore channels,decrease in the dominant size and volume of unstable macropores(>14μm)and abundant mesopores(2.5-14μm),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small pores(0.05–2.5μm),and volume contraction at the macroscale.This process is dependent on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stress level and wetting degree.These findings can facilitate collapsible loess 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Macroscopic wetting deformation wetting collapse mechanism MICROSTRUCTURE Pore change
下载PDF
压缩及增减湿作用下非饱和黄土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葛苗苗 何璇 +2 位作者 谷川 李宁 刘乃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9,共13页
土的细观结构是其宏观力学性质变化的本质,而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土,细观结构研究对揭示黄土地质灾害机理尤为重要。为了探讨黄土在不同外荷作用下的细观结构演化规律,本文采用压汞技术(MIP)及扫描电镜(SEM)等细观结构研究手段,对黄... 土的细观结构是其宏观力学性质变化的本质,而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土,细观结构研究对揭示黄土地质灾害机理尤为重要。为了探讨黄土在不同外荷作用下的细观结构演化规律,本文采用压汞技术(MIP)及扫描电镜(SEM)等细观结构研究手段,对黄土在不同压实状态,无侧限增减湿,常含水率压缩以及常应力增湿作用下的细观结构进行全面试验研究,并从有效应力角度对细观结构演化进行探讨,进一步总结黄土填方地基的细观沉降机理。结果表明:松散黄土在压实过程中会形成团聚体间大孔隙,团聚体内小孔隙以及黏粒间微孔隙等三层次孔隙结构;初始干密度,饱和度主要影响大、小孔隙结构,而对微孔隙结构无影响;无侧限增湿对孔隙密度分布形态影响有限,但能弱化颗粒间的胶结,而常应力下增湿会引起大孔隙塌陷,产生湿陷变形,孔隙结构趋于均匀稳定;无侧限干燥会同时作用于3个层次孔隙结构,而压缩仅作用于大孔隙结构。整体来讲,细观结构的调整是土有效应力变化的结果,但净应力会先作用于大孔隙,而吸力变化会对3种孔隙结构同时产生影响。细观结构研究表明,压实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黄土大孔隙结构,控制施工压实度可以有效控制黄土填方地基施工期及工后期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 增减湿 细观结构 湿陷 填方沉降
下载PDF
湿式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子结构连续倒塌的精细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桂生 程小卫 李易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7-164,共8页
为研究湿式连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前期工作中的三个试件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和CSCM材料模型模拟,钢筋采用梁单元和分段线性塑性材料模型模拟。在梁柱节点区1.... 为研究湿式连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前期工作中的三个试件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和CSCM材料模型模拟,钢筋采用梁单元和分段线性塑性材料模型模拟。在梁柱节点区1.5倍梁高范围内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利用LS-DYNA提供的单元失效功能模拟钢筋断裂和混凝土开裂。机械套筒连接模拟时考虑钢筋尺寸缩减,锚固板模拟按等面积法在梁柱节点建模内并利用关键字*CBIS定义接触防止穿透。数值模拟所得的承载力与试验之间的误差不超过15%,各试件的受力行为和破坏模式与试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湿式连接 连续倒塌 精细有限元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区明渠陡槽加墩消能工优化试验
5
作者 刘伯承 李广宁 +2 位作者 韩延成 刘永德 孙双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2,共8页
明渠陡槽加墩是一种高效消能工布置方式,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技术竞争优势,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针对甘肃庆阳小崆峒沟雨水下塬排放工程的明渠陡槽加墩段进行了1∶30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初步方案沿程水流流态不稳定... 明渠陡槽加墩是一种高效消能工布置方式,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技术竞争优势,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针对甘肃庆阳小崆峒沟雨水下塬排放工程的明渠陡槽加墩段进行了1∶30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初步方案沿程水流流态不稳定,存在向外泼溅溢出现象,危及黄土边坡的结构稳定。为此对初步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试验发现,通过缩短消能墩排距,可以显著减小水面波动,使沿程水深分布均匀,流速降低,沿程不再出现水流向外泼溅溢出现象。消能墩排距由H/i缩短至0.5H/i后,在最大设计流量工况下,水面波动减小72.5%,平均流速降低40.1%,总消能率由87.9%提高至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地区 明渠陡槽加墩 模型试验 消能效果 水面波动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卸荷试验及其微结构
6
作者 刘昌旺 郅彬 任毅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11826-11833,共8页
湿陷性黄土在卸荷状态下的湿陷量与恒压下不同,通过试验从宏观与微观角度研究了卸荷作用下黄土湿陷量与微观结构变化情况。对铜川地区黄土进行湿陷性试验,测得不同埋深处恒压与卸荷的湿陷性系数,对比恒压与卸荷、湿陷系数的差异性,并结... 湿陷性黄土在卸荷状态下的湿陷量与恒压下不同,通过试验从宏观与微观角度研究了卸荷作用下黄土湿陷量与微观结构变化情况。对铜川地区黄土进行湿陷性试验,测得不同埋深处恒压与卸荷的湿陷性系数,对比恒压与卸荷、湿陷系数的差异性,并结合电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与图像分析系统PCAS(particles and cracks analysis system)观测分析湿陷性黄土微观结构变化,得到不同埋深、卸荷量下微观参数孔隙面积占比、概率熵与平均形状系数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卸荷将有效提高湿陷起始压力,减少湿陷性的发生,相较于恒压条件下改变了湿陷性黄土孔隙面积、颗粒分布、排列方式等;微观结构主要以片状和蜂窝结构为主,随埋深与卸荷量增加,孔隙由疏到密、细小孔隙占比增加;概率熵逐渐增大、颗粒排列混乱且定向性变差,均一化程度降低;卸荷作用下黄土的湿陷系数、埋深与卸荷量有很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卸荷 湿陷系数 微结构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盐渍压实黄土湿陷性劣化机理研究
7
作者 拓文鑫 倪万魁 聂永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29,共10页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愈发严重,深入了解盐渍压实黄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性演化规律对当地填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硫酸钠(Na_(2)SO_(4))含量的压实黄土试样进行电镜扫描试验和室内湿陷试验...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愈发严重,深入了解盐渍压实黄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性演化规律对当地填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硫酸钠(Na_(2)SO_(4))含量的压实黄土试样进行电镜扫描试验和室内湿陷试验,研究了盐渍压实黄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的湿陷性劣化规律及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干湿和盐蚀的耦合作用使黄土结构趋于松散,造成湿陷系数增大,然而湿陷系数的增速随干湿次数增加而逐渐减小,表现出减速劣化特性,随含盐量增大而逐渐增大,呈现出加速劣化特性,且当含盐量大于0.5%时,盐蚀对湿陷性的劣化作用比干湿劣化作用更显著。最后,构建了同时考虑干湿循环次数和含盐量的经验模型,能较好描述盐渍压实黄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性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 干湿循环 盐蚀 湿陷性 解耦分析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重塑粉质黏土湿陷变形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吴向峰 张卫兵 +2 位作者 蒋佳莉 马桂平 管小龙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研究粉质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变形规律,以银川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饱和度和压实度的试样,进行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变形试验。结合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分析法,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湿陷变形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实... 为研究粉质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变形规律,以银川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饱和度和压实度的试样,进行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变形试验。结合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分析法,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湿陷变形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实度及饱和度对湿陷变形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中低饱和、高饱和土体,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度对减缓湿陷变形作用显著性不同,且减缓效果与干湿循环过程相关。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饱和度的三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显著性均为强,交互作用对湿陷变形率显著性程度不同。为减小压实度和饱和度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建议初始压实度不低于95%,且不宜超过最优含水率所对应的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湿陷变形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剪切及压缩特性的劣化规律
9
作者 樊培培 张凌凯 丁旭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0-2060,共11页
新疆北疆地区某输水明渠工程跨越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区域,湿陷性黄土经多年降雨、蒸发及季节气温交替变化后力学特性衰减严重,极易造成渠基塌陷及渠坡滑动破坏等工程现象。为深入探究其劣化机制,通过开展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湿陷性黄土的... 新疆北疆地区某输水明渠工程跨越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区域,湿陷性黄土经多年降雨、蒸发及季节气温交替变化后力学特性衰减严重,极易造成渠基塌陷及渠坡滑动破坏等工程现象。为深入探究其劣化机制,通过开展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湿陷性黄土的直剪、压缩及其微观扫描试验,从宏-微观两个尺度分析其剪切强度、压缩特性的劣化规律及其损伤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直剪试验:随着干湿-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峰值抗剪强度呈急速减小-速率减缓-趋于稳定3阶段发展趋势;黏聚力呈指数形式减少,第1次循环减小幅度最大,5次循环后趋于稳定状态,劣化度达到44.55%;内摩擦角变化幅度在2.1°以内,最大劣化度为7.04%,受干湿-冻融循环的影响较小。(2)压缩试验:压缩曲线可依据固结压缩屈服应力σ_(k)分为弹性变形和弹塑性变形两阶段,σ_(k)随循环次数增加前移;压缩系数、压缩指数与循环次数呈指数、幂函数形式减小,土体的整体压缩性减小;回弹指数与循环次数呈线性正相关。(3)微观结构:通过微观电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分析,在循环作用下,大孔隙减小,中、小孔隙增加,排列方式趋于无序状;大粒径颗粒逐渐转化为中、小颗粒,形态趋向于拟圆形;利用关联度分析发现孔隙大小及其角度是影响剪切强度的主要因素;引入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颗粒形态及孔隙大小对压缩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冻融循环 湿陷性黄土 剪切特性 压缩特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Q_2黄土浸水前后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方祥位 申春妮 +2 位作者 汪龙 陈正汉 成培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9-1324,共6页
对陕西蒲城电厂Q2黄土浸水前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结构对比测试,得到了大量珍贵的微观结构图片。浸水前后Q2黄土的微观结构定性、定量分析表明:架空孔隙受力作用影响较大,对水的作用敏感;粒间孔隙对压力和水的作用相对较迟钝;Q2黄土的湿陷... 对陕西蒲城电厂Q2黄土浸水前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结构对比测试,得到了大量珍贵的微观结构图片。浸水前后Q2黄土的微观结构定性、定量分析表明:架空孔隙受力作用影响较大,对水的作用敏感;粒间孔隙对压力和水的作用相对较迟钝;Q2黄土的湿陷峰值压力大于200 kPa。随着压力的增大,Q2黄土的灰度熵、欧拉数和孔隙的面积比例、圆形度、定向度、分布分维减小;而颗粒的面积比例、圆形度、定向度、分布分维将增大;随着水的浸入,各量将继续减小或增大;浸水后孔径大于20 m的孔隙含量减少,孔径小于20 m的孔隙含量增加,湿陷的过程中大部分孔隙都在发生变化,大孔隙变成中、小孔隙,中、小孔隙则变为更小的孔隙。浸水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能较好地解释Q2黄土特殊的湿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黄土 浸水 微观结构 湿陷性
下载PDF
陕西蒲城Q_2黄土湿陷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方祥位 申春妮 +2 位作者 李春海 汪龙 刘厚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15-120,共6页
利用GDG型高压固结仪和自行研制的非饱和土湿陷三轴仪对陕西蒲城电厂Q2黄土一维和三维应力状态下的湿陷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Q2黄土的湿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一维状态下,Q2黄土以中等和弱湿陷为主,峰值湿陷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常... 利用GDG型高压固结仪和自行研制的非饱和土湿陷三轴仪对陕西蒲城电厂Q2黄土一维和三维应力状态下的湿陷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Q2黄土的湿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一维状态下,Q2黄土以中等和弱湿陷为主,峰值湿陷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常规压力下不湿陷的Q2黄土在高压力下可能湿陷,Q2地层中黄土层的湿陷性总体上强于古土壤层,湿陷的敏感性较弱,大型工程宜用实际压力评价湿陷性。三维状态下,湿陷应变随浸水量的变化曲线可以近似分为3段,即湿陷应变缓慢增加段、快速发展段和基本不变段;浸水前的吸力、净围压、偏应力对湿陷过程均有影响,且偏应力和吸力的影响更明显;三轴浸水过程湿陷体应变随湿陷轴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几乎是一条直线,体现了湿陷变形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黄土 浸水 三轴 湿陷性
下载PDF
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综合整治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邵生俊 于清高 +2 位作者 王婷 邓国华 佘芳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7-82,共6页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常采用破坏原状土结构的技术措施,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当处理深度较大时,其施工难度较大,费用较高。结合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地势高、地下水位深、含水量低的条件,提出了浅层阻水、浅层排水、浅...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常采用破坏原状土结构的技术措施,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当处理深度较大时,其施工难度较大,费用较高。结合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地势高、地下水位深、含水量低的条件,提出了浅层阻水、浅层排水、浅层防水、围封截水和竖井深层导水的综合整治新技术。进而,通过降雨入渗计算分析评价了综合整治新技术的处理效果。这种处理技术具有防止水分侵入地基、加强自由水引排和充分发挥天然土体承载力的特点,是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浅层阻水 浅层排水 浅层防水 围封截水 深层导水
下载PDF
灌溉条件下黑方台黄土湿陷特征及其内在机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文宝萍 余志山 +3 位作者 黎志恒 冯传煌 徐秀娟 闫亚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7-785,共9页
基于室内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量、增湿-减湿循环交替、渗透溶滤等多个条件下黑方台黄土的湿陷特性.基于微观结构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黑方台黄土湿陷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黑方台黄土湿陷终止于饱和度52%-65%的非饱和状... 基于室内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量、增湿-减湿循环交替、渗透溶滤等多个条件下黑方台黄土的湿陷特性.基于微观结构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黑方台黄土湿陷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黑方台黄土湿陷终止于饱和度52%-65%的非饱和状态;增湿-减湿循环交替4次后,黄土湿陷变形微弱;易溶盐淋滤时黄土湿陷变形持续.湿陷变形后的微观结构变化揭示出黑方台黄土湿陷的本质是黄土内架空大孔隙和支架小孔隙塌落.毛细管作用、孔隙压密作用、盐分溶解作用均对黑方台黄土湿陷有所贡献.但是盐分溶解作用的贡献远小于前二者,并且盐分溶解作用以易溶盐溶解为主.毛细管作用和孔隙压密作用的贡献大小取决于黄土中孔隙的分布和湿陷变形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水漫灌 湿陷 增湿-减湿循环 孔隙塌落 黑方台黄土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的增湿湿陷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凤玺 周志雄 邵生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6-40,共5页
在非饱和土力学的框架下对非饱和黄土的增湿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粒间吸应力表示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的本构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加载增湿屈服函数的积分表达式以及黄土湿陷性系数的显式计算公式... 在非饱和土力学的框架下对非饱和黄土的增湿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粒间吸应力表示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的本构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加载增湿屈服函数的积分表达式以及黄土湿陷性系数的显式计算公式。结合原状非饱和黄土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水力路径下的湿陷变形特性,并探讨了湿陷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揭示非饱和黄土湿陷变形的力学机制,可为黄土增湿变形特性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湿变形 湿陷性黄土 吸应力 湿陷性系数 非饱和土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湿陷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飞 李国玉 +2 位作者 穆彦虎 吴亚虎 范善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6-423,共8页
压实黄土作为重要的填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我国西北、华北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降雨及蒸发的周期性变化,黄土路基及基础经历着强烈的干湿交替作用.基于此,开展压实黄土风干干燥-滴水增湿条件下的干湿循环试验,利用双线... 压实黄土作为重要的填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我国西北、华北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降雨及蒸发的周期性变化,黄土路基及基础经历着强烈的干湿交替作用.基于此,开展压实黄土风干干燥-滴水增湿条件下的干湿循环试验,利用双线法测试最佳含水量条件下不同初始压实度的黄土土样干湿循环前后的湿陷系数.结果表明:没有经历干湿交替作用的土样,湿陷系数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快速减小,当压实度达到90%,提高压实度对于黄土湿陷变形特征的影响较小;5次干湿循环作用后,不同压实度下的试样的湿陷系数均明显增大,且压实度越大,干湿作用对其湿陷变形的影响越显著;压实度K=95%试样在经历5次干湿循环作用后土样上部出现肉眼可见的细微孔隙,体积膨胀,有可溶盐析出,湿陷系数达到0.017,土样出现二次湿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路基 压实黄土 干湿循环 湿陷系数 压实度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与膨胀土的分级增湿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邢义川 李京爽 李振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6-551,共6页
对陕西张桥的湿陷性黄土和安康的膨胀土分别进行了分级增湿变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两种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增湿变形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特点及增湿变形类型。分析表明,其两者的增湿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完全不同,湿陷性黄土... 对陕西张桥的湿陷性黄土和安康的膨胀土分别进行了分级增湿变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两种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增湿变形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特点及增湿变形类型。分析表明,其两者的增湿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完全不同,湿陷性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明显分为压缩、湿陷变形和固结压密3段,并且在湿陷变形转变为固结压密时有一个明显的转点。膨胀土的应力则随变形增加呈衰减趋势,并且在增湿变形中以体积变形为主,剪切变形较少。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在增湿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随含水率明显变化,随应力变化较小,而后者随含水率和应力的增加均有较大变化。最后提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应力和膨胀土的膨胀应力两个概念,进一步合理分析了两者的特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膨胀土 增湿变形 试验
下载PDF
压实黄土湿陷变形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伍石生 武建民 戴经梁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以陕西关中黄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压实黄土湿陷变形因素。
关键词 压实 黄土 湿陷 变形
下载PDF
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双轴湿陷试验的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明镜 胡海军 李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0-1116,共7页
为了分析结构性黄土在复杂应力路径(非侧限压缩路径)下浸水和加荷的次序对黄土湿陷变形的影响以及探讨黄土在双轴剪切和浸水时粒间胶结破坏行为,本文应用分层欠压法制备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离散元试样,进行了单线法(不同增湿路径:一次增... 为了分析结构性黄土在复杂应力路径(非侧限压缩路径)下浸水和加荷的次序对黄土湿陷变形的影响以及探讨黄土在双轴剪切和浸水时粒间胶结破坏行为,本文应用分层欠压法制备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离散元试样,进行了单线法(不同增湿路径:一次增湿、逐步增湿)和双线法双轴数值湿陷试验。结果表明:单线法在某偏应力水平下浸水所得轴向湿陷应变大于双线法;当增湿偏应力大于增湿后试样的强度时会产生湿陷破坏。逐步增湿引起的体积变形小于一次增湿试验;逐步增湿比一次增湿胶结破坏点数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黄土 离散单元法 双线法/预湿法 单线法/后湿法 湿陷性
下载PDF
重塑黄土的湿化变形规律及细观结构演化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楠 陈正汉 +2 位作者 杨校辉 周勇 肖文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81,90,共10页
为了研究填土在三轴浸水过程中的湿化变形规律及其细观结构演化特性,用改进的非饱和土CT-三轴仪对延安新区的重塑Q_2黄土做了3组共17个偏压固结浸水试验.在三轴浸水过程中对试样的两个断面进行了多次CT扫描,得到了固结和湿化过程中土样... 为了研究填土在三轴浸水过程中的湿化变形规律及其细观结构演化特性,用改进的非饱和土CT-三轴仪对延安新区的重塑Q_2黄土做了3组共17个偏压固结浸水试验.在三轴浸水过程中对试样的两个断面进行了多次CT扫描,得到了固结和湿化过程中土样的宏观变形以及土样内部细观结构演化的CT图像和相应的CT数据,基于CT数定义了土的结构性参数和结构演化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干密度、净围压、基质吸力和偏应力均对试样的湿化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提高干密度可有效减小湿化变形量和降低湿剪破坏的风险(干密度1.52、1.69 g/cm^3的试样浸水过程中体应变分别为–0.58%~4.66%、–0.58%~2.43%,干密度1.79 g/cm^3的试样体应变为0.019%);湿化过程中试样越来越密实,试样的CT数均增大;浸水初期,试样原有结构发生破坏,CT数变化较剧烈,均能达到总变化量的60%;同时干密度、净围压、基质吸力、偏应力及含水率对土的结构性参数和结构演化变量有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对填土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建立非饱和重塑黄土的结构损伤演化方程与结构性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重塑黄土 CT-湿陷三轴仪 湿化变形 细观结构 结构演化特性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崩岗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昌鑫 潘健 +2 位作者 邓羽松 赵媛 丁树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58,共6页
通过对湖北通城花岗岩崩岗区发育典型的各层次土体(淋溶层、淀积层、过渡层、母质层)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分析干湿交替次数对各层次土体裂隙发育、崩解性、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产生并逐渐发育裂隙,在第2次循环... 通过对湖北通城花岗岩崩岗区发育典型的各层次土体(淋溶层、淀积层、过渡层、母质层)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分析干湿交替次数对各层次土体裂隙发育、崩解性、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产生并逐渐发育裂隙,在第2次循环后,土体产生主要裂隙,裂隙比显著增加,此后循环发育出细小裂隙。4次循环后4个层次土体的裂隙比表现为淀积层>淋溶层>过渡层>母质层。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裂隙发育,各层次土体崩解性不断增强,淋溶层和淀积层崩解缓慢,而过渡层和母质层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全崩解;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不断衰减,淋溶层和淀积层衰减幅度减小,过渡层和母质层衰减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干湿循环 土壤裂隙 崩解性 抗剪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