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to dynamic anti-sliding stability analysis of high gravity dam with complex dam found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Deng-hong CHEN Cheng-bin DU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2期212-224,共13页
Considering that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analyzing the anti-sliding seismic stability of dam-foundation systems with the traditional pseudo-static method and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the dynamic strength reduct... Considering that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analyzing the anti-sliding seismic stability of dam-foundation systems with the traditional pseudo-static method and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the dynamic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deep anti-sliding stability of a high gravity dam with a complex dam foundation in response to strong earthquake-induced ground action. Based on static anti-sliding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dam foundation undertaken by decreasing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rock mass in equal proportion, the seis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e proposed instability criterion for the dynamic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was that the peak values of dynamic displacements and plastic strain energy change sudden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The elasto-plastic behavior of the dam foundation was idealized using the Drucker-Prager yield criterion based on the associated flow rule assumption. The result of elasto-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an overflow dam monolith based on the dynamic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dynamic linear elastic analysi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elasto-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was confirme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safety factors of the dam-foundation system i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ases are 3.25 and 3.0, respectively, and that the F2 faul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nti-sliding stability of the high gravity dam.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instability criterion for the dynamic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anti-sliding stability complex dam foundation dynamic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nstability criteria elasto-plastie model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gravity dam
下载PDF
FE Dynamic Analysis Using Moving Support Element on Multi-Span Beams Subjected to Support Motions
2
作者 Yong-Woo Kim Seoung Yeal Lee 《Mod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finite element dynamic analysis or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two-span beams subjected to asynchronous multi-support motion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oving support finite element. The elemental... In the present study, finite element dynamic analysis or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two-span beams subjected to asynchronous multi-support motion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oving support finite element. The elemental equation of the element is based on total displacements and is derived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quasi-static displacement decomposition. The use of moving support element shows that the element is very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represent continuous beam moving, deforming and vibrating simultaneously due to support motion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analytical solu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FE result agrees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ING SUPPORT ELEMENT SUPPORT MOTIONS Rayleigh-Damped Bernoulli-Euler BEAM MULTI-SPAN BEAM time history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Seismic displacement demand prediction in non-linear domain: Optimization of the N2 method
3
作者 Lorenzo Diana Andrea Manno Pierino Lestuzz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1期141-158,共18页
In Europe, computation of displacement demand for seismic assess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is essentially based on a simplified formulation of the N2 method as prescribed by Eurocode 8(EC8). However, a lack of accurac... In Europe, computation of displacement demand for seismic assess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is essentially based on a simplified formulation of the N2 method as prescribed by Eurocode 8(EC8). However, a lack of accuracy of the N2 method in certain conditions has been pointed out by several studi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N2 method in seismic displacement demand determination in non-linear doma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the N2 metho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displacement demands computed using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is(NLTHA).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iginal N2 method may lead to overestimation or underestimation of displacement demand predictions. This may affect results of mechanical model-based assessment of seismic vulnerability at an urban scale. Hence,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addresses an improvement of the N2 method formula by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NLTHA results based on EC8 ground-classes. This task is formulated as a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problem in which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by minimizing the overall discrepancy between NLTHA and modified formula results. Various settings of 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problem have been solved using a global optimization metaheuristic. An extens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al N2 method formulation and optimized formulae highlights benefits of the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 method SEISMIC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is spectrum compatible recordings DISPLACEMENT demand determination OPTIMIZATION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下载PDF
盐渍土环境下考虑耐久性损伤的输电塔风振时程分析
4
作者 梁岩 赵付林 +1 位作者 冯浩琪 刘昌海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4,共11页
长期服役于盐渍土环境下的输电塔耐久性损伤较为严重,当其材料力学性能退化到一定程度时,在强风作用下,输电塔可能会发生破坏,危害线路的安全运行。基于±800kV天中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线塔,考虑基础钢筋锈蚀、基础混凝土侵蚀、... 长期服役于盐渍土环境下的输电塔耐久性损伤较为严重,当其材料力学性能退化到一定程度时,在强风作用下,输电塔可能会发生破坏,危害线路的安全运行。基于±800kV天中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线塔,考虑基础钢筋锈蚀、基础混凝土侵蚀、输电塔杆塔钢材锈蚀以及基础箍筋的约束效应,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塔-线-基础耦合模型,研究不同风攻角和材料耐久性损伤对塔身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90°风攻角下塔身顺风向位移最大,为最不利风向基本工况;90°风攻角下输电塔塔顶顺风向位移响应贡献主要以背景分量为主,但共振分量也有一定贡献,主要以输电塔1阶振型频率为主,且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振型频率逐渐降低,相应响应的贡献程度逐渐提高;相同风荷载作用下,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塔身位移逐渐增大,相同服役时间下,随着塔身高度的增加,塔身位移响应峰值增长速度变快,结构振动更加明显,材料耐久性损伤对输电塔的位移响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耐久性 风攻角 谐波叠加法 时程分析
下载PDF
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综述
5
作者 梁建文 陈慧芳 +1 位作者 李东桥 巴振宁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现状.再次,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分析的简化分析方法、动力时程方法、地震易损性评估及减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了目前地下管廊抗震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以期促进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的发展.研究表明:地下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混凝土剥落、裂缝贯通、接缝错位或张开、管廊受剪断裂等;地震作用下地下管廊穿越非均匀场地时动力响应的放大效应显著,地下管廊穿越软硬交互等非均匀场地时的抗震性能研究值得重视;交叉节点是地下管廊的薄弱环节,交叉管廊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值得关注;预制管廊接头易受到地震破坏,不同类型预制管廊接头的抗震性能研究需深入探索;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抗震性能受到不同交叉节点和不同管廊之间的交互影响,高效的地下管廊系统建模方法和高效的简化分析方法亟待研究;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地下管廊的减隔震技术值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廊 震害 拟静力试验 振动台试验 简化分析方法 动力时程方法 地震易损性 减隔震技术
下载PDF
基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表征的复合地震动参数构造及其性能验证
6
作者 陈之毅 余伟 刘志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的输入地震动引起的地下结构响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合理通过地震动参数选择输入地震动是正确开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单一地震动参数难以表征地下结构地震动潜在破坏势问题,文章构造了能更好表征... 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的输入地震动引起的地下结构响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合理通过地震动参数选择输入地震动是正确开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单一地震动参数难以表征地下结构地震动潜在破坏势问题,文章构造了能更好表征地下结构损伤破坏的复合地震动参数。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提出基于变形与滞回耗能的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作为结构需求参数,以定量化评估地下结构的整体破坏状态。选取64条真实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开展四层三跨地铁车站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供的数据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从统计角度构造复合地震动参数。最后,选用10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开展两层三跨地铁车站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文章所构造的复合地震动参数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复合地震动参数、12个常用地震动参数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的回归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复合地震动参数与结构需求数之间具有更好拟合优度值,其Pearson相关性、有效性也优于单一地震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复合地震动参数 整体损伤指数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偏最小二乘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高烈度区快速施工跨线桥基础隔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燕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为适应高烈度区跨线桥快速施工的需要,提出基础隔震跨线桥的设计理念。以某2×25m高速公路跨线桥为工程背景,将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基础隔震装置进行研究。采用Midas/Civil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选取7条时程曲线作为地震动输入,对跨线... 为适应高烈度区跨线桥快速施工的需要,提出基础隔震跨线桥的设计理念。以某2×25m高速公路跨线桥为工程背景,将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基础隔震装置进行研究。采用Midas/Civil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选取7条时程曲线作为地震动输入,对跨线桥进行顺桥向和横桥向时程分析,对比采用基础隔震体系前后跨线桥抗震性能的变化,并分析弹性挡块对跨线桥地震位移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基础隔震跨线桥将主梁与中墩作为整体预制安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现场作业时间,理论上可作为跨线桥快速施工的一种方式;相比于常规结构体系,基础隔震体系既能降低中墩地震内力,又能减小梁端支座位移,可显著提升跨线桥在顺桥向和横桥向的抗震性能;弹性挡块可有效控制基础隔震跨线桥的地震位移,但使得桥墩的地震内力明显增大,设计时应注意二者的平衡,合理选择弹性挡块的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线桥 快速施工 基础隔震 隔震支座 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位移控制方法
下载PDF
基于时程分析方法的黏滞阻尼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计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兰香 张兴仙 +3 位作者 潘文 余文正 张龙飞 吴克川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3,共10页
附设黏滞阻尼器后结构的附加阻尼比是进行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基于目前计算附加阻尼比时应用得十分广泛的时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基于特征向量法的快速非线性分析(FNA)方法、Ritz向量法的FNA方法、直接积分方法... 附设黏滞阻尼器后结构的附加阻尼比是进行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基于目前计算附加阻尼比时应用得十分广泛的时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基于特征向量法的快速非线性分析(FNA)方法、Ritz向量法的FNA方法、直接积分方法以及与3种计算方法对应的能量比法在附加阻尼比计算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重要参数设置;然后通过一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台试验测试结果与各种计算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较为适合的附加阻尼比计算方法;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进一步验证所推荐方法和参数设置的正确合理性。研究旨在为今后广大一线减震设计工程师计算较为真实的附加阻尼比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结构 黏滞阻尼器 附加阻尼比 时程分析方法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基于多层框架结构的楼层阻尼比修正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卢萍 周佩 +1 位作者 王海峰 王玉山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206,共8页
附加有效阻尼比的确定是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为探究布置消能器楼层数的不同对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影响,以新疆地区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和等效结构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基于各楼层剪... 附加有效阻尼比的确定是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为探究布置消能器楼层数的不同对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影响,以新疆地区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和等效结构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基于各楼层剪力计算结果,引入楼层阻尼比修正系数k mn,对等效结构模型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进行迭代修正。结果表明:采用小震时程分析阻尼比的等效结构模型,其楼层阻尼比修正系数随着阻尼器布置楼层数的逐渐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当阻尼器布置层数为楼层总数的3/5时折减率最低;采用中震时程分析阻尼比的等效结构模型,当阻尼器布置楼层数不少于2/5时,可满足设防要求;对于多层框架结构,考虑综合成本,黏滞阻尼器的布置楼层数可不采用满布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有效阻尼比 时程分析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楼层剪力 楼层阻尼修正
下载PDF
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盖永斌 李欢 +1 位作者 龙绿军 张晋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49-159,共11页
【目的】研究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并探明非对称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异。【方法】以长沙香炉洲大桥西汊航道桥为依托,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全桥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分析... 【目的】研究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并探明非对称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异。【方法】以长沙香炉洲大桥西汊航道桥为依托,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全桥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并重点研究了结构非对称性对斜拉桥辅助墩、过渡墩及其桩基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规律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非对称布置的两过渡墩和两辅助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结构的非对称性对横向地震更加敏感,在抗震设计时应予以重视;除两过渡墩桩基外,长沙香炉洲大桥按照静力计算设计的结构尺寸及配筋形式均能满足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塔身、墩身在横向+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储备均大于纵向+竖向地震的,桩基在横向+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储备几乎都小于纵向+竖向地震的;受结构非对称性的影响,边跨的27#过渡墩桩基总是先于主跨的31#过渡墩桩基发生破坏;在横向地震作用下,受群桩承台影响横向各排桩基地震轴力有较大差异。【结论】从经济性和抗震合理性角度出发,应对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进行差异化的抗震设计,研究成果可为非对称斜拉桥及其他非对称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塔斜拉桥 非对称结构 钢-混混合梁 抗震性能 反应谱法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弯矩-曲率分析
下载PDF
分段布索预应力柱面巨型网壳结构基本抗震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继新 李佳豪 贺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2-21,共10页
以分段布索预应力柱面巨型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模态分析对其动力特性和预应力体系的引入对柱面巨型网壳结构各方向刚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时程分析对其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该结构时程分... 以分段布索预应力柱面巨型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模态分析对其动力特性和预应力体系的引入对柱面巨型网壳结构各方向刚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时程分析对其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该结构时程分析中所需考虑的地震作用维数、反应谱法的适用性及合理的振型组合数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预应力体系的引入使结构横向和竖向刚度得到明显增强,而对纵向刚度影响较小,且结构频谱十分密集,各方向振型耦合作用明显;三维地震作用下,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约为1.32,大部分杆件内力动力放大系数约为1.2,主节点区个别杆件动内力放大系数可能较大,设计中仅按静力分析结果进行截面设计可能会偏于不安全;可采用二维XY向地震输入或振型挑选反应谱法对此类结构的位移及关键杆件内力的地震响应进行简化分析,且参与组合的振型阶数需在46阶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布索预应力柱面巨型网壳结构 动力特性 地震响应 时程分析 反应谱分析 简化分析方法
下载PDF
南郭寺南山佛法身舍利塔抗震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灵君 王秀丽 +2 位作者 苏永 王鑫 李晓莲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8,共14页
南郭寺南山佛法身舍利塔是一幢新建于高设防烈度地区山坡平地上的仿古塔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其建筑造型和结构体系比常规建筑稍复杂。首先通过动力特性分析得到塔的自振周期和振动模态,而后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采... 南郭寺南山佛法身舍利塔是一幢新建于高设防烈度地区山坡平地上的仿古塔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其建筑造型和结构体系比常规建筑稍复杂。首先通过动力特性分析得到塔的自振周期和振动模态,而后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对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因为在结构总说明中,只用到了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地震作用,而未将其调整为100年,所以分析中均取2组地震动参数,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和100年。小震和中震的地震响应计算均采用弹性法,分析结果满足结构抗震性能要求。大震响应计算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将特征周期提高了0.05 s,弹塑性时程分析采用塑性铰滞回模型,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限值1/100。弹塑性时程分析还表明,内核心筒剪力墙的塑性铰发展和屈服程度均比外框架严重,但结构总体处于存在明显塑性变形至不严重破坏的状态,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要求。总的来说,南郭寺南山佛法身舍利塔抗震性能安全可靠,其结构体系对于类似仿古塔建筑的结构选型和设计富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佛塔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时程分析法 地震响应
下载PDF
滑坡涌浪作用下弧形闸门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13
作者 王鲁 李斌 +3 位作者 易魁 胡小光 生永贞 赵兰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库岸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体入库后诱发的涌浪可能会严重威胁库区内闸门结构稳定性。针对弧形钢闸门在滑坡涌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以某深孔弧形工作闸门为例,通过自编有限元程序模拟滑坡涌浪过程,将计算出的涌浪动水压力转... 库岸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体入库后诱发的涌浪可能会严重威胁库区内闸门结构稳定性。针对弧形钢闸门在滑坡涌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以某深孔弧形工作闸门为例,通过自编有限元程序模拟滑坡涌浪过程,将计算出的涌浪动水压力转化为闸门的节点荷载,基于动力时程法得到闸门动力响应,并结合闸门静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滑坡涌浪作用下,主梁后翼缘和竖梁后翼缘的应力响应最大,闸门各个构件中支臂的位移响应最大;相比于正常蓄水位时的滑坡涌浪,死水位时的滑坡涌浪对闸门结构应力和位移响应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弧形闸门 动力响应 动水压力 动力时程法
下载PDF
不同水头下深孔弧形工作闸门地震响应分析研究
14
作者 童广勤 胡剑杰 +4 位作者 翟可凡 齐文强 李奇 冯慧慧 胡友安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5期35-39,共5页
水工钢闸门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西南地震高烈度地区。为了确保在脉动水流与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分析不同水头下闸门的抗震性能。采用ANSYS建立三峡大坝某深孔弧形工作闸门有限元模型,基于动力时程法,对其开展地震响应分析,... 水工钢闸门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西南地震高烈度地区。为了确保在脉动水流与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分析不同水头下闸门的抗震性能。采用ANSYS建立三峡大坝某深孔弧形工作闸门有限元模型,基于动力时程法,对其开展地震响应分析,研究闸门在无水、20 m、40 m、60 m和85 m水头下动水压力与地震荷载对闸门强度、刚度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水头越高,闸门在有、无动水时的最大应力及主横梁径向位移差值越大,动水压力对闸门的地震响应影响越显著。该研究对于同类水工钢闸门的地震响应分析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ANSYS 动力时程法 地震响应分析
下载PDF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震后自复位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勇 顾海龙 +1 位作者 宋建平 李恒跃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为研究桥梁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震后自复位性能并评价现有表征方法,采用公式推导、试验和有限元计算方法,综合对比分析支座的静态残余位移和震后残余位移。基于支座结构推导静态残余位移理论公式,并以竖向设计承载力5000 kN支座为例... 为研究桥梁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震后自复位性能并评价现有表征方法,采用公式推导、试验和有限元计算方法,综合对比分析支座的静态残余位移和震后残余位移。基于支座结构推导静态残余位移理论公式,并以竖向设计承载力5000 kN支座为例,进行支座自复位性能的拟静力试验验证;进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分析静态残余位移和震后残余位移的差别;以32 m跨典型铁路混凝土简支箱梁为背景,建立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分析单次和连续2次地震波输入工况下支座的震后残余位移和自复位能力。结果表明:支座静态残余位移为支座等效曲率半径与支座等效摩擦系数的乘积,支座自复位性能的静态残余位移与理论值较为符合,二者偏差为4.92%;振动台试验和非线性时程分析下的支座震后残余位移平均值均为2 mm左右,均低于静态残余位移的5%;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支承下的桥梁减隔震体系可以避免产生累积性的震后残余位移,具有强复位能力,而目前用静态残余位移来评价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震后自复位性能较为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 震后自复位性能 残余位移 振动台试验 时程分析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地震响应分析
16
作者 王治坤 孙巍 +1 位作者 官林星 禹海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271-275,M0025,共6页
研究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特性,以上海虹桥临空地下连接通道工程为例,建立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抗震计算的动力时程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型考虑了上海软土的动力特性和衬砌管片接头,合理模拟了场地土-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 研究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特性,以上海虹桥临空地下连接通道工程为例,建立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抗震计算的动力时程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型考虑了上海软土的动力特性和衬砌管片接头,合理模拟了场地土-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通过建立均质刚度管片模型,对比分析了管片接头对矩形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管片接头旋转刚度变化对层间位移和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均质刚度模型与管片接头模型的动力响应差异较大,与管片接头模型相比,均质刚度模型无法表现出接头位置处管片错位和内力突变,且峰值弯矩和轴力值也明显放大,其中弯矩峰值放大高达2.29倍,建议矩形抗震设计时采用管片接头模型;管片接头转动刚度对矩形隧道动力响应影响显著,随着接头刚度降低,结构层间位移逐渐增加,但管片峰值弯矩和剪力显著减小。研究可为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矩形隧道 时程分析法 管片接头 地震响应分析 结构内力
下载PDF
基于能力谱方法的输电塔抗震性能评估
17
作者 王文明 盛寒柯 李荣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2-1062,共11页
针对输电塔-线体系,采取一种基于能力谱方法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将输电塔-线体系简化为集中质点模型,并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其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关系曲线。然后,根据输电塔场地类别和设防烈度等,将设计反应谱转化为需求谱;建立... 针对输电塔-线体系,采取一种基于能力谱方法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将输电塔-线体系简化为集中质点模型,并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其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关系曲线。然后,根据输电塔场地类别和设防烈度等,将设计反应谱转化为需求谱;建立控制指标与抗震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输电塔抗震性能划分为五级并建立相应的量化评价模型;按照能力谱方法绘制输电塔的能力谱曲线和需求谱曲线,确定输电塔结构性能点,进而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价。最后,采用能力谱对某输电塔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并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能力谱方法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满足工程精度要求。采用SRSS荷载分布时,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力谱法得到的输电塔顶点水平位移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建议采用SRSS分布模式对输电塔进行Pushover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能力谱方法 抗震性能 评估方法 时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位移-速度输入法结构多点激励FPS支座隔震效果研究
18
作者 王浩霆 葛楠 +1 位作者 韩流涛 于建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受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场地效应的影响,大跨度结构的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非常复杂,且考虑多点激励下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隔震性能的影响是结构工程抗震方向中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以单层圆柱面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直... 受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场地效应的影响,大跨度结构的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非常复杂,且考虑多点激励下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隔震性能的影响是结构工程抗震方向中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以单层圆柱面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直接位移法,应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多点激励动力反应时程分析模型,进行结构在地震动一致激励和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地震动多点激励效应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显著,需采取使用多点激励输入方式。不设置隔震支座时,多点激励下,支撑柱弯矩与剪力随波速的减小而明显增加,柱顶位移变小,中柱轴力略微上升。基础隔震时,各支撑柱柱顶内力与位移的分配较无隔震时存在差异。边柱的弯矩、剪力及轴力均小于中柱的相应值,但柱顶位移增加明显。柱弯矩减震效率保持在45%~75%,柱剪力减震效率保持在60%~85%;柱顶隔震时,能得到比基础隔震更高的隔震效率,且柱弯矩隔震效率高达90%左右,柱剪力隔震效率保持在85%~90%。柱顶位移显著减小,柱轴力比基础隔震时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网架结构 多点激励 时程分析 FPS摩擦摆支座 大质量法
下载PDF
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效果评价
19
作者 蔡磊 吴玉哲 +1 位作者 王成斌 王顺平 《青海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以天水市三阳川地区某黄土路基高边坡为研究对象,从当地多年以来发生地震状况考虑,采用GeoStudio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其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失稳边坡采用锚杆加固,评价其加固效果。结果表明:(1)该边坡在静力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当... 以天水市三阳川地区某黄土路基高边坡为研究对象,从当地多年以来发生地震状况考虑,采用GeoStudio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其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失稳边坡采用锚杆加固,评价其加固效果。结果表明:(1)该边坡在静力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当输入峰值加速度为0.25 g的水平地震作用时,采用时程分析法、Newmark法两种评价方法显示边坡均已失稳,其中时程分析表明最小安全系数仅为0.83,Newmark法可知边坡产生的永久位移为2.02 cm;(2)将时程分析法和拟静力法得到的安全系数进行分析可知,采用平均安全系数过高的估计了安全系数,而将最小动力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标准最为安全;(3)对失稳边坡采用锚杆加固,针对锚杆的入射角度不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当锚杆入射角度为19°时加固效果最好,其加固后安全系数为1.25。另外,在地震力作用下锚杆加固时,采用三种方法评价得到,M-P法可能过高的评估了边坡的稳定性,Janbu法较为保守,采用Bishop法评价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时程分析 拟静力法 边坡加固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地震易损性研究
20
作者 陈银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规律,以某铁路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OpenSees有限元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模型,采用人工合成的20条地震波作为地震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计算分析斜拉桥在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桥梁构件的易...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规律,以某铁路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OpenSees有限元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模型,采用人工合成的20条地震波作为地震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计算分析斜拉桥在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桥梁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采用一阶界限法和二阶界限法计算桥梁系统易损性,结果表明:(1)支座在PGA为0.1g的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轻微破坏的概率分别为70%和85%,中等破坏的概率为40%和60%,说明支座横向先于纵向发生破坏;(2)当PGA<0.2g时,桥墩和桥塔均不会发生破坏,但随着地震动增大,桥墩沿纵桥向损坏的概率大于横桥向,桥塔沿纵桥向损坏的概率小于横桥向;(3)一阶界限法和二阶界限法在轻微破坏上下界最大差值分别为0.15和0.07,中等破坏为0.03和0.06,严重破坏为0.25和0.02,完全破坏为0.23和0.02,说明二阶界限法可明显减小上下界的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易损性 数值分析 斜拉桥 损伤指标 动力时程分析 界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