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无看有”的非对象性思维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世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9-34,共6页
思维除了通过对象性的方式获得其所指与内容外,同时也可以通过非对象性的方式生成自身的意义与内容;对象性思维是一种从“有”看世界的思维方式,非对象性思维则是一种从“无”看世界的哲学思维方式;对象性思维所能看到的只能是现成的“... 思维除了通过对象性的方式获得其所指与内容外,同时也可以通过非对象性的方式生成自身的意义与内容;对象性思维是一种从“有”看世界的思维方式,非对象性思维则是一种从“无”看世界的哲学思维方式;对象性思维所能看到的只能是现成的“有”的世界,而非对象性思维则可以看到非现成的“无”的世界;本质上,对于非对象性思维来说,它既可指向现实性,也可指向可能性,从而使得现实性范畴产生了破缺,打开了一个无限可能的思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无到有 非对象性思维 何所思 如何思
下载PDF
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22,共8页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起,“哲学”一词就意味着召唤人们追求超感性的实在而疏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哲学”成了“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柏拉图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基督教形而上学和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的主体性...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起,“哲学”一词就意味着召唤人们追求超感性的实在而疏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哲学”成了“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柏拉图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基督教形而上学和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的主体性形而上学(主体性哲学)都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变种。但是,同此种意义的哲学之发展相伴随的,是对形而上学的不断批评的历史:从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起到近代哲学家休谟以至康德、黑格尔,都对这种旧形而上学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批评。黑格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观念“关心事情本身”和“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的著名命题,使他成了以反传统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代现象学的先驱。海德格尔以时间为存在的本质,宣告了崇尚超感性世界的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哲学”的终结,强调今后的“思之事”(与旧的“哲学之事”相对立)应是崇奉时间之内的现实有限性,而又注重“有限的超越”。哲学从此由疏离人生的超感性的天国下到了具有诗意的人世,西方现当代哲学正以不同形式实现着传统意义的哲学之非哲学化,亦即哲学的现实化,哲学在其他非哲学的人生活动如科学、道德、审美等活动中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哲学的仙女,作为对人生各种凡俗活动的理性反思和追问之学,既来自人生,又高于人生。哲学永远在仙凡之间翱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智慧 哲学 形而上学 超感性 面向事情本身 澄明 哲学的非哲学化
原文传递
道家的“无为而治”及其可持续发展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红兵 杨龙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3,共5页
道家主要从"道法自然"、"虚无为本"、"因循为用"、"名正法备"四方面阐述"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思想。在当代,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纠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 道家主要从"道法自然"、"虚无为本"、"因循为用"、"名正法备"四方面阐述"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思想。在当代,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纠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整体性思维,发挥自然运化过程、规律、自发秩序的作用;对于慎用科学技术及人为手段改变事物自然本性,正确对待各地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落实各级政府的环境职责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 虚无为本 因循为用 名正法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