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ckflow Transformation for A=3 Nuclei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1
作者 YANG Yilong ZHAO Pengwei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3-678,共6页
A novel variational wave function defined as a Jastrow factor multiplying a backflow transformed Slater determinant was developed for A=3 nuclei.The Jastrow factor and backflow transformation were represented by artif... A novel variational wave function defined as a Jastrow factor multiplying a backflow transformed Slater determinant was developed for A=3 nuclei.The Jastrow factor and backflow transformation were represented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With this newly developed wave function,variational Monte Carlo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3H and3He nuclei starting from a nuclear Hamiltonian based on the leadingorder pionless effective field theory.The obtained ground-state energy and charge radii were successfully benchmarked against the results of the highly-accurate hypersphericalharmonics method.The backflow transform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nodal surface of the Slater determinant and,thus,providing accurate ground-state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many-body problem quantum Monte Carlo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ckflow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基于回流功率优化的直流微网DC-DC变流器超螺旋滑模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海军 赵蒙恩 +3 位作者 郑征 张晨杰 宋佳瑶 黄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02-3514,I0150,I0151,共15页
针对直流微网系统中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在系统发生扰动时动态特性差及在单移相调制下变换器效率不高等问题,该文在扩展移相调制下提出一种结合回流功率优化的超螺旋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双有源全桥(dual-active-bridge,DAB)变换器在... 针对直流微网系统中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在系统发生扰动时动态特性差及在单移相调制下变换器效率不高等问题,该文在扩展移相调制下提出一种结合回流功率优化的超螺旋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双有源全桥(dual-active-bridge,DAB)变换器在扩展移相调制下两种模式的传输功率、回流功率数学模型及软开关特性,并以传输功率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DAB变换器的降阶模型。其次,以回流功率作为目标函数,以传输功率和软开关特性作为约束条件,通过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法寻找最优移相比组合;利用DAB变换器降阶模型设计超螺旋滑模控制中的等效部分,采用超螺旋算法作为切换部分,这两部分与内移相比D1共同作用生成外移相比D2,用于调节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最后进行了仿真及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投切、输入电压突变、参考电压改变时变换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能有效地减小回流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 超螺旋滑模控制 动态性能 KKT条件法 回流功率
下载PDF
重庆回流人口识别方法及其规划响应
3
作者 冷炳荣 陈俊伊 +2 位作者 盛佳慧 易峥 尹珂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2,共7页
人口回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中西部人口净流出地区而言,认识回流人口的空间规律、结构是新时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重要基础。在总结当前回流人口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回流人口识别方法,... 人口回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中西部人口净流出地区而言,认识回流人口的空间规律、结构是新时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重要基础。在总结当前回流人口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回流人口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回流规模、回流来源、回流去向、回流结构等4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中。在此基础上,以重庆为例验证回流人口的识别方法,并阐释回流人口的基本特征,由此提出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地区的空间规划应对策略,以便加快手机大数据在回流人口研究领域的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人口 手机大数据 识别方法 规划应用 重庆
下载PDF
基于结构稳定剂的支撑剂高效铺置技术
4
作者 郭建春 任山 +3 位作者 张绍彬 刁素 卢杨 张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623,共8页
针对纤维在常规滑溜水中逸出量较高,难以与支撑剂形成纤维-支撑剂簇、作用效果有限等问题,开发出一种结构稳定剂,基于微观结构观察和性能评价室内实验,分析结构稳定剂作用下支撑剂的铺置机理及结构稳定剂对支撑剂铺置规模、裂缝导流能... 针对纤维在常规滑溜水中逸出量较高,难以与支撑剂形成纤维-支撑剂簇、作用效果有限等问题,开发出一种结构稳定剂,基于微观结构观察和性能评价室内实验,分析结构稳定剂作用下支撑剂的铺置机理及结构稳定剂对支撑剂铺置规模、裂缝导流能力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稳定剂与聚合物、纤维、石英砂之间可形成稳定的纤维-支撑剂团簇,与单纯支撑剂相比,密度降低,体积增大,沉降过程中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浮力与曳力增加,沉降速度变缓,更易被流体携带进裂缝深处。将纤维及结构稳定剂随支撑剂一起泵入储层可降低纤维逸出率、增加支撑剂在滑溜水中占据的体积,大幅提高支撑剂铺置高度、输送距离及裂缝导流能力,降低支撑剂返排率。实验结果表明,结构稳定剂最佳质量分数为0.3%。致密气、页岩油、页岩气80井次的应用效果证实,结构稳定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基本能满足该类油气井的提产、降本和防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支撑剂 结构稳定剂 铺置机理 导流能力 支撑剂返排率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人会 杨鸿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3,共8页
为分析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高速液环泵的排气口始端角、转速和偏心距等结构参数对泵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口始端角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及效率均呈先... 为分析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高速液环泵的排气口始端角、转速和偏心距等结构参数对泵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口始端角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及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排气口始端角为211°时性能达到最高;排气口始端角过小会导致排气口始端区域产生回流,排气口始端角过大会使泵排气不充分,传统设计方法得到的高速液环泵排气口始端角偏大,无法在进口形成真空度;随着转速的增大,液环内液体的做功能力增强,泵的进口真空度和吸气流量均逐渐增加,叶轮出口线速度低于15 m/s时泵进口无法形成真空度;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和最大吸气流量逐渐增大,但过大的偏心距会导致液环旋转不稳定,偏心距为3 mm时运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高速液环真空泵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液环泵 排气口始端角 偏心距 回流
下载PDF
基于双重移相的双向变换器优化控制策略
6
作者 李玉东 罗新全 +1 位作者 李佩峰 黄鑫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解决双向DC-DC变换器(dual active bridge,DAB)采用单移相(single-phase-shift,SPS)控制产生的回流功率较高及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双重移相(dual-phase-shift,DPS)控制下的最小回流功率算法与直接功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为解决双向DC-DC变换器(dual active bridge,DAB)采用单移相(single-phase-shift,SPS)控制产生的回流功率较高及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双重移相(dual-phase-shift,DPS)控制下的最小回流功率算法与直接功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DPS控制下的基本原理及回流功率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回流功率与移相比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推导出各分段条件下回流功率在各阶段最小化的方案。其次在保证对变换器回流功率最小化的同时提出结合直接功率法来显著提高变换器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中建立的仿真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变换器 双重移相控制 回流功率 动态性能
下载PDF
双重移相控制下双有源桥变换器最小回流功率全局优化控制
7
作者 王祺 张泽轲 +5 位作者 刘彬 韩栋梁 赵慕欣 郭杰帅 李世翔 郭一甫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21-3930,I0097,I0098,共12页
双有源桥(dual-active-bridge,DAB)DC-DC变换器通常用于能量转换。然而,传统的单移相控制使得变换器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匹配时产生较大的回流功率,特别是轻载情况下该现象更为严重。现有基于双重移相控制(dualphase-shift,DPS)的回... 双有源桥(dual-active-bridge,DAB)DC-DC变换器通常用于能量转换。然而,传统的单移相控制使得变换器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匹配时产生较大的回流功率,特别是轻载情况下该现象更为严重。现有基于双重移相控制(dualphase-shift,DPS)的回流功率优化策略,尚未考虑全功率范围内的回流功率,也缺乏对所有工作模式下最小回流功率的研究。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全功率范围、全工作模式的DPS最优控制策略。首先,详细阐述回流功率产生的机理,建立了不同工作模式的传输功率和回流功率数学模型。然后,计及不同工作模式的功率限值,将DPS控制的传输功率分成不同的功率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回流功率的DPS最优控制策略,通过分析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优化路径获得各个功率区的最优移相角,进而提升DAB变换器的传输效率。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最小回流功率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双重移相控制 最小回流功率 全功率范围 全工作模式
下载PDF
新型返排管汇关键结构液固两相流冲蚀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申 刘洋 +2 位作者 姚方旭 韩紫辉 吕永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研究新型返排管汇关键结构液固两相流冲蚀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返排管汇进行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节流阀开度低于30%时,冲蚀区域主要在楔形阀阀芯的导流面上部,且导流面轴心处冲蚀最大;节流阀开度高... 为研究新型返排管汇关键结构液固两相流冲蚀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返排管汇进行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节流阀开度低于30%时,冲蚀区域主要在楔形阀阀芯的导流面上部,且导流面轴心处冲蚀最大;节流阀开度高于30%时,冲蚀区域主要在固定阀入口管道处;楔形阀开度低于40%时,流体速度、质量流量和颗粒大小对冲蚀率影响较大,开度大于40%时,冲蚀率变化较小;颗粒撞击是楔形阀阀芯冲蚀主要原因,壁面速度分布不均导致楔形阀单侧刺漏;返排管汇系统安装防刺短节,并采用合适的阀门开度,能有效减小返排管汇的冲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排管汇 数值模拟 液固耦合 冲蚀
下载PDF
蒲石河电站水泵水轮机转轮S特性优化研究
9
作者 谢文祥 陈太平 +4 位作者 许彬 李阳 张韬 王焕茂 谢明杰 《大电机技术》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针对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启动和甩负荷时水泵水轮机转轮S特性诱发的厂房振动问题,本文基于CFD数值仿真计算和模型试验对机组原9叶片转轮的S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S区工况运行时原转轮进口存在回流区,产成较大的水力损失,从而造... 针对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启动和甩负荷时水泵水轮机转轮S特性诱发的厂房振动问题,本文基于CFD数值仿真计算和模型试验对机组原9叶片转轮的S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S区工况运行时原转轮进口存在回流区,产成较大的水力损失,从而造成转轮的通流能力下降。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提出将9叶片转轮改为7叶片转轮的优化方案。通过对比CFD仿真结果及试验验证,新方案的转轮进口回流现象得到调整,从而有效改善了转轮“S”特性,解决了厂房振动的源头问题。实际工程的应用证明新方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方案思路可为同类型电站类似问题解决及老旧抽水蓄能电站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S特性 回流 优化 蒲石河电站
下载PDF
留学归国人才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进展
10
作者 胡晨晖 姜海宁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8,共14页
采用CiteSpace计量分析和文献综述等方法,梳理与分析留学归国人才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已涉及区域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异等多个领域,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地理学等多学科、多视角的共同关注... 采用CiteSpace计量分析和文献综述等方法,梳理与分析留学归国人才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已涉及区域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异等多个领域,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地理学等多学科、多视角的共同关注。2)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研究对象从泛化的留学归国人才不断聚焦海归创业者、海归高管、海归教师等类型的留学归国人才,其影响领域由技术进步、科技创新逐渐转向经济增长、企业效益等,并进一步转向社会结构、社会认知等,各领域的研究逐步系统化。3)留学归国人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海外经历所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和国际社会资本,在回流区域相对欠发达的背景下,对区域创新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异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并且该影响呈现由区域、组织到个体的多尺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归国人才 人力资本 人才回流 区域发展 回流影响
下载PDF
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最小回流功率分段优化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标广 李静争 张迁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3-1272,共10页
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以其重量轻、高功率密度、能量双向流动等优点成为直流微电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在传统的单重移相控制下存在回流功率和电流应力等问题,尤其当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匹配时,回流功率和电流应... 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以其重量轻、高功率密度、能量双向流动等优点成为直流微电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在传统的单重移相控制下存在回流功率和电流应力等问题,尤其当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匹配时,回流功率和电流应力会显著增加。针对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匹配的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在双重移相下的最小回流功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对回流功率进行分段优化,得到了变换器在不同传输功率范围下的最优移相角。通过将所提控制策略和传统的双重移相控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文所提控制策略具有更小的回流功率和电流应力,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最后基于所提控制策略搭建了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 双重移相控制 最小回流功率 电流应力 直流微电网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马杰 马行陟 +5 位作者 覃龙 叶秀茹 成元灵 蒲笛 李秀丽 郝加庆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8期145-149,共5页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成功的商业开采主要依赖于水力压裂等技术。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返排液,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大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降本增效、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和页岩气绿色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压裂...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成功的商业开采主要依赖于水力压裂等技术。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返排液,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大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降本增效、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和页岩气绿色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压裂返排液特点,在传统甲烷溶解度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容积法可以在不破坏溶解平衡的状态下连续测定不同压力、温度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基于改进容积法对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进行了测定,甲烷溶解度主要在1.32~1.60 m^(3)/m^(3),估算通过压裂返排液每井可回收13200~32000 m^(3)的甲烷。温度、压力和矿化度等因素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影响较大,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甲烷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高温时甲烷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大。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具有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的变化特征,并表现出低压阶段溶解度快速增加、高压阶段缓慢增加的“两段式”规律。甲烷溶解度随返排液矿化度的增大,甲烷溶解度小幅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返排液 甲烷 溶解度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不同几何形状环形槽对高速诱导轮空化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晓娜 符丽 +1 位作者 路兴港 程效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提升航空航天用高速离心泵空化性能的方法,研究环形槽几何形状对高速诱导轮空化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矩形、单曲率、双曲率3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环形槽.使用原模型泵的外特性和空化性能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对不同方... 为进一步探究提升航空航天用高速离心泵空化性能的方法,研究环形槽几何形状对高速诱导轮空化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矩形、单曲率、双曲率3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环形槽.使用原模型泵的外特性和空化性能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对不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几何形状环形槽对高速诱导轮离心泵空化性能、流道内能量分布以及诱导轮入口流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速诱导轮上游设置环形槽可以降低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其中单曲率槽可以使离心泵的必需汽蚀余量降低得更多,为27.0%,双曲率槽和矩形槽分别使必需汽蚀余量降低14.7%和5.4%;环形槽可以减小叶顶间隙回流对上游主流的影响,诱导轮叶片上湍动能分布更加均匀,诱导轮流道内的压力明显提升;回流在单曲率槽中的过渡更为平滑而对周向旋涡的抑制作用较弱,矩形槽和双曲率槽吸收壁面旋涡的能力更强,可以削弱上游不对称涡向诱导轮流道的发展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离心泵 诱导轮 环形槽 空化 回流
下载PDF
海水低温型固结覆膜颗粒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延辉 张云飞 +3 位作者 耿学礼 史斌 江鹏川 曹丹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53-157,共5页
为满足海上油田低温油水井出砂和压裂改造后封口防返吐技术需求,以多支链酚醛环氧、多官能团酸类或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在≤60℃下可固结的树脂覆膜颗粒及配套的树脂固化体系。施工时将树脂固化体系作为压裂液的一种添加剂加入... 为满足海上油田低温油水井出砂和压裂改造后封口防返吐技术需求,以多支链酚醛环氧、多官能团酸类或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在≤60℃下可固结的树脂覆膜颗粒及配套的树脂固化体系。施工时将树脂固化体系作为压裂液的一种添加剂加入到压裂液中,树脂覆膜颗粒随压裂液泵送至裂缝根部,并通过施工工艺调整实现密实堆积,利用其低温、快固性能,在地层温度及压力下形成具有高强度、高渗透性的挡砂屏障,达到阻止地层出砂或支撑剂返吐的目的。通过室内及现场实验验证,固结覆膜颗粒具有海水基工作液中、储层温度条件下快速固化(24 h)、高强度(>10 MPa)、高渗(>4D)、抗高压差、高排量冲刷性能优的特点,能够同时满足海上油田低温快速固结、强注强采方式、海水基工作液对高质量固结覆膜颗粒封口提出的难题与挑战,并且该产品在现场实现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封口挡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覆颗粒 耐冲刷 压裂 封口防返吐
下载PDF
一种新型开塞露容器的设计
15
作者 黎凤霞 张文慧 +4 位作者 孙平良 刘帅 邱学文 韩淳淳 蔡亮亮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开塞露在临床使用时,存在易刺伤、逆流、残留量较多等问题。根据肛门直肠解剖结构及力学特性,设计一种新型开塞露容器,以减少肛管刺伤,提高开塞露溶剂利用率。方法新型开塞露容器包括容器塞、防刺球、导管、容器主体四部分。容器塞... 目的开塞露在临床使用时,存在易刺伤、逆流、残留量较多等问题。根据肛门直肠解剖结构及力学特性,设计一种新型开塞露容器,以减少肛管刺伤,提高开塞露溶剂利用率。方法新型开塞露容器包括容器塞、防刺球、导管、容器主体四部分。容器塞和防刺球采用葫芦形状的大小球组合;将导管管腔设计为Y字形,并在导管头端增加一个滚动小球;开塞露容器主体形状为燕尾状。通过Solid Works软件,进行容器各部参数赋值及仿真分析,生成模型。最后通过命令计算新型开塞露容器模型体积、长度、压强等,以此来计算开塞露容器的回流量及残留量,并与市售开塞露进行对比。结果新型开塞露的尖端压强为1.6 MPa,回流量为0.09 mL,残流量为2.5 mL,疼痛评分为1分,具有防刺伤、防逆流的作用。结论本文设计的新型开塞露具有明显优势,实用性更强,可以减少肛管刺伤,提高开塞露溶剂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开塞露 刺伤 回流 残留
下载PDF
相间短路故障条件下级联H桥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回流抑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珊 赵涛 +1 位作者 农兴中 王春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针对现有零序电压补偿策略无法有效抑制级联H桥光伏并网逆变器在电网不对称故障期间存在有功功率回流的问题,定量分析现有零序电压补偿策略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正负序最大最小值谐波零序电压注入控制策略,该策略能有效缩小过调制区域,扩... 针对现有零序电压补偿策略无法有效抑制级联H桥光伏并网逆变器在电网不对称故障期间存在有功功率回流的问题,定量分析现有零序电压补偿策略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正负序最大最小值谐波零序电压注入控制策略,该策略能有效缩小过调制区域,扩大级联H桥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相间短路故障条件下的运行范围。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电压骤降 过压保护 级联H桥 有功功率回流
下载PDF
污泥脱水液回流对引江水超滤处理工艺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肖峰 张新宏 +2 位作者 魏月华 张凤涛 田家宇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57-65,143,共10页
水厂排泥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量的污泥脱水液。为避免南水北调引江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积极推进水厂的“零排放”建设目标,面向以引江水为水源的超滤处理工艺,评价了将污泥脱水液回流至原水池进行稀释回用的可行性。考察了不同污泥脱水... 水厂排泥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量的污泥脱水液。为避免南水北调引江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积极推进水厂的“零排放”建设目标,面向以引江水为水源的超滤处理工艺,评价了将污泥脱水液回流至原水池进行稀释回用的可行性。考察了不同污泥脱水液/引江原水混合比例下超滤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现当污泥脱水液适当稀释后,其对超滤净水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急剧降低,当稀释比例达到1∶800时,出水水质与跨膜压增长曲线已接近引江原水直接超滤的情况。试验中引江原水的跨膜压增长速率为19.7 k Pa/d,而污泥脱水液原液则达到25.8 k Pa/d。当两者以1∶800比例稀释后,跨膜压增长速率下降为21.3 k Pa/d,接近于引江原水。膜表面微观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稀释比例的提高,滤饼层厚度、溶解性有机物、特征官能团红外峰强、污染元素相对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逐渐下降到与原水直接超滤相近的水平。引江原水组的超滤膜滤饼层厚度为1.77μm,而污泥脱水液原液组的滤饼层厚度为4.00μm,污染程度较重。两者按1∶800比例稀释后的滤饼层厚度降低至1.82μm,污染程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受水城市超滤水厂的“零排放”建设提供参考。但值得注意的是,污泥脱水液的合理处置与利用问题目前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未来仍需从水质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的角度加以系统评估。同时可考虑氧化、吸附、微滤分离等预处理手段,以提高污泥脱水液回用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原水 污泥脱水液 超滤 膜污染 回流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一次浇筑成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征 李艳秋 +2 位作者 陈起 龙星言 吴阳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解决基坑支护中内支撑立柱垂直度控制及钢管内外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了可周转的工具式套架平台以及防止钢管立柱下口混凝土回流的防回流环,并在工程中进行了实践。总结形成了钢管立柱桩一次浇筑成形施工技术,... 为解决基坑支护中内支撑立柱垂直度控制及钢管内外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了可周转的工具式套架平台以及防止钢管立柱下口混凝土回流的防回流环,并在工程中进行了实践。总结形成了钢管立柱桩一次浇筑成形施工技术,解决了在深空孔立柱桩的钢管立柱垂直度控制难题及浇筑过程中钢管立柱下口混凝土回流的难题,提高了施工成形质量,增加了桩撑结构的安全系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立柱桩 垂直度控制 混凝土回流 一次浇筑成形
下载PDF
Wear dependent virtual flow rate sensor for progressing cavity pumps with deformable stator
19
作者 Jens Müller Sebastian Leonow +2 位作者 Johannes Schulz Christian Hansen Martin Monnigman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46-1353,共8页
This contribution presents a novel wear dependent virtual flow rate sensor for single stage single lob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s. We study the wear-induced material loss of the pump components and the impact of this m... This contribution presents a novel wear dependent virtual flow rate sensor for single stage single lob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s. We study the wear-induced material loss of the pump components and the impact of this material loss on the volumetric efficiency. The results are combined with an established backflow model to implement a backflow calculation procedure that is adaptive to wear. We use a laboratory test setup with a highly abrasive fluid and operate a pump from new to worn condition to validate our approach. The obtained measurement data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virtual sensor is capable of calculating the flow rate of a pump being subject to wear during its regular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flow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Virtual sensor WEAR
下载PDF
Efficient placement technology of proppants based on structural stabilizers
20
作者 GUO Jianchun REN Shan +3 位作者 ZHANG Shaobin DIAO Su LU Yang ZHANG T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3期706-714,共9页
Fiber is highly escapable in conventional slickwater,making it difficult to form fiber-proppant agglomerate with proppant and exhibit limited effectiveness.To solve these problems,a novel structure stabilizer(SS)is de... Fiber is highly escapable in conventional slickwater,making it difficult to form fiber-proppant agglomerate with proppant and exhibit limited effectiveness.To solve these problems,a novel structure stabilizer(SS)is developed.Through microscopic structural observation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in indoor experiments,the mechanism of proppant placemen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SS on proppant placement dimensions and fracture conductivity were elucidated.The SS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robust fiber-proppant agglomerates by polymer,fiber,and quartz sand.Compared to bare proppants,these agglomerates exhibit reduced density,increased volume,and enlarged contact area with the fluid during settlement,leading to heightened buoyancy and drag forces,ultimately resulting in slower settling velocities and enhanced transportability into deeper regions of the fracture.Co-injecting the fiber and the SS alongside the proppant into the reservoir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fiber escape rate,increases the proppant volume in the slickwater,and boosts the proppant placement height,conveyance distance and fracture conductivity,while also decreasing the proppant backflow.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an optimal SS mass fraction of 0.3%.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S in over 80 wells targeting tight gas,shale oil,and shale gas reservoirs has substantiated its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general suitability for meeting the production enhancement,cost reduction,and s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such w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PROPPANT structure stabilizer placement mechanism CONDUCTIVITY proppant backflow r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