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si-Static, Poiseuille Flow of Analgesics from an Elastomeric Pump: Theoretical Determination of Infusion Times and Toxicity Conditions
1
作者 Clare B. Lipscombe Trevor C. Lipscombe Don S. Lemons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9期251-265,共15页
Background: Elastomeric pumps (elastic balls into which analgesics or antibiotics can be inserted) push medicines through a catheter to a nerve or blood vessel. Since elastomeric pumps are small and need no power sour... Background: Elastomeric pumps (elastic balls into which analgesics or antibiotics can be inserted) push medicines through a catheter to a nerve or blood vessel. Since elastomeric pumps are small and need no power source, they fit easily into a pocket during infusion, allowing patient mobility. Elastomeric pumps are widely used and widely studied experimentally, but they have well-known problems, such as maintaining reliable flow rates and avoiding toxicity or other peak-and-trough effects. Objectives: Our research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realistic theoretical model of an elastomeric pump, analyze its flow rates, determine its toxicity conditions, and otherwise improve its operation. We believe this is the first such theoretical model of an elastomeric pump consisting of an elastic, medicine-filled ball attached to a horizontal catheter. Method: Our method is to model the system as a quasi-Poiseuille flow driven by the pressure drop generated by the elastic sphere. We construct an engineering model of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an elastic sphere and match it to a solution of the one-dimensional radial Navier-Stokes equation that describes flow through a horizontal, cylindrical tube. Results: Our results are that the model accurately reproduces flow rates obtained in clinical studies. We also discover that the flow rate has an unavoidable maximum, which we call the “toxicity bump”, when the radius of the sphere approaches its terminal, unstretched value—an effect that has been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by choosing the properties of an elastomeric pump, the toxicity bump can be restricted to less than 10% of the earlier, relatively constant flow rate. Our model also produces a relation between the length of time that the analgesic fluid infuses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of the elastomeric sphere and the tube, and of the blood vessel into which the analgesic infuses. From these, we conclude that elastomeric pumps can be designed, using our simple model, to control infusion times while avoiding toxicity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omeric Pump Infusion Therapy Bio-Fluids Medical Devices Antibiotic Delivery Analgesic Delivery
下载PDF
大麻素1型受体参与疼痛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婷 李文娟 +2 位作者 刘荣鑫 张杰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8-651,共4页
大麻素1型受体(CB1R)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之一,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CB1R位于突触前膜,通过逆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激活CB1R对伤害性、病理性和炎性疼痛均具有镇痛... 大麻素1型受体(CB1R)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之一,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CB1R位于突触前膜,通过逆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激活CB1R对伤害性、病理性和炎性疼痛均具有镇痛效应,拮抗CB1R可引起疼痛敏化。本文通过对CB1R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镇痛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探索更优疼痛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1型受体 疼痛 镇痛机制 内源性大麻素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三种不同药物镇痛早期疗效的对比
3
作者 王江静 魏顺依 +1 位作者 敖英芳 杨渝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 目的: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收治的45例由同一组医师施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使用药物镇痛情况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4例,B组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21例。两组又根据患者实际使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各分为3组,其中,A组口服去痛片4例、口服奇曼丁11例、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杜冷丁联合盐酸异丙嗪(商品名:非那根)9例;B组口服去痛片3例、口服奇曼丁10例、肌注杜冷丁联合非那根8例。术后早期,患者诉疼痛并主动要求镇痛时随机给予去痛片、奇曼丁或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不同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的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1 h后通过VAS评分判断结果表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用药前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应用的三种药物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杜冷丁联合非那根组对于疼痛缓解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药物(P<0.05),用药1 h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杜冷丁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但应用杜冷丁的同时使用非那根可减少副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仅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组中应用奇曼丁组的患者出现恶心1例,其余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结论:无论是单纯交叉韧带重建,还是合并半月板成型或缝合的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应用去痛片、奇曼丁、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药物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其中杜冷丁对疼痛的缓解幅度最大。应用杜冷丁的同时,合用非那根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半月板损伤 镇痛 镇痛药 阿片类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扛板归粗多糖抗氧化、抗炎、镇痛和抑菌活性研究
5
作者 韦啟球 黄敏怡 +3 位作者 农秋冬 闭爱艳 裴世成 刘雪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7-64,共8页
目的:研究扛板归粗多糖体内外抗氧化、抗炎、镇痛和抑菌活性。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扛板归粗多糖。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为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 目的:研究扛板归粗多糖体内外抗氧化、抗炎、镇痛和抑菌活性。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扛板归粗多糖。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为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以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为体内抗氧化指标,综合考察粗多糖抗氧化活性;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法,评价粗多糖抗炎效果;测定小鼠热板痛阈值评价粗多糖镇痛作用;采用牛津杯法评价粗多糖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扛板归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呈剂量依懒性,半抑制浓度值(IC_(50))分别为420.93、171.53和575.40μg/mL;与对照组相比,粗多糖在体内能提高组织T-SOD活力和CAT活力,降低MDA水平。粗多糖能抑制二甲苯诱导的肿胀作用,抑制率高达40.95%。但是,该粗多糖镇痛作用不明显,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结论:扛板归粗多糖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有望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扛板归 粗多糖 抗氧化 抗炎 镇痛 抑菌
下载PDF
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氨酚待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6
作者 杨芳 刘星宸 +3 位作者 刘星雨 刘晓勇 项程 杨才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52-2157,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氨酚待因使用情况,为促进氨酚待因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全部10个省辖市中随机各选取1个区、1个县(或2个区)的基层医疗机构2020-2023年开具的所有氨酚... 目的调查分析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氨酚待因使用情况,为促进氨酚待因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全部10个省辖市中随机各选取1个区、1个县(或2个区)的基层医疗机构2020-2023年开具的所有氨酚待因处方,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对现有临床诊断进行归类,对搜集的处方用药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用药疗程>10 d的关键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氨酚待因有效处方7375张。使用氨酚待因的主要以女性(52.11%)、年龄19~64岁(66.73%)的患者为主。基于ICD编码,氨酚待因的使用涉及最多的疾病类别为肌肉骨骼系统或结缔组织疾病或症状、体征(43.48%);排名前3位的临床诊断为关节病(25.59%)、骨折(9.95%)、牙痛(8.58%)。药品用法用量明确的7175张处方中符合氨酚待因说明书推荐的处方有3366张,有5.63%的处方对乙酰氨基酚日使用量超2.0 g/d的极量限制。处方用药疗程超常规限制(7 d)的处方有4051张,超使用疗程限制(10 d)的处方有1336张。影响用药疗程>10 d的因素主要为医疗机构所属区域、类型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陕南地区、乡镇卫生院以及老年人、女性患者用药疗程>10 d的现象偏多。结论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氨酚待因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药品用法用量、临床诊断以及用药疗程不适宜;医疗机构所属区域、类型以及患者年龄、性别均会影响该类药品的用药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酚待因 基层医疗机构 镇痛药 合理用药 陕西省
下载PDF
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7
作者 陈洁 房丽丽 +3 位作者 阮晓芬 俞小玲 吕碧芳 陈姝怡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95-700,共6页
目的构建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病区护士为主体,构建集专科护士工作站模块和病区护士工作站模块为一体的智能化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于2021年7月—10月在某三级甲等... 目的构建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病区护士为主体,构建集专科护士工作站模块和病区护士工作站模块为一体的智能化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于2021年7月—10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行系统试运行,比较系统应用前后镇痛泵患者24 h内镇痛不全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阳性探测率、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耗时的差异。结果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使用后,当日20:00镇痛不全发生率由12.9%下降至5.9%(χ^(2)=21.749,P<0.001);次日09:00镇痛不全发生率由20.1%下降至15.1%(χ^(2)=6.759,P=0.009);次日16:00镇痛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相关不良反应阳性探测率上升,其中恶心呕吐探测率由9.2%上升到31.5%(χ^(2)=119.46,P<0.001),头晕阳性探测率由3.6%上升到8.1%(χ^(2)=13.96,P<0.001);患者满意度由(4.90±0.40)分提高到(4.96±0.25)分,疼痛专科护士随访前准备和随访后数据录入耗时由(93.85±11.14)min/d下降至<20 min/d,病区护士评估镇痛泵耗时由(29.72±8.80)s/次下降到2 s/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专科护士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管理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优化疼痛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专科护士 人工智能 疼痛管理 疼痛护理学
下载PDF
开腹子宫切除术中QLB-LSAL与双侧TAPB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聂亮 胡芸 +1 位作者 伍伦权 张雪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17-321,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QLB-LSAL)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开腹子宫切除术(TAH)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择期行TAH患者95例,根据入院顺序按单双号分为48例QLB-LSAL组(超声引导...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QLB-LSAL)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开腹子宫切除术(TAH)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择期行TAH患者95例,根据入院顺序按单双号分为48例QLB-LSAL组(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LSAL)和47例TAPB组(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比较两组入室(T0)、切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及离开麻醉恢复室时(T4)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补救镇痛例数及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术后4h、8h、12h、24h静息及咳嗽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统计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和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MAP及HR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且QLB-LSAL组在T1和T2时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69.45±4.20μg)、补救镇痛(6.3%)及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10.5±2.3次)均低于TAPB组(73.15±4.35μg、21.3%、12.2±4.4次)(均P<0.05);两组术后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两组术后4h、8h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2h、24h静息及咳嗽时评分QLB-LSAL组低于TAPB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6.3%、4.3%)无差异(P>0.05),两组均无神经阻滞情况发生。结论:相比于双侧TAPB阻滞,超声引导下QLB-LSAL阻滞在TAH中镇痛效果更佳,能有效降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减轻受术患者的疼痛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子宫切除术 腰方肌前路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效果
下载PDF
针灸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漏斗胸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陈春梅 耿峰 +2 位作者 陈敏 陈雪欢 王文林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自控镇痛泵(PCAP)治疗漏斗胸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行改良Nuss手术治疗的中重度漏斗胸患者作研究对象,共纳入74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自控镇痛泵(PCAP)治疗漏斗胸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行改良Nuss手术治疗的中重度漏斗胸患者作研究对象,共纳入74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控镇痛泵治疗术后疼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双侧神门、内关、合谷、太冲、公孙、阳陵泉穴针灸治疗。采用0~10视觉模拟量表法(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中重度疼痛,经针灸联合镇痛泵治疗96h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快。观察组患者PCAP自控单次给药次数、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间隔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有助于缓解中重度漏斗胸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促进漏斗胸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镇痛泵 漏斗胸 疼痛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作用
10
作者 石小龙 张宏鑫 +4 位作者 薛华燕 闫振弘 宋禹强 马平康 章云飞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记...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记录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于患者手术结束时(t_(1))、手术后1 h(t_(2))、手术后4 h(t_(3))、手术后12 h(t_(4))和手术后24 h(t_(5)),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阵痛效果进行评分;于t_(0)、t_(1)和t_(2)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于t_(0)和t_(1)检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相比,t_(1)、t_(2)、t_(3)和t_(4)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_(1)和t_(2)时间点2组患者TNF-α、IL-10和IL-6水平均较t_(0)时升高,且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更低,IL-10水平更高(P<0.05);t_(1)时2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较t_(0)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可减少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缓解应激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氢吗啡酮 超前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镇痛效果 炎症
下载PDF
无痛人工流产术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对比
11
作者 杨丽华 王莹 +1 位作者 李军仕 李新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对比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2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102例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μ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和艾司氯胺酮组... 目的:对比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2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102例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μ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和艾司氯胺酮组(艾司氯胺酮0.2m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比较两组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给药后1min(T1),给药后3min(T2),意识消失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时(T5)]血流动力学指标、围手术期指标、苏醒后宫缩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艾司氯胺酮组T3、T4、T5时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高于舒芬太尼组,T4时血氧饱和度高于舒芬太尼组,丙泊酚总用量(121.33±12.48mg/kg)、意识消失时间(32.59±3.87s)小于舒芬太尼组(150.49±14.26mg/kg、37.06±4.52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苏醒后15min(2.75±0.36分)、30min(3.15±1.02分)均低于舒芬太尼组(3.69±0.58分、4.48±1.59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3.7%)低于舒芬太尼组(31.4%)(均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具有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有效维持受术女性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减轻术后宫缩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刘伟 何琴 何怡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825,共7页
目的:探讨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从建库起至2023年4月28日,收集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病例报告。结果:20例患者被纳入,中位年龄为50岁(4,88)。低血糖发生在给药后1 h~23 d,血糖的中位值为2.25 mmol/L(0.... 目的:探讨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从建库起至2023年4月28日,收集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病例报告。结果:20例患者被纳入,中位年龄为50岁(4,88)。低血糖发生在给药后1 h~23 d,血糖的中位值为2.25 mmol/L(0.22,3.3),曲马多的中位日剂量为300 mg(1.53,14000)。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心肺骤停(7例),癫痫发作(4例),嗜睡(3例)和出汗(3例)等。6例患者报告了曲马多血药浓度,中位值为3.56 mg/L(0.47,9.4)。20例患者停用曲马多,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16例患者恢复,1例患者中度脑功能障碍,3例患者死亡。结论: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可发生在给药后1 h~23 d,临床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以神经低血糖症状为主。停用曲马多后大部分患者低血糖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可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低血糖 止痛药 阿片类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DCA循环法结合信息化技术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
13
作者 孙鹏 田野 胡佳佳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结合信息化技术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2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21年7月-12月入院的12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6月入院的120例产妇设...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结合信息化技术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2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21年7月-12月入院的12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6月入院的12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泵的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法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术后镇痛泵的随访管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后第1、2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693,P=0.008;t=2.143,P=0.033),疼痛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t=8.370,P<0.001),观察组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8.131,P<0.001)。2组镇痛泵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7,P=0.195)。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泵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缩镇痛处理时间,提高镇痛效果与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PDCA循环 剖宫产 产妇 镇痛泵 疼痛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观察
14
作者 王春花 祝永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937-939,943,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结直肠癌(CRC)晚期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并查阅文献初步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CRC晚期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n=53...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结直肠癌(CRC)晚期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并查阅文献初步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CRC晚期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n=53,给予盐酸曲马多或盐酸羟考酮治疗)、联合用药组(n=53,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曲马多或盐酸羟考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及凝血功能状况(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KPS评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28±1.08)分,明显低于单药组的(2.72±0.72)分;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KPS评分为(85.28±11.23)分,高于单药组的(78.87±1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药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较治疗前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阿片类镇痛药用于CRC晚期患者,在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及改善凝血功能方面的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阿片类镇痛药 结直肠癌 生活质量 疼痛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镇痛灸贴联合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在肿瘤患者输液港植入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刘美玲 周江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究镇痛灸贴联合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对肿瘤患者输液港植入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接受输液港植入术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 目的探究镇痛灸贴联合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对肿瘤患者输液港植入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接受输液港植入术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输液港植入手术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应用镇痛灸贴联合气雾型皮肤冷喷剂进行术后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效果、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等。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12、24、48 hV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12、24、48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灸贴联合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应用于肿瘤患者输液港植入术后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皮肤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有利于提升护理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植入术 术后疼痛 镇痛灸贴 气雾型皮肤冷喷剂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法制备“腾药”乳膏及其镇痛作用研究
16
作者 潘旭 王洁煊 +4 位作者 曲舒显 潘琦 张蕊 李志远 霍梦逸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目的:将“腾药”熥剂制备为“腾药”乳膏,并对比研究“腾药”熥剂和“腾药”乳膏的镇痛作用,为“腾药”熥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出“腾药”乳膏基质的最佳处方工艺,以乳膏的外观均匀性... 目的:将“腾药”熥剂制备为“腾药”乳膏,并对比研究“腾药”熥剂和“腾药”乳膏的镇痛作用,为“腾药”熥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出“腾药”乳膏基质的最佳处方工艺,以乳膏的外观均匀性、离心稳定性、涂布延展性、耐寒稳定性、耐热稳定性5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对制备的“腾药”乳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模型、热板法对比研究“腾药”熥剂和“腾药”乳膏的镇痛作用。结果:最佳“腾药”乳膏处方为载药量0.29 g,硬脂酸用量0.91 g,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0.50 g。“腾药”乳膏与“腾药”熥剂在醋酸扭体法中疼痛抑制率分别为28.77%、28.74%;甲醛致痛模型实验中“腾药”乳膏第I相、第Ⅱ相小鼠平均累计舔足时间分别为28.83 s、36.00 s;“腾药”熥剂第I相、第Ⅱ相小鼠平均累计舔足时间分别为30.17 s、38.25 s;热板法实验中“腾药”乳膏痛阈提高百分率为90.54%,“腾药”熥剂痛阈提高百分率为69.87%。结论:“腾药”乳膏制备工艺可行,其镇痛效果与“腾药”熥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药 乳膏 熥剂 响应面法 镇痛作用
下载PDF
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平 张轩搏 李仁淑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口服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改为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术治疗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改变镇痛方式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用药量、24 h内爆发痛次... [目的 ]观察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口服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改为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术治疗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改变镇痛方式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用药量、24 h内爆发痛次数及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戒断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术后24 h的NRS评分明显降低(P <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明显缓解.3例发生戒断反应;癌症发生骨转移与否与药物无相关性(P> 0.05),癌症骨转移患者术后用药量明显降低(P <0.05);癌症发生骨转移与否与爆发痛次数无相关性(P> 0.05),但术前癌症骨转移患者爆发痛次数呈增多趋势,术后爆发痛次数明显减少(P <0.05).[结论 ]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可降低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评分,减少用药量及24 h内爆发痛次数,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戒断反应发生率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鞘内植入泵 盐酸氢吗啡酮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急性疼痛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陈静 师曦曦 +3 位作者 邓思妍 罗细菊 刘一秀 胡化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别患者制定针对性镇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择期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251例,在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疼痛评分及睡...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别患者制定针对性镇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择期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251例,在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资料。术后分别于全麻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的0 h、6 h、12 h、1 d、2 d、3 d、4 d、5 d、6 d 9个时间点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术后疼痛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识别出3种急性术后疼痛轨迹,分别为疼痛加剧后缓解组(83例,33.0%),疼痛加剧稳定后反弹组(30例,12.0%),轻度疼痛组(138例,55.0%)。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轻度疼痛组,病程≥10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手术时间>240 min的患者更容易进入疼痛加剧稳定后反弹组;年龄≤50岁、存在睡眠障碍、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更容易进入疼痛加剧后缓解组(均P<0.05)。结论开放性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发展轨迹重视年龄≤50岁、病程≥10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术前有睡眠障碍、手术时间>240 min、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给予及时的疼痛评估及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腰椎融合术 急性术后疼痛 疼痛程度 睡眠障碍 镇痛泵 手术时间 疼痛评估 潜类别分析
下载PDF
归芪活血胶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炎性损伤和微循环血流的影响
19
作者 嵇波 刘翼天 +9 位作者 赵国桢 李博 方洋 石天宇 谢亚娜 张玲 郭亭廷 全烨 王一菲 吴乐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3-801,共9页
目的:探究归芪活血胶囊(GQ)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的治疗效应及机制。方法:观察CSR大鼠自发痛、热痛阈、步态评分、前肢和颈部体表微循环状态、脊髓病理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脊髓p38磷酸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 目的:探究归芪活血胶囊(GQ)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的治疗效应及机制。方法:观察CSR大鼠自发痛、热痛阈、步态评分、前肢和颈部体表微循环状态、脊髓病理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脊髓p38磷酸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GQ高、中剂量在干预第14天时可显著升高CSR模型大鼠的热痛阈(P<0.05),降低其步态评分和自发痛评分(P<0.05,P<0.01);GQ各剂量均可改善CSR大鼠脊髓炎症水肿变化,显著增加尼氏(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P<0.05),恢复髓鞘和线粒体正常形态,且GQ中剂量效果较明显;GQ高、中剂量可显著升高CSR大鼠颈部和前肢皮肤血流灌注量(P<0.05),对前肢远端血流灌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芬必得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GQ中剂量可降低CSR大鼠脊髓p38磷酸化比率。结论:GQ可以缓解CSR大鼠热痛觉过敏和步态不稳的程度,改善脊髓炎症病理变化,恢复前肢和颈部体表血流灌注量,且GQ中剂量在改善CSR大鼠炎症损伤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活血胶囊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 炎性损伤 体表微循环 活血通络 抗炎镇痛 P38
下载PDF
早期制动配合外敷消炎止痛软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陈育娟 刘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制动配合外敷消炎止痛软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制动措施,观察组接受早期制动联合外敷消炎止痛... 目的评价早期制动配合外敷消炎止痛软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制动措施,观察组接受早期制动联合外敷消炎止痛软膏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踝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62%)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对线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尽早实施制动处理联合外敷消炎止痛软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踝关节疼痛和不适症状,还能显著提高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制动 外敷消炎止痛软膏 急性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