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京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的活动与民间义赈
被引量:
18
1
作者
朴敬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9-226,共8页
1931年的水灾是民国时期最为严重的天灾之一。南京国民政府为此特成立了救济水灾委员会(简称“国水委”)。该文主要考察国民政府这一新设的救灾行政机构的特征与民间义赈的关系;从中国荒政史的角度,分析南京政府时期救灾行政体系的特点...
1931年的水灾是民国时期最为严重的天灾之一。南京国民政府为此特成立了救济水灾委员会(简称“国水委”)。该文主要考察国民政府这一新设的救灾行政机构的特征与民间义赈的关系;从中国荒政史的角度,分析南京政府时期救灾行政体系的特点,进而联系民国史的研究,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国家权力(官赈)与社会势力(义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救济水灾委员会
义赈
财政体制
管理体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间力量与宋代社会救助
被引量:
3
2
作者
郭文佳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5-50,共6页
在宋代社会救助过程中,除政府作为主体救助力量外,民间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宋代民间力量用于社会救助主要采用劝分、售卖度牒和创办义庄等形式。
关键词
宋代
民间力量
救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3
作者
徐祖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91-497,共7页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主体多元化
非政府社会救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丁戊奇荒”中平阳府的灾情和赈灾工作——基于碑刻和地方志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田丽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9-94,共6页
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给山西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晋省平阳府尤重。基于平阳府碑刻和地方志材料,对当时的灾荒情况和赈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旱灾灾情时间长、受灾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诸如抢劫、食人肉、粮贵物贱、狼鼠灾害等社会问...
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给山西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晋省平阳府尤重。基于平阳府碑刻和地方志材料,对当时的灾荒情况和赈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旱灾灾情时间长、受灾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诸如抢劫、食人肉、粮贵物贱、狼鼠灾害等社会问题。在此期间救灾措施是多样的,分为官方救济和民间义赈两部分。朝廷、地方官员开展赈灾工作,各个县开展自救活动。造成此次旱灾的主要原因是战乱频繁、粮食储备不足,清政府救灾措施存在弊端等。同时也警示着人们要勤俭节约、储备粮食,政府应整顿吏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戊奇荒
平阳府
灾情
社会问题
官方救济
民间义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甘肃民间义赈——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杨继业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8-73,共6页
甘肃地方志为考察清代甘肃民间义赈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源。灾荒之际,各种形式的民间义赈开展起来,虽然在同治朝有数量的明显增加和内容的丰富,但是就整个清代甘肃历史而言,整体上却又处于长期落后的状态。不管怎样,民间义赈的开展,毕竟...
甘肃地方志为考察清代甘肃民间义赈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源。灾荒之际,各种形式的民间义赈开展起来,虽然在同治朝有数量的明显增加和内容的丰富,但是就整个清代甘肃历史而言,整体上却又处于长期落后的状态。不管怎样,民间义赈的开展,毕竟对地方灾民生存困境的缓解以及在地方士民中声誉的获得和形象的塑造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是由清代国家劝输政策、传统社会关系和家族美德等因素生成的。清代甘肃民间义赈是地方社会士民扶危济困面相的展现,是地方社会历史演进中自然灾害频繁、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社会治乱和传统文明留存的这些属性必然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荒
义赈
士民
地方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制度变迁视角下新中国救灾主体的演变
被引量:
3
6
作者
陶冶
冯开文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自古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使救灾成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自1949年以来我国救灾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出由中央政府包揽到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到最后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力量逐渐参与的特征。这一演变过程符合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即逐步...
自古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使救灾成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自1949年以来我国救灾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出由中央政府包揽到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到最后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力量逐渐参与的特征。这一演变过程符合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即逐步融合原有救灾制度运行特征,合理利用社会资本,从而适应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演变过程。文章还探讨了影响救灾主体演变的政策法律等因素,并对不同模式救灾主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救灾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路径依赖所产生的各级机构沟通不畅及"搭便车"等不足,在今后的救灾主体建设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灾主体
制度变迁
经济发展
政府
民间力量
原文传递
题名
南京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的活动与民间义赈
被引量:
18
1
作者
朴敬石
机构
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9-226,共8页
文摘
1931年的水灾是民国时期最为严重的天灾之一。南京国民政府为此特成立了救济水灾委员会(简称“国水委”)。该文主要考察国民政府这一新设的救灾行政机构的特征与民间义赈的关系;从中国荒政史的角度,分析南京政府时期救灾行政体系的特点,进而联系民国史的研究,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国家权力(官赈)与社会势力(义赈)的关系。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救济水灾委员会
义赈
财政体制
管理体制
Keywords
Committee for Flood
relief
governmental
relief
nongovernment
al
relief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分类号
K2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力量与宋代社会救助
被引量:
3
2
作者
郭文佳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与社会学系
出处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5-50,共6页
文摘
在宋代社会救助过程中,除政府作为主体救助力量外,民间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宋代民间力量用于社会救助主要采用劝分、售卖度牒和创办义庄等形式。
关键词
宋代
民间力量
救助
Keywords
song dynasty
nongovernment
al power
relief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3
作者
徐祖荣
机构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91-497,共7页
文摘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关键词
社会救助
主体多元化
非政府社会救助
Keywords
social
relief
diversified subject
nongovernment
al social
relief
分类号
C913.7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丁戊奇荒”中平阳府的灾情和赈灾工作——基于碑刻和地方志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田丽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出处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9-94,共6页
文摘
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给山西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晋省平阳府尤重。基于平阳府碑刻和地方志材料,对当时的灾荒情况和赈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旱灾灾情时间长、受灾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诸如抢劫、食人肉、粮贵物贱、狼鼠灾害等社会问题。在此期间救灾措施是多样的,分为官方救济和民间义赈两部分。朝廷、地方官员开展赈灾工作,各个县开展自救活动。造成此次旱灾的主要原因是战乱频繁、粮食储备不足,清政府救灾措施存在弊端等。同时也警示着人们要勤俭节约、储备粮食,政府应整顿吏治。
关键词
丁戊奇荒
平阳府
灾情
社会问题
官方救济
民间义赈
Keywords
Ding-wu Disaster
Pingyang prefecture
disaster condition
social problems
official
relief
nongovernment
al
relief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甘肃民间义赈——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杨继业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8-73,共6页
文摘
甘肃地方志为考察清代甘肃民间义赈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源。灾荒之际,各种形式的民间义赈开展起来,虽然在同治朝有数量的明显增加和内容的丰富,但是就整个清代甘肃历史而言,整体上却又处于长期落后的状态。不管怎样,民间义赈的开展,毕竟对地方灾民生存困境的缓解以及在地方士民中声誉的获得和形象的塑造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是由清代国家劝输政策、传统社会关系和家族美德等因素生成的。清代甘肃民间义赈是地方社会士民扶危济困面相的展现,是地方社会历史演进中自然灾害频繁、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社会治乱和传统文明留存的这些属性必然的反映。
关键词
灾荒
义赈
士民
地方社会
Keywords
Famine
nongovernment
al Charity
relief
People
Local Society
分类号
K290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度变迁视角下新中国救灾主体的演变
被引量:
3
6
作者
陶冶
冯开文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基金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期刊论文视角的中国农业经济学发展研究"(批准号:13YJA790020)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京郊各类合作社协调发展研究"(批准号:13JGB057)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自古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使救灾成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自1949年以来我国救灾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出由中央政府包揽到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到最后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力量逐渐参与的特征。这一演变过程符合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即逐步融合原有救灾制度运行特征,合理利用社会资本,从而适应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演变过程。文章还探讨了影响救灾主体演变的政策法律等因素,并对不同模式救灾主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救灾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路径依赖所产生的各级机构沟通不畅及"搭便车"等不足,在今后的救灾主体建设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关键词
救灾主体
制度变迁
经济发展
政府
民间力量
Keywords
Disaster
relief
Subject
Institutional Change
Economic Development
Government
nongovernment
al Organization
分类号
D632.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京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的活动与民间义赈
朴敬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间力量与宋代社会救助
郭文佳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徐祖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丁戊奇荒”中平阳府的灾情和赈灾工作——基于碑刻和地方志的研究
田丽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清代甘肃民间义赈——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杨继业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制度变迁视角下新中国救灾主体的演变
陶冶
冯开文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