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Variation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in Recent 50 Years
1
作者 YAO Fu-long,LI Hai-b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Y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 835000,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1期17-22,共6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in recent 50 years.[Method] According to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da...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in recent 50 years.[Method] According to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data from 1961 to 2010 at thre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Western Tianshan,climate change in the zone in recent 50 years was analyzed by using linear trend analysis method and 5-year sliding average method.[Result] The temperature in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showed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0.3 ℃/10 a in recent 50 years.But rise rates of the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seasons were different:autumn> winter> spring> summer.The annual rainfall in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in recent 50 years overall presented relative increase trend.Seen from annual rainfall,i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16.9 mm/10 a.Seen from seasonal rainfall,except in autumn,rainfalls in other three seasons in the past 50 years all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trends,with amplitude of 3.2-11.2 mm/10 a.The largest increase amplitude was in summer.After a small precipitation peak in the 1980s,autumn rainfall slightly declined in the past 20 years.[Conclusion] The climate in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become warm and w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north slope area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China
下载PDF
Late-Stage Ductile Deformation in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Western Dabie Shan, Central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SuoShutian ZhongZengqiu +1 位作者 ZhouHanwen YouZhendo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3期262-274,共13页
New structural and petrological data unveil a very complicated ductil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western Dabie Shan, central China. The fine-grained symplectic amphibolite-fa... New structural and petrological data unveil a very complicated ductil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western Dabie Shan, central China. The fine-grained symplectic amphibolite-facies assemblage and coronal structure enveloping eclogite-facies garnet, omphacite and phengite etc., representing strain-free decompression and 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criteria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early-stage deformation under HP metamorphic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d the late-stage deformation under amphibolite to greenschist-facies conditions occurred in the post-eclogite exhumation processes. Two late-stages of widely developed, sequential ductile deformations D 3 and D 4, a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penetrative fabrics and mineral aggregates in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which shows clear, regionally, consistent overprinting relationships. D 3 fabrics are best preserved in the Suhe tract of low post-D 3 deformation intensity and characterized by steeply dipping layered mylonitic amphibolites associated with doubly vergent folds. They are attributed to a phase of tectonism linked to the initial exhumation of the HP rocks and involved crustal shorte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pright structures and the widespread emplacement of garnet-bearing granites and felsic dikes. D 4 structur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main episode of ductile extension (D 1 4) with a gently dipping foliation to the north and common intrafolial, recumbent folds in the Xiongdian tract, followed by normal sense top-to-the north ductile shearing (D 2 4) along an important tectonic boundary, the so-called Majiawa-Hexiwan fault (MHF), the westward continuation of the Balifan-Mozitan-Xiaotian fault (BMXF) of the northern Dabie Sha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stages of ductile deformation observed in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reflecting the post-eclogite compressional or extrusion wedge formation, the subhorizontal ductile extension and crustal thinning as well as the top-to-the north shearing along the high-angle ductile shear zones responsible for exhumation of the HP unit as a coherent slab,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recognized in the Dabie-Sulu UHP and HP metamorphic belt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in time and space.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thus forms part of the Triassic (250-230 Ma) collision orogenic belt, and can not connect with the South Altun-North Qaidam-North Qinling UHP metamorphic belt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500-4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Dabie Shan Xiongdian-Suhe area high-pressure (HP) unit late-stage ductile deformation exhumation layering mylonitic amphibolite.
下载PDF
Western Tropical North Pacific: A Climatology
3
作者 Kern E. Kenyon 《Natural Science》 2016年第8期337-340,共5页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have shown that the area of highest temperatures of the North Pacific, always in the western tropics, increases in spring and summer by expanding northward. Thirty years of ship-injection ...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have shown that the area of highest temperatures of the North Pacific, always in the western tropics, increases in spring and summer by expanding northward. Thirty years of ship-injection temperatures are used here to document the year to year SST fluctuations for a given month and the month to month variations for a given year of the large surface area of the western tropics during the warming seasons. Some of the fluctuations are significantly large and may therefore be real. Thus the previously hypothesized exportation of warm surface water northward out of the western tropics at the end of every summer may deliver variable amounts of oceanic heat to mid- and higher latitudes from one year to another. A possible connection with mid-latitude weather changes on time scales of months to years is briefly st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Pacific western Tropics High SSTs area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十问”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鹏 王浩 +13 位作者 赵勇 宁远 蒋云钟 刘欢 曾庆慧 杨泽凡 周毓彦 董宁澎 闫龙 阿膺兰 张丰博 唐家璇 王玉莲 王建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及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影响的角度,提出了与水源区可调水量相关的10个问题;以长江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模拟分析模型,力图系统、定量地回答所提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在仅考虑满足水源区河道内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需水的前提下,“上线+下线”组合方案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1.59×10^(10)m^(3),“完全下线”方案在建设岗托水库进行联调时,多年平均可调水量将达到1.74×10^(10)m^(3);在综合考虑调水对水源区水平衡、水力发电和航运影响及其可接受程度后,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可调水量为1.22×10^(10)~1.26×10^(10)m^(3)。长远来看,应谋划西南片区水网与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连接与融合,在减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影响的同时,提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整体供水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可调水量 生态需水 跨流域调水
下载PDF
范家寨中学生态校园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兰英 邱凌 +1 位作者 贺光祥 孙玉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8-112,共5页
【目的】依据西北地区自然、气候和资源条件,构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西北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以陕西凤翔范家寨中学为试点,研究了西北生态校园模式的结构和单元功能,并通过财务分析,对草-羊(厕)-... 【目的】依据西北地区自然、气候和资源条件,构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西北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以陕西凤翔范家寨中学为试点,研究了西北生态校园模式的结构和单元功能,并通过财务分析,对草-羊(厕)-沼?果模式生态校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该模式净现值>0,内部收益率(0.13)>社会折现率;益本比(1.077)>1。【结论】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北方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校园 沼气系统 模式构建 效益分析 西北地区
下载PDF
福建西北部野生木本攀援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启堂 游水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福建西北部地区有木本攀援植物278种,隶属于83属41科。从科属角度分析,本区是以热带成分为主,小科属和单种科属较多,大科属较少。该区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共有种统计分析表明,该区植物区系与广东鼎湖山的关系最密切,其次为... 福建西北部地区有木本攀援植物278种,隶属于83属41科。从科属角度分析,本区是以热带成分为主,小科属和单种科属较多,大科属较少。该区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共有种统计分析表明,该区植物区系与广东鼎湖山的关系最密切,其次为湖北神农架,再次为安徽黄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攀援植物 植物区系 福建西北部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牧区鸭茅产草量年际动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瑞珍 何光武 +2 位作者 张新跃 刘登锴 马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5-1059,共5页
为了探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在川西北高寒牧区的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宝兴鸭茅、川东鸭茅和特纳诺鸭茅3个鸭茅品种连续7年(2003-2009)进行产草量动态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鸭茅在该地区种植,产草量... 为了探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在川西北高寒牧区的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宝兴鸭茅、川东鸭茅和特纳诺鸭茅3个鸭茅品种连续7年(2003-2009)进行产草量动态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鸭茅在该地区种植,产草量成单峰曲线,播种当年草产量较低,次年可形成生产能力,第3,4年草产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第7年下降至播种后第2年的水平,说明鸭茅在川西北建立人工草地时,播种一次,可连续利用6~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高寒牧区 鸭茅 产草量 年际动态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区北馆上段3—6砂层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辰生 郭建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孤岛油田西区北馆陶组属坳陷盆地背景下曲流河沉积,按T-R旋回划分的标准西区北馆上段3—6砂层组可划分为3个层序:GS1、GS2和GS3,7个副层序组,其中GS1仅发育R旋回,GS2发育一个完整的T-R旋回,GS3仅发育T旋回。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及测井... 孤岛油田西区北馆陶组属坳陷盆地背景下曲流河沉积,按T-R旋回划分的标准西区北馆上段3—6砂层组可划分为3个层序:GS1、GS2和GS3,7个副层序组,其中GS1仅发育R旋回,GS2发育一个完整的T-R旋回,GS3仅发育T旋回。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及测井资料识别的基础上,将孤岛油田西区北沉积相定为曲流河,这有别于前人认为的辫状河沉积。研究区沉积相模式与经典的曲流河沉积模式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西区北 坳陷盆地 曲流河 辫状河 边滩微相
下载PDF
辽西兴城地区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华北克拉通东部古太平洋俯冲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崔芳华 徐学纯 +3 位作者 郑常青 姚文贵 施璐 王路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9-287,共19页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期间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并引发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但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的具体时限仍未有定论。本文对辽西兴城地区中生代药王庙-磨盘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地球化...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期间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并引发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但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的具体时限仍未有定论。本文对辽西兴城地区中生代药王庙-磨盘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石中岩浆成因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3~186 Ma,岩体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石全碱含量较高,属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与Ⅰ型花岗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Pb等,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及P元素;岩浆成因锆石εHf(t)值为-12.94~-7.39,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05~1.69 Ga,其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辽西兴城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陆缘花岗岩特征类似,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导致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古太平洋对华北克拉通东部的俯冲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而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是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北克拉通俯冲作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早侏罗世 古太平洋俯冲 华北克拉通东部 辽西兴城地区
下载PDF
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付龙 李海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50-5553,5592,共5页
[目的]分析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西天山北坡地区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西天山北坡地区气温呈现明显... [目的]分析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西天山北坡地区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西天山北坡地区气温呈现明显增暖趋势,近50年的年均温以0.3℃/10a的速率显著升高,但各季节温度上升率不同,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西天山北坡地区50年来的年降水量总体呈相对增多趋势,从年降水量来看,平均以16.9 mm/10a的速率明显增加;从季节降水量来看,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在近50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3.2~11.2 mm/10a,夏季增幅最大,秋季经历了80年代的降水小高峰后,近20年降水量略有下降。[结论]西天山北坡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西天山北坡地区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两个奥陶纪三叶虫新属(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志毅 周志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3,共2页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a chapter of the monograph “Trilobite record of China” on the Ordovician trilobites,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species were critically reviewed. Among others, two of them previo...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a chapter of the monograph “Trilobite record of China” on the Ordovician trilobites,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species were critically reviewed. Among others, two of them previously described from western marginal areas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respectively by Lu in Lu et al. (1976) as Bulbaspis ordosensis and by Zhou and Dean (1986) as Ischylophyma? zhiqiangi ought to be reassigned to new gen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奥陶纪 三叶虫 新属 古生物
下载PDF
藏北中西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峰林 黄建村 曹圣华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4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调研区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中生代以来班公湖—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江洋相向俯冲、消亡,形成多岛弧—盆系洋陆的转化和陆内汇聚—高原隆升,构成了极复杂的构造格局。根据藏北1∶25万邦多幅、措麦幅地质调查成果及区域前人资料综合分析,以... 调研区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中生代以来班公湖—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江洋相向俯冲、消亡,形成多岛弧—盆系洋陆的转化和陆内汇聚—高原隆升,构成了极复杂的构造格局。根据藏北1∶25万邦多幅、措麦幅地质调查成果及区域前人资料综合分析,以多岛弧盆造山模式为理论,认为在Ⅰ级大地构造单元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拉达克—冈底斯—拉萨—腾冲陆块上,由北至南可进一步划分晚侏罗世前陆盆地、白垩纪残余海盆、阿索构造混杂岩、燕山期岩浆弧、中生代复合弧后盆地、断隆带、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带及新近纪—第四纪南北向地堑等Ⅱ级大地构造单元,将复杂的造山活动遗迹进行了有序的时空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中西部 大地构造单元
下载PDF
辽宁西北部城市化水平滞后探析
13
作者 王晓玲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辽西北较低的城市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区域化进程,深入剖析其内在原因才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辽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辽宁城市区域整体发展。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地区工业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产业结构偏离度大、工... 辽西北较低的城市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区域化进程,深入剖析其内在原因才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辽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辽宁城市区域整体发展。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地区工业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产业结构偏离度大、工业化与城市化呈非正相关关系是辽西北城市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化 辽西北城市区域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降水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烜 严登华 +1 位作者 黄耀欢 杨贵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共4页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水文循环模拟,对流域降水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地形及降水监测台站分布特点,计算了海拔、经度、纬度、坡度、NDVI值等地理信息与月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相关性依次为海拔>经度、纬度&g...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水文循环模拟,对流域降水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地形及降水监测台站分布特点,计算了海拔、经度、纬度、坡度、NDVI值等地理信息与月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相关性依次为海拔>经度、纬度>NDVI值>坡度。分析发现海拔、经度、纬度与降水的关系反映出水源区降水西北少东南多的整体趋势,只有NDVI值对局地降水有较强指示作用。因此,提出了基于NDVI值的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该方法计算结果在水量平衡方面与全国水资源规划成果误差不大,在降水空间格局方面基本反映了山区降水特征,说明方法比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空间插值 NDVI值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甘肃省受水区初步规划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文 符敬东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1,共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基本确定,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受水区为青海、甘肃等6省(区)。主要介绍了甘肃省受水区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受水区的选定原则,初步规划的成果以及调水水资源配置所需的配套工程情况,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在甘肃省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基本确定,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受水区为青海、甘肃等6省(区)。主要介绍了甘肃省受水区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受水区的选定原则,初步规划的成果以及调水水资源配置所需的配套工程情况,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在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西线工程 水资源配置 受水区 工程规划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山西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金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受水区包括吕梁煤电能源基地、临汾煤化机械制造基地和运城煤化冶金基地,规划到2030年需调水量10.67亿m3,建设碛口和古贤两条引水线路,工程总投资153.5亿元。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受水区 水资源配置 山西省
下载PDF
云南德钦县自然保护区土壤及岩石中金属元素分析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徐慧 虞光复 +3 位作者 王国彦 陈刚 唐美英 文涛 《现代仪器使用与维修》 1999年第2期52-53,共2页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对采集的土壤及岩石样品进行仪器分析,阐明了滇西北地区德钦县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及岩石类型中金属元素的成份及含量。
关键词 土壤 岩石 金属元素 发射光谱分析
下载PDF
汉萨同盟与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杰 葛召明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4-57,共4页
论述了汉萨同盟的意义,指出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萨同盟是日耳曼人向东扩张和殖民过程中形成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神圣罗马帝国的衰... 论述了汉萨同盟的意义,指出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萨同盟是日耳曼人向东扩张和殖民过程中形成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海盗的猖獗等因素是汉萨同盟形成的重要因素。汉萨同盟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北欧地区的经济联系,改善了该地区的商贸环境,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乃至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萨同盟 德意志北部城市 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 西欧贸易区
下载PDF
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19
作者 王欢 段联合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 2007年第4期76-78,共3页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加入WTO后市场壁垒已经不复存在,经济的发展开始主要依赖于本国的技术成就。目前的西部地区在利用高校科技成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加入WTO后市场壁垒已经不复存在,经济的发展开始主要依赖于本国的技术成就。目前的西部地区在利用高校科技成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充分分析了目前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高校及企业观念、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宏观经济
下载PDF
聂震宁小说与桂西北方言
20
作者 翟红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8-141,共4页
聂震宁小说出色地描绘了桂西北红水河流域人们的生活 ,从聂震宁小说里所运用的桂西北方言俗语来透视其所展示的红水河文化特色 ,从语言层面 。
关键词 聂震宁小说 桂西北方言 红水河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