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ore-forming environments of Xianglushan-type iron deposit and the weathering mineralization of Emeishan basalt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1
作者 Guofan Cheng Youping Liu +2 位作者 Hansheng Long Tao Cui Ning Y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56-565,共10页
Xianglushan-type iron deposits are one of the new types of iron deposits found in the Weining Area of Western Guizhou. The iron-bearing rock system is a paleo-weathered crustal sedimentary(or accumulating) stratum bet... Xianglushan-type iron deposits are one of the new types of iron deposits found in the Weining Area of Western Guizhou. The iron-bearing rock system is a paleo-weathered crustal sedimentary(or accumulating) stratum between the top of the Middle-Lat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formation and the Late Permian Xuanwei formation. Iron ore is hosted in the Lower-Middle part of the rock system. In terms of the genesis of mineral deposit, this type of deposit should be a basalt paleo-weathering crustal redeposit type, very different from marine sedimentary iron deposits or continental weathering crust iron deposits. Based on field work an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XRD Powder Diffraction, Electron Probe, Scanner Electron Microscope, etc., the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the deposit features are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ore-forming environment of the deposit and the Emeishan basalt weathering mineraliz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the universality and diversity of mineralization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ELIP), which may be a considerable reference to further research for ELIP metallogenic theories, and geological research for iron deposits in the paleo-weathering crust areas of the Emeishan basalt,South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ishan basalt paleo-weathering crust Xianglushan-type iron deposit Ore-forming environment Weathering mineralization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下载PDF
The genesis of Archean supracrustal rocks in the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of North China Craton: Constraints on regional crustal evolu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WANG Wei ZHAI MingGuo M.SANTOSH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583-1596,共14页
Archean greenstone belts are supracrustal sequences, the lower part of which is usually composed of voluminous ultramafic-mafic volcanics. Intermediate and acid volcanic rocks increase in abundance towards the upper d... Archean greenstone belts are supracrustal sequences, the lower part of which is usually composed of voluminous ultramafic-mafic volcanics. Intermediate and acid volcanic rocks increase in abundance towards the upper domains. Greenstone belts constitute ~30% of the total volume of Archean cratons, and preserve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and magmatism in the early earth, which are useful in unraveling the nature of crustal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The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WSP) 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where greenstone sequences formed at ~2.7 and ~2.5 Ga were well preserved. The early Neoarchean supracrustal rocks include komatiite-basalt sequence, some meta-sediments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Taishan Group and the Mengjiatun Formation. The volcanism had been correlated to mantle plume, which resulted in vertical crustal accretion. The late Neoarchean supracrustal rocks were composed of metamorphosed felsic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BIFs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Taishan Group and the Jining Group.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meta-volcanics show calc-alkaline affinities, similar to modern arc-related magmatism, suggesting that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witnessed horizontal plate movements at ~2.5 Ga. The metasediments and leucosomes in the Qixingtai area display regional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at 2.53–2.50 Ga, coeval with formation of large volumes of crustally-derived granites. These tectono-thermal events suggest that a unified continental crust was formed in the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at the end of Neoarch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crustal rocks Greenstone belts Taishan Group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Craton
原文传递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unroofing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and the iron-polymetallic deposit in western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 Constraint from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zircon 被引量:4
3
作者 MENG ChangZhong CHEN Yang +4 位作者 ZHANG YingHua WU Hui LING WenLi ZHANG Hai LIU J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939-1950,共12页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in sire U-Pb geochronology and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zircons from the Xianglushan iron-polymetallic deposit in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Genetic relations...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in sire U-Pb geochronology and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zircons from the Xianglushan iron-polymetallic deposit in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new type of deposit and unroofing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ELIP) is focused. Along with the zoning patter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verse weathering-related deposits along the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margins of the ELIP,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enesis of the iron-polymetallic deposit was specialized by factors of coastal paleogeography in hot-humid climate, where iron-enriched laterites formed, and repetitive marine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Perm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UNROOFING western guizhou iron-polymetallic deposit spatial zoning of supergeneweathering mineralization
原文传递
黔北地区安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4
作者 袁孝刚 石再平 +1 位作者 杨仕江 赵远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69-474,共6页
安场铝土矿矿床位于黔北-渝南成矿带西南部的安场向斜,区内铝土矿富集成矿条件优越。本文基于已有地质工作,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探究赋矿地层与铝土矿富集规律、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基底微地貌变化和气候等对铝土矿富集的约束。研究表明,安... 安场铝土矿矿床位于黔北-渝南成矿带西南部的安场向斜,区内铝土矿富集成矿条件优越。本文基于已有地质工作,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探究赋矿地层与铝土矿富集规律、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基底微地貌变化和气候等对铝土矿富集的约束。研究表明,安场铝土矿床为沉积型矿床,含矿岩系为大竹园组。矿石以含铁高硫型为主,有土状-半土状铝土矿石、致密状铝土矿石、碎屑状铝土矿石和豆状铝土矿石等4种;矿体主要分布在华尖-天峰寺一线北西部,11号矿体是黔北地区发现最大的单矿体,达大型矿床规模,矿体深部、边部往向斜轴部延伸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韩家店组泥页岩是成矿物质主要来源,黄龙组灰岩是重要的物源;基底地貌起伏控制含矿岩系沉积,在负地形洼地区域含矿岩系厚度大,同时也往往是铝土矿矿体厚度较大的区域,充分暴露淋滤则控制铝土矿的富集,韩家店和黄龙组基底可能是成矿物质来源,基底暴露地表,经淋滤脱硅富铝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矿床地质特征 成因研究 安场矿区 黔北
下载PDF
黔北金佛山方竹林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张喜 张庭嘉 +2 位作者 杨光能 侯贻菊 姜霞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3期16-25,30,共11页
竹林碳汇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亚优势层竹林碳汇是观测研究的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纯林样地数量占33.70%,分析了纯林及混交林碳储量及组成对方竹林分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1)... 竹林碳汇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亚优势层竹林碳汇是观测研究的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纯林样地数量占33.70%,分析了纯林及混交林碳储量及组成对方竹林分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1)纯林及混交林方竹地上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29.74 t/hm^(2)和30.31 t/hm^(2),地下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6.07 t/hm^(2)和18.16 t/hm^(2),总碳储量分别为45.81 t/hm^(2)和48.47 t/hm^(2),地下部分碳储量及总碳储量差异显著。不同类型方竹林构件碳储量呈竹秆>鞭根>竹叶>竹枝>竹篼的变化趋势,竹秆碳储量在龄级间比例相近。2)方竹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土层厚度40 cm)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36.36 t/hm^(2)和112.57 t/hm^(2),二者差异极显著,呈土壤B层>A层的变化趋势。土壤碳储量在A层与B层、A层及B层与AB层间相关极显著。3)方竹纯林及混交林灌木地上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0.01 t/hm^(2)和0.02 t/hm^(2),混交林乔木地上部分及凋落物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2.63 t/hm^(2)和2.14 t/hm^(2)。4)在纯林及混交林中,方竹碳储量、灌木地上部分碳储量以及植被层(方竹、乔木和灌木)地上部分碳储量与方竹平均胸径及密度二元线型回归式的相关性极显著,混交林方竹平均胸径及密度与土壤A层、B层及AB层碳储量的二元线型回归模型相关显著。研究为评价方竹林碳储量及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纯林 混交林 碳储量 贵州北部
下载PDF
黔西南赖子山背斜南西段轴部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以央友金矿为例
6
作者 高建才 骆军 +1 位作者 李大吉 刘兴金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赖子山背斜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央友金矿床位于该背斜南西段轴部。本文以央友金矿床为例,基于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和对赖子山背斜南西段开展的地球化学、山地工程等综合地质研究,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赖子山背斜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央友金矿床位于该背斜南西段轴部。本文以央友金矿床为例,基于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和对赖子山背斜南西段开展的地球化学、山地工程等综合地质研究,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在赖子山背斜两翼层间滑动构造、NE向断裂构造及其次级断裂构造带均有分布。矿床总体上受背斜东翼的层间滑动断裂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二叠纪猴子关组,即矿体具有断裂、断裂+多层岩性组合联合控制的形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友金矿 找矿方向 地质特征 赖子山背斜 黔西
下载PDF
贵州省某三甲公立医院1093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西药费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吕轶娟 陶婉菊 梁启君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2期237-240,244,共5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某三甲医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及西药费影响因素,以期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优化医保政策、提高公众防病意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医院2022年1093例糖尿病患者信息,对住院总费用构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对西药... 目的:分析贵州省某三甲医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及西药费影响因素,以期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优化医保政策、提高公众防病意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医院2022年1093例糖尿病患者信息,对住院总费用构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对西药费影响因素进行K-W检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的中位数为17158.24元,对住院总费用影响最大的费用是西药费(P<0.05),不同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是否有并发症等住院西药费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较高,可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善医保政策等方面控制西药费,合理控制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并努力提高公众预防糖尿病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住院费用 西药费 影响因素 贵州
下载PDF
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起因新解 被引量:42
8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马施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国内外闻名的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常常归因于黔西晚二叠世煤中高含量的氟以及不科学的燃煤方式。通过对黔西 5 0个煤层刻槽样品的研究发现 ,黔西晚二叠世煤中氟的含量范围为 16 .6~ 5 0 0 μg/ g,算术均值为83.1μg/ g,接近于中国大... 国内外闻名的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常常归因于黔西晚二叠世煤中高含量的氟以及不科学的燃煤方式。通过对黔西 5 0个煤层刻槽样品的研究发现 ,黔西晚二叠世煤中氟的含量范围为 16 .6~ 5 0 0 μg/ g,算术均值为83.1μg/ g,接近于中国大部分煤中氟的含量 (82 μg/ g)和美国煤中氟的平均含量 (98μg/ g)。当地饮用水和新鲜的玉米中氟的含量亦很低 ,不足以导致氟中毒。然而 ,当地居民把粘土作为煤燃烧的添加剂和制作煤球的粘合剂 ,这种粘土中的氟含量很高 ,为 10 0 .8~ 2 4 5 5 .7μg/ g,均值为 10 2 7.6 μg/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流行病 黔西 晚二叠世 燃煤方式 含量范围 算术均值 平均含量 高含量 国内外 500 饮用水 粘合剂 添加剂 煤燃烧 氟含量 粘土 玉米
下载PDF
湘黔汞矿区土壤汞的化学形态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永华 杨林生 +2 位作者 李海蓉 王五一 唐登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4-658,共5页
以湘黔汞矿带内典型矿区土壤为对象,基于BCR三步法和氢化发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湘黔汞矿区土壤中汞的形态含量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汞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有机-硫化态,酸交换态和铁锰氧化态所占比例较少,各形态汞... 以湘黔汞矿带内典型矿区土壤为对象,基于BCR三步法和氢化发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湘黔汞矿区土壤中汞的形态含量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汞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有机-硫化态,酸交换态和铁锰氧化态所占比例较少,各形态汞的分配系数依次为:残渣态(85.77%)>>有机-硫化态(12.44%)>>Fe-Mn氧化态(0.93%)≈酸交换态(0.86%);土壤中各形态汞含量与砂粒含量正相关,与粘粒含量负相关,并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各形态汞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垂直空间上体现为表层土壤中的含量高于亚表层土壤,水平空间上表现为随着与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含量急剧降低,并因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而差异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源输入性汞污染对矿区土壤中汞的环境毒性和污染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BCR法 土壤 湘黔区域
下载PDF
华北与黔西地区晚古生代煤层中铂族元素赋存状态及来源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2 位作者 张军营 李生盛 张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9-444,共6页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中国华北和黔西地区晚古生代煤系中54个样品的铂族元素(PGEs)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中铂族元素主要是通过岩浆热液活动、低温热液流体、同沉积火山灰、陆源碎屑输入和海水等诸种地质作用形成...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中国华北和黔西地区晚古生代煤系中54个样品的铂族元素(PGEs)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中铂族元素主要是通过岩浆热液活动、低温热液流体、同沉积火山灰、陆源碎屑输入和海水等诸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前3种作用是造成煤中铂族元素异常的主要原因。低含量的铂族元素(正常背景值)主要来源于硅质陆源区,煤中铂族元素的背景值为:Ru=0.005μg/g,Rh=0.014μg/g,Pd=0.181μg/g,Ir=0.001μg/g,Pt=0.037μg/g。煤中铂族元素以Pt-Pd分配模式为特征,并且Pd>Pt,Pd>>Ru、Rh、Ir,其中Pd在煤中的背景值约为地壳平均值的18倍。Pd、Pt与煤灰分呈正相关,表现出它与无机矿物的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晚古生代 煤层 铂族元素 赋存状态 地质作用 贵州
下载PDF
鲁西新太古代济宁群含铁岩系形成时代——SHRIMP U-Pb锆石定年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伟 王世进 +5 位作者 刘敦一 李培远 董春艳 颉颃强 马铭株 万渝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5-1181,共7页
济宁群以隐伏的地质体分布于华北克拉通鲁西地区,以往被划归古元古代。近年来在济宁群的钻探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发现存在较大规模条带状硅铁建造,其形成时代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本文对济宁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 济宁群以隐伏的地质体分布于华北克拉通鲁西地区,以往被划归古元古代。近年来在济宁群的钻探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发现存在较大规模条带状硅铁建造,其形成时代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本文对济宁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IMP年龄测定。含砾绿泥绢云千枚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7Ga,可靠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61±0.01Ga。变质长英质火山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56±0.02Ga。研究表明,济宁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主要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济宁群在岩石组合、变质作用方面与鞍山、冀东以及五台地区同时代含硅铁建造的表壳岩系有差别,但是与本溪南芬铁矿的岩石组合有相似之处。这些可能为我国的隐伏太古宙BIF铁矿的研究与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群 新太古代 变质长英质火山岩 BIF SHRIMP定年 鲁西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湘西北下古生界黑色页岩扫描电镜孔隙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范二平 唐书恒 +1 位作者 张成龙 姜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湘西北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观察,进一步分析了黑色页岩中的微观孔隙类型、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区内两套黑色页岩内部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可概括分为3大类:矿物基质孔、... 利用扫描电镜对湘西北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观察,进一步分析了黑色页岩中的微观孔隙类型、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区内两套黑色页岩内部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可概括分为3大类:矿物基质孔、有机质孔、微裂缝,其中矿物基质孔又可细分为粒间骨架孔、凝絮成因孔、溶蚀孔和基质晶间孔,有机质孔主要包括生物骨架孔和生烃残留孔。原始的沉积环境与成岩过程决定了泥页岩中的孔隙和微裂缝系统,不同的成岩阶段控制着页岩中孔隙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而影响着页岩气的赋存状态。泥页岩中这种复杂的微观孔隙网络系统为油气储集提供了有效空间,也为页岩气的渗流提供了主要通道,对页岩气的成藏和开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孔隙类型 扫描电镜 牛蹄塘组 龙马溪组 湘西北
下载PDF
黔西上二叠统龙潭组菱铁矿层的沉积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沈玉林 秦勇 +6 位作者 李壮福 金军 魏展航 郑俊 张涛 宗毅 王晓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基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钻井岩心观察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研究了煤系中含菱铁矿与黄铁矿层的岩石学特征,划分了6种含菱铁矿与黄铁矿层的垂向沉积序列,归纳总结了5种菱铁矿与黄铁矿的发育模式,指出含菱铁矿层的发育对"多层叠... 基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钻井岩心观察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研究了煤系中含菱铁矿与黄铁矿层的岩石学特征,划分了6种含菱铁矿与黄铁矿层的垂向沉积序列,归纳总结了5种菱铁矿与黄铁矿的发育模式,指出含菱铁矿层的发育对"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发育具显著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菱铁矿中CO_2的来源与沉积有机质和海相碳酸盐岩有关,其中,形成于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菱铁矿中CO_2的同位素特征与海相碳酸盐岩同位素特征相似,形成于海平面下降背景下菱铁矿中的CO_2主要来源于沉积有机质,海平面持续较高背景下的发育的菱铁矿则受沉积有机质与海水的共同影响,此外成岩环境的改变导致形成菱铁矿与黄铁矿的共生组合。含煤岩系中含菱铁质(黄铁矿)的泥岩及粉-细砂岩具低孔、低渗特征,可作为含气单元间的隔水阻气层,这种岩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对"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形成具有分划性的阻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铁矿 隔水阻气层 含煤层气系统 龙潭组 黔西
下载PDF
黔西威宁岔河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岩研究——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素新 彭元桥 +3 位作者 喻建新 杨逢清 殷鸿福 史玉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黔西威宁岔河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粘土岩进行了研究。在界线粘土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和锆石,无球粒;多种化学成分在界线粘土...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黔西威宁岔河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粘土岩进行了研究。在界线粘土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和锆石,无球粒;多种化学成分在界线粘土岩中出现了异常。据此得出岔河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地层界线确定在第66f层比较合适;第66f和68a这两层粘土岩为此剖面的界线粘土岩;自第66f层底部至第68a层顶部这一段地层为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组);界线粘土岩的成因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灰降落伴随正常沉积物沉积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岩 陆相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岔河剖面
下载PDF
辽西地区台子里花岗质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培玺 金巍 +2 位作者 周燕 李建 郑长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5-460,共6页
辽西地区台子里发育一套花岗质片麻岩和表壳岩捕虏体的岩石组合,原划定为建平群大营子组,近年的研究将建平群大营子组解体为花岗质深成侵入体和层状岩系。台子里花岗质片麻岩与辽西建平大营子地区叶柏寿片麻岩、曹家烧锅片麻岩具有相似... 辽西地区台子里发育一套花岗质片麻岩和表壳岩捕虏体的岩石组合,原划定为建平群大营子组,近年的研究将建平群大营子组解体为花岗质深成侵入体和层状岩系。台子里花岗质片麻岩与辽西建平大营子地区叶柏寿片麻岩、曹家烧锅片麻岩具有相似特征。通过对台子里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形态分析和LA-ICP-MS准确定年,确定2 522 Ma的岩浆侵位年龄,代表了大营子组底部花岗质片麻岩的侵位时代为太古宙晚期,是辽西地区太古宙重要的岩浆事件,并为本地区新太古代晚期重要陆壳增生事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锆石U—Pb年龄 花岗质片麻岩 建平群大营子组 辽西地区
下载PDF
华北块体南缘上元古界氧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林志 王自强 张传恒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9-654,共16页
完善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使其成为国际地层对比的参考标准,是中国地质学家的追求。华北蓟县剖面和扬子块体三峡剖面一直被视为中国的标准剖面,多学科的研究、特别是生物地层和雪球事件地层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笔者试... 完善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使其成为国际地层对比的参考标准,是中国地质学家的追求。华北蓟县剖面和扬子块体三峡剖面一直被视为中国的标准剖面,多学科的研究、特别是生物地层和雪球事件地层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笔者试图通过化学地层学研究手段,对华北块体南缘豫西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进行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试图建立新的扬子块体与华北块体震旦纪地层对比桥梁。同时,对华北南缘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地层的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华北新元古代冰碛岩的时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块体 豫西 同位素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下载PDF
滇西北与新生代富碱斑岩体(脉)有关的金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被引量:10
17
作者 武玉海 葛良胜 +3 位作者 邢俊兵 邹依林 郭晓东 李振华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9-167,共9页
 滇西北地区与富碱岩体(脉)有关的金矿床受控于喜山期区域近EW向隐伏构造,体现出成岩成矿构造控制一体化的特征。研究表明,富碱岩浆源于深部的壳幔混合层,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并激发源区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生成于经长期...  滇西北地区与富碱岩体(脉)有关的金矿床受控于喜山期区域近EW向隐伏构造,体现出成岩成矿构造控制一体化的特征。研究表明,富碱岩浆源于深部的壳幔混合层,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并激发源区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生成于经长期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但不稳定的陆块内部。成矿流体亦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流体致浆、岩浆形成之后的分异演化及至侵入就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含矿流体与岩浆从相伴、相融、上升到分离、流体中矿质不断聚集从而演变成含矿热液并最终成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金矿床 滇西北地区 喜山期 富碱斑岩体(脉) (近)EW向隐伏构造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性质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吕新彪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81,共9页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表生氧化金次生...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表生氧化金次生再富集等三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热液金成矿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Ⅰ黄铁矿毒砂石英;Ⅱ石英白钨矿辉锑矿;Ⅲ石英雄雌黄及Ⅳ石英方解石等4个矿化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金的主要沉淀富集成矿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前Ⅰ′及热液成矿Ⅰ~Ⅳ阶段石英中共发育液相、纯液相、含CO2三相、富CO2相及含有机质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及Ⅰ~Ⅳ类石英中液相及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300℃,热液盐度为0.5%~11.0%;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阳离子以Na+、K+及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为及Cl-,气相组分除H2O外,尚含一定量的CO2及CH4等;热液pH值为6.7~7.2,Eh值为-0.85~-0.69eV;成矿热液总体属中低温、低盐度、近中性和弱还原性的含有机质Na+K+Ca2+Cl-体系类型。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大气降水不断混入并逐渐占据优势。主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流体混合及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 有机质
下载PDF
湘西-黔东地区寒武系都匀阶清虚洞期岩相古地理与铅锌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汤朝阳 邓峰 +2 位作者 李堃 赵武强 金世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7,共9页
依据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结合上扬子地区寒武系十余条代表性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展布规律,应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寒武系都匀阶清虚洞期岩相古地理图。区内古地理格局具有西高东低、北浅南深(水深)的特点,... 依据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结合上扬子地区寒武系十余条代表性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展布规律,应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寒武系都匀阶清虚洞期岩相古地理图。区内古地理格局具有西高东低、北浅南深(水深)的特点,沉积自北西向南东超覆,层位逐渐抬高穿时;岩性、厚度、颜色和沉积相类型上的差异是统一沉积背景下沉积物相变、穿时的结果。清虚洞组由灰岩段和白云岩段组成,以发育缓坡型碳酸盐台地为特征,纵向上构成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同时反映了缓坡型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横向上从北西至南东发育从混积潮坪相、浅缓坡相、中缓坡相、深缓坡相和陆棚-盆地等沉积。岩相古地理对层控铅锌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分布于中缓坡相藻灰岩微晶丘中,浊积岩、微晶丘、砾(粒)屑灰岩构成一完整的铅锌控矿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成矿岩相古地理都匀阶寒武系 湘西-黔东地区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春朋 吴财芳 +1 位作者 李腾 张晓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142,共6页
为了对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块进行优选,以6个主要区块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平均含气量、含气面积、煤层总厚度、Ro,max、平均渗透率、兰氏体积、视储层压力和地应力1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众多指标中... 为了对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块进行优选,以6个主要区块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平均含气量、含气面积、煤层总厚度、Ro,max、平均渗透率、兰氏体积、视储层压力和地应力1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众多指标中提取3个主成分,分别为煤储层物性因素、煤储层能量因素、煤层气资源因素,依据主成分得分加权求和获得各区块的综合得分。研究表明:织纳矿区的煤储层物性条件较好,盘县矿区的资源条件和煤储层能量条件较好,属于煤层气开发的最优区块;水城矿区和六枝矿区的资源条件和煤储层能量条件较好,属于煤层气开发的较优区块;老厂矿区和恩洪矿区总体上也受煤储层能量因素和资源因素控制,但煤储层物性条件较差,符合"小而肥"的特点,是煤层气开发的一般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黔西-滇东地区 煤层气选区 参数定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