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nds in Annual and Seasonal Pan Evapor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1961 to 2010 被引量:7
1
作者 JI Xing-Jie WANG Ji-Jun +2 位作者 GU Wan-Long ZHU Ye-Yu LI Feng-Xiu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2年第4期195-204,共10页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trends in pan evapor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quality-controlled data from 1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1961-2010 are analyzed. The causes for the changes in annual and se...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trends in pan evapor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quality-controlled data from 1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1961-2010 are analyzed. The causes for the changes in annual and seasonal pan evapor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spite the 1.15~C increasing in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0.23°C per decade), the annual pan evaporation has steadily declined by an average rate of-7.65 mm per year. By comparison, this change is greater than those previously reported in Chin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in annual pan evaporation have been observed at almost all stations. As a whole, seasonal pan evapo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in summer, whereas seasonal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xcept in summer. Thus, the pan evaporation paradox exist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The trend analysis of othe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dicates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unshine duration and wind speed, but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at annual and seasonal time scales.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pan evaporation, it did not show a concurrent decrease in pan evaporation and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discovered that the primary cause of decrease in annual and seasonal pan evaporation is the decrease in wind speed. A further examination using a stepwise regression shows that decrease in wind speed and sunshine duration, and increase in mean temperature axe likely to be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pan evapor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pan evaporation TRE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Level of 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Rivers Draining the Gold Panning Sites in the Territory of Fizi, Eastern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2
作者 Nsambu Mukondwa Pascal Musibono Eyul’Anki Dieudonné Mputu Kanyinda Jean-Noel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0年第2期97-111,共15页
The sediments collect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Etó, Kacumvi, Kimbi, Lubichako, Makungu, Kuwa, Mandje, Misisi and Kimuti Rivers draining the gold panning sites in the Fizi territory were studied during a 16-month c... The sediments collect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Etó, Kacumvi, Kimbi, Lubichako, Makungu, Kuwa, Mandje, Misisi and Kimuti Rivers draining the gold panning sites in the Fizi territory were studied during a 16-month cycle (August and December 2016 to August and December 2017) in order to assess their degree of 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dry season as well as in the rainy seas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of the said sediments focused on six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total mercury content (THg) and the indices of mercury pollution such as the mercury enrichment factor (EF), the mercury contamination factor (CF), the mercury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the mercury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 (PERF) and the mercury ecological risk index (ERI). Total mercury was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AAS) while the mercury pollution indices were successively calculated using the appropriate formulas. The results thus obtained revealed that all the sediments of the rivers studied are considerably polluted by mercury according to the values relative to their total mercury content and mercury pollution indices, including the mercury enrichment factor (EF), the mercury contamination factor (CF), the mercury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the mercury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 (PERF) and the mercury ecological risk index (ERI), which greatly exceed the standards recommended by the 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the sediments of the Kimbi River are highly polluted by mercury compared to those of other rivers studied. This reported pollution is the result of anthropogenic gold panning activities that generate effluents and elemental mercury that pollute the stre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curial Pollution Territory of Fizi SEDIMENTS SITES riverS Gold panning DRC
下载PDF
2008-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大气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利江 虞丹君 +2 位作者 余朝毅 杨一群 叶观琼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精确的区域氨排放清单编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以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9省份为研究区域,基于10种不同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泛... 精确的区域氨排放清单编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以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9省份为研究区域,基于10种不同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泛珠三角区域2008−2020年的氨排放清单,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20年研究区的氨排放量进行1 km×1 km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①2008−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氨排放量为2685.40×10^(3)~2839.35×10^(3) t,总体较为稳定,年变化率在−1.42%~1.88%之间,农业源占氨排放总量的92.23%~93.79%,非农业源贡献率为6.21%~7.77%.②2020年,四川省氨排放量最大,为689.07×10^(3) t,占研究区氨排放总量的24.53%;其次为云南省和湖南省,贡献率分别为14.70%和13.90%.蛋鸡、肉牛和生猪是畜禽养殖氨排放主要贡献源,其氨排放量分别为661.75×10^(3)、339.88×10^(3)和310.97×10^(3) t.尿素占氮肥施用氨排放量的97.17%.③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氨排放呈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中部地区,排放强度高达481.03 t/km^(2);低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区域.④在95%置信区间上,2020年研究区氨排放量的不确定度范围为−18.08%~20.97%,其中畜禽养殖和燃料燃烧的不确定度较低,分别为−7.43%~8.15%和−9.50%~10.32%.研究显示,泛珠三角区域历年氨排放趋势总体变化较小,以畜禽养殖排放源为主,加强畜牧业氨减排技术的积极推广和普遍实施将是显著削减氨排放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清单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 不确定性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
下载PDF
晚明黄淮岁修河费的创设与维持
4
作者 张叶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3期110-120,159,共12页
明代中期之后,河工物料、夫役逐渐折银,河工经费由工部都水分司量用编派,州县征收,总贮于府级银库。万历八年,潘季驯等人在完成两河大工之后,创设了定额3万两的岁修银,由盐运司、钞关及其他省份协济,贮存于淮安府库,用于黄淮交汇地区的... 明代中期之后,河工物料、夫役逐渐折银,河工经费由工部都水分司量用编派,州县征收,总贮于府级银库。万历八年,潘季驯等人在完成两河大工之后,创设了定额3万两的岁修银,由盐运司、钞关及其他省份协济,贮存于淮安府库,用于黄淮交汇地区的河道疏浚和堤防修筑,并规定了严格的经费支领、工料买办程序。万历中期,岁修河费的来源转而以漕粮附加税为主,依赖田赋收入和其他河工经费来维持定额。明末,在河道大工及其他国家应急财政的冲击下,年例岁修的惯例逐渐被打破。晚明黄淮岁修制度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确立定额的、可核算的岁修银支用项目,协调各层级官府之间供给河工的财政责任,保障河道常态维修的财政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岁修 河工 潘季驯 财政管理
下载PDF
同光年间澳门地区港口华洋贸易的发展与转型
5
作者 夏子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1-70,共10页
19世纪40—50年代,中葡双方为获得澳门地区对外贸易的控制权,纷纷制定相应的港口管理章程;加之太平天国运动对广州城市商贸的破坏,大批商人被迫转移。在此情况下,澳门华洋商船贸易却并未“一落千丈”,反而获得了长足发展;同光年间进一... 19世纪40—50年代,中葡双方为获得澳门地区对外贸易的控制权,纷纷制定相应的港口管理章程;加之太平天国运动对广州城市商贸的破坏,大批商人被迫转移。在此情况下,澳门华洋商船贸易却并未“一落千丈”,反而获得了长足发展;同光年间进一步呈现出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远洋商船进出口地域结构多样,澳门地区本地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随着西江流域的开发与粤西各城镇经济的发展,澳门地区港口逐渐走上贸易转型之路——民船贸易的发展使其从传统的广州外港转为粤西地区商品货物的集散与转运中心,“口岸—腹地”模式逐步转变为“泛珠三角洲”模式,其辐射范围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粤港澳贸易网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口岸 澳门地区 贸易结构 粤西 “泛珠三角洲”模式
下载PDF
经济一体化对韶关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罗云 《价值工程》 2024年第6期4-6,共3页
韶关市地处粤北欠发达地区,通过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来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利用韶关市相关数据,对重要经济指标及其增长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粤北和广东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经济一体化战略,韶关市的经济从绝对数... 韶关市地处粤北欠发达地区,通过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来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利用韶关市相关数据,对重要经济指标及其增长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粤北和广东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经济一体化战略,韶关市的经济从绝对数来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增长率来看发展则相对滞后。这说明经济一体化对欠发达城市具有双重效应,也给政府在政策设计和协同方面带来更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关市 欠发达地区 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
下载PDF
南北盘江河谷野生芒果种质资源的分布与形态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樊卫国 罗燕 +1 位作者 吴素芳 葛会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44-2247,共4页
为了给南北盘江河谷野生芒果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对南北盘江河谷的野生芒果资源进行了调查,并选择代表性单株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和果实性状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南北盘江下游海拔395~550 m的河谷地区有野生芒果(Mangi... 为了给南北盘江河谷野生芒果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对南北盘江河谷的野生芒果资源进行了调查,并选择代表性单株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和果实性状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南北盘江下游海拔395~550 m的河谷地区有野生芒果(Mangifera indica L.)资源分布,并有数百年生的野生古芒果树存在。这些野生芒果果皮厚,果实小,种子大,可食率低,品质差,多胚和单胚共存,未经种质改良过的野生性状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野生种质资源 南盘江 北盘江
下载PDF
辫状河现代沉积研究与相模式──中国永定河剖析 被引量:183
8
作者 廖保方 张为民 +5 位作者 李列 逯径铁 葛云龙 闻兰 薛培华 郭睿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9,共6页
永定河是一条多河型河流,自上而下,包括了辩状河→曲流河→分流网状河的河型空间转换。其间辫状河段可明显区分为两类亚型:即冲积扇区的高坡降辫状河和冲积平原区低坡降辫状河。二者在河流形态、沉积物特征等方面显示不同。而沉积作... 永定河是一条多河型河流,自上而下,包括了辩状河→曲流河→分流网状河的河型空间转换。其间辫状河段可明显区分为两类亚型:即冲积扇区的高坡降辫状河和冲积平原区低坡降辫状河。二者在河流形态、沉积物特征等方面显示不同。而沉积作用机制和砂体沉积模式是近似的,二者均进行垂向加积作用,均发生五个级次的沉积再作用面,均发育三个级次类型的薄夹层:滞留层、落淤层、颗粒降纹层与颗粒流纹层。其中落淤层最具指相意义。在河道经常摆动迁移过程中,最终形成砂体广泛展布的“叠覆泛砂体”。这种辫状河沉积模式──“叠覆泛砂体”为油气储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河流 相模式 沉积模式 永定河 中国
下载PDF
东江流域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谢平 陈晓宏 +1 位作者 王兆礼 谢毅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7,共8页
利用东江流域1956-2003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用趋势线分析、集对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年实际蒸发量和年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相同与相异之处。结果表明: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都有减少的趋... 利用东江流域1956-2003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用趋势线分析、集对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年实际蒸发量和年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相同与相异之处。结果表明: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都有减少的趋势,但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趋势显著,实际蒸发量减少的趋势不显著;两者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最小值;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存在不确定相关关系和弱的负相关关系。温度与实际蒸发量、蒸发皿蒸发量都为不确定相关关系;风速与蒸发皿蒸发量为正相关,与实际蒸发量为不确定相关关系;随降水量的变化,两种蒸发量的变化相反,即一个增加而另一个减小;随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线分析与集对分析都反映出两者有相反的变化,通过年景分析,随日照时数的增加,蒸发皿蒸发量增加,实际蒸发量先增加后减小。年日照时数偏多、降水量偏少时,蒸发皿蒸发量显著偏多;年日照时数为中等、降水量偏多时,实际蒸发量最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 蒸发皿蒸发量 气象因子 东江流域
下载PDF
南北盘江地区水土流失危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文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阐述了南北盘江地区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流失带来的各种危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南北盘江地区 水土流失 危害 防治 综合治理
下载PDF
黄河上游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6
11
作者 杜加强 舒俭民 +3 位作者 刘成程 王丽霞 郭扬 张林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2-100,共9页
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辨析气候要素对蒸散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验证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方法在黄河上游地区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10个气象站点近50a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参考作物蒸... 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辨析气候要素对蒸散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验证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方法在黄河上游地区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10个气象站点近50a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对4种气候要素的敏感系数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FAOP-M方法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参考作物蒸散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主要集中在生长季的3-10月。高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年值多呈显著增加趋势,低海拔则明显减少,且变化过程不同。气温和风速敏感系数的年内变化分别呈显著的波峰型和波谷型,日照时数的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呈生长季略有增加趋势;年际变化方面,气温的敏感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低海拔地区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气温、日照时数的增加和相对湿度的降低导致了高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增加,高海拔地区的蒸散发主要受气温、日照时数等能量制约;低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和风速减小、相对湿度提高的影响,水分条件的限制更显著。该研究对于结合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开展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作物 模型 PENMAN-MONTEITH方程 敏感系数 黄河上游地区
下载PDF
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婷婷 章新平 +2 位作者 吴华武 申林 郭丽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2,共8页
利用1960—2006年湘江流域内44个气象观测站蒸发皿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系数分析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来分析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47年间以21.29 mm/10a速率... 利用1960—2006年湘江流域内44个气象观测站蒸发皿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系数分析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来分析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47年间以21.29 mm/10a速率显著减少,通过了90%信度检验;且有75%的站点蒸发皿蒸发量下降趋势显著。从季节变化来看,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趋势主要在夏季,以15.58 mm/10a的速率显著下降,并通过了99%信度检验。从空间分布来看,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且下游地区减少趋势最显著。流域饱和差的减小及风速的显著下降导致大部分站点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变化趋势 原因分析 湘江流域
下载PDF
多环芳烃蒽、屈在水体中的光解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玉斌 王郁 +2 位作者 林逢凯 胥峥 林铸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研究了紫外光和太阳光下蒽、在甲醇一水溶液中的光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水中较低浓度葱、的光解表观上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微观上是二级反应的加和蒽和的光解速率常数随着温度升高、光照距离减小及水中溶解氧增加而增大,但与水中急和... 研究了紫外光和太阳光下蒽、在甲醇一水溶液中的光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水中较低浓度葱、的光解表观上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微观上是二级反应的加和蒽和的光解速率常数随着温度升高、光照距离减小及水中溶解氧增加而增大,但与水中急和宏的初始浓度无关黄浦江沉积物作为悬浮物加入后蒽和的光解效率下降对蒽和光解速率的比较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河流 光解动力学模拟 水体
下载PDF
长江上游区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对水分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荣艳淑 张行南 +1 位作者 姜海燕 白路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89-2897,共9页
利用长江上游最近30年(66个测站)蒸发皿蒸发量和最近50年(90个测站)的7种气象要素,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区域变化趋势和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因素;针对7个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变化,探讨了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后对水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长江上游最近30年(66个测站)蒸发皿蒸发量和最近50年(90个测站)的7种气象要素,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区域变化趋势和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因素;针对7个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变化,探讨了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后对水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上游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分区,研究区域东西两侧(青藏高原和大巴山一带)为显著减少区,分别命名为RⅠ和RⅡ,中间(云贵高原北部到黄土高原南缘以及由二者包围的四川盆地一带)为显著增大区,命名为RⅢ区.影响区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原因各有不同,青藏高原一带(R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原因可归结于太阳辐射强度和风动力扰动减弱所致.大巴山一带(RⅡ区)减少原因是太阳辐射强度、风动力扰动强度、湿度条件都在显著下降所引起的.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一带(RⅢ区)蒸发皿蒸发量增加是环境气温强烈升高,导致其上空大气水汽含量显著减少,大气很干燥,引发蒸发过程加强所致.蒸发皿蒸发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水分循环强弱发生变化,对于RⅠ区,尽管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由于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的作用,这一区域的水分循环有所加强.在RⅡ区,降水量、径流量和蒸发量都在减少,因此RⅡ区水分循环显著减弱.在RⅢ区,降水量和径流量同时减少,而蒸发量增大,水量消耗增大,因此RⅢ区水分循环有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气象要素 线性趋势 水分循环 长江上游
下载PDF
1961-2003年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83
15
作者 郭华 姜彤 +2 位作者 王国杰 苏布达 王艳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3-451,共9页
本文利用1961-2003年间鄱阳湖流域14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观测数据和8个主要水文站的流量数据,研究该时段内鄱阳湖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突变及其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表明,鄱阳潮流域气温和降水均在1990年发生突变,继而呈... 本文利用1961-2003年间鄱阳湖流域14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观测数据和8个主要水文站的流量数据,研究该时段内鄱阳湖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突变及其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表明,鄱阳潮流域气温和降水均在1990年发生突变,继而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在季节变化上,冬季平均气温在1986年发生突变,增温显著;夏季降水量和夏季暴雨频率均在1992年发生突变增加,暴雨频率增加是夏季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蒸发皿蒸发量和参照蒸散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该变化在夏季尤为明显.上述变化趋势均以1990s最为显著,这与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空间分布上,饶河水系、信江水系和赣江下游等气候变化更为显著.笔者认为,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在长江流域中比较突出.该流域1990s暖湿气候在加强;气温的升高、降水量和暴雨频率的增加以及蒸发量的下降强化了五河流量的增加趋势,由此可大致判定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涝灾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这可为理解气候变化在该流域的响应和预测该流域未来可能的洪涝灾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 流量 气候变化 突变 空间分布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荣艳淑 周云 王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2,共8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许多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出现持续减少现象。淮河流域是中国南北方气候分界线,研究蒸发问题对认识淮河流域水分循环和水资源状况有重要作用。利用淮河流域实测蒸发皿蒸发量、气温、降水等7种气象要素、英国CRU月平均云量...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许多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出现持续减少现象。淮河流域是中国南北方气候分界线,研究蒸发问题对认识淮河流域水分循环和水资源状况有重要作用。利用淮河流域实测蒸发皿蒸发量、气温、降水等7种气象要素、英国CRU月平均云量资料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淮河流域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在一年的四季中,春夏季节蒸发量最大,下降趋势最强;淮河流域北部和西部蒸发量最大,下降趋势最强。究其原因,蒸发皿蒸发量下降与下垫面风速和日照时数减少、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增多有关;大气对流层相对湿度和比湿的增加致使地面相对湿度增大,天空云量和降水量增多,从而减弱了太阳辐射的强度,缩短了日照时间,结果使蒸发皿蒸发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线性趋势 气象要素 大气湿度 淮河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1951—2000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萌勃 陈吉琴 +1 位作者 张晓健 张文杰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1期24-27,33,共5页
以长江流域内115个气象站1951—200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及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长江流域4个子区域年平均蒸... 以长江流域内115个气象站1951—200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及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长江流域4个子区域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中游下降趋势明显,其他3区域呈微弱下降趋势;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平均水汽压的增加和日照时间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趋势分析 气象因子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1961-2000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03
18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1 位作者 许崇育 施雅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年平均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就季节平均变化而言,春季和秋季,三者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而夏季三者均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和参照蒸发量均显著下降,实际蒸发量却明显上升。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具有空间分布差异,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明显比上游地区显著,尤其表现在夏季。尽管近20余年长江流域气温不断升高,但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蒸发量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参照蒸发量 实际蒸发量 时空分布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6
19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许崇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0-833,共4页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气象站1951-2000年的20 cm口径蒸发皿逐日蒸发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IDW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近50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年和季节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50年来,长江流域以年平均、...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气象站1951-2000年的20 cm口径蒸发皿逐日蒸发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IDW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近50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年和季节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50年来,长江流域以年平均、夏季和秋季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为主要特点,尤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显著,是年平均和夏季蒸发皿蒸发量最小的时期,比前40年平均值分别低-25.9 mm和-36.1 mm,这种趋势中下游地区比上游地区明显得多,尤其是在鄱阳湖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 cm蒸发皿蒸发量 时空变化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南北盘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被引量:50
20
作者 刘璐璐 曹巍 邵全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3-611,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了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层截留降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分...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了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层截留降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分析了流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南北盘江流域森林涵养水源总量约6.13×108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629.85 t/hm^2,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2不同类型森林来说,阔叶林和灌木林对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贡献率最大,而混交林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高;3不同林龄比较,幼龄林对区域水源涵养贡献率最高,达45.95%,但其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差,过熟林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高;4就坡位而言,平地和中坡森林对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贡献率最大,山谷森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高,山脊森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能力最低;5近35 a来,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能力以1 447.89×10~4m^3/a速度持续提升,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以每年5.33 t/hm^2的速度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盘江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综合蓄水能力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