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Cretaceous Adakitic Rocks in the Northern Great Xing’an Range, N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Final Closure of Mongol-Okhotsk Ocean and Regional Extensional Setting 被引量:5
1
作者 ZHANG Lingyu LI Shichao +1 位作者 CHU Xiaolei SHANG Yinm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544-1558,共15页
A large amount of igneous rocks in NE China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setting during Late Mesozoic. However, there is still controversy about how the Mongol-Okhotsk Ocean and the Paleo-Pacific Ocean effected the lithos... A large amount of igneous rocks in NE China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setting during Late Mesozoic. However, there is still controversy about how the Mongol-Okhotsk Ocean and the Paleo-Pacific Ocean effected the lithosphere in NE China.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study for andesites from the Keyihe area using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and geochemical and Hf isotopic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se andesites. The U-Pb dating yields an Early Cretaceous crystallization age of 128.3±0.4 Ma. Geochemically, the andesites contain high Sr(686-930 ppm) and HREE contents, low Y(11.9-19.8 ppm) and Yb(1.08-1.52 ppm) contents, and they therefore have high Sr/Y(42-63) and La/Yb(24-36) ratios,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akitic rocks. Moreover, they exhibit high K2O/Na2O ratios(0.57-0.81), low Mg O contents(0.77-3.06 wt%), low Mg# value(17-49) and negative εHf(t) values(-1.7 to-8.5) with no negative Eu anomalies,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not related to the oceanic plate subduction.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provided in this paper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Keyihe adakitic rocks were affected by the Mongol-Okhotsk tectonic regime, forming in a transition setting from crustal thickening to regional extension thinning. They were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thickened lower crust. The closure of the Mongol-Okhotsk Ocean may finish in early Early Cretaceous, followed by the collisional orogenic process. The southern part region of its suture belt was in a post-orogenic extensional setting in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Okhotsk OCEAN northern great Xing’an rangE Early Cretaceous adakitic rocks lower crust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孙靖尧 郑吉林 +5 位作者 魏小勇 刘军帅 蔡艳龙 郭晓宇 王大可 杨志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7±1.1 Ma。全岩SiO_(2)含量为62.81%~68.78%,全碱(ALK)和Al_(2)O_(3)含量较高,FeO^(T)、MgO和TiO_(2)含量较低;里特曼指数σ=2.27~5.33,Na_(2)O/K_(2)O=1.1...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7±1.1 Ma。全岩SiO_(2)含量为62.81%~68.78%,全碱(ALK)和Al_(2)O_(3)含量较高,FeO^(T)、MgO和TiO_(2)含量较低;里特曼指数σ=2.27~5.33,Na_(2)O/K_(2)O=1.19~3.57,Mg^(#)=38.0~49.0,属于中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0.91~0.97,为准铝质岩石。稀土总量为(117.70~146.32)×10^(-6),(La/Yb)_(N)值为11.70~18.10,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具轻微的铕负异常(δEu=0.86~0.98),表明源区没有明显的斜长石残留或分离结晶;较高的Zr/Hf、Nb/Ta和Sr/Y值,低Y和Yb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指示源岩具有壳源特征。P_(2)O_(5)随SiO_(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_(Zr)值为700.50~781.20℃,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并具有C型埃达克岩特征。结合区域上的资料表明,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由碰撞向后碰撞过渡环境,蒙古-鄂霍茨克洋在中侏罗世的构造体系表现为由挤压向伸展、由地壳增厚向减薄的构造体制转换,与中侏罗世岩浆活动明显减弱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中侏罗世 嘎仙沟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辉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3
作者 李焕纪 谢铖铖 +3 位作者 孙永刚 张海涛 马双成 李斌 《吉林地质》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对于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火成岩的研究,在中酸性花岗岩和火山岩等方面已有诸多成果,相比之下,对于该区中生代基性岩浆岩具体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仍不明确。而且,大兴安岭北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背景也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对大兴安... 对于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火成岩的研究,在中酸性花岗岩和火山岩等方面已有诸多成果,相比之下,对于该区中生代基性岩浆岩具体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仍不明确。而且,大兴安岭北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背景也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辉绿玢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达到进一步明确大兴安岭北段晚中生代基性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的目的。结果表明:霍洛台地区辉绿玢岩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1.3) Ma,属于早白垩世;辉绿玢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h、Ce、Ti)。霍洛台辉绿玢岩可能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其形成可能受到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玢岩 霍洛台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开库康-依西肯地区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4
作者 李向文 刘涛 +3 位作者 王冠 赵建华 王键 闫永生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指导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化探异常的解释评价,分析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主要地质单元含矿性,在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同时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内各地质单元原生晕样品,并对成矿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参数统计与对比研究。原生晕地球... 为指导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化探异常的解释评价,分析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主要地质单元含矿性,在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同时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内各地质单元原生晕样品,并对成矿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参数统计与对比研究。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以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为主,找寻Au矿化或矿床希望较大,As、Sb等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主要地质单元含矿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上侏罗统二十二站组、下白垩统龙江组为区内成矿有利部位,主成矿元素为Au,Ag为伴生元素;水系与岩石样品对比分析表明,As、Sb、Mn、Mo 4种元素表现明显次生富集,Zn、Cu、Ti 3种元素明显贫化,在水系异常圈定时应适当提高、降低异常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地球化学特征 开库康-依西肯地区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卜奎沟岩体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5
作者 洪文武 李松彬 +5 位作者 刘钧沅 董帅 包久荣 王建青 刘高杰 徐如磊 《矿产勘查》 2023年第7期1026-1033,共8页
目前对于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存在多种不同认识,且该区中侏罗世侵入岩研究较为薄弱,岩浆岩的研究能够为该区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因此,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卜奎沟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 目前对于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存在多种不同认识,且该区中侏罗世侵入岩研究较为薄弱,岩浆岩的研究能够为该区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因此,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卜奎沟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岩体低硅(SiO_(2)=58.19%~61.08%)、富钾(K_(2)O=0.76%~3.20%)、富碱(Na_(2)O+K_(2)O=5.76%~9.51%)、过铝质(A/CNK=0.92~1.02)的特征,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Sr/Y比值较高。轻稀土稍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4.31~13.13,(La/Yb)_(N)=4.59~16.36,具Eu负异常(δEu=0.75~0.91)。卜奎沟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75±1)Ma,时代属中侏罗世。该岩体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岩石圈减薄的产物,形成于造山后拉张伸展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蒙古—鄂霍茨克 中侏罗世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东北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及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冯志强 刘永江 +8 位作者 金巍 蒋立伟 李伟民 温泉波 李小玉 张铁安 杜兵盈 马永非 张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块或微地块的重要边界,而且是认识地幔组成和壳幔演化的重要窗口。然而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却鲜有报道。根据近年来野外工作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探讨了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整体呈北东向展布,但时代跨越较大,主要包括新元古代、早奥陶世—志留纪、石炭纪—二叠纪;(2)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均有E-MORB地球化学特征,其中新元古代的蛇绿岩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而晚古生代的蛇绿岩则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3)大兴安岭北段新元古代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记录着前寒武纪陆-弧碰撞信息,而早奥陶世—志留纪蛇绿岩可能与早古生代弧-盆体系演化相关。尽管上述认识为大兴安岭北段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蛇绿岩 洋壳残片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 被引量:40
7
作者 武广 王国瑞 +3 位作者 刘军 周振华 李铁刚 吴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7-1150,共24页
文章以大兴安岭北部内生金属矿床、海相火山岩型硫铁矿矿床和砂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划分为7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多宝山地区与加里东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系列,呼玛地区与华力西期辉长... 文章以大兴安岭北部内生金属矿床、海相火山岩型硫铁矿矿床和砂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划分为7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多宝山地区与加里东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系列,呼玛地区与华力西期辉长岩和花岗岩有关的铁、钛、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黑河地区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铁、铜、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牙克石地区与华力西期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铁、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得尔布干地区与印支期_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银、铜、钼、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呼玛地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铁、锌、铜、钼、钨矿床成矿系列和黑龙江流域与第四纪冲积沉积作用有关的砂金矿床成矿系列。大兴安岭北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表明,从奥陶纪到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7个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依次出现奥陶纪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泥盆纪陆块边缘拉张环境的岩浆型和热液脉型矿床、泥盆纪—石炭纪俯冲_碰撞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石炭纪弧后盆地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矿床、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俯冲_碰撞_后碰撞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早侏罗世—早白垩世俯冲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和新生代地壳差异运动带砂金矿床。大兴安岭北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和海相火山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属矿床 矿床成矿系列 成矿谱系 区域成矿规律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地壳左行走滑运动的时代及其对中国东北及邻区中生代以来地壳构造演化重建的制约 被引量:202
8
作者 李锦轶 莫申国 +2 位作者 和政军 孙桂华 陈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中国东北及邻区 ,在中生代期间是否经历了大规模走滑运动而发生向东的逃逸和地壳加厚 ,是该区乃至碰撞造山带后碰撞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 ,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可以划分为四期 :( 1 ... 中国东北及邻区 ,在中生代期间是否经历了大规模走滑运动而发生向东的逃逸和地壳加厚 ,是该区乃至碰撞造山带后碰撞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 ,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可以划分为四期 :( 1 )可能发生在侏罗纪晚期的向南逆冲推覆运动 ;( 2 )平行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作用 ;( 3)切割上述韧性走滑剪切带和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向南东的逆冲断裂作用 ;( 4)新生代北北东走向的正断作用。根据时空展布和运动学特征 ,推测前两期变形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有关 ,第三期变形与古太平洋板块在亚洲大陆下的俯冲有关 ,第四期变形与现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对采自第二期构造变形带内的同构造变质矿物黑云母的Ar Ar定年 ,获得了 1 2 7~ 1 30Ma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 ,据此确定该区地壳左行走滑运动的主要活动时期为白垩纪初期。这一研究成果与中国东北南部燕山地区走滑运动资料的结合 ,揭示出在白垩纪初期 ,中国东北及邻区地壳被向东挤出加厚。根据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 ,中国东北中生代以来地壳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 4个阶段 :( 1 )三叠纪期间与古亚洲洋关闭和杭盖—肯特洋及古太平洋收缩有关的地壳挤压与伸展变动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构造变形 AR-AR定年 中国东北及邻区地壳演化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9
作者 孙巍 迟效国 +4 位作者 潘世语 张蕊 权京玉 范乐夫 王利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自北向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倭勒根群主体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前人将其归属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对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的上部变火山岩段和下部变沉积岩段进行了锆石LA-ICP-M...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自北向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倭勒根群主体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前人将其归属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对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的上部变火山岩段和下部变沉积岩段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上部变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430.7±4.1)Ma,属早志留世;下部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峰值年龄为(480.1±2.9)Ma,指示其沉积时间不早于早奥陶世。综合文献资料确定:新林地区倭勒根群浅变质岩系是一套时间跨距从寒武纪到早志留世的岩石地层组合,而非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新林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间不早于早奥陶世;新林地区的大网子组、兴隆沟地区的早奥陶世沉积与多宝山-伊尔施早奥陶世火山弧构成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早奥陶世弧-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新林地区 倭勒根群 锆石U-PB定年 火山岩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东坡小莫尔可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元素、Hf同位素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晨 孙景贵 +5 位作者 邱殿明 古阿雷 韩吉龙 孙凡婷 杨梅 冯洋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8-1158,共21页
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部陆相火山岩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空间岩相组合变化较大、成因复杂。笔者对大杨树火山盆地西缘喷发就位在花岗岩带的小莫尔可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岩相学、年代学、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 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部陆相火山岩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空间岩相组合变化较大、成因复杂。笔者对大杨树火山盆地西缘喷发就位在花岗岩带的小莫尔可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岩相学、年代学、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出露火山岩可划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夹英安岩组合,呈爆发式火山喷发特征;第二阶段为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组合,呈溢流式火山喷发特征;第三阶段是玄武粗面安山质熔结火山碎屑岩(部分含角砾)。各阶段代表性火山熔岩以及熔结火山碎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均为富碱(w(Na_2O+K_2O)=4.88%~7.1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似的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分馏特征,即明显富集Ba、K、LRR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HREE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中等(LREE/HREE=8.4~8.5)、Eu负异常不明显(δEu为0.91~1.02)。这些特征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房结晶分异演化的产物,岩浆源区性质呈现地幔与壳幔混合过渡类型的属性,或呈现E-MORB性质的源区或交代洋壳性质的源区。鉴于获得的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HSY-1)和玄武粗面安山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P2121)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别为(124.8±1.0)、(123.3±1.3)Ma,ε_(Hf)(t)为1.7~9.7、T_(DM)=705~407 Ma、T_(DM)~C=1 464~748Ma,并结合区域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可进一步得出:火山作用背景应属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大陆俯冲的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适值东北地区大规模岩浆底侵、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峰期(约120 Ma),初始岩浆应是古太平洋板块深俯冲作用过程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而呈现埃达克质岩浆与岛弧性质的过渡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是在岩浆底侵、岩石圈拆沉过程与地壳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混染作用;并从成矿元素的相容性角度确认该期岩浆作用具有提供Mo、Cu和Ag成矿流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小莫尔可地区火山岩 大兴安岭北段东坡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宜里钼矿岩石成因及成岩成矿年代学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凡 王登红 +6 位作者 王平安 王成辉 刘善宝 刘翠辉 谢有炜 郑兵华 李松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1-379,共19页
宜里钼矿为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具大型钼找矿潜力的中型钼矿床,赋矿围岩为晚古生代花岗岩和卧都河组地层,矿区深部发现有晚期花岗斑岩脉,其成矿可与"体中体"模式对比。矿区内晚期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 宜里钼矿为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具大型钼找矿潜力的中型钼矿床,赋矿围岩为晚古生代花岗岩和卧都河组地层,矿区深部发现有晚期花岗斑岩脉,其成矿可与"体中体"模式对比。矿区内晚期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岩石具有高SiO2、富K2O+Na2O和相对高的Al2O3,低MgO、TFeO、CaO的特征,K2O/Na2O=0.76~1.27,A/CNK=1.02~1.23;微量元素富集Rb、U、K、Pb等LILE,相对亏损Nb、Ta、Ti、P和LREE等HFSE,(La/Yb)N=11.09~22.41,重稀土明显亏损,无或弱Eu异常(δEu=0.63~0.92),且具低Ni、Cr含量和Mg#,高Sr/Y比值,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石地球化学亲和性。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精细年代学测试结果显示,矿区内晚期花岗岩的侵位年龄集中在132.43±0.61~134.46±0.58Ma,属早白垩世。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显示,成矿年龄为131.8±1.5Ma,较岩体侵位年龄晚2.7~0.6Ma。结合熔融实验和区域资料,矿区埃达克岩为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体制下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而钼成矿作用的触发机制主要是埃达克质岩浆出熔后,残余的加厚下地壳的拆沉作用,推测矿区深部存在与成矿直接相关的花岗质岩体。大兴安岭北段存在有4期钼成矿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早期(510~470Ma)、华力西晚期(300~290Ma)、印支晚期—燕山早期(205~175Ma)、燕山中期早阶段晚侏罗世(150~145Ma)和晚阶段早白垩世(143~129Ma)。其中,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和燕山中期(大兴安岭北段东坡)为成矿高峰期。宜里钼矿即为大兴安岭北段成矿高峰期燕山中期晚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RE-OS年龄 锆石U-PB年龄 早白垩世花岗岩 宜里钼矿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甲乌拉铅锌银矿床Rb-Sr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1
12
作者 李铁刚 武广 +3 位作者 刘军 胡姸青 张云付 罗大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7-270,共14页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南西150km。矿床产于中蒙古-额尔古纳兴凯造山带南东缘之得尔布干断裂北西侧。本文在甲乌拉矿床选取7件闪锌矿和6件黄铁矿样品开展了Rb-Sr定年。获得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3.0±2.0M...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南西150km。矿床产于中蒙古-额尔古纳兴凯造山带南东缘之得尔布干断裂北西侧。本文在甲乌拉矿床选取7件闪锌矿和6件黄铁矿样品开展了Rb-Sr定年。获得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3.0±2.0Ma(MSWD=3.2),锶同位素初始值I Sr=0.71265;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2.0±3.0Ma(MSWD=5.7),锶同位素初始值ISr=0.71267;闪锌矿与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2.7±1.3Ma(MSWD=3.8),锶同位素初始值ISr=0.71266。上述定年结果表明,甲乌拉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初期。甲乌拉矿床硫化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1034×10-6~7.367×10-6和1.301×10-6~7.148×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介于0.71238~0.71277之间,平均值为0.71264,暗示甲乌拉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甲乌拉矿床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Rb-Sr定年 成矿时代 成矿物质来源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内蒙古兴阿钼铜矿区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成 李诺 +1 位作者 陈衍景 赵希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7-230,共14页
兴阿钼铜矿床为大兴安岭北段最新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矿床。钼铜矿化与二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从岩体向外依次发育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斑岩型蚀变分带。本文对矿区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锆石LA-I... 兴阿钼铜矿床为大兴安岭北段最新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矿床。钼铜矿化与二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从岩体向外依次发育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斑岩型蚀变分带。本文对矿区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赋矿钾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和成矿后闪长玢岩脉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1±1Ma、129±1Ma和124±1Ma,限定成矿作用发生于131~124Ma之间。获得三类侵入岩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6.8~8.4、6.7~7.8和5.8~8.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579~670Ma、616~680Ma和578~721Ma,揭示矿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源自新元古代晚期增生地壳的部分熔融。据此,认为兴阿矿床形成于大陆碰撞过程的地壳缩短-加厚向伸展-减薄转换的构造体制,大陆碰撞由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引起,而这种后碰撞体制的地壳伸展-减薄作用又在早白垩世被由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弧后伸展所叠加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兴阿斑岩钼铜矿床 大兴安岭北段 内蒙古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斑岩Mo-热液脉状Zn-Pb成矿系统硫化物微量元素的分布、起源及其勘探指示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露英 秦克章 +3 位作者 李光明 李真真 宋国学 孟昭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17-2434,共18页
岔路口斑岩Mo-Zn-Pb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热液脉状Mo-Zn-Pb成矿系统,脉状Zn-Pb矿化直接叠置在斑岩Mo矿化顶部。本文挑选岔路口斑岩型矿化及热液脉型矿化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通过EMPA、ICP-MS等多种... 岔路口斑岩Mo-Zn-Pb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热液脉状Mo-Zn-Pb成矿系统,脉状Zn-Pb矿化直接叠置在斑岩Mo矿化顶部。本文挑选岔路口斑岩型矿化及热液脉型矿化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通过EMPA、ICP-MS等多种方法分析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发现岔路口各阶段硫化物均富集Mo元素,相比于斑岩型矿化各阶段中的黄铁矿,Zn、Pb、Mn、Cd、Ga、Ag、Bi等元素在铅锌矿阶段内相对富集;相比于过渡阶段,铅锌阶段闪锌矿中Mo、Co元素及方铅矿中的Bi、Cd和Ag元素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在不同阶段内的变化可能是流体降温和天水混合的结果。黄铁矿的稀土总量与成矿岩体最接近,且与成矿岩体和围岩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并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黄铁矿宽广的Y/Ho比值(25.0~39.0)与成矿岩体的Y/Ho比值范围(27.4~38.7)最接近,同时包括了围岩相对较窄的Y/Ho比值(25.7~31.3),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与成矿岩体同源,可能加入了一定量的围岩物质,岔路口硫化物富Mo的特征受控于深部斑岩Mo矿化岩浆-热液系统。对比东秦岭-大别W-Mo-Pb-Zn矿集区的远源热液脉状Pb-Zn矿床,岔路口浅部近源脉状矿化中的黄铁矿具有更高含量Mo/Ag-Bi/Sb比值和Mo/Pb-Sn/Sb比值,因此浅部硫化物的高Mo含量以及黄铁矿中相关元素比值的高值,可为脉状Zn-Pb矿化附近隐伏斑岩钼矿化的勘探提供新线索。此外,与其他热液脉状和斑岩型矿床相比,岔路口矿床硫化物更富集中高温元素;且综合分析多类矿床的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后,本文还初步查明不同矿床类型硫化物富集的微量元素,这一尝试可为矿床成因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闪锌矿 微量元素 矿床成因 物质来源 找矿勘探 岔路口斑岩钼-脉状锌铅成矿系统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富林矽卡岩铜矿床成因:印支期含矿岩浆源区特征、蚀变矿物学及勘查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超 宋国学 +5 位作者 秦克章 李光明 李真真 金露英 孟昭君 张夏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475,共21页
新近发现的印支期富林矽卡岩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区新林镇东约90km。矿区发育与成矿直接相关的花岗岩和侵入花岗岩中的花岗斑岩,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与古元古代兴安桥组大理岩和早奥陶世黄斑脊山组钙质粉砂岩接触带内。富林矿... 新近发现的印支期富林矽卡岩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区新林镇东约90km。矿区发育与成矿直接相关的花岗岩和侵入花岗岩中的花岗斑岩,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与古元古代兴安桥组大理岩和早奥陶世黄斑脊山组钙质粉砂岩接触带内。富林矿床矿化与矽卡岩密切相关,整个矿化过程可分为两期: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5个阶段: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期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硫化物阶段,其中铜矿化主要发生在早期硫化物阶段。硫化物主要包括黄铜矿和黄铁矿,并含少量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等。蚀变类型包括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化、阳起石-透闪石矽卡岩化、绿帘石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绢云母-粘土化、钾长石化和局部角岩化。电子探针分析(EMPA)结果表明:矿区内的石榴子石属钙铝-钙铁榴石系列,主要为钙铁榴石,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以透辉石为主,闪石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以及少量镁绿钙闪石和铁浅闪石,帘石为黝帘石-绿帘石系列。黑云母以镁铁黑云母和铁叶云母为主,绿泥石主要为密绿泥石和铁叶绿泥石,长石以正长石和钠长石为主。石榴子石成分剖面显示从核部到边部,石榴子石呈现出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交替变化的环带特征,且Fe^(3+)含量的逐渐升高暗示后期成矿流体氧逸度升高,结合黑云母Mg-Fe^(3+)-Fe^(2+)图解,说明富林矽卡岩型铜矿床形成于较强的氧化环境。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形成于~253Ma,花岗斑岩形成于~244Ma,为大兴安岭地区一期新的成矿事件。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花岗岩εHf(t)介于-1.60~2.23,花岗斑岩εHf(t)介于-3.53~1.90,二者均具有古老的两阶段模式年龄,结合前人对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认为富林花岗质岩石可能来自于松辽地块和兴安地块后碰撞背景下俯冲板片断离软溜圈上涌导致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卷入少量地幔物质而形成的岩浆。花岗斑岩及与斑岩有关的脉状矿化和蚀变的出现暗示富林地区可能存在印支期的斑岩型矿床,此外结合石榴子石、辉石成分特征以及辉石Mn/Fe比值与世界矽卡岩矿床对比,指出富林矿区外围找矿应综合考虑铜、钼、铁、金、铅、锌等矿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富林铜矿床 大兴安岭北段 蚀变矿化 矽卡岩矿物学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地幔金云母及钾质地幔熔体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隋建立 李霓 +1 位作者 樊祺诚 徐义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87-3594,共8页
在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第四纪钾质火山岩携带的地幔捕虏体中,发现少量金云母矿物和富钾地幔熔体。金云母颗粒大小1~5mm,呈网脉状充填在橄榄石和辉石、石榴子石等地幔矿物间隙。电子探针研究表明地幔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石榴石... 在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第四纪钾质火山岩携带的地幔捕虏体中,发现少量金云母矿物和富钾地幔熔体。金云母颗粒大小1~5mm,呈网脉状充填在橄榄石和辉石、石榴子石等地幔矿物间隙。电子探针研究表明地幔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石榴石等矿物几乎不含钾质成分(K2O<0.01%),而金云母矿物成分具有高钾(K2O^10%)、高钛(Ti O25.41%~7.74%)的特点,暗示区域地幔钾的富集与金云母矿物有密切关系。地幔金云母的成因往往与富钾地幔流体/熔体的交代作用有关,在地幔捕虏体矿物反应边的硅酸盐熔体(囊体)中,发现富硅、富钾的熔体,K2O 4%~8%。结合前人地幔熔体研究,认为区域地幔经历了多期、不同成分地幔熔体的富集作用,其中富钾熔体对地幔钾质成分的富集起到重要作用。诺敏钾质火山正是富钾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钾质熔体成分的来源可能与俯冲再循环的壳源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敏河火山 地幔捕虏体 高钛金云母 钾质地幔熔体 钾质火山成因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宜里钼矿蚀变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东生 黄凡 +3 位作者 刘翠辉 谢有炜 郑兵华 李松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在野外调查、岩芯编录和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将宜里钼矿区的蚀变类型划分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等主要类型,其中硅化和石英绢云母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编制了矿区平面和剖面蚀变分带图,主要包括石英-白(绢)云母-黄铁矿化带(绢英岩化带)和... 在野外调查、岩芯编录和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将宜里钼矿区的蚀变类型划分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等主要类型,其中硅化和石英绢云母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编制了矿区平面和剖面蚀变分带图,主要包括石英-白(绢)云母-黄铁矿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化带(青磐岩化带)2个蚀变带,与国内外典型的斑岩型钼矿蚀变分带相比,认为宜里钼矿以叠加蚀变为主要特征,即早期的硅化被后期的石英绢云母化和最晚期的碳酸盐化叠加。根据蚀变分带特征,推断严格控制矿体分布的F4断层总体上可能为一逆断层(成矿后活动),暗示F4断层下盘可能还存在一定规模的钼矿体。同时,根据蚀变与矿化的关系,认为在主矿区的南段深部为最有前景的钼找矿勘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斑岩型钼矿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地球化学、Hf同位素组成及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志刚 李永胜 +3 位作者 于晓飞 王颖 甄世民 公凡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7-282,共16页
小柯勒河钼铜矿床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北段发现的斑岩型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本文研究的花岗斑岩脉侵位到花岗闪长斑岩中,围绕花岗斑岩叠加了新的蚀变和矿化。花岗斑岩内部和两侧发育有带状分布的钾化、硅化和绢英岩化蚀变,蚀变... 小柯勒河钼铜矿床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北段发现的斑岩型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本文研究的花岗斑岩脉侵位到花岗闪长斑岩中,围绕花岗斑岩叠加了新的蚀变和矿化。花岗斑岩内部和两侧发育有带状分布的钾化、硅化和绢英岩化蚀变,蚀变带内发育浸染状和细脉状黄铁矿、辉钼矿和黄铜矿,辉钼矿矿化尤为强烈,总体表现为中高温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与Hf同位素研究,揭示了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和构造背景。获得岩石锆石U-Pb年龄为(131.42±0.39)Ma,为早白垩世。小柯勒河花岗斑岩的组成矿物主要为正长石、钠长石、微斜长石和石英,无碱性铁镁矿物及富铝矿物。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 2(76.24%~77.55%)、富碱((K 2 O+Na 2 O)含量8.12%~8.44%)、贫MgO(0.09%~0.16%)、低CaO(0.30%~0.65%)的特点,A/CNK值为0.94~1.04,并富集Rb、Th、U,亏损Nb、P、Ti。岩石的(Zr+Nb+Ce+Y)含量和10000 Ga/Al比值均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综合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斑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的εHf(t)的值为-0.2~+4.0,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Hf)=1199~931 Ma,表明岩浆主要起源于亏损地幔的新增生地壳,形成过程可能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及构造判别图,认为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弧后扩张和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是大兴安岭中北段重要的钼(铜)矿化爆发期,这一时期侵位的浅成高钾钙碱性花岗质侵入体,是寻找斑岩型钼(铜)的重要目标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小柯勒河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孝文 张彦龙 +2 位作者 严维兵 董玉 陈会军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3期643-654,共12页
对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松树林花岗岩岩体和二根河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等问题。松树林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2±1 Ma,二根河岩体中正长... 对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松树林花岗岩岩体和二根河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等问题。松树林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2±1 Ma,二根河岩体中正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5±1 Ma,均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A/CNK值<1.05),稀土元素呈右倾型,微量元素富集Rb、K、Pb等,亏损Nb、Ta、Sr、P、Ti等,具I型花岗岩成因特征。其中,松树林岩体具有高的Ba(650×10^-6)、Sr(344×10^-6)含量,具有高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内大黑山碱长花岗岩、四十里甸子花岗斑岩和新林花岗杂岩体特征相似,暗示其可能由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与直接起源于地幔的基性岩浆混合而成;而二根河岩体具有明显低的Ba(75.2×10^-6)、Sr(4.1×10^-6)含量,与甘河碱长花岗岩一同落入低Sr花岗岩区,暗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大兴安岭北段碱性系列玄武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综合大兴安岭早白垩世花岗岩及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年龄资料,认为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西向俯冲引起的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岭地区 早白垩世 年代学 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漠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岩体:对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碰撞后伸展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景妍 葛文春 +3 位作者 杨浩 董玉 张彦龙 纪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97-2418,共22页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北段漠河地区早古生代二长花岗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以揭示古亚洲洋构造域早古生代期间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漠河地区花岗岩中锆石发育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北段漠河地区早古生代二长花岗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以揭示古亚洲洋构造域早古生代期间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漠河地区花岗岩中锆石发育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高Th/U比值,表明为岩浆成因锆石,其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漠河地区花岗岩形成于482~456Ma,代表奥陶纪-志留纪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主体为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及少量黑云母。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具有高SiO_(2)、Al_(2)O_(3)和全碱(Na_(2)O+K_(2)O)含量,低MgO、Mg^(#)、Cr和Ni含量,并显示高钾钙碱性的属性;结合花岗岩准铝质特征,表明其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此外,花岗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和重稀土元素,显示明显Eu负异常,与地壳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值大多为正值,结合它们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1487~1106Ma),表明花岗岩的岩浆源区以中-新元古代期间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组分为主,并且存在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结合部分花岗岩样品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表明漠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可能起源于石榴石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岩浆演化后期的分离结晶作用对岩浆成分的变化影响并不显著。结合额尔古纳地块广泛发育的同时期造山后岩石组合(A型花岗岩,双峰式岩石组合和碱性侵入体),本文认为漠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是地幔物质底侵导致下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下地幔物质上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花岗岩 大兴安岭北段 额尔古纳地块 古亚洲洋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后碰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