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中、闽北方言的分音词 被引量:6
1
作者 邓享璋 《三明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分析闽中、闽北方言分音词的特征,分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和扩展形式六类列出分音词词表。
关键词 闽中方言 闽北方言 分音词 特征 词表
下载PDF
古去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享璋 《三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5-50,共6页
考察中古去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去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考察;最后对因接触而... 考察中古去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去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考察;最后对因接触而产生的一些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分析集中于来自共同语和南平"土官话"的影响,包含调类和调值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去声 内陆闽语 闽北方言 闽中方言 声调 演变
下载PDF
吴语和闽语中的“动叠+补”结构及其相关问题考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文浩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汉语中的“动叠+补”结构包含“动叠1(量增)+补”和“动叠2(量减)+补”两类。现代北方话不存在“动叠+补”结构;闽语只有“动叠1(量增)+补”;吴语两者兼有,且异类同形;普通话中有少量“动叠2(量减)+补”现象,目前尚为熟语性质,在使用上... 汉语中的“动叠+补”结构包含“动叠1(量增)+补”和“动叠2(量减)+补”两类。现代北方话不存在“动叠+补”结构;闽语只有“动叠1(量增)+补”;吴语两者兼有,且异类同形;普通话中有少量“动叠2(量减)+补”现象,目前尚为熟语性质,在使用上有诸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重叠带补 闽语 吴语 北方话 普通话
下载PDF
古上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享璋 《三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5-52,共8页
中古四声在闽北方言的今读与古今声母的类型存在着制约关系,同属内陆闽语的闽中方言也有所体现。考察中古上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上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 中古四声在闽北方言的今读与古今声母的类型存在着制约关系,同属内陆闽语的闽中方言也有所体现。考察中古上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上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考察,以明晰古上声在内陆闽语今读调类的文白层次与对应情况,并勾画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追索其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上声 内陆闽语 闽北方言 闽中方言 声调 演变
下载PDF
闽中、闽北方言的名词后缀 被引量:1
5
作者 邓享璋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86-90,共5页
从语法意义和语法结构两方面描写、分析闽中、闽北方言的名词后缀"亻舍"、"佬"和"头",列举其用例,并略作区域对比。
关键词 闽中方言 闽北方言 名词后缀 客家话
下载PDF
南宋闽北方言韵变现象考论——以《性理群书句解》音注为例
6
作者 王曦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3,共8页
南宋福建闽北建阳人熊刚大《性理群书句解》"为训课童蒙而设",语多浅近。其所作音注颇能反映时音。通过运用反切比较法、历时考察法等方法对其音注进行研究,归纳出其语音在韵母方面不同于当时通语的三个特点:①臻梗曾深四摄混... 南宋福建闽北建阳人熊刚大《性理群书句解》"为训课童蒙而设",语多浅近。其所作音注颇能反映时音。通过运用反切比较法、历时考察法等方法对其音注进行研究,归纳出其语音在韵母方面不同于当时通语的三个特点:①臻梗曾深四摄混并;②宕咸二摄阳声韵混注;③阳声韵牙喉音开合口混注。这些特点与宋代福建籍作家诗词文用韵、明清时期闽北方言韵书以及现代闽北方言相符,当是南宋闽北方言韵母特征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闽北方言 韵母 熊刚大 《性理群书句解》
下载PDF
北马福建话言语社区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迎楹 《中国语言战略》 2019年第1期41-48,共8页
本文应用言语社区理论的五要素:人口、地域、认同、互动、设施,讨论马来西亚北部福建话(简称北马福建话,或北马闽南语)言语社区的形成。北马福建话言语社区的形成与当地历史上的移民、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关系,是一个跨越地理边界... 本文应用言语社区理论的五要素:人口、地域、认同、互动、设施,讨论马来西亚北部福建话(简称北马福建话,或北马闽南语)言语社区的形成。北马福建话言语社区的形成与当地历史上的移民、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关系,是一个跨越地理边界、具层级嵌套性的言语社区。人口的多语性质体现为设施和认同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马福建话 闽南语 言语社区 一致性 嵌套
下载PDF
闽北方言“弱化声母”及“第九调”的来源新探
8
作者 庄初升 刘泽鑫 杜芊 《方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75,共19页
学界对闽北方言“弱化声母”和“第九调”的性质、成因等主要有两派观点:以罗杰瑞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主张“弱化声母”源自“原始闽语”或“原始闽北语”,而“第九调”则是“弱化声母”影响声调分化的产物;另一派学者则反对“原始闽语”说... 学界对闽北方言“弱化声母”和“第九调”的性质、成因等主要有两派观点:以罗杰瑞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主张“弱化声母”源自“原始闽语”或“原始闽北语”,而“第九调”则是“弱化声母”影响声调分化的产物;另一派学者则反对“原始闽语”说,多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第九调”的来源,但结论尚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近十几年来,我们对闽北建瓯、建阳和石陂等方言点进行两次深度的实地调查,特别是对石陂话的浊塞音、塞擦音作了多人次的实验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有的是典型的带音,有的则是气声,同时还发现了少数传统上被认为清音的字也具有带音或气声的特征。本文考察闽北方言“弱化声母”分布的特点,认为“弱化声母”及“第九调”,即“共同闽语”时期全清声母以及全浊声母清化不送气的那部分字,在闽北地区曾经发生过“清音浊化”的演变,而后再以词汇扩散的方式逐渐清化,尚未清化或走向“弱化”的声母就成为今天的“弱化声母”。而“清音浊化”所导致的带音或气声引发了基频下降,产生了调值普遍偏低的“第九调”。“弱化声母”及其伴随的“第九调”都属于晚起的音变层次,无需构拟“原始闽语”或“原始闽北语”进行循环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闽北方言 原始闽语 弱化声母 第九调 清音浊化
原文传递
从石陂话“水类字”看南部吴语对闽北方言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双庆 郭必之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3-197,共5页
“深”、“鼠”、“碎”、“水”、“笑”等字念塞擦音声母,是闽语一项重要的语音特征。石陂话属一种边缘性的闽语,上述部分“特字”只有擦音的念法。本文找到若干证据,认为“水类字”的“擦音化”现象主要是受了南部吴部的影响。
关键词 闽北方言 南部吴语 石陂话 水类字 方言接触 南部 方言 闽北 吴语 语音特征
原文传递
原始闽语中的清弱化声母和相关的“第九调”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福堂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本文不同意罗杰瑞原始闽语的构拟,认为闽北方言石陂话中来自古清声母的浊音并非由原始闽语清弱化声母演变而成,而是借入吴方言中因壮侗语声母[?b?d?dz?g]影响而生成的浊音的结果。这类声母的特点是吸气,因此只和《切韵》中帮端精见四个... 本文不同意罗杰瑞原始闽语的构拟,认为闽北方言石陂话中来自古清声母的浊音并非由原始闽语清弱化声母演变而成,而是借入吴方言中因壮侗语声母[?b?d?dz?g]影响而生成的浊音的结果。这类声母的特点是吸气,因此只和《切韵》中帮端精见四个全清声母相对应。相关的"第九调"等也不是"清浊交替"或浊音中附带成分的产物,而是声母浊音的影响导致声调分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清弱化声母 浊音 声调 汉语方言
原文传递
古平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享璋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4,共12页
本文考察中古平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平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梳理,以明晰古平... 本文考察中古平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平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梳理,以明晰古平声在内陆闽语今读声调的文白层次与对应,并勾画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追索其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反映;最后集中分析次要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平声 内陆闽语 闽北方言 闽中方言 声调 演变
原文传递
内陆闽语的语音变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享璋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335,共12页
内陆闽语语音变化的例外情况大致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历时演变产生的例外;二是横向接触引发的例外;三是语用需求导致的例外;四是汉字影响造成的例外。每一种类型又包含一些具体情形。
关键词 内陆闽语 闽北方言 闽中方言 语音变化 例外
原文传递
闽北石陂方言声调的音系表达——兼论其“清浊对立”的语音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瑞清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6-304,共9页
本文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对闽北石陂方言的声调作出了声学描写,并考察其中前人描写为"清浊对立"现象的语音实质,否定了这一对立是声母的带声与否,指出应该属于声调的对立,包括基频、时长和发声态的多维特征。本文还对石陂方言... 本文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对闽北石陂方言的声调作出了声学描写,并考察其中前人描写为"清浊对立"现象的语音实质,否定了这一对立是声母的带声与否,指出应该属于声调的对立,包括基频、时长和发声态的多维特征。本文还对石陂方言的声调系统用"分域四度制"进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陂方言 闽方言 声调 清浊对立 时长 发声态 分域四度制
原文传递
闽北区方言的箩义词
14
作者 秋谷裕幸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5,128,共8页
原始闽北区方言中的箩义词当为单说的“箩”。后来靠近浙江省吴语区的方言从吴语处衢片引进了单说的“[署]去”。镇前方言仍保存着这种单说的“[署]去”。在其他方言中进一步形成了双音节的“穀[署]去”。此处“穀”指稻穀义,也... 原始闽北区方言中的箩义词当为单说的“箩”。后来靠近浙江省吴语区的方言从吴语处衢片引进了单说的“[署]去”。镇前方言仍保存着这种单说的“[署]去”。在其他方言中进一步形成了双音节的“穀[署]去”。此处“穀”指稻穀义,也是引自吴语的方言词。在浦城县临江和观前方言中说“[署]上箩”,这是从浦城吴语引进的说法。在枫溪方言中则发生“穀[署]去”和“[署]上箩”的混合而形成了“[署]去箩”。在峡阳、洋墩和东峰方言中“篓”取代了“箩”。“篓”原来大概是指较小的箩。迪口方言的“篓箩”是“篓”和“箩”的混合词。迪口方言原来的说法当为“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区方言 吴语 词汇史 稻穀
原文传递
福建浦城观前方言同音字汇
15
作者 秋谷裕幸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17,共18页
福建省浦城县观前的方言属于闽语闽北片。本文记录观前方言的声韵调和同音字汇。
关键词 闽语 闽北片 福建浦城县观前方言 声韵调 同音字汇
原文传递
闽北区方言的阴调浊声母字考察——兼评白—沙上古新系统
16
作者 秋谷裕幸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20-75,共56页
本文在已故的罗杰瑞教授所做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闽北区方言中58个阴调浊声母字。它们的来源应该是多元的。白一平教授和沙加尔教授的上古新系统十分重视闽北区方言的阴调浊声母字。他们根据这些字构拟了弱音节~*C?,如'狗'~*... 本文在已故的罗杰瑞教授所做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闽北区方言中58个阴调浊声母字。它们的来源应该是多元的。白一平教授和沙加尔教授的上古新系统十分重视闽北区方言的阴调浊声母字。他们根据这些字构拟了弱音节~*C?,如'狗'~*C?.k~■ro。本文认为阴调浊声母字并不都源于'~*C?+词干'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区方言 弱化清声母 阴调浊声母字 上古音 “~*C■+词干”结构
原文传递
闽北建瓯方言的“豨”
17
作者 谢建娘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7-382,共6页
闽北建瓯方言"猪"说[k^hy■],本字应为"豨",与大多数闽语及其他汉语方言不同。本文考察建瓯方言豨猪[k^hy■]的读音和用法,并分析其来源。
关键词 建瓯方言 闽北方言 本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