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 and Sweet Spot Identifica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QIN Mingyang CAO Zheng +3 位作者 GUO Jianhua HUANG Yanran SUN Lianpu DONG L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73-587,共15页
The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shale ga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s;stud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forms the basis for the shale gas exploita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 The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shale ga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s;stud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forms the basis for the shale gas exploita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Fm),Southern China.In this study,core observation and lithology study were conducted along with X-ray diffraction(XRD)and electronic scanning microscopy(SEM)examinations and liquid nitrogen(N2)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CH4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for several exploration wells i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one or two intervals with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TOC>2 wt%)were deposited in the deep-shelf facies.The source rocks,which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carbonaceous shales and siliceous shales,had high quartz contents(>40 wt%)and low clay mineral(<30 wt%,mainly illites)and carbonate mineral(<20 wt%)contents.The SEM observations and liquid nitrogen(N2)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shale is tight,and nanoscale pores and microscale fractures are well developed.BJH volume(VBJH)of shale ranged from 2.144×10^-3 to 20.07×10^-3 cm^3/g,with an average of 11.752×10^-3 cm3/g.Pores mainly consisted of opened and interconnected mesopores(2–50 nm in diameter)or macropores(>50 nm in diameter).The shale reservoir has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CH4.The Langmuir volume(VL)varied from 1.63 to 7.39 cm^3/g,with an average of 3.95 cm^3/g.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 are controlled by several factors:(1)A deep muddy continental shelf is the most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reservoirs,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materials.(2)Th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shale reservoir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OC contents and plastic minerals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cement minerals.(3)High maturity or overmaturity leads to the growth of organic pores and microfractures,thereby improving the reservoir storage capacity.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 high percentage of residual gas in Niutitang Fm results from the strong reservoir storage capacity of adsorbed gas.Two layers of sweet spots with strong storage capacity of free gas,and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ly high TOC contents ranging from 4 wt%to 8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Niutitang Forma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factors sweet SPOTS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Shale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gas-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Well Changye-1 i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被引量:2
2
作者 Tuo Lin Shujing Bao +4 位作者 Jinchuan Zhang Zhi Zhou Kun Yuan Bo Li Shengyu Yang 《Petroleum Research》 2016年第2期205-212,共8页
To evaluate th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gas-bearing properties of shale gas in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the first shale gas parameter well(Well Changye-1)that takes the Ni... To evaluate th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gas-bearing properties of shale gas in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the first shale gas parameter well(Well Changye-1)that takes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as the target horizon in the Hunan Province was selected preferably and drilled,cumulatively revealing the thickest dark shale horizon of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among the single-well drillings in China,with a true vertical thickness of 674.5m.Through analyzing the core samples in terms of organic geochemistry,rock mineralogy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the black shale horizons in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of Well Changye-1 have high organic carbon content(average 3.9%),moderate maturity(equivalent Ro average 2.6%),high brittle mineral content(quartz content average 50.1%),low clay mineral content(average 32.4%),low porosity(1.7%)and low permeability(1.32×10^(-3)mD),and well-developed meso to micro-pores and fractures,indicating good conditions for shale gas accumulation.Field desorption and laboratory isothermal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on core samples show that Well Changye-1 has good gas-bearing properties,and gas content generally increases with depth.The black shale horizons at the depth of 1100-1250m have an averag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up to 10.1%,total gas content of 0.5-2.1m^(3)/t and 3.7-6.4m^(3)/t,and this is the most favorable depth for shale gas development,indicating that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has good a prospect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Due to huge sedimentary thickness,the black shale in the middle-lower part of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for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gas gas-bearing properties Niutitang Formation Well Changye-1 northwestern hunan
原文传递
A deep water shelly fauna from the uppermost Ordovician in northwestern Hunan, South China and its paleoec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5
3
作者 Jiayu RONG Xin WEI +1 位作者 Renbin ZHAN Yi W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30-744,共15页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document the trilobite Mucronaspis(Songxites) wuningensis and the brachiopod ParomalomenaAegiromenella Assemblage from the Xinkailing Bed(Hirnantian, uppermost Ordovician) in Taoyuan and Cili c...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document the trilobite Mucronaspis(Songxites) wuningensis and the brachiopod ParomalomenaAegiromenella Assemblage from the Xinkailing Bed(Hirnantian, uppermost Ordovician) in Taoyuan and Cili counties,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Synecolog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is a deep water shelly fauna of South China during the Hirnantian. It lived on the upper Jiangnan Slope in northwestern Hunan, adjacent to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and belongs to the Hirnantia fauna with cool and deep water, and low diversity affinity, similar to its contemporary shelly faunas from the southern Shaanxi Slope adjacent to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the northern Chongqing depression(new name), and the Jiangxi-Anhui-Jiangsu gentle slope of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Paleoecologically,i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BA 4–5 benthic regime(about 60–150 m deep, and deepest to 200 m), an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trilobite M.(S.) mucronata and the typical Hirnantia fauna while the latters may have habited in BA 2–3 benthic regimes(about 5–60 m deep). A new pale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Hirnantian shallow and deep water shelly faunas of South China is herein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Assuming that the depositional rate was constant in northwestern Hunan during the end Ordovician, the duration of the Xinkailing Bed might be only 12 thousand years according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and the absolute age values of those relevant graptolitic biozones. Such a short time interval may indicate that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during the crisis was much short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eep water reg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n the shallow water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志 湖南省 奥陶纪 西北 深水 华南 全球环境变化 短时间间隔
原文传递
湘西北黑色岩系中钛铀矿的结晶方式及对铀多金属成矿的指示意义
4
作者 王健 杨帆 +2 位作者 王文全 王振云 李治兴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钛铀矿由于其特殊的矿物学性质,在自然界中基本均以变生态产出,因此其原始结构数据很难被准确测定。文章通过α粒子径迹蚀刻、扫描电镜背散射图像、能谱分析、元素面扫描等综合手段发现,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中的钛铀矿大部分从成矿溶液... 钛铀矿由于其特殊的矿物学性质,在自然界中基本均以变生态产出,因此其原始结构数据很难被准确测定。文章通过α粒子径迹蚀刻、扫描电镜背散射图像、能谱分析、元素面扫描等综合手段发现,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中的钛铀矿大部分从成矿溶液中直接晶出,自形程度较高,主要呈针状、板条状;少部分以交代金红石、钛铁矿等早先矿物的方式形成,此种方式形成的钛铀矿晶型差,自形程度低,多数情况下还可见被交代矿物的残留晶形;少数钛铀矿以含矿溶液对含铀、钛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进行热液改造和重结晶作用的方式形成,此种方式形成的钛铀矿矿物颗粒较为细小,大多呈针状,有时以放射状集合体的形式出现。以上发现不仅能为研究自然条件下的钛铀矿提供较为详实的实物样本,也能为开发利用黑色岩系中铀多金属的采冶工艺提供矿物学方面的依据。统计研究发现鲕粒状磷灰石,平均有机碳含量为21.18%;部分溶蚀磷灰石,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1.49%;重结晶磷灰石,大部分不含有机碳。结合黑色岩系矿物学方面的研究认为,海底喷流热水中所携带的矿化元素会通过出溶作用和还原作用在黑色岩系的微孔洞、微裂隙和矿物间隙中沉淀富集,生成钛铀矿、沥青铀矿、辉砷镍矿、方铅矿等不同类型的铀多金属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铀矿 黑色岩系 磷灰石 出溶作用 湘西北
下载PDF
湘西北北部地区黑色岩系铀多金属成矿环境研究
5
作者 王健 王文全 +2 位作者 杨帆 王振云 李治兴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湘西北北部地区主要包括晓坪坳陷、慈利断陷盆地等区域,是湘西北成矿带上有用元素种类和矿物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文章通过对湘西北北部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评价和取样分析,研究表明区内铀多金属矿化形成环境主要为深水环境向浅水环... 湘西北北部地区主要包括晓坪坳陷、慈利断陷盆地等区域,是湘西北成矿带上有用元素种类和矿物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文章通过对湘西北北部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评价和取样分析,研究表明区内铀多金属矿化形成环境主要为深水环境向浅水环境的过渡区域,海洋中的边缘浅海环境具有更佳的铀成矿条件。微量元素特征参数表明,研究区从震旦纪到寒武纪海洋环境是由相对富氧向缺氧环境的转变,寒武纪在海水缺氧的大背景下,发生过一到两次短时间小规模的充氧事件。对U、Th、稀土等元素的研究表明湘西北北部地区从震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U的富集速率明显加快,而后U富集速率逐渐降低,指示研究区在寒武纪早期海洋中的热水作用最为强烈,而后逐步减弱,且成矿作用过程中有深部物质的参与,矿化越好,受深部热水影响越强。对Ce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震旦纪到寒武纪在大的海退背景下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海平面“升-降”转化界面,可以将这段地质历史划分为4个海平面升降变化阶段,在海平面升高阶段,沉积物中Ce异常减小,海洋中还原性增强,有利于有机质和铀多金属元素的富集。研究区矿物学方面的发现与通过地球化学方法得出的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晶质铀矿、铀石等矿物的晶型、共生关系和所包含的Y、Se等元素指示寒武纪时期研究区黑色岩系成矿处于较高温度、强还原的条件下,且海底热流喷涌过程中携带有深源物质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多金属 黑色岩系 成矿环境 湘西北
下载PDF
土壤碳氮磷和酶化学计量特征对原始林转换的响应
6
作者 肖华翠 梁万栋 +2 位作者 李源钊 盛浩 周萍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为了解区域典型农林用地土壤碳、氮、磷、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采用时空代换法研究湘西北本底一致、土地利用史清晰的常绿阔叶原始林及其转换而来的人工林地、果园、坡耕地和水田0~4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胞外... 为了解区域典型农林用地土壤碳、氮、磷、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采用时空代换法研究湘西北本底一致、土地利用史清晰的常绿阔叶原始林及其转换而来的人工林地、果园、坡耕地和水田0~4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胞外酶活性、计量比值及其与活性碳、氮、磷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原始林相比,果园和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降幅(40%~79%)较高,且深层土壤(20~40 cm)和表土(0~20 cm)的降幅类似,表明原始林转换为果园、坡耕地不利于深层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保存。果园、坡耕地、水田和原始林土壤碳、氮、磷含量的比值无显著差异。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比值较原始林高60%~124%,说明人工林土壤存在较强的氮、磷素共同限制作用。与原始林相比,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后,土壤胞外酶活性降低18%~64%;果园和坡耕地表土碳磷获取酶计量比(E_(C/P))也显著降低,而深层土壤E_(C/P)显著升高。土壤中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酶活性及其计量比值与活性碳、氮、磷组分含量显著相关。原始林转换导致表土和深层土壤中的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胞外酶活性大幅下降,微生物底物有效性降低,表明土壤质量/健康退化。土壤碳、氮、磷含量计量比和酶计量比值对原始林转换的响应较弱,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深层土壤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胞外酶活性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湘西北天然林转换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华翠 李雪 +3 位作者 盛浩 张丽娜 罗飞雪 周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1-418,共8页
[目的]了解土壤活性有机碳(SOC)组分和酶活性对天然林转换的响应,为预测区域土壤健康演变和环境变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底一致,利用历史清晰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以及由此转变而来的针叶人工林、果园、坡耕地和水田,应用物理、化学... [目的]了解土壤活性有机碳(SOC)组分和酶活性对天然林转换的响应,为预测区域土壤健康演变和环境变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底一致,利用历史清晰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以及由此转变而来的针叶人工林、果园、坡耕地和水田,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研究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对天然林转换的响应规律与差异。[结果]天然林改为果园、坡耕地和水田后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降幅分别为42%~67%,47%~88%和36%~89%。其中,以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敏感性相对高于SOC敏感性,敏感地指示土壤有机碳库及活性的降低,易氧化有机碳更适宜推广应用。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酶活性的敏感性一般低于天然林改为果园、坡耕地,相对有利于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库的保存。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由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后显著降低,敏感地指示土壤碳库质量的下降。[结论]天然林转换不仅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数量大幅减少,有机碳库的质量下降,与之相关的酶活性也降低;土壤有机碳的活性和酶活性的降低,指示天然林转换后土壤生物健康/质量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转换 活性有机碳组分 酶活性 土壤健康 湘西北
下载PDF
湘西北凤凰地区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蒋红安 范鹏飞 +3 位作者 欧阳平宁 王珂 李杰 章健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1-83,共13页
震旦系留茶坡组-寒武系牛蹄塘组在湘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铀多金属富集层。文章通过微量元素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凤凰地区黑色岩系微量元素与铀存在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Mo、V等多金属富集层位基本相... 震旦系留茶坡组-寒武系牛蹄塘组在湘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铀多金属富集层。文章通过微量元素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凤凰地区黑色岩系微量元素与铀存在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Mo、V等多金属富集层位基本相同,且多与铀异常层重叠。V/(V+Ni)值为0.66~0.97,U/Th值为3.31~144.75,V/Sc值为28.62~4155.05,V/Cr值为1.54~25.15,δU值为1.82~2.00,均指示缺氧-硫化环境;凤凰地区Ni-Co-Zn三角图解显示出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分析显示Eu正异常(δEu值为1.12~1.39)和Ce负异常(δCe值为0.32~0.77),Sr/Ba值小于1,样品发育较多重晶石,结合微量元素特征与重晶石成因,认为沉积过程有海底喷流作用的参与。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使得铀多金属初步富集,海底喷流作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并对前期预富集的矿物溶蚀、萃取,在晶粒间或微裂隙重结晶,形成钛铀矿、紫硫镍矿和辉钼矿等独立矿物,同时在有机质作用下吸附各种多金属元素,形成钒系水云母矿物、硫钼矿集合体和针镍矿等多金属矿物(集合体),最终固结成岩形成铀多金属矿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铀多金属 湘西北 凤凰
下载PDF
湘西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与氘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廖驾 朱振华 +5 位作者 彭毅 韦珊瑚 罗朝晖 刘状 徐强强 谢亘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35,481,共12页
湘西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研究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保证,文章在全面采集区内地下水水样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氘氧同位素和综合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该区地下水的来源与组分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 湘西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研究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保证,文章在全面采集区内地下水水样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氘氧同位素和综合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该区地下水的来源与组分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岩溶水化学特征整体上三个区之间差异不大,但各区之间地下水组分的来源与成因仍有较大的不同,其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矿物的溶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石膏等其他矿物溶滤,在龙山地区(I区)以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溶滤为主;永顺—凤凰地区(Ⅱ区)内,酉水流域地下水主要以白云岩溶滤为主;武水流域地下水中钙镁离子浓度受灰岩、白云岩溶滤作用共同影响。石门地区(Ⅲ区)主要离子来源于灰岩溶滤,地下水中钠钾离子、氯离子有多种来源;(2)研究区内氘氧同位素体现出明显的大陆效应和高程效应,泉相对井和暗河地下水系统具有相对封闭性,氘盈余则反映泉相对于暗河是一种快循环、短停留时间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氘氧同位素 湘西北地区
下载PDF
湘西北永顺地区志留系砂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熊苗 邹光均 +1 位作者 张晓阳 李纲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3期67-74,共8页
受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影响,上扬子海域周边在志留纪发育古隆起,区内沉积物的物源较为复杂。为研究湘西北永顺地区志留纪的沉积环境,对该地区志留系砂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 受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影响,上扬子海域周边在志留纪发育古隆起,区内沉积物的物源较为复杂。为研究湘西北永顺地区志留纪的沉积环境,对该地区志留系砂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呈平坦型,具明显的负Eu异常,Ce异常不显著,Ce anom值指示研究区在志留纪为缺氧的弱还原环境。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区志留系沉积速率整体较快,结合研究区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前人的古地理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志留系的物源为雪峰山隆起的沉积岩。研究可为湘西北地区志留系的岩相古地理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 稀土元素 物源 湘西北
下载PDF
湘西北常页1井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特征 被引量:61
11
作者 林拓 张金川 +5 位作者 李博 杨升宇 何伟 唐玄 马良荣 裴松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9-846,共8页
为评价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性,优选并实施钻探了湖南省第一口以牛蹄塘组为目的层段的页岩气参数井——常页1井,累计揭示了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层系真厚度674.5 m,是目前中国单井钻遇的最大厚度黑色页岩层系.通... 为评价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性,优选并实施钻探了湖南省第一口以牛蹄塘组为目的层段的页岩气参数井——常页1井,累计揭示了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层系真厚度674.5 m,是目前中国单井钻遇的最大厚度黑色页岩层系.通过岩心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储层物性等实验分析,认为常页1井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具有机碳含量高(平均为3.9%)、成熟度适中(等效R.平均为2.6%)、脆性矿物含量高(石英含量平均为50.1%)、黏土矿物含量低(平均为32.4%)、低孔低渗(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分别为1.7%、1.32×10^-3mD)、中小孔及裂缝发育的特征,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聚集条件.岩心现场解析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都显示出常页1井具有良好的含气性,且整体上含气量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加,其中井段1 100~1 250m的黑色页岩段平均有机碳含量高达10.1%,现场解析总合气量为0.5~2.1 m^3/t,等温吸附含气量为3.7~6.4 m^3/t,是该井页岩气发育最有利的深度,显示出以常页1井为代表的湘西北牛蹄塘组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鉴于其沉积厚度巨大,应优先对牛蹄塘组中下部黑色页岩进行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常页1井 湘西北 牛蹄塘组 含气性
下载PDF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储集条件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肖正辉 王朝晖 +5 位作者 杨荣丰 冯涛 王齐仁 黄俨然 陈新跃 邓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12-1623,共12页
为客观评价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倍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其页岩气储集条件。XRD分析结果表明,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为53.8%~98.1%,平均77.9%,脆... 为客观评价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倍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其页岩气储集条件。XRD分析结果表明,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为53.8%~98.1%,平均77.9%,脆性矿物含量丰富,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张家界柑子坪、三岔及其周边地区。高倍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中发育残余原生孔隙、有机质微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矿物层间微裂隙和构造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有机质微孔隙和不稳定矿物溶蚀孔是研究区页岩基质孔裂隙的主要组成部分。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中蜂窝状的有机质丰富,主要呈分散状和条带状分布,其内部纳米级孔隙发育。Ultrapore-200A氦孔隙仪测试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孔隙度相对较低,为0.6%~11.7%,平均4.6%,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构造裂缝,其次是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和长石含量。ULTRA—PERM200渗透率仪测试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渗透率度相对较低,为0.002-0.06mD,平均0.014mD,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构造裂缝,其次是矿物层间微裂隙。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吸附气性能,其中有机碳含量可能是影响泥页岩吸附气含量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下寒武统 牛蹄塘组 页岩气 储集条件
下载PDF
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4
13
作者 游先军 戴塔根 +2 位作者 息朝庄 王明艳 邹艳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4-312,共9页
对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SiO2的含量范围为10.54%~87.10%,平均为51.15%。稀土总量范围较大,为92.70~737.84μg/g,平均为312.73μg/g,LREE相对富集,HREE亏损。Ce呈弱至中等负异常,Eu大部分呈弱的... 对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SiO2的含量范围为10.54%~87.10%,平均为51.15%。稀土总量范围较大,为92.70~737.84μg/g,平均为312.73μg/g,LREE相对富集,HREE亏损。Ce呈弱至中等负异常,Eu大部分呈弱的正异常。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呈弱的帽状形态,较为平缓。微量元素Ni、Mo、Ba、V含量高,主要含矿岩石为磷块岩,而不是炭质页岩。成矿作用以热水作用为主,成矿环境不局限于浅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黑色岩系 湘西北
下载PDF
湘西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4
14
作者 曹双林 潘家永 +1 位作者 马东升 夏菲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5-419,共5页
对湘西北杆子坪剖面牛蹄塘组黑色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底部黑色岩系Ni、Mo、V、U、Cu、Pb、Zn、Cd、Tl、Ba等亲硫元素与过渡元素高度富集,U/Th大于1,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与正Y异常,是海底热... 对湘西北杆子坪剖面牛蹄塘组黑色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底部黑色岩系Ni、Mo、V、U、Cu、Pb、Zn、Cd、Tl、Ba等亲硫元素与过渡元素高度富集,U/Th大于1,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与正Y异常,是海底热水沉积作用的结果。牛蹄塘组上部碳质页岩与泥质页岩亲硫元素与过渡元素明显降低,而Nb、Ta、Zr、Hf、Rb等高场强与大离子元素明显增高,表明陆源碎屑来源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牛蹄塘组 湘西北 泥质 热水沉积作用 海底 过渡元素 高场 离子
下载PDF
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匡文龙 向世超 +4 位作者 肖文舟 陈伟 杨绍祥 余沛然 陈年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2-1082,共11页
湘西北铅锌矿带属于中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湘西-鄂西成矿带的南西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保靖、洛塔、花垣渔塘、凤凰4个矿田。文章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以洛塔矿田中的下光荣、江家垭等铅锌矿床、花垣渔塘矿田中的李... 湘西北铅锌矿带属于中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湘西-鄂西成矿带的南西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保靖、洛塔、花垣渔塘、凤凰4个矿田。文章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以洛塔矿田中的下光荣、江家垭等铅锌矿床、花垣渔塘矿田中的李梅铅锌矿床为例,从地层、岩性、构造等分析入手,采用同位素测试、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湘西北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寒武纪地层,成矿作用过程中,油田卤水在构造作用下的大规模运移、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主要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铅锌矿带 成矿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湘西北地区
下载PDF
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有利地质条件及成藏区带优选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琳婷 郭建华 +2 位作者 焦鹏 舒楚天 李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15-1722,共8页
在对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露头观察和取样分析基础上,对黑色页岩的平面展布、岩性特征、有机质类型、有机碳质量分数、页岩成熟度、储层矿物特征、页岩气储盖特征等参数进行评价。应用地质类比法评价研究区的各地质参数... 在对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露头观察和取样分析基础上,对黑色页岩的平面展布、岩性特征、有机质类型、有机碳质量分数、页岩成熟度、储层矿物特征、页岩气储盖特征等参数进行评价。应用地质类比法评价研究区的各地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页岩厚度大,平面分布稳定,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有机碳质量分数高,成熟度高,脆性矿物丰富,储盖条件较好;研究区与沃斯堡盆地Barnett页岩较相似;评价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评价参数的地质风险得分为0.052,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2.54~3.38)×10^12 m3;温塘—大庸—慈利一带为页岩气勘探目标区,花垣—保靖—永顺及龙山茨岩塘一带为勘探有利区,桑植—石门复向斜南翼为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区 下寒武统 页岩气 地质条件 地质类比法 成藏区带优选
下载PDF
湘西北下光荣矿区铅锌矿床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匡文龙 刘新华 +2 位作者 陈年生 余沛然 陈新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湘西北洛塔矿田下光荣矿区中的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的南津关组、分乡组及红花园组中,层控特征明显。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矿质主要来自造山带,硫质主要来源于同沉积的海水硫酸盐。大气降水等组成的含矿热卤水在地下流动的过... 湘西北洛塔矿田下光荣矿区中的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的南津关组、分乡组及红花园组中,层控特征明显。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矿质主要来自造山带,硫质主要来源于同沉积的海水硫酸盐。大气降水等组成的含矿热卤水在地下流动的过程中,不断萃取地层中的金属成份,并在温度降低的同时,沉淀富集金属物质成份,有用组份主要以氯的络合物方式进行搬运,主成矿期的成矿温度为108~197℃,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型低温热液矿床。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改造则决定了矿床的现今分布格局和矿体的赋存状态及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球化学 层控铅锌矿床 后期改造 下光荣矿区 湘西北
下载PDF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黄俨然 杨荣丰 +2 位作者 肖正辉 余烨 杨仙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6,共6页
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一带埋深大,保存较完整。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甜点区”的页岩气质量体积为1.48~8.75 m3/t,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价值。有机碳含量既决定了... 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一带埋深大,保存较完整。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甜点区”的页岩气质量体积为1.48~8.75 m3/t,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价值。有机碳含量既决定了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同时也影响页岩气的吸附和存储能力。对牛蹄塘组页岩气的研究认为:储集空间主要可分为原生晶间或粒间微孔隙、有机质微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构造裂缝和解理缝等5种成因类型;页岩气较易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吸附态气所占较大比例;页岩气存储状态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和储集空间类型的综合影响;高—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生成的天然气在较好的保存条件下仍然可以聚集并成藏;温压条件、埋藏深度和矿物组成等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含气性 牛蹄塘组 湘西北地区
下载PDF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藏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琳婷 郭建华 +1 位作者 焦鹏 张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3-1173,共11页
在野外地质露头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暗色泥页岩的区域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以及储层特征等页岩气藏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具有区... 在野外地质露头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暗色泥页岩的区域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以及储层特征等页岩气藏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具有区域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深度适中,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脆性矿物丰富、物性良好、储渗空间发育等特点,具备页岩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认为吉首—花垣—龙山一带和桑植石门复向斜南翼斜坡带是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发育最有利区;采用体积法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储量进行估算,资源储量区间值为(0.5-2.1)×10^12 m^3,中值为1.3×10^12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 页岩气 有利区
下载PDF
多层次模糊数学法在湘西北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肖正辉 宁博文 +3 位作者 杨荣丰 黄俨然 王朝晖 邓翼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7,共5页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热成熟度高,且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运动,这种有机质高热演化程度及复杂构造条件下的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面临挑战。本研究对影响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热成熟度高,且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运动,这种有机质高热演化程度及复杂构造条件下的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面临挑战。本研究对影响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4个二级指标(生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和综合配套条件)及相应的三级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赋予了权重,建立了用于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利用该模型,综合评价湘西北地区鹤峰复背斜、桑植复向斜、古丈隆起、沅麻盆地和洞庭坳陷5个Ⅲ级构造单元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研究表明,桑植复向斜最具勘探开发潜力,其次是鹤峰复背斜,沅麻盆地、古丈隆起与洞庭坳陷则相对最差。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有机质高热演化程度及复杂构造条件下的页岩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参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模糊数学法 勘探开发潜力 有利区块 湘西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