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NOSE术对患者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及机体微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3
1
作者 丁海涛 帕尔哈提.阿布都热衣木 +2 位作者 韩智君 曹杰 迪米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NOSE)对结直肠癌患者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及机体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NOSE)对结直肠癌患者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及机体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分别行NOSE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 d VAS评分、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于手术前(T1)、术后第3 d(T2)、术后第7d(T3)测定患者氧化应激指标(SOD、MDA)、微炎症因子(CRP、TNF-α、IL-6、IL-10)、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Ig G、Ig M、Ig A)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T2、T3时SOD均明显低于T1时,并且T3时SOD明显高于T2时;T2、T3时MAD、CRP、TNF-α、IL-6均明显高于T1时,IL-10明显低于T1时,且T3时MDA、CRP、TNF-α、IL-6均明显低于T2时,IL-10明显高于T2时(P<0.05)。两组患者T2、T3时CD3+、CD4+、Ig M、Ig A均明显低于T1时,且T3时CD3+、CD4+、Ig M、Ig A含量均明显高于T2时(P<0.05)。两组患者间T1时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T2、T3时SOD、IL-10、CD3+、CD4+、Ig 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AD、CRP、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微炎症因子的释放,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 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直肠肿瘤 氧化应激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侵及眶内的复发性鼻腔鼻窦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2
作者 王丽 黄辉 +6 位作者 柴伟 何苗 冀庆军 蒋劲松 冯春博 周明朗 代国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69-27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左侧鼻面部不适伴面颊隆起1个月,于2022-04-13就诊亳州市人民医院。患者1个月前发现左侧鼻面部不适伴眼突、视力下降,伴感觉减退,无鼻塞流涕,无头晕头痛,无涕中带血,8年前曾于我院行鼻内镜下左侧鼻腔鼻窦肿物切...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左侧鼻面部不适伴面颊隆起1个月,于2022-04-13就诊亳州市人民医院。患者1个月前发现左侧鼻面部不适伴眼突、视力下降,伴感觉减退,无鼻塞流涕,无头晕头痛,无涕中带血,8年前曾于我院行鼻内镜下左侧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后病理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入院前患者曾就诊于眼科,结合病史资料排除眼部疾病后就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颌骨CT提示左侧鼻腔、筛窦、上颌窦及眼眶内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nose neoplasms)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复发 再发(Recidivism)
下载PDF
鼻腔腺泡细胞癌1例
3
作者 芮晓清 杨俊贤 +1 位作者 房胜建 王卫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1期745-74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右侧鼻塞伴黏涕5年,加重1月余”,于2022-08-03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鼻塞伴流黏涕,曾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具体不...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右侧鼻塞伴黏涕5年,加重1月余”,于2022-08-03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鼻塞伴流黏涕,曾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具体不详),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近1个月,患者感觉右侧鼻塞症状明显加重,无头晕头痛,无耳闷耳鸣等症状。鼻内镜检查:右侧鼻腔可见新生物,根基部位置不确定,表面呈暗红色,附有白色黏涕,欠光滑,触之易出血(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细胞(Carcinoma Acinar Cell) 鼻肿瘤(nose neoplasms) 预后(Prognosis)
下载PDF
经鼻内镜联合血管内治疗在复杂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强 翟翔 +3 位作者 刘钢 佟小光 安兴伟 马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1-75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联合血管内治疗在复杂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9例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联合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切除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测量标准...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联合血管内治疗在复杂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9例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联合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切除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测量标准评估术后疗效;随访期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同时记录肿瘤复发或进展情况,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如出现假性动脉瘤、自发性脑出血、脑梗死等。结果9例患者中4例术前经DSA确认供体动脉或颈内动脉破裂,其中1例术前进行弹簧圈栓塞,1例术中提前置入颈动脉导管鞘,1例术中行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成功止血,1例术中行覆膜支架植入成功止血;4例术中经DSA确认颈内动脉破裂;1例术后即刻DSA确认颈内动脉破裂者行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成功止血。肿瘤全切除率为8/9。随访时间32.00(25.00,48.5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末次随访时GOS评分均为4~5分,均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例经免疫治疗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颈内动脉岩骨段覆膜支架植入术后3个月支架远端再次出现假性动脉瘤,遂行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成功止血,且术后无并发症;余8例未出现假性动脉瘤、自发性脑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治疗有助于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前评估颅底肿瘤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阻断供体动脉,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治疗大血管破裂,也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内窥镜检查 颈内动脉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下载PDF
9666例鼻咽喉部肿瘤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余澄 刘卫平 +4 位作者 姜余梅 赵宇 唐琼兰 梁传余 刘永惠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 了解鼻、咽、喉肿瘤发病的年龄、性别、部位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华西医院病理科在 1 984~ 1 999年间全部经病理诊断的 9666例鼻、咽、喉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①良、恶性肿瘤之比为 1∶8 6 ,在鼻咽部为 ... 目的 了解鼻、咽、喉肿瘤发病的年龄、性别、部位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华西医院病理科在 1 984~ 1 999年间全部经病理诊断的 9666例鼻、咽、喉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①良、恶性肿瘤之比为 1∶8 6 ,在鼻咽部为 1∶62 0 ;②良性肿瘤 2 1种 ,以乳头状瘤、血管纤维瘤和血管瘤多见 ;③恶性肿瘤 2 5种 ,癌和肉瘤之比为 1 1 98∶1 ,以分化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④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较良性肿瘤者约长 1 0岁 ,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⑤良性肿瘤以口咽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最常见 ;恶性肿瘤以鼻咽癌为主 ,肉瘤以鼻腔淋巴瘤最常见。结论 鼻、咽、喉肿瘤的发病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肿瘤 咽肿瘤 喉部肿瘤 病理学 组织学类型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进路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涛 张革化 +3 位作者 刘贤 杨钦泰 叶进 罗荣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2008年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Krouse分类法分为4级:Ⅰ级18例,Ⅱ级45例,Ⅲ级2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2008年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Krouse分类法分为4级:Ⅰ级18例,Ⅱ级45例,Ⅲ级25例,Ⅳ级3例。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组(A组)Ⅰ级18例、Ⅱ级33例、Ⅲ级13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手术组(B组)Ⅱ级12例、Ⅲ级12例;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手术组(C组)Ⅳ级3例。结果术后随访18~90个月,平均37个月,有15.4%(14/91)复发,其中A组Ⅰ级5.6%(1/18)、Ⅱ级6.1%(2/33)、Ⅲ级53.8%(7/13);B组Ⅱ级16.7%(2/12),Ⅲ级8.3%(1/12);C组Ⅳ级33.3%(1/3),统计结果提示Ⅱ级病例,A组和B组复发率无差异,而Ⅲ级病例,A组和B组复发率有差异,A组复发率高。复发病例行再次手术,均随访24个月未再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安全有效方法,大部分可以通过单纯鼻内镜径路术式完成,但对于肿瘤涉及上颌窦、额窦等病变广泛的Ⅲ、Ⅳ级患者,采用联合进路可以避免手术盲区,减少肿瘤残留,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乳头状瘤 内翻性 内镜手术
下载PDF
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5
7
作者 肖玲 陈璐 +7 位作者 王媛媛 刘杰 沈暘 柯霞 黄江菊 胡国华 李咏梅 杨玉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6-989,共4页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8例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其CT和MRI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鼻腔鼻...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8例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其CT和MRI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CT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分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影,周围骨质常有破坏,常侵犯腔外的软组织,如眼眶、颅内;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强化。MRI多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CT、MRI对恶性肿瘤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与MRI联合应用,能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P<0.05)。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对于复杂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建议增强CT和增强MRI联合应用,共同确定肿瘤性质、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鼻窦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诊治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良嗣 蒙翠原 +4 位作者 张思毅 陈少华 庄恒国 宋新汉 张洪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两例鼻腔鼻窦肌上皮癌临床资料 ,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女性 ,4 7岁 ;1例为男性 ,5 4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腔暗红色肿物。鼻窦CT示鼻腔占位性病变。...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两例鼻腔鼻窦肌上皮癌临床资料 ,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女性 ,4 7岁 ;1例为男性 ,5 4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腔暗红色肿物。鼻窦CT示鼻腔占位性病变。术前病理及免疫组化 (S - 10 0蛋白、平滑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等呈阳性染色 )确诊“肌上皮癌”。两例均行鼻侧切开鼻腔肿瘤切除术 ,例 1术后 5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术后 11月死于全身骨及肝转移。例 2术后 8月死于肺转移。结论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极为罕见 ,迄今为止 ,仅 8例报道。综合文献 ,该瘤具有生长迅速、广泛侵犯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血行转移率高、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对于cN0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 肿瘤生物学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预后 病理特点
下载PDF
鼻NK/T细胞淋巴瘤——15年研究报道 被引量:52
9
作者 刘卫平 李甘地 +1 位作者 刘永惠 梁传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 (原诊断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病变性质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过去 15年中对近 2 0 0例“中线恶网”病例做了一系列研究 ,包括临床病理分析、LSAB法免疫组化染...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 (原诊断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病变性质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过去 15年中对近 2 0 0例“中线恶网”病例做了一系列研究 ,包括临床病理分析、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作免疫表型分析、用PCR技术作T细胞受体β和γ链基因重排及EBV DNA检测、EBER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DNA片段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鼻NK/T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表现 ;②瘤细胞表达CD3ε:89 8% ;CD45RO :81 2 % ;CD5 6 :81 2 % ;TIA 1:10 0 %。不表达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 ;③TCR β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85 7% ,TCR γ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 94 45 % ;④EBV DNA检出率为 6 7 86 % ;EBER原位杂交阳性率为 90 6 3% ;⑤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与Ki 6 7+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0 6 3) ,Ki 6 7+细胞数量变化与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有明显关系 (P <0 0 2 )。结论 :“中线恶网”实为EB病毒相关、细胞毒性NK/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NT/T细胞淋巴瘤 病理 EB病毒 免疫表型
下载PDF
穿孔素与颗粒酶B在鼻NK/T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5 位作者 孟奎 陈琴 盛春宁 李军 陈鑫 刘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 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分布情况 ,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同时与组织芯片中其他类型淋巴瘤进行比较研究 ,1... 目的 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分布情况 ,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同时与组织芯片中其他类型淋巴瘤进行比较研究 ,1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结果  1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均见穿孔素和颗粒酶B过度表达。以 6 0例淋巴瘤制成组织芯片的 4 2例B细胞淋巴瘤中见 11例少许穿孔素和 14例少许颗粒酶B阳性表达细胞散在分布于瘤细胞间 ,10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 8例少许表达穿孔素和 9例少许表达颗粒酶B。 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见少许穿孔素和颗粒酶B阳性表达细胞。 2例霍奇金淋巴瘤阴性。NK/T细胞淋巴瘤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程度与T、B淋巴瘤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穿孔素和颗粒酶B是鉴定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的免疫标记物 ,可作为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性标记物 ;其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反映了机体存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素 颗粒酶B NK细胞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鼻肿瘤 免疫反应
下载PDF
鼻内窥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健刚 黄郁林 +2 位作者 冯锦标 黎志辉 陈少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9期92-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中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0例,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中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0例,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例。结果术后随访13~61个月,平均21个月,13例中12例未复发,治愈率92.3%,1例术后复发,病理检查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给予放射治疗。结论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局限的病变;而对广泛病变则应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内镜检查 外科 手术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砚玲 陈月洁 +4 位作者 赵天琪 闫艾慧 卢涛 李松柏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SNIP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3例SNIP中,起源于鼻腔18例,筛窦3例,上颌窦2例;其中2例伴局部细胞异型增生,1例...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SNIP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3例SNIP中,起源于鼻腔18例,筛窦3例,上颌窦2例;其中2例伴局部细胞异型增生,1例恶变为中分化鳞癌。22例(95.7%)可见高低信号相间的卷曲脑回状(CCP)条纹影,其中19例(86.4%)呈弯曲状,3例(13.6%)平行走行状如垄沟。增强扫描肿瘤影像及信号与T2WI相似。1例恶变鳞癌者无CCP且肿块中心有不规则坏死区。18例鼻腔SNIP矢状面上6例边缘可见"贝壳征",且增强扫描肿瘤内见放射状CCP,术后证实其中心为肿瘤起源处。结论 MRI能清晰地显示鼻腔鼻窦SNIP的影像特点,CCP、矢状面肿瘤边缘"贝壳征"及增强扫描肿瘤内放射状CCP有助于诊断及帮助确定肿瘤的起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鼻窦肿瘤 乳头状瘤 内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进路选择与疗效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文 刘少峰 +3 位作者 沈昌德 余良虎 胡春璋 范畴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Krouse分类法分为4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1例。采用鼻...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Krouse分类法分为4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1例。采用鼻内镜鼻内手术16例,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10例(其中包括复发再手术5例)。结果术后随访6~69个月,有5例复发(23.8%),再次手术采用鼻内镜联合进路切除,均随访24个月未再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但需按分期选择术式。对于肿瘤涉及上颌窦、额窦等病变广泛的Ⅲ、Ⅳ级患者,采用联合进路可以避免手术盲区,减少肿瘤残留,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乳头状瘤 内镜手术
下载PDF
MRI高清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对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红艳 黄文虎 +1 位作者 舒锦尔 王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高清弥散加权成像及MRI动态增强对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MRI平扫、增强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进行... 目的:探讨高清弥散加权成像及MRI动态增强对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MRI平扫、增强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进行分析;8例患者行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及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peak)、最大强化率(ERmax)、最大率上升斜率(Slopemax)、流出率(WR))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病变累及单侧鼻腔鼻窦,3例累及双侧鼻腔鼻窦;病变主体位于筛窦10例,上颌窦3例,多个鼻窦2例。肿块边界欠清,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结构。与脑灰质相比,T_1WI呈略低信号10例,呈等信号5例;T_2WI呈略高信号15例。15例患者中,7例病变信号尚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8例病变信号混杂,T_1WI见条状高信号,T_2WI见条状高、低信号,增强后3例呈典型的葡萄状强化、5例呈环形及条片强化。肿瘤实性部分ADC平均值为(0.59±0.08)×10^(-3)mm!2/s。8例行DCE-MRI检查的患者中,TIC为速升缓降型6例,速升速降型2例,Tpeak为(69.1±13.3),WR为(2.2±0.5)%。结论: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ADC值为(0.59±0.08)×10^(-3)mm^2/s,动态增强为Ⅱ、Ⅲ型曲线,提示为恶性肿瘤;结合常规MRI对病变的定性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横纹肌肉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影像导航系统在耳鼻咽喉颅底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西成 张庆泉 +3 位作者 张华 孙岩 张天振 王锡温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耳鼻咽喉颅底外科的应用及优势。方法:应用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行手术12例,总结在耳鼻咽喉科手术中应用导航系统的优点及特点。结果:12例均获成功,2例视神经管减压的患者顺利减压且视力提高,1例翼腭窝侵犯鼻...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耳鼻咽喉颅底外科的应用及优势。方法:应用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行手术12例,总结在耳鼻咽喉科手术中应用导航系统的优点及特点。结果:12例均获成功,2例视神经管减压的患者顺利减压且视力提高,1例翼腭窝侵犯鼻咽部的肿瘤得到了彻底切除,其它涉及到蝶窦、额窦、后组筛窦者都顺利开放,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影像导航手术系统结合鼻内镜,使耳鼻喉手术的定位更准确、更安全、有效、彻底,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外科手术 影像导航系统 诊断显像
下载PDF
鼻腔及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朝璇 黄春元 +2 位作者 吕永革 杨茂洪 罗帝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NHL的CT表现。结果 11例中原发鼻腔8例,鼻窦3例。8例鼻腔病灶中5例起源于鼻前庭或鼻腔前部;病灶肿块表现4例,浸润表...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NHL的CT表现。结果 11例中原发鼻腔8例,鼻窦3例。8例鼻腔病灶中5例起源于鼻前庭或鼻腔前部;病灶肿块表现4例,浸润表现2例,混合表现5例,多数(9/11)密度相对均匀;位于鼻窦者骨质破坏明显且可膨胀性压迫骨质;位于鼻腔者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较轻微;病灶易累及邻近结构。结论鼻腔、鼻窦NH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鼻肿瘤 鼻窦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鼻腔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蔡爱群 陈俊伟 +2 位作者 李仰康 陈雪吟 周修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鼻腔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根据2001年WHO淋巴瘤分类方法,27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淋巴瘤4例,T细胞和NK/T细胞性淋巴瘤22...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鼻腔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根据2001年WHO淋巴瘤分类方法,27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淋巴瘤4例,T细胞和NK/T细胞性淋巴瘤22例,1例NHL未分型。CT表现:①病变绝大部分位于鼻腔前部(13/27)和前中部(6/27),密度均匀,呈膨胀性生长,未见坏死液化。多伴有鼻翼、鼻背、面颊部软组织增厚、肿胀或肿块(24/27)。②向周围蔓延,浸润筛窦(15/27)、上颌窦(6/27)、蝶窦(4/27)、颞下窝(2/27)、翼腭窝(2/27)、眼眶(2/27)、鼻咽(2/27)等。③骨质破坏少而轻,一般上颌窦前壁未见破坏。④鼻前庭受累少(3/27)。⑤颈部淋巴结受累少(3/27)。⑥放化疗后,短期内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14/16)。结论:鼻腔NHL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CT扫描能直观全面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和程度,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鼻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扩散加权成像特征及其诊断肿瘤浸润神经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新艳 郝晖 +3 位作者 吴建兴 胡凌 郭健 鲜军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CC)DWI特征及DWI诊断肿瘤浸润神经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腺ACC常规MRI及DWI资料,观察MRI及DWI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诊断肿瘤浸润神经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CC)DWI特征及DWI诊断肿瘤浸润神经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腺ACC常规MRI及DWI资料,观察MRI及DWI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诊断肿瘤浸润神经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结果平扫MRI:T1WI低信号5例(5/19,26.32%),等信号14例(14/19,73.68%),8例(8/19,42.11%)信号不均匀;T2WI高信号6例(6/19,31.58%),等信号13例(13/19,68.42%),15例(15/19,78.95%)不均匀;增强MRI:1例(1/19,5.26%)均匀强化、18例(18/19,94.74%)不均匀强化,中度强化11例(11/19,57.89%)、明显强化8例(8/19,42.11%)。DWI:等信号6例(6/19,31.58%),低信号12例(12/19,63.16%),略高信号1例(1/19,5.26%)。平扫和增强MRI诊断神经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54.55%(6/11)、87.50%(7/8)、68.42%(13/19)和90.91%(10/11)、87.50%(7/8)和89.47%(17/19),DWI诊断神经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82%(9/11)、75.00%(6/8)和78.95%(15/19),其准确率高于平扫MRI(P<0.05),低于增强MRI(P<0.05)。结论鼻腔鼻窦ACC的DW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且对于诊断ACC神经浸润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腺样囊性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东海 李桂玲 +3 位作者 王春花 李海春 李翔宇 罗宏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6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的防治。方法16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术中、术后局部用抗肿瘤药5-氟脲嘧啶(5-Fu)冲洗及贴敷。结果16例病人随访8个月 ̄42个月,1例术后30个...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的防治。方法16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术中、术后局部用抗肿瘤药5-氟脲嘧啶(5-Fu)冲洗及贴敷。结果16例病人随访8个月 ̄42个月,1例术后30个月复发,其他15例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效果好、复发率低、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腔 复发率 手术治疗 鼻内镜 并发症 术后 贴敷 内镜下 面部
下载PDF
面中部翻掀术联合鼻内镜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被引量:8
20
作者 贺广湘 孙虹 +3 位作者 马艳红 蒋明 陈江波 李和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面中部翻掀术联合鼻内镜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采用面中部翻掀术联合鼻内镜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上网检索了近5年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对不同手术方式的复发率进行... 目的探讨面中部翻掀术联合鼻内镜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采用面中部翻掀术联合鼻内镜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上网检索了近5年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对不同手术方式的复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2~6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这种联合手术方式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彻底切除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避免面部切口、肿瘤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点。术后定期鼻内镜随访可确保复发肿瘤的早期发现及妥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面中部翻掀术 鼻内窥镜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