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of notochord cells during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 Cynops orientalis
1
作者 ZENGMIBAI YINGWANG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of notochord cells during their differentiation was studied by microinjection of a fluorescent dye.Lucifer Yellow,Clos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incidences of dye coupling and quanti...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of notochord cells during their differentiation was studied by microinjection of a fluorescent dye.Lucifer Yellow,Clos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incidences of dye coupling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gap junctions.high incidences of dye coupling and of gap junctions occurred at a stage when notochord cells were active in the change of cell shape and cell arrangement.With the subsidence of cell movements,both dye coupling and gap junctions were reduced to lower levels.It was,therefore,Suggested that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via gap junctio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ordination of notochord cell movements.Gap Junctions of altered configuration occurred in notochord cells in late taibud stage.The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dye coupling at this stage with those at other stage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gap junctions of altered configuration functioned just as those of generalized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蝾螈 脊索细胞 细胞分化期 细胞间通讯 细胞间隙连接
下载PDF
椎间盘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浩曦 韦建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椎间盘退变(IDD)引起的腰背痛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往往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并且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如何延缓或逆转IDD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比如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和细胞因子疗法。如今随着转录因子在椎间盘发育过程中的相... 椎间盘退变(IDD)引起的腰背痛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往往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并且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如何延缓或逆转IDD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比如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和细胞因子疗法。如今随着转录因子在椎间盘发育过程中的相继发现,将为开发出一种新的椎间盘疗法提供可能。该文就椎间盘发育过程中相关转录因子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椎间盘退变 脊索细胞 髓核细胞
下载PDF
脊索细胞: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的新选择?
3
作者 孙振 段伟 +4 位作者 常乐 赵昕 许奔驰 罗卓荆 叶正旭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86-489,共4页
椎间盘退变(IDD)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引发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退变性畸形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人椎间盘发育早期,存在形态较大、富含囊泡的脊索细胞和形态较小、无囊泡的髓核细胞。然而,随着... 椎间盘退变(IDD)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引发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退变性畸形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人椎间盘发育早期,存在形态较大、富含囊泡的脊索细胞和形态较小、无囊泡的髓核细胞。然而,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脊索细胞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早期IDD开始出现。研究表明,脊索细胞可通过保护髓核细胞维持椎间盘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脊索细胞还可抑制血管神经浸润维持椎间盘内环境稳态。此外,脊索细胞还可诱导干细胞向髓核细胞表型分化。然而,以上相关机制研究仍处于早期,脊索细胞在椎间盘中的重要地位仍未被完全阐明。因此,深入研究脊索细胞在椎间盘正常功能调控的机制和相关通路、探索其对IDD的生物治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脊索细胞 生物治疗
下载PDF
高残留农药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脊索的特异性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永利 杨景峰 +3 位作者 巴雅斯胡 王思珍 赵宝全 董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97-1304,共8页
福美双在我国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农药,它的高残留性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以斑马鱼胚胎作为试验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了福美双对胚胎脊索弯曲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弯曲与重叠等形... 福美双在我国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农药,它的高残留性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以斑马鱼胚胎作为试验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了福美双对胚胎脊索弯曲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弯曲与重叠等形态学变化,脊索弯曲程度与福美双的染毒浓度呈正相关.通过Ⅱ型胶原蛋白抗体染色表明,福美双引起软骨发育的变化与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降低密切相关.试验进一步表明,斑马鱼胚胎适合作为农药毒性评价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美双 斑马鱼胚胎 毒性 脊索
下载PDF
脊索细胞促进髓核软骨样细胞增殖及表型维持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献峰 刘浩 +3 位作者 丰干均 邓力 李秀群 梁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兔髓核中的细胞成分,观察脊索细胞形态及对软骨样细胞增殖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6只4周龄新西兰兔胸腰段脊柱,获取髓核,0.2%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及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脊索细胞及软骨样细胞。实验分为单纯软骨样细胞培养... 目的分离纯化兔髓核中的细胞成分,观察脊索细胞形态及对软骨样细胞增殖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6只4周龄新西兰兔胸腰段脊柱,获取髓核,0.2%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及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脊索细胞及软骨样细胞。实验分为单纯软骨样细胞培养组(A组)及脊索细胞、软骨样细胞(1∶1)共培养组(B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生长情况,测定两组原代及传代细胞成活率,MTT法测定两组第2代细胞增殖曲线,并以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两组原代及传代细胞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纯化脊索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细胞培养观察,原代脊索细胞直径10~15μm,胞浆内富含大小不等的囊泡;原代软骨样细胞直径4~6μm,胞浆内无囊泡。各代细胞成活率A组为89.0%~95.3%,B组为91.3%~96.3%,各代细胞成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培养3~4d进入对数生长期,B组细胞培养2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4d后,B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代以内细胞表达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B组细胞表型维持至5代。结论脊索细胞能促进髓核软骨样细胞的增殖及表型维持;脊索细胞可能在防止椎间盘退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 脊索细胞 软骨样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Wistar大鼠SONIC HEDGEHOG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朝晖 赖燕来 +2 位作者 曾文文 左焕琮 谢佐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获得SHH蛋白以研究它在治疗神经变性疾病中的作用 ,本室提取不同胚龄Wistar胎鼠中的总RNA ,应用RT PCR技术获得SHH N的cDNA ,重组于pGEM T载体 ,经测序鉴定后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表达菌株Q15 SHH N ,然后诱导SHH蛋白的表达。... 为了获得SHH蛋白以研究它在治疗神经变性疾病中的作用 ,本室提取不同胚龄Wistar胎鼠中的总RNA ,应用RT PCR技术获得SHH N的cDNA ,重组于pGEM T载体 ,经测序鉴定后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表达菌株Q15 SHH N ,然后诱导SHH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 ,在E11.5 E2 0 .5胎鼠的脊索中能克隆到 6 30bp的cDNA片段 ,并且随胚龄增加 ,此片段的表达量逐渐减少 ;测序结果显示 ,此片段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数据库中人、小鼠和SD大鼠的SHH N的序列有较高同源性 ;表达菌株经诱导后产生约 2 1kD的融合蛋白。提示SHH N是一种发育相关基因 ,在不同种属中的同源性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和表达 WISTAR大鼠 胎鼠 治疗 诱导 蛋白 基因 脊索 原核表达质粒 T载体
下载PDF
良性脊索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方三高 马强 +3 位作者 林俐 杜娟 肖华亮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8-572,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脊索细胞瘤(BN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在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所见基础上,分析1例BNCT的组织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8岁。下腰痛1年。CT扫描显示第4腰椎椎体软骨终板下占位性病变,具有清楚的... 目的探讨良性脊索细胞瘤(BN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在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所见基础上,分析1例BNCT的组织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8岁。下腰痛1年。CT扫描显示第4腰椎椎体软骨终板下占位性病变,具有清楚的硬化边,但无明显的皮质塌陷及骨质破坏。MRI示T2WI呈高信号,而T2WI呈低信号。行病灶彻底刮除及腰椎重建术。巨检:病变呈果冻样或貌似变性的骨髓脂肪。镜检:肿瘤主要由实性片层状脂肪样细胞或洋葱皮样细胞构成,肿瘤细胞马赛克样排列,胞膜清晰,胞质空泡状、泛白或轻度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居中或偏位。不仅无显著的核异型及核分裂,同时缺乏分叶状结构、细胞外黏液样基质及丰富的血管网,也无松质骨浸润及坏死。病变中可见一些岛状分布的非肿瘤性骨髓组织。受累骨小梁硬化。免疫组化示CKpan和CK8/18(+),但CD68(-)。结论 BNCT是一种罕见的骨内脊索源性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良性脊索细胞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胸椎良性脊索细胞瘤临床病理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叶 陈健宁 +4 位作者 颜荣华 周静 金亦 邵春奎 张娜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6-800,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良性脊索细胞瘤(BN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1例胸椎内良性脊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NCT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院就诊患者男性,59岁,无明显诱... 【目的】探讨良性脊索细胞瘤(BN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1例胸椎内良性脊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NCT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院就诊患者男性,59岁,无明显诱因背痛1年。MRI显示胸11椎体内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影,边缘清楚,无软组织肿块。因穿刺结果提示可能为脊索瘤,遂行胸11椎体切除及胸椎重建术。病理取材肉眼见破碎骨质,未见明显肿物。镜下骨小梁间见多灶性、成片分布的"脂肪样"细胞,呈马赛克样镶嵌排列,胞质空亮或嗜酸(HE染色),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被挤压于细胞边缘,几乎无异型性或少量细胞仅见轻度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肿瘤不形成分叶状结构,亦未见黏液基质。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K、Vimentin、EMA、S-100均为阳性。【结论】BNCT是一种少见的脊索源性良性肿瘤,与脊索瘤的临床处理方式不同。因与脊索瘤免疫表型有重叠,易造成误诊,需要充分认识,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脊索细胞瘤 脊索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农药代森锌对斑马鱼胚胎脊索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永利 巴雅斯胡 +1 位作者 杨景峰 董武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8-440,445,共4页
目的检测广泛应用的农药代森锌的毒性。方法运用斑马鱼胚胎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 0.0025,0.005,0.01,0.02,0.03,0.05,0.1,和1.0μmol/L代森锌染毒并没有引起斑马鱼明显死亡,但脊索却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弯曲比率分别是1.42%,10.5%,5.27%,2... 目的检测广泛应用的农药代森锌的毒性。方法运用斑马鱼胚胎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 0.0025,0.005,0.01,0.02,0.03,0.05,0.1,和1.0μmol/L代森锌染毒并没有引起斑马鱼明显死亡,但脊索却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弯曲比率分别是1.42%,10.5%,5.27%,26.25%,44.11%,66.25%,100%和100%,这种特异的弯曲与胶原蛋白无明显关联。结论实验表明短时间低浓度的代森锌可以致使胚胎畸形,也表明斑马鱼作为环境污染监测,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森锌 斑马鱼胚胎 毒性 脊索弯曲
下载PDF
猪髓核基质成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脊索样细胞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德芳 江增鑫 +2 位作者 曾庆敏 吴靖平 谢晓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5366-5371,共6页
背景:脊索细胞对椎间盘内严酷的内环境有良好的抵抗性,或许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适的种子细胞来源。猪髓核终生含有大量脊索细胞,其基质内含有多种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脊索样细胞分化。目的:观察猪髓核基质对骨髓间... 背景:脊索细胞对椎间盘内严酷的内环境有良好的抵抗性,或许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适的种子细胞来源。猪髓核终生含有大量脊索细胞,其基质内含有多种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脊索样细胞分化。目的:观察猪髓核基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猪髓核粉末,并用配置好的DMEM完全培养基重悬粉末制备成含猪髓核组织的DMEM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3周,RT-PCR检测脊索细胞标记性基因鼠短尾突变体表型(T)、细胞角蛋白8及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该实验经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贴壁生长能力,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且能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105;(2)在猪髓核基质成分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表达鼠短尾突变体表型、细胞角蛋白8、细胞角蛋白18;(3)结果显示,猪髓核基质成分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脊索细胞表型的脊索样细胞,为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髓核 脊索细胞 全骨髓培养法 鼠短尾突变体表型基因
下载PDF
非接触共培养脊索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彦男 邵增务 +4 位作者 吴永超 王佰川 马凯歌 丁凡 杨述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7-742,共6页
目的: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notochordal cells,NC)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通过非接触共培养探讨NC对MSC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4~6周龄新西兰兔8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提取NC,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 目的: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notochordal cells,NC)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通过非接触共培养探讨NC对MSC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4~6周龄新西兰兔8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提取NC,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FICOLL液分离MSC,将NC和MSC等比例(1∶1)通过transwell培养板进行非接触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单纯MSC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光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对两组的MSC行免疫组化及RT-PCR、Western-blot检测MSC细胞表型的改变情况。结果:原代NC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大,细胞增殖不明显;MSC贴壁生长,呈三角形或梭形,漩涡状排列。甲苯胺蓝染色:对照组MSC细胞核淡染,胞体染色不明显,染色阴性;实验组MSC可见从第3天开始胞体及胞外基质出现紫红色,第5天染色更加明显。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照组MSC淡染,细胞形态不清楚;实验组第3天出现MSC内出现棕黄色深染,随着时间推移细胞染色加深呈阳性表现。RT-PCR检测,经过5d非接触共培养后实验组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2.35倍(P<0.05),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1.61倍(P<0.05),对照组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为实验组的2.56倍(P<0.05)。Western-blot检测后发现:经过5d非接触共培养,实验组蛋白聚糖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61倍(P<0.05),Ⅱ型胶原的表达为对照组的10.04倍(P<0.05)(P<0.05)。结论: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脊索细胞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向类软骨细胞方向分化,这将为组织工程化髓核的种子细胞筛选提供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髓核 椎间盘 共培养
下载PDF
良性脊索细胞瘤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燕 李连波 景洪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3-415,420,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脊索细胞瘤(benign notochordal cell tumor,BN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BNCT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BNCT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27、59和29岁。眼观:3例... 目的探讨良性脊索细胞瘤(benign notochordal cell tumor,BN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BNCT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BNCT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27、59和29岁。眼观:3例肿瘤均为胶冻状碎组织,灰白、灰黄色,质软、脆。镜检:肿瘤由胞质透亮的脂肪样细胞和胞质淡染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呈巢状或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肿瘤组织中未见分叶状结构、细胞外黏液样基质和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均高表达CKpan、CK7、CK18、EMA、vimentin和S-100。结论 BNC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脊索源性肿瘤,预后较好。BNCT需与脊索瘤、转移癌和脂肪组织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良性脊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邻近组织对爪蟾脊索决定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弥白 吴芝莉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31-339,共9页
影响爪蟾脊索决定和分化的因素,过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体外共同培养的方法检测了肌节和神经上皮在脊索决定和分化中的作用。结果指出,脊索与两侧肌节共同培养,肌节的量为脊索的决定和分化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一侧肌节的量满足不了使所有... 影响爪蟾脊索决定和分化的因素,过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体外共同培养的方法检测了肌节和神经上皮在脊索决定和分化中的作用。结果指出,脊索与两侧肌节共同培养,肌节的量为脊索的决定和分化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一侧肌节的量满足不了使所有脊索进行决定和分化的条件,在少数例子里甚至分化不出脊索。在神经上皮的包裹中,部份脊索细胞向肌细胞分化,单独与脊索接触也不利于脊索的正常分化。讨论了中轴器官之间在决定和分化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爪蟾 发育 分化 两栖纲
下载PDF
核酸酶I-SceI介导的转基因斑马鱼构建及连接蛋白Connexin48.5的定位研究
14
作者 刘俊 杨镇滔 +2 位作者 李汉杰 田书也 韩家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6-1069,共4页
细胞连接蛋白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的一类结构相似、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每6个相同或不同的连接蛋白围绕中央孔排列形成一个连接子,相邻细胞膜上的连接子相互对接形成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重要的通讯连接,它不仅... 细胞连接蛋白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的一类结构相似、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每6个相同或不同的连接蛋白围绕中央孔排列形成一个连接子,相邻细胞膜上的连接子相互对接形成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重要的通讯连接,它不仅是细胞间代谢偶联、冲动传导的结构基础,而且可以通过介导与细胞的迁移、分化、增生和器官形成有关的信号物质而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细胞间隙连接在生物体中的作用,采用斑马鱼胚胎显微注射核酸酶I-SceI和质粒DNA的方法成功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与细胞连接蛋白Connexin48.5融合表达的转基因荧光斑马鱼品系,并通过对荧光蛋白发光的观察在斑马鱼鱼体中进行连接蛋白Connexin48.5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核酸酶I-SceI介导下的斑马鱼转基因方法效率较高,可行性好;连接蛋白Connexin48.5在斑马鱼体内主要定位于眼球晶状体和脊索.所获得的Connexin48.5-GFP融合表达斑马鱼系,以及利用该品系进行的Connexin48.5定位研究对细胞连接蛋白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研究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EI Connexin48 5 转基因 晶状体 脊索
下载PDF
Klippel-feil:A syndrome in the occipital-cervical spine field and its dentofacial manifestations 被引量:1
15
作者 Trine G Michelsen Pernille B Brusgaard Liselotte Sonnesen 《World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5年第2期81-86,共6页
Klippel-Feil syndrome(KFS) is defined by congenital cervical vertebral spine fusion and is seen with a wide spectrum of dental manifestations and craniofacial profiles. Previous studies on lateral cephalograms have do... Klippel-Feil syndrome(KFS) is defined by congenital cervical vertebral spine fusion and is seen with a wide spectrum of dental manifestations and craniofacial profiles. Previous studies on lateral cephalograms have document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fusion of the cervicalvertebrae and deviations in the craniofacial profile in non-syndromic patients with severe malocclusion. To our knowledge, no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scribed the craniofacial profile including the cranial base of KFS patients on lateral cephalograms. Therefore KFS and its craniofacial and dental manifestations were described according to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additionally the craniofacial profile and cranial base was analysed on lateral cephalograms of two patients with KF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 dental manifestations of KFS-patients included oligodontia, overjet, cross bite, open bite and deep bite. The craniofacial profile was clinically described as reduced lower facial height, midfacial hypoplasia, and mandibular prognathia. The analyses of the two lateral cephalograms showed increased mandibular inclination, increased vertical jaw-relationship, increased jaw angle and maxillary retrognathia. The cranial base was normal in both cases. The sagittal jaw relationship and mandibular prognathia varied between the two cas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analyses of the two lateral cephalograms have shown that deviations in the occipital and cervical spine field as KF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viations in the teeth and craniofacial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ipital and cervical spine field Klippel-Feil syndrome notochord EMBRYOLOGY Cervical column morphology MALOCCLUSION
下载PDF
退变椎间盘的细胞培养
16
作者 马可 胡祖鹏 +1 位作者 齐宗华 胡有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7期7253-7253,共1页
背景:目前尚未见成熟的成年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细胞培养模型报道,而此模型为建立椎间盘组织工程的细胞学基础。目的:建立成人椎间盘细胞培养模型,奠定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学基础。设计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在山东省... 背景:目前尚未见成熟的成年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细胞培养模型报道,而此模型为建立椎间盘组织工程的细胞学基础。目的:建立成人椎间盘细胞培养模型,奠定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学基础。设计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标本来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5例确诊为退行性椎间盘病变患者。L2~3椎间盘1例,L4~5椎间盘3例,L5~S1椎间盘1例。方法:对5例取自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椎间盘的手术标本,采用系列酶消化法细胞培养和组织块细胞培养两种方法,应用HAMF12培养基加体积分数为10%和20%的胎牛血清分别进行了细胞培养,均获得了传代,并对培养细胞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形态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生长状况。②光镜下细胞形态观察。③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均能获得大量的退变椎间盘细胞,并成功地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细胞的分泌物质可能对细胞的生长起一定的限制作用,去除该物质后细胞可迅速增生。但在细胞生长及增殖过程中,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下细胞增殖速度明显高于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时的速度。全部退变椎间盘标本中均发现了脊索细胞。结论:成人退变椎间盘可以用来获得椎间盘组织工程所需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椎间盘 椎间盘细胞 细胞培养 脊索细胞
下载PDF
兔脊索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点观察
17
作者 丁凡 邵增务 +1 位作者 熊蠡茗 蔡显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建立体外兔椎间盘脊索细胞藻酸盐凝胶培养模型,观察脊索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及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沉淀法体外分离收集原代椎间盘脊索细胞,于1.2%藻酸盐凝胶(低密度)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建立体外兔椎间盘脊索细胞藻酸盐凝胶培养模型,观察脊索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及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沉淀法体外分离收集原代椎间盘脊索细胞,于1.2%藻酸盐凝胶(低密度)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经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表型初步鉴定,并分别以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试剂-8(CCK-8)检测细胞在藻酸盐凝胶中的存活和增殖能力。结果成功分离获得原代椎间盘脊索细胞,可稳定表达Ⅱ型胶原。原代脊索细胞在藻酸盐凝胶中生长良好,但增殖缓慢。结论初步了解兔椎间盘脊索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为椎间盘退变机制及组织工程学髓核种子细胞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细胞 藻酸盐 椎间盘
下载PDF
细胞结构与生物器官组织的计算机仿真
18
作者 傅廷亮 鲁润龙 《计算机仿真》 CSCD 1998年第4期45-48,38,共5页
该文介绍了细胞结构的计算机仿真方法。二维肥皂泡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具有普遍性,这一方法可应用于其它领域类似的课题。生命科学中使用计算机仿真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还介绍了非洲爪蟾脊索器官形成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关键词 细胞结构 细胞生物学 生物器官组织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The role of transcriptional factor brachyur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repair of nucleus pulposus
19
作者 YINGHUI WU HONG ZHANG +2 位作者 QIANG WANG SUOYUAN LI JUN SHEN 《BIOCELL》 SCIE 2022年第6期1363-1364,共2页
Transcription factor Brachyury,a protein containing 435 amino acids,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and reported in notochord differentiation and nucleus pulposus development.The crucial function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 Transcription factor Brachyury,a protein containing 435 amino acids,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and reported in notochord differentiation and nucleus pulposus development.The crucial function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by Brachyur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which suggests Brachyury can be developed into a potential novel target for the therapy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YURY Nucleus pulposus notochord IVD
下载PDF
Complete Urethral Duplicity: A Rare Caus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New Type According to Effman’s Classification
20
作者 Kimassoum Rimtebaye Franklin Danki Sillong +3 位作者 Arya Zarif Agah Tashkand Mignagnal Kaboro Lamine Niang Serigne Magueye Gueye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15年第10期182-187,共6页
Aim: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anatomical, therapeutic aspects and propose a diagram of a new type of a complete urethral duplicity in classification of Effman. Material and Methods: This was a case report of a 14-yea... Aim: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anatomical, therapeutic aspects and propose a diagram of a new type of a complete urethral duplicity in classification of Effman. Material and Methods: This was a case report of a 14-year-old patient who suffered from birth of incontinence occurring while sitting with concept of preservation of normal urination. The patient was carrying two urethral meatus, one continent and the other incontinent. The two urethral meatus were easy to catheterize. The imagery was non-contributory. Resection of accessory urethra helped to make the patient continent. Informed consent was obtained from the patient’s parents for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the anonymous use of record and photographs for scientific aims. Results: The diagnosis of urethral duplicity was retained. An explanatory approach is reported, a new scheme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Effman. Conclusion: The urethral duplicity is a rare urogenital abnormality whose et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and has not finished delivering the secret of his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THRAL Duplication EPISPADIAS PENIS KINKING notochord SPHINC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