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邪理论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思路与实践探索
1
作者 黄婉怡 薛亚静 +1 位作者 林杰文 王新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76-2580,共5页
探讨“伏邪理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所致疫病的病机认识、防治思路的指导意义。“伏气”为温病病因,亦为人身阳热之气;阳热之气郁伏于内可成为伏热体质,伏热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尤为密切,伏热体质更易致温邪为患。伏邪理论对中医防治新... 探讨“伏邪理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所致疫病的病机认识、防治思路的指导意义。“伏气”为温病病因,亦为人身阳热之气;阳热之气郁伏于内可成为伏热体质,伏热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尤为密切,伏热体质更易致温邪为患。伏邪理论对中医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疫病的启示主要为:气候反常是疫病发生的重要预警和外在条件;同气相求,伏邪与新感病邪性质相关,易内伤太阴,脾虚湿聚则成“伏湿”;从伏邪理论防治疫病,有助于辨识证候重点,制定针对病机的核心治法,截断病情。基于伏邪理论,针对伏湿的祛湿法为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治法。该课题组以燥湿、化湿、利湿、健脾等多种祛湿法组方,拟定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方“五指防冠方”(由五指毛桃、薏苡仁、茯苓、火炭母、苍术、广藿香、甘草组成),该方可应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祛湿法的疗效机制主要与改善机体的免疫紊乱状态、恢复机体抗病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新冠病毒感染 伏热体质 伏湿 祛湿法 五指防冠方 中药防治
下载PDF
安徽地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σC基因序列分析
2
作者 胡晓苗 李薇 +7 位作者 李婷 许夏澎 薄宗义 郭梦娇 张小荣 吴艳涛 戴银 张成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5-811,共7页
为掌握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最新流行特征,本研究收集安徽某地区鸭场出现肝组织肿胀、出血等临床症状的25份雏鸭肝脏及脾脏样品,利用RT-PCR方法检测NDRV。将RT-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样品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收获第3代尿囊液进行PCR... 为掌握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最新流行特征,本研究收集安徽某地区鸭场出现肝组织肿胀、出血等临床症状的25份雏鸭肝脏及脾脏样品,利用RT-PCR方法检测NDRV。将RT-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样品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收获第3代尿囊液进行PCR检测及病毒纯净性鉴定;同时对NDRV分离株的全长σC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将测序所得的分离株σC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21株禽源呼肠孤病毒参考株的相应基因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分离株基于σC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σC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分析。将分离株接种Vero细胞观察其体外培养特性,感染雏鸭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25份病料样品中检出3份NDRV阳性样品,将阳性病料样品接种鸡胚3 d内,鸡胚全部死亡,并伴有水肿、严重充血等现象;病毒纯净性试验结果显示,病料样品仅NDRV呈阳性,其他病原如鸭甲型肝炎病毒(DHV)、鸭坦布苏病毒(DTMUV)、禽呼肠孤病毒(AR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及禽腺病毒(FAdV)均为阴性。将3株分离株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目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为同一株病毒,并将其命名为NDRV AH株。对NDRV AH株σC基因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NDRV AH株与其他NDRV参考株σC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9.5%~99.0%,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5.3%~98.9%。σC基因的遗传演化结果显示,NDRV AH株属于基因2型。σC氨基酸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与灭活疫苗TH11株(KC493571.1)相比,NDRV AH株aa67、aa93、aa100、aa132、aa151、aa158、aa212、aa253和aa298均发生了突变。将该分离株接种Vero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形态圆缩、细胞核聚集等细胞病变。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感染雏鸭死亡率为40%,剖检发现雏鸭肾脏、肝脏出血,脾脏肿大,有轻微坏死灶或大面积坏死灶,有些脾脏质地较硬。可见大面积坏死灶。本研究揭示了NDRV在我国安徽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变异株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对NDRV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σC基因 进化分析 致病性试验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5个家系致病变异的鉴定
3
作者 刘思邑 杨玉姣 +1 位作者 杨涛 赵秀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61-367,共7页
目的对5个结节性硬化症(TSC)家系进行致病变异鉴定,为相关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进行远程遗传咨询的5个无关TSC家系的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及其家系... 目的对5个结节性硬化症(TSC)家系进行致病变异鉴定,为相关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进行远程遗传咨询的5个无关TSC家系的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静脉外周血3~5 mL,应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anel测序(PS)发现候选致病变异,经PCR-Sanger测序验证并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TSC1/TSC2致病变异鉴定。结果5个TSC家系患者均存在TSC1或TSC2的变异,包括3个已报道致病变异和2个新发现的疑似致病变异。2个新变异,TSC2:c.245G>A和TSC2:c.235delG,预测可分别造成无义变异p.(Trp82)和移码变异p.(Val79Lysfs27),形成提前终止密码子,并经家系共分离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为相关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拓展了TSC2致病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1 TSC2 新致病变异
下载PDF
杀鱼爱德华氏菌新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静林 宫春光 +3 位作者 舒艾梅 张杉杉 高博 胡永华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94-99,共6页
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又称迟缓爱德华氏菌),可感染多种重要水产养殖动物,对全球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杀鱼爱德华氏菌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与抗逆性,通过典型的胞内寄生引发严重感染,为研究水产致病菌毒力机... 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又称迟缓爱德华氏菌),可感染多种重要水产养殖动物,对全球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杀鱼爱德华氏菌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与抗逆性,通过典型的胞内寄生引发严重感染,为研究水产致病菌毒力机制的模型菌株。除T3SS/T6SS系统等典型毒力因子外,近年来又在杀鱼爱德华氏菌中鉴定出众多新型毒力因子。本文主要综述了杀鱼爱德华氏菌一些新型毒力因子(如逃逸宿主免疫杀伤因子、毒素-抗毒素、硫氧还蛋白和蛋白酶类等)以及新型毒力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可为研究该菌致病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鱼爱德华氏菌 水产致病菌 新型毒力因子 毒素-抗毒素系统
下载PDF
基于“伏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的病机及防治
5
作者 丁雨欣 徐英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7-81,93,共6页
[目的]基于“伏气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中医理论探讨,为其防治拓宽思路。[方法]以“伏气学说”理论为基石,结合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分析论述。[结果]“... [目的]基于“伏气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中医理论探讨,为其防治拓宽思路。[方法]以“伏气学说”理论为基石,结合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分析论述。[结果]“伏气学说”是阐述机体感邪内伏,过时而发的学说,包含治未病和整体观的中医理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是由疫疠邪气、药石之毒伏匿体内,郁久而发的杂病,其潜伏性、易复发性与伏气致病特点具有共通性。其主要病机为湿毒之邪从口鼻入,内陷膜原,流连三焦,散漫不收,郁久化热,耗伤气阴;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β细胞损伤、炎症因子释放、类固醇药物诱导等有关,皆与“伏气学说”有内在联系。治疗上感染期以扶正祛邪为要,透达膜原,清化三焦,阻止伏邪内生;恢复期则应清热益气养阴与化痰祛瘀并重,及早祛除伏邪,防止病情进展。[结论]伏气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基于“伏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为其临床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膜原 三焦 糖尿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
下载PDF
2021年蚌埠市4种鼠传病原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静茹 李童 +1 位作者 付广林 侯银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掌握蚌埠市鼠传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鼠传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蚌埠市禹会区、蚌山区、龙子湖区和淮上区野外捕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4种鼠传病原体,包括新型布尼亚病毒、汉坦病毒、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和嗜吞噬细... 目的掌握蚌埠市鼠传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鼠传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蚌埠市禹会区、蚌山区、龙子湖区和淮上区野外捕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4种鼠传病原体,包括新型布尼亚病毒、汉坦病毒、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共检测200只鼠,1份样本汉坦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0.50%;18份样本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00%;未检出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论2021年蚌埠市鼠类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水平较高,应做好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汉坦病毒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的鉴定与致病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娜 陈淑莲 +2 位作者 罗忠宝 黄宝钦 吴异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近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某鸡场发现一株新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流行株,并将其命名为IBDV-FJ02.为了明晰IBDV-FJ02株遗传变异情况和临床致病特征,进行了A节段基因组序列和特征性氨基酸位点的分析、基于A节段和B节段的新型基因型分类... 近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某鸡场发现一株新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流行株,并将其命名为IBDV-FJ02.为了明晰IBDV-FJ02株遗传变异情况和临床致病特征,进行了A节段基因组序列和特征性氨基酸位点的分析、基于A节段和B节段的新型基因型分类以及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致病性的研究,旨在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显示:IBDV-FJ02株A节段核苷酸序列与早期变异株E的同源性最高,达95.6%,与中国变异株SHG558在同一分支上;IBDV-FJ02株VP2-4-3蛋白氨基酸序列第222位氨基酸为T,第249位为K,第318位为D,参考变异株中仅GLS、E与其一致,位点N^(213)、T^(222)、K^(249)、 D^(318)、E^(323)均符合变异株的特征.根据新型基因型分类方案,显示IBDV-FJ02株属于A2dB1基因型,即IBDV新型变异株类群.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IBDV-FJ02株感染3周龄SPF鸡并不会导致感染鸡只死亡,在感染后21 d内,主要引起鸡只法氏囊的严重萎缩和脾脏的轻微肿大.上述结果表明,IBDV-FJ02株是一种IBDV新型变异株,具有明显的IBDV变异株致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序列比对 新型基因型分类 致病性 新型变异株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对基层儿童呼吸道7项病原体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符佩华 张静 +3 位作者 林束珠 张巧珍 张妍涵 张皓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7期999-1004,共6页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防控策略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020年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和奉贤区奉城医院儿科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患儿病例信息,回顾性分析病原体检测情况,呼吸道7项病原体检...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防控策略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020年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和奉贤区奉城医院儿科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患儿病例信息,回顾性分析病原体检测情况,呼吸道7项病原体检测采用双扩增法。结果相比于2019年,2020年病原体阳性总检出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2019年相比,2020年春、夏、秋季各病原体检出率降低,而在冬季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幼儿组和学龄期组患儿检出率比2019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比于2019年,2020年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腺病毒(adenovirus,ADV)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检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2019年以MP感染为主,2020年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检出率最多。结论疫情期间基层儿童呼吸道7项病原体总感染率下降,以春、夏、秋季和幼儿组、学龄期组下降为主;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可降低FluA、RSV、ADV、MP的感染率;疫情期间RSV感染占据病原谱首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儿童
下载PDF
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 presenting with schizophrenia-like disorder: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9
作者 Chen-Xi Ling Shu-Zhan Gao +3 位作者 Ri-Dong Li Shu-Qing Gao Yue Zhou Xi-Jia Xu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3年第11期967-972,共6页
BACKGROUND 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CTX)is a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lipid-storage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s in CYP27A1.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s in CTX are rare and nonspecific,and they often lead to consi... BACKGROUND 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CTX)is a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lipid-storage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s in CYP27A1.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s in CTX are rare and nonspecific,and they often lead to considerabl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delay.CASE SUMMARY A 33-year-old female patient admitted to the psychiatric ward for presentation of delusions,hallucinations,and behavioral disturbance is reported.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cholestasis,cataract,Achilles tendon xanthoma,and cerebellar signs in adulthood and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childhood.After the characteristic CTX findings on imaging were obtained,a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Achilles tendon xanthoma was refined.Replacement therapy was then initiated after the diagnosis was clarified by genetic analysis.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the psychiatric ward,the nonspecific 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s of the patient posed difficulty in diagnosis.After the patient’s history of CTX was identified,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organic schizophrenia-like disorder,and psychotic symptoms were controlled by replacement therapy combined with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CONCLUSION Psychiatrists should be aware of CTX,its 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s,and clinical features and avoid misdiagnosis of CTX for timely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 Psychotic symptom CYP27A1 gene mutation novel likely pathogenic varia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新暴发病病原阴沟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雪峰 杨国梁 +4 位作者 高强 夏正龙 濮剑威 慎佩晶 黄振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7-1477,共11页
2010年,浙江湖州部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育苗场在幼体培育阶段,暴发了幼体大规模发病死亡的新病害。从2个育苗场6个发病育苗池的发病幼体匀浆液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生长菌株(编号为NTH01、NTH02、NTH03、316D、316X、316... 2010年,浙江湖州部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育苗场在幼体培育阶段,暴发了幼体大规模发病死亡的新病害。从2个育苗场6个发病育苗池的发病幼体匀浆液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生长菌株(编号为NTH01、NTH02、NTH03、316D、316X、316C),菌落形态较为一致。取代表菌株NTH01,以浸泡方式进行人工回感,结果菌株NTH01能够导致幼体发病死亡,且症状与生产表现一致。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 RNA与gyr 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关系构建,鉴定菌株NTH01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以阴沟肠杆菌omp 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对另外5株优势菌进行检测,结果该5株菌都是阴沟肠杆菌。2011年,对4个发病育苗场幼体与亲虾进行检测,结果发病幼体中分离的优势菌检测呈阳性,亲虾肝胰腺与肠道组织检测到该菌存在,但亲虾不表现病症。对3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TH01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6种抗生素敏感,对发病幼体进行针对性用药,效果明显。本试验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是导致罗氏沼虾育苗期间幼体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幼体 新病原 阴沟肠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4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及其新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魏玲 武会娟 +2 位作者 李宝明 李越 姜苏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02-306,共5页
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目前的常规检测技术均不同程度存在耗时长、费用高、易污染等问题,成为了政府有效开展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方案的瓶颈。快速、... 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目前的常规检测技术均不同程度存在耗时长、费用高、易污染等问题,成为了政府有效开展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方案的瓶颈。快速、灵敏、方便、实时的新型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科研热点。本文综述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污染现状,总结新型PCR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免疫识别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免疫磁分离为基础的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7大新型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污染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耿 刘晓志 +1 位作者 高健 王志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63-1468,共6页
抗生素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使得因急性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抗生素的长期和大量使用,耐药突变菌种出现,使得标准的抗菌治疗无效,并增加了感染传播风险。因此,促进了基于基因组测序等技术的新型抗生素研发,本文讨论了常... 抗生素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使得因急性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抗生素的长期和大量使用,耐药突变菌种出现,使得标准的抗菌治疗无效,并增加了感染传播风险。因此,促进了基于基因组测序等技术的新型抗生素研发,本文讨论了常规抗生素的优缺点,及新型抗生素发现的新途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 机会病原体微生物 新方法
下载PDF
成骨不全Ⅰ型家系的基因检测和COL1A2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荣 郭源平 +1 位作者 潘敬新 郭奕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揭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Ⅰ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文章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患儿COL1A1和COL1A2基因共103个外显子(E)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未发现任何病理性突变,而在COL1A2基因E19内... 为了揭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Ⅰ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文章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患儿COL1A1和COL1A2基因共103个外显子(E)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未发现任何病理性突变,而在COL1A2基因E19内发现一新的杂合错义突变(p.G316C),该突变来自其父,而其母正常,其他表型正常的6位亲属也均未发现该突变;通过DHPLC(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uid chromatography)筛检,发现患儿与其父均有异常双峰,而其母和所有正常对照均为正常单峰;通过ASA(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筛检,患儿与其父均有391 bp的特异扩增带,而其母和所有正常对照均未见特异扩增带;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所在甘氨酸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SIFT和Poly Phen-2软件预测结果显示,新突变造成的结果是"有害的"和"很可能有害"。上述结果均说明COL1A2基因c.946G>T/p.G316C新突变是导致OI-Ⅰ型的致病性突变,是引起患儿发病的真正内因。患儿父母若再次孕育,可在孕早期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或孕前期进行PGD(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予以防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Ⅰ型 C0L1A2基因 新突变 致病性鉴定
下载PDF
紫外线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及突变体的RAPD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丽丽 王欣丽 +1 位作者 康振生 赵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0-406,共7页
以夏孢子相对致死率90%左右作为紫外线处理最适时间,发现8min为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单孢菌系(CY29-3)最适处理时间,其夏孢子相对致死率达88.97%。CY29-3的夏孢子经紫外线处理、扩繁、筛选品种筛选及4代的稳定选择后,获得了两个毒性变异... 以夏孢子相对致死率90%左右作为紫外线处理最适时间,发现8min为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单孢菌系(CY29-3)最适处理时间,其夏孢子相对致死率达88.97%。CY29-3的夏孢子经紫外线处理、扩繁、筛选品种筛选及4代的稳定选择后,获得了两个毒性变异的突变菌株。毒性突变产生的Jubi菌株对尤皮Ⅱ号的毒性增强,反应型由野生菌系的0型变为4型;非毒性突变产生的Funo菌株在阿夫上的反应型由野生菌系的4型变为2型。研究结果表明两突变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和毒性范围也明显不同于野生菌系,说明紫外线诱导的小麦条锈菌变异是不定向和复杂的。对野生菌系和两个突变菌株进行RAPD分析后发现,两突变菌株与野生菌系之间的DNA多态性存在显著差异,多态率分别为10.58%和11.57%,说明紫外线可使小麦条锈菌基因组DNA发生较大的变化且突变位点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型 鉴别寄主 区试品种 毒性变异 DNA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曦 郭家娟 +3 位作者 吕志国 贾秋颖 王宏安 史锁芳(指导)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233-123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医家认识不同,治疗各异。"邪伏膜原"理论为温病学家吴又可创立,在中医药治疗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医家认识不同,治疗各异。"邪伏膜原"理论为温病学家吴又可创立,在中医药治疗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邪伏膜原"角度入手,对1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为重型病例后,进行中医救治,以期丰富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邪伏膜原 达原饮
下载PDF
感染性腹泻新病原体研究动态 被引量:8
16
作者 聂青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67-570,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感染性腹泻新病原体研究动态的阶段性回顾 ,使我们至少获得下列启迪 :(1)感染性腹泻病与经济文化、战乱及社会动荡相伴 ;(2 )感染性腹泻病是无国界的 ,特别像霍乱这样的国际检疫传染病更是全人类公害 ;(3 )从理论上讲 ,感... 通过对国内外感染性腹泻新病原体研究动态的阶段性回顾 ,使我们至少获得下列启迪 :(1)感染性腹泻病与经济文化、战乱及社会动荡相伴 ;(2 )感染性腹泻病是无国界的 ,特别像霍乱这样的国际检疫传染病更是全人类公害 ;(3 )从理论上讲 ,感染性腹泻病是完全能够预防和控制的。但实际上因影响因素较多 ,难度极大。如果我们将彻底控制感染性腹泻病的希望寄托于抗生素、液体疗法和疫苗 (菌苗 )的研制及应用是不现实的。本文仅感染性腹泻新病原体霍乱、O13 9、EHECO15 7:H7、非O1群弧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病毒性腹泻、SARS胃肠系统合并症、隐孢子虫、难辨羧状芽胞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新病原体
下载PDF
基于“湿邪”致病特点探讨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不转阴及转阴迟缓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兰天野 郭家娟 +3 位作者 赵明 张艺缤 吴雷 王檀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236-1238,共3页
根据"湿邪"的特征,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转归预后,总结湿邪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联性,以及中医药辨治该病证的思路。经过查阅湿邪为病的文献,根据不同状态下湿邪为病的特征,找到了疫病与新冠肺炎的共同点。从"湿... 根据"湿邪"的特征,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转归预后,总结湿邪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联性,以及中医药辨治该病证的思路。经过查阅湿邪为病的文献,根据不同状态下湿邪为病的特征,找到了疫病与新冠肺炎的共同点。从"湿邪"角度出发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及预后具有一致性,无论是本病跨年复发,还是一些患者病情缠绵,核酸检测持续不能转阴或迟缓方面都符合湿邪"重浊粘滞"的致病特点,因此提出治疗上要重视祛除湿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致病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机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验室检测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党燕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4期702-706,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短期内肆虐全国,特别是在湖北地区引起严重的疫情感染。及时有效地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监测,对于疾病诊治和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常规项目检测及病原学检测两个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 新型冠状病毒短期内肆虐全国,特别是在湖北地区引起严重的疫情感染。及时有效地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监测,对于疾病诊治和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常规项目检测及病原学检测两个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实验室检测现状进行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出现血尿、凝血功能、肝功能的异常。重症者可引起心肌及肾脏损伤标志物的异常。同时,利用血气分析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另外,细胞因子等感染免疫标志物的检测可有助于评估患者感染后的免疫状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依赖于感染病原体的检出,包括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毒核酸的检测以及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的检测。RT-PCR为最常用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基因测序可提供病毒宏基因组信息。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的检测,可与核酸检测互补,两者联合分析可降低检测的假阴性率。患者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及细菌真菌的感染问题不容忽视,同时进行其他呼吸道病毒及细菌真菌的检测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验室检测 病原体
下载PDF
“扶正祛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月 孙丹 +1 位作者 孙婉莹 张雪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223-122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寒湿疫毒闭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机关键。西医认为炎症风暴是其演变为重型、危重型的重要机制。扶正祛邪治疗原则贯穿于疾病防治的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寒湿疫毒闭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机关键。西医认为炎症风暴是其演变为重型、危重型的重要机制。扶正祛邪治疗原则贯穿于疾病防治的始终,改善患者预后。疾病初期以祛邪为主,中期扶正时机的把握及正气强弱对预后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制剂助剂及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明媛 田丽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是一种经典的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对多种农林害虫有防治作用,其制剂的开发早已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随着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出现,粒状、水基性、多功能性的剂型因其省力、安全以及对环...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是一种经典的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对多种农林害虫有防治作用,其制剂的开发早已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随着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出现,粒状、水基性、多功能性的剂型因其省力、安全以及对环境污染较轻等特点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就球孢白僵菌制剂助剂及剂型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昆虫病原真菌 新型表面活性剂 分生孢子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