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调GPT3.5模型的高质量小说生成研究
1
作者 赵莉珺 《现代计算机》 2024年第5期67-71,共5页
生成型已训练变换模型3.5(GPT3.5)特色小说文本的质量可以通过微调进一步提高,具体是通过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提供的GPT3.5模型的接口并对其进行改进,主要以收集高质量小说文本并对其进行信息提取、生成提示作为API数据的... 生成型已训练变换模型3.5(GPT3.5)特色小说文本的质量可以通过微调进一步提高,具体是通过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提供的GPT3.5模型的接口并对其进行改进,主要以收集高质量小说文本并对其进行信息提取、生成提示作为API数据的输入。在微调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在生成小说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相比于微调中所用到的参数调整等方法而言,提示工程对于模型的调整具有相对大的权重,因此在微调控制方法中提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索高质量小说生成模型,研究机器与小说之美的距离,这对于NLP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调 GPT3.5模型 小说文本生成 OpenAI API 提示工程
下载PDF
《红楼梦》缘何“说不尽”
2
作者 陈才训 毛艳秋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曹雪芹屡屡以隐晦婉曲的“春秋笔法”叙事写人,使《红楼梦》颇多“烟云模糊处”;他又“远师楚人”,以比兴寄托之象征手法塑造意象化人物,并通过系统的叙事意象寄寓情志;“一芹一脂”共同塑成了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开放性小说文本形态;... 曹雪芹屡屡以隐晦婉曲的“春秋笔法”叙事写人,使《红楼梦》颇多“烟云模糊处”;他又“远师楚人”,以比兴寄托之象征手法塑造意象化人物,并通过系统的叙事意象寄寓情志;“一芹一脂”共同塑成了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开放性小说文本形态;经学阐释传统之“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对小说批评领域的强势介入: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红楼梦》的阐释维度。正因《红楼梦》呈现出“伟大的混沌”状态,阐释者才会歧见纷出,从而成就了其“说不尽”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曲笔 人物意象与叙事意象 开放性文本 “无结局”小说 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
下载PDF
企业潜在合作关系预测方法研究——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例
3
作者 窦路遥 周志刚 +1 位作者 申婧 黄运聪 《竞争情报》 2024年第2期12-23,共12页
运用融合资源传导、协同过滤以及链路预测理论对“企业-专利”关系进行系统而新颖的逻辑表达,继而精准有效地识别企业潜在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丰富技术维度并推动产业创新化进程。基于竞争情报思想,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7415个技术... 运用融合资源传导、协同过滤以及链路预测理论对“企业-专利”关系进行系统而新颖的逻辑表达,继而精准有效地识别企业潜在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丰富技术维度并推动产业创新化进程。基于竞争情报思想,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7415个技术专利为数据基础,构建以专利资源传导为基础的动态转移推荐,以链路预测方法为基础的异质网络推荐,以专利文本为基础的协同过滤推荐。通过引入可调参数,将三者融合成推荐系统,使得企业能够结合现实场景选择需要关注的专利资源和合作伙伴。研究表明,混合推荐系统的融合视角为颠覆性技术企业潜在关系预测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所构建的推荐系统实现了推荐结果“准确化+新颖化+全面化”的多方位表达,为企业未来合作提供了决策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推荐 关系预测 专利文本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新颖化
下载PDF
基于《抗丁记》记述的巴渝传统场镇风貌及其呈现机制研究
4
作者 谷光灿 陈思潼 《华中建筑》 2023年第5期152-156,共5页
该文借用了小说文本视角下记叙的巴渝传统场镇场景,以同兴传统场镇为例,通过对《抗丁记》文本中表现的山水格局、建筑街巷以及活动微空间三个方面呈现的风貌要素相关描述进行提取与总结,结合《童家溪镇志》中的同兴场镇历史发展情况,比... 该文借用了小说文本视角下记叙的巴渝传统场镇场景,以同兴传统场镇为例,通过对《抗丁记》文本中表现的山水格局、建筑街巷以及活动微空间三个方面呈现的风貌要素相关描述进行提取与总结,结合《童家溪镇志》中的同兴场镇历史发展情况,比较场镇的风貌呈现的古今异同并分析其要因,得到朴实、优美、充满居民生活气息以及富有传统赶场氛围的巴渝传统场镇风貌的呈现机制,最后从注重镇域边界的整体格局尺度、强调传统特色的建筑尺度、完善生活内容的微空间尺度三个不同尺度作出了巴渝传统场镇的保护与更新导则,为巴渝传统场镇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指导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本 巴渝传统场镇 风貌特色 呈现机制
下载PDF
十七年小说的非虚构性问题探析
5
作者 王仁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在作者创作、文本呈现、读者接受的动态话语体系之中重审十七年小说,其非虚构性特征的普遍性与本质性得以彰显。很多十七年小说的创作都经历过跨文体改写,包括建基于非虚构文本的文体属性改写和建基于虚构文本的文体篇幅改写,某种程度... 在作者创作、文本呈现、读者接受的动态话语体系之中重审十七年小说,其非虚构性特征的普遍性与本质性得以彰显。很多十七年小说的创作都经历过跨文体改写,包括建基于非虚构文本的文体属性改写和建基于虚构文本的文体篇幅改写,某种程度上都增强了小说的非虚构性。十七年小说文本呈现出诗史互渗的美学风格,但无论是偏重史传的史诗性小说还是具有浓厚抒情意味的诗骚型小说,其诗性审美追求都是以史实为底蕴的。近年来,关于十七年小说的研究出现了以版本研究和本事研究为主的实证化研究新形态,这对于解释十七年小说的非虚构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也存在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在注重实证的基础上加入心证一环,或可有效解决实证化研究中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既能重新激发十七年小说研究的活力,也能促进非虚构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非虚构性 创作形态 文本形态 研究形态
下载PDF
论晚清北京小说版画的文本接受与传播
6
作者 李国平 程国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2,共12页
晚清北京小说版画数量丰富,刊刻技艺精湛。文光楼、宝文堂、本立堂所刊小说人物绣像,像赞与文本多维互文,呈现忠孝节义主题特征。小说版画形态绘制结合了京剧中生旦净丑角色装扮,融入了舞台身段、造型、脸谱,反映出时代精神与市民审美... 晚清北京小说版画数量丰富,刊刻技艺精湛。文光楼、宝文堂、本立堂所刊小说人物绣像,像赞与文本多维互文,呈现忠孝节义主题特征。小说版画形态绘制结合了京剧中生旦净丑角色装扮,融入了舞台身段、造型、脸谱,反映出时代精神与市民审美。京戏化人物绣像对上海小说插图演进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近代小说人物绣像的京剧脸谱化风格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小说版画 文本接受 京剧 传播
下载PDF
“残缺”与“丰满”: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
7
作者 张文慧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伊瑟尔的文本空白理论强调作者与读者以文本为媒介的交流互动,揭示了文本意义由表象性“残缺”趋于实质性“丰满”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残缺”对应作者创作,由文本的召唤性及作者的读者分身意识造成;另一方面,“丰满”针对读者接... 伊瑟尔的文本空白理论强调作者与读者以文本为媒介的交流互动,揭示了文本意义由表象性“残缺”趋于实质性“丰满”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残缺”对应作者创作,由文本的召唤性及作者的读者分身意识造成;另一方面,“丰满”针对读者接受,与其在填补空白时所经历的二次否定有关,而位于文本虚构两端的现实与想象恰是勾连“残缺”与“丰满”的桥梁。张爱玲的小说以其富有的“空白”结构生动地体现了以上变化过程及其内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白理论 张爱玲小说 文本召唤性 保留剧目 否定结构
下载PDF
从征引史传到走向原创——明末历史演义小说中骈散文的演变
8
作者 杨志君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3-100,共8页
明代万历、泰昌两朝,历史演义小说中的骈散文经历了从征引史传到走向原创的转变,前者以《于少保萃忠传》为代表,后者以《杨家府演义》为代表。明末小说观念突破了“羽翼信史”的束缚,为小说中的虚构进行辩护与正名,这是历史演义小说中... 明代万历、泰昌两朝,历史演义小说中的骈散文经历了从征引史传到走向原创的转变,前者以《于少保萃忠传》为代表,后者以《杨家府演义》为代表。明末小说观念突破了“羽翼信史”的束缚,为小说中的虚构进行辩护与正名,这是历史演义小说中骈散文转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历史演义 史部之文 原创之文 小说观念
下载PDF
文本挖掘在中文医学疾病关系抽取中的应用
9
作者 姜智尹 程翔 《福建电脑》 2023年第8期56-58,共3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爆发,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健康与用药安全。近些年,生物医学科研领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形成了庞大的文本数据资源。本文聚焦于中文医学文本数据,提出了Bert-wwm编码与Casrel标注器解码相结合的抽取模型,并与原...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爆发,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健康与用药安全。近些年,生物医学科研领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形成了庞大的文本数据资源。本文聚焦于中文医学文本数据,提出了Bert-wwm编码与Casrel标注器解码相结合的抽取模型,并与原模型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F1值为63.3%,与基础模型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医学文本挖掘 关系抽取 预训练模型 层级标注器
下载PDF
跨媒介的艺术对话与文化沟通——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电影与小说的文本互动 被引量:7
10
作者 傅守祥 李馨 《美育学刊》 2011年第4期93-98,共6页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时代的两位导演的改编诠释,呈现为具有强烈差异性的电影作品。从小说到电影,作为改编者的导演,以其当代眼光对文学原著进行重新阐释与再创造,在对原著保持一定程度的忠实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在对小说"文本接受"的改编过程中,两部电影作品表现出了基于个体与时代差异基础上的不同理解及相应的延续、遗失或增添等艺术转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文本 电影改编 跨媒介
下载PDF
互文性视阈下小说评点文本的画学叙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伟 周群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111-112,共6页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态中,语言和图像构建的互文关系颇为常见,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援引的绘画语汇与小说文本之间构成的互文关系则属于一种隐性的互文现象,它将传统的语言与图像之间的二元关系衍化为绘画语汇、隐性图像与语言的三维关系,...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态中,语言和图像构建的互文关系颇为常见,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援引的绘画语汇与小说文本之间构成的互文关系则属于一种隐性的互文现象,它将传统的语言与图像之间的二元关系衍化为绘画语汇、隐性图像与语言的三维关系,通过隐喻作用构建了颇为独特的"语-图"互文体系,从而拓展了"语-图"互文研究关注的视阈,为当下的"语-图"研究提供了鲜明的个性化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小说评点 语图 文本
下载PDF
《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礼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由司马迁《史记》开创的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唐代开始的传奇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比较法,从整体篇章结构、起首结构、起首之"生平"次结构、结尾结构、"文备众体"修辞模式五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渊源... 由司马迁《史记》开创的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唐代开始的传奇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比较法,从整体篇章结构、起首结构、起首之"生平"次结构、结尾结构、"文备众体"修辞模式五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体 传奇小说 篇章结构 修辞模式
下载PDF
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根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近代诗文化的衰竭和小说文化的张扬,推动近代崇高艺术的发展。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小说本质的认定,是纯文学观终极关怀的突出表现。近代纯文学观的小说维度建构,展示了新小说家追求... 近代诗文化的衰竭和小说文化的张扬,推动近代崇高艺术的发展。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小说本质的认定,是纯文学观终极关怀的突出表现。近代纯文学观的小说维度建构,展示了新小说家追求小说文体独立的文学批评进路,并体现出中国小说观念自身的矛盾和新小说家文体探究的曲折。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在祛杂存纯的文学追求中抒写一代学人观念建构的曲折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念 纯文学观 实用取向 小说本质 文本独立 演进
下载PDF
“显——隐”的经纬——高行健长篇小说文本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孟图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2,96,共6页
在小说这一文类范畴中,尤其是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其独特的文本结构方式往往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无疑是将小说的独特结构方式演绎出丰富审美意蕴的经典个例。本文探讨了高行健长篇小说... 在小说这一文类范畴中,尤其是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其独特的文本结构方式往往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无疑是将小说的独特结构方式演绎出丰富审美意蕴的经典个例。本文探讨了高行健长篇小说的文本结构问题、高行健长篇小说中"显"在的结构设置上的重要特征——奇偶章节间的独立叙述人称交织接替、"中国套盒"(或"俄罗斯套娃");高行健长篇小说"显"在结构之后所"隐"潜的深度美学意味——大型的对话、重复(或反复)的美。通过"显—隐"的小说文本经纬的展现,形成泾渭分明的高行健长篇小说的文本结构问题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行健 长篇小说 文本结构 “显”在结构方式 “隐”潜美学意味
下载PDF
小说语言伏应认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书能 郑文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0-41,共12页
伏应,即伏笔照应,是一种普遍的语篇连接现象,它作为语篇性的一种重要体现,有助于揭示语篇的实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语篇性。本文试图从转喻的角度入手,对小说中的伏应现象进行解读,解释其中蕴含的高层转喻思维,为伏应现象的研究提... 伏应,即伏笔照应,是一种普遍的语篇连接现象,它作为语篇性的一种重要体现,有助于揭示语篇的实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语篇性。本文试图从转喻的角度入手,对小说中的伏应现象进行解读,解释其中蕴含的高层转喻思维,为伏应现象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在列举、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三种伏应类型的基础上指出,三种类型的伏应关系都是在伏和应的因果关联激活过程中呈现出转喻思维的,这种转喻思维又因伏应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细微的差别:就一伏一应和一伏多应而言,应笔为因,伏笔为果;就多伏一应而言,应笔为果,伏笔为因。伏应的巧妙运用能够大大增强语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语篇 伏应 高层转喻 认知机制
下载PDF
小说叙述者的层次及功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祖国颂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8-54,共7页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充满了艺术品质的行为主体,他不但可以使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讲述故事,他还从事着小说文本的编排和组织工作。正是这种不同职能的存在,使小说的叙述者可以具有不同的层次之分。一般来说,一部小说的叙述者可以分成文本层...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充满了艺术品质的行为主体,他不但可以使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讲述故事,他还从事着小说文本的编排和组织工作。正是这种不同职能的存在,使小说的叙述者可以具有不同的层次之分。一般来说,一部小说的叙述者可以分成文本层面的叙述者与故事层面的叙述者,他们都具有各自的存在形态,表现着不同的意义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叙述者 文本 故事 叙述层
下载PDF
翻译文体的选择与创新——明治言文一致文体对梁启超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苓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6-98,共3页
日本明治启蒙文学的"文体改良"运动促进了晚清向新文体的转换,梁启超也受到森田思轩翻译文体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将森田思轩译《十五少年》转译为《十五小豪杰》。《十五少年》被称为"明治时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名译&qu... 日本明治启蒙文学的"文体改良"运动促进了晚清向新文体的转换,梁启超也受到森田思轩翻译文体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将森田思轩译《十五少年》转译为《十五小豪杰》。《十五少年》被称为"明治时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名译";《十五小豪杰》被誉为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两译本在各自译入语文化中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通过译本对比,考察日译本对梁启超翻译文体选择的影响,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文体创新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翻译 言文一致文体 文体选择 创新
下载PDF
《占有》: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 被引量:17
18
作者 曹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84,共10页
本文以分析当代英国女作家拜厄特的长篇小说《占有》的“充盈饱满”为出发点,探讨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距离和张力,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的历史内涵以及小说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在创作情节和情境以及在进行情节和情境的... 本文以分析当代英国女作家拜厄特的长篇小说《占有》的“充盈饱满”为出发点,探讨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距离和张力,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的历史内涵以及小说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在创作情节和情境以及在进行情节和情境的组合过程中以其特有的较为充分和自由的表达方式所能给予的阅读与写作的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厄特《占有》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文本的愉悦
下载PDF
《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与接受障碍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勇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24,共13页
《儒林外史》的传播程度是与它的思想艺术水准不相称的。作为一部思想深刻、知识丰富、叙事高超的小说精品,《儒林外史》对读者的接受提出了比其他小说更高的要求。其思想的深邃与多义令浅阅读却步;知识的密度与广度设立了阅读的又一文... 《儒林外史》的传播程度是与它的思想艺术水准不相称的。作为一部思想深刻、知识丰富、叙事高超的小说精品,《儒林外史》对读者的接受提出了比其他小说更高的要求。其思想的深邃与多义令浅阅读却步;知识的密度与广度设立了阅读的又一文化门槛;情节的淡化与深隐的叙事要求读者改变消遣性阅读习惯;而吴敬梓的尚古情怀与当下意识在时过境迁后也产生了时间性隔膜。只有充分意识到《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与接受障碍的复杂情形,才能破解《儒林外史》传播中的窘境,让这部伟大之书为更多的人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吴敬梓 《儒林外史》 文本接受
下载PDF
论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的“文备众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霞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28-35,共8页
"文备众体"是中国小说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自唐至今一直存在。以古典小说的"文备众体"为借鉴,梳理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备众体"的状貌,研讨其在传统基础上所做的拓展并探究成因,体味当代长篇所蕴含的... "文备众体"是中国小说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自唐至今一直存在。以古典小说的"文备众体"为借鉴,梳理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备众体"的状貌,研讨其在传统基础上所做的拓展并探究成因,体味当代长篇所蕴含的时代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备众体 继承与新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