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知青小说”主题的嬗变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本文试图对中国新时期的“知青小说”,从主题的演变上进行梳理,以此勾勒出它的发展与嬗变轨迹。知青小说主题的演变经过了伤痕、反思、跨越三个阶段,一次比一次向纵深拓展,它显示了一代作家追踪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消涨起伏,运用时代... 本文试图对中国新时期的“知青小说”,从主题的演变上进行梳理,以此勾勒出它的发展与嬗变轨迹。知青小说主题的演变经过了伤痕、反思、跨越三个阶段,一次比一次向纵深拓展,它显示了一代作家追踪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消涨起伏,运用时代所给予的最新眼光,在对这段生活不断咀嚼、品味、解读中,推动知青小说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知青小说 主题嬗变
下载PDF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贺仲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学的总体品质,但也赋予了他们难以摆脱的精神局限,制约着他们的创作水准和艺术生命力。对于这一与历史和人生复杂交织的文学,需要给予更客观理性的考察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知青小说 精神 文化
下载PDF
位卑心忧黎民 情深长歌当哭——郑义、朱晓平、李锐知青小说人民性浅论 被引量:2
3
作者 谢维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郑义、朱晓平、李锐的知青小说主要是对秦晋高原乡村生活的审视与思考。三位作家以贫困的乡村生活为背景 ,叙述了山区农民深重的苦难与不幸 ,深切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怜悯 ,同时也理性地对乡村文化的愚昧与落后予以了深刻的揭示与批... 郑义、朱晓平、李锐的知青小说主要是对秦晋高原乡村生活的审视与思考。三位作家以贫困的乡村生活为背景 ,叙述了山区农民深重的苦难与不幸 ,深切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怜悯 ,同时也理性地对乡村文化的愚昧与落后予以了深刻的揭示与批判。他们的作品对农民的生存境遇与命运的真实摹写 ,充分体现了宝贵的人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 农民 苦难 人民性 关义 朱晓平 李锐
下载PDF
知青小说审美风格的流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本文试图对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作一个宏观的描述,既探讨知青小说的总体风格,也探讨在每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从倾诉批判中体现的浓烈悲剧性,到苦闷感伤、悲壮高昂、绵远幽深的意境,到冷峻纪实的风格,集中展示长达十多年的知... 本文试图对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作一个宏观的描述,既探讨知青小说的总体风格,也探讨在每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从倾诉批判中体现的浓烈悲剧性,到苦闷感伤、悲壮高昂、绵远幽深的意境,到冷峻纪实的风格,集中展示长达十多年的知青小说斑澜多彩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 审美风格 共性 差异性
下载PDF
游离与缺失——论张者的长篇小说《桃花》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利景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张者的新作《桃花》是一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在如何书写知识分子这个问题上,作者显然处在犹疑不定的状态,从而导致作品出现游离的问题。这种游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主要人物形象在坚守与逃离之间游离,其二是作者在纯文学与畅... 张者的新作《桃花》是一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在如何书写知识分子这个问题上,作者显然处在犹疑不定的状态,从而导致作品出现游离的问题。这种游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主要人物形象在坚守与逃离之间游离,其二是作者在纯文学与畅销书之间摇摆不定,力图兼顾,实则俱损。《桃花》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实质是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超拔力量的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张者 《桃花》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下载PDF
扭曲·异化·迷失——方方小说述评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建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9,12,共3页
方方早期的小说格调明快,展现了青年人伴随着时代车轮运行的心路历程。自《风景》始,方方就将目光转向了城市平民,描写了世俗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同时将笔触伸入到知识分子阶层,集中思考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人格,剖析了商品经济大潮下知识... 方方早期的小说格调明快,展现了青年人伴随着时代车轮运行的心路历程。自《风景》始,方方就将目光转向了城市平民,描写了世俗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同时将笔触伸入到知识分子阶层,集中思考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人格,剖析了商品经济大潮下知识分子的尴尬心态和边缘位置。进入21世纪,方方又将艺术的视角转向了社会弱势群体———农村女性,对她们的生存状态及命运进行了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方小说 市民题材 知识分子题材 女性主题
下载PDF
简论《山楂树之恋》等新时期爱情题材小说的伦理观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6-58,共3页
小说《山楂树之恋》交融着被压抑心灵的独白和呼喊,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感觉并以现实为根基,呈现出隐蔽在"文革"那段特殊岁月的爱情。潜伏在小说中的记忆和经验,是生命化的"个人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知青生活本... 小说《山楂树之恋》交融着被压抑心灵的独白和呼喊,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感觉并以现实为根基,呈现出隐蔽在"文革"那段特殊岁月的爱情。潜伏在小说中的记忆和经验,是生命化的"个人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知青生活本真状态,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广阔的历史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文革” 爱情小说 知青 个人化书写
下载PDF
个人记忆与宏大叙事的巧妙缝合——论《青春之歌》叙事处理之特定时代的成功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忠顺 《阴山学刊》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杨沫的《青春之歌》将“个人记忆”织入“宏大叙事”,以最具个人化特质的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巧妙缝合,在经验与超验之间建立暗喻转换的关系,使知识女性林道静的爱情经验与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在由爱情履历里三个男性所构成... 杨沫的《青春之歌》将“个人记忆”织入“宏大叙事”,以最具个人化特质的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巧妙缝合,在经验与超验之间建立暗喻转换的关系,使知识女性林道静的爱情经验与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在由爱情履历里三个男性所构成的精神履历里的三个阶段中统一起来,一举获得成功。其中,作为知识分子主人公的女性性别的文化意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部小说局部的明显不足和修订本的失败则缘于“个人记忆”的欠缺和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成长小说 知识分子 个人记忆 宏大叙事
下载PDF
一曲悲壮的英雄主义颂歌——谈梁晓声知青小说的主题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锋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知青文学是我国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主体是知青小说。大多数的知青小说家多采取或哭诉、或讥讽、或咒骂的方式来展示"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悲惨境遇,而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却让我们在"他们"身上... 知青文学是我国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主体是知青小说。大多数的知青小说家多采取或哭诉、或讥讽、或咒骂的方式来展示"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悲惨境遇,而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却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所特有的真诚与"英雄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 主题 英雄主义 梁晓声
下载PDF
评石杰的知识分子婚外恋题材小说
10
作者 杨晓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82-86,共5页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是石杰整个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作品涉及婚外恋。这种婚外恋现象的起因、形式和结果蕴含着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既受到现代生活观念和现实的影响,有着追求身心幸福的内在冲动;行动上又游移退却,摇...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是石杰整个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作品涉及婚外恋。这种婚外恋现象的起因、形式和结果蕴含着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既受到现代生活观念和现实的影响,有着追求身心幸福的内在冲动;行动上又游移退却,摇摆不定,表现出道德的卑下以及与传统观念之间的根深蒂固的联系。作者以含蓄而简约的艺术手法,形象地展示了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知识分子人格的残缺,体现出一种文学本来就应拥有的认识价值和批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杰 小说 知识分子 婚外恋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小说中知识青年与其背后的乡村命运
11
作者 苏沙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在20世纪80年代反映当时农村社会现状的乡土小说中,回乡知识青年这一群体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们大致以个人奋斗型与乡村改革型两类形象来出现。这些人物身上有着乡土作家自身人生经历及情感的隐射,作家在试图贴近农民的本真形象时,也不... 在20世纪80年代反映当时农村社会现状的乡土小说中,回乡知识青年这一群体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们大致以个人奋斗型与乡村改革型两类形象来出现。这些人物身上有着乡土作家自身人生经历及情感的隐射,作家在试图贴近农民的本真形象时,也不由自主地使其具有了知识分子的气质,将一种概念、理念强加于人物身上。与此同时,从这样一种农民形象与知识分子气质的内在悖离,可以看到作家对当时城乡制度及青年出路问题的思考也局限在狭小的时代格局中,也仍需要一种理解并解析现状的能力与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乡土小说 知识青年 乡村命运
下载PDF
文学文化学视野下的草原知青小说
12
作者 刘绪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文学文化学以文学与文化的交互作用作为研究视角对草原知青文学展开文化类型学的分析,不仅可以明晰地类型化草原知青小说的文本风貌,更可以勘清影响其不同风貌形成的内在知识单元,从而为草原知青小说的深入研究奠定文化学的基础。在此... 文学文化学以文学与文化的交互作用作为研究视角对草原知青文学展开文化类型学的分析,不仅可以明晰地类型化草原知青小说的文本风貌,更可以勘清影响其不同风貌形成的内在知识单元,从而为草原知青小说的深入研究奠定文化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发现草原知青小说叙事风貌深受国家政治文化、地域及民族文化的影响,由此显现了独特的文学身份与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化学 草原知青 小说 国家政治文化 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
下载PDF
知识分子何以“文学”——以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为中心
13
作者 宋学清 《写作》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将文学视野投向了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在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完成了知识分子小说的文学书写,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性和当下性特征。在作品中,作家关注到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对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的深度影响,大... 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将文学视野投向了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在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完成了知识分子小说的文学书写,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性和当下性特征。在作品中,作家关注到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对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的深度影响,大学功能的转变,知识分子多元化的价值选择,都使当代大学变成"有故事"的地方,从而成为文学关注的重心之一。叶炜知识分子小说同他知识分子身份以及大学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因此他的创作充满了经验性和自叙传特征。这种经验性特征体现在叶炜小说整体创作过程中,"大学三部曲"是叶炜学生生涯的"青春写作","转型时代三部曲"则是叶炜教师生涯的"中年写作"。从"青春写作"到"中年写作"是叶炜创作成熟的表现,但是这种文学成熟中却又暗藏"中年危机",这是一种来自于生活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危机。在作品中直接表现为思想的沉重,以及人物的选择性困境和精神痛苦,这是需要引起作者关注和克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炜 转型时代三部曲 知识分子小说 青春写作 中年写作
下载PDF
从《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看村上春树小说中的青春书写 被引量:4
14
作者 卜基舜 李佩菊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8-13,共6页
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两部诞生于不同时代的小说为例,剖析二战后日本"垮掉的一代"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深入探索其对爱情、性、生命的态度、认识及艰难的自我救赎和成长,并与小说写作的时代和社... 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两部诞生于不同时代的小说为例,剖析二战后日本"垮掉的一代"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深入探索其对爱情、性、生命的态度、认识及艰难的自我救赎和成长,并与小说写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紧密联系,进一步探析其精神和思想根源,从而揭示村上春树小说的青春书写在表现青少年生活和成长方面的典型性和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小说创作 青春主题
下载PDF
“文革”时期知青题材小说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惠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文革"时期的知青题材小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围绕知青英雄人物塑造的特征和角色的设定,可分为革命烈士型和造反红卫兵型两大类,其正面人物造型均为造反与忠诚两大要素不同比例的混合物。这是"造反"归顺于"忠... "文革"时期的知青题材小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围绕知青英雄人物塑造的特征和角色的设定,可分为革命烈士型和造反红卫兵型两大类,其正面人物造型均为造反与忠诚两大要素不同比例的混合物。这是"造反"归顺于"忠诚",红卫兵运动演变为知青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知青题材小说 红卫兵诗歌
下载PDF
《青春之歌》的主题变奏及其生存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临节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67-372,共6页
《青春之歌》作为十七年文学的一个经典文本,其主题的复杂性和多向度是小说获得多重意蕴和巨大解读空间的重要因素。小说一方面对女性自身成长这一主题有着自然的亲近,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听从意识形态的召唤,将其归并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青春之歌》作为十七年文学的一个经典文本,其主题的复杂性和多向度是小说获得多重意蕴和巨大解读空间的重要因素。小说一方面对女性自身成长这一主题有着自然的亲近,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听从意识形态的召唤,将其归并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这一时代政治主旋律中,在主题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个人话语与政治话语间的合理对接。正是这种生存策略使得这部当代小说胜利出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女性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主题变奏 生存策略
下载PDF
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17
作者 王晓燕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126-128,共3页
研究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特色,旨在从这一非主流伤痕文学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与背景存在中发现那个特殊年代文学艺术的个性化展示,并找寻更为适宜的鉴赏与理解途径。本文从两个主要方向分析了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并就其特... 研究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特色,旨在从这一非主流伤痕文学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与背景存在中发现那个特殊年代文学艺术的个性化展示,并找寻更为适宜的鉴赏与理解途径。本文从两个主要方向分析了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并就其特色形成的历史背景与鉴赏策略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知青题材 小说 创作特色
下载PDF
论新时期知青题材小说乡恋主题的嬗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瑞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4-5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知青题材小说中的乡恋之歌久唱不衰,90年代乡恋之歌的余音仍可听到,但细细辨听同一首歌音调却不尽相同。相对80年代在乡土上寻找精神家园,90年代的乡村赞美更多的带有一种功利性,这除了与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文化的转型... 20世纪80年代,知青题材小说中的乡恋之歌久唱不衰,90年代乡恋之歌的余音仍可听到,但细细辨听同一首歌音调却不尽相同。相对80年代在乡土上寻找精神家园,90年代的乡村赞美更多的带有一种功利性,这除了与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文化的转型紧密相连,还与作家心态变化密切相关。同时,曾在80年代知青小说中集体失语的农民,对于这种近似单相思的乡村之恋,由他们的后裔做出了迟来的回应——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题材小说 乡恋情结 主题嬗变
下载PDF
高满堂知青小说的通俗化处理
19
作者 马凯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0-43,共4页
高满堂笔下的两部知青小说《北风那个吹》和《雪花那个飘》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特殊年代知青们下乡的困窘和返城的艰难。作者深入生活,植根于普通大众的心声,塑造了牛鲜花和刘翠翠两个自强自立的女主人形象,以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 高满堂笔下的两部知青小说《北风那个吹》和《雪花那个飘》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特殊年代知青们下乡的困窘和返城的艰难。作者深入生活,植根于普通大众的心声,塑造了牛鲜花和刘翠翠两个自强自立的女主人形象,以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打动人心,以艺术形式彰显普遍人情伦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满堂 知情小说 通俗化
下载PDF
非讽刺写作的意图:《儒林外史》主题补说
20
作者 王海龙 《写作》 2018年第4期120-124,共5页
《儒林外史》作为一本讽刺小说,因其书中大量辛辣的讽刺描写而家喻户晓,但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小说想表达的主题就是讽刺性描写内容的本身。小说中的非讽刺性内容才是吴敬梓想表达的关键,不能忽略非讽刺性部分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吴敬梓通... 《儒林外史》作为一本讽刺小说,因其书中大量辛辣的讽刺描写而家喻户晓,但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小说想表达的主题就是讽刺性描写内容的本身。小说中的非讽刺性内容才是吴敬梓想表达的关键,不能忽略非讽刺性部分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吴敬梓通过讽刺众多反面的小人物,用以突出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小说主题是对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主题 讽刺艺术 知识分子 明清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