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偶核的K^+散射
1
作者 宁平治 赵恩广 +1 位作者 薛俊明 姜绍周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对800MeV/cK+介子对4He,12C,40Ca,和120Sn核弹性散射进行了非相对论冲量近似计算,其中考虑了核介质内夸克质量密度相关性的影响,这是由求解自洽能隙方程直接得到的。发现引入非常规效应可以解释K+... 本文对800MeV/cK+介子对4He,12C,40Ca,和120Sn核弹性散射进行了非相对论冲量近似计算,其中考虑了核介质内夸克质量密度相关性的影响,这是由求解自洽能隙方程直接得到的。发现引入非常规效应可以解释K+核微分裁面理论值的丢失。根据这些计算所选择的几种偶偶核显示出类似的行为,设有明显观察到文献中提出的可能存在的“重新标度”效应的A─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介子 核散射 非常规介质效应 偶偶核
下载PDF
重离子碰撞J/ψ粒子产生中的核介质效应
2
作者 刘植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利用色八重态产生机制和不同的核介质效应模型,在RHIC-PHENIX和HERA-B的运动学范围内,计算了重离子碰撞中J/ψ粒子产生截面比的y分布,以及在xF<0范围内α(xF)的xF分布,并与最新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显示出不同的核介质效应模型... 利用色八重态产生机制和不同的核介质效应模型,在RHIC-PHENIX和HERA-B的运动学范围内,计算了重离子碰撞中J/ψ粒子产生截面比的y分布,以及在xF<0范围内α(xF)的xF分布,并与最新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显示出不同的核介质效应模型对截面的影响相差很大.结论对于验证xF<0时核介质效应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成标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介质效应 核遮蔽效应 能量损失效应 色八重态产生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夸克层次的超核性质研究
3
作者 申虹 梁家水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3-36,共4页
采用基于夸克层次的核多体方法研究在超核系统中重子性质的介质修正和超核的性质。采用Friedberg-Lee(FL)模型描述核子和Λ超子,该模型能够给出重子口袋形成的物理机制。重子口袋内的夸克直接与核介质中的标量介子和矢量介子相互作用,... 采用基于夸克层次的核多体方法研究在超核系统中重子性质的介质修正和超核的性质。采用Friedberg-Lee(FL)模型描述核子和Λ超子,该模型能够给出重子口袋形成的物理机制。重子口袋内的夸克直接与核介质中的标量介子和矢量介子相互作用,因此重子性质在核介质中发生改变。在这一模型中明显考虑了夸克自由度,因此重子性质在核介质中的改变可以在该模型中作详细讨论。该模型可以给出合理的核物质、有限核和Λ超核的结果,同时预言了核介质中重子半径有较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edberg-Lee模型 核物质 介质效应 超核
下载PDF
库仑求和实验关于核介质中核子性质的研究
4
作者 闫新虎 张燕飞 +1 位作者 蒋峰建 叶剑锋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12,共3页
电子-核子散射实验中,通过对散射截面的纵向和横向响应函数的提取,可以分离出短程效应,而这也需要通过消除pion介子交换的影响来起作用,pion介子交换的贡献不仅在长程相互作用中起主要作用,同样在短程相互作用中也起主要作用。库仑求和... 电子-核子散射实验中,通过对散射截面的纵向和横向响应函数的提取,可以分离出短程效应,而这也需要通过消除pion介子交换的影响来起作用,pion介子交换的贡献不仅在长程相互作用中起主要作用,同样在短程相互作用中也起主要作用。库仑求和实验可以研究核介质中核子的性质,核内核子的动量分布和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特别对核内短程核子-核子相互关联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求和 核介质效应 核子-核子短程关联
下载PDF
Medium effects in ΛK~+ pair production by 2.83 GeV protons on nuclei
5
作者 E. Ya. Paryev M. Hartmann Yu. T. Kiselev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8-105,共18页
We study ΛK~+ pair production in the interaction of protons of 2.83 GeV kinetic energy with C, Cu,Ag, and Au target nuclei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uclear spectral function approach for incoherent primary proton–nu... We study ΛK~+ pair production in the interaction of protons of 2.83 GeV kinetic energy with C, Cu,Ag, and Au target nuclei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uclear spectral function approach for incoherent primary proton–nucleon and secondary pion–nucleon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creation of intermediate Σ~0K~+ pairs. The approach accounts for the initial proton and final Λ hyperon absorption, final K~+ meson distortion in nuclei, target nucleon binding, and Fermi motion, as well as nuclear mean-field potential effects on these processes.We calculate the Λ momentum dependence of the absolute ΛK~+ yield from the target nuclei considered, in the kinematical conditions of the ANKE experiment, performed at COSY, within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the Λ-nucleus effective scalar potential. We show that the above observable is appreciably sensitive to this potential in the low-momentum region. Therefore,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our calculations with the data from the ANKE-at-COSY experiment can help to determine the above potential at finite momenta.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two-step pion–nucleon production channels dominate in the low-momentum ΛK~+ production in the chosen kinematics and, therefore, they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nalysis of thes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nucleus reactions medium effects hyperon nuclear potential
原文传递
Superfluid nuclear matter in BCS theory and beyond
6
作者 曹李刚 U. Lombardo P. Schuck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33-36,共4页
Medium polarization eflects are studied for 1S0 pairing in nuclear matter within BHF approach. The screening potential is calculated in the RPA limit, suitably renormalized to cure the low density mechanical instabili... Medium polarization eflects are studied for 1S0 pairing in nuclear matter within BHF approach. The screening potential is calculated in the RPA limit, suitably renormalized to cure the low density mechanical instability of nuclear matter. The self-energy corrections are consistently included resulting in a strong depletion of the Fermi surface. The self-energy effects always lead to a quenching of the gap, whereas it is almost completely compensated by the anti-screening effect in nuclear m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ring in nuclear matter self-energy effect medium effect
原文传递
改进的核密度模型与强子-核Drell-Yan过程中的核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永华 赵志恒 +3 位作者 侯召宇 曹鹤飞 段春贵 何祯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760-5763,共4页
提出了改进的核密度模型,用唯象的方法找到了束缚核子内价夸克和海夸克的核效应的参数公式,其中利用了核密度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之间的联系.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对强子与核的Drell_Yan过程的核效应给出了满... 提出了改进的核密度模型,用唯象的方法找到了束缚核子内价夸克和海夸克的核效应的参数公式,其中利用了核密度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之间的联系.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对强子与核的Drell_Yan过程的核效应给出了满意的解释,深化了对原子核内夸克分布受核效应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密度模型 核效应 强子-核Drell-Yan过程
原文传递
QCD非微扰和能量丢失效应对夸克分布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郑乔 侯召宇 +1 位作者 高永华 张本爱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11-716,共6页
在非常数性K因子的情况下 ,根据核Drell Yan过程的高能强子h同原子核A碰撞和高能轻子l同原子核A深度非弹性碰撞的实验数据 ,在考虑QCD非微扰效应对深度非弹性散射部分子分布的影响及Drell Yan过程中的能量丢失效应 ,计算确定价夸克分布... 在非常数性K因子的情况下 ,根据核Drell Yan过程的高能强子h同原子核A碰撞和高能轻子l同原子核A深度非弹性碰撞的实验数据 ,在考虑QCD非微扰效应对深度非弹性散射部分子分布的影响及Drell Yan过程中的能量丢失效应 ,计算确定价夸克分布和海夸克分布核效应函数RAυ(x2 ) ,RAS(x2 )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LL-YAN过程 K因子 核效应 QCD非微扰效应 能量丢失效应 夸克 高能物理学
原文传递
改进的核密度模型与轻子-核DIS过程中的核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永华 侯召宇 +3 位作者 王艳召 曹鹤飞 张玮 段春贵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2-975,共4页
提出了改进的核密度模型,用唯象的方法找到了束缚核子内价夸克和海夸克的核效应的参数公式,其中利用了我们已经建立的核密度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之间的联系.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对轻子与核的DIS(深度非弹性散... 提出了改进的核密度模型,用唯象的方法找到了束缚核子内价夸克和海夸克的核效应的参数公式,其中利用了我们已经建立的核密度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之间的联系.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对轻子与核的DIS(深度非弹性散射)过程的核效应给出了满意的解释,深化了对原子核内夸克分布受核效应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密度模型 核效应 轻子-核DIS过程
原文传递
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EicC)物理及探测器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须 陈旭荣 +10 位作者 龚畅 梁羽铁 刘天博 王荣 肖博文 许怒 杨一玻 杨智 姚德良 赵宇翔 郑亮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72,共19页
核子(质子和中子的总称)大约占宇宙中可见物质总质量的99%.作为构成宇宙可见物质中的最主要成分,核子也是研究强相互作用,尤其是禁闭区非微扰QCD的重要实验室.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EIC),被称作当代卢瑟福散射实验,是... 核子(质子和中子的总称)大约占宇宙中可见物质总质量的99%.作为构成宇宙可见物质中的最主要成分,核子也是研究强相互作用,尤其是禁闭区非微扰QCD的重要实验室.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EIC),被称作当代卢瑟福散射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深层次结构,特别是核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项目设想在已开建的HIAF高能离子束的基础上升级建造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EIC in China,EicC),为我国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以及相关科学领域提供大型综合实验平台.本文综述了EicC在核子内不同味道海夸克的一维自旋味道结构、横动量依赖部分子分布函数、广义部分子分布函数测量的理论和模拟研究,展示了EicC在以上测量中可达到的预期精度,以及与现有测量精度的对比.另外,本文也综述了EicC在质子质量起源、重味强子谱、核介质效应及π介子的内部结构等重要物理问题中的潜在贡献,以及EicC探测器概念设计.EicC装置将有力地促进人们对核子自旋和质量的起源、夸克胶子禁闭机制等基本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离子对撞机 量子色动力学 核子结构 核子自旋 质子质量 重味强子谱 核介质效应
原文传递
重离子碰撞对QCD物质的若干检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植凤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重新拟合的σJ/ψN数据计算核吸收效应,并结合能量损失以及核遮蔽效应因子.研究了E866、RHIC和HERA上J/ψ粒子产生中微分截面比R的xF(或y)分布,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所选用的介质效应模型能较好地再现实验数据... 采用重新拟合的σJ/ψN数据计算核吸收效应,并结合能量损失以及核遮蔽效应因子.研究了E866、RHIC和HERA上J/ψ粒子产生中微分截面比R的xF(或y)分布,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所选用的介质效应模型能较好地再现实验数据,体现冷核效应的幅度,尤其是RHIC的正快度区域(y>0)及HERA的负xF区域.文末还给出了对LHC上产值数据的预言.对冷核介质效应的研究,能协助甄别热核反应中的产值抑制是否预言中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形成的标志,从而有助于对QCD物质特征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核介质效应 能量损失效应 核吸收效应 核遮蔽效应
原文传递
动力学部分子模型在核子和冷核物质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荣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0-697,共8页
本工作研究了自由核子和冷原子核物质的动力学产生的海夸克和胶子分布。在动力学部分子模型中,所有的海夸克和胶子纯粹来自DGLAP方程描述的QCD涨落过程,而较少的固有海夸克成分忽略不计。在Q_(0)^(2)~0.1 GeV^(2)标度,选择最大熵方法估... 本工作研究了自由核子和冷原子核物质的动力学产生的海夸克和胶子分布。在动力学部分子模型中,所有的海夸克和胶子纯粹来自DGLAP方程描述的QCD涨落过程,而较少的固有海夸克成分忽略不计。在Q_(0)^(2)~0.1 GeV^(2)标度,选择最大熵方法估计的三价夸克分布作为非微扰输入。使用了在低Q^(2)(<1 GeV^(2))下饱和的跑动强耦合常数。关于原子核效应,考虑了核子变胖和部分子-部分子重组增强的影响。核子及冷核物质的动力学部分子分布均符合实验观测。应用预言的原子核部分子分布抽取得到部分子在穿过冷核物质时的能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子分布函数 DGLAP方程 部分子-部分子重组 跑动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 原子核介质效应
原文传递
中能强子-核物理的现状与问题
13
作者 宁平治 申虹 《核物理动态》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7-22,共6页
中能强子与核的散射研究发现,400MeV以上似乎普遍存在着截面理论值偏低的现象,例如,质子-核(PA)散射、π介子-核(πA)散射、k分子-核(kA)散射的微分戳面传统理论值比实验结果约低20%.引入相对论动力学可使... 中能强子与核的散射研究发现,400MeV以上似乎普遍存在着截面理论值偏低的现象,例如,质子-核(PA)散射、π介子-核(πA)散射、k分子-核(kA)散射的微分戳面传统理论值比实验结果约低20%.引入相对论动力学可使PA散射理论结果大为改善。然而,在核子层次上的各种修正对介子-核散射的理论结果改善甚小.人们正在从更深入的非核子自由度寻找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子-核散射 相对论散射理论 核介质效应 非核子自由度 非相对论散射
全文增补中
第一性原理介质相似重整化群理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柏山 袁琪 +2 位作者 范思钦 孙中浩 许甫荣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6-1025,共10页
由于手征有效场论核力、量子多体关联方法和超级计算机能力的发展,原子核第一性原理计算或称从头计算(ab initio,first principles)在最近2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作为处理强关联多体问题的新秀,介质相似重整化群理论(in-medium similarit... 由于手征有效场论核力、量子多体关联方法和超级计算机能力的发展,原子核第一性原理计算或称从头计算(ab initio,first principles)在最近2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作为处理强关联多体问题的新秀,介质相似重整化群理论(in-medium similarity renormalization group,IMSRG)已经在原子核第一性原理计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理论本身仍需进一步发展,但目前的计算已经可以达到较重核区,如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对208Pb的收敛计算.本文简要回顾介质相似重整化群理论的发展历史,介绍我们在介质相似重整化群理论方面的最新发展,即复动量空间介质相似重整化群和形变介质相似重整化群.复空间介质相似重整化群方法包含了连续谱耦合作用,可以描述原子核的非束缚共振态和弱束缚特性.形变相似重整化群可以更有效地描述形变原子核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手征有效场论 核力 介质相似重整化群 连续谱耦合 形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