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方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外周血中核因子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情况,以期阐明解毒活血方防治ISR的远期疗效及机制。【方...【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方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外周血中核因子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情况,以期阐明解毒活血方防治ISR的远期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符合PCI术后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将PCI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PCI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解毒活血方治疗者设为中药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于PCI术前及术后24 h、14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浆IL-1β及TNF-α表达水平。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ISR的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候积分及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ISR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PCI术后24 h NF-κB阳性表达率及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14 d NF-κB阳性表达率及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术后24 h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活血方可降低ISR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活性及血浆IL-1β、TNF-α表达水平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方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外周血中核因子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情况,以期阐明解毒活血方防治ISR的远期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符合PCI术后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将PCI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PCI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解毒活血方治疗者设为中药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于PCI术前及术后24 h、14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浆IL-1β及TNF-α表达水平。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ISR的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候积分及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ISR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PCI术后24 h NF-κB阳性表达率及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14 d NF-κB阳性表达率及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术后24 h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活血方可降低ISR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活性及血浆IL-1β、TNF-α表达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