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NAT) in blood screening in Shanghai
1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282-284,共3页
关键词 acid nat in blood screening in Shanghai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下载PDF
A brief review of novel nucleic acid test bio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salmonids viral diseases dete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fei Liu Songyin Qiu +5 位作者 Haiping Fang Lin Mei Hongli Jing Chunyan Feng Shaoqiang Wu Xiangmei Lin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9-56,共8页
Viral diseases represent one of the major threats for salmonids aquaculture.Early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iral pathogens is the main prerequisite prior to under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Viral diseases represent one of the major threats for salmonids aquaculture.Early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iral pathogens is the main prerequisite prior to under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Rapid,sensitive,efficient and portable detection method is highly essential for fish viral diseases detection.Biosensor strategies are highly prevalent and fulfill the expanding demands of on-site detection with fast response,cost-effectiveness,high sensitivity,and selectivi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science,the nucleic acid biosensors fabricated by semiconductor have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rapid and early detection or screening for diseases at salmonids fisheri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detection development of salmonids viral diseases.The present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salmonids virus diseases surveillance and early detection are presented.Novel nucleic acid semiconductor biosensors are briefly reviewed.The perspectiv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biosensors in the on-site detection of salmonids disease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monids virus DETECTION nucleic acid test biosensors SEMICONDUCTOR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n ucleic acid testing (NAT) and serology in routing blood screening
3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402-,共1页
关键词 acid nat Correlation betweenn ucleic acid testing and serology in routing blood screening
下载PDF
Current testing strategie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blood donors and the way forward 被引量:9
4
作者 Neelam Marwaha Suchet Sachde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1期2948-2954,共7页
Screening tests for blood donations are based upon sensitivity, cost-effectiveness and their suitability for high-throughput testing. Enzyme immunoassay (EIAs) f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tibodies were the initial s... Screening tests for blood donations are based upon sensitivity, cost-effectiveness and their suitability for high-throughput testing. Enzyme immunoassay (EIAs) f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tibodies were the initial screening tests introduced. The &#x0201d;first generation&#x0201c; antibody EIAs detected seroconversion after unduly long infectious window period. Improved HCV antibody assays still had an infectious window period around 66 d. HCV core antigen EIAs shortened the window period considerably, but high costs did not lead to widespread acceptance. A fourth-generation HCV antigen and antibody assay (combination EIA) is more convenient as two infectious markers of HCV are detected in the same assay. Molecular testing for HCV-RNA utilizing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NAT) is the most sensitive assay and shortens the window period to only 4 d. Implementation of NAT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s resulted in dramatic reductions in transfusion transmissible HCV and relative risk is now &#x0003c; 1 per million donations. However, HCV serology still continues to be retained as some donations are serology positive but NAT negative. In resource constrained countries HCV screening is highly variable, depending upon infrastructure, trained manpower and financial resource. Rapid tests which do not require instrumentation and are simple to perform are used in many small and remotely located blood centres. The sensitivity as compared to EIAs is less and wherever feasible HCV antibody EIAs are most frequently used screening assay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mplement combined antigen-antibody assays and even NAT in some of these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Screening tests Blood donors Immunoassays nucleic acid testing
下载PDF
Turnaround times for molecular testing of pediatric viral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in United Kingdom laboratories
5
作者 Siba Prosad Paul Varathagini Balakumar +3 位作者 Arangan Kirubakaran Jothilingam Niharika Paul Anthony Heaton Paul Christopher Turne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2年第3期289-294,共6页
BACKGROUND Rapid molecular testing has revolutionized the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viral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 by providing an etiological diagnosis in<90 min with potential to improve outcomes and shorten inp... BACKGROUND Rapid molecular testing has revolutionized the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viral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 by providing an etiological diagnosis in<90 min with potential to improve outcomes and shorten inpatient stays.However,use of molecular assays can vary widely.AIM To evaluate current practice for molecular testing of pediatric cerebrospinal fluid(CSF)samples across the United Kingdom using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METHODS A structured telephon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etween July and August 2020.Data was collecte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viral CSF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AT),criteria used for testing and turnaround times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RESULTS Of 196/212(92%)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 responded;63/196(32%)were excluded from final analysis as they had no on-sit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nd outsourced their samples.Of 133 Laboratories included in the study,47/133(35%)had onsite facilities for viral CSF NAAT.Hospitals currently undertaking onsite NAAT(n=47)had much faster turnaround times with 39 centers(83%)providing results in≤24 h as compared to those referring samples to neighboring laboratories(5/86;6%).CONCLUSION Onsite/near-patient rapid NAAT(includ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s recommended wherever possible to optimize patient management in the acute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ospinal fluid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Turnaround times Viral studies
下载PDF
核酸单反应性质量控制多规则的建立
6
作者 谢君谋 蓝岚茵 +4 位作者 杜荣松 黄爱琼 刘旭映 廖芬芳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1个基于Poisson分布的监控核酸筛查实验室污染情况的质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2023年基立福Panther核酸检测系统的核酸单反应性率和鉴别试验反应性率相关数据,采用Poisson分布概率法计算每日核酸检测单反应性的概率,利用单... 目的探讨建立1个基于Poisson分布的监控核酸筛查实验室污染情况的质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2023年基立福Panther核酸检测系统的核酸单反应性率和鉴别试验反应性率相关数据,采用Poisson分布概率法计算每日核酸检测单反应性的概率,利用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及ROC曲线分析法进一步验证该质控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多规则化的质控策略。结果仅以P=0.05为失控限,Poisson分布概率质控模型判定P<0.05的失控点为40个,结合鉴别反应性率进行人工验证后发现失控点为20个,其判定失控的灵敏度为60.0%,特异性为95.6%,失控点较多,结合鉴别反应性率和运用多规则化质控方法进行质量监控后,2022—2023年核酸检测单反应性警告点为18个,失控点为2个。结论基于Poisson分布概率的多规则核酸单反应性监控机制,更适用于核酸实验室监测预警实验室污染,有利于提升核酸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SSON分布 核酸检测 实验室污染
下载PDF
陕西省核酸检测实验室现状调查
7
作者 雷毅 蒋丽娟 +3 位作者 陈宝宝 李勃龙 寇静远 张晓玲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63-765,共3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核酸检测实验室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查看和检测方法,对陕西省37家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布局合理,能满足核酸检测实验基本要求。调查发现,建筑企业和... 目的了解陕西省核酸检测实验室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查看和检测方法,对陕西省37家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布局合理,能满足核酸检测实验基本要求。调查发现,建筑企业和低级别医院存在核酸检测实验室要求不了解、排风量不足、静压差梯度不合理、盲目选用Ⅱ级B2生物安全柜等现象。结论建议核酸检测实验室实行分区管理,各工作区安装专属的排风机,维持合理的静压差梯度,选择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实验室 生物安全柜 核酸污染
原文传递
海南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病毒核酸检测窗口期残余风险评估
8
作者 韩慧 张用丽 谢月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分析11年来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HBV、HCV和HIV的NAT检测后残余风险。方法收集本中心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NAT检测结果数据,利用新发感染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献血者进行HBV、HCV和HIV窗口... 目的分析11年来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HBV、HCV和HIV的NAT检测后残余风险。方法收集本中心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NAT检测结果数据,利用新发感染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献血者进行HBV、HCV和HIV窗口期残余风险评估。结果2012年1月-2022年12月,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中,来自初次献血者的占比45.02%(522684/1161042)、重复献血者(含固定献血者)占54.98%(638358/1161042),固定献血者占30.48%(354227/1162042);NAT总阳性率为0.19%(2151/1161042);NAT检测后HBV窗口期残余风险为62.54/百万,HCV残余风险为0.431/百万,HIV残余风险为0.791/百万。结论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开展NAT检测明显降低HCV残余风险,输血传播HBV、HCV、HIV的窗口期残余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输血传播疾病病毒 残余风险 无偿献血者 海南
下载PDF
2016至2020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
9
作者 励晓涛 董杰 +2 位作者 凌霞 祝宏 吴丹霄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4期11-14,共4页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902847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Ⅰ/Ⅱ抗体/抗原和HIVRNA检测。抗-HIV抗体/抗原或HIVRNA反应性标本送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和NAT进行确认。结果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共检测HIV确证阳性103例,阳性检出率为0.01%,其中101例ELISA和NAT筛查均为阳性反应,2例ELISA筛查为阴性反应,NAT为阳性反应。103例感染者中,以男性(91.26%,94/103)、18~35岁(69.90%,72/103)、初次献血者(68.93%,71/103)为主。2016至2020年献血者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7.181,P=0.007)。男女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36,P=0.350;χ^(2)=0.653,P=0.957)。各年龄组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8,P=0.173;χ^(2)=2.318,P=0.678;χ^(2)=5.284,P=0.259;χ^(2)=9.183,P=0.057)。结论近5年HIV感染在杭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呈低流行水平,但仍存在感染风险,应加强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且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保证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HIV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核酸检测
下载PDF
HBV、HCV、HIV血筛多中心研究免疫学灰区的核酸检测分析与临床特征研究
10
作者 胡俊华 韩剑峰 +11 位作者 王鹏 夏荣 刘凤华 杨江存 桂嵘 刘娟 秦莉 杜春红 李喜莹 吕先萍 殷鹏 宫济武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75-679,共5页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的临床特征及核酸检测对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结果判断的指导性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7月—12月全国不同地区的5家综合医院入院患者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样本检测结果,对化学发光灰区检测结果的标本进行核酸检...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的临床特征及核酸检测对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结果判断的指导性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7月—12月全国不同地区的5家综合医院入院患者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样本检测结果,对化学发光灰区检测结果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5723例样本中总计检出HBV免疫灰区样本28例(占比0.49%),HCV灰区样本20例(占比0.35%)。经核酸检测验证,28例HBV灰区样本中,15例HBV样本核酸检测为阳性(占比53.5%),其HBcAb也均为阳性;13例HBV样本核酸检测为阴性(占比46.5%),其中HBcAb阳性4例。HBV与HCV免疫检测灰区在临床各个科室均有发现,出现HBV灰区样本最多的前三科室为骨科、妇科、泌尿科,灰区样本核酸验证假阳性最多的临床科室为妇科与骨科。HCV灰区样本最多的前三科室为泌尿、肾内、外科,且均为假阳性。HBV灰区样本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有35.7%(10/28)为肿瘤类疾病,HCV灰区样本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有40%(8/20)为肿瘤类疾病。结论化学发光法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应注意复检验证,且设置灰区并非必要。灰区样本可见于多个临床科室,具有一定的临床分布特征。核酸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并且更大限度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能够验证免疫检测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灰区 核酸检测
下载PDF
追踪隔离措施与核酸检测力度对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分析与评估
11
作者 王凯 李慧霞 +1 位作者 李云 赵洪涌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31,共15页
2021年7月,南京市爆发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依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实际数据,建立符合疫情发展的时间依赖COVID-19传播动力学模型,将实时数据应用于模型参数估计和有效再生数计算,分析和评... 2021年7月,南京市爆发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依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实际数据,建立符合疫情发展的时间依赖COVID-19传播动力学模型,将实时数据应用于模型参数估计和有效再生数计算,分析和评估了此次疫情采取的隔离防控措施和核酸检测强度。结论表明:隔离力度和核酸检测强度对疫情防控有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工作的研究,对未来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有效再生数 参数估计 隔离措施和核酸检测
下载PDF
核酸检测与抗体测定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孙光 田甜 +1 位作者 吕锦 路秀文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MP-DNA、MP-RNA)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MP-IgM)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20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的外周血标本和咽拭子,分别采用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MP-DNA、MP-RNA)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MP-IgM)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20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的外周血标本和咽拭子,分别采用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MP-RNA、取-70℃冻存后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PDNA、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MP-IgM,将MP-DNA、MP-IgM与金标准(MP-RNA)进行比较,统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MP-DNA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97.55%,与MPRNA检测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7)。MP-IgM灵敏度为34.21%,特异度为93.87%,与MP-RN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33)。结论MP-DNA与MP-IgM相比,在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感染初期。对于满足门、急诊对实验室报告及时、高效的需求,可考虑抗体测定与核酸检测法相结合,提高实验室对肺炎支原体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核酸检测 免疫球蛋白M
下载PDF
基于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
13
作者 邓雪莲 臧亮 +4 位作者 刘笑春 孙鹏 王颖颖 Daniel Ca ndotti 周俊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67-674,共8页
目的基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方法联合应用自建的高灵敏度核酸检测体系、血液核酸筛查等多种核酸检测(NAT)方法,并结合血清学检测、献血者随访,对核酸检测反应性(NAT-yie... 目的基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方法联合应用自建的高灵敏度核酸检测体系、血液核酸筛查等多种核酸检测(NAT)方法,并结合血清学检测、献血者随访,对核酸检测反应性(NAT-yield)献血者中的HBV感染进行确认和感染状态识别。依据确认的HBV感染血浆样本,比较不同确认方法、确认指标或指标组合对HBV感染确认的效果。结果2010年11月—2021年2月,在血液筛查检出的876位NAT-yield献血者中共确认HBV感染者511人(OBI 451人,急性早期HBV感染者27人,不能确认感染者33人,无感染者30人,不能确认HBV感染者335人)。采用单检系统对混检系统检出的HBV感染血浆进行复测的检出率为96.6%,明显高于混检系统对单检系统检出的HBV DNA反应性(HBV DNA R)组和鉴别试验无反应性(NDR)组的复测检出率(76.4%和55.7%)(P<0.05)。NDR样本在模式2(ID×5+鉴别×2)下复测检出率(65.2%)高于模式1(ID×2+鉴别×1)(39.2%)(P<0.05);2种单检复测模式下的HBV DNA R样本复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NDR样本(P<0.05)。回溯OBI献血者既往NAT数据,有46%经历多次NAT检测而未能检出。有59.1%OBI献血者随访检不出HBV DNA。OBI献血者中抗-HBc+占比为90.2%,单独抗-HBc+为49.2%,远高于不能确认感染组(P<0.05);HBeAg、抗-HBe和抗-HBc IgM在OBI和不能确认感染组中的比例极低且无差异(P>0.05)。结论近60%的NAT-yield献血者可以确认HBV感染。为保证献血者归队的安全性,需要更高灵敏度的HBV DNA确证技术提高HBV感染的确认率。抗-HBc是NAT-yield献血者OBI风险排查和归队评估最重要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献血者归队 HBV感染 确证 随访
下载PDF
2018—2023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主城区鸽新城疫流行情况实验室调查
14
作者 王涛 马佳妮 +2 位作者 李兆新 姜玉婷 郭亚军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6期5-8,共4页
为了解主城区近年鸽散养户新城疫的免疫情况和养殖环境中的流行情况,2018—2023年分别采集4个主城区25个散养户的鸽血清样本1972份、鸽舍环境棉拭子150份、鸽双腔棉拭子750份,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新城疫抗... 为了解主城区近年鸽散养户新城疫的免疫情况和养殖环境中的流行情况,2018—2023年分别采集4个主城区25个散养户的鸽血清样本1972份、鸽舍环境棉拭子150份、鸽双腔棉拭子750份,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新城疫抗体水平监测和新城疫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4个主城区免疫合格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2022年鸽新城疫免疫抗体均低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其它均高于该标准;4个主城区中环境棉拭子新城疫病毒核酸群体阳性率2018—2023年分别为28%、20%、16%、28%、36%和20%;鸽双腔棉拭子新城疫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2018—2023年分别为12.8%、11.2%、8.8%、8%、9.6%和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抗体 效价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探讨
15
作者 金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0期65-68,共4页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重大传染病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本文从组织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布局、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操作过程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等9个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和关键控制要素,分享交流...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重大传染病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本文从组织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布局、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操作过程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等9个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和关键控制要素,分享交流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科学的质控措施,以期为疾病预防控制或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初建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实验室 质量管理
下载PDF
基于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
16
作者 杨树龙 刘彦余 +2 位作者 张培婷 王玮蓉 张轩玮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通过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系统化控制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以期能够实现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提升,为有效制定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对策提供借鉴。方法根据HACCP体系初步探究核... 目的通过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系统化控制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以期能够实现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提升,为有效制定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对策提供借鉴。方法根据HACCP体系初步探究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重点分析HACCP体系在核酸标本接收、准备试剂、提取标本核酸、核酸扩增、结果判读、核酸检测结果报告环节制定的监控程序、验证措施以及纠偏措施等重要控制点。结果通过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的检测数据,结果显示,各批次核酸检测阳性质控品均满足判定规则,每一批次的实验均处于在控状态。对HACCP体系下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其标准差、均值以及变异系数,对箱型图绘制后,展开离群值检验,结果发现,均值没有产生离群值。结论核酸检测实验室中应用HACCP体系,能够有效控制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全面掌控核酸检测实验室重要控制点,实现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与质量的提升,保证核酸检测实验室质控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继而有效控制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HACCP体系 实验室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3种猪圆环病毒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艳萍 邓飞 +6 位作者 周丽媛 李丽 邵靓 陈斌 张孟思 邱明双 陈弟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建立快速区分3种猪圆环病毒(PCV2、PCV3和PCV4)的现场检测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收集3种猪圆环病毒临床阳性样本进行核酸提取,与市场上3种猪圆环病毒荧光探针法检测... 为建立快速区分3种猪圆环病毒(PCV2、PCV3和PCV4)的现场检测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收集3种猪圆环病毒临床阳性样本进行核酸提取,与市场上3种猪圆环病毒荧光探针法检测试剂盒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步比对。结果显示:微流控芯片LAMP法在3种猪圆环病毒联检测试中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可以在30 min内,实现不低于荧光定量PCR法的敏感性;与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细小病毒临床阳性样本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测试3种猪圆环病毒重复性Ct值变异系数(CV)均在2%以下,稳定性好。结果表明:3种猪圆环病毒微流控芯片快速联检技术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强,检测速度快,环境要求低,可以满足现场检测的要求,适用于养猪场等场所的猪圆环病毒现场快速检测。本方法的建立为猪相关病原体的现场快速核酸检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微流控芯片 环介导恒温扩增 快速检测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江西省吉安市莱姆病疑似病例调查研究
18
作者 刘志云 曾予 +4 位作者 段立科 侯学霞 张琳 贺丽娟 郝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吉安市莱姆病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情况及其临床表现特征和地区来源分布,为莱姆病及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集了133份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两步法”进行莱姆病... 目的了解江西省吉安市莱姆病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情况及其临床表现特征和地区来源分布,为莱姆病及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集了133份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两步法”进行莱姆病抗体检测,并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阳性标本进一步测序分析。结果133份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中有25份伯氏疏螺旋体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18.80%。其中,20份样本抗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15.04%;6份样本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51%。6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的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均与扬子疏螺旋体(Borrelia yangtzensis)的相应序列一致,并且其中1份样本抗体检测也为阳性。25例阳性患者来自吉安市的9个县区,其中吉州区的患者最多,占44%。阳性患者出现莱姆病相关症状,包括关节病变、神经疾病、感染性发热、皮炎或胸痛,其中关节病变的病人最多,占72%。6例扬子疏螺旋体感染者来自吉州区,其中4例表现为关节病变,2例表现为感染性发热。结论本次研究首次证实江西省吉安市存在莱姆病患者,并首次在我国南方的病人体内检测出扬子疏螺旋体。研究提示该地区医务人员在接诊具有关节炎、神经系统等症状的病例时,应考虑患者可能罹患莱姆病。研究表明吉安市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应进一步开展莱姆病的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扬子疏螺旋体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2012-2014年献血人群NAT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莉华 韩卫 +3 位作者 何路军 韩雪峰 张静 王素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降低输血感染风险,分析在石家庄地区献血者中开展血液传染病毒核酸检测(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浩源核酸检测系统,对经ALT及两遍HBs 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ELISA检测结果均呈非反应性的287...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降低输血感染风险,分析在石家庄地区献血者中开展血液传染病毒核酸检测(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浩源核酸检测系统,对经ALT及两遍HBs 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ELISA检测结果均呈非反应性的287 728份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3项联合NAT筛查,初筛采用8人份混样法,对检出某项有反应性的混样池进行单人份拆分检测。结果 ELISA检测非反应性的287728份标本,共检测42 472个混样池,检出209个HBV DNA反应性混样池,混样池阳性率为4.92‰;拆分结果为84例HBV DNA阳性,检测阳性率为0.29‰,所有标本中无HCV RNA和HIV-1 RNA的检出。结论核酸检测可缩短血液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并有效降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发生几率,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nat) 血液筛查 检测系统
下载PDF
TP53-R273H/R273C基因突变数字PCR检测方法研究
20
作者 张洁洁 牛春艳 +2 位作者 王霞 杨靖亚 董莲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2-1248,共7页
TP53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也是癌症中常用的靶向检测基因。R273H和R273C是TP53基因检测中常见的热点突变。为了建立这2个突变的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方法,针对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2套ddPCR方法,验证了探针的特异性,并对... TP53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也是癌症中常用的靶向检测基因。R273H和R273C是TP53基因检测中常见的热点突变。为了建立这2个突变的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方法,针对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2套ddPCR方法,验证了探针的特异性,并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ddPCR法与重量法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97和0.9996。R273H和R273C的检出限均为0.02%,定量限均为0.05%。这2套方法可用于准确检测TP53-R273H和TP53-R273C基因突变,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 TP53 基因突变 R273H R273C 核酸检测 数字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